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昆虫的胚后发育
(植物保护课件)昆虫的个体发育

了解成虫雌、雄形态上的变化,掌握雌、 雄性比数量,在预测预报上很重要。
图1.3.2-8 多型现象(蚂蚁)
25
课后练习
1.什么是昆虫的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卵 胎生、多胚生殖 ?
2.什么是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3.完全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可分为哪几个 阶段? 4.分别列举原足型幼虫、无足型幼虫、寡 足型幼虫、多足型幼虫。 5.幼虫期的特点与化学防治有什么关系? 6.什么是昆虫的性二型、多型现象?
15
三、完全变态昆虫的发育
幼虫期是大量取食,迅速生长,危害 植物严重,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低 龄幼虫体小取食少;暴露取食;群集危害 植物;体壁薄,对药剂抵抗力弱。高龄幼 虫体大,取食多;隐蔽取食;分散危害植 物;体壁增厚,对药剂抵抗力强。
药剂防治幼虫的关键时期是低龄幼虫 期。
16
三、完全变态昆虫的发育
3
二、昆虫的变态
2.完全变态 昆虫一生中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 阶段。幼虫与成虫在外部形态、内部器官、生 活习性和活动行为方面都有很大差别。如蝶、 蛾和甲虫类昆虫。
3.复变态 在全变态昆虫中,某些幼虫营寄生生 活的昆虫幼虫各龄间形态、生活方式等明 显不同,比一般全变态昆虫的变态复杂得 多,因而特称其为复变态。以“芫菁”最 典型。
1.幼虫的类型 幼虫的类型分为原足型(如寄生蜂 幼虫)、无足型(如天牛幼虫)、寡足 型(如蛴螬幼虫)、多足型(金凤蝶幼 虫)(如图1.3.2-4)。
13
三、完全变态昆虫的发育
图1.3.2-4 昆虫幼虫的类型
14
三、完全变态昆虫的发育
2.幼虫的特性 幼虫体躯分为头、胸、腹3部分。无 触角和复眼,有1~6个单眼,排列于头 部两侧。口器多为咀嚼式。 幼虫每两次蜕皮之间的时期称为龄 期,其虫态称为龄。幼虫每蜕一次皮就 增加一龄。龄期=蜕皮次数+1。
昆虫的发育概念

昆虫的发育概念昆虫发育是指昆虫从卵发育到成虫的过程。
昆虫的发育经历了卵、若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被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首先,昆虫的发育开始于卵阶段。
昆虫的卵通常由雌虫产下,卵的大小、形状和颜色因昆虫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卵中含有胚胎,经过一定的孵化时间和条件,卵会孵化出若虫。
接着,昆虫进入若虫阶段。
若虫是指昆虫在其生命周期中的幼年期,若虫在外形、大小和习性上与成虫有很大的差异。
若虫需要通过不断取食和脱皮的过程来增长,并不断经历多个若虫期,每个若虫期之间由蜕皮来区分。
在每次蜕皮之后,若虫会逐渐获得与成虫相似的形态和功能。
之后,昆虫进入蛹阶段。
蛹是昆虫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称为变态期。
在蛹阶段,昆虫会经历一个形态改变的过程,过去的若虫外形完全消失,重新构建成成虫的形态和结构。
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不同种类的昆虫来说,蛹的形态和颜色也有所不同。
最后,昆虫进入成虫阶段。
成虫是昆虫的最终形态,也是昆虫繁殖和传播的主要状态。
成虫具有完全发育的翅膀、触角和器官,可以进行飞行、取食和繁殖。
成虫时期的持续时间因昆虫的种类而有所不同,有些昆虫的成虫期可能只有几天,而有些昆虫的成虫期则可以延续数月甚至数年。
总结起来,昆虫的发育是一个经历卵、若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的过程。
在不同的阶段中,昆虫会经历形态和功能的改变,从卵孵化成为若虫,通过蛹阶段重新构建成成虫。
昆虫发育的过程是非常复杂且多样化的,不同种类的昆虫在发育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特性和行为。
对昆虫发育过程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和生态习性,对于昆虫的保护和控制也具有重要意义。
第十二章昆虫的胚后发育

(3)原变态——蜉蝣目
特点:
①幼体—成虫。亚成虫期与成虫完全相似,如 体型大小、飞行、性器官成熟等,不同之处是 体色较浅,足较短。亚成虫蜕一次皮,变成成 虫,亚成虫期较短。
②幼体与成虫习性不同。生境不同,幼体水生, 亚成虫和成虫陆生。
③幼体(稚虫)附肢多,附肢即气管鳃。这类昆 虫的幼体特称稚虫(naiad)。
2、且要发生幼虫期看不见的成虫的翅与外生殖 器。
(二)内部变化
全变态类昆虫内部器官的变化主要在蛹期 进行。其变化主要包括幼虫的组织解离及成虫 的组织发生两方面,两者相互衔接,渐进取代。
1、组织器官的解离:幼虫的组织器官分解或消失。
(1)自溶:酶的作用。 (2)吞噬作用:吞噬细胞。
2、组织发生: 成虫组织器官芽的表达——成虫的组织器官系统。
无头无足型幼虫:又称蛆型幼虫;头部十分退化,全 部缩入胸部。如双翅目环裂亚目蝇类的幼虫。
无头无足型幼虫
(二)蛹的类型
蛹(Pupa)是全变态昆虫在由幼虫转变为成虫过 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特有虫态。
多数昆虫的蛹是不活动的,但一些广翅目昆虫的 蛹能够爬行,并且上颚可用以自卫;蚊子的蛹的 腹末有特殊的突起用以翻筋斗。
多数昆虫,羽化为成虫后,性器官不成熟。成虫期取食, 需要营养——性器官成熟——交配、产卵。
3、交配与产卵 (1)交配次数:
不同种类差异很大。有的一生交配1次,有的可交配 多次。寿命长,交配次数多。雌虫交配次数较雄虫少。
(2)产卵前期:
成虫孵化出来到第一次产卵之间的时间间隔。
(3)产卵期:第一次产卵到产卵结束。
2.多足型幼虫
多足型幼虫(potypod larvae)除具胸足外, 腹部尚有多对附肢;如大部分脉翅目、广翅目、 部分鞘翅目、长翅目、鳞翅目和膜翅目叶蜂类等 的幼虫。
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是怎样的?

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是怎样的?
昆虫是一类众多的生物,它们经历了变态发育过程来完成从幼虫到成虫的转变。
下面将简要介绍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
1. 卵:昆虫的生命开始于卵的孵化。
母昆虫会产下卵,每种昆虫的卵的形状和大小都不同。
2. 幼虫:卵孵化后,产生出幼虫。
幼虫是昆虫变态发育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它们通常比成虫小,具有不完全的外部结构。
幼虫的主要任务是获取养分,并通过不断蜕皮来增长体积。
3. 蛹:在一段时间后,幼虫会进入蛹化阶段。
蛹是昆虫变态发育过程中的第二个阶段。
在蛹中,幼虫会发生根本性的形态和生理变化。
它们通过蜕皮,形成外壳保护自己。
蛹的长度、形状和颜色因昆虫种类而异。
4. 成虫:在一段时间后,蛹会孵化出成虫。
成虫是昆虫变态发育过程中的最终阶段。
它们拥有完全发育的外部结构,并且具备繁
殖能力。
成虫的寿命和行为方式多样,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态角色。
总结一下,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形态和功能,帮助昆虫完成从幼小到成熟的转变。
这种变态发育过程使昆虫能够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展现了昆虫世界的多样性和韧性。
注意:以上内容是基于一般的昆虫变态发育过程进行的简要介绍。
不同种类的昆虫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变态发育特点,具体情况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了解。
昆虫的胚后发育和变态

过渐变态parametamorphosis 过渐变态parametamorphosis
在幼虫至成虫期有一
个不食不动的类似蛹期的静止时期、即前蛹期, 个不食不动的类似蛹期的静止时期、即前蛹期,如粉虱 类和雄性壳虫的变态属此变态类型。 类和雄性壳虫的变态属此变态类型。
(二)全变态
全变态completa 全变态completa metamorphosis 个体发育过程经卵、 个体发育过程经卵、 幼虫、 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态。幼虫和成虫形态不相同,生 成虫四个虫态。幼虫和成虫形态不相同, 活习性相差很大, 活习性相差很大,幼虫具有成虫所没有的腹足等临时器 官。成虫的触角、口器、眼、翅、足、外生殖器的形成 成虫的触角、口器、 于老熟幼虫体壁下。 于老熟幼虫体壁下。
(一) 幼 虫 期 一
1. 蜕皮与虫龄 蜕皮原因:随幼虫的取食和生长,虫体不断增大, 蜕皮原因:随幼虫的取食和生长,虫体不断增大, 旧表皮(外骨骼)成为了限制虫体增大的障碍, 旧表皮(外骨骼)成为了限制虫体增大的障碍,要继续发 育和生长则必须蜕去旧 表皮、形成新表皮, 表皮、形成新表皮,这 种现象称脱皮moulting。 种现象称脱皮moulting。 moulting 脱皮的次数因虫种而异, 脱皮的次数因虫种而异, 一般3 12次 一般3∼12次。
二 昆虫的变态及类型
昆虫个体生长发育包括从卵到成虫性成熟的整个生命 过程,该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的变化, 过程,该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的变化, 所以将胚后发育过程中同一虫体从幼期的状态改变为成虫 状态的现象称为变态metamorphosis。 状态的现象称为变态metamorphosis。 metamorphosis
虫龄的估算:1890年 Regel通过测定幼虫 虫龄的估算:1890年Dyarsche Regel通过测定幼虫 虫体躯骨化部位的大小, 虫体躯骨化部位的大小,得到了幼虫在脱皮生长过程中 头壳大小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规律。 头壳大小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规律。因此可按照相邻龄 虫头壳宽度的比值——头壳指数,及某龄虫的头宽值确 头壳指数, 虫头壳宽度的比值 头壳指数 定其它龄虫的头宽值,进而确定虫龄。 定其它龄虫的头宽值,进而确定虫龄。 如一昆虫的幼虫有5龄,以A表示幼虫的头宽, 如一昆虫的幼虫有5 表示幼虫的头宽, 龄与2 1 龄与2 龄头宽比值为 3 龄头宽为 4、5 龄头宽 大小确定出虫龄。 大小确定出虫龄。 A2/A1=B A3 = A2 × B A3 × B、 A4 × B
昆虫的发育阶段

昆虫的发育阶段【摘要】:(一)昆虫的发育昆虫个体发育由卵至成虫,可分为两个阶段。
4.成虫期成虫是昆虫个体发育的最后阶段,其主要任务是交配、产卵、繁衍后代,本期实质上是昆虫的生殖时期。
按昆虫发育阶段的变化,变态主要有下列两类。
因幼虫和成虫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都相类似而得名,例如虱、臭虫、锥蝽的发育过程中就是这种不完全变态。
昆虫的发育和变态_医学昆虫学(一)昆虫的发育昆虫的个体发育从卵到成虫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胚胎发育阶段,依靠母体留下的营养(或蛋黄供给的营养),在卵内发育,主要包括卵期;第二阶段是胚后发育阶段,即从幼虫在卵中孵化到成虫性成熟,是昆虫在自然环境中自行取食以获取营养和适应环境条件的独立生命阶段,包括幼虫期、蛹期到成虫期。
1.卵期(ovum stage)卵自产下后到孵化为幼虫(若虫)所经历的时间,称卵期。
卵是卵生昆虫个体发育的第一个虫态,而且是一个不活动的虫态。
昆虫的生命活动是从卵开始的,昆虫对产卵和卵的构造本身,都有特殊的保护性适应。
2.幼虫(若虫)期(larva stage)不全变态类昆虫自卵孵化为若虫到变为成虫时所经历的时间,称为若虫期;全变态类昆虫自卵孵化为幼虫到变为蛹时所经过的时间,称为幼虫期。
从卵孵出的幼体通常很小,取食生长后不断增大,当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坚韧的体壁限制了它的生长,就必须蜕去旧表皮,代之以新表皮,这种现象叫做蜕皮。
昆虫在蜕皮前常不食不动,每蜕一次皮,虫体便显著增大,食量相应增加,形态也发生一些变化。
幼虫和若虫从孵化到第1次蜕皮及前后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称为龄期,在每一龄期中的具体虫态称为龄或龄虫。
从卵孵化后至第1次蜕皮前称为第1龄期,这时的虫态即为l龄;第1次与第2次蜕皮之间的时期为第2龄期,这时的虫态即为2龄,往后以此类推。
龄数和龄期长短与昆虫的种类相关,同种昆虫幼虫(若虫)期的分龄数及各龄历期,又可因食料等条件不同而常有区别。
龄数和龄期长短通常是经过饲养观察而明确的。
蜜蜂的胚后发育过程和胚前发育过程

蜜蜂的胚后发育过程和胚前发育过程蜜蜂的胚后发育过程胚后发育指从幼虫孵化后到成虫发育成熟的发育过程。
蜜蜂属全变态昆虫,胚后发育经历幼虫、蛹和成虫三个形态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
1、幼虫孵化后,经历5次蜕皮完成幼虫阶段的发育。
前4次蜕皮,大约每隔24 h进行一次。
蜕皮是从头部表皮蜕裂线开始的,整个过程大约30 ml'n。
在正常巢温(约35 C)环境中,卵孵化后,蜂王幼虫5 d、工蜂幼虫6 d、雄蜂幼虫7 d,工蜂将其巢房用蜂蜡封盖。
封盖后幼虫继续在巢房中发育,3 d后幼虫停止取食,虫体由卷曲逐渐伸直,头朝向巢口。
与此同时,幼虫将中肠中积存的粪便排在巢房底部,然后吐丝作茧。
经过一天预蛹期,幼虫进行第5次蜕皮。
此次蜕下的表皮并不脱除,幼蛹在幼虫完整的表皮内进入蛹期发育(图2-7A)。
2、蛹在蛹期,蜜蜂进行内部器官改造和分化,形成成虫器官。
蛹期可分为幼蛹和成熟蛹两个发育阶段。
在幼蛹阶段,幼蛹仍在幼虫表皮内,触角、足和翅已展开,复眼和成虫的口器均已出现,胸节、腹节仍保留着幼虫的特征(图2-7C),蛹体呈白色略透明,渐变为黄褐色。
在稍后一个时期中胸节胀大,但胸段和腹段之间还未缩窄分开,复眼变为粉红色(图2-7D)。
蛹成熟时,并胸腹节形成,胸段和腹段明显分开(图2-7E),腹部末端第8~lO节内陷,形成螫针,复眼变为紫红色。
成熟蛹摆脱幼虫表皮,外部不再改变,内部仍继续分化直至成虫在蛹内完全形成,此时,蛹壳裂开,蜜蜂咬开巢房盖羽化出房。
3、成虫刚羽化的蜜蜂成虫外骨骼较软,体表的绒毛还十分柔软,体色灰淡,有些内部器官还未发育成熟。
它依靠吸食蜂蜜和水分,使体液的压力增大造成身体膨胀,双翅伸展平直,外骨骼变硬。
4、发育历期与其他昆虫一样,蜜蜂发育速率与环境温度有关,但蜜蜂胚胎和胚后的发育,基本在恒温的巢内进行,因此其发育速率也相对稳定。
此外,不同的蜂种、虫态、性别、级型的蜜蜂的发育历期也有一定差别。
表2一l 中蜂和意蜂发育历期┏━━━━┳━━━━┳━━━━┳━━━━━━━━━┳━━━━━━━┳━━━━━━━┓┃型别┃蜂种┃卵期┃未封盖幼虫期(d) ┃封盖期(d) ┃出房日期(d) ┃┣━━━━╋━━━━╋━━━━╋━━━━━━━━━╋━━━━━━━╋━━━━━━━┫┃┃中蜂┃ 3 ┃ 5 ┃8 ┃l 6 ┃┃蜂王┃┃┃┃┃┃┃┣━━━━╋━━━━╋━━━━━━━━━╋━━━━━━━╋━━━━━━━┫┃┃意蜂┃ 3 ┃ 5 ┃8 ┃l 6 ┃┣━━━━╋━━━━╋━━━━╋━━━━━━━━━╋━━━━━━━╋━━━━━━━┫┃┃中蜂┃ 3 ┃ 6 ┃1l ┃20 ┃┃工蜂┃┃┃┃┃┃┃┣━━━━╋━━━━╋━━━━━━━━━╋━━━━━━━╋━━━━━━━┫┃┃意蜂┃ 3 ┃ 6 ┃12 ┃21 ┃┣━━━━╋━━━━╋━━━━╋━━━━━━━━━╋━━━━━━━╋━━━━━━━┫┃┃中蜂┃ 3 ┃7 ┃13 ┃23 ┃┃雄蜂┃┃┃┃┃┃┃┣━━━━╋━━━━╋━━━━━━━━━╋━━━━━━━╋━━━━━━━┫┃┃意蜂┃ 3 ┃7 ┃14 ┃24 ┃┗━━━━┻━━━━┻━━━━┻━━━━━━━━━┻━━━━━━━┻━━━━━━━┛蜜蜂的胚胎和胚后发育历期(表2-1)是养蜂生产的重要科学依据,如预测群势、控制分蜂、蜂群检查、人工育王、采蜜群组织、毁弃王台、培育适龄越冬蜂等。
昆虫学名词解释

胚胎发育与胚后发育胚胎发育即依靠母体留给营养(或由卵黄供给营养)在卵内进行的发育阶段;胚后发育即从卵孵化开始发育成长到性成熟为止,这是昆虫在自然环境中自行取食获得营养和适应环境条件的独立生活阶段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两性生殖是昆虫繁殖后代最普遍的方式。
绝大多数昆虫为雌雄异体,两性生殖需要经过雌雄交配,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结合后,由雌虫将受精卵产出体外雌虫未经与雄虫交配,产出未受精的卵细胞,能够正常孵化发育成新的个体的现象。
孤雌生殖通常又可分为以下类型:①偶发性孤雌生殖如家蚕②经常性孤雌生殖蜂、蓟马③周期性孤雌生殖如蚜虫多胚生殖指1粒卵内可产生两个或多个胚胎,每个胚胎发育成 1个正常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多见于膜翅目中的小蜂科等类群。
如一种多胚跳小蜂的1粒卵可孵化出2000个左右的胚胎。
异态发育/世代交替与世代重叠世代交替: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交替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现象称为世代交替,又称为异态交替世代重叠: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由于成虫和产卵期先后不一,同一时期内有不同世代的不同虫态存在,而呈现“世代同堂”的现象孵化大多数昆虫在胚胎发育完成后,就能脱卵而出,这个现象称孵化拟态拟态(mimicry)是昆虫模拟另一种生物或模拟环境中的其他物体从而获得好处的现象。
化蛹与羽化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过程叫羽化蛹化:全变态类昆虫的幼虫在获取足够的营养之后从一个自由活动的虫态变为iyige不食不动的虫态的过程叫蛹化雌雄二型现象与多型现象同一种昆虫的雌雄成虫除了第一性征(生殖器官)不同外,有些昆虫雌雄两性在触角、身体大小、体色及其他形态特征上有明显的区别,这种现象称为性二型现象在同一种昆虫中,除雌雄异型外,在相同的性别中,还具有2种或更多不同类型的个体,称为多型现象趋性是指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面向或背向的定向行为活动优先律一个分类阶元的有效名称,是采用其最先发表的名称,以后的名称称为同物异名或异名。
这种优先律从1758年林奈的《自然学说》第十版出版开始,异名应以废除三名法,双名法昆虫的命名采用双名法,用拉丁文书写,由属名和种名共同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原变态——蜉蝣目
特点:
①幼体—成虫。亚成虫期与成虫完全相似,如 体型大小、飞行、性器官成熟等,不同之处是 体色较浅,足较短。亚成虫蜕一次皮,变成成 虫,亚成虫期较短。
②幼体与成虫习性不同。生境不同,幼体水生, 亚成虫和成虫陆生。
壳。 直翅目幼体:在脖子的地方有颈刺,虫体在壳内挪动,颈
刺刺破卵壳。 半翅目幼体:幼体本身有卵齿,切裂。
从卵里孵出后到取食之前的幼虫叫初孵幼 虫,它们或停留在卵上一段时间或马上分散活 动,当它们取食或吞吸空气或水后体积明显大 于初孵幼虫。有些种类还具有取食自己卵壳或 同类卵粒的习性。
蝴蝶卵的孵化过程
第十二章 昆虫的胚后发育
昆虫从卵中孵化而出至羽化为成虫的 发育过程叫胚后发育。但对于胎生昆虫而 言,完成胚胎发育与破卵而出的时间并不 相同,所以有人把胚后发育叫卵后发育。 还有的学者认为胚后发育是胚胎发育的继 续,是幼期昆虫发育为具有典型昆虫特征 的成虫的阶段,因而又把胚后发育称做卵 外胚胎发生。
主要内容
孵化 昆虫的变态 脱皮与生长 蛹化及羽化 胚后发育中器官的变化 幼虫与蛹 成虫
一、孵化(hatching)
1、定 义:胚胎发育完成后,幼体破壳而出的过程 叫孵化。
2、类 别:
鳞翅目幼体:用上颚咬破卵壳。 蜻蜓稚虫:头部长出一个冲动器官——头心,用头心顶卵
2、生长
(1)物理概念:体积(长度,宽度)、重量
(2)蜕皮 生长蜕皮:幼体脱掉一次皮后长大一点。
昆虫的生长和脱皮交替进行, 在正常的情况 下,昆虫幼体每生长到一定时期就要脱一次 皮,虫体的大小或生长的进程可用虫龄 (instar)来表示。
龄期:相邻两次脱皮所经历的时间称龄期 (stadium)。
(2)特点:
① 昆虫脱皮的次数因种类而异。 ② 有些昆虫的雌虫比雄虫常多脱一两次皮,如衣
鱼、蝗虫等昆虫。 ③ 绝大多数昆虫仅在幼期脱皮,广义无翅亚纲的
昆虫进入成虫期仍可脱皮。
(3)种类
生长蜕皮:幼期伴随生长的蜕皮。 变态蜕皮:老熟幼虫变成蛹、蛹变成成虫或最后1
龄若虫变成成虫的蜕皮。 生态蜕皮:环境条件改变后增加的蜕皮。
多数未龄幼虫在化蛹前,通常先停止取食,排出粪便,寻 找隐蔽安全的场所,身体变短,颜色变淡,最后脱去幼虫 表皮,呈现蛹的构造;有些昆虫还要吐丝做茧或营造土室 保护构造。
2、羽化
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过 程或现象叫羽化(emergence)。
全变态以外的昆虫羽 化前常先寻找适当的场所 ,胸足一般对称地固定在 某一物体上,胸部与头部 的表皮从背面中部裂开, 成虫的头、胸部先伸出, 然后全体脱出,刚羽化出 的成虫体软、色淡、翅不 伸展,常停留在蜕上或附 近,静止一段时间后体鞣 质化变硬,体色变暗、翅 充分伸展。
③成虫期的特征在蛹期表现 出来。
复变态: 特点: ①全变态的特征都有。 ②幼虫期形态多变、习
性多变。如:芜菁
复变态
三、脱皮与生长
1、脱皮
(1)概念
昆虫自卵中孵化 出来后随着虫体的生 长,经过一定时间, 重新形成新表皮而将 旧表皮脱去的过程叫 脱皮(moulting), 脱下的皮叫蜕。
二、昆虫的变态(metmorphsis)
1、定义
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 段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态变化、内部结构变 化等),这种变化现象叫变态。
2、类别
无翅亚纲
有翅亚纲
增节变态(原尾目) 表变态(弹尾目,双尾目,缨尾目)
原变态(蜉蝣目)
不完全变态
半变态 渐变态 龄:某一龄期的虫态,蜕皮次数加1。最后一龄 幼体:老熟幼体蜕皮变成蛹(完全变态),或变 成成虫(不全变态)。
(3)幼体的生长具有一定的规律
戴氏法则(Dyar’s rule)或戴氏定律(Dyar’s law)。
X = 后一龄的头宽 = 1.4~1.6 Y 前一龄的头宽
四、蛹化及羽化
1、蛹化
全变态类昆虫的幼虫在获取足够的营养之后从一个自由活 动的虫态变为一个不食不动的虫态的过程或现象叫蛹化 (pupating或pupation)或化蛹。
特点:
①幼体(若虫)— 成虫。伪蛹(拟蛹) 指最后一龄幼虫不 食不动——蜕皮变 成虫。
②共性(不完全变 态的特点)
(5) 全变态——内翅部
全变态类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 个不同的虫态,为有翅亚纲内翅部昆虫所具。
特点:
①幼体变成成体要经过蛹期。 这类昆虫的幼体特称幼虫。
②幼体与成虫习性、形态 (内部构造、外部形态)完 全不同。
Ⅱ、渐变态
包括直翅目、竹节虫目、螳螂目、蜚蠊目、革翅目、等翅目、啮 虫目、纺足目、半翅目等昆虫。
特点:
①幼体与成体形态、习性 非常相似。区别是个体大 小、翅芽发达程度、性器 官成熟程度等。这类昆虫 的幼体特称若虫。
②共性(不完全变态的特 点)
Ⅲ、过渐变态
包括在缨翅目、同翅目粉虱科和雄性介壳虫。
③幼体(稚虫)附肢多,附肢即气管鳃。这类昆 虫的幼体特称稚虫(naiad)。
(4)不全变态:外翅部(除了蜉蝣目)
不全变态,这类变 态又称直接变态,只经 过卵期、幼期和成虫期 3个阶段,翅在幼期虫 态的体外,成虫的特征 随着幼期虫态生长发育 逐步显现,为有翅亚纲 外翅部除蜉蝣目以外的 昆虫所具有。
外 翅 部
内翅部
(1)增节变态:原尾目特有。
特点: ① 幼体初孵化时腹部只有9节,以后每蜕一
次皮增加一节,逐渐增至12节为止。第12节 是尾节,所增加的3节均为第9腹节增生而来。
② 幼体与成体极为相似(如形态、习性), 仅个体大小、性器官的发育程度不同。
(2)表 变 态:弹尾目,双尾目,缨尾目
不全变态又可分为3个亚型。 共同点:
①所有的成虫不蜕皮。 ②没有蛹期。 ③幼体都是寡足型 ④外翅部即翅发生在体外。
Ⅰ、半变态——蜻蜓目、襀翅目昆虫
特点:
①幼体与成体形态、习性不同(幼期水生,成 虫期陆生)。这类昆虫的幼体特称稚虫 (naiad)。
②共性(不完全变态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