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叶解析
高中生物第五章群落第11课时群落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教案必修3

第 11 课时群落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学考要求知识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群落的看法和结构a a课时要求(1) 举例说出群落的看法。
(2) 描述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一、群落的看法1.植物的生长型(1)依照:植物的容颜和形态结构。
(2)分类 ( 六种 ) :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附生植物、地表植物。
(3)植物的生长型与群落的结构有着亲近的关系。
2.生物群落(1)看法:群落是指在必然空间内全部生物种群的会集体。
(2)特点:拥有必然的结构、必然的种类组成和必然的种间互有关系;组成群落的物种不是一种随意组合,而是经过长远发展和自然选择保存下来的。
(3)群落就是各个物种适应环境和相互相互适应过程的产物。
思考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能不能够称为一个群落?答案不能够,池塘中全部生物才能称为一个群落。
研究 1——理性思想群落看法的理解(1)必然空间内,如一个水池、一片草原或一片森林等。
(2)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如相互影响、相互限制等。
(3)全部生物种群的会集体,即包括这个地域内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4)特点:拥有必然的结构、必然的种类组成和必然的种间互有关系,并在环境条件相似的地段能够重复出现。
(5)形成过程:组成群落的物种是经过长远发展和自然选择保存下来的。
(6)实质:是各个物种适应环境和相互相互适应过程的产物。
研究 2——比较异同种群和群落的差别和联系比较项目种群群落指占有必然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在必然空间内全部生物种群的集看法个体的会集体合体研究种内关系种间关系范围差别组成个体(同种)种群单位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性比必然的结构、必然的物种组成、特点率、种群密度、种群分布型种间关系联系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例1(2017 ·嘉兴高三基础测试) 藻类、浮游动物、贝类、虾、鱼、微生物等某湖泊中生活的全部生物,它们统称为()A.种群 B.群落C.生态系统 D 生物圈答案B例2判断以下有关群落描述的正误。
14讲 傅里叶级数解析

2、引入圆频率 令w02/T为圆频率,则函数f(t)的傅里叶级数可写成:
f (t ) a0 (ak cos kw0t bk sin kw0t ).
k 1
这说明,任何一个周期信号f(t)必定可以分解为直流成分a0和基波 成分(w0)以及高次谐波成分(kw0)之和。
3、空间坐标的傅里叶级数
a
函数f(x)的模定义为
f ( f , f ).
若(f,g)=0,则称两函数关于权重函数在[a,b]上正交。 若定义在[a,b]上的实函数系{fn}(n=0,1…)满足:
1 (m n), 0 (m n).
b
a
r ( x)fm ( x)fn ( x)dx fn mn , 其中克罗内克符号 mn
(3)(收敛准则)狄里希利定理:设f(t)是以T为周期的函数,在区
间[-T/2,T/2]上有有限个第一类间断点,且分段单调,则函数的傅 里叶级数在(-∞,+∞)上收敛。其和函数S(t)在f(t)的连续区域上与
之相等,而在f(t)的间断点c处有S(c)=[f(c-0)+f(c+0)]/2。
一致收敛定理:设f(t)是以T为周期的函数,在[-T/2,T/2]的一个 子区间[a,b]上连续且分段单调(无间断),则函数的傅里叶级数在 区间[a,b]上一致收敛于f(t)。
T 2
1 f (t )dt a0 dt 0, 即a0 T 2 T
T 2
T 2
T 2
f (t )dt .
dt . ak cos dt 0, 即ak T 2 f (t ) cos T T T T 2 T2 2k t 同理,可得 bk f (t ) sin dt . 2cos2x=1+cos(2x) T T 2 T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三十三)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三十三)综合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是不同气候条件下风化壳深度变化示意图。
(1)一个发育成熟的土壤剖面一般具有____、腐殖质层、____、淀积层、____和基岩。
(2)图中B和C纬度地带比较,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是____(填字母),主要是因为____作用缓慢。
(3)D处植被类型是热带荒漠,其叶面积缩小或退化,呈鳞片状或为刺,以减少____,且大多有发达的____,以便从土壤深处或广大面积的土壤中吸取水分。
答案:(1) 有机层淋溶层母质层(2) B 微生物分解(3) 蒸腾根系解析:本大题以不同气候条件下风化壳深度变化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土壤剖面层、影响土壤的因素、气候对植被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1)一个发育成熟的土壤剖面一般具有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基岩,分别对应图中6-1的图例。
(2)B纬度相对于C纬度,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较弱,因此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
(3)D处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典型植被类型是热带荒漠,其叶面积缩小或退化,呈鳞片状或为刺,以减少蒸腾,且大多由发达的根系,以便从土壤深处或广大面积的土壤中吸取水分。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
研究人员选择甲地(沟地)、乙地(淤地坝)、丙地(台地)进行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盐碱化的研究。
研究发现,丙地的黄土洼受盐碱化威胁程度最小,甲地受盐碱化威胁程度最大。
下表为三种沟道土地测定的土壤颗粒组成统计表。
下图为三种沟道土地0~100厘米土壤含水量分布示意图。
(1)归纳该地土壤颗粒构成特征,并分析该地土壤砂粒比重、粉粒比重和土壤含水量的关系。
(2)结合上图,分析甲地土地盐碱化程度高的原因。
(3)简述当地为防治沟道土地盐碱化应采取的措施。
程守洙《普通物理学》第六版第五章

05
电磁学基础
电场与电场强度
电场
电荷和电流在空间中激发的场,对其中运动的电荷施 加力。
电场强度
描述电场对电荷作用力的物理量,与电场中某点电荷 所受的力成正比,与该电荷的电量成正比。
电场线
表示电场中电场强度的方向和大小的假想线,始于正 电荷或无穷远,终止于负电荷或无穷远。
电势与电势差
电势
描述电场中某点电荷具有 的势能,与该点电荷的电 量和电场强度有关。
偏振片
偏振片是利用二向色性制成的光学元件,可以使自然光通过后成 为偏振光。
偏振光的产生
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只有与偏振片透振方向一致的光波分量才 能通过,其余分量被吸收或反射。
07
总结与展望
本章总结
主要内容回顾
1
2
介绍了波动光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光的干涉、衍 射和偏振。
3
详细讨论了干涉和衍射的原理及实验应用。
• 详细描述:熵是描述系统混乱度的物理量。在一个孤立系统中,自发过程总是 向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即系统的熵不会自发地减少。这是因为自发过程中, 分子运动的无序程度会增加,导致系统的熵增加。
热力学第三定律
总结词
热力学第三定律指出,绝对零度是不可能达到的,因此绝对零度也是物质的一个极限状态。
详细描述
热力学第三定律指出,绝对零度是不可能达到的。这是因为物质的微观粒子始终处于运动状态,即使 在绝对零度附近,粒子的运动速度也非常接近于零。因此,绝对零度是一个理想状态,物质只能无限 接近于这个状态而无法达到。
时间和空间不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光速不变原理
在任何惯性参考系中,真空中的光速都是不 变的。
洛伦兹变换
描述不同惯性参考系之间的物理量之间的关 系。
第五章2二元流动理论解析

由叶片片微分方程(5—24)可知
在转轮(叶轮)轴面流道及计算流线确定之后,沿每 一流线上各点的 及 值均为己知,在 的二 元理论中,叶片上流体质点的速度矩 仅是它所在 轴截面坐标 的函数。
按照上述数值计算方法,对某一水轮机流场计算 的结果如图5—12。
对 的二元理论的方法,是假定轴面速度 沿过 流断面的分布按某一给定的规律分布,这一给定的 分布 规律通常是参考了大量实验研究的结果,这样与转轮(叶 轮)内的实际流动情况就更近一步了。但出于轴面流动不 是有势的,所以代替叶片与流体相互作用的旋涡矢量就存 在着圆周方向的分量 ,与叶片表面相切的旋涡运动角 速度矢量 并不位于轴向截面内,面与它成某一夹角
设旋涡运动的角速度矢量为 ,在圆柱坐标系中三个 分量为 和 ,涡线矢量为 ,相应的三个分量 为 和 , 与 的方向一致,它们的投影应 成比例,由此得到涡线方程为:
所以 将式(5—25)代人式(5—41),则得
上式即 所以 因此,在轴对称有势流动中,沿轴面涡线上的速度矩 保持为一常数。且在所讨论的问题中, ,那么旋涡矢 量, ,这说明旋祸矢量 必位于r、 z平面(即轴面)上,由于任一点旋涡矢量切于涡线,所以涡 线也必位于轴面上,涡线为轴面涡线,那么转轮(叶轮)叶 片表面即由一组轴面涡线所组成,因此用任一轴面切割冀 型所得叶片轴面截线必为轴面涡线,这样叶片的轴面截线 既是轴面涡线,也是等速度矩线,即 。这在叶 片绘形中是很重要的特征。
式中, 为轴面投影图内涡线AB与流线夹角; 为叶片安放角。
注意上式中,方程两 边都同时含有 因此计算 时应采用逐次逼近法。 二元理论方法比较接 近于中、高比转速的叶片 式机械转轮(叶轮)内的流 动情况,因为在其转轮内 部流道中,叶片刚好处于 拐弯处,流体拐弯剧烈, 即所受离心力较大,且轴 面流速 不是均匀分布的。
5-轴流压气机级的理论解析

叶轮机械原理
——第五章 轴流压气机级的基本理论
§6.3 简单径向平衡方程的应用 ——等环量扭曲规律
一、环量和等环量的定义
在叶片机中,习惯上称Cu· r为环量。人们称沿叶 高Cu· r=常数的扭向设计规律为等环量扭向规律。 设动叶前后轴向间隙中沿叶高的气流规律为:
叶轮机械原理
——第五章 轴流压气机级的基本理论
叶轮机械原理
——第五章 轴流压气机级的基本理论
物理意义: 上式把沿叶高各基元截面的气流参数速度三角形参数间的 关系联系起来了。它指出:给定不同的环量Cu*r沿径向分布 规律,则必须按相应的轴向速度Cu沿径向分布进行设计,否 则将不满足径向平衡条件———即不同半径上基元级共同工 作的条件。 几十年来,很多压气机和涡轮都是以简化径向平衡方程为基 础进行扭向设计的。
二、等环量扭曲规律的特点 将上式代入理论功的表达式中,得:
考虑到:
得到:
即:动叶前后轴
——第五章 轴流压气机级的基本理论
等环量扭向规律在空气螺旋桨和轴流式风扇以 及轴流压气机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原因是:
1、等环量级具有较高的效率,由理论流体动力学可 以证明,在Cr=0(即圆柱面流动条件)和轴对称假设下, 等环量扭向规律满足气流中无涡旋条件,空气在无涡旋 的流动中,不存在气流之间的滑移变形,气流间没有这 部分内摩擦引起的损失,因而效率较高。
Lu uWu
2、叶尖进气角小于叶根
2t 2 h
叶轮机械原理
——第五章 轴流压气机级的基本理论
动叶尖、中、根速度三角形
叶轮机械原理
——第五章 轴流压气机级的基本理论
§6.2简单径向平衡方程
在不同半径的流面上的气流参数、速度三角形形状等 相互之间是由一定关系联系着的,这些关系是根据气体运 动的基本规律(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方程和 气体状态方程)而得出的。但是,由于气体流经叶轮机械 过程的复杂性(复杂的叶片几何、带激波的混合流场、激 波的存在及其与紊流附面层的干扰、还有端壁区的二次流 动等等),直接求解上述基本方程组还是非常困难的。为 此,必须在一些合理的简化假设条件下,导出简化的“遵 循方程”或“基元级的共同工作条件”。本节介绍推导简 化径向平衡方程并讨论其应用。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5章第1节 植被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五章植被和土壤第一节植被同步练习读图,回答1~2题。
甲乙1.图甲所示植被类型为()①森林②草原③人工植被④自然植被A.①③B.②④B.①④D.②③2.图乙所示植被类型为()①森林②草原③人工植被④自然植被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1.A 2.B【解析】1.读图可知,图甲树木排列整齐,为人工林,故A项正确。
2.读图可知,图乙树木稀少,主要植被为草原;图中有大量野生动物,故图示草原为天然草原,B项正确。
热带雨林是全球最重要的原始森林。
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热带雨林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A.仅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B.最大分布区位于亚洲C.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的地区D.我国没有热带雨林分布4.关于热带雨林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垂直结构简单B.板根现象突出C.常有附生植被D.树木高大繁茂【答案】C A【解析】3.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区;最大分布区位于南美洲;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的地区;我国的海南岛、云南南部等地也有热带雨林分布。
4.热带雨林垂直结构复杂。
读非洲植被类型分布图,回答5~6题。
5.A、B两地的植被类型分别是()A.热带荒漠、热带草原B.热带沙漠、热带草原C.热带草原、热带荒漠D.热带草原、热带沙漠6.有关B地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B.全年炎热干燥C.全年高温多雨D.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答案】A D【解析】5.读图可知,A地的植被类型为热带荒漠,B地的植被类型为热带草原。
6. 读图可知,B地的植被类型为热带草原,其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下图为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收集到的主要植被叶片。
完成7~8题。
7.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④②①③8.③是香樟树树叶,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典型植被()A.东北平原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答案】D D【解析】枫树属于温带落叶树种;冷杉属于针叶树种,具有较强的耐阴性,适应温凉和寒冷的气候,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洲及非洲最北部的亚高山至高山地带;樟树属于亚热带常绿树种;在垂直方向上草地应位于森林带之上。
叶类中药

精品课件
②福建、四川、广西等地,尚用爵床科植 物马蓝的叶入药。
下表皮具直轴式气孔。
精品课件
马蓝叶
精品课件
③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等地尚用马 鞭草科植物路边青(大青)的叶入药。
下表皮有不定式气孔。
精品课件
枇杷叶
【来源】 蔷薇科植物
精品课件
有柄石韦药 材:叶片卷 成筒状,叶 柄长度与叶 片长度比例 较大。
精品课件
叶类中药各论
淫羊藿 来源:小檗科植物淫羊藿、箭叶淫羊藿
、柔毛淫羊藿或朝鲜淫羊藿的干燥叶。
淫羊藿
精品课件
性状鉴别 一.淫羊藿
1.三出复叶,小叶片卵圆形 ;先端微尖,顶生小叶基 部心形,两侧小叶较小, 偏心形,外侧较大,呈耳 状,边缘具黄色刺毛状细 锯齿。
紧密,其长轴与叶面垂直。 一般位于上表皮 内侧,有的上下表皮细胞内方均有栅栏组织, 称等面叶。
精品课件
四、显微鉴别: ③海绵组织:占叶肉组织的大部分。 注意其中是否有细胞内含物有无分泌组织。 ④叶脉:指叶的中脉。 一般中脉的上、下表皮内方大多有数层厚角
组织。中脉维管束通常为外韧型维管束。有 的维管束外围有纤维等厚壁组织存在。
精品课件
【显微鉴别】1、叶横切面: ③主脉维管束4-9个,外韧型,中间一个较
大, 每个维管束的上、下侧均可见到厚壁 组织。④薄壁组织中有含芥子酶的分泌细胞 ,类圆形,较周围薄壁细胞为小。
精品课件
2、表面制片或粉末制片: ①上下表皮均具不等式气孔,副卫细胞
3-4个。 ②上表皮细胞垂周壁较平直,外被角质
大青叶
精品课件
【性状鉴别】 1、主要以基生叶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叙述叶形时,也常用“长”、
“广”、“倒”等字眼冠在前面。譬如, 椭圆形叶而较长的,称长椭圆形叶;卵 形叶而较宽的,称为广卵形叶;卵形叶 而先端圆阔与基部稍狭,仿佛卵形倒置 的,称为例卵形叶;同样地,有倒披针 形叶,倒心形叶,长卵形叶,倒长卵形 叶,广椭圆形叶,广披针形叶等。
第五章 叶
第一节 叶的形态 第二节 叶的结构 第三节 叶的生理功能
第一节 叶的形态
一、叶的发生与生长 叶由叶原基发育形成。叶原基发生于茎尖生长 锥的侧面,一般由表面的几层细胞分裂形成最 初的突起,接着向长、宽、厚三个方向生长。 但厚度生长开始与停止均较早,使叶原基早期 即成为扁平形。以后基部继续增宽,有些植物 (如禾本科)其基部可以包围整个生长锥。从 突起到厚度生长停止,整体仍由分生组织组成 ,外形上尚未有叶片、叶柄、托叶的分化时均 可称为叶原基。
• 叶脉在叶片上的分布规律称为脉序。 • 脉序主要有平行脉、网状脉和叉状脉三种类
型。 • 叉状脉序的各脉作二叉分枝,如银杏。这种
脉序常见于蕨类植物。
平行脉是各叶脉大致平行排列,多见于 单子叶植物中。
• 各叶脉是自基部平行直达叶尖,称直出脉或直出平行 脉,如水稻、小麦、竹等;
• 侧脉自中脉横出至叶缘,彼此平行,称为侧出脉或侧 出平行脉,如香蕉、芭蕉、美人蕉;
• 由叶基分出多条主脉,形如掌状,主脉间又一 再分枝,形成细脉,称为掌状网脉,如南瓜、 蓖麻、葡萄、洋蹄甲等。
• 有极少数单子叶植物,如薯蓣、芋等具有网状 脉序,但单子叶植物无论是平行脉序或网状脉 序,其叶脉末梢都是连结在一起的,没有自由 的末梢,这一点和双子叶植物的叶脉不同。
(7)叶片质地
• 肉质叶:肥厚多汁,如景天。 • 革质叶:较厚坚韧,如木兰、枇杷。 • 草质叶:较薄如纸,如桃、一品红。
2.禾本科植物的叶片
• 禾本科植物的叶分叶片和叶鞘两部分。
• 叶鞘包裹着茎杆 ,有保护茎的居间生 长 、加强茎的支持作用和保护叶腋内幼 芽的功能。
• 叶片扁平狭长呈线形或狭带形。
• 叶片和叶鞘相接处,有一片向上突起的膜状 结构,称为叶舌。叶舌能使叶片向外弯曲, 使叶片可更多地接受阳光,同时可防止水分、 真菌和害虫进入叶鞘中。
⑤卵形、叶片下部圆阔,上部稍狭,称为卵形 叶。如向日葵、苎麻的叶。
⑥菱形、叶片成等边斜方形,称菱形叶。如菱、 乌桕的叶。
⑦心形、与卵形相似,但叶片下部更为广阔, 基部凹入成尖形,似心形,称为心形叶。如 紫荆的叶。
⑧肾形、叶片基部凹入成钝形,先端钝圆,横 向较宽,似肾形,称为肾形叶。如积雪草、 冬葵的叶。
• 各叶脉自基部辐射而出,称射出脉或辐射平行脉,如 蒲葵、棕榈;
• 各叶脉自基部平行出发,但彼此逐渐远离,稍作弧状, 最后在叶尖汇合,称弧形脉或弧状平行脉,如车前、
网状脉的特点是叶脉错综两侧分出许多侧脉,状若 羽毛,侧脉间又多次分出细脉,称为羽状网脉, 如苹果、枇杷、樟、桉、夹竹桃等大多数双子 叶植物;
叶由叶柄、叶片和托叶三部分组成, 叶片扁平、绿色,是叶行使其功能的主 要部分。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 的叶称为完全叶,缺少其中任一部分或 两部分的称为不完全叶。
叶片 叶柄 托叶
三、 叶片的形态和质地
1.叶形、叶尖、叶基、叶缘 (1)叶形
叶片的形状主要是以叶片的长阔的比 例(即长阔比)和最阔处的位置来决定 的。
①针形、叶细长,先端尖锐,称为针叶,如松、 的叶。
②线形、叶片狭长,全部的宽度约略相等,两 侧叶缘近平行,称为线形叶,也称带形或条 形叶。如稻、麦、韭、水仙和冷杉的叶。
③披针形、叶片较线形为宽,由下部至先端渐 次狭尖,称为披针形叶。如柳、桃的叶。
④椭圆形、叶片中部宽而两端较狭,两侧叶缘 成弧形,称为椭圆形叶。如芫花、樟的叶。
• 有的禾本科植物,如大麦、小麦,其叶鞘上 端的两侧与叶片相接处,突出成叶耳。
• 叶舌和叶耳的有无、形状、大小、色泽可以 用作鉴定禾本科植物种或品种的依据。例如,
四、单叶和复叶
单叶:在一个叶柄上生有一个叶片的叶。
• 除上面几种基本形状外,其他的形状 还有:如圆形叶(莲)、扇形叶(银 杏)、三角形叶(扛板归)、剑形叶 (鸢尾)等。凡叶柄着生在叶片背面 的中央或边缘内,不论叶形如何,均 称为盾形叶,如莲、蓖麻的叶。
(2)叶尖的形状
• 渐尖:叶尖较长,或逐渐尖锐,如菩提树 的叶。
• 急尖:叶尖较短而尖锐,如荞麦的叶。 • 钝形:叶尖钝而不尖,或近圆形,如厚朴
• 在叶片的发育过程中,其内部也像根、茎一 样,由原分生组织(叶原基早期)过渡为初生 分生组织(同样初步分化为原表皮、基本分 生组织和原形成层),再逐渐分化为初生结构。
• 此时,除一些双子叶植物主脉基部维管组织 中可能保留活动甚弱的形成层外,其他部分 均为成熟组织,所以,叶的生长是有限生长。
二、植物叶的组成
的叶。 • 截形叶:尖如横切成平边状,如鹅掌楸
(马褂木)、蚕豆的叶。
(3)叶基形态
• 心形 • 耳垂形 • 楔形 • 下延 • 斜形 • 截形 • 箭形
(4)叶缘形态
(5)叶裂 • 羽状裂:浅裂、深裂、全裂 • 掌状裂:浅裂、深裂、全裂
(6)、叶脉
• 叶脉是由叶肉内的维管束和其他有关组织组 成的,叶脉通过叶柄与茎内的维管组织相连, 起输导和支持作用。
叶片由叶原基上部经顶端生长、边缘生 长和居间生长形成。
• 叶原基上部的细胞分裂逐渐限于顶端,通过顶 端生长使这部分伸长。
• 不久,在其两侧的细胞开始分裂,进行边缘生 长,形成具有背腹性的扁平雏形的叶片;如果 是复叶,则通过边缘生长形成多数小叶片。边 缘生长进行一段时间后,顶端生长停止。
• 当幼叶逐渐由芽内伸出、展开时,边缘生长停 止,整个叶片进行近似平均的表面生长,又称 为居间生长。居间生长伴随着内部组织的分化 成熟,和叶柄、托叶的形成而成为成熟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