无脊椎动物学习题

合集下载

无脊椎动物学试题

无脊椎动物学试题

无脊椎动物学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1、水螅为淡水生活的腔肠动物,是科学研究中的好材料,下列哪种叙述是不正确的()。

A 水螅有多种运动行为,如捕食运动、尺蠖运动和翻筋斗运动等。

B 具有两个胚层和消化循环腔C 神经系统发达,有感觉运动中心D 具有辐射对称的体制2、间日疟原虫的中间寄主为()。

A 钉螺B 沼螺C 按蚊D 伊蚊3、昆虫分类的主要依据除了触角、足、翅、生物学外,还有()。

A 体壁突起B 口器C 生殖器D 听器4、棘皮动物的成虫是辐射对称,其幼虫是()。

A 辐射对称B 两侧对称C 两侧辐射对称D 无对称5、家蝇在分类学上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

A 双翅目B 膜翅目C 半翅目D 鳞翅目6、蝗虫的变态类型属于()。

A 渐变态B 半变态C 无变态D 完全变态7、动物界的第二大门是()。

A 节肢动物门B 软体动物门C 原生动物门D 环节动物门8、下列哪种动物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A 鹦鹉螺B 有孔虫C 扇贝D 乌贼9、黑热病由下列哪种动物引起()。

A 日本血吸虫B 中华枝睾吸虫C 利什曼原虫D 锥虫10、海绵动物是动物系统进化中的侧枝,下列哪一特点()不属于海绵动物。

A 具领细胞B 具水沟系C 有胚胎逆转现象D 具两个胚层11、具有胞饮作用的动物是()。

A 眼虫B 夜光虫C 草履虫D 变形虫12、人吃了未煮熟的“米猪肉”或被囊尾蚴污染的食物,就可能感染()。

A 球虫病B 钩虫病C吸虫病 D 绦虫病13、下列哪一呼吸器官不属于软体动物()A书鳃B瓣鳃C丝鳃D栉鳃14、马氏管的功能为()A排泄B循环C免疫D吞噬15、海螵蛸是()。

A螳螂的卵块B牡蛎的壳C乌贼的内壳D鲍鱼的贝壳16、在动物的进化历程中,三胚层的动物最早出现于()。

A软体动物 B 扁形动物 C 原腔动物D环节动物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1、原肠胚形成的方式有()、()、()、()、()。

2、中胚层形成的方式有()、()。

(完整版)无脊椎动物练习题

(完整版)无脊椎动物练习题

3无脊椎动物练习无脊椎动物练习、选择题 14、扇贝、乌贼蜗牛共同具有的特点是 A 、都有两片贝壳 B 、都有外套膜)C 、都用腕足运动D 、都用鳃呼吸1、 水螅的体壁是由( )组成的。

A 、两层细胞 B 、三层细胞 C 、单层细胞 D 、刺细胞2、 区别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依据是( ) A 、有无肌肉 B 、有无脊椎 C 、有无骨骼 D 、有无脊柱3、 海蜇广泛分布在我国南北各海中,体形半球状,以小型浮游动物为食。

海蜇排出实物残渣的 方式是( )A 、由口排出 B 、有肛门排出 C 、有胞肛排出 D 、由体表细胞排出4、在饲养水螅的烧杯中放些活水蚤,水螅捕食活水蚤是通过( )A 、体壁B 、触手C 、口D 、身体所有细胞 5、 猪肉绦虫的繁殖能力很强,强大的生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其原因是( )A 、后代生活条件适宜,成活率高B 、后代生活条件艰苦,成活率低C 、后代生活条件艰苦,成活率高D 、后代生活条件不稳定,成活率低6、 下列寄生虫与寄生部位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 、血吸虫的幼虫寄生在钉螺体内 B 、血吸虫的成虫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 C 、猪肉绦虫的成虫寄生在猪体内 D 、猪肉绦虫的成虫寄生在人体内7、下列有关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的叙述,哪项是不属于适应寄生生活的?( )A 、贝壳 15、能形成珍珠的结构是()16、 蝗虫和虾的呼吸器官分别是( A 、肺和鳃 B 、气管和皮肤 C 、气管和鳃 B 、外套膜C 、珍珠层 D 、纤毛、皮肤和肺17、成语“金蝉脱壳”中的“壳”指的是 A 、外骨骼 B 、皮肤 C 、角质鳞 18、 蜻蜓和()的关系最近。

19、 关于蝗虫的气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体交换之处 B 、气体进入的门户 、蜘蛛 20、小李同学对蜻蜓进行了观察后做了下面的描述, A 、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B 、有一对翅21、蝗虫的外骨骼对于蝗虫的陆地生活的作用是 细胞壁B 、蝎子 C)和听觉有关 D其中错误的是( C 、有三对足、马陆 D 、蝴蝶、和嗅觉有关) D 、具有外骨骼)D 、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A、体表有角质层 B 、分泌毒素 C 、生殖器官发达 D 、消化管结构简单&下列关于线形动物主要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22、蝗虫善于飞行,它的运动器官是( )A 、后翅、后足 C 、前翅 D 、翅和足 23、下列特征中,不属于节肢动物特征的是() A 、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B 、体表有外骨骼C、足和触角分节D 、都有翅, 能飞行24、下列关于昆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抵御敌害B 、协助运动C 、有利于捕食 A 、身体呈圆柱形 B 、体表有角质层 9、 猪肉绦虫、蛔虫等寄生虫的共同特征( A 、消化器官发达 B 、运动器官发达 10、 判断蚯蚓身体前后端的方法是( A 、观察蠕动方向 B C 、对外界刺激反应慢的是身体前端 C 、有口有肛门D 、有许多体节组成 ) C 、感觉器官发达 D 、生殖器官发达 ) 、环带在身体前端 D 、较细的一端是前端 A 、 苍蝇、蚊子、蜘蛛等与蝗虫一样,都属于昆虫B 、 昆虫在生物圈中几乎到处都有它的踪影C 、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D 、昆虫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但体内无脊柱 25、区分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依据是( )11、用手触摸蚯蚓体壁,感觉到体表有黏液,能保持湿润,这有利于蚯蚓()A 、适应水中生活B 、进行生殖C 、适应穴居D 、进行呼吸作用 12、在用手触摸蚯蚓的过程中,我们可根据颜色和刚毛的多少,判断蚯蚓的背面和腹面。

2.2.1 无脊椎动物(分层培优练)(解析版)_1

2.2.1 无脊椎动物(分层培优练)(解析版)_1

2.2.1无脊椎动物(分层培优练)第1层基础必备练一、选择题1.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的动物是()A.蜗牛B.蛔虫C.涡虫D.水螅【答案】D【详解】A.蜗牛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属于软体动物,A错误。

B.蛔虫是营寄生生活的线虫动物,其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有一层细胞构成,主要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无专门的运动器官;生殖器官发达,生殖力强,B错误。

C.涡虫是扁形动物的典型代表,在淡水生活,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C错误。

D.水螅属于刺胞动物,在淡水中生活,一端有口,口周围有许多触手,身体辐射对称,便于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体内有消化腔,没有肛门,D正确。

故选D。

2.夏天在海边游泳的人偶尔会被水母蜇伤,水母的毒液是由()产生的A.消化腔B.内胚层C.刺细胞D.口【答案】C【详解】水母属于刺胞动物,刺细胞是刺胞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最多,水母的刺细胞里大多藏着刺丝和毒液,当遇到猎物或捕食者,水母能迅速弹出细长而中空的刺丝,并将毒液通过刺丝注入猎物或捕食者体内,将麻醉或杀死,所以水母的毒液是由刺细胞产生的。

故选C。

3.大多数扁形动物与线虫动物营寄生生活,下列与其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A.生殖器官发达B.消化器官复杂C.运动器官发达D.生殖器官简单【答案】A【详解】华枝睾吸虫属于扁形动物,营寄生生活,与寄生相适应,其消化器官简单,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活,生殖器官发达。

蛔虫是线虫动物,营寄生生活,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

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器官结构简单,肠仅有一层细胞构成,无专门的运动器官。

生殖器官发达,生殖力强。

可见,这些寄生虫之所以具有如此发达的生殖器官,产下如此数量的受精卵,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涡虫身体(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脊椎无脊椎动物习题

脊椎无脊椎动物习题

1.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A.无脊椎动物身体里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B.无脊椎动物身体里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C.无脊椎动物的种数约占动物种类的95%D.无脊椎动物的种数约占动物种类的5%2、下列动物类群有口无肛门的是()A.软体动物B.腔肠动物C.甲壳动物D.两栖动物3.下列这些水中生活的动物中,哪一组都是无脊椎动物?A.海龟、鱿鱼;B.海蜇、青蛙;C.蜘蛛蟹、章鱼;D.鲤鱼、河蚌。

4.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下列有关软体动物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很多种类的软体动物都可以食用;B.软体动物有水生的也有陆生的;C.软体动物的身体比较柔软,所以体外都有贝壳保护;D.软体动物大都生活在水中。

5、环节动物的代表蚯蚓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下。

蚯蚓的体壁必须保持湿润的主要原因()A.有利于钻洞B.有利于呼吸C.有利于取食D.有利于躲避敌害6.蚯蚓是常见的环节动物,下列有关蚯蚓的叙述错误的是A.排出的粪便会污染土壤B.依靠湿润的体壁呼吸C.富含蛋白质,可做鱼类饵料D.疏松土壤,促进植物生长7.为了减少粗糙洞穴对蚯蚓身体的摩擦,某同学给蚯蚓的体表涂上了一层凡士林油膏(该物质不透气),结果蚯蚓将会A.运动变慢B.运动变快C.不动D.死亡8.关于蚯蚓的刚毛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A.刚毛和蚯蚓的防御敌害有关B.刚毛与蚯蚓的运动有关C.刚毛和蚯蚓的呼吸有关D.刚毛和蚯蚓掘土穴居有关9.下列水生动物中,都属于甲壳动物的是①梭子蟹②蛾螺③水蚤④龟⑤鳖⑥河蚌⑦对虾⑧乌贼A.①④⑤⑥B.①③⑥⑦C.①③⑦D.③④⑥⑧10.蝗虫所具有的结构是A.背覆鳞片 B.体表有外骨骼 C.骨骼无肌肉附着 D.具发达胸骨11.美丽的蝴蝶是常见的昆虫,小赵同学观察了蝴蝶后作了下面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A.有两对翅B.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C.有三对足D.具有内骨骼12.在无脊椎动物中,昆虫分布最广泛,活动范围最大,其主要原因是A.体表有外骨骼B.身体分部C.具有翅D.适于陆地生活13.下列关于不同动物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蝗虫的外骨骼使其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特征B.鲫鱼身体呈梭形是其对水生生活的重要特征C.家鸽每呼吸一次,就在肺和气囊中各进行一次气体交换D.蚯蚓和沙蚕都是具有许多体节的环节动物14、蝗虫体内具有能适应于在空气中呼吸的器官是A.湿润的体壁B.鳃C.肺D.气管15、身体分节是节肢动物的特点,下列不属于节肢动物的是A.蜈蚣B.蟹C.蝗虫D.蚯蚓16.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鱼适于水中生活特点的是A.用鳃呼吸B.体内有脊柱C.用鳍游泳D.体内有鳔17.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鱼”和“水”的图案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鱼”有吉庆有余、年年有余的蕴涵。

2.2.1无脊椎动物同步练习(含答案)——2025届人教版(2024)

2.2.1无脊椎动物同步练习(含答案)——2025届人教版(2024)

2.2.1无脊椎动物——2025届人教版(2024)同步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邵阳有很多地方传承着剪纸艺术,如图为甲、乙两种动物的剪纸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都是脊椎动物B.甲是变温动物;乙是恒温动物C.甲是卵生动物;乙是胎生动物D.甲、乙的牙齿均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2.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最主要的区别是( )A.体表是否被毛B.是否用鳃呼吸C.体温是否恒定D.体内有无脊柱3.下列动物中都有口无肛门的一组是( )A.蝗虫、蚯蚓、蛔虫B.水蛭、海蜇、涡虫C.沙蚕、血吸虫、珊瑚虫D.水母、涡虫、水螅4.若在清澈且水草茂盛的溪流中仔细寻找,你可能会发现水螅和涡虫,二者的共同特征是( )A.背腹扁平B.身体呈辐射对称C.有口无肛门D.体表有刺细胞5.华枝睾吸虫、蛔虫等是人和动物体常见寄生虫,属于它们适应寄生生活的共同特征是( )A.身体细长,呈圆柱形B.有口有肛门C.生殖器官发达,繁殖能力强D.运动器官发达,运动能力强6.下列做法不利于预防蛔虫病的是( )A.不喝不清洁的生水B.蔬菜水果要洗干净再吃C.饭前便后要洗手D.粪便直接放在农田里作肥料7.蛔虫是线虫动物,可寄生在人体小肠里。

下列有关线虫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口有肛门 B.身体细长,呈圆柱形C.体表有角质层D.都是营寄生生活的动物8.关于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水蛭中提取的蛭素在医学上可以用于生产抗血栓药物B.蚯蚓可以疏松土壤,有利于植物根的呼吸C.土壤中的蚯蚓能吃掉植物的根系,不利于植物的生长D.蚯蚓的身体富含蛋白质,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9.下列关于环节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环节动物的身体分节B.环节动物都依靠刚毛辅助运动C.从蛭的唾液中提取的蛭素可以用来生产抗血栓药物D.蚯蚓吃进土壤中的有机物,消化后排出的粪便能够提高土壤肥力10.图是已经灭绝的海洋动物菊石的化石,据研究菊石有外套膜和贝壳等结构。

无脊椎动物学试题-9页word资料

无脊椎动物学试题-9页word资料

无脊椎动物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双名法任何一种动物的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前面一个字是动物的属名,为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面的一个字是动物的种名,为形容词或名词,第一个字母不大写。

国际上统一使用。

2.刺丝泡原生动物纤毛虫类表膜之下整齐排列且与表膜垂直的结构,有孔开口于表膜上。

当动物受到刺激时,刺丝泡放出刺丝,有防御的机能。

3.皮肌囊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紧贴在一起而构成的体壁,具有保护作用,如扁形动物、原腔动物、环节动物的体壁。

4.外套腔指软体动物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的空腔,外套腔内有鳃、足以及肛门、肾孔、生殖孔等开口。

5.疣足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

6.后肾管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基本结构由肾孔、排泄管、肾口组成。

肾口开口于体内,肾孔开口于体外。

7.马氏管中肠和后肠发出的多数细管直接浸浴在血体腔内的血液中,能吸收大量尿酸等蛋白质的分解产物,使只通过后肠,与食物残渣一起有肛门排出。

8.休眠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在非致死的不利环境条件下,直接引起活动停止,代谢降低,虫体暂时处于静止状态,一旦不利因素消除,立即恢复正常。

9.完全变态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结构完全不同,生活史中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的变态形式。

如蝴蝶和蛾类的变态。

10、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

二. 选择题1.具有胞饮作用的动物是(D)。

A:眼虫 B:夜光虫 C:草履虫 D:变形虫2.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B)。

A:消化作用 B:调节水分平衡 C:呼吸作用 D:运动作用3腔肠动物的幼虫是(D)。

A:帽状幼虫 B:担轮幼虫 C:钩介幼虫 D:浮浪幼虫4. 水螅为淡水生活的腔肠动物,是科学研究中的好材料,下列哪种叙述是不正确的(C)。

人教版无脊椎动物练习题

人教版无脊椎动物练习题

人教版无脊椎动物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A. 鲨鱼B. 蚯蚓C. 青蛙D. 老虎2. 无脊椎动物中,下列哪个类群具有刺细胞?A. 原生动物B. 腔肠动物C. 软体动物D. 节肢动物3. 下列哪种无脊椎动物具有外骨骼?A. 水蛭B. 螳螂C. 海参D. 蝴蝶4. 下列哪种无脊椎动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A. 海绵B. 草履虫C. 珊瑚D. 绿藻二、填空题1. 无脊椎动物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类群。

2.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______对称,具有______细胞和______。

3. 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体外有______,有的种类具有______。

4. 节肢动物的身体分部,具有______和______,足和触角分______。

三、判断题1. 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骨骼。

()2. 原生动物都是单细胞的生物。

()3. 腔肠动物的触手上有刺细胞,可以用来捕捉食物。

()4. 软体动物的足形状都相同。

()5. 节肢动物的体表具有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作用。

()四、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原生动物草履虫的结构特点。

2. 简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3. 请举例说明软体动物的生活习性。

4. 简述节肢动物的身体结构和特点。

5. 请列举三种无脊椎动物,并说明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五、匹配题请将下列无脊椎动物与其特征进行匹配:A. 海绵动物 1. 身体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B. 环节动物 2. 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C. 软体动物 3. 体外有贝壳,身体柔软D. 腔肠动物 4. 体内有骨骼,体外有刺细胞E. 节肢动物 5. 身体分部,有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六、名词解释1. 原生动物2. 腔肠动物3. 环节动物4. 软体动物5. 节肢动物七、分类题海绵、水母、珊瑚、沙蚕、蚯蚓、蜗牛、乌贼、虾、蟹、蜘蛛、蝴蝶、蜜蜂八、连线题A. 海绵动物 1. 淡水B. 腔肠动物 2. 潮湿土壤C. 环节动物 3. 海洋D. 软体动物 4. 热带雨林E. 节肢动物 5. 各种环境九、问答题1. 请说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无脊椎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无脊椎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 原生动物门复习题一、名词解释 1 2 赤潮 3 4 5 6 7生 8 9 10 11 1213 14 15 16 17二、判断与改错:(对的填“+”,错的填“-”) 1, 表膜就是质膜。

( ) 2 ( ) 3面的突起物,与一基体相连,不受核的控制。

( ) 45156虫又可重新变绿。

( ) 78 ( )91011 (121314 )15 )16核偏在虫体的一边,较致密,疟色素较粗大。

( 17三、选择填空1( ABCD2( A B C3 锥虫多生活于脊椎动物的( )。

A B C D4主的纤维为食,也使宿主能很好地利用纤 维素,这种互为有利的生活关系称作( )。

A B 共栖 C D5 能诱导变形虫发生胞饮作用的最合适物质是( )。

ABCD6( )。

ABCD7( )。

A B C D8( )所特有。

ABCD9ABC呼吸D10ABCD11( )。

A B养C营养D12 能行内出芽生殖的原生动物是( 。

ABCD13是.ABCD14A B C D15( )。

A B C D16是( )。

A孢子生殖BCD和分裂生殖17( )。

ABCD18( )。

ABCD19( )。

ABCD20A痢疾内变形虫D虫?第二章原生动物答案1污染程度的生物,称指示生物。

如绿眼虫可作为重度污染的指标。

2繁殖过剩密集在一起时,可引起较大面积海水变色的现象,称为赤潮。

赤潮造成水中严重缺氧而引起鱼虾和贝类大量死亡。

3 吞噬作用:变形虫等动物没有胞口,当临时的前端接触到食物时,就伸出伪足,从各方面进行包围,将固体食物颗粒裹进细胞内部,这种取食方式称作吞噬作用4 胞饮作用:变形虫等单细胞动物靠身体临时的前端,象饮水一样摄食液体食物的现象称胞饮作用。

5 细胞内消化:单细胞动物摄食时,随着食物也带进一些水分,形成食物泡。

食物泡和溶酶体融合,由溶酶体所含的各种水解酶消化食物,整个消化过程在细胞内完成,此为细胞内消化。

某些6的结肠内变形虫。

7种体内的利益(彼此受益),如生活于白蚁肠中的超鞭毛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题:无脊椎动物学习题及参考答案1、名词解释:无脊椎动物学:通常以除脊索动物门外的其他所有动物门类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

物种:它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所组成,而且与其它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双名法:它规定每一种动物都应有一个学名。

这一学名是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字组成,前一个字是属名,后一个字是它的种本名。

属名用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本名第一个字母不须大写。

学名之后,还附加当初定名人的姓氏。

属名和种本名印刷时用斜体,姓氏不用斜体。

组织:是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机能相同的细胞群组成的,包括细胞和细胞间质,功能多样。

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联合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一定的生理机能的结构。

系统:是一些在机能上有密切联系的器官联合起来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的结构。

接合生殖:为纤毛纲动物所特有的,当接合生殖时,2个草履虫口沟部分互相粘合,该部分表膜逐渐溶解,细胞质相互连通,小核脱离大核,拉长成新月型,接着,大核逐渐消失。

小核分裂2次形成4个小核其中有三个解体,剩下一个小核又分裂为大小不等的2个核,然后两个虫体的较小核互相交换,与对方较大的核融合,这一过程相当于受精用作。

此后两个虫体分开,结合核分裂3次成为8个核,4个变为大核,其余4个中有3个解体,剩下一个小核分裂为2次,再分裂为4个;每个虫体也分裂2次,结果是原来2个相结合的虫体各形成4个草履虫,每个都和亲本一样,有一个大核和一个小核。

2.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原生动物都是单细胞动物,每一个细胞即是一个个体,它与多细胞动物整体相当,有些原生动物则是群体。

运动:以鞭毛、纤毛或伪足运动;营养:有光合、吞噬和渗透3种。

呼吸:主要由体表进行。

排泄:主要由体表或伸缩泡进行。

生殖方式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

在环境条件不良时,大多数原生动物可形成包囊度过不良环境。

3.原生动物门有哪几个重要纲?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答:原生动物门有4个重要纲。

即: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和纤毛纲。

划分的主要依据分别是:鞭毛纲:以鞭毛为运动器。

营养方式3种。

有光合、吞噬和渗透;无性繁殖一般为纵二分裂。

肉足纲:以伪足为运动器。

繁殖为二分裂。

孢子纲:全部寄生,大多数有顶复合器,有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的交替。

无性生殖是裂体生殖(复分裂),有性生殖是配子生殖,其后是无性的孢子生殖。

纤毛纲:以纤毛为运动器。

无性繁殖为横二分裂。

有性生殖是接合生殖。

4.简要说明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

答:在人体内(进行裂体生殖):红血细胞前期:当被感染的雌按蚊叮人时,其体内的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随血液到达人体肝脏,在肝脏中进行裂体生殖,危害肝细胞。

放出裂殖子。

红血细胞外期:由肝细胞中放出的一部分裂殖子再次进入肝细胞,在其中进行裂体生殖。

但有人认为无此期。

红血细胞内期:由肝细胞中放出的另一部分裂殖子进入红血细胞,在红血细胞中进行裂体生殖,在进行多次裂体生殖后,由裂殖子发育成大、小配子母细胞。

这时须转移寄主。

在按蚊体内(进行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人体内的间日疟原虫的大、小配子母细胞被按蚊吸去,在蚊的胃腔内进行有性生殖,大、小配子母细胞形成配子,然后大、小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它穿入蚊的胃壁,发育成卵囊(孢子),其内的核及胞质进行多次分裂,形成大量的子孢子(孢子生殖),卵囊破裂把子孢子放出到蚊的体腔中,有子孢子的体腔液最后到达蚊的唾液中,准备感染新的人。

5.什么叫生物发生律?它对了解动物的演化和亲缘关系有何意义?答:生物发展史可分为两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系统发育),也就是个体的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

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这就是生物发生律。

其意义在于当某些动物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关系不能确定时,常由胚胎发育得到解决。

生物发生律不仅适用于动物界,而且适用于整个生物界。

6.动物由囊胚发育形成原肠胚的主要形式有哪些?答:动物由囊胚发育形成原肠胚的主要形式有5种,分别是:内陷:由囊胚的植物极细胞向内陷入,最后形成2层细胞,在外面的细胞层称外胚层,内层细胞称内胚层。

由内胚层所围成的腔称原肠腔,它的开口称胚孔或原口。

内移:是由囊胚一部分细胞移入内部形成内胚层。

分层:囊胚的细胞分裂时,细胞沿切线方向分裂,这样向着囊胚腔分裂出的细胞为内胚层,外面的细胞层形成外胚层。

内转:通过盘裂形成的囊胚,分裂的细胞由下面边缘向内转,伸展形成内胚层。

外包:动物极细胞分裂快,植物极细胞由于卵黄多而分裂慢,结果动物极细胞逐渐向下包围植物极细胞,形成内外胚层。

但在动物实际的胚胎发育中,通常是其中的几种方式混合发生。

7.动物胚胎发育的一般顺序如何?答:动物胚胎发育的一般顺序是受精,形成受精卵,再卵裂,形成单层细胞的囊胚(多为球形),再发育形成原肠胚,进一步发育出现中胚层,体腔,再进行胚层分化,最终形成新个体。

8.动物胚胎发育中的真体腔的主要形成方式有哪些?答:动物胚胎发育中的真体腔的主要形成方式有2种,即端细胞法和体腔囊法。

端细胞法:在胚孔的两侧,内、外胚层交界处各有一个细胞分裂成很多细胞,形成索状,深入内、外胚层之间,是为中胚层细胞。

由中胚层裂开形成的空腔即为真体腔(裂体腔,次生体腔)。

为原口动物所具有。

体腔囊法:在原肠背部两侧,内胚层向外突出成对的囊状突起称体腔囊,体腔囊和内胚层脱离后,在内、外胚层之间逐步扩展形成中胚层,由中胚层包围形成的空腔即为真体腔。

此法为后口动物所具有,此法也被称为肠体腔法。

9.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有:辐射对称:即通过其体内的中央轴有很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2个相等的部分。

使动物有上下之分,没有前后左右之分,只适应在水中营固着或漂浮生活。

两胚层、原始消化腔:腔肠动物具有内外胚层,内胚层直接包围的腔是原始消化腔,不能称为肠腔。

可以行细胞内和细胞外消化,但以细胞内消化为主。

出现组织:从腔肠动物开始有组织出现,但这种组织和一般动物的不同,其细胞介于肌肉细胞和上皮细胞之间,兼有肌肉和上皮两种功能,通常称为上皮组织。

其细胞则称为上皮肌肉细胞(简称皮肌细胞)。

原始的神经系统:即神经网。

是动物界中最原始的神经系统,一般认为是有2极和多极神经细胞组成,细胞以突触和非突触连接形成网状,没有神经集中现象。

刺细胞:是一种具有刺丝和刺丝囊的细胞,仅为腔肠动物门的动物所具有。

10.腔肠动物门划分为哪几个纲?其划分依据是什么?答:腔肠动物门划分为3纲,即水螅纲,钵水母纲和珊瑚纲。

各纲划分依据分别是:水螅纲:一般是小型的水螅型或水母型动物;水螅型只有简单的消化腔;水母型有缘膜;生活史中大部分有水螅型和水母型,即有世代交替。

钵水母纲:一般是大型水母型动物;水螅型为小型,水螅型常以幼体出现;水母型无缘膜,其消化腔内有胃丝。

珊瑚纲:只有水螅型,而无水母型,水螅型结构复杂,有口道、口道沟、隔膜和隔膜丝;多数有外骨骼。

11.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体型为两侧对称,指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切面(或说对称面)可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故又叫左右对称。

这样的动物体可分出前后、左右和背、腹,便于动物体各个部分的分化,是动物定向运动的结果。

形成了中胚层:从扁形动物开始,在内外胚层之间出现了中胚层,它对动物体结构与机能的发展有利,可以减少内外胚层的负担,有利于动物体结构与机能的提高。

皮肤肌肉囊的形成:由于中胚层的形成而产生的肌肉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相互紧贴所形成的体壁称为皮肤肌肉囊。

它增强了体壁的保护和运动等功能。

消化系统为不完全消化系统:即有口、肠,但无肛门。

与腔肠动物比较有真正的肠出现,提高了消化和吸收的能力。

排泄系统是原肾管组成的,专门的排泄系统的出现是从扁形动物(除无肠目外)开始的。

原肾管通常由具有很多分支的小管组成,小管内端是由焰细胞形成的盲端,小管另一端相互汇合后以排泄孔通体外。

神经系统为梯形:表现在神经细胞向前集中形成脑,由脑向后发出若干纵神经索,在纵神经索之间有横神经相连,它比腔肠动物的神经系统进步,一般认为是腔肠动物的网状神经系统向前集中的结果。

由中胚层形成固定的生殖腺和生殖导管。

12.根据什么说扁形动物门比腔肠动物门高等?答:扁形动物门比腔肠动物门高等的主要理由如下:由辐射对称→两侧对称;两胚层→三胚层;外胚层→皮肤肌肉囊;无肠→具肠;无排泄系统→原肾管;网状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

13.扁形动物门划分为哪几个纲?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答:扁形动物门通常划分为3纲。

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涡虫纲:多数自由生活,体表一般具有纤毛。

吸虫纲:全部寄生,有消化结构,如肠。

绦虫纲:全部寄生,消化结构消失,由体表渗透而获得营养。

14.简要说明华枝睾吸虫的生活史?答:成虫寄生于人或猫等的胆管或胆囊内,成虫所产的卵经寄主的消化道排出体外。

只有当虫卵在水中被第一中间寄主(纹沼螺、中华沼螺、长角沼螺等)吞噬后,毛蚴在螺内发育为胞蚴,由胞蚴体内的胚细胞团发育为雷蚴(即幼体生殖),由雷蚴体内的胚细胞团发育为尾蚴(幼体生殖),尾蚴成熟后由螺体逸出,在水中游泳1—2天,若遇到第二中间寄主(某些淡水鱼或虾)就侵入其体内,由尾蚴发育为囊蚴;当人或其他动物吃了未煮熟或生的含有囊蚴的鱼虾时会被感染,囊蚴在终末寄主(人或猫等)发育为成虫。

15.简要说明日本血吸虫的形态特征及其生活史。

答:日本血吸虫的成虫雌雄异体,体为长圆柱型。

雄成虫粗短,口吸盘、腹吸盘各一个,体部有抱雌沟,雌成虫停留其中,呈合抱状态。

雌成虫细长。

生活史: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或哺乳动物的肝门静脉及肠系膜静脉内,成熟交配后的雌成虫产卵,卵可穿透血管壁、肠壁而进入寄主的消化道中被排出体外。

卵在合适的水中可孵化出毛蚴,当毛蚴在水中游泳时如遇到钉螺就可侵入其体内,在钉螺体内进行幼体生殖,毛蚴发育为母胞蚴,母胞蚴再发育为子胞蚴,子胞蚴再发育为尾蚴而离开钉螺在水中游泳,尾蚴一般密集在水面上,当接触人、畜的皮肤(或粘膜)时,借其头腺分泌物的溶解作用及其虫体的伸缩作用而侵入皮肤,然后在寄主的血液中随血液移动到肝门静脉及肠系膜静脉内,在此发育为成虫。

16.简要说明细粒棘球绦虫的形态特征、分布特点及其生活史。

答:细粒棘球绦虫的形态特征:成虫通常由头节和3个节片组成,头节上有小钩和吸盘,3个节片由前到后是未成熟节片、成熟节片、妊娠节片,但妊娠节片脱落后可由成熟节片补充发育为妊娠节片,未成熟节片补充发育为成熟节片,未成熟节片则由头节补充发育而来。

分布特点:国内分布于西藏、新疆等牧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