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设计说明1
桥梁工程设计说明

桥梁工程设计说明一、项目概括拟建的南陵县秋浦大道起点太白大道,终点籍山大道,全长约,道路等级为城市骨干道。
沿线于超越老河处设置小桥一座。
设计洪水位m 。
桥梁中心桩号为 K0+ 。
本桥上部结构全长 , 跨径为 1x13 m的预应力砼(后张)空心板,此方案施工工艺成熟,桥型简洁雅观、超越性好、整体性好。
依据道路的断面部署,本次桥梁设计依照单幅桥梁设计,空心板高度为70 cm ,顶底板厚12 cm,一片板宽度为 1.24m。
下部结构桥台采纳U型桥台和桩基础。
因为本桥处于道路红线宽度渐变段,故桥梁横断面设置为米 + 人行道(5 米)+ 非灵活车道( 6米)+ 绿化带(3米)+灵活车道(22 米)+ 绿化带(3米)+ 非灵活车道( 6米)+ 人行道(5米)+米,全宽 51 米。
二、设计依照1.地形、气象、河流水文基础资料2.桥梁岩土工程勘探报告3.《南陵县整体规划 (2010-2030) 》土地利用规划图()4.《南陵县县城老城区控制性详尽规划修编》竖向标高控制图()5.平面测绘资料三、技术标准1.桥面宽度: m ;2.设计荷载:城-A 级;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 CJJ 11-2011 )相应规定取值;3.设计行车速度:50km/h ;4.抗震等级:桥位处地震动峰值加快度为 0.05g ,相当于基本烈度5.设计洪水频次: 1/100 ;6.设计基准期: 100 年;7.为减少因为桥台与桥头路基沉降差惹起的桥头跳车,设置桥头搭板灵活车道同宽,搭板长为 6 米。
搭板顶面铺设 10cm 厚沥青混凝土形成路四、设计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 )3、《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1-2005 )4、《公路工程水文勘察设计规范》( JTG C30-2002 )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D63-2007)7、《公路交通安全设备设计技术规范》 ( JTG D81-2006)8、《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2011 )9、《公路桥修保养技术规范》( JTG H11-2004 )10、《城市桥梁设计规范》( CJJ 11-2011 )11、《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CJJ166-2011 )12、《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CJJ139-2010 )13、《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查收规范》( CJJ2-2008 )五、工程地质水文概略1.地形地貌拟建的秋浦大道北至太白大道,南至籍山大道,该线路沿途地形地貌变化一般,沿线中断散布有沟塘,水田及乡村,地形基本平展。
桥梁设计说明

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黄冈红色旅游公路改造项目。
本桥上跨现状沟渠。
桥梁全长22.02m,起点桩号K5+849.96,终点桩号K5+917.04。
断面组成为: 0.5m(防撞护栏)+11m(机动车道)+0.5m(防撞护栏)=12m。
桥梁布置为(3x20)m。
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后张)预制空心板,结构简支,桥面连续。
下部结构桥墩采用柱式墩,桥台采用肋板式桥台,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基均按嵌岩桩设计。
二、设计依据及设计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交通部交公路发[2007]358号《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JTG B06—2007《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T B06-01—2007《公路工程概算定额》、JTG/T B06-02—2007《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 B06-03—2007《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7、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8、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9、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041-2000)10、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 F81-01-2004)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F80/1-2004)12、交通部部颁现行其它相关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三、设计标准1、道路等级:二级公路2、设计行车车速:60km/h3、设计基准期:100年4、荷载等级:公路Ⅱ级5、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0)6、结构环境类别:Ⅰ类7、抗震标准:按地震基本烈度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65s四、工程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及自然地理条件(一)地形地貌陈坝中桥位于罗田县,线路区地貌为构造剥蚀准平原区,线路走向地势由高渐低,地面标高一般为40-60m。
桥梁初设说明【范本模板】

3。
1。
3。
4桥涵结构物设计原则针对本项目桥梁特点,特提出以下几点桥涵总体设计原则:1)大桥在服从路线走向的前提下,作为路线的控制点,路桥综合考虑。
中小桥、涵洞位置服从路线布设的要求。
桥涵跨径选择综合考虑满足功能要求,处理好泄洪排水.2)涉水桥梁不降低河道、沟渠功能,尽量不压缩河道断面、不破坏原有水系,与自然相和谐。
3)路线穿越良田、植被覆盖率高及水土易流失路段时,采用高架桥梁跨越,以保护环境,尽量少占基本农田等不可再生资源。
4)桥型结构选择结合路线平纵指标、地形、地质、施工条件,兼顾景观并与周围环境协调。
一般大、中桥桥型结构以中、小跨径为主,全线标准跨径种类不宜过多,以两到三种为宜,力求标准化、以方便施工、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投资。
5)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质条件,合理选择重力式U台、桩柱式或肋板式等桥台形式,台后填土高度尽可能控制在5~12m的范围内,尽量减少因桥头沉降引起跳车.6)高墩桥梁设计应控制变位,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并充分考虑施工方案的可行性,施工的难易程度等.7)涵洞布设尽量考虑暗涵,其孔径主要根据水文计算结果、填土高度、地形、地质条件、施工条件等确定。
8)涵洞主要考虑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6、桥梁、涵洞6。
1设计原则6.1。
1桥梁设计原则桥型选择遵循“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的原则,兼顾美观与周围景观协调。
桥孔布设结合桥位处的地形、地质、施工条件、施工工期及水文计算成果等因素进行;在选择孔径时还根据本地区的自然条件、材料供应及施工要求和使用效果等进行综合考虑.针对本项目的特点,确定了以下设计原则:1)中、小桥桥位服从路线总体布设的要求。
2) 桥型总体布置依据桥位处地形、地质、线形、水文和跨越沟谷的要求以及将来的规划发展,以合理的跨径和桥高组合与其适应,以安全、适用、经济、协调、美观为原则进行布设。
3)桥长及跨径布置以满足水文计算确定桥长,尽量不压缩河床或冲沟断面,以保证满足泄洪、快速排出山洪等的需要。
桥梁设计说明

桥梁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该桥为云漫湖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内桥梁项目,位于贵安新区平坝县嘉禾村,黔中大道北面,紧邻上坝水库。
本桥采用重力式U型桥台,桩基础,采用跨径为11.25m上承式实腹拱桥,桥梁全长21.1m。
本桥主要是为解决云漫湖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内部道路上跨上坝水库与小白岩水库连接河道车辆通行问题,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经过多个方案论证,编制本施工图。
二、设计原则(1)桥梁设计根据道路功能、技术标准、通行功能等要求,结合人文、地质和环境等进行综合设计。
(2)结构设计遵循安全、耐久、适用、经济、美观、满足道路交通功能、便于施工的原则。
(3)使适用性和经济性结合最佳,结构的设计做到技术合理、工艺先进,充分利用常规的施工设备,降低造价。
(4)充分理解甲方意向,尊重甲方意见,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所选方案有利于提高施工进度、缩短工期、降低材料损耗。
(5)设计做到远近期结合,既满足远景规划,亦实现近期使用功能。
三、技术标准道路性质:度假区内部道路设计车速:30Km/h桥梁标准横断面:1.5m(人行道)+3m(车行道)+3m(车行道)+1.5m(人行道)=9.0m荷载:城-B级,人群荷载5.0KN/m2,人群荷载按照满人荷载考虑。
设计洪水频率:1/100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抗震设防烈度:6度环境类别:本工程桥梁所处环境类别为Ⅱ类高程系统和坐标系:本工程高程为黄海高程系统,坐标系采用贵阳市独立坐标系。
四、设计依据(1)、我公司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工程设计合同书》。
(2)、建设单位提供的数字化电子地图。
(3)、《地质勘察报告》相关图纸。
(4)、《道路设计图》。
五、设计标准(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6)、《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7)、《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8)、《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9)、《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10)、《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5224-2003)(11)、《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六、地质概况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地质资料反映:(1)、桥位于贵安新区平坝县平寨村高峰山东侧,黔中大道西南面,现地面高程在1248.96~1250.35 m之间,地形坡度约10°~15°,属斜坡地形,总体呈北高南低。
桥梁、涵洞设计说明(范本)

第四篇桥梁、涵洞1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施设外业验收意见执行情况1.1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执行情况(1)总体评价全线一般桥梁上部构造主要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连续T梁,跨径有20m、30m、40m三种,在变宽度和互通式立交中桥梁采用了整体式现浇箱梁,采用的桥型结构符合常规,均为国内公路桥梁常用桥型。
施工图执行情况:施工图阶段维持初步设计方案,常规桥梁采用跨径20m、30m、40m先简支后结构连续T梁,在部分变宽度和互通式立交中桥梁采用了整体式现浇箱梁。
(2)桥上纵坡取值偏大,不少桥梁梁桥上纵坡超过3.9%,甚至有 4.6%的纵坡,桥上纵坡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到山区高速公里在冬季雨雾、凝冻恶劣天气条件下安全运营要求,建议结合路线设计优化桥上纵坡。
施工图执行情况:施工图设计阶段已优化部分桥梁纵断面指标,所有桥梁纵坡均小于4%,满足规范要求。
3)桥涵水文计算的设计说明内容欠缺、有误,目前该地区在建项目水文计算主要是依据《公路涵洞设计细则》和《省公路小桥涵设计暴雨洪水流量研究计算公式的使用说明》中的公式进行计算比较和采用。
施工图执行情况:施工图阶段桥涵水文计算已采用上述两本参考资料中的公式进行计算。
4)下阶段设计须加强地勘工作,特别重视加强岩溶区地勘工作,根据资料合理确定桩基深度,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施工处理措施。
施工图执行情况: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重点加强了桥位工程地质的勘察工作,根据地勘资料及地形、地质、水文情况,结合路线平纵面优化调整,现场调整落实桥梁墩台位置,合理确定桥长、桥型,优化布孔。
特别重视加强了岩溶区地勘工作,根据资料合理确定桩基深度,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施工处理措施。
1.2 外业验收意见执行情况(1)外业验收阶段桥型布置图中高墩,仍采用了初步设计推荐的多种整幅双柱式矩形(实心等截面、空心变截面)桥墩,整幅预应力盖梁的设计,建议尽快提供相关设计的结构验算资料,校核结构安全性。
执行情况:高墩计算资料已提交咨询公司审查。
现浇空心板桥梁初步设计说明

四桥梁工程4.1技术标准1、设计标准(1)设计基准期:100年。
(2)荷载等级:汽车荷载:城-A级;人群荷载:3.5kN/m2。
(3)桥面宽度:桥面宽度与路基同宽。
(4)桥面横坡:双向1.5%。
(5)环境类别:Ⅰ类环境。
(6)地震动峰加速度值:0.15g,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桥梁抗震设防类别为丁类。
(7)设计使用年限:主体结构100年。
(8)设计洪水频率:50年一遇。
(9)护栏防护等级:A级。
2、设计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63-2019)(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 2231-01-2020)(6)《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11-2011 2019版)(7)《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2012 2016版)(8)《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2011)(9)《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2020)(10)《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1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17)3、桥型方案选择的基本原则(1)安全性:结构使用安全可靠、适用耐久。
(2)经济性:经济上合理,节约投资。
确保“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位一体。
(3)生态性:桥梁的设计主题以“人文﹑绿色”为本,提供人性化空间及通车条件,为游人﹑居民创造最为理想的交通环境。
(4)共享性;技术先进可靠,充分共享现代城市桥梁的先进技术资源。
(5)协调性﹑景观性:造型新颖美观,与周围环境景观充分融为一体。
(6)保护性:施工方便、快捷,确保施工工期;同时采取可靠的环保措施,避免施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后期养护维修方便,避免破坏环境景观。
桥梁设计说明书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T 型梁桥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一、 设计基本资料1. 桥梁横断面尺寸:净-9+2×1.00m 。
横断面布置见图1-1。
2.可变荷载:公路Ⅰ级,人群荷载2.5kN/m2,人行道+栏杆=5kN/m 2。
3.永久荷载:桥面铺装层容重γ=23kN/m 3。
其他部分γ=25kN/m 3。
4.材料:主筋采用Ⅱ级钢,其他用Ⅰ级钢,混凝土标号C40。
5.桥梁纵断面尺寸:标准跨径 L b =25m ,计算跨径L=24.5m ,桥梁全长L=24.96m 。
6.混凝土弹性模量 Eh=3.00×104MPa 。
纵断面布置见图1-2。
100900100170170170170170102016020020 1.5%1.5%沥青混凝土厚50混凝土垫层60-130图1-1 横断面布置图(单位:cm )612.5612.5612.5612.5249616200160图1-2 纵断面布置图(单位:cm )6.设计依据(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二、行车道板的计算(一)恒载及其内力1.计算图示由设计资料知:La=610cm,Lb=200cm;La/Lb=610/170=3.6>2,所以,行车道板可以按照多跨连续单向板计算。
2.等跨简支板内力计算(以纵向1m宽的板条进行计算)计算跨度:l0=170-18=152cm;l=l0+t=152+(22+10)/2=168cm<170cm。
弯矩及剪力计算图示见图2-1和图2-2。
桥面铺装层g1=23×0.1×1.0=2.3kN/m;桥面板自重g2=25×1.0×(0.22+0.1)/2=4kN/m;合计:g=g1 +g2 =2.3+4=6.3kN/m;弯矩:M og=1/8×g×l2=1/8×6.3×1.682=2.22kN/m2;剪力:V sg=1/2×g×l0=1/2×6.3×1.52=4.79kN。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结构设计形式及尺寸说明(1)结构形式1. 跨径标准跨径:15.96m计算跨径:15.60主梁全长:16m2.主梁主梁采用横截面为T型的截面梁,主梁片数为3片,主梁高为1100mm,梁肋宽为180mm,端部厚度为130mm,根部厚度为150mm,翼缘板宽度为1600mm主梁间距为2200mm,主梁中间采用600mm 现浇湿接缝。
主梁具体布置及详细尺寸见附图1。
3.横隔梁横隔梁采用钢筋混凝土实体式等厚形式,厚度为150mm,共设置4道,横隔梁间距为5.2m,横隔梁布置及详细具体尺寸见附图14..桥面净宽净—6m(行车道)+2×0.75m(人行道)。
5.设计荷载公路-Ⅱ级,人群荷载3.0kN/m2,结构重要性系数01.0r 。
6.桥面铺装4cm厚沥青混凝土面层,其下为均厚10cmC25的混凝土垫层,设双向横坡,坡度为1.5%。
两侧人行道外侧桥面铺装厚10cm(4cm厚沥青面层和6cm厚混凝土垫层)。
7.桥面连续本设计为两跨一连,对于简支T型梁桥桥面连续的做法为首先把两梁接头处的桥面板用连接钢筋连接起来,钢筋在一定长度范围内用玻璃丝布和聚乙烯胶带包裹,使其与现浇混凝土隔开,两端之间的变形由这段范围内的钢筋承担,另外在桥面铺装混凝土中设置连续钢筋网,使整个桥面铺装形成桥面连续构造。
8.桥梁支座支座采用矩形板式橡胶加劲支座,尺寸为16cm×47cm,厚度为40m(橡胶片)和52(橡胶片加2cm厚钢垫层)。
9.桥梁桥墩桥墩采用圆端形实体式桥墩,桥墩高为8.0m,墩帽高为0.4m,墩身高为7.6m桥墩布置及结构尺寸见附图210.桥台桥台采用实体式U型桥台,结构形式及尺寸见附图311.伸缩缝伸缩装置采用U 形锌铁皮式伸缩装置,这种桥梁伸缩缝以U 形锌铁皮作为跨缝材料,锌铁皮分上、下两层,上层的弯曲部分开凿梅花眼,其上设置石棉纤维垫绳,然后用沥青胶填塞这样,当桥面伸缩时,锌铁皮可随之变形,下层锌铁皮可将渗下的雨水沿桥横向排出桥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说明
一、设计标准及设计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
二、主要技术标准:
1、设计荷载:汽车----超20级、挂车----120、人群3.5KN/m2
2、桥面宽度组成:(1)桥宽26.0米:0.5米(护栏)+11.5米(行车道)+0.5米(护栏)+1.0米(中央分隔带)+0.5米(护栏)+11.5米(行车道)+0.5米(护栏)(2)桥宽29.5米:0.25米(栏杆)+1.5米(人行道)+0.5米(护栏)+11.5米(行车道)+0.5米(护栏)+1.0米(中央分隔带)+0.5米(护栏)+11.5米(行车道)+0.5米(护栏)+1.5米(人行道)+0.25米(护栏)
3、桥面横坡2%
4、地震基本烈度为六度
三、主要材料:
1、混凝土:
(1)预制主梁及现浇接缝:50#碎石砼
(2)桥面铺装:上层为4厘米细粒式沥青砼防滑层,中层为5厘米中粒式沥青有砼,下层为10厘米40#钢纤维防水碎石砼
(3)支座垫石:40#碎石混凝土
2、钢材:
(1)预应力钢绞线:标准号为ASTM416—92a,270级,公称直径15.24mm的高强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标准强度1860Mpa
(2)Ⅱ级钢筋:钢筋混凝土构件主筋,骨架及架立筋,设计强度为340Mpa
(3)Ⅰ级钢筋:非受力钢筋,设计强度为240Mpa
(4)A3钢板:支座及构件中连接使用
3、其他
(1)预应力孔道:采用波纹管形成
(2)锚具:采用15—5、15—7型群锚体系
(3)支座:采用板式橡胶支座450*500*92mm及四氟板式橡胶支座250*400*52mm (4)伸缩缝:采用80、160、240型三种规格的组合式大变位伸缩缝
四、设计要点:
1、本通用图适合于5孔和4孔一联的40米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混凝土T梁,每孔由12片(设置人行道的为14片)T梁组成,T梁梁高为2.3米,梁宽2.1米,全梁梁高、梁宽一致,跨中腹板厚18厘米,支点附近腹板厚52厘米。
桥梁横向通过梁间横隔板及翼缘板的湿接缝连接成整体。
2、结构计算方法和设计基本数据:
40米预应力混凝土横向分布系数采用刚接梁法计算。
设计基本数据库如下:
1、预应力钢束由5根或7根φ15.24mm钢铰线组成,其锚下控制张拉应力为1395Mpa,钢束张拉力分别为976.5KN及1367.1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