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人的体温及其调节精编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 第一章第一节三人的体温及其调节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生物 第一章第一节三人的体温及其调节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

第一章第一节三人的体温及其调节学习目标1、明确人的体温的调节及其意义2、理解并掌握体温的调节机制重难点理解并掌握体温的调节机制及意义学习过程反馈训练一、选择题1、关于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的体温来源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热量B、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C、人的体温就是指通过直肠所测得的温度D、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答案:C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破坏了下丘脑,动物仍然具有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B、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副交感神经兴奋C、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从而减少皮肤的散热量D、在炎热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答案:C3、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会发生骨骼肌不自觉战栗,这时()A、温度感受器兴奋B、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强C、躯体运动中枢兴奋D、皮肤血流量增加答案:B4、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B、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C、寒冷环境中和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D、寒冷环境中和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答案:B5、关于寒冷时体温稳定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寒冷时,酶活性自然增强,因而代谢加快B、寒冷时经过皮肤散失的热量少于高温环境C、皮肤散失的热量都是对生命活动没有意义的热D、寒冷时,代谢增强与多种激素有关答案:D6、关于体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体温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面B、有关神经兴奋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保持体温恒定C、体温是机体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的结果D、在任何条件下体温调节均可保证体温恒定答案:D7、能与肾上腺素在不同条件下分别发生协同作用的激素是①胰岛素②胰高血糖素③甲状腺激素④抗利尿激素⑤醛固酮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答案:B9、右表表示人的几种组织、器官的产热百分比,从表中数据,不能推导出的结论是()A、安静状态下,骨骼肌产生的能量几乎全部散失了B、安静状态下,脑易进入高效的工作状态C、安静状态下,内脏是主要的产热器官D、劳动或运动时,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器官、组织产热量安静状态劳动或运动脑 16 1内脏 56 8骨骼肌 18 90其它 10 1答案:A10、下列对皮肤功能的叙述,哪项是有错误的()A、通过汗腺分泌及皮肤血管的收缩与舒张起调节体温的作用B、具有弹性和韧性,起保护作用C、通过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起排泄作用D、接受冷、热、触、痛等刺激,起感受作用答案:C二、非选择题11、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该图是皮肤对环境反应的示意图。

高三生物人体体温及其调节

高三生物人体体温及其调节

2、水、无机盐、糖及体温调节的共同特点:
(1)都是既有通过激素的调节作用,又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体 现了两种调节作用是共同协调,相辅相成的。也因此,人体才能进行正常 的生命活动,并且适应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 (2)水平衡、血糖平衡、体温平衡的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 A、水平衡的调节:当渗透压升高时,可产生三种效应: 渴觉、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抗利尿激素的释放。抗利尿激素控制着尿量, 从而控制渗透压的稳定。水盐平衡的调节密切相关,其完成者为肾脏。 B、糖平衡的调节:下丘脑可使血糖含量升高或降低,是双向调节。 血糖降低由胰岛素来调节,血糖升高由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 素等调节。这些激素的作用器官是肝脏等组织细胞。 C、体温平衡的调节:在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可完成双向调 节。在外界环境温度下降时,由交感神经、体液调节完成,而在外界环境 温度升高时,仅由神经调节完成。
体温过低会不会也一定导致人的死亡呢?
2001年最小的新闻人物:
13个月大的小艾里卡
2001年2月底的加拿大埃德蒙顿市的气温仍然在摄氏零下30度以下。 只有13个月大、刚学会走路的女婴艾里卡只穿着纸尿裤和一件T恤衫走向 零下30度的室外!
等她被发现时,身体已经僵硬,心脏也停止了跳动,体温已经下降到 摄氏16度! 在医护人员的救助下奇迹发生了:艾里卡的心脏突然跳动了一下,接 着竟然连续跳动起来!小家伙复活了。
几乎不出汗,以减少蒸发散热;
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以减少对流散热和 辐射散热;
皮肤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缩小汗毛孔,减 少热量散失。 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弧实现的,体 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散热>产热、散热<产热时,人的体温将会怎样变化?分 析其中的利与弊。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1.人的体温及其意义。

2.体温的调节。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比归纳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情感目标1.人的体温过高或过低并非一定是坏事,培养学生辩证的思想观念。

2.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

●重点·落实方案重点体温的意义及其调节。

落实方案1.联系生活经验分析体温的意义及其调节。

2.图文对照阅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难点·突破策略难点体温的调节。

突破策略1.投影皮肤对寒冷或炎热的反应示意图,结合生活实际,使调节过程直观化。

2.体温恒定的调节抓住产热等于散热的这个主干,再分析产热与散热的生理活动,以及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过程。

从中表达出体温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由神经和体液共同参与完成。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曲线图,皮肤对寒冷、炎热的反应示意图,相关讨论提纲。

●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列出预习提纲,布置预习作业,测量自己及家人在不同时间的体温。

完成如下表格。

家庭成员一日内体温变化调查表2.指导学生学会思考,根据预习情况提出问题,在教师的诱导下,分析问题,最终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掌握善于思考的方法。

●教学建议1.可以从学生最熟悉的体温测量开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提纲的形式出现,由学生阅读、讨论后解答,最后教师总结,表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课]1.我们冬天出汗多,还是夏天出汗多?2.在寒冷的环境中,为什么会打寒颤,皮肤出现“鸡皮疙瘩〞?3.带婴幼儿看病时,为什么要等他们停止哭闹几分后,再给他们量体温呢?由常见的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达成]教师:投影,提出问题某人用三种常用测体温的方法,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值,到底哪个是他的体温?学生:人的体温是身体内部的温度。

上述三种方法测出的都是体表温度。

高三生物人体体温及其调节

高三生物人体体温及其调节

课外延伸:
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 鸟类和哺乳类的体温是恒定的,它们能够随着外界温度 的变化而调整热能释放量,使体温保持正常,因此,被称为 恒温动物。其余动物的体温都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并 且一般总是低于外界温度,所以称之为变温动物。 变温动物更确切的名称是外热动物。这类动物一般都是 依靠外界的热,如日光辐射来维持体温。外界温度变高,体 温也随之增高,更有利于活动。外界温度变低,体温也降低, 不适合活动。当温度过低,无法忍受时,许多变温动物深藏 地下,进入冬眠状态。所以外热动物对外界温度的依赖性很 强。 变温和恒温不是绝对的。很多 爬行类虽名为变温动物, 却能通过改变活动量,栖息地等多种方式使身体保持在一定 范围。而有些恒温动物在夜间气温下降时体温也随之下降。
几乎不出汗,以减少蒸发散热;
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以减少对流散热和 辐射散热;
皮肤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缩小汗毛孔,减 少热量散失。 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弧实现的,体 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散热>产热、散热<产热时,人的体温将会怎样变化?分 析其中的利与弊。
散热>产热
人的体温
分析下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同一个人的体温昼夜有差别,凌晨2-4时最低,下午2-4时 最高,但不超过1 ℃(也就是说相对恒定)
1.选择一个人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同一个人的体温昼夜有差别,不超过一度。
2.选择一个家庭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不同年龄的人体温有差异,年轻者体温高于年老者。
3.选择同一年龄同一性别或不同性别学生 的个人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小资料
临床观察表明, 体温低于28 ℃时, 人会丧失意识;低 于22 ℃时,可能 导致死亡;而当体 温高于41 ℃时, 会引起中枢神经系 统障碍,出现说胡 话,神志不清等症 状;当体温高于43 地球上的气温可高至60 ℃,低 ℃时,就有生命危 至零下70 ℃。人类的足迹几乎遍 险了。

高中生物选修全一册人体的稳态之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高中生物选修全一册人体的稳态之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第一节人体的稳态三人的体温及其调节教学目的1.人的体温及其意义(A:知道)。

2.体温的调节(A:知道)。

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体温的意义及其调节。

2.教学难点体温的调节。

教学过程【板书】人的体温人的体温及其意义及其调节体温的调节【注解】一、人的体温及其意义(一)概念:人身体内部的温度(不易测量)口腔温度:平均为37.2℃(二)常用代表体温腋窝温度:平均为36.8℃相对恒定,有波动;直肠温度最直肠温度:平均为37.5℃接近机体内部温度。

(三)意义:是保证酶的活性,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二、体温的调节(一)体温的来源: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二)体温的调节(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同类题库】人的体温及其意义(A:知道).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A.体温的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面B.有关神经兴奋能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保持体温C.体温是机体不间断地进行新陈代谢的结果D.体温调节可保证在任何条件下体温的相对稳定.关于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C)A.人的体温来源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热量B.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C.人的体温是指通过直肠所测得的温度D.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测量人体体温的部位有多个,其中最接近人体体温的是(C)A.口腔温度B.腋窝温度C.直肠温度D.掌心温度体温的调节(A:知道).人在15℃的环境里和5℃的环境里穿的衣服一样多时,体温是恒定的。

而且在这两种环境中既不出汗,也无寒战,这时体温的调节主要通过(B)A.增减产热量B.调节皮肤血管口径C.立毛肌收缩或舒张D.拱肩缩背以保温或伸展肢体以散热.关于体温调节的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A.体温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面B.有关神经兴奋能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从而保持体温C.体温的稳定是机体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的结果D.该调节可以使机体在任何环境下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天气变冷时下列哪项在体内的分泌会增加(B)A.胰岛素B.甲状腺激素C.黄体素D.生长激素.在温和气候中,从事轻体力劳动的人,每日能量的输出(散热量与机械功)约为12552kJ,如果人体每日消耗的有机物按葡萄糖计算,最少需要分解葡萄糖(A)A.787.23g B.832.01g C.1322.04g D.1946.05g .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以降低体温。

高二生物人的体温及调节

高二生物人的体温及调节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寒冷



皮肤 汗 皮肤血 血流 液 流量减 量增 增 少皮肤 多皮 多 温度降 ⑨ 肤温 低 度升 高 增加散热 减少散热
立毛 肌收 缩
⑥ 肾上腺 甲状腺
颤抖


代谢活 动加强 增加产热
皮肤结构模式图
; 网上配资公司 / 网上配资公司 ;
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源自下丘脑体温调节 中枢的分析综合
交感神经兴奋
三、体温的调节
炎热
刺激
皮肤
传入神经
感受器兴奋
皮肤 增加→
→血流量 增加
体 温 调节 中枢的分析综合
增多 →散热量增加

→产热量减少
三、体温的调节
炎热
刺激
皮肤温觉感受器兴奋
传入神经
皮肤血管舒张→血流 量增加→散热增加 汗腺分泌增多 →散热量增加

体温过低或过高有何危害? 1)低于28℃时,人会丧失意识 2)低于22℃时,可能导致死亡
3 )高于 41℃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障碍, 出现说胡话,神志不清等症状 4)高于43℃时,有生命危险
5)成年人体温每升高1℃ ,心率每分钟增 加10次,儿童可增加15次。
二、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

体温的相对恒定有何意义? 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 酶的活性 , 从而影响 新陈代谢 的正常进行,使各种 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紊乱,严重时还 会导致死亡。 可见,体温的相对恒定,是 维持 机 体内环境稳定,保证 新陈代谢 等生命活 动正常进行的 必要 条件。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知识点

什么是体温?

高中生物《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以下活动: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针对某一体温调节现象进行讨论。
2.讨论主题:如“运动时如何保持体温稳定”、“寒冷环境下如何防止体温过低”等。
3.互动交流:鼓励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观点,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4.汇报: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5.学生在认知和心理发展上存在差异,教学中需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人体体温调节的基本原理、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体温调节相关激素的功能。
2.难点:体温调节机制的深入理解,尤其是产热和散热的平衡过程;实验操作中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分析。
(二)教学设想
-在实验活动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教学评价设想: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5.教学拓展设想:
-结合生物学科的前沿动态,引入体温调节领域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医院、采访医生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体温调节在临床中的应用。
-组织学生参加生物学竞赛、科普讲座等,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生物学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提问:询问学生在生活中是否经历过体温异常的情况,如发烧、中暑等,让他们谈谈对这些现象的感受。

高三生物人的体温及其调节1

高三生物人的体温及其调节1

高三生物选修教材多媒体课件
广南中学
李炳
一、体温
口腔温度 37.2 腋窝温度 36.7 直肠温度 37.4
体温:是指身体内部的温度,即内环境的 温度。可用口腔、腋窝和直肠温度表示。
请大家观察下图,尝试据图作出自己的结论?
体温昼夜有差别, 但不超过1度
带婴儿看病时,为什么要等他们停止哭闹几 分钟后,再给他们量体温?
炎热环境:增加散热
1.请分析在寒冷和炎热的环境中怎样调节产热 与散热以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2.调节机制是什么?是神经调节还是体液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
减少散热的生理活动有:几乎不出汗,以减少蒸发散热;皮肤 增加产热的生理活动有:骨骼肌会不自主地颤抖,皮肤立毛肌 增加散热的生理活动有: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皮肤温 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以减少对流散热和辐射散热, 收缩,增加产热;有关神经作用于肾上腺素促使肾上腺素的分 度升高;同时汗腺活动加强,汗液增多,增加散热 皮肤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缩小汗毛孔,减少热量 泌增加,导致机体的代谢活动增强,产热增加 散失
3.主要产热细胞器是什么?
线粒体
4.能源物质是什么?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
5.散热的结构有哪些?
由皮肤经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完成
三、体温的调节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由于下面的等式成立: 产热=散热。请大家分析:在炎热和寒冷 的环境中怎样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寒冷环境:增加产热,减少散热
3.神经调节的神经中枢在哪里?
下丘脑
炎热环境
皮肤温觉 感受器 皮肤血 管舒张 皮肤血 流增多 皮肤温 度升高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1.人的体温及其意义。

2.体温的调节。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比归纳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情感目标
1.人的体温过高或过低并非一定是坏事,培养学生辩证的思想观念。

2.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

●重点·落实方案
重点
体温的意义及其调节。

落实方案
1.联系生活经验分析体温的意义及其调节。

2.图文对照阅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难点·突破策略
难点
体温的调节。

突破策略
1.投影皮肤对寒冷或炎热的反应示意图,结合生活实际,使调节过程直观化。

2.体温恒定的调节抓住产热等于散热的这个主干,再分析产热与散热的生理活动,以及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过程。

从中体现出体温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由神经和体液共同参与完成。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曲线图,皮肤对寒冷、炎热的反应示意图,相关讨论提纲。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列出预习提纲,布置预习作业,测量自己及家人在不同时间的体温。

完成如下表格。

结论,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掌握善于思考的方法。

●教学建议
1.可以从学生最熟悉的体温测量开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提纲的形式出现,由学生阅读、讨论后解答,最后教师总结,体
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
1.我们冬天出汗多,还是夏天出汗多?
2.在寒冷的环境中,为什么会打寒颤,皮肤出现“鸡皮疙瘩”?
3.带婴幼儿看病时,为什么要等他们停止哭闹几分后,再给他们量体温呢?
由常见的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达成]
教师:投影,提出问题
学生:人的体温是身体内部的温度。

上述三种方法测出的都是体表温度。

教师总结: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于人体内部的温度,但测量不方便,因此大多采用腋下和口腔测量。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自己的预习作业,投影部分同学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和讨论。

投影讨论提纲:1.选择一个人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如何使比较的结果更直观?
2.选择一个家庭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3.选择同一个年龄不同性别学生的个人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分析、讨论并绘制人体体温昼夜变动的曲线,得出结论:
1.同一个人的体温昼夜有差别,不超过一度。

体温会因活动量的改变而改变。

因此被试者应处于平静状态中测量。

婴幼儿哭闹会使体温升高,因此要等他们停止哭闹几分后,再测量体温。

2.不同年龄的人体温有差异,年轻者体温高于年老者。

3.同一年龄不同性别的人体温有差异,女性较高。

教师:通过分析看出体温并不是维持一个恒定的数值而是在一个范围内变动。

一般地说,口腔温度在37.2℃±0.5℃,腋窝温度在36.7℃±0.7℃,直肠温度在37.4℃±0.5℃范围内变动。

(设疑,投影问题)
1.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什么?
2.体温是怎样影响新陈代谢的呢?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
1.体温恒定是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

2.相对恒定的体温,可以保证酶的活性,进而保证新陈代谢
的正常进行。

教师总结: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催化活性,温度与酶的活性的关系,可以用曲线表示(投影右图)应该注意低温时曲线不能达到酶活性的零点,而高温时曲线可以达到零点。

于是可以说体温过高会致人死亡而体温过低则不一定。

教师投影:
1.体温是哪来的?
2.主要的能源物质是什么?
3.产热的主要细胞器是什么?
4.散热的途径有哪些?
学生分析、讨论:
1.人的体温来源于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2.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

3.产热的主要细胞器是线粒体。

4.散热主要由皮肤经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完成。

教师: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由于产热等于散热。

投影讨论提纲:1.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还是体液调节?
2.神经调节的主要中枢是什么?
3.调节的过程是怎样的?
学生阅读、讨论、得出结论:
1.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

2.调节体温的主要神经中枢在下丘脑。

3.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冷觉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血流量;皮肤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缩小汗毛孔,减少热量散失。

同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皮肤立毛肌收缩,增加产热量;有关神经作用于肾上腺,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当人处于炎热环境中时,皮肤里的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调节,使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皮肤的血流量;汗液的分泌增多,从而使散热量增加。

(教师板书调节过程)
教师总结:尽管人体有完善的体温调节结构和功能,但是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

当长时间置身于寒冷环境中,机体产生的热量不足补偿散失的热量,会引起体温降低;在高温环境中过久,会因体内热量散不出,导致体温升高。

因此,要避免在寒冷和高温环境中停留过久。

教师设疑:体温升高或降低,对人体只有害而无益吗?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体温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或降低对人体是有益的,如感冒时的发烧,使人抗病力增强;临床上用人工冷却法使人进入麻醉状态,称为低温麻醉。

为做脑、心脏手术创造了有利条件。

[教学目标巩固]
1.人的体温在正常情况下会产生一些变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新生儿和儿童的体温略低于成年人
B.女性体温略低于男性
C.体温的昼夜差别不超过1℃
D.人是变温动物
分析:人的体温因性别、年龄的不同而在狭小的范围内变动,但同一个人体温的昼夜差别不超过1℃。

答案:C
2.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A.下丘脑
B.骨髓
C.大脑
D.垂体
分析:实验证明,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答案:A
3.下图为皮肤结构模式图。

据图回答:
(1)该图是皮肤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反应的示意图,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体内的产热量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此环境中,皮肤血管[]___________,汗腺[]分泌汗液___________,以减少___________。

此时皮肤产生“鸡皮疙瘩”是因为[]___________的结果。

(4)写出此条件下,皮肤血管产生变化的反射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参加该过程调节的激素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其生理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

(6)综上所述,人体体温的恒定是___________调节的结果。

分析:做好本题的关键是弄清楚皮肤参与体温调节的结构,立毛肌、汗腺等随温度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如立毛肌在寒冷环境下会收缩,从而使皮肤产生“鸡皮疙瘩”。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立毛肌收缩,肾上腺分泌活动加强,以增加产热;同时,血管收缩、汗毛孔缩小以减少散热。

人体体温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弧。

答案:(1)寒冷立毛肌收缩,汗液分泌少,皮肤血管收缩 (2)增加 (3)3 收缩 4 减少热量散失 1 立毛肌收缩(4)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血管收缩(5)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6)神经调节和体液
[布置作业]
P
复习题:选择题1、3及简答题。

14
[结课]
人的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通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

正常情况下,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在狭小的范围内变动。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人体靠完整的体温调节结构和功能,使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从而使体温保持相对恒定。

●板书设计
四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一)体温:身体内部温度
(二)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三)体温的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