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自然辩证法4PPT课件
自然辩证法课件打印版PPT教学课件

思
系统论
主
认识论 人天观
义
地理哲学
哲
军事哲学 人学
学
建筑哲学
美学
2020/12/10
哲学
桥梁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数学科学 系统科学 思维科学 人体科学 地理科学 军事科学 行为科学 建筑科学 文艺理论和创作
科学技术
2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体系
自 然 辩 证 法
2020/12/10
•系统自然观:对自然界的总看法 •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研究 和发展的一般方法及具体方法; •科学技术发展观:关于科学技术 的本质、存在和发展一般规律的 理论 •具体科学技术哲学:各门具体科 学技术中的哲学问题
发 现 提 出 问 题
搜集资料 加工资料
验证假说
撰写论著
科 研 选 题
感感 性性 认经 识验 方材
理形 性成 认科 识学 方假
设 计科 科学 学理 实论
科科 研学 论理 文论 专体
法料
法说
践
著系
2020/12/10
实践
科技hank You For Watching
2020/12/10
6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以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
自然辩证法 (狭义)
自然科学技术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社会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科学技术
思维辩证法 (辨证逻辑)
思维科学技术
自然界
2020/12/10
思维
1
科学与哲学关系的新理解(据钱学森)
自然辩证法
马
——————
克
历史唯物主义 数学哲学
3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体系
自然辩证法概论(方法论)PPT课件

技术方法论的主要内容
观察与实验
归纳与演绎
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取关于研究对象的第一 手资料,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通过对观察和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归纳和演 绎,形成对研究对象本质和规律的深入认 识。
类比与模拟
分析与综合
通过类比和模拟方法,将研究对象与其他 事物进行比较,发现相似点和差异点,为 解决问题提供启示。
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哲学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材料和理论依据,推动 了哲学的发展和进步。
哲学对自然科学的影响
哲学为自然科学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帮助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形 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自然科学与哲学的互动
自然科学和哲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推动人类对自然界和人 类社会的认识。
自然科学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
总结词
历史演变、实践检验、科学基础
详细描述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批判地继承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以实践为检验真 理的唯一标准,以科学为基础,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运动的、发展的、有规律的,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 发展的。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总结词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实践检验真理、辩证法原则
详细描述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 和永恒发展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辩证法原则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
03
自然科学发展与马克思 主义
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自然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它既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个自 然科学中的体现和贯彻。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进 步的方法论问题,以及科学技 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导论》课件

事物的质变是由数量的积累引起的突变,推动 事物发展。
质量和数量
事物的质变和量变相互制约,推动事物向更高 阶段发展。
否定和超越
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旧事物被否定和超越,新 事物产生。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内在必然性
自然界的事物有内在的必然规律,不是任意变 化的。
层次性和整体性
自然界的事物之间存在着层次关系,构成一个 整体。
《自然辩证法》导论》 PPT课件
# 自然辩证法导论PPT课件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起源
自然辩证法起源于古代哲学思想,探讨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定义
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界的矛盾运动规律,追求认识自然的真理。
核心思想
自然辩证法强调整体性、变化性和矛盾性是自然界的基本特征。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则
矛盾和统一
自然界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动 力。
重要性
自然辩证法对于我们认识自 然、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理论体系
我们应继承和发扬自然辩证 法的理论体系,为未来发展 奠定基础。
和谐发展
倡导自然与人的和谐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Fra bibliotek动态平衡
自然界的事物保持着相对的平衡,在不断变化 中达到相对稳定。
发展倾向和方向性
自然界的事物向着某种方向发展,具有自己的 发展倾向。
自然辩证法的应用与意义
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可以指导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深入认识自然。
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自然辩证法的原理可以指导生产者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人与自然关系中的意义
自然辩证法的理念可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保护环境。
自然辩证法(清华版) ppt课件

PPT课件
8
第一章、人类自然观的演变
▪ 三、近代科技发展与自然辩证法的产生
▪ 自然科学进入全面发展和理论综合阶段 ▪ 基础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 赖尔的地质进化论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元素周期律;原子论;尿素的合成 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 ▪ 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
PPT课件
9
第一章、人类自然观的演变
PPT课件
15
第一章、人类自然观的演变
▪ 生态自然观的态度:
第一,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要把人类只是
作为自然的一员,而不是成为自然的主宰。 经济人——生态人
第二,在处理代际的关系上,我们必须认识
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 间的矛盾。适度消费
第三,在处理代内的关系上,我们必须重视
全人类的整体利益,而不是只重视个体,或
▪ 几点启示: ▪ 人才是根本。坚持人才强国战略。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加快科技 成果转化。
▪ 只有创新才能超越别人,要坚持自主 创新。
▪ 教育是基础。
PPT课件
39
第四章、科学技术运动的发展模式
▪ 3、科学增长的指数逻辑模式 ▪ 1944年赖德 ▪ 普赖斯的定量分析
PPT课件
40
第四章、科学技术运动的发展模式
PPT课件
25
第三章、科学技术的系统结构
▪ 2、科学技术的共同本质
▪ 科学------认识和反映自然。发现
▪ 技术------改造和控制自然。发明
▪ 工程——核心是建造
▪ 二、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 1、区别
▪ (1)、目的不同
▪ (2)、任务不同PPT课件
26
自然辩证法ppt课件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与价值
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培养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通过学习自然辩证法,可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认识自然界和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
自然辩证法对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义
自然辩证法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指导。
自然辩证法强调自然界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要求我们在可持续发展中注重经济、社 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自然辩证法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 的思想基础。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 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 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 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 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的方法
科学的方法是观察、实验、推理和 验证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获取科 学知识和解决科学问题的有效手段 。
科学的价值
科学具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推 动社会进步的价值,是人类文明发 展的重要动力。
自然观与科学观的关系
自然观对科学观的影响
01
自然观是科学观的基础和前提,不同的自然观会导致不同的科
学的思维方法,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02
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自然辩证法》课件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自然辩证法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 用,旨在探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 相互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科技手 段和政策措施来保护和改善环境
。
生态平衡
强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以及如 何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 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式来维护
生态平衡。
绿色发展
提倡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 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促进
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人对自然的影响
人类通过生产、生活等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如过度开采、 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等。
自然对人的反作用
自然环境的恶化会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如气候变 化、自然灾害等。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 生。
04 自然辩证法的应 用与实践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应用,旨在探讨如何在满 足当代人类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自身需求的 能力。
资源利用
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 。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平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推动经济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
自然辩证法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应用,旨在探讨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 和自然界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来推动可持续发展。
技术伦理
关注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的道德风险和 伦理挑战。
科技政策
研究科技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如何平衡不同利益诉求,推动科技创 新与环境保护、社会公正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为指导,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问题,揭示 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探讨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
2024版自然辨证法(共22张PPT)

自然辨证法(共22张PPT)•自然辨证法概述•自然观与科学观•自然辨证法的基本原理•自然辨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自然辨证法与科学方法论的关系•自然辨证法的现实意义与价值目录CONTENTS01自然辨证法概述自然辨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
自然辨证法以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社会论为其研究内容。
自然辨证法不仅研究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而且研究人对自然界的认识——自然科学的辩证法。
古代朴素自然观古希腊哲学家探讨世界的本原问题,形成朴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自然观。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16-17世纪,自然科学得到迅速发展,科学家们以分析的方法研究自然界,形成形而上学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科学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研究对象自然辨证法以自然界、科学、技术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
研究任务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和一般规律,探讨科学认识的方法论问题,阐述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02自然观与科学观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是构成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基本要素。
自然界的运动性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自然界的规律性自然界中的运动变化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这些规律是自然界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科学是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各种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和反映,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是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过程科学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手段不断探索未知领域,追求真理。
科学具有客观性、可验证性和可重复性科学结论必须是客观的,不受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同时科学结论必须是可验证的,可以通过实验或观察得到验证;此外,科学结论还必须是可重复的,即在相同条件下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
自然辩证法课件 PPT资料共51页共53页文档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自然辩证法课件 PPT资料共 51页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观(3)
2021
1
参考文献
1.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Max v Laue:《物理学史》,范岱年等译,北京:商务
印书馆,1978 3. Niles Bohr:《原子物理学和人类知识》,郁韬译,北
京:商务印书馆,1964 4. 李佩珊、许良英主编:《20世纪科学技术简史》,北京:
• 类比性原则:相似动物的各器官的结构和 功能有类同之处。从未知动物的局部结构, 参照已知动物,可以推知未知动物的其他 器官和功能。
2021
10
灾变说
• 1825年出版《地球表面的革命》,提出“灾变 说”:
• 地球表面上曾出现过几次大洪水,每次洪水都将 所有生物全部毁灭,其遗骸在相应地层中形成今 日所见的化石。
• 威尼斯修道院院长莫罗(A.Moro) 1740年提出,地质形成 纯粹是地球内部热力所致。所有岩层都是由一系列火山爆 发的熔岩流所造成的,每一次火山爆发都把当时的动植物 埋葬在新形成的地层中,所以岩层内才有化石存在。
• 德国矿物学维尔纳(A,Werner,1750~1817) 在1791年系统 地阐发了水成说:地球生成的初期,表面被原始海洋所掩 盖,溶解在其中的矿物质通过结晶,逐渐形成了岩层。
17
热功当量
• 1840年测量电流通过电阻线发出的热量, 得到焦耳定律:导体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 热量与电路的电阻成正比,与电流强度的 平方成正比。。
• 1843年,用手摇发电机发电,电流通过放 在水中的线圈测量热量,热功当量:每千 卡热量等于460千克米。
• 1847年在绝热容器中用叶轮搅动水,更精 确地测定热功当量。
• 恩格斯:“僵化的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 “陛下,我不需要那个假设。”
• 拉普拉斯妖:决定论
2021
8
二,地质学的发展 居维叶(Georges Cuvier,1769-1832)
2021
9
比较解剖学与古生物学
• 系统性原则:一个动物的各个器官之间有 着密切的关系,从一个部分可以推断另一 个部分。
• 将能量守恒定律与没有永动机相联系
恩格斯总结三大发现:能量守恒、细胞学说和进化论
2021
4
一、天文学的发展
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
《纯粹理性批判》 真 《实践理性批判》 善 《判断力批判》 美
2021
5
康德的星云说
• 1755年,发表《宇宙发展史概论》,提出了太阳 系起源的“星云说”。
• 从历史演化的观点出发,指出太阳系是从弥漫物 质通过自身的引力与斥力的相互作用,逐步发展 成为有秩序的天体系统。
• 1830-1833出版《地质学原理》3卷。提出地质渐 变理论: 地质形态在多种自然力作用下缓慢变化。 以地球的缓慢变化这样一种渐进作用,来说明整 个地球、地球的表层、以及地表上的植物和动物 的变化都是自然力作用和演变的结果,即它们也 都有时间上的历史。
2021
14
三、 物理学的发展 迈尔(J.R. von Mayer,1814-1878)
2021
15
• 1840年随船去爪哇,发现病人静脉血比预 计红得多,开始思考动物热问题。萌发了 能量所有形式可以互相转换的想法。
• 1842年写成《关于无机界力(能量)的说明》, 以比较抽象的推理方法提出能量守恒与转 化原理。
2021
16
焦耳(J. P. Joule,1818-1889)
2021
• 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太阳系是在时间进程中逐渐 生成的东西。
2021
6
拉普拉斯(Laplace,1749-1827)
2021
7
星云说与决定论
• 《天体力学》(1799-1825)五卷,集天体力学之大 成
• 1796年在《宇宙体系论》一书中,也独立地提出 了“星云说”,用角动量守恒定律论证了太阳系 的起源过程。
• 大洪水后,造物主再次创造新的生命。由于造物 主每次创造都有所不同,导致地层中化石形态的 不同。
• 历史上共发生过四次大洪水,最后一次即《圣经》 记载的五六千年前的诺亚洪水。
2021
11
赖尔(Charles Lyell,1797-1875)
2021
12
水成说与火成说
• 英国医学教授约翰.伍德沃德(J.Woodward,1666-1728) 1695年发表《地球自然历史试探》,再度论证化石是一度 存在过的生物遗骸。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巨大洪水,卷入洪 水的动植物遗体,则在地层中变成化石。圣经中的洪水。
科学出版社,1999 5. Ervin Laszle:《用系统论的观点看世界》,闵家胤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2021
2
形而上学自然观
1.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同一质料的微粒组成,区别只表现在 微粒的形状和运动上;
2. 古典力学的质量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在任何情况下都是 一个固定的、不变的物理量;
2021
18
赫尔姆荷兹 (H. von Helmholtz,1821-1894)
2021
19
能量守恒与转化原理
• 1847年发表《论力的守恒》,系统、严密地阐述了 能量守恒与转化原理
• 用数学化形式表述了在孤立系统中机械能的守恒; 接着把能量的概念推广到热学、电磁学、天文学 和生理学领域,提出能量的各种相互转化和守恒 的思想。
• 英国的赫顿(J.Hutton,1726~1797) 在1795年则系统论述了 火成说。他认为地球内部是熔融的岩浆,它通过火山迸发 出来固化为岩石。
2021
13
渐变说
• 初期是水成论,后来接触到赫顿的火成论和拉马 克的进化学说,产生地质渐变思想。1828年考察 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坚定了地质形态在多种 自然力作用下缓慢变化的信念。
3. 宇宙的空间像是一个空架子,它是绝对静止的--绝对 空间;时间永远以等速流逝,与物体运动无关--绝对 时间;
4. 机械运动规律是宇宙间一切事物所固有的、唯一的运动 规律,这些规律由上帝创造。宇宙像是一部庞大的机器;
5. 分析、分解的研究方法是研究自然的主要方法。
2021
3
十九世纪科学的发展
1. 天文学方面:康德的“星云说” 2. 地质学方面:赖尔的地质渐变理论 3. 物理学:能量守恒定律 4. 化学:氧化说、原子论、元素周期表 5. 生物学:细胞学说、进化论、遗传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