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难对我国经济的影响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难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古往今来,各种灾难都是一种客观的自然、社会现象,总体上来说,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灾难的损失却可以降低。我国是多灾难国家,近几十年来灾难发生的频率和程度呈上升趋势,尤以汶川大地震为显著。在沉痛的追忆中,我们不由得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有效的防灾减灾救灾,保障社会安宁和经济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把灾难经济学研究提到重要议程。虽然我们在容灾方面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但仍然存在着一些盲点,针对这些盲点,我们要有一种未雨绸缪的主动性,积极地采取应对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

关键字:灾难,灾难经济学,汶川,损失,风险

一、灾难经济学概念

灾难经济学源于“破窗理论”。“破窗理论”是指法国19世纪著名经济学家巴斯夏所提出的损害有益社会理论。巴斯夏举的例子称,假设一个人砸碎了理发店玻璃窗,这一行为虽然对社会造成了破坏,但是理发师的不幸却是社会的福音,它将为玻璃生产商制造商机,生产商拿到钱后又去购买其他生产商的产品。在乘数效应的作用下,他给社会造成的损害只是一次性的,可是给社会带来的机会却是连锁性的。结论是:打碎一块玻璃,提供了无数金钱和就业机会,得大于失。基于此理论,灾难经济学应运而生。

灾难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灾难预测、灾难防治和灾难善后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关系的新兴学科。灾难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是灾难的自然属性,而是灾难发生过程中的一系列社会经济关系。它是介于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国土经济学和生产力经济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经济学。灾难经济学侧重于研究各种灾难所具有的共性问题,与一般经济理论不同,灾难经济学谋求以最小的投入(最低的成本)来实现受灾损失最小化,其目标函数不是利益最大化,而是损失最小化。灾难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科比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它是一门守业经济学。灾难经济学不研究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而是研究已有资源和已创价值的保护;“守业投入”是灾难经济学所要研究的一种根本性的经济效益问题。为守业而应该作怎样的投入,就成为灾难经济学的经济效益观。

它注重研究如何减缓环境、生态逆向演替过程中的一系列经济问题。灾难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国土经济学都研究有关环境、生态、国土方面的经济问题,但研究的内容不同。灾难经济学注重研究如何减缓环境、生态逆向演替过程中的一系列经济关系,着重研究如何制止国土资源恶化的一系列经济问题。

灾难经济学研究的任务是灾难预测、灾难控制和灾难善后的经济问题。灾难经济学强调灾难不可完全避免,并将灾难的预测、控制和善后作为学科的研究任务。灾难经济学是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研究经济问题,尤其是对潜在灾难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主动地减缓可能出现的环境与生态的逆向演替。

二、灾难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随着近年来全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迅速增加和地域上相对集中,各地区的财产密度增大和价值膨胀,自然灾难损失不断上升,对经济的影响也日益加深。自然灾难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直接经济损失、造成物价波动、导致内外部失衡和一定程度上的贫困人口增加。1960~1983年全球主要损失的美元平均值:(一)对受灾地区影响

根据以往历史重大自然灾难

的分析来看,自然灾难很难

对国民经济造成根本性扰

动。从国外的经验看,1995

年日本阪神大地震直接损失

约1140亿美元,占当年日本

GDP的2.5%,15个月内日本

制造业恢复到震前水平的

98%,百货商场和78%的小商

铺在18个月内恢复营业。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2008年汶川地震也对当年国内经济没有产生太大影响。根据统计局的数据来看2010年上半年,自然灾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113.9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88%,占同期GDP的1.22%。同时也应辩证的看到自然灾难对经济的影响所存在的“积极”一面,灾难发生以后国内的消费需求也相应增长,有利于扩大投资规模、提振国民经济。自然灾难对长期增长的影响较其短期冲击要复杂得多。尽管受灾地区短期内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失,但长期内,这种冲击也有可能会成为推动该地区经济长期增长的契机。当然,这种契机能否转化为真实的突破,还要视各国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如发展水平、制度环境等因素而定。

(二)造成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主要是由于灾难对供给的破坏,短期内可能会导致物价上涨,但出现持续的通胀几率并不大。自然灾难对经济的影响最可能的是引起通货膨胀。从其影响的范围来看,主要有三种情况:1.是自然灾难所引起的直接损失均由政府财政负担。由于我国财政实力雄厚,自然灾难尚不足以造成较大规模的财政赤字,由灾后重建的引起的债务处理不会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出现较大变化。2.是我国粮食已经连续6年丰收,粮食储备还算充裕,目前国家、省、市、县四级粮食储备总数量大约在2500万公斤,远远高于联合国规定17%~18%的粮食库储备要求,所以现有粮食储备足以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3是自然灾难出现后可能产生粮食减产预期和通货膨胀预期,反过来通胀预期有可能影响到粮食价格走势,甚至导致通胀发生。从历史经验来看,1998年我国长江、松花江等爆发洪水使人们产生通胀预期,使得下半年大米的价格较上半年上涨了16%。2010年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产品期货受天气因素影响价格大幅走高,从短期看通胀预期可能会导致CPI出现上涨。随着国内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通胀预期会逐步消除,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并引起通胀出现的可能性不大。

(三)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内外部失衡,这主要是由于出口减少的同时,重建所需材料的进口增加所致。而内部失衡表示在财政赤字增加。自然灾难的爆发必然会导致受灾地区产品出口下降,灾后重建所

需的材料的大量增加,二者叠加影响可能造成外部失衡。但从实际情况看,我国已跻身为世界贸易大国,国内供给能力非常强,一般程度自然灾难所造成的缺口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及时调剂,即不至于严重影响国内出口,更不可能危及国际收支平衡。

(四)造成受灾地区的贫困人口增加,灾难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收入水平较低的人群更容易受到灾难的影响。虽然依各地区情况不同,灾难影响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但这些问题是多多少少都可能会遇到的。总的来说贫困人口短期内会有所增加,但长期因灾致贫的并不多见。按照以往的情况来看,每一次经历大的自然灾难过后,各地区的政府部门必然会组织大规模的捐助救助募捐活动,以支持灾区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组织外出务工和入学求职培训,这些措施都有利于灾区尽快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秩序,提高自我生存能力,避免因灾长期致贫。这些也都体现了我国的社会制度的极大优越性。三、灾难应对措施

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这是国家对自然灾难的发生所进行的抢救以及恢复生产的最有力的保障,所以,在自然灾难对社会经济造成的种种危害相继袭来之时,我们的国家、社会又是怎样发展经济的,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每一项措施都将对社会经济恢复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用“灾难经济学”指导预防灾难?哈尔滨商业大学的田立教授就提出了一个不错的想法,认为可以将各种自然灾难以指数的形式表达,并针对这些指数进行期货方式的交易。此种做法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在人类的科技水平还没有达到预报灾难,或者直接抗拒灾难的程度之前,运用金融学手段把自然灾难造成的经济损失控制在最小程度,并利用这些衍生手段为经济服务,为社会造福。

(一)灾难经济理论指导

1、要高度重视灾难经济学研究。同国际上相比,我国在灾难经济学方面的研究还远远跟不上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脚步。灾难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消极的、负面的,加上灾难不常见和难以预知,导致灾难研究成为不受重视的“冷门”。但灾难研究的目标是积极的、正面的,减灾实际上就是发展,就是贡献。我们现在重视对灾难的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