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1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环节+试讲环节)——送非配套说课稿、教案、课件资料文档

教案编辑专员: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章节一:昆虫的生殖教学目标:1. 了解昆虫的生殖方式。
2. 掌握昆虫的繁殖特点。
3. 能够描述昆虫的生殖过程。
教学内容:1. 昆虫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 昆虫的繁殖特点:高繁殖力、多样化繁殖策略。
3. 昆虫的生殖过程:求偶、交配、产卵。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昆虫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昆虫生殖的兴趣。
2. 讲解昆虫的生殖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
3. 分析昆虫的繁殖特点,通过实例讲解昆虫的多样化繁殖策略。
4. 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生殖过程,让学生了解昆虫的求偶、交配、产卵行为。
章节二:昆虫的发育教学目标:1. 了解昆虫的发育类型。
2. 掌握昆虫的发育过程。
3. 能够描述昆虫的变态发育。
教学内容:1. 昆虫的发育类型: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2. 昆虫的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3. 昆虫的变态发育:形态和生活习性的显著变化。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昆虫发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昆虫发育的兴趣。
2. 讲解昆虫的发育类型,引导学生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
3. 分析昆虫的发育过程,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发育。
4. 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变态发育,让学生了解昆虫形态和生活习性的显著变化。
章节三: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环境教学目标:1. 了解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环境。
2. 掌握昆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 能够描述昆虫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教学内容:1.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环境:陆地、水域、空中。
2. 昆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形态、生理、行为适应。
3. 昆虫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殖和发育特点:例如,水域环境中的昆虫卵具有浮力。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不同环境中昆虫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昆虫生殖和发育环境的兴趣。
2. 讲解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环境,引导学生理解昆虫在陆地、水域、空中等不同环境中的生殖和发育。
昆虫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我的说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本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内容,学习了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主要讲的是:昆虫有性生殖和变态发育。
为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的学习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教材结构和内容的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好奇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说出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图片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图文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家蚕生殖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品质。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描述家蚕和蝗虫生殖发育过程,理解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教学难点是:区分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二:说教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为了讲清楚本节课重点和难点,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我将采用直观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和讲解法。
三:说学法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1,提问导入2,新课教学3,巩固新知环节一:提问导入首先,课件展示美丽蝴蝶,毛毛虫;家蚕和蚕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问题:1,毛毛虫是哪来的?它是如何变成蝴蝶的?让学生举手回答,接着,点评学生的回答。
这样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激发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好奇心。
环节二:新课教学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理解本节知识点,我准备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指导学生观察、阅读教材第10页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播放视频,学生分组合作整理家蚕一生经历的阶段,概括家蚕一生要经历哪几个时期,比较家蚕发育各个阶段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有什么不同。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昆虫生殖和发育》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节选自: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下面我将从一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详解: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安排在《植物的生殖》之后,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同时能使学生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有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家蚕和蝗虫作为代表动物,对“变态发育”中的“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和特点进行对比分析。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描述变态发育过程,说明变态发育的概念;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知识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2、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昆虫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而树立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好好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3.1)重点:理解昆虫生殖发育的过程和特点;2)难点:理解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异同;二、说学法:1、学情分析:学生对昆虫比较熟悉,但对于它们是怎样生殖和发育的却知之甚少。
需要教师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直观教学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2、学法分析: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独学、対学、群学,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独学,比如阅读课本,、观察、思考、分析;再同桌之间対学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其中的难点,以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小组学习成果通过精彩展示向全班展现,再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
三、说教学:采用“7+1”教学模式,设计了“学习任务”、“精彩展示”等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尽量做到学生已经掌握的不讲,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大的不讲,只讲课标要求的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课堂的主人。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说课稿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是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植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昆虫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一个类群,其生殖和发育方式具有多样性和典型性。
通过对昆虫生殖和发育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命历程,还可以为后续学习两栖动物、鸟类的生殖和发育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和观察能力,对昆虫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昆虫生殖和发育的具体过程和特点还缺乏系统的了解。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鲜事物,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和生动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生物学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区别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昆虫发育过程的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1)关注昆虫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2)通过了解昆虫生殖和发育的特点,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昆虫生殖和发育的过程。
(2)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区别。
2、教学难点(1)理解昆虫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2)通过观察和比较,总结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
五、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昆虫生殖和发育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昆虫的生命历程。
2、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饲养昆虫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1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环节+试讲环节)——送非配套说课稿、教案、课件资料文档

一、说课环节:1.1 课程背景昆虫作为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群体之一,其生殖和发育过程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研究意义。
通过学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学生可以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1.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探究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1.3 教学内容(1)昆虫的生殖方式(2)昆虫的发育阶段(3)昆虫的变态发育(4)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二、试讲环节:2.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讲解昆虫的生殖方式介绍昆虫的生殖方式,如内寄生、外寄生、卵生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2.3 讲解昆虫的发育阶段讲解昆虫的发育阶段,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等,并强调昆虫的变态发育特点。
2.4 讲解昆虫的变态发育介绍昆虫的变态发育类型,如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2.5 讲解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总结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如短寿命、高繁殖力等,并引导学生思考昆虫生殖和发育的意义。
2.6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昆虫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有趣现象。
2.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昆虫生殖和发育的重要性。
2.8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三、说课环节: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3.3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四、试讲环节:4.1 教学内容安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1一、说课程标准:本节课是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下的二级主题: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中的内容二.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下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节是在学习植物的生殖和发育基础上设置的,旨在让学生在学习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等问题后,认识昆虫的主要特点(生物习性、形态结构)、昆虫与人类生存及整个生物圈的和谐发展的关系,从而了解在生活中如何利用有益昆虫,控制、消灭有害昆虫虫,并学会自主探究、应用创新,形成生态观念、和谐意识。
三.教学的三维目标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围绕学习目标,选出本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作为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根据学习主题创设适合目标达成的学习环境,从而有利于知识的建构。
教学的三维目标①以家蚕为例,通过观察、调查、查阅资料等形式,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②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及特点,认识动物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和谐意识和生态观念。
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
四.教学的重、难点分析、①重点: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及特点。
②难点:变态发育的概念、过程及分类。
五、说教法: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思想。
”我大胆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利用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积极探索设计一个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索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的教学理念。
六.丰富学习资源,创设学习情境(一)故事导入,为新知识学习“抛锚”目的:(用多媒体手段创设一个研究昆虫发育历程与真实相似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毛毛虫的靴子》:故事大概:森林里有一个蜘蛛鞋匠,会用豆壳、树叶等为动物们做各种好看的靴子,毛毛虫也想做一双,蜘蛛考虑到天气快要变冷了,就给她做棉鞋,可是毛毛虫的脚太多了, 等那么多的鞋子做好之后,已经是冬天了,蜘蛛找不到毛毛虫,就把他的靴子挂在树枝上。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4、发育不通过蛹期的昆虫是( A )
A、螳螂
B、蜜蜂
C、菜粉蝶 D、家蚕
读图分析:
5、写出有关名称: A 卵 ,B 幼虫 ; C 蛹 ,D 成虫 ;
6、由A D发 育方式称为:
完全变态
7、列举出家蝇对人类的危害。
污染环境; 传输疾病
赤眼蜂的卵从害虫的卵中 吸取营养物质,进行生长 发育。害虫的卵不能发育, 以达成杀灭害虫的目的, 同时减少农药的污染。
成虫
有三对足,两对翅, 体被白色鳞毛
不取食,几乎不能飞行, 雌雄交尾后,雄蛾死亡, 雌蛾产卵后也死亡
体表光滑,体形呈 不食不动,羽化成蛾,
蛹
椭圆柱状
破茧而出
P10-1家蚕是通过哪种生殖方式繁殖后裔的?
有性生殖
这种生殖方式的特点是什么?
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 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 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
以家蚕为例,我们懂得:
1、昆虫的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 (卵生)
2、昆虫的发育方式—— 变态发育
是不是全部的昆虫都像蝴蝶同样 进行生殖与发育呢?
天牛
金龟子
蝇
卵
幼虫 蛹 成虫
完全变态发育
如:家蚕、蜜蜂、菜粉蝶、蚊、蝇等。
蝗虫的发育过程
成虫产卵
若虫
成虫
不完全变态
蜻蜓
P11-1家蚕与蝗虫生殖发育的 异同点
赤眼蜂在昆虫卵上产卵
——“好问题大收集”
1、为什么昆虫的发育过程都要 通过几次蜕皮?
2、为什么低洼多水的地方蚊子特别多? 3、为什么大旱之年易闹蝗灾?
4、赤眼蜂是如何被运用于防治农 林害虫的呢?
课堂小结
昆虫的生殖 有性生殖,卵生
昆虫的发育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精选9篇)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 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3. 培养观察思考的能力,知识归纳、概括的能力;锻炼评价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 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过程的异同。
2. 完成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了解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习“家蚕与人类的关系”,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 关注昆虫生殖与环境适应的特征,理解生物多样性性的意义。
3. 辩证地认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养成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举例说出昆虫生殖和发育过程,举例说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过程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举例说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过程的异同点。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展示目标二、自主预习:阅读教材P9--P12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做好标记:1.昆虫的生殖方式是什么?发育有哪两种方式?2..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哪几个阶段?3.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哪几个阶段?三、合作讨论填写:1、“观察与思考”,请仔细观察课本P10图,据图回答问题:(1)将各图按照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进行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写序号)(2)家蚕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家蚕的一生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时期。
(4)家蚕吐丝的时期是期____________________(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家蚕的发育过程分析,这句诗有什么不准确的地方?(6)____________________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武陟县乔庙乡第一初级中学潘会利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该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生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生殖方式的形成既体现了生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又展现了不同生物类群在连续性方面所表现的发展和进化。
本章先介绍植物生殖后,介绍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包括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着重突出了生物和发育与人类以及环境的关系,进一步体现了整套教材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思路。
本节讲述的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一类动物,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它在本章中体现了昆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及特点,突出了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椐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实际,制订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看教学片和饲养家蚕课外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2.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3.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致认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增强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表达交流、合作参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昆虫摄影图片的展示,给学生直观的美好感受,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的原始情感,培养另眼看世界思维习惯,多看事物的美好面。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常见的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难点: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变态发育的理解。
二、说教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利用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积极探索设计一个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索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说学法
根椐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观察、阅读、思考、分析、合作探究、讨论等多种途径,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
四、说课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导入,活跃气氛、激发兴趣
达成:教师播放有关昆虫多样性的多媒体课件
目的:这样从日常生活中现象开始引入,激发兴趣的同时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充分体现了生物是一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科学。
既学习了知识又领略大自然的奥妙。
(二)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合作探究学习课文内容
1、蚕的生殖与发育的过程及特点
达成:①分组自主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联系生活实际、阅读课文、观看教学片,思考分析并合作完成三个讨论题。
教师在过程中引导、评价。
目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引导攻破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合作参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达成:②学生在前面阅读、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给出家蚕发育的教学录像片,并设置疑问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变态发育的概念,理解变态发育。
目的:这样通过学生进一步观察分析攻破难点
达成:③引导学生对家蚕与人类的关系图片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认识到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通过联系中国文化,让学生体验蚕的奉献精神;通过诗的改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目的:完成能力的培养;认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培养情操。
3、其他昆虫的发育,区别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达成:让学生进一步对家蚕和蝗虫的发育进行比较相同点,归纳小结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发育。
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列举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常见昆虫。
目的:攻破目标难点理解变态发育和常见昆虫的发育。
(三)知识的学以致用和能力培养
达成:进行技能训练,先分析课本上家蚕和蝗虫蜕皮说明原因,并说明这问题不明确、不具体。
从而再引导学生针对本节内容进一步知识的拓展。
目的: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能力。
(四)课后练习,加强知识
加强教学重点、难点的巩固,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学而致用和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且充分体现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体现了昆虫与环
境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提升能力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一、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完全变态
1.定义——在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有显著不同,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
2、发育过程: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3.例如:蜜蜂、菜粉蝶、蝇、蚊等。
二、其他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不完全变态
1、定义——个体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的发育过程。
2、发育过程:卵、若虫、成虫
3、例如:蟋蟀、螳螂等。
无、教学反思
此次授课的八年二班的整体班风比较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部分同学掌握的知识量也很多,整体的学习氛围特别浓厚,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以及小组的集体荣誉感,但是在本次课中未能设置游戏等其他活动方式,使教学活动显得有些单一,由于条件的限制,未能对书中的活动进行实验,不过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观看视频,弥补了这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