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因素

合集下载

影响活性炭吸附能力的三大主要因素

影响活性炭吸附能力的三大主要因素

活性炭水处理所涉及的吸附过程和作用原理较为复杂,影响活性炭吸附能力的因素也较多。

活性炭吸附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活性炭的性质由于吸附现象发生在吸附剂表面上,所以吸附剂的比表面积是影响吸附的重要因素之一,比表面积越大,吸附性能越好;活性炭的微孔分布是影响吸附的另一重要因素;此外活性炭的表面化学性质、极性及所带电荷,也影响吸附的效果。

二、吸附质(溶质或污染物)的性质同一种活性炭对于不同污染物的吸附能力有很大差别。

(一)溶解度对同一族物质的溶解度随链的加长而降低,而吸附容量随同系物的系列上升或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加。

溶解度越小,越易吸附。

(三)极性活性炭基本可以看成是一种非极性的吸附剂,对水中非极性物质的吸附能力大于极性物质。

(四)吸附物的浓度吸附质的浓度在一定范围时,随着浓度增高,吸附容量增大。

因此吸附质(溶质)的浓度变化,活性炭对该种吸附质(溶质)的吸附容量也变化。

三、溶液pH由于活性炭能吸附水中氢、氧离子,因此影响对其他离子的吸附。

活性炭从水中吸附有机污染物质的效果,一般随溶液pH值的增加而降低,pH值高于9.0时,不易吸附,pH值越低时效果越好。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试验确定最佳pH值范围。

水处理分为上水处理和下水处理:上水通常指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纯水等经过人工处理后使用的水;下水通常指生活污染水、工业污水等。

1.上水的活性炭处理:20世纪末我国有些水厂开始应用臭氧与活性炭滤池联合使用的生物活性炭法。

实践表明,有如下作用:能去除水中容解的有机物;能降低UV的吸收值,降低水中总有机碳(total otganic carbon,TOC)、化学需氧量及氯的含量;能将低进水中三卤甲烷前体;对色度、铁、锰、酚有去除效果;能使致实验为阳性的水分显阴性。

韩研活性炭采用先进的水质深度处理技术,结合城市自来水使用分配的实际情况,将椰壳活性炭投入小型、高效,且能去除致癌、致突变、致畸等污染物的净化装置,以自来水为原料作更深度的加工,保证饮用水的高质量。

活性炭吸附效率

活性炭吸附效率

活性炭吸附效率活性炭吸附效率是指活性炭对特定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和吸附效果。

活性炭是一种多孔炭材料,具有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和大比表面积,能够在吸附过程中大量吸附目标物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水处理、空气净化和工业废气处理等。

活性炭吸附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是活性炭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和比表面积决定了其吸附能力,而表面化学性质则影响着活性炭与目标物质的相互作用。

其次是目标物质的特性。

不同的目标物质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因此其与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和亲和力也不同。

此外,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pH值等,以及操作条件,如吸附剂用量、接触时间等,也会对活性炭吸附效率产生影响。

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和比表面积是影响其吸附能力的关键因素。

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分为微孔、中孔和宏孔,其中微孔是最主要的吸附区域。

微孔的孔径小,分布密集,能够提供更多的吸附位点,从而增加了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和效率。

而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则是指单位质量或体积的活性炭所具有的有效吸附表面积。

比表面积越大,吸附位点越多,吸附能力就越强。

活性炭的吸附机制主要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个方面。

物理吸附是指目标物质与活性炭之间的非化学吸附作用,主要是通过分子间的范德华力或静电作用来实现的。

物理吸附具有可逆性,吸附剂和目标物质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湿度等条件进行解吸和再生。

然而,化学吸附是指目标物质与活性炭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化学键或离子键的吸附作用。

化学吸附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选择性。

除了活性炭本身的性质外,目标物质的特性也会对活性炭的吸附效率产生影响。

目标物质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和浓度等因素会影响其与活性炭的吸附亲和力和速率。

具有较小分子尺寸、较低极性或非极性的目标物质更容易被活性炭吸附。

此外,随着目标物质浓度的增加,活性炭的吸附效率也会提高,但在一定范围内,吸附饱和会导致吸附效果的下降。

环境因素和操作条件对活性炭吸附效率也有重要影响。

温度是影响活性炭吸附过程的关键参数之一。

活性炭影响因素

活性炭影响因素

活性炭影响吸附效果的因素:1。

温度的影响:活性碳的吸附能力是随着温度的变化呈正态曲线形状分布的,在70℃的时候其吸附能力最强,温度升高或降低则使吸附能力下降。

另外温度升高可使其吸附速度加快,吸附性能降低,温度降低使吸附速度变慢,吸附能力增强。

2。

粒度的影响:活性碳的粒径越小,吸附能力越强,但是过细易造成过滤困难等麻烦,一般可用100~200目的。

小于0.18mm为粉末活性炭,活性炭颗粒大小在0.42—0.85mm左右最佳3。

用量的影响:用量多了当然吸附量增加,但是活性碳吸附有效成分的量以及活性碳本身的一些物质的析出也随之增加,另外成本、操作也同样带来了麻烦,因此要综合考虑,一方面,要尽量减少活性碳的用量,另一方面还要保证吸附杂质的量尽量多,因此要进行处方量的考察已确定特定产品其活性碳用量问题。

用活性碳两次或多次吸附的吸附效果要比单次吸附效果好,其原理就象洗涤的少量多次一样。

当活性碳用量较大时,应考虑用两次或多次吸附法,当活性碳多次吸附时其活性炭总用量可比一次吸附使用量适当减少10-20%。

4。

溶液的酸碱度的影响:活性炭吸附能力在偏酸性条件下较强,在碱性条件下吸附能力较弱,但当PH值小于2时,开始对活性炭吸附产生一定的解析作用,另外活牲碳在碱性条件下有脱吸附现象,因此在碱性条件下不宜使用活性炭吸附。

5。

被吸附物质的极性的影响:活性炭吸附随着物质的极性增大而增大,对于非极性物质的吸附能力很差。

6。

湿度的影响:烟气湿度大于55%时吸附效果开始变差蜂窝活性炭常规规格100*100*100mm,50*50*100mm 价格:每吨11500左右1、蜂窝活性炭产品特性蜂窝活性炭具有比较面积大,微孔结构,高吸附容量,高表面活性炭的产品,在空气污染治理中普遍应用。

选用蜂窝活性炭吸附法,即废气与具有大表面的多孔性活性炭接触,废气中的污染物被吸附分解,从而起到净化作用。

用蜂窝活性炭可不同程度去除的污染物有:氧化氮、四氯化碳、氯、苯、二甲醛、丙酮、乙醇、乙醚、甲醇、乙酸、乙酯、苯乙烯、光气、恶臭气体等。

活性炭的吸附性的原理

活性炭的吸附性的原理

活性炭的吸附性的原理活性炭是一种高表面积的多孔性吸附材料,通常由天然矿石或有机材料(如木材、植炭和煤)的热解或氧化制得。

其独特的吸附性能来源于其特殊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其细小孔隙结构。

活性炭的吸附性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超孔隙结构:活性炭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包括微孔、介孔和宏孔。

其中微孔是最重要的,其孔径通常在0.2-2纳米之间。

这些微孔的存在使得活性炭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通常可达到几百至几千平方米/克。

通过增加比表面积,活性炭可以提高吸附分子与其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吸附能力。

2. 非极性特性:活性炭主要由碳元素构成,因此具有强烈的非极性特性。

这种非极性特性使得活性炭对许多有机物质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

有机物质在活性炭表面的吸附是通过范德华力和π-π相互作用等非共价键来实现的。

3. 表面化学性质:活性炭表面通常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如羟基、酚基和羧基等。

这些官能团可以与一些极性物质发生氢键或离子键作用,进一步提高活性炭的吸附能力。

此外,活性炭表面也可能存在一些带电官能团,如胺基、酸基等,可以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

4. 多孔结构:活性炭的多孔结构能够提供大量的吸附位点,从而增加吸附物质的吸附容量。

活性炭的多孔结构包括微孔、介孔和宏孔,各具有不同的孔径和孔容。

这些孔隙可以通过物质的分子大小和形状选择性地吸附物质,实现对不同分子的分离与去除。

5. 表面电荷:活性炭表面通常带有一定的表面电荷,主要来自于活性炭表面官能团的负电荷或正电荷。

这些表面电荷可以影响吸附物质的吸附行为。

当活性炭表面带有正电荷时,可以吸附带有负电荷的离子物质;当表面带有负电荷时,可以吸附带有正电荷的离子物质。

综上所述,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主要取决于其超孔隙结构、非极性特性、表面化学性质、多孔结构和表面电荷等因素。

这些特性使得活性炭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水处理、空气净化、废气治理、食品加工和药物制备等。

对活性炭吸附处理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对活性炭吸附处理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对活性炭吸附处理影响的因素有哪些在制造过程中,灰分中多数无机质对活化过程中的造孔有不利影响。

灰分中特定的无机质,如碱金属及铜、铁等氧化物和碳酸盐,对炭和水蒸气的反应有催化作用,碱金属化合物(如K、Na的氢氧化物和碳酸盐)对活性炭中狭缝状微孔的形成有促进作用;无机矿物质对炭与水蒸气反应的催化作用使得活性炭的孔隙由小变大,结果造成了中孔(过渡孔)和大孔增大,活性炭比表面积下降。

对含铁炭而言,微孔发展不受过渡孔和微孔的影响。

对含镍炭,镍能降低微孔的发展。

因为铁在活化初期集聚成团,并生成具有活性的颗粒,铁比镍颗粒尺寸大,对孔隙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柱状活性炭活性炭卫生许可批件柱状活性炭河南省涉及饮用水卫生许可批件颗粒活性炭批准文号:(豫)卫水字(2011)第0038号批准日期:2011年8月30日柱状活性炭选用优质白煤和木炭为原料,采用先进工艺,制成不同规格的破碎碳和柱状活性炭,具有耐磨强度好,吸附性能强,使用时间长等优点,对自来水、纯净水、反渗透用水、高纯水、工业用水以及污水深度净化能除去水中余氯、有机物、金属元素、异臭、异味等有害物质。

柱状活性炭指标(执行标准GB/T 7761.4--1997)本文章来自建业净水材料网: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灰分含量对吸附性能的影响较大。

活性炭中的灰分在气相吸附时是惰性物质,在液相吸附时,灰分中氧化物及碱金属盐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

资料表,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对化学吸附没有活化作用,但经过氢氟酸处理,钠会失去。

钠是在氧气中催化活性炭的活化物质。

由于灰分的存在,在吸附器内可能发生许多不必要的催化反应。

在空气存在下,含灰活性炭吸附硫化氢,可促进硫酸的形成;在解吸段,温度升高时(250℃),含灰活性炭上不稳定的吸附物质发生强烈的分解,如乙醇在250℃大部分转化成乙醛和二氧化碳。

用活性炭对日本清酒进行脱色除味过程中,对活性炭中溶解出来的铁含量有严格的规定,如果铁的溶出超过0.025%,灰分高于2%,铁将会与环状氨基酸反应生成赤褐色的有色物质,直接影响清酒的质量。

活性炭吸附原理

活性炭吸附原理

活性炭吸附原理活性炭是一种具有高度孔隙结构和大表面积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空气净化、水处理、废气处理等。

其独特的吸附性能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吸附剂。

本文将深入探讨活性炭的吸附原理,并解释其为什么能够高效地吸附污染物。

一、活性炭的结构活性炭由有机物质经过高温炭化和活化而得到。

其主要成分为碳,具有多孔结构和巨大的表面积。

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可以分为微孔、介孔和宏孔三个级别。

微孔是指孔径小于2纳米的孔隙,介孔是指孔径在2纳米到50纳米之间的孔隙,宏孔则是指孔径大于50纳米的孔隙。

这种分层的孔隙结构使得活性炭可以同时吸附不同粒径的污染物。

二、吸附的基本原理活性炭的吸附原理基于物质的表面现象和静电作用。

对于气体或液体中的污染物,它们在活性炭的大表面积上被吸附,并在孔隙中停留。

吸附主要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类型。

1. 物理吸附物理吸附也称为广义吸附或范德华吸附,是指在活性炭表面上由于分子间吸引力而引起的吸附。

这种吸附比较弱,可以逆向进行。

物理吸附的吸附热一般在20~100千焦/摩尔之间。

常见的物理吸附现象包括范德华力、静电引力和氢键作用等。

2. 化学吸附化学吸附是指通过共价键形成,将污染物与活性炭表面上的化学官能团结合。

化学吸附比物理吸附更加牢固,需要较高的温度或其他条件才能解吸。

化学吸附是活性炭吸附污染物的重要方式,常见的化学吸附包括氧化、还原、取代、离子交换等反应。

三、影响吸附性能的因素1. 孔隙结构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对其吸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大量的微孔和介孔可以提供更大的表面积和孔容,增加吸附位点,因此具有更好的吸附能力。

而且,活性炭的孔径分布也会影响吸附不同粒径污染物的能力。

2. 适宜的表面化学性质活性炭表面具有丰富的化学官能团,如羟基、醛基、羧基等。

这些官能团能够与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增强吸附作用。

此外,活性炭的表面电荷也会影响吸附性能。

表面带正电荷的活性炭对阴离子有更好的吸附能力,而带负电荷的活性炭对阳离子有更好的吸附能力。

影响活性炭吸附的因素

影响活性炭吸附的因素

影响活性炭吸附的因素1、活性炭吸附剂的性质其表面积越大,吸附能力就越强;活性炭是非极性分子,易于吸附非极性或极性很低的吸附质;活性炭吸附剂颗粒的大小,细孔的构造和分布情况以及表面化学性质等对吸附也有很大的影响。

2、吸附质的性质取决于其溶解度、表面自由能、极性、吸附质分子的大小和不饱和度、附质的浓度等3、废水PH值活性炭一般在酸性溶液中比在碱性溶液中有较高的吸附率。

PH值会对吸附质在水中存在的状态及溶解度等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吸附效果。

4、共存物质共存多种吸附质时,活性炭对某种吸附质的吸附能力比只含该种吸附质时的吸附能力差5、温度温度对活性炭的吸附影响较小6、接触时间应保证活性炭与吸附质有一定的接触时间,使吸附接近平衡,充分利用吸附能力。

活性炭化学性活性炭的吸附除了物理吸附,还有化学吸附。

活性炭的吸附性既取决于孔隙结构,又取决于化学组成。

活性炭不仅含碳,而且含少量的化学结合、功能团开工的氧和氢,例如羰基、羧基、酚类、内酯类、醌类、醚类。

这些表面上含有的氧化物和络合物,有些来自原料的衍生物,有些是在活化时、活化后由空气或水蒸气的作用而生成。

有时还会生成表面硫化物和氯化物。

在活化中原料所含矿物质集中到活性炭里成为灰分,灰分的主要成分是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盐类,如碳酸盐和磷酸盐等。

这些灰分含量可经水洗或酸洗的处理而降低。

活性炭催化性活性炭在许多吸附过程中伴有催化反应,表现出催化剂的活性。

例如活性炭吸附二氧化硫经催化氧化变成三氧化硫。

由于活性炭有特异的表面含氧化合物或络合物的存在,对多种反应具有催化剂的活性,例如使氯气和一氧化碳生成光气。

由于活性炭和载持物之间会形成络合物,这种络合物催化剂使催化活性大增,例如载持钯盐的活性炭,即使没有铜盐的催化剂存在,烯烃的氧化反应也能催化进行,而且速度快、选择性高。

由于活性炭具有发达的细孔结构、巨大的内表面积和很好的耐热性、耐酸性、耐碱性,可作为催化剂的载体。

例如,有机化学中加氢、脱氢环化、异构化等的反应中,活性炭是铂、钯催化剂的优良载体。

活性炭知识

活性炭知识

活性炭脱色原理考试题一、填空1、 性炭的液相吸附行为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溶液的pH 值)、吸附质的(化学属性)及其(相对浓度)、以及活性炭的性质及其(粒度分布)等。

2、物理吸附过程涉及弱的(范德华力)包括偶极子与偶极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氢键结合力,这种吸附通常是(可逆吸附过程)。

而化学吸附过程则是由单极力引起的与离子间反应或共价键结合力相似,通常是(不可逆吸附过程)。

虽然如此,在大多数实际应用中,吸附作用均可归类为(物理吸附过程)。

2、 活性炭脱色效果为什么在酸性环境比碱性环境效果好?答: pH 值会影响溶液的电离度,一般物质在酸性环境中电离度是比较低的,活性炭对离子的吸附能力是比较小的,所以在酸性环境中活性炭的吸附效果是比较好的。

聚葡萄糖Cas 号: 68424-04-4分子结构:化学属性: 聚葡萄糖(68424-04-4)的相关性质如下:1、旋光度+60°。

2、淡棕黄色粉末,有酸味。

3、中和除酸后的精制品为白色流动性粉末,无臭。

4、有吸湿性,易溶于水(25℃,80g/100ml),10%的水溶液pH 值约5.5。

5、小白鼠经口LD 50>30g/kg ,大白鼠经口LD 50>19g/kg ,狗经口LD 50>20g/kg ,ADI 无特殊规定(FAO/WHO ,1994)。

6、以1,6-糖苷键结合为主的一种葡萄糖多聚体,可结合有山梨糖醇、柠檬酸、葡萄糖和聚葡萄糖。

其极限分子量小于22000,也可含有少量游离的葡萄糖、山聚糖醇和柠檬酸等,呈淡棕黄色粉末,带有酸味(10%水溶液pH 值约3.0)。

描述: 聚葡萄糖(68424-04-4)的制备:是以1,6-糖苷键结合为主的D-葡萄糖多聚体,结合有少量的山梨糖醇、柠檬酸等。

由约90%葡萄糖、10%山梨糖醇和1%柠檬酸[或0.1%(质量)磷酸]调配成熔融态混合物,在熔融状态下真空缩聚,将熔化聚合物放冷、磨粉,再用氢氧化钾中和并脱色即得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因素
在水处理中,活性炭对水中有机物的吸附量与很多因素有关,去除率在20%~80%之间,。

1 .活性炭的结构及特性
活性炭的孔径、空容分布及比表面积影响吸附容量。

因活性炭吸附有机物主要在微孔中进行,微孔所占空容和表面积的比例愈大,吸附容量愈大。

由于活性炭表面带微弱的电荷,水中极性溶质竞争活性炭表面的活性位置,导致活性炭对非极性溶质的吸附量降低,而对某些金属离子产生离子交换吸附或络合反应。

2 .被吸附有机物的性质
a.分子结构和表面张力
芳香族有机物比脂肪族有机物更易被活性炭吸附;越是能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有机物越容易被活性炭吸附。

b.有机物的分子量
一般水中有机物的分子量增加,吸附量也增加。

但也有出现随分子量的增大,吸附速度降低的现象。

当活性炭微孔大小为有机物分子的3~6时能够有效地吸附,由于分子筛的作用而使扩散阻力增加,吸附速度就降低。

c.有机物的溶解度
活性炭在本质上是一种疏水性物质,因此被吸附有机物的疏水性愈强愈易被吸附。

因此,在水中溶解度愈小的有机物愈易被活性炭吸附。

3 .影响活性炭吸附的因素
a.水中有机物的浓度
大多数的有机物在浓度和吸附量之间存在特定的关系,而且一般是浓度增加吸附量按指数关系增加。

b.温度和共存物质
活性炭对水中有机物的吸附,温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一般天然水中存在的无机离子对活性炭吸附有机物也几乎没有影响。

但汞、铬、铁等金属离子含量较高时,则可能因为在活性炭表面起化学反应并生成沉淀、积累在炭粒内,使活性炭的孔径变小,影响活性炭的吸附效果。

c.接触时间
因为吸附是液相中的吸附质向固相表面的一个转移过程,所以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需要一定的接触时间,才能使吸附剂发挥最大的吸附能力。

在水处理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加接触时间,意味着增加水处理设备或增大水处理设备,而且接触时间太长时,吸附量的增加并不明显。

因此,一般设计时接触时间约20~30分钟。

d. pH值
在多数情况下,先把水的pH值降低到2~3,然后再进行活性炭吸附往往可以提高有机物的去除率。

这是因为水中的有机酸在低pH值下电离的比例较小,为活性炭提供了容易吸附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