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与永续发展

合集下载

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可以说是互为因果关系的两个方面。

保护自然资源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则需要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实现。

本篇文章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自然资源保护的现状;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之道。

一、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自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等。

这些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土地提供了农业生产所需的耕地、森林资源等;水资源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来源,包括饮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等;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则是支撑工业生产和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

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不可忽视,过度开采资源会导致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等问题。

因此,保护自然资源也成为了人类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二、自然资源保护的现状自然资源保护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增长,自然资源的消耗也在加速。

加之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自然资源的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在土地资源方面,农村土地的大规模流失和城市化的加速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水资源方面,全球水资源匮乏问题尤为严重,水污染和荒漠化问题也进一步加剧。

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方面,过度开采和利用导致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

例如,地球上的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已经成为导致全球变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从而加速了环境破坏的进程。

因此,自然资源保护已经成为了全球共识。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

例如,制定土地利用政策、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可再生能源等。

三、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之道保护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可持续发展也需要在自然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实现。

那么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呢?首先,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合力行动。

第5章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5章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人口 62 12.8 10.5 2.9 2.2 1.8 1.5
菲律宾 0.8 埃及 0.7
各 国 人 口 前 位
( 亿 人
10
土耳其 0.7 泰国 0.6
7 俄罗斯联邦
8 孟加拉国 9 日本 10 尼日利亚
) 2002
1.4
1.4 1.3 1.2
澳大利亚 0.2

法国
0.6
世界
新加坡
46 意大利
191 马来西亚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
3. 自然资源条件
一般,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稀缺的,不可再生的。 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科技
为突破口,高效利用有 限资源。
科学调整经济结构和产
业结构。
美国政府从1975年开

四、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1)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的人口爆炸,环音污染等现实背景以
及对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直接促进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 的形成,第一个标志是:1972年以梅多斯为首的专家小组向 罗马俱乐部提交了关于人类困境的第一份报告:《增长的极 限》。这一报的问起,标志着人类地传统增长方式理论上的 怀疑,而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现实也印证了 这种怀疑:①南北差距继续扩大;②人口剧增;③生态环境 恶化。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形成了贫困—— 人口增长——环境退化——贫困的恶生循环。
5.1.2 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与环境
1. 人口条件
(1)人口规模要合理。 (2)人口增速要稳定。 (3)人口结构要合理。
性别比例失调将影响人口
增长率的稳定。 幼龄化和老龄化人口结构 都不利于人力和智力资源的 高效率持续开发利用。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严重紧缺、资源供应不足、环境压力加大,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人类经济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源有限性,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利用有限的资源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严重紧缺、资源供应不足、环境压力加大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

构建和谐社会为环境资源工作创造了良好机遇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

环境资源工作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但也正处于大发展的黄金阶段,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特别是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对今后 年和 年我国环境保护的目标、方针和任务进行了规划,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是新时期环境资源工作的重要指南,标志着环境资源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以保护和节约为主要特征的环境资源法制体系日趋完善,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在,我国已经有 部环保法律, 多项行政法规, 多件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多项环境标准,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环境保护法》为基本法,以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和以我国缔结参加的有关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条约、公约、协定为辅的较为完备的环境与资源法的法律体系,为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的法制基础。

以循环经济为重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已初见雏形,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已建立 个生态省、 个生态示范区、 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或城区、 个各种类型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家国家环境友好企业、 所国家级 绿色学校 和 个省市级 绿色社区 。

我国已经开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正在一步一步地迈向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实践,也为加快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保障。

什么是永续发展,如何实现?

什么是永续发展,如何实现?

什么是永续发展,如何实现?1. 定义永续发展永续发展指的是在满足现今人类需求和发展的同时,不会破坏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和发展的环境和资源。

永续发展的目的是维持自然环境的稳定性,确保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的平衡。

它旨在满足当前和未来世代的需求,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够享有我们现有的繁荣。

2. 实现永续发展的方法2.1 采用绿色能源现如今,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日益加剧,气候变化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发展。

因此,实现永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采用绿色能源。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的能源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2 推广低碳生活在现代社会,每天都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被排放到空气中,这加速了全球变暖的进程。

要想实现永续发展,我们需要推广低碳生活,包括减少车辆的使用,控制厂商的排放等。

2.3 保护生态资源生态质量对永续发展至关重要。

生物多样性是环境的基础,需要有针对性的保护。

我们可以进行环保宣传,重视环境保护,降低生态破坏的程度。

3. 永续发展的重要性永续发展是当前和未来的重要议题。

目前,人类已经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而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明显。

如果不注重永续发展,很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4. 永续发展的需求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实现永续发展,不仅能够保护环境和资源,也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国民生产总值,创造更好的社会和经济环境。

总之,永续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重要目标。

我们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广低碳生活,采用绿色能源,保护生态资源等多方面措施,共同为永续发展而努力。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今全球关注的重点。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其目的都是为了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和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对自然环境进行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以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使之得到合理的利用和永续发展。

环境保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空气污染防治: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治理,严格控制工业废气和机动车尾气排放。

2. 水资源保护:防止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保护水环境生物多样性。

3. 生态系统保护:保护自然生态系统,预防环境生态系统破坏和物种灭绝。

4. 垃圾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将垃圾分类、回收和利用,降低垃圾填埋和焚烧带来的环境问题。

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前提下,不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使未来世代也能够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和模式。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1. 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2. 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教育水平。

总的来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综合性和协调性的手段来实现三者的平衡。

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三、中国中国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也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

在环境保护方面,中国实施了从源头到末端的治理,提高环境标准和执行力度,促进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中国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积极推进行业绿色转型,促进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协调发展。

然而,当前中国还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方面的问题。

解决环境问题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需要加强环境监测、提高监管力度,加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能力。

怎样才能实现永续发展?

怎样才能实现永续发展?

怎样才能实现永续发展?1. 制定长期规划实现永续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规划,这应该是一个综合考虑了社会、环境和经济方面的计划。

通过制定长期规划,我们可以预测未来的发展,评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优化资源的使用方式,从而达到保持可持续性的目标。

制定长期规划时,需要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充分考虑到自然与人类环境的变化,采取全方位、全周期的思考方式,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确保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的平衡。

2. 加强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实现永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保护自然环境的稳定性和健康,我们应该采取更多的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这包括减少排放污染物、精细分离和回收有害物质、推广环保产品等获得企业和个人的参与。

同时,加强自然保护和生态修复,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加强大型基础设施的生态修复能力,以缓解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维护地球的持续稳定。

3. 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实现永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因为对于化石能源的依赖,会使我们的环境遭受到相应的危害。

通过开发并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一方面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同时还提高了能源运用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在这一领域内,科技是产业变革的关键所在。

通过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开发更高效更稳定的可再生能源,优化其产业结构、管理能力和环保指标,助推全球能源变革进程。

4. 提高公众素质提高公众素质同样是实现永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方面。

公众素质的提高可以使得人们的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文化良知得到提升。

这样可以增强人们对于环保、社区和社会公正等方面的觉察和理解,进而协助政府及社会团体保护环境,推动永续发展。

提高公众素质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广科学环保理念、加强环保教育等多种方法,深入人心,从而让公众成为愿意协助保护环境的参与者,并为社会治理提供动力。

5. 加强国际合作世界各国应该加强合作,统筹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从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到推进生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这个过程需要一个良好的国际合作平台。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ppt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ppt
风能的开发
风能是另一种清洁能源,其利用技术日趋成熟。通过建设大规模的风电 场,可以实现对风能的高效利用,满足社会的部分能源需求。
03
氢能的研发与应用
氢能是一种新型清洁能源,其燃烧产物仅为水,无污染。虽然目前氢能
的制取、储存和运输技术尚待完善,但其应用前景广阔。
生态城市的建设与实践
绿色建筑
生态城市中的建筑应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如利用可再生能源、雨 水收集、绿色屋顶等,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践行绿色生活
积极采取绿色出行、节能降耗、垃圾分类等实际行动,为环保事业 贡献一份力量。
社会组织参与
鼓励和支持环保、公益等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与政府、企业 等各方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公共交通导向型城市设计
生态城市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从而降低交通 排放,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
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应注重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如保护湿地、 森林等自然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品质。
企业的环保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01
02
03
绿色生产
企业应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 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社会条件
环境保护创造宜居的环境条件,提 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社会可持续发 展创造有利条件。
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的推动作用
转变发展方式
可持续发展要求转变传统的高污 染、高消耗的发展方,推动绿 色低碳循环发展,减少对环境的
压力,促进环境保护。
技术创新
可持续发展推动环保技术创新和 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 污染排放,为环境保护提供科技
持续性原则:确保人类活动在生态承载 力范围内,保持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成为了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

本文将探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环境保护指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维护生态平衡。

它涉及到对空气、水源、土壤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保护。

环境保护的目标是确保人类及其他生物能够在健康和幸福的环境中生活和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危及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它要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平衡发展,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永续性。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前提下,保护自然环境,提高社会福利和提升经济效益。

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紧密相连的。

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可持续发展则依赖于环境的健康和稳定。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1. 资源利用:环境保护要求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和过度开采。

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未来提供稳定的资源供给。

2. 生态平衡:环境保护致力于维护生态平衡,防止生态破坏和物种灭绝。

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保护生态系统,保持生物多样性,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3. 社会稳定:环境污染和破坏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而可持续发展则要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然而,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以下是当前面临的一些挑战:1. 人类活动的增加: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加速,人类活动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了大量的污染物的排放和自然资源的消耗。

2.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成为了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气候变化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高峰會議五項重要公約
一、里約宣言:
即所謂「地球憲章」的別稱,致力達成「尊重各方 利益以及保護全球求全球(特別是開發中國家)永續發展而準 備的行動綱領。包括:全球社會經濟問題、資源的 保育及管理、各團體的角色與貢獻、以及各種實施 方案等四大部分。
全球氣候變遷
全球氣溫升高的現象,可能導致全球氣 候發生不正常的變化,並且對人類生存 環境產生衝擊。
防止全球氣候變遷也必須從減少排放溫 室氣體開始。改變產業結構等經濟手段 及社會手段都有貢獻。 全球環境問題是由各個地區的環境問題 所累加而成。
台灣的環境問題
在臺灣,因氣溫高、降雨強度大,更有著陡峻的 地形、脆弱的地質結構、以及頻頻震撼大地的地 震、持續的地殼變動,加上臺灣地區人口眾多、 土地使用密度高,使得自然作用和人類活動空間 時有衝突,導致各種自然災害。 而日趨嚴重的汙染問題,更使得臺灣的環境雪上 加霜。,往往帶來極為重大的生命財產損失。地 層下陷、海岸後退、土石流、水災、瀕臨滅絕物 種消失、都會空氣汙染、垃圾問題、河川汙染、 水汙染、事業廢棄物、毒性物質、土壤汙染、海 洋汙染等,都是近年來急待解決的環境問題。
溫室效應
地球表面能量主要來自於太陽輻射。這些能量以 短波進入大氣層後,約 49 %的能量會被地表吸 收。地表的土壤、水體、植物等在吸收太陽輻射 後,會再以長波輻射方式將能量釋出。這些長波 輻射部分被對流層水氣及二氧化碳吸收,一部分 在平流層被為甲烷、氧化亞氮、氟氯碳化物等所 吸收。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文明活動大量釋出二氧化碳、 氧化亞氮、甲烷、氟氯碳化物等溫室氣體,吸收 了更多來自地表的長波輻射,造成全球氣溫升高 現象,此即「溫室效應」。 防止溫室效應必須從減少排放溫室氣體開始。
高雄市 西子灣隧道口的地層下陷
為不當施工引起的災害。
屏東縣 佳冬附近地層下陷情形
屏東縣佳冬附近因地層下陷導致 海水倒灌
海岸後退
高雄縣赤崁蚵子寮海岸大量堆積消波塊, 以防止侵蝕。
高雄縣 二仁溪的汙染狀況
屏東林園近工業區的空氣汙染狀況
工業區排放的廢氣除造成空氣汙染外, 其中的二氧化碳氣體,使溫室效應加劇。
南極臭氧洞
• 在南極地區,冬季盛行強大的極地漩渦, 從4月10日這種環流控制著南極上空,阻止 極地大氣與中低緯度大氣交換,並造成平 流層極低的溫度,在加上冬季無太陽輻射, 臭氧產量減少,於是在極區上空形成臭氧 濃度極低的區域。此外,在南極地區冬季 是長夜,所以夜間溫度很低。,當氣溫降 至零下78℃時,平流層中的’’三水硝 酸’’(HNO3.3H2O)便會包圍直徑約 0.1微米的硫酸微粒,而凝結成「極地平流 層雲」(Polor stratospheric cloud 簡稱 PSC),
第十二章 資源、環境與永續發展
12-1 善用資源 12-2 減少環境破壞 12-3 永續發展的理念
資 源
自然資源包括自然界中人類使用的物質或 能源,例如煤、鐵、木材 、水力等。 資源可分為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
– 可再生資源,如所有具有再生、成長能力的 生物。 – 不可再生又不能重複使用的資源,如石油。 不可再生卻可重複使用的資源,如許多金屬 及寶石。
• 這些硫酸微粒來自人為或自然(火 山…)。這種雲由冰晶所構成,在冬季 時平流層的氯化合物及封閉在這些冰晶 中,到了春季(10月)陽光開始照射, 冰的表面溶解,使氯化合物釋出,當氯 化合物因陽光分解,就會放出破壞臭氧 的氯,而使臭氧量減少。

大氣汙染
污染源:各類生產事業及生活中排放的 廢氣如化石燃料直接產生二氧化碳、氟 氯碳化物、臭氧、氮氧化物等。 防治方法:
土壤汙染
台灣桃園地區的鎘汙染事件曾經轟動一 時。那是因為工廠排出的廢水中含有鎘, 因而汙染了農地;結果農地生長的稻米 含鎘,傷害了食用人的健康。 阻絕汙染土壤的源頭,為減少大量使用 農藥及肥料。
有害廢棄物
指具有毒性、易燃性、爆炸性、 腐蝕性、化學反應性或傳染性的 廢棄物。
如何有效減少廢棄物的產量是第 一優先的考量。至於限制它們的 擴散、不當的棄置以及妥善的最 終處理則是環保科技必須解決的 課題。
三、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最終目的在於穩定大氣中溫室 氣體的濃度,以避免對氣候系統造成不利的干擾。
地球高峰會議五項重要公約
四、生物多樣性公約:
世界各國應積極對生態系、生物物種及基因庫 的多樣性加以保存,使生物歧異度得以維持, 並重新發掘傳統方法和知識、分享生物資源與 技術、促進各國(尤其開發中國家)生物多樣 性的永續利用,以滿足未來人類在生活、醫療 等各方面的需求。
「節用資源」與「合理開發」正是資源取 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不二法門。
木材
人類常使用的自然資源之一。
冰 山
冰山是潛在的淡水資源。
全球環境問題
一、臭氧層破洞 二、大氣汙染 三、酸雨 四、水汙染 五、土壤汙染 六、有害廢棄物 七、溫室效應 八、全球氣候變遷
臭氧層破洞
1985 年科學家發現南極上 空的臭氧層破洞。 失去臭氧層的保護,將使 地球生物圈受到更多的紫 外線輻射的威脅。 氟氯碳化物是破壞臭氧層 的元凶,它普遍使用在各 種工業及日常生活用品原 料中。 1987 年 9 月簽署的蒙特婁 議定書,強制管制各國
開挖新中橫引起的大量土石崩瀉
自然保育與永續發展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各國在發展的途中, 先後警覺了資源匱乏和環境惡化的危機。 學者們重新檢視「發展」的定義,也因而導出 了「自然保育」和「永續發展」。 各種重大的國際活動都提出了一些行動方案, 這些行動方案都強調「改變」。愛護環境、對 環境表現友善以及改變行為都必須從改變人類 的態度、思想和行為上著手。
管制氣體排放, 增加綠地面積都是可行的方法。政府 推動的綠營建、綠建築、生態工法等政策。
酸雨
防止酸雨汙染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減少燃燒 化石燃料所帶來的空氣汙染。
乾沈降
濕沈降
水汙染
防治水汙染必需從各個事業及生活層面著 手,全民採取行動,方能改善。
金瓜石 水湳洞海域的陰陽海
海洋污染
垃圾棄置海岸,經沿岸漂流,造成普遍可 見的海灘汙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