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案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12课)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一遍过

背记手册 (三)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12课)--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一遍过 【背课标+背线索+背考点+图片解读+易错点+分类速查】1. 通过了解秦朝统一、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2. 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单元时空】(时空定位把握脉络)时间事件作用/地位/重要史实公元前 221 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前221年-前207年*区别秦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皇帝制度、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焚书坑儒 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公元前 209 年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前 207 年 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 秦朝灭亡 公元前 202 年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汉文帝景帝继续推行,出现“文景之治”,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物质基础。
(梳理考点夯实基础)考点1、秦灭六国考点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考点3、巩固统一的措施经济措施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长度、容量、重量单位)影响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便利了经济的发展交通措施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
影响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促进了水路交通的发展军事措施设郡派兵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等郡军事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回被匈奴占领的地区筑长城在原有北方诸侯国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影响对边疆地区的开拓和经营,使其管辖的范围大为拓展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考点4、秦的暴政秦始皇评价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推行巩固统一的措施,注重发展生产,加强对社会的管理,对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 新人教版

李斯:丞相主管全国的事务,太尉总领,御史大夫负责事务。
大臣:皇上,地方上如何处理?有些地方距离咸阳很远,不在那里封几个王不行,请皇上把几位皇子分封到那里。
李斯:周武王建立周朝的时候封了不少诸侯,到了后来互相残杀,可见分封的方法不好,不如沿用我们的制。
史料积累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教学反思
板块三 巩固统一的措施
阅读材料:
材料 战国时,有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裙。她去齐国旅游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裙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超短裙!付款时裁缝又拒收她的圆形货币而要她付刀币。最后她不愿意要这条裙子了,打算退货,裁缝让她填一份文书。结果她突然发现自己变成“文盲”了,因为文书上的文字她一个都不认识。
教学难点
秦灭六国的原因及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大一统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
导入:(材料式导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古风》组诗中的诗句,描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秦是如何灭掉六国的?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又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第9课吧!
请回答:
(1)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2)面对这种情况,秦统一后,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1)秦统一全国前,各地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不统一,使人们生活不方便,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2)①统一文字:秦始皇将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②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③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要点

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要点第九课秦统一中国一、秦灭六国1、(1)过程: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
(2)原因:①人民希望过上安定生活。
②秦经过商鞅变法后,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③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④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3)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秦朝的建立(1)时间:公元前221年(2)建立者:嬴政(秦始皇)(3)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4)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进入封建社会)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1)国家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2)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3)在地方上,废分封,立郡县。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重点)(1)政治上: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采用皇帝称号,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废分封,立郡县。
(2)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为标准文字,后来又推行一种新的字体——隶书(文化上);焚书坑儒(思想上)。
(3)经济上: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为标准货币;统一度量衡。
(4)交通上:统一车轨,修筑驰道,开凿灵渠。
(5)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丞相的职责:行政。
太尉的职责:军事。
御史大夫的职责:监察。
★秦朝的地方制度:郡县制。
★秦朝的标准文字是小篆,后推广隶书。
货币的标准样式是圆形方孔半两钱。
★经济文化措施的影响:促进了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焚书坑儒”目的:加强思想统治。
影响: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秦长城起至点: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向秦始皇建议实行郡县制和焚书坑儒的是李斯。
★秦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

第10页
习题小练
1.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共有18种 写法.秦王说;统一后只留下一个.请问秦统一后整理出
来通行全国标准文字是( C )
A大篆 B金文 C 小篆 D隶书
2.以下办法属于秦始皇首创是( D)
A修筑长城 B地方设县
C使用圆形方孔钱 D要求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A管仲 B商鞅 C李斯 D荆轲
7.在秦朝统一过程中,北方不停进犯少数民族是( )
A
A匈奴 B犬戎 C越族 D羌族
第12页
8.以下哪项不是秦统一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办法( )
AD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实施郡县制
B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C北征匈奴,南征越族 D实施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 9.秦始皇“焚书坑儒”带来消极影响是( )
1、北筑长城
(1)目标:抵抗北方匈奴进扰,
(2)人物:秦始皇派大将蒙恬
(3)概况: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是劳感人民智 慧和独创性象征。 2、开发南疆 (1)统一岭南 (2)开凿灵渠 3、秦朝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 南达南海。
第8页
第9页
五、怎样评价秦始皇?
对历史人物功过评价,应该客观公正去对待。
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促进了当初秦经济 文化交流和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推进了历史地向 前发展。
假如你是一位历史学家,你会怎样评价秦始皇“焚书 坑儒”做法?
秦始皇“焚书坑儒”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专制中央集权, 但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制造了封建皇权摧残文 化,迫害知识分子先例。
第7页
四、北筑长城开发南疆
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二、讲授新课
秦灭六国
师: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
1、秦为何能统一六国?
2、秦统一六国有何历史意义?
师:对本部分进行小结,对学生的答案给予肯定和赞扬,并强调团结的重要性,渗透德育教育。
生:默读第一部分:秦灭六国。小组讨论,并汇报结果。
确立中央集权
1、师: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灭六国可以说从军事上完成了统一大业,怎么做才能够巩固统一呢?仿效西周的分封制,是不是明智之举呢?请大家观看小品《朝会》,看看秦王嬴政是怎么做的。(小品提前安排学生排练好)
货币、文字、度量衡的不统一可能会带来哪些不便?并巡视指导。
2、师:同学们太聪明了,当年秦始皇就是这样做的。
3、师:出示统一后度量衡的相关信息。并提问: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有什么作用呢?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4、师:指名回答并对不理想的答案给予充实。
5、师:本部分小结。
1、生:分组讨论。
2、生:汇报讨论结果。
第9课秦统一中国
课题
第9课秦统一中国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探讨秦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过程与方法: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汉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秦朝巩固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学重点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
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目标】①了解秦灭六国的经过及意义,知道秦能完成统一的原因。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②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及影响。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③知道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认识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唯物史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巩固政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中央集权制度。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诗。
大家知道诗中的“秦王”指的是谁?“扫六合”又是指什么历史事件么?答案提示:嬴政;秦统一中国这首诗全面评价了秦始皇的功过。
开篇盛赞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统一中国的业绩,而后讽刺他追求长生,残暴无道的荒唐行为。
下面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来了解秦统一中国的历史史实。
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观察地图思考,战国七雄中谁完成了统一大业,统一后又是如何巩固统治的呢?答案提示: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秦灭六国1、问题探究:①【史料实证】阅读史料并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要统一全国?材料一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影响了社会稳定,广大民众企盼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中国历史•七上》材料二“天下之统一,势也。
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
——梁启超《战国载记》答案提示:顺应民心,符合历史潮流。
教师指导:材料二解读:天下总要统一,这是大势所趋,即使秦国不统一,也会有别的国家统一。
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同时经济的发展使各地区联系加强,相互依赖关系更为密切,统一称为历史的潮流,时人已有“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
②【史料实证】阅读史料并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历史选择了秦国统一?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上》材料二:秦王嬴政任用许多能干的人。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人教版

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 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同步训练
夯实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 梁启超说:“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
天下“统于秦”发生在下面的年代标尺中的哪一时间点? A( )
2. 李白的诗《古风》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
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灭六国,“诸侯尽西来”的先后顺序 A
A. 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 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 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D. 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11. “秦汉兵虽强,匈奴似虎狼。肆意扰边疆,杀掠谁能防?” 为了抵御匈奴的扰掠,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B )
A. 派遣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B. 修筑万里长城 C. 实行和亲政策 D. 焚书坑儒
8. 文物是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着“凝固的历史”的美誉。 下列文物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D )
A. 统一车辆和道路
B. 实行郡县制
C. 统一文字
D. 统一度量衡
9. “秦惠文王时,拔义渠二十五城;秦昭王时,攻灭义渠” ,于是
“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材料中秦长城的重
要历史作用是 B( )
二、综合题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能力提升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二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
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 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 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中的“秦王”是谁?“诸侯”的产生与哪一制度有关? 嬴政。分封制。
4. 秦始皇说:“天下困苦,互相争斗,没有休止,就是因为有诸 侯。依赖祖宗神灵,国家刚刚平定,如果再度分封诸侯,就是制造 战争,这样一来,想求得安宁平静,岂不是很困难吗?”为此, 秦朝采取的措施是 A(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件新人教版

【问题2】 秦朝在我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探究(1)秦朝的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 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 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其专 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 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长城和灵渠等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 的象征。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皇帝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2.中央机构:设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 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3.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1)郡县制的设立: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 直接任免。县以下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2)意义: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掌管监察;地方上则推行
。
(3()3这)皇种帝政把治全建国制各地有的什权么力作牢用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关闭
。 ,
答案 答案
1234567
一、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 A.秦朝 B.汉朝C.宋朝 D.元朝
关闭
A
答案
1234567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 ) A.夏启 B.商纣C.嬴政 D.胡亥
关闭
C
答案
1234567
3.假如你穿越到秦朝,在中央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那么你的职 务应该是( ) A.丞相 B.太尉C.郡守 D.县令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秦统一中国
【学习目标】
1.识记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史实,了解其重要意义。
2.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具体内容。
3.通过对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分析,认识这种制度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
4.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重点难点】
1、重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巩固统一的措施。
2、难点:秦灭六国的原因及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大一统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自主学习】
1.秦灭六国
(1)秦国经过________,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王________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2)___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________,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________,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治机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________掌控。
(2)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____制。
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这一制度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_______的基本模式。
3.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统一文字:命丞相李斯等人划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__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2)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________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3)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________制度,所有度量衡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4)车同轨:统一________和________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5)开灵渠、修长城:派人开凿________,沟通______和______,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了西起______,东到______的“__________”。
(6)秦朝的疆域:东至________,西到________,北至________一带,南达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合作探究】
1.秦灭六国的原因有哪些?
2.秦灭六国有什么意义?
3.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
那么,文字上的统一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请谈谈你的看法。
4.谈一谈,秦朝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当堂达标】
1.“六合之内,皇帝之土。
西涉流沙,南尽北户。
东有东海,北过大夏。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这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东巡所作琅邪石刻中的一段文字。
这段文字表达的信息是()
A.统一度量衡 B.统一货币 C.统一文字 D.统一六国
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最后一个被秦所灭的国家是()
A.楚国B.燕国C.韩国D.齐国
3.右图为我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行政机构示意图,它所反映的制度创立于哪一朝
代()
A.周 B.秦 C.商 D.夏
4.《史记·秦本纪》记载:“初置丞相,樗(chu)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
”秦始皇
时丞相的主要职责是分管()
A.刑狱 B.军事 C.行政 D.监察
5.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让全国各地的人民知道秦国的法令与治国政策,最有效
的办法是()
A.统一货币 B.统一度量衡 C.统一文字 D.焚书坑儒6.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灵渠沟通了()
A.湘江和岷江 B.湘江和漓江
C.长江和乌江 D.岷江和漓江水系
7.下列关于秦长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东起临洮,西到辽东
B.修筑的目的是抵御匈奴
C.秦朝大将蒙恬负责修筑了“万里长城”
D.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
材料二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材料三
(1)秦王完成“扫六合”是在何时?兼并“六合”的最后一个国家是谁?
(2)材料二中的“王”是谁?“初并天下”是何意?
(3)材料三反映了“王”采取的哪些经济文化措施?
(4)写出与“王”有关的两项留存后世的宏伟工程。
(5)结合材料二、三实行的统一和集权的措施,说说对中国历史有何影响?
【我的收获】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1)商鞅变法嬴政(2)公元前221 咸阳
2.(1)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皇帝(2)郡县地方行政
3.(1)小篆(2)半两钱(3)度量衡(4)车辆道路(5)灵渠湘江漓江临洮辽东万里长城(6)东海陇西长城南海
【合作探究】
1.(1)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
(2)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六国,具备了统一的条件。
(3)秦王嬴政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4)兼并战争促进了局部统一,有利于全国统一。
(5)各地区经济文化联系加强。
2.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3.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文字的统一,便于国家政令的发布和贯彻执行,有利于政治上巩固统一;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文字的统一,便于各地文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到汉字的演进与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发展。
总之,文字的统一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
4.(1)秦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开创了大一统的新局面。
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候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秦朝修筑了著名的灵渠和万里长城等古代工程,加强了对边疆的开发。
【当堂达标】
1.D
2.D
3.B
4.C
5.C
6.B
7.A
8.(1)公元前221年。
齐国。
(2)秦王嬴政或秦始皇。
统一全国。
(3)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标准字体;统一货币,以秦国圆形方孔铜钱作为统一国家的法定货币。
(4)灵渠和万里长城。
(5)基本上被后世历代政权所遵循,并不断加以调整,成为随后2000多年中的基本制度,对中国历史与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