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2013——2014语文期末试卷
《中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卷)

《中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卷)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中职语文》试卷专业年级任课教师XXX姓名学号班级考试方式(闭卷):闭卷考试时量:120分钟试卷编号(卷): 题号一、得分评卷人一二三四五六总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20分每题2分)1、下列词语中注音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眉黛(méidài)玲珑(línglóng)婀娜(ānuó)宁谧(nínɡmì)B、璀璨(cuǐcàn)谙熟(ān shóu)氤氲(yīn yūn)笑靥(yè)C、游目骋怀(yóu mùchěng huái)邙山(méng)笃诚(dǔ chéng)D、娇妍(yán)衣袂(mèi)趱路(zǎn)吞噬(shì)蓓蕾(bèi lěi)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吝啬沾惹喜雀登梅惊慌失措B、恍若黯然变换无常鸦雀无声C、XXX咂摸突发奇想蜂拥而至D、撕混拗开自得洋洋藕断丝连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本书,精装本与普及本的定价悬殊一半多。
B、XXX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C、古往今来,谁也不否认有伟大成就的天才,都是具有刻苦勤奋的精神。
D、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需求大批良好的科学家。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B、在曾经气味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本人所崇敬....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C、当一名人质实在是太累了、太紧张了,太朝不虑夕了。
....D、孤苦伶仃的石家母子,冒着生命危险,把这把七星刀一直保存在解放。
....5、说明文中哪一种方法常运用叙述的表达方式()A、下定义B、打比方C、分类别D、举例子6、“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就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育创造之森林。
中职《语文》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2014 级学前教育专业《阅读与写作》期末测试题(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一、请给划线的字词注音(10分,每字1分)1.梵婀玲()2.袅娜()3.孱头()4.奚落()5.虫豸()6.睚眦必报()7.众口铄金() 8.石罅()二、请解释下列词语(10分,每词2分)1.游刃有余:2.毛骨悚然:3.残羹冷炙:4.贻笑大方:5.百无聊赖:三、文学基础知识(40分)1.在唐弢笔下《琐忆》中,形容鲁迅一生写照的诗句是:,(6分)2.鲁迅,原名,浙江绍兴人,是文学家,,革命家。
是他的第一部小说集,他在自序中讲述自己成长的经历来告诉我们写作宗旨,即为革命呐喊助威。
(3分)3.《荷塘月色》的作者是,他是诗人、、学者、、爱国知识分子。
他在文中是以为线索,讲述了一次的经历。
(5分)4.《拿来主义》中,鲁迅提倡“拿来主义”,反对和“送去主义”,主张,剔除糟粕。
(4分)5.周先慎笔下的《简笔和繁笔》,告诉我们写作不管简笔还是繁笔,应,各尽其妙,是一篇。
(4分)6.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左丘明所作。
《烛之武退秦师》是其中一篇,讲述了郑、、三国之间的战争,发动战争的两个原因是和。
(5分)7.春秋时期,产生了“春秋五霸”,各是、、、宋襄公,楚庄王。
这时期有、、、、五等爵位。
(8分)8.《鸿门宴》节选于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的、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鸿门宴上,以和为首的两个军营演绎斗智斗勇的故事,范增被尊称为。
(5分)四、作文。
(40分)以“我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文体规范,内容充实,参考答案:一、请给划线的字词注音(10分,每字1分)1.ē2.niǎo nuó3. càn4.xī5.zhì6.yá zhì7.shuò8.xià二、请解释下列词语(30分,每词5分)1.游刃有余:形容做事熟悉,轻而易举。
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封……………………………….线… ……………………2014年度第二学期13级就业班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你的姓名、专业和所在班级的名称。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3、请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答卷,不要在试卷填写与答题无关的内容。
4、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琴弦.(xi án) 啮.(ni è)噬 嗥.(h áo )叫 生死攸.(y ōu )关B.伫.(ch ù)立 赭.(zh ě)红 懵.(m éng )懂 残垣.(hu án )断壁C.微蹙.(c ù) 攫.(sh è)取 菽.(sh ú)粟 猝.(c ù)不及防D.粗糙.(ch āo ) 吮.(y ǔn )吸 百舸.(g ě) 蹑.(ni è)手蹑脚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峥嵘 抉择 雾霭 怨天优人 B.寥廓 混淆 废虚 浮想连篇C.寰宇 战栗 体质 鬼迷心窍D.贬低 蒙敝 黯然 由然而生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父亲很早就死了,妈妈带着他们兄妹三个,相依为命,相濡以沫....,什么苦都吃过了。
B.在老师的众目睽睽....之下,他的脸红了。
C.漫画家笔下的那寥寥几笔....,不管如何夸大,却把对象画的惟妙惟肖。
D.有的山水画是从透明的壳里面画的,真是鬼斧神工....,不知是如何下笔的。
职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

2013—2014学年度职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一、1、B 2、D 3、C 4、A 5、C 6、B 7、B 8、D 9、B 10、C11、C 12、A二、13、B (A 机械能和热能只是人体能的主要表现。
C 需要一定的条件。
D 与原文不符)14、A (B 要经过特制的重力转换器,把重力能转换成电能。
C、不是人体产生电能带动发电机发电,而是通过踏板下的摇杆使中心轴持续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D 是推动门在人的不停的推动下产生能量,先被收集起来,再通过一定的设备转化成电能。
)15、C 要学会找中心句(A 是安装了收集人体能的设施。
B 以偏概全,只是个别地方部门处于试验阶段。
D 没有概括中心,热量量收集系统只是人体能开发的一个方面,段中只是作用一例子来谈人体开发运用的,不能用例子来概括中心。
)16、D 从文末一句即知,人体能的开发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三、17、C 18、A 19、D 20、A四、21、东晋王羲之22、人方为刀俎23、《彷徨》24、《春之声》五、略。
(格式2分,内容3分)六、17、因为他们自私(2分)、绝情(2分)。
意思对即可。
18、子欲养而亲不待,举例合适即可。
19、排比、反复20、C、D六、作文[材料分析]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远光灯主义者”,指生活中的一些利己者,这种人总是不管不顾,以自我中心,无视别人的存在,往往有意无意地展现出侵犯性。
有时候也会遇到“近光灯主义者”,他们懂得与人方便,为人着想,使彼此相处和谐。
比如开车并线的时候不那么蛮横;进门碰到人时稍让一下;与电梯里的陌生人相见也点头微笑;在餐厅占座时问一问先来的同桌,这里有没有人。
在这样的氛围中,享受“近光灯”的人也变得谦和与合作,双方相处得很舒服。
我们还可能遇到许多远近光灯转换的微妙时刻。
它们在日常生活中似乎不易被察觉,但人们还是会在瞬间被对方的情绪所传染,并且把这些情绪接连不断地传递开来。
心灵的温暖在传递中是递增的,你在温暖别人的同时,也在为自己的心灵提高温度,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中职语文期末试卷

XXXX中职学校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Array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吮.(shǔn)吸荒.(hàng)唐衣.(yì)钵忙碌.(lâ)B.攻讦.(jiã)藤.(lēng)枝凝.(man)视战栗.(lì)C.牟.(mïu)利罹.(lí)难瞥.(piē)见啜.(chuî)泣D.挑.(tiāo)拨琴弦.(xián)窗帘.(làn)挪.(ná)动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陪拌怨天友人残仁书声朗朗B.侠窄天轮之乐恢谐洗耳公听C.浩瀚无与伦比妨碍错落有致D.领弦逆来吮受补尝忘恩负议3. 填在横线上的词语,准确的一项是()。
①他们在阴凉角落里度过了整个白天,对着一本神秘莫测的古书_________。
②他已经丧失理智,胆敢嘲弄一千年前定下的律法,他 _________。
③守旧老人把漫游者抬到集市区,人们_________地站在守旧老人的周围,鸦雀无声。
④只要我问疆界那边藏着什么,大家就不住地摇头,一片嘘声,可我偏要_________。
A.苦思冥想胆大妄为毕恭毕敬纠缠不休B.想入非非胆大妄为默默无闻刨根问底C.苦思冥想死有余辜毕恭毕敬刨根问底D.想入非非死有余辜默默无闻纠缠不休4.下列诗句朗诵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A.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B.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C.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D.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B.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我在哪里。
2013-2014年度第二学期职高一语文期末测试

2013-2014年度第二学期职高一语文期末测试(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有恃.无恐(zhì)圭臬..(guī niâ)滥.用(làn)戚.戚(qī)B.不谙.(ān)贮.藏(zhù)宠.幸(chǒng)祠.堂(cí)C.记载.(zǎi)萌蘖.(niâ)暧昧.(mâi)俨.然(yán)D.敕.造(chì)罥.烟眉(juàn)沮.丧(qǔ)迤逦..(yǐ lì)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详实词不达意冷漠一筹莫展B.谚语不经之谈偏僻厉精图治C.风靡人情世故直接谈笑风生D.倾轧气冲霄汉弘扬扑朔迷离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她为人坦诚,贻笑大方....,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
B.这篇小说的情节安排别出心裁....,既合乎情理,又出乎意料。
C.他把相声演员的话转述的历历在目....,引起人们的哄堂大笑。
D.只要你身临其境....地为我想一想,你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是这种态度了。
4.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但日啖三百颗,究竟能有几人呢?(反问)B.壳如红缯,膜如紫绡。
(比喻)C.“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里”(夸张)D.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挂绿”等。
(比喻)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是否能学以致用,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B.通过“学会感恩”主题班会,使我受到很大的触动。
C.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的过程。
D.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和谐,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
二、填空 (每空2分,共26分)6、《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整理是 _______ ,文中“一骑红尘妃子笑, _______ ”是唐代(杜牧)的《过华清官绝句》中的句子。
职高语文期末试卷.doc

普通高校职教师资和高职班对口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一、选择题(15 分,每题 3 分)1. 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粗糙.(cao)狡黠.(jie)提纲挈.领(qie)冗词赘.句(rong)B. 内疚.(jiu)悭.吝(qian)莫雨愁缪.(miu)呱.呱坠地(gu)C. 翕.动(xi )确凿.(zuo)煊.赫一时(xuan)锱.铢.必较(zi zhu)D. 行.伍(hang)混淆.(xiao)东施效颦.(pin)色厉内荏.(ren)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寒暄搭讪自惭形秽兴高采烈B. 诡秘暴躁莫名其妙南辕北辙C. 憔悴踌躇玲珑别透不省人事D. 补偿妨碍耳濡目染轻歌曼舞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艺术的价值实现在人与人的对话过程之中虽然这种对话未必总需要有声语言来进行。
(2)由于他多次劳动纪律,最近受到了公司的警告处分、(3)退伍军人张伟参加去年的抗洪抢险战斗,被评为“抗洪模仿”。
A.必需违反志愿B.必须违反志愿C.必须违反自愿D.必须违反自愿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暴雨如注,防汛指挥部的汽车已无法行走,他们就安步当车,跋涉了一小时赶到水库。
B.由于缺乏相当的华夏文化背景知识,外国人翻译中国作品,有时会望文生义、C.某厅长因违纪受到处分,最近又因腐败丑行而被停职,真是雪上加霜。
D.一对孪生姐妹,在向记者自我介绍时,活泼的妹妹先声夺人,文静的姐姐却笑而不答。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不禁想起以前有些人在能量守恒定律被揭示证明之后,仍试图制造永动机而感到可惜。
B.本书的出版将为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为倡导以诚实的劳动争取美好生活、为构筑时期精神文明大厦做贡献。
C.青年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学校领导和有关组织对他们的双休日是该好好管一下了。
D.去年一月,英国珀斯发生大水灾,持续不断的一天大雨后,一个遇难者正在电话间里打电话求救。
《中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卷)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中职语文》试卷专业年级任课教师姓名学号班级考试方式(闭卷):闭卷考试时量:120分钟试卷编号( 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评卷人一、得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20分每题2分)1、下列词语中注音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眉黛(méidài)玲珑(lín g lón g)婀娜(ānuó)宁谧(nínɡmì)B、璀璨(cuǐcàn)谙熟(ān shóu)氤氲(yīn yūn)笑靥( yè)C、游目骋怀(yóu mù chěng huái)邙山(méng)笃诚(dǔ chéng)D、娇妍( yán)衣袂(mèi)趱路(zǎn)吞噬(shì)蓓蕾(bèi lěi)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吝啬沾惹喜雀登梅惊慌失措B、恍若黯然变换无常鸦雀无声C、口讷咂摸突发奇想蜂拥而至D、撕混拗开得意洋洋藕断丝连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本书,精装本与普及本的定价悬殊一半多。
B、奥斯特罗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C、古往今来,谁也不否认有伟大成就的天才,都是具有刻苦勤奋的精神。
D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需要大批杰出的科学家。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B、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C、当一名人质实在是太累了、太紧张了,太朝不虑夕....了。
D、孤苦伶仃....的石家母子,冒着生命危险,把这把七星刀一直保存在解放。
5、说明文中哪一种方法常运用叙述的表达方式()A、下定义B、打比方C、分类别D、举例子6、“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高2013——2014语文期末试卷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歌曲既哀悼,又激昂,既感伤,又英武,既柔婉,又坚硬。
B.“我最喜欢分析字眼,”难为情的笑了一下,守林人忽然说:“真奇怪!有时候一个字儿缠住你,弄得你坐立不安。
”C.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D.可是,这不会影响专业学习吗,的确,我们的精力应放在攻读专业上,从“精于一”开始。
6.下列各句修辞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瀚海吧,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借代)B.我想起了,那些拔地而起的纪念碑。
(双关)C.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
(比喻)D.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对偶)7.对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每逢听到它,那些天蒙蒙亮的清晨,清晨中行进的长长的少先队列,郁郁苍苍的青山,山麓上的纪念碑,一下子就会涌上我的眼睛。
(描写)B.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
(记叙)C.音乐就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作者通过这些重复而取得整首乐曲的统一性。
(说明)D.更震惊我的,是我万没想到在这样的时代,还会有这样决绝的﹑有情有义义无反顾的爱情。
(抒情)8.下列关于写作知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访谈开始前,应征求被访人意见,视情况确定是否对谈话进行录音或书面记录。
访谈要紧扣主题,抓住重点,问题要简明易懂,适应被访者的身份﹑知识水平和谈话习惯,并按一定的次序展开。
B.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主要写调查研究所得的具体情况﹑做法和经验。
可用横式结构或纵横结构。
C.答询要讲究方法。
肯定对方观点时,可以直接用“是的”“对”等词语简单有力的肯定,也可以用“您说得对”“这还用说吗”等语言,以活跃气氛,调动对方情绪。
否定对方观点要采用侧面迂回的方法。
D.求职应聘信,侧重介绍自己的求职意愿﹑理由和职业道德及综合素质水平等,以引起注意;个人简历,主要提供个人全面信息,以满足各种工作岗位的需要。
9.下列各项中,作品﹑文体﹑作者及其身份对应错误的一项是()A.《金黄的稻束》诗歌郑敏现代诗人B.《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史论文乔治·萨顿科学家C.《亡人逸事》散文李皖现代作家D.《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随笔梁思成建筑家10.下列各项对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贵在一个“新”字》本文用的是谈话风格,论述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怎样形成的,为何说这样的能力很重要。
作者认为创新者必须具备的素质有:重视积累,批判与怀疑精神,注重方法,勇于实践。
B.《五月的鲜花》是一篇音乐评论,作者详细的描述了这首音乐的美妙旋律与深刻内涵,写出了歌曲《五月的鲜花》给作者带来的震撼。
C.《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是一篇重在谈音乐﹑绘画和建筑设计艺术的文章。
D.《纪念刘和珍君》通篇采用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有的融为一体,有的交错结合,使文章波澜起伏,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战斗力与感染力。
二.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共三大题,每小题2分,计12小题,共24分)(一)中国第一部深刻探讨公司制度的电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展示了公司产生后影响人类社会的诸般“力量”,也向人们提出一个潜在的问题:公司的这些力量源自何处?公司的力量来自它背后的某种精神和规则,这就是我们至今仍不十分熟悉的工商文明。
所以,与其说是“公司的力量”,不如说是“工商文明”的力量。
工商文明是一种与“官本位”完全对立的“商本位”文化。
所谓商本位,是指按工商业的基本原则来管理社会事务,工商业者之间的竞争以契约和计算为基础,比的是技术﹑创新﹑成本﹑质量﹑价格﹑服务,而不是比谁的权力最大﹑谁离权力中心最近。
工商从业者中间的矛盾是通过谈判和契约来解决的,而不是“官本位社会”里常见的以暴制暴解决问题。
工商文明需要的是平等﹑自由﹑契约﹑法治的社会关系,而不是专制社会里常见的强制﹑垄断和特权。
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了,由工商精神促成的工业革命,竟具有改变一个传统国家思想文化﹑社会结构的巨大力量。
它.可以改变一个社会中的官﹑商关系。
用工商文明的眼光看来,一个正常发展的社会,不是由官来主导工商,而是要官适应和服务于工商,按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契约﹑法治的原则行事。
11.下列有关选文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A.工商文明是一种与“官本位”完全对立的“商本位”文化。
B.揭示工商文明是一种进步的,有巨大力量的文明。
C.工商文明需要的是平等﹑自由﹑契约﹑法治的社会关系。
D.一个正常发展的社会,要按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契约﹑法治的原则行事。
12.对选文第二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商本位”中,工商从业者中间的矛盾是通过谈判和契约来解决的。
B.“官本位”是比谁的权力最大﹑谁离权力中心最近。
C.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通过对比,将“商本位”文化相对于“官本位”的进步性阐述的一目了然。
D.采用了喻证法,把各要素与工商文明的关系阐述的十分形象﹑通俗﹑清楚。
13.选文第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段的中心句就是第一句。
B.加点字“它”指代的是工商革命。
C.一个不正常发展的社会,是由官来主导工商的,以暴制暴是它的特点。
D.正常发展的社会要无条件官服从于工商,这样才能建立平等﹑自由﹑契约﹑法治的社会。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论证结构严谨,选文从整体上阐明工商文明相对于“官本位”的文化的优越性。
B.中国第一部深刻探讨公司制度的电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告诉了我们“公司的力量”就是“工商文明”的力量。
C.“商本位”的工商文明需要的是平等﹑自由﹑契约﹑法治的社会关系。
D.“官本位”的专制社会里常见的是强制﹑垄断和特权。
(二)蔡先生第二次游德国时,大约是在民国十三年吧,那时我也在柏林。
蔡先生到后,我们几个同学自告奋勇照料先生,凡在我的一份中,无事不办了一个稀糟。
我自己自然觉得非常惭愧,但先生从无一毫责备。
有一次,一个同学给蔡先生一个电报,说是要从莱比锡来看蔡先生,这个同学出名的性情荒谬,一面痛骂,一面要钱,我以为他此行是来要钱,而蔡先生正是穷的不得了,所以与三四同学主张去电谢绝他,以此意陈告先生。
先生沉吟一下说:“《论语》上有几句话,‘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你说他无聊,但这样..拒人于千里之外,他能改了他的无聊吗?”于是我又知道读《论语》是要这样读的。
15.选出对第一段划线句子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先生引用《论语》中的话,来表明他的处世观——有些人的本性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因此没有必要与他对立。
B.先生的话反映他遇事沉着冷静,是从《论语》中悟出的道理。
C.先生借《论语》中的话委婉含蓄地讽刺﹑批评那位性情荒谬的学生的行为。
D.先生并不纠结于一个人的过去,而是看别人的进步,可见先生的高见卓识和对儒家思想的亲身实践。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选文中第一段加点字“这样”指的是我们几个同学痛骂那个性情荒谬的学生。
B.选文是叙述蔡元培先生严词责人三件小事中的一件,体现了先生教育学生的态度诚恳而严肃,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C.蔡元培先生的话和“我”的幡然醒悟写的言短意长,体现了先生光明磊落勇于担当的君子品行。
D.选文中叙述的事情在结构上层层递进的关系,内容上包含了一主一副两件小事,以小见大,突出蔡元培先生对我的谆谆教诲,抒发了对先生深深的敬仰之情。
17.对选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性情荒谬的学生向先生借钱,我们去阻止,因为我们知道先生当时也很穷,没法借给他钱。
B.选文第二段从先生的角度,写出了先生的恭行圣言,笔法俭省有力。
C.先生批评“我”和几个同学,因为先生要面子,即使没钱也会想办法借给他。
D.选文体现了先生的“仁”和“智”,这个主题贯穿全文始终。
18.对选文内容的归纳,正确的一项是()A.写蔡元培先生教会了我如何读《论语》。
B.写蔡元培先生临大事而不苟的勇气魄力。
C.写蔡元培先生伟大人格中蕴含的伟大文化,用圣言引领行动。
D.写蔡元培先生批评我们阻止性情荒谬的学生前来拜访的建议。
(三)①校园里栽下的不到两年的竹子,逢着三四月的连阴雨,细细的竹笋一节一节拔起来。
然后是晴天,也就是说夏天到了。
到处是阳光,在人们的渴望中扑下来的天上地上脸上桌上无处不在的阳光,天很深很蓝,云朵又大又湿,连一向显得古旧的青色教学楼,也显示出一点亮色。
好像是为了什么节日,学校里开始飘荡起歌声。
当时才放过电影《城南旧事》不久,有一次从操场上打球回来,听到同班的女生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于是,那一排白衣裳﹑蓝裙子﹑十五岁青果子般的少女——这走进教室撞入眼帘的第一景象,便永远地留在了脑子里;从此,“圣洁”这个字眼永远具有了特别鲜活的想象力,每逢碰到这个词,我就想起一大群白衣少女齐唱《送别》的情景。
②不,这些还不是主要的。
最主要的是,一个人的灵魂醒了。
16岁之前和16岁之后有什么区别吗?不仅有,而且,简直是天壤之别。
③人的判断力和感觉力确实得益于一些神秘的变化,以我自己的经验,我知道在某种年龄让你懂得某种艺术,几乎是绝无可能的。
由此我一直怀疑一些神童,特别是音乐神童,当他能把勃拉姆斯﹑甚至贝多芬弹得像模像样时,我怀疑这是不是仅仅是记忆力或模仿力在作怪,而不是真正的有所感悟。
当然,莫扎特是另一回事,尤其莫扎特早年的曲子是另一回事。
也许我是常人,所以不能懂得真正的天才是怎样的。
④我对音乐的兴趣很早就种下了,在我童年的时间,唱歌——甚至比说话还要多。
我是一个沉默的孩子,一直是。
但那些我热爱的歌曲所给予我的感受,顶多也就是喜欢而已。
欣赏力的巨变是在十七岁以后,在我步行从家走往学校的途中,总能听到远处高音喇叭传来的一些声音——歌或者音乐,他们在风中忽大忽小﹑忽远忽近﹑时有时无,有时,我的灵魂突然的就被扯疼了,不,应该说是狂飞到了高空,这个时候就有一股力量从身体的不知什么地方升起,通常我并不出声,但灵魂中已是一片轰鸣……⑤那是些什么音乐?那是些什么歌?我不知道,从来也没想过要知道……重要的是一颗新鲜的心,在几百个百年中的这一年,再次被碰响。
确实,这乐声就像人一样,从不知什么地方来,从风里穿过,又在风里消失;又像是风本身,一直在大地飘荡,无声无息,忽然碰到一串风铃,发出了哗啦啦的一阵响。
我们注视到风铃,什么也没看到。
风铃慢慢的复归于宁静,一切好像从来没有发生。
19.选文①中划线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A.记叙B.描写C.议论D.抒情20.对文中写一大群白衣少女齐唱《送别》的情景的作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写出了作者对“圣洁”一词的形象理解。
B.写出了十五六岁少女的纯洁。
C.写出了作者对《送别》的感受,指出音乐对人生的影响。
D.写出了作者对高中生活的怀念。
21.作者认为自己十六岁前后的天壤之别在于()A.“圣洁”这个字眼在作者脑中永远具有特别鲜活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