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结合点的探索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外科临床教学的尝试和实践

中西医结合外科临床教学的尝试和实践
傅 岳 武 ,李幸 运 ,谭 志 健 ,陈志 强
( 州 中医药 大学 附属 第二 临床 医学院外科 教研 室 ,广 东 广 州 5 0 2 ) 广 1 1 0
摘 要 :建立合理的外科临床教学模式是当今中西医结合外科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之一 , 近几
年 来 ,我 教 研 室 在 临 床 教 学 中就 教 学 内容 、教 学 方 式 、手 术 操 作 等 方 面作 了初 步 的尝 试 ,并 同时 注
任 总结点 评 以巩 固同学 们课 堂学 习的 内容 。对 于典 型病 例 ,我 科坚 持将 治疗 过程 拍成 图片 ,制 作 多媒体 ,以保 证 同学们 能看 到 中医外 科 的特 色治疗 。
二 、提 出问题 、引导式教学 、培养学生 的临床思维能力
以问题为 基础 的学 习模式 ( rm l ae erig Po be—B sdLann )是 国 内外 医学 教 育较 为流 行 的新 型
外科 临床 ,就 深感 与课 堂学 习 的内容相 去甚 远 ,不免 困 惑和迷 惘 。针对 这种 情况 ,我科 以临床 教学 查房 的方 式 ,有计划 的 向学生讲 述 这方 面 的 内容 ,以弥补课 堂学 习的不 足 ,但 同时 如住 院 病人 中有 痈 、疽 、流注及 丹 毒 的患者 ,我们 全科 医生 及 实习 医生就 在科 主任 带领 下 即时进 行 中 医教 学查 房 ,并 要 求 同学 们 就 中医辨证 施治 的原 则 ,对理 、法 、方 、药 发表 意见 ,最 后 由科 主
维普资讯
中 山大学 学报论丛 ,20 年 第 2 卷 第 9 07 7 期
S UN AT EN Y S UNI ERS T FORU , Vo. 7 No 9 2 0 V I Y M 12 . 07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结合点的探索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结合点的探索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结合点的探索及在教学中的应用一、绪论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医疗学科不断发展壮大,其中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受到广泛关注。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是中西医学结合的一门学科,是建立在中西医学理论基础上的外科学理论和实践研究,它结合了中西医学的优势和特点,运用现代医学技术,对外科手术进行了新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医学理论的不断创新,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在医学教育中,以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为基础的实用技能培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为培养高水平医疗人才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围绕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结合点探索以及其在医学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二、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结合点的探索2.1 中西医理论基础的结合中西医学作为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各自拥有着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思路。

在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探索中西医学的共性和相互补充之处,是实现医学综合发展的关键。

因此,中西医理论基础的结合是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重要结合点之一。

在中西医理论的结合中,需要注重对中西医学理论的分析和比较研究。

首先,对中西医学的基础理论体系进行系统的梳理,发掘中西医学的共性和互补性。

其次,将中西医学中较为普遍的理论应用于外科临床实践中,探索出中西医理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2 中西药的结合中西药也是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重要结合点之一。

中西药的结合可以满足多种病情的治疗需求,同时也可以缓解病患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在实践中,中草药以其自然、温和、少副作用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实践中。

同时,对中药和西药的药理特点及其相互作用进行探讨,可以帮助提高临床用药的效果,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2.3 传统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结合了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技术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经验资源,为医生提供了丰富而有效的治疗手段。

现代技术以其现代化、高效性和精准性,为医生提供了完善的技术保障。

中西医外科学的比较与思考

中西医外科学的比较与思考

中西医外科学的比较与思考近年来,中西医学领域的研究与交流日益活跃,外科学作为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中西医外科学的比较与思考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就中西医外科学的特点、差异以及互补性进行比较与思考。

中医外科学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针灸、推拿、中药等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外科学科。

它强调整体观念,认为疾病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衡、气血郁滞等导致,治疗时注重调整整体的平衡和协调。

而西医外科学则主要采用手术和药物为主要治疗手段,注重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以实证为基础进行诊断和治疗。

两者在治疗手段和理论依据上存在着明显差异。

在手术方面,中医外科学强调的是非创伤性手术,如针刺、拔罐、贴敷等。

这些手术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还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通,增强人体的自愈能力。

而西医外科学则在手术的选择和操作上更加精细,通过切除病变组织、缝合切口等方式进行治疗。

这种手术能够快速、直接地治疗疾病,但也增加了手术风险和创伤程度。

此外,在药物治疗方面,中医外科学主要使用中药,这些中药有很好的整体调节和促进自愈的效果。

而西医外科学则使用现代药物,这些药物对疾病有针对性的治疗作用。

两者在药物选择和使用上各有侧重。

中西医外科学在理论和治疗手段上存在差异,但也具有互相补充的优势。

中医外科学注重整体观念和平衡,可以在手术前后配合针灸、推拿等非创伤性手段,促进患者体内的气血流通和自愈能力。

并且中药在止血、消炎、消肿等方面有独特的效果。

西医外科学则更加侧重于手术和药物治疗,在复杂疾病和创伤处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由于中西医外科学的不同理论和治疗手段,我们可以借鉴两者的长处,实现互补发展。

在手术前后,结合针灸、推拿等非创伤性手段,可以减少手术风险,加快患者康复。

在药物治疗上,可以结合中药和现代药物的优势,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治疗成本,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尽管中西医外科学存在差异,但我们应该鼓励中西医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外科学的发展。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下总结重点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下总结重点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下总结重点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是一门将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的外科学科,旨在提高外科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在这门学科中,有一些重点内容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和总结的。

本文将对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一、基本原理和理论1. 中医理论与外科学结合:中医理论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与外科学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进行手术治疗。

2. 脏腑理论在外科学中的应用:脏腑理论可用于术前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

二、中西医结合外科手术技术1. 针刀配合技术:结合针灸和手术治疗,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2. 中药配合化疗:中药可以增强化疗药物的疗效,减轻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 脉诊在手术中的应用:通过脉诊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术前病情,及时调整手术方案和治疗策略。

三、中西医结合外科疾病治疗1.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中医药可用于辅助治疗,提高患者免疫力,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

2. 中医外治法治疗创伤:中医中药外敷可促进伤口愈合,缓解创伤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药可用于调理消化系统,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

4. 推拿按摩在康复中的应用:推拿按摩可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恢复肌肉功能和神经功能。

四、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挑战和前景1. 专业人才培养:提高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中西医结合意识和技能的医生。

2. 规范化与认可度提升:制定相关规范和标准,提高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学科认可度和社会认可度。

3. 科研创新:加强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科研力度,推动该领域的创新发展。

总结: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是一门将中医和西医有机结合的外科学科,在治疗手段、理论基础以及疾病治疗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通过针刀配合技术、中药辅助化疗等手段,可以提高外科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在面临的挑战中,培养专业人才、提升规范化与认可度、加强科研创新将是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医药院校的中西医结合专业西医外科学教学模式探讨

中医药院校的中西医结合专业西医外科学教学模式探讨

f o r mu l a t i n g r a t i o n a l s y l l a b u s ,a d o p t i n g f l e x i b l e a n d v a i r o u s t e a c h i n g me t h o d s ,g u i d i n g s t u d e n t s t o g r a s p
Q i n J i a n m i n ,
We n , C h e n i n a
D e p a r t me n t o f G e n e r a l S u r g e r y , P u t u o H o s p i t a l A f il f i a t e d t o S h a n g h a i U n w e  ̄ i t y
Exp l o r a t i o n i n t o t he t e a c h i ng mo de o f we s t e r n s ur g e r y f or 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 Chi n e s e Me d i c i ne wi t h W e s t e r n Me d i c i ne a t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f o Tr a d i t i o n a l Chi ne s e Me d i c i ne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wi t h W e s t e r n Me d i c i ne, t h e pa pe r p r o p o s e s s e l e c t i n g s u i t a b l e t e a c h i n g ma t e ia r l s,

浅谈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教学

浅谈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教学

966966 966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C hi nese M edi ci ne M oder nD i st ance Educat i on of C hi na第6卷第08期2008年08月由于中西医在起源、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历史、地域及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影响,已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医学体系[1]。

中医外科学是以“天人合一”朴素的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从宏观的角度,以整体观为基础理论去阐述外科疾病的发病观、辨证观及治疗观,西医外科学则与自然科学紧密结合,从分子细胞学的微观出发,提出人体内环境、休克、感染、创伤等病理生理学理论并结合现代科学手段建立了现代外科的诊疗体系。

这一体现了各自的特色,我们的教学目的也是使学生对中、西医外科学各自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有一清晰、整体的认识和理解,避免牵强附会。

1积极寻求中西医外科学在教学内容方面的结合点 通过对现行中西医外科学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从临床实际出发,探讨临床辨证与辨病及治疗等方面的相对应疾病的内在联系,寻求在教学内容方面的结合点及对应关系。

例如:疮疡与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走黄内陷与全身化脓性感染、瘿与甲状腺疾病、肠痈与阑尾炎、子痈与附睾睾丸炎等均为相对应疾病,甚至有的中西医外科疾病在辨病及病名方面已基本达到统一称谓,如破伤风、丹毒等等。

通过逐章节内容的分析、比较,结合临床辨证与辨病的工作实际,突出了中西医在具体疾病中的诊断、治疗,并始终坚持注意突出中、西医特色,相互取长补短、实事求是的原则,合理地安排教学计划,确定相互最佳比例和序列,初步实现了外科学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还注重采取突出重点,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教学方法。

积极引入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外科现代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讲授,既提高了学生对外科学习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外科视野及思路,又符合临床医疗的实际,大大增强了外科教学的时效性,有助于促进中国传统医学与世界医学接轨与国际医学界交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以《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为例谈谈临床案例教学的运用

以《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为例谈谈临床案例教学的运用

以《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为例谈谈临床案例教学的运用作者:匡琳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第23期摘要目的:培养医学生学习临床专业的临证思维,提高学生的临床诊疗能力。

方法:在《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教学中,运用临床案例教学法。

结果:通过课堂教学运用临床案例教学法,学生普遍反映对疾病理解深刻,临床实习能应用自如。

结论:临床案例式教学是一种能提高医学生临证思维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临床案例教学中图分类号:C642 文献标识码:A现在很多医学院校都主张“临床课在临床上”,采取临床教学医院各科室给实习学生上临床各专业的“小课堂”教学方式。

这种方式的确能让学生提高临床实践的能力,但是,临床教学医院建设周期长,各医院的医疗水平参差不齐,能容纳的实习生数量也有限,不适宜在所有医学院校广泛开展。

那么,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临证思维与诊疗能力是临床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

在临床各门专业的教学中,运用临床案例式教学,是适应当今医学临床教学改革发展趋势的一种能提高医学生临证思维的有效方法。

临床医学案例教学法,是指运用精心选择的案例,通过教师积极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系统理解临床医学理论知识、掌握临床基本技能和逻辑思维方法的一种教学手段。

它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并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它注重的是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临床医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尤其适合案例教学法的推广运用。

临床医学案例教学能培养学生的临证思维,提高学生临床的诊疗能力,将疾病的基本理论知识充分的消化吸收,通过“解剖麻雀”,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下面就以《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为例,谈谈临床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1把握案例教学的切入时机由于案例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所以应特别注意案例教学法运用的时机问题。

同一案例,在时间上运用的先后不同,会有不同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结合点的探索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结合点的探索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结合点; 教学 中 图分 类号 : 4 0 G 2 文 献标识 码 : 文章 编号 :0 80 0 ( 0 9 1 —8 9 1 B 10 -8 5 2 0 ) 12 4 - 0
中、 西医结合医学 是在 我 国同 时存在 的两 种医 学结 合的产 2 1 选择 内容 选择 中、 . 西医学认识 比较成 熟的几个系统 。如外 物 , 西医学在各 自的存 在价 值及所 承担 的防病治病 的任务上 科感染 、 中、 围手术期处理 、 急腹症 、 乳房疾病 、 门直肠疾病 、 肛 周围血 具有共 同性 , 两种 医学相互结合 、 取长补短 、 交叉渗透 。中西 医结 管疾病等 。 合最重要 的是加强对结合点 的认识 , 如果 没有结合 点 , 就无从 22 查 阅文 献 掌 握 中 、 医 学 理 论 的 认 识 观 点 及 现 代 研 究 进 那 . 西 谈 中西 医结合 。我们在中西 医结合外科 学 的教 学工作 中注意总 展 。 . 治疗 的新方法 。 结 和探索外科疾病 中西医学 的交叉点 、 结合 点 , 并将 其应 用到教 23 临床调查 调查临床的诊断 、 学过程 中, 以此 为 切 入 点 展 开 教 学 讨 论 , 加 了学 生 对 中 西 医 结 24 专家访谈 对有关专家进行访谈 , 增 . 获得他们 的认识和经验 。 合外科学的理解和学习兴趣 , 提高 了教学效果 。 25 总结分析 对上述资料进行认真分析 、 . 总结 。提炼探索上 述 1 外科 学 中西 医结 合 的 形 式 系 统 疾 病 的 中西 医结 合 位 点 。将 上 述 总 结 提 炼 的 内容 用 于 教 学 , 中西 医 结合 在在 内容 上 有 如 下 几 种 方 式 。 在教学过程中 , 以切入点 为 中心展 开本 系统的相关 内容 , 通过学 1 1 兼容性结合 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些新技术 、 . 新方法 、 新成果 , 习让学生明确在本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 的优势在哪里 , 高教学 提 不 仅 为 西 医 学 发 展提 供 了新 的手 段 和措 施 , 时 也 为 中 西 医 结 合 效 果 。 同 医 学 发 展 提 供 了 必要 条件 。解 剖 学 、 传 学 、 菌 学 、 理 学 等 医 3 外 科 学 中西 医结 合位 点 在 教 学 中 的应 用效 果 遗 细 生 学基础学科 中、 医学应共 用 。现代 临床 C 、 西 T B超 、 I MR 等先 进 3 1 变被动学 习为主动学 习, 动 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原来上课 . 调 的诊疗手段 中西 医都可 以应用 。所 以中西 医结 合 医学 应兼容 中 大多按教材的顺 序来讲 , 依次讲解概念 、 西医病因病理 、 中医病 因 医 学 、 医 学 的 精华 , 能 得 到 发 展 。 西 才 病机、 诊断 、 医治疗 、 西 中医治疗 。学 生只能跟 随教师 的思路 走 , 12 互补性结合 中、 医学是在不 同历史条件与不 同文化背 影 往往是 中医是 中医 , 医是西医 , . 西 西 二者之 间常常孤立 、 脱节 , 甚至 下形成 的, 互有 长短 , 互补性很强。中医学产生于经验 医学 时代 , 出现 矛盾 对立现象 , 能将中 、 不 西医融合在一 起 , 优势互补 , 或 这 其 特 点 为 天 人 合 一 的 自然 观 、 心 统 一 的整 体 观 、 证 施 治 的治 样就增加 了学生学 习的难 度 , 身 辨 甚至使学 生感 到困惑 , 达不 到开设 疗观 , 并注重整体在发 病和治疗 中的作用 , 其整体 、 宏观 、 辨证 的 学 习这 门课 的真正 目的。以中西 医结合 的切入点 为 中心展 开教 医学理论和实践堪称绝佳 ; 西医学产 生于实 验医学 时代 , 其特点 学 , 发了学生对中西医结合 外科学 的学 习兴 趣 , 激 调动 了学 习的 为 以实验分析法为主 , 从器官 、 组织 、 细胞 、 细胞 以至 分子水 平 , 积极性 , 亚 使学生 能认 识到 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优势所在。如 在 说 明人体 的结构 和功能 以及疾 病 的发生 、 诊断 、 治疗 和预防 。故 讲解“ 外科感染 ” 这一章节时 , 菌毒并 治” 以“ 的新理论 为切合点 , 中 、 医学 兼 并 融 合 互 补 是 中西 医 结 合 的 本 质 特 征 。如 在 围 手 术 展开讲解 , 西 西医认为外 科感 染主 要病 因是细 菌感染 , 出“ 突 菌” , 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 可使部分 急诊手术变 为择期手术 , 为手术争取 在治疗上主张 用“ 生素 ” 抗 。但是 抗生 素只能 杀灭 细菌 , 对于 细 时间和创造 有利条件 , 使患者度过急性期 , 降低 了急症手术率 , 增 菌释放的毒素引起 的局部 和全身反 应没有 作用 。中医将外科感 加了择期手术率 , 提高了手术 的安全性 和疗效 ; 可促进 术后功 能 染归属为“ 疮疡 ” 范畴 , 为主要 的原 因为热毒 侵袭 , 出“ ” 认 突 毒 , 恢复, 减少术后并发症。肿瘤 治疗上手术 、 疗 、 疗 、 疫疗 法 在治疗上主张“ 放 化 免 清热解毒 ” 通 过 清热解 毒 不仅 能达 到杀菌 的作 , 等确有疗效 , 但副作用很 多。中医在调 节整 体 、 增加食欲 、 改善 机 用 , 而且能够消 除细 菌 的毒素 。所 以中西 医结合 外科 学要 突 出 体免疫水平 、 减少副作用及并发症 、 提高机体 耐受能力 和生存 质 “ 菌毒并治”, 而突出 中、 医学 的优势 , 从 西 弥补 了其 不足 , 能够达 量等方面都有较强优势。 到单纯应用 中医 、 医不能 达到 的效 果 。通过 这样 的讲解 使 西 1 3 创 新性结合 任何科学 的建立 源于创新 , . 科学的发展需要创 学生能兼容 中、 西医学理论并 在临床 实践 中进 行交融 汇通 , 丰富 新, 中西医结合新理 论 、 观点 、 治则就是创 新性结合 的例证 , 了教 材 内容 , 宽 了 学 生 视 野 。 新 新 拓 如外科感染 的“ 菌毒并 治” 理论 ; 动静 结合 ” “ 小夹板 固定 治疗骨 32 培 养 中西 医结合 思维, . 提高 了学生的创新 能力 中医学临床 折 ;煨 脓 长 肉 ” 润 疗 法 治疗 烧 伤 理论 ;通 里 攻 下 法 ” 疗 急 腹 思维 的特征是不需依赖实验 仪器 检测 , “ 湿 “ 治 着重 于整 体宏观 、 系变 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结合点的探索及在教学中
的应用
作者:成秀梅,丁旭,张凤华,姚晓光
【摘要】通过查阅文献,临床调查和专家访谈,总结提炼外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位点,并应用到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教学过程中,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中西医结合思维,提高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疾病的能力。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结合点;教学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在我国同时存在的两种医学结合的产物,中、西医学在各自的存在价值及所承担的防病治病的任务上具有共同性,两种医学相互结合、取长补短、交叉渗透。

中西医结合最重要的是加强对结合点的认识,如果没有结合点,那就无从谈中西医结合。

我们在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教学工作中注意总结和探索外科疾病中西医学的交叉点、结合点,并将其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教学讨论,增加了学生对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理解和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1 外科学中西医结合的形式
中西医结合在在内容上有如下几种方式。

1.1 兼容性结合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些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不仅为西医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措施,同时也为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解剖学、遗传学、细菌学、生理学等医学基础学科中、西医学应共用。

现代临床CT、B超、MRI等先进的诊疗手段中西医都可以应用。

所以中西医结合医学应兼容中医学、西医学的精华,才能得到发展。

1.2 互补性结合中、西医学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与不同文化背影下形成的,互有长短,互补性很强。

中医学产生于经验医学时代,其特点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身心统一的整体观、辨证施治的治疗观,并注重整体在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其整体、宏观、辨证的医学理论和实践堪称绝佳;西医学产生于实验医学时代,其特点为以实验分析法为主,从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以至分子水平,说明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和预防。

故中、西医学兼并融合互补是中西医结合的本质特征。

如在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使部分急诊手术变为择期手术,为手术争取时间和创造有利条件,使患者度过急性期,降低了急症手术率,增加了择期手术率,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可促进术后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肿瘤治疗上手术、放疗、化疗、免疫疗法等确有疗效,但副作用很多。

中医在调节整体、增加食欲、改善机体免疫水平、减少副作用及并发症、提
高机体耐受能力和生存质量等方面都有较强优势。

1.3 创新性结合任何科学的建立源于创新,科学的发展需要创新,中西医结合新理论、新观点、新治则就是创新性结合的例证,如外科感染的“菌毒并治”理论;“动静结合”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煨脓长肉”湿润疗法治疗烧伤理论;“通里攻下法”治疗急腹症等[1]。

2 外科学中西医结合位点的总结探索
在总结探索外科学中西医结合位点的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 选择内容选择中、西医学认识比较成熟的几个系统。

如外科感染、围手术期处理、急腹症、乳房疾病、肛门直肠疾病、周围血管疾病等。

2.2 查阅文献掌握中、西医学理论的认识观点及现代研究进展。

2.3 临床调查调查临床的诊断、治疗的新方法。

2.4 专家访谈对有关专家进行访谈,获得他们的认识和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