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合集下载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试题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试题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试题1.下列自然现象与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A.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升华B.炎热的夏天,积水干涸——液化C.深秋的早晨,“雾淞”晶莹——凝华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熔化【答案】C【解析】物态变化有六种,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气态变为液态叫凝华。

雾的形成是气体变液体,液化;积水干涸是液体变成气体,汽化;滴水成冰是液体变成固体,凝固;雾凇的形成是气体变成固体,凝华。

选项C正确。

【考点】物态变化2.以下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衣柜里放樟脑片,利用了汽化B.气温低于水银熔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C.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为了利用水的汽化吸热D.电冰箱使用的制冷物质工作时,在冷冻室要液化,在冷凝器要汽化【答案】B【解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被测温度一定在水银的熔点和沸点之间,使水银处于液态.水的比热比较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放出热量比较多.电冰箱的制冷物质,在冷冻室内汽化吸收热量,在冷凝器放出热量液化.A、衣柜里放樟脑片,过一段时间樟脑片变小或没有了,樟脑片直接升华成气体.不符合题意.B、水银的熔点等于凝固点,气温在低于水银的凝固点时,水银是固态,不能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符合题意.C、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因为水的比热比较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更多的热量,使菜的温度不至于很低.不符合题意.D、电冰箱使用的制冷物质工作时,制冷物质在冷冻室内汽化,在冷凝器中液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物态变化3.下列是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冬天清晨花草上的霜是凝固而形成的B.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了C.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防止菜被冻坏D.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的温度低【答案】C【解析】冬天清晨花草上的霜是凝华而形成的,故A错,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升华了,故B错,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蒸发吸热,故D错,只有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防止菜被冻坏,说法正确,故C正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一组是()A.海波、玻璃B.沥青、蜂蜡C.金属、松香D.冰、海波2.如图所示,小鹏在收到的快递海鲜包装中发现装有冰袋,冰袋在海鲜运输中所起到的作用是()A.熔化吸热B.凝固放热C.汽化吸热D.升华吸热3.在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不变,从外界吸收热量B.温度降低,向外界放出热量C.温度升高,从外界吸收热量D.温度不变,向外界放出热量4.如图中表示晶体凝固图像的是()A.B.C.D.5.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10℃的冰投入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A.冰全部熔化B.冰有少部分熔化C.水有少部分凝固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6.如图所示,将一支盛水的试管插入足够多的冰水混合物中,那么试管中的水A.很快就会结成冰B.只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水肯定会结成冰C.在短时间内水不会结成冰D.时间再长水也不会结成冰7.当某晶体物质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凝固点时,它的状态为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C.可能是液态D.一定是固态、液态共存8.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升高B.在第6min时该物质开始熔化C.该物质熔化过程用时6minD.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二、填空题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有:晶体有规则,而非晶体的碎块没有规则形状,晶体有点,而非晶体没有。

10.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过程的物态变化是,在这个过程中雪要(选填“吸热”或“放热”),从而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选填“升高”或“降低”)。

11.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熔化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此固体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CD段是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 “糖画”是我国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以糖为材料来造型。

如图所示,先把糖加热成糖汁,在绘制造型时,用汤勺舀起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各种造型后,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在竹签上即可。

关于“糖画”制作过程中糖的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直在吸热B. 一直在放热C. 先放热,后吸热D. 先吸热,后放热2. 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

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和。

对比两实验有以下判断:冰和碘都经历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这两个判断( )A. 只有正确B. 只有正确C. 都正确D. 都错误3. 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象。

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B. 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C. 在第,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 在第到第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4. 如图所示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由此可判断( )A. 海波是非晶体B. 海波的熔化时间是C. 海波的熔点是D.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5. 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熔化形成的是( )A. 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B. 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C. 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D. 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6. 下表列出了几种晶体的熔点,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固态氢固态酒精固态水银金钢钨A. 在时,氢是固态B. 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C. 钢掉入纯金水中一定不会熔化D. 水银温度计在时不能使用7. 用打印技术可以打印钛合金眼镜架。

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吸收热量变成液态,再定型成为镜架。

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熔化和凝固B. 升华和凝华C. 汽化和液化D. 液化和凝固8. 如图所示是北京冬奥会上的人工造雪机。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二、熔化和凝固5 分钟训练5 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烧开水时壶嘴冒的“白气”B.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头变模糊C.清晨,草木上挂着露珠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思路解析:壶嘴冒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洗澡时,浴室内的镜子变模糊是由于热的水蒸气遇冷的镜面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镜面上;露珠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B、C都是液化现象。

滴水成冰是水遇冷凝固成冰,属于凝固现象,故D错。

答案:ABC2.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思路解析:云、雨、雪……它们都是水,它们是水的三种状态的不同存在形式,其中云是气态,雨是液态,雪是固态。

答案:水3.云、雨、雪……它们虽然形态各异,但实际上它们都是_________在不同温度下的存在状态。

答案:冰、钻石、铜、水晶等都属于晶体,玻璃、塑料、橡胶等属于非晶体。

晶体具有比较稳定的熔点,加热到熔点晶体会熔化,而且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再升高;非晶体没有熔点,它们不是在固定的温度下熔化为液体,而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由硬变软,最后变成液体。

思路解析:在常温下,铁、木头是以固态存在的,水、油是以液态存在的,空气是气态。

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答案:固态液态气态4.知道哪些物质是晶体,哪些是非晶体吗?它们是根据什么划分的?思路解析:晶体和非晶体最主要的特征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则没有。

对于A,非晶体熔化时也要吸收热量,故A错。

对于B,说明冰必须在一个特定温度下熔化,故B对。

对于C,升华时,物质都会变小,故C错。

对于D,熔化后,晶体和非晶体都可以重新塑造形状,故D错。

答案:B10 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下列事实能够说明相关物体是晶体的是()A.铁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B.冰加热到0 ℃时才熔化C.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会变小D.铜可以锻造成各种规律的几何形状思路解析:晶体和非晶体最主要的特征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则没有。

八年级上册物理熔化与凝固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熔化与凝固习题(含答案)

熔化与凝固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6小题,共52.0分)1.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确定熔点的一组是()A. 蜡玻璃沥青B. 蜡铝玻璃C. 冰铁铝D. 冰铁沥青2.下列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不同的固体熔点不同B.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不同的晶体熔点一般不同C. 同种晶体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D. 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3.海波的熔点为48℃,那么48℃的海波处于()A. 固态B. 液态C. 固液共存态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4.陈逸飞同学在学习“熔化和凝固”后对中午餐桌上的冻豆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把豆腐放在冰箱的冷冻室里,再把冰冻的豆腐拿出来化冰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你能帮助他分析冻豆腐形成的原因吗()A. 豆腐冷缩而成的B. 豆腐膨胀而成的C. 冰箱中的冰霜进入豆腐而成的D. 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成冰,后熔化成水而成的5.如图所示,在一个烧杯中放入一些冰水混合物,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些0℃的碎冰,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当烧杯里的冰块未完全熔化完时,则试管中的冰()A. 完全熔化B. 熔化一部分C. 下边熔化上边未熔化D. 一点没熔化6.在电子技术中,经常用锡来焊接电路的接头.通常情况下金属锡是固态,焊接时先将锡熔化至液态,然后再凝固和接头粘在一起.图中能正确表示锡在焊接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A. B.C. D.7.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小刚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物质属于非晶体B. 该物质的温度达到46℃时,其状态是液态C. 将装有该物质的试管放在48℃的温水中,该物质会逐渐熔化D. 将50℃的该物质放在教室里,它会逐渐凝固8.将一份0ºC的冰水混合物放入恒定温度为0ºC的冷冻室内,待一段时间后,则(冰的熔点为0ºC)()A. 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B. 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C. 冰和水的质量都不变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9.关于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物质熔化要吸热,但熔化时温度不一定升高B.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热C.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D. 液体在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要放热,其温度降低10.如图是“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蜡烛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B. 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蜡烛内部C. “水浴法”加热可以使蜡烛受热均匀D. 蜡烛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蜡烛是晶体11.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冰不再熔化,这是因为()A. 房间里的温度低,达不到熔点,所以冰不再继续熔化B. 房间里的温度低于冰的温度,冰不能吸热,所以冰不再熔化C. 房间里的温度与冰的温度都是0℃,没有温度差,不进行热传递,所以冰不再熔化D. 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冰上的水开始凝固,所以冰不再熔化12.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 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 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D. 该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不相同13.保温瓶中装有1000g、0℃的水,然后放进100g、−2℃的冰,盖好瓶塞,则()A. 水质量变大B. 冰质量变大C. 冰、水质量不变D. 冰、水温度均无变化14.如图是某校“阳光六班”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一时间的变化图像,关于海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海波是非晶体B. BC段是海波熔化的过程,海波熔化用了12minC. 海波是晶体,凝固点是48℃D. 海波熔化时温度不变,不需要继续吸热15.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小明根据该图像得出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项是()A. 该物质是晶体B. 该物质在整个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C. 第3min时,该物质是固态D. 该物质的熔点约为50℃16.图的甲、乙、丙三图分别记录了冰、海波和萘三种物质从固态到液态过程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过程。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熔化和凝固练习题1.自然界中,物质的存在状态有三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________变化,物质就会在三种状态之间变化.2.物质从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态的过程叫熔化,从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态的过程叫凝固.3.固体分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________、________、都是晶体.4.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________,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________相同.非晶体没有________和________.5.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________,凝固时________热,温度________.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________,凝固时________热,温度________.6.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________,继续________.7.冰的熔点是_____℃,水的凝固点是________℃.所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________℃.8.晶体物质在熔点温度时的状态,可能是________态,也可能是________态,也可能是________.9.寒冷的冬天,洗涤沾满油污的盘子,用温度较高的热水洗涤效果好.这是由于水温超过了油污的 ,而使油污的缘故.10.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变”;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理变化是和,反映一个共性是.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填“晶体”或“非晶体;11.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该图象你能获得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信息一:.信息二:.12.夏天喝饮料加些冰块,是利用冰_________时_________而使饮料温度降低,北方冬天天气寒冷,人们为了不让菜窖里的菜冻坏,常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会热.而使菜窖里的气温不致太低.多选13.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以判断A.甲、丙是晶体,乙是非晶体B.乙是晶体,甲、丙是非晶体C.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D.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14.用铜块烧铸铜像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一个凝固过程B.一个熔化过程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多选15.奈的熔点是℃,则当奈的温度处于℃时,它A.一定在熔化着B.可能在凝固着C.吸热就熔化D.放热就凝固1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夏天吃冰棒感到凉快是因为冰熔化吸热的缘故B.铸造车间里,铁水烧铸成机器底座是凝固现象C.夏天卖海货的人,在泡膜箱子内放上冰,目的是为了让水结冰D.“下雪不冷化雪冷”表明雪熔化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17.根据下表中所列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以下判断错误的是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钨铜铝锡固态酒精固态氢熔点/℃-39 3410 1080 660 232 -117 -259A.在-265℃时,氢是固态 B.可用铝锅炼铜C.-50℃的地区要使用酒精温度计 D.选钨丝做灯丝18.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也不熔化D、无法判断19.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的熔点是48℃B、海波在BC段没有吸热C、海波在CD段是气态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20.已知固态酒精、煤油和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31℃,-39℃,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该选用A.酒精温度计 B.煤油温度计C.水银温度计 D.以上三种温度以计均可21.把冰水混合物拿到温度是0℃以下的房间里,在冰的质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A.保持不变 B.温度降低 C.温度升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22.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常在路面积雪上洒盐,这是为了A.洒盐后,使冰变成冰水混合物而熔化B、盐可使冰的熔点升高C.盐可使冰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D、盐可使冰的熔点降低23.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 ,过了一段时间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B.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C.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24.如图为海波熔化和凝固图象,试回答:1海波从℃开始加热,最高温度达到℃.2海波吸热过程经历时间min.3海波熔化过程经历时间 min,熔点℃,凝固点℃.4从图象中看出海波属于填“晶体”或“非晶体”因为:.25.根据如图回答:1反应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和图.2图线中线段表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图线中线段表示晶体在凝固过程中.3把A和C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假设它们不会发生化学变化,在温度升高过程中,将先熔化,在温度降低过程中, 先凝固.26.如图1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这种方法叫做法,目的是 ;2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温度如图2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选填“A”、“B”或“C”,示数为℃,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实验时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试管底部,则测得试管内物质的温度值偏.。

3.2熔化和凝固++++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

3.2熔化和凝固++++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上册3.2熔化和凝固练习题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A.铁块在炼铁炉中变成铁水B.糖放入锅内,加热变成糖浆C.冰变成水D.用铁水浇出铸件练习题2:如图所示,正在研究员手心中熔化的是地球上最稀有的金属——镓.它在铝土矿中的锌化合物中被发现.镓在25 ℃的恒温容器中存储时呈固态,它的熔点可能是()A. -117 ℃B.30 ℃C.100 ℃D.42 ℃练习题3: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A.蜂蜡B.铁C.沥青D.松香练习题4: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冰、海波、玻璃是晶体,蜡、松香、金属是非晶体B.金属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同时吸热C.同一晶体物质的凝固点要比它的熔点低D.水在凝固成冰的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不变练习题5:西周晋侯鸟尊是中国青铜器中罕见的珍品,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如图所示)。

制作鸟尊等青铜器时,先用泥土制成“内范”,在其外部涂适当厚度的蜡,将蜡雕刻成所需形状,称之为“模”,然后在“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范”。

通过加热使蜡液流出形成空腔(模具),在空腔中倒入青铜液,待青铜液冷却后,打碎“外范”和“内范”,就得到与“模”一样的青铜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将蜡加热到液态是熔化过程,会放出热量B.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固过程,会放出热量C.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华过程,需吸收热量D.青铜和蜡熔化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练习题6:把盛有碎冰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碎冰有大半熔化时(试管底部一直不与烧杯底部接触),大试管中的碎冰()A.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也不熔化D.无法判断练习题7:如图所示,是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图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B.该物质在第4min时是固态C.在第12min时不吸热不放热D.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练习题8: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像中,能大致体现液态海波凝固特点的是()A B C D练习题9:萘的熔点是80.5 ℃,那么80.5 ℃时萘的状态是()A.固态B.液态C.固液共存状态D.上述三种状态都可能练习题10: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烧杯和试管中放有适量的碎冰,A、B两个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线是B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B.烧杯内碎冰从第4 min开始熔化C.第2 min时烧杯内碎冰处于固液共存态D.试管内碎冰熔化时间为6 min练习题11:炎炎夏季,小明将一杯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经过一段时间后,杯中的水变成了冰块,这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小明在可乐里加入冰块后能降低可乐的温度,这主要是因为冰块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会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

1.图为物质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为非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B.图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C.图中FG段表示物质在吸热D.图中GH段表示物质处于液态2.几种金属物质的熔点(标准大气压下)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铁钨熔点/℃-391064108315353410AB.金在1064℃时一定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零下40℃的气温D.用钨丝作白炽灯的灯丝,是因为钨的熔点高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以判断()A.甲物质是晶体B.80℃的乙物质可能是液态C.甲物质在第5min时开始熔化D.0~12min为乙物质的熔化过程4.夏季,我们吃雪糕感到凉爽,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A.凝固放热B.熔化吸热C.汽化吸热D.升华吸热5.海波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海波是晶体,其熔点是48℃B.第8min时海波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在6min~12min内,海波温度不变,不吸收热量D.第15min时海波处于液态6.北方冬季贮菜,为防止地窖的菜被冻坏,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了水()A.凝固放热B.凝固吸热C.汽化放热D.汽化吸热7.有一种金属存放在30℃的煤油中时是固态,当煤油温度变为45℃后,它逐渐熔化,该金属可能是()金属A汞B铯C铷D钾熔点/℃39293963A.A B.B8.如图所示是《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古人造兽糖的情景,先将固体状态的糖放入瓦罐中用慢火煎化,然后倒入兽形模具,冷却脱模就成为兽糖。

造兽糖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仅熔化B.仅凝固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9.有些冰雕作品制作过程是这样的,将水注入模具中,在低温下,水会逐渐形成冰雕作品,这一过程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和对应的吸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A.凝固放热B.凝固吸热C.凝华吸热D.凝华放热10.用如图甲的两套相同装置,分别对相等质量的固体M、N 加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熔化和凝固5 分钟训练 5 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烧开水时壶嘴冒的“白气”B.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头变模糊C.清晨,草木上挂着露珠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思路解析:壶嘴冒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洗澡时,浴室内的镜子变模糊是由于热的水蒸气遇冷的镜面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镜面上;露珠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B、C都是液化现象。

滴水成冰是水遇冷凝固成冰,属于凝固现象,故D错。

答案:ABC2.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思路解析:云、雨、雪……它们都是水,它们是水的三种状态的不同存在形式,其中云是气态,雨是液态,雪是固态。

答案:水3.云、雨、雪……它们虽然形态各异,但实际上它们都是_________在不同温度下的存在状态。

答案:冰、钻石、铜、水晶等都属于晶体,玻璃、塑料、橡胶等属于非晶体。

晶体具有比较稳定的熔点,加热到熔点晶体会熔化,而且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再升高;非晶体没有熔点,它们不是在固定的温度下熔化为液体,而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由硬变软,最后变成液体。

思路解析:在常温下,铁、木头是以固态存在的,水、油是以液态存在的,空气是气态。

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答案:固态液态气态4.知道哪些物质是晶体,哪些是非晶体吗?它们是根据什么划分的?思路解析:晶体和非晶体最主要的特征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则没有。

对于A,非晶体熔化时也要吸收热量,故A错。

对于B,说明冰必须在一个特定温度下熔化,故B对。

对于C,升华时,物质都会变小,故C错。

对于D,熔化后,晶体和非晶体都可以重新塑造形状,故D错。

答案:B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下列事实能够说明相关物体是晶体的是()A.铁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B.冰加热到0 ℃时才熔化C.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会变小D.铜可以锻造成各种规律的几何形状思路解析:晶体和非晶体最主要的特征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则没有。

对于A,非晶体熔化时也要吸收热量,故A错。

对于B,说明冰必须在一个特定温度下熔化,故B对。

对于C,升华时,物质都会变小,故C错。

对于D,熔化后,晶体和非晶体都可以重新塑造形状,故D错。

答案:B2.下列物质中全都是晶体的是()A.铁、食盐、松香B.萘、冰、石英C.金、海波、石蜡D.冰、石英、玻璃思路解析:松香、石蜡、玻璃是非晶体。

答案:B3.钢在熔化成钢水的过程中()A.吸热,温度升高B.吸热,温度不变C.放热,温度降低D.放热,温度不变思路解析:钢是金属晶体,熔化时虽吸热但温度不变。

答案:B4.在寒冷的雪山高原上,边防战士生活得非常艰苦,常从野外取雪化成水,再加热饮用。

如图4-2-1,其中能正确反映雪化成水这个过程的图象是()图4-2-1思路解析:雪就是冰,冰是晶体,熔点是0 ℃,并且冰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表现在图象上,有一段接近水平的线段。

0 ℃的位置在原点上,故这段水平的线段与时间轴重合。

答案:B5.沥青路面在烈日下变软;盐放入水中,水变成了盐水;冰化成了水;蜡烛燃烧时出现了蜡液。

以上四种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盐放入水中,水变成了盐水,这是溶解,而非熔化。

答案:沥青路面在烈日下变软,冰化成水,蜡烛燃烧时出现了蜡液。

6.下表是给某固体加热的过程中记录的时间和对应的温度。

由上表可知,该固体的熔点是_________,它可能是__________;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______min,试在图4-2-2中画出该固体熔化过程的图线。

图4-2-2答案:0℃冰 2 见图。

7.(2010江苏宿迁模拟)两个学习小组用图4-2-3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观察松香和海波的熔化过程,且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直到两种物质全部熔化。

由图甲可知此时的温度计示数是__________℃。

各组同学根据记录数据绘制了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如乙、丙两图所示,其中__________图能反映海波的熔化特点。

图4-2-3思路解析:第一问考查温度计的读数方法。

第二问,由图象可知图乙是晶体的熔化过程,图丙是非晶体的熔化过程,而海波是晶体。

答案:48 乙快乐时光学生的提问调皮的布朗因上课常开小差,在老师的提问面前总是哑口无言,所以被同学们称为“道先生”有一次,布朗想报复一下老师,所以问:“看见一样东西,没有腿,从厨房的地板上溜过,老师,你说那是什么呢?”老师想来想去,终于说“知道”。

布朗一本正经地解释道:“那是水。

”30分钟训练 (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放热时,温度不一定降低B.所有的固体都能熔化,而且都有熔点C.水的温度达到0 ℃就会结冰D. 0 ℃的冰比0 ℃的水更凉思路解析:晶体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A正确。

所有的固体都可以熔化,但只有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故B错误。

水温达到0 ℃时,还须继续放热,水才会逐渐结冰,故C错误。

0 ℃的冰与0 ℃的水冷热程度相同,即温度相同,故D错误。

答案:A2.初冬的某个夜晚,放在屋外的金属盒内的水结了冰,这说明夜里的气温()A.一定比0 ℃低B.可能是0 ℃,也可能比0 ℃低C.一定是0 ℃D.可能是0 ℃,也可能比0 ℃高思路解析:水结冰,一要温度达到0 ℃;二要继续放热。

只有夜里的气温比0 ℃低才满足这两个条件。

答案:A3.炒菜的铁锅坏了不能用焊锡补,烧水的铁壶坏了能用焊锡补,这是因为()A.炒菜时锅内有盐,与焊锡会有化学反应B.炒菜时锅的温度可超过焊锡的熔点C.炒菜时锅上有油,锡焊不上D.以上判断均不正确思路解析:用焊锡补过的铁壶烧水,虽然焊锡的熔点小于火炉的温度,但当烧水时,沸水的温度只有100 ℃,而且沸腾过程中,温度是保持不变的,仍为100 ℃,低于焊锡的熔点,所以焊锡不会熔化。

但是炒菜锅内油的沸点为287 ℃,高于锡的熔点232 ℃,所以炒菜锅不能用焊锡补。

答案:B4.(2010四川达川模拟)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中的冰多些,乙盆中的冰少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在两盆里冰块都还未完全熔化时,那么()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水的温度高B.乙盆水的温度比甲盆水的温度高C.两盆水的温度相同D.不用温度计测量无法比较两盆水的温度思路解析:只要两盆里的冰块未熔化完,那就是冰水混合物,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0℃,所以选C。

答案:C5.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4-2-4所示。

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图4-2-4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儿都没熔化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思路解析:冰是晶体,冰熔化时须满足两个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0 ℃;(2)持续吸热。

本题中,烧杯里的冰块虽然大部分已熔化,但熔化过程尚未结束,温度仍保持在熔点0 ℃,试管中的碎冰块通过热传递,温度也达到了冰的熔点0 ℃,但由于此时烧杯和试管间没有温度差,故它们之间不发生热传递,所以试管内的冰块无法继续吸热,也就不能熔化。

答案:C6.下雪天,路面上积有厚厚的一层白雪,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常看到洒水车往路面上喷洒盐水,这是因为()A.盐水使冰的熔点降低B.盐水使冰的熔点升高C.盐水使冰的温度升高到0 ℃而熔化D.洒上盐水后,雪变成了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 ℃,而使冰熔化思路解析:通过理解题意可知,“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可以理解为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雪可以在低于0 ℃的时候熔化。

若选C或D,雪的熔点本来就是0 ℃,谈不上“很快”;若选B,使冰的熔点升高,而环境温度迟迟达不到熔点,雪不仅不能很快熔化,反而比正常情况熔化得慢了。

答案:A7.根据所列的几种晶体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固态氢-259 ℃固态酒精 -117 ℃固态水银-39 ℃金1 064 ℃钨3 410 ℃ 钢1 300 ℃ A .在-268 ℃ 时,氢是固态 B .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 C .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D .水银温度计在-40 ℃时不能使用思路解析:当物质的温度高于它的熔点,说明它处于液态;当物质的温度低于它的熔点,说明它处于固态。

对于A :-268 ℃ < 氢的熔点-259 ℃,故-268 ℃ 时氢为固态。

对于B :白炽灯正常发光时,灯丝的温度一般在2 000 ℃~3 000 ℃ 之间,小于钨的熔点3 410 ℃,故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

对于D :-40 ℃ <水银的熔点-39 ℃,故-40 ℃ 时水银为固态,不能测量温度。

答案:C8.在一个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插入一支温度计,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某同学将观察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分析此表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通过观察表格可以看出在前4 min 内都是冰水混合物,且冰在慢慢减少直至消失,是吸热温度不变的熔化过程。

答案:冰熔化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9.(2010广西柳州课改区模拟)图4-2-5是某种物质熔化图象,它的熔点是℃,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所有晶体完全熔化,持续了min ,这一过程是热过程。

图4-2-5思路解析:通过直接观察图象就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80 15 吸10.(2010江苏南京模拟)某同学在做“研究海波熔化”的实验。

(1)他用温度计测量海波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时,主要步骤有()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海波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B.了解海波熔化时的温度,选择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C.读取温度计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仍和海波接触D.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上述步骤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只填写序号)。

(2)图4-2-6甲是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当t时=10 min时海波处于__________状态,图4-2-6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海波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_________℃。

图4-2-6答案:(1)B、D、A、C (2)固液共存 3611.(2010广西南宁课改区模拟)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请回答:(1)熄灭酒精灯时,有图4-2-7中的两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2)请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并画出实验记录表格。

(注:不需填入数据)(3)图4-2-8是根据某次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描下的点。

请在坐标纸上根据所描的点,画出熔化图象。

(4)根据熔化图象,可得出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_。

图4-2-7 图4-2-8答案:(1)B(2)见下表(3)图象见下图(4)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4812.炎热的夏天,要将汽水冷却,用质量相等的0 ℃的水或者0 ℃的冰,哪种效果好?为什么?思路解析:汽水要冷却,应向外放出热量,放出的热量多,汽水温度降低得就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