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资料(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副高级)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资料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资料(中医内科学专业——副高级)一、专业知识(一)本专业知识1、熟练掌握中医内科各专科疾病的理论知识,内容包括疾病的沿革、病因病生理学、、4、熟悉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的理论,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遗传工程学等。
二、专业实践能力1、熟练掌握各专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思路和方法。
了解本专业的少见病和涉及其他学科的疾病,并能对其进行正确的诊断、鉴别及治疗。
2、掌握本专业危重病人的救治,如心内科必须掌握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包填塞、心原性休克、急性冠脉功能不全综合征、阿斯综合征、各种类型的严重心律失常、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疾病的诊疗抢救技术。
3、正确处理本专业的复杂疑难问题,如消化科必须掌握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肿4561的发病机制及诊治,冠心病与高血压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诊疗技术进展,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循证医学研究进展,心血管疾病神经内分泌激素与受体的研究进展,心脏的介入治疗技术进展,重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心脏预防医学理论;又如消化科的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及诊治、消化性溃疡、Hp感染及其相关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消化道肿瘤发病机制、肝硬化门脉高压发病机制及其并发症的诊治、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腹水与自发性腹膜炎及消化系统内镜的治疗,并能指导临床实践。
2.熟悉中医药在各专科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能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运用于临床指导实践。
并了解相关学科近5年来的研究概况。
3、肺结核4、慢性阻塞性肺病5、支气管哮喘6、肺血栓栓塞7、肺动脉高压与肺原性心脏病8、间质性肺病9、胸腔积液10、气胸11、肺癌9、不寐10、痰饮11、自汗、盗汗12、痹证(心痹)西医病种1、心力衰竭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高血压病4、心肌疾病4、反酸5、呕吐6、噎膈7、反胃8、呃逆9、腹痛10、泄泻11、痢疾12、便秘13、血证14、胁痛15、黄疸16、鼓胀17、积聚13、胃息肉14、胃癌15、胃肠道淋巴瘤16、胃异物17、克罗恩病(Crohn病)18、溃疡性结肠炎19、缺血性结肠炎20、霉菌性肠炎21、抗菌药物相关性肠炎22、伪膜性肠炎23、出血坏死性肠炎24、肠结核25、吸收不良综合征26、嗜酸细胞性胃肠炎46、胆道蛔虫47、胆囊炎48、胰腺炎49、胰腺癌50、结核性腹膜炎51、腹膜间皮瘤52、肠系膜肿瘤53、胃泌素瘤及其它胃肠道内分泌肿瘤54、急性中毒[肾内科]中医病种1、水肿2、淋证7、原发性肾小球疾病8、继发性肾小球疾病9、妊娠与肾脏疾病10、肾脏与高血压11、肾小管遗传性疾患12、囊性肾脏疾病13、肾发育异常疾病14、代谢性肾脏疾病15、梗阻性肾疾病16、尿石症8、肾癌9、鼻咽癌10、膀胱癌11、前列腺癌12、卵巢癌13、脑瘤。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资料

外阴白色病变
掌握
十九、皮肤肿瘤
色素痣
掌握
表皮痣
掌握
脂溢性角化
掌握
表皮囊肿
掌握
粟丘疹
掌握
毛发上皮瘤
掌握
皮脂腺痣
掌握
老年皮脂腺增生
掌握
多发性脂囊瘤
掌握
汗管瘤
掌握
皮肤纤维瘤
掌握
软纤维瘤
掌握
瘢痕疙瘩
掌握
日光性角化
掌握
脂肪瘤
掌握
鲍温氏病(Bowen病)
掌握
湿疹样癌(Paget病)
掌握
基底细胞上皮瘤
掌握
角化棘皮瘤
接触性皮炎
掌握
湿疹
掌握
遗传性过敏性皮炎
掌握
自身敏感性皮炎
掌握
荨麻疹
掌握
血管性水肿
掌握
丘疹性荨麻疹
掌握
药疹
掌握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
熟悉
尿布皮炎
掌握
系统性接触性皮炎
掌握
汗疱疹
掌握
七、结缔组织病
红斑狼疮
掌握
盘状红斑狼疮
掌握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掌握
系统性红斑狼疮
掌握
皮肌炎
掌握
硬皮病
掌握
混合结缔组织病
掌握
嗜酸性筋膜炎
熟悉
麻疹
掌握
风疹
掌握
传染性红斑
掌握
急性发热性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
熟悉
病毒性肝炎的皮肤表现
掌握
病毒性出血热
了解
二、细菌性皮肤病
脓疱疮
掌握
毛囊炎
掌握
项部疤痕性毛囊炎
高级职称考试大纲

高级职称考试大纲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大纲(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专业)——副高级一、专业知识(一)本专业知识1、掌握中医、西医内科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西医学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临床免疫学、临床生化、微生物学、医学统计学。
2、熟练掌握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包括:心血管、呼吸、泌尿、消化、神经、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传染病)的中西医基础理论。
3、掌握中西医临床诊断技能,掌握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包括X线、超声、CT、MRI等)内窥镜诊断学等专业技术知识。
(二)相关专业知识1、熟悉与中西医结合内科有关的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肿瘤病学等临床学科的中西医基础理论知识。
2、熟悉与中西医结合内科密切相关学科的理论,如临床药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及流行病学等。
二、专业实践能力1、熟练掌握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结合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
2、运用中西医结合手段和方法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急症、危重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脑卒中、器官功能衰竭、酮症酸中毒、重症肺炎、肺栓塞、中毒性菌痢、流行性出血热、支气管哮喘、气胸、大咯血、消化道大出血、DIC等)的救治。
3、掌握中西医结合内科一般疑难病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断、鉴别诊断与处理原则,如:发热原因待查、淋巴结/肝/脾肿大原因待查、颅内高压综合征、副癌综合征等。
4、熟练掌握中西医结合内科各项临床常用的操作技术,如:腰椎穿刺术、胸膜腔穿刺术、骨髓穿刺术、腹膜腔穿刺术、常用组织活检术及呼吸机、除颤器的使用等。
5、熟悉中西医结合内科各项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操作技术,能熟练阅读与分析报告结果;如:心电图、胸部X线、CT、内镜检查、骨髓细胞分析及常用临床检验化验项目等。
6、对中西医结合内科常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药理及药代动力学等知识均应有较全面的了解,在临床实践中能做到合理用药。
中西医结合外科副高考试用书

中西医结合外科副高考试用书
中西医结合外科副高考试用书有很多,比如:
《普通外科学高级教程》。
《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用书外科学专业》。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习题集丛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此外,还有《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心得集》《中医外科临床手册》《中医外科医案》《中医外科必读全书》《中医外科临证指南》《中医外科类聚方》《中医外科病诊治绝招》《中医外科秘方验方全书》等书籍。
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全科医学专业(副高级)

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全科医学专业(副高级)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资料(全科医学专业——副高级)一、专业知识1.掌握全科医学(包括全科医学、全科医疗、全科医生、临床预防、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居民健康档案和全科医疗管理等)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普通内科的基础理论以及常见病、多发病(包括心脑血管、呼吸、消化、泌尿、血液和造血系统、风湿性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常见传染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等理论知识。
3.熟悉外科、妇产科、儿科、眼耳鼻喉口腔科、皮肤与性传播疾病科、神经精神科等临床学科常见疾病的基本理论知识。
4.掌握社区用药、常用临床检验、社区康复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影像诊断学(包括心电图、X线、超声、CT、MRI等)原理。
5.熟悉传统医学、医学伦理学、心理学、社区营养学基本理论知识。
了解遗传学、行为科学以及卫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6.掌握初级卫生保健(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动、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流行病学、卫生统计、社区卫生诊断基本理论知识。
二、专业实践水平1.掌握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要点、处理原则与转诊。
包括发热、咳嗽、咽痛、头痛、头晕眩晕和晕厥、昏迷、抽搐、失眠、抑郁、焦虑、咯血和呕血、胸痛、呼吸困难、腹痛、腹泻、呕吐、黄疸、便秘、便血、水肿和腹水、血尿、尿失禁、贫血、淋巴结肿大、疲劳、消瘦、瘫痪、腰痛、关节痛、皮疹、紫癜、视力障碍、流涕和鼻塞、鼻出血、停经、月经失调、白带异常、听力下降、耳鸣和耳痛、压痛、牙龈出血等。
2.熟悉社区常见急症和危重病症的现场识别、紧急处理原则与转诊注意事项。
掌握社区常见意外伤害的初期处理和抢救原则。
了解常见重症病人在监护病房的处理原则。
3.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以及处理要点、转诊指征和健康指导。
了解内科较疑难病症的诊断要点、处理原则以及导诊。
4.熟悉外科、耳鼻喉科、皮肤与性传播疾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处理原则、转诊指征与健康指导。
高级职称考试大纲

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大纲(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专业)——副高级一、专业知识(一)本专业知识1、掌握中医、西医内科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西医学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临床免疫学、临床生化、微生物学、医学统计学。
2、熟练掌握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包括:心血管、呼吸、泌尿、消化、神经、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传染病)的中西医基础理论。
3、掌握中西医临床诊断技能,掌握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包括X线、超声、CT、MRI等)内窥镜诊断学等专业技术知识。
(二)相关专业知识1、熟悉与中西医结合内科有关的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肿瘤病学等临床学科的中西医基础理论知识。
2、熟悉与中西医结合内科密切相关学科的理论,如临床药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及流行病学等。
二、专业实践能力1、熟练掌握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结合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
2、运用中西医结合手段和方法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急症、危重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脑卒中、器官功能衰竭、酮症酸中毒、重症肺炎、肺栓塞、中毒性菌痢、流行性出血热、支气管哮喘、气胸、大咯血、消化道大出血、DIC等)的救治。
3、掌握中西医结合内科一般疑难病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断、鉴别诊断与处理原则,如:发热原因待查、淋巴结/肝/脾肿大原因待查、颅内高压综合征、副癌综合征等。
4、熟练掌握中西医结合内科各项临床常用的操作技术,如:腰椎穿刺术、胸膜腔穿刺术、骨髓穿刺术、腹膜腔穿刺术、常用组织活检术及呼吸机、除颤器的使用等。
5、熟悉中西医结合内科各项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操作技术,能熟练阅读与分析报告结果;如:心电图、胸部X线、CT、内镜检查、骨髓细胞分析及常用临床检验化验项目等。
6、对中西医结合内科常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药理及药代动力学等知识均应有较全面的了解,在临床实践中能做到合理用药。
7、对中西医结合内科发展与动态要有较全面的了解,特别是中西医诊断与治疗方面的新进展。
2019年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专业-副高

2019年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专业-副高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资料(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专业——副高级)一、专业知识(一)本专业知识1、掌握中医、西医内科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西医学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临床免疫学、临床生化、微生物学、医学统计学。
2、熟练掌握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包括:心血管、呼吸、泌尿、消化、神经、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传染病)的中西医基础理论。
3、掌握中西医临床诊断技能,掌握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包括X线、超声、CT、MRI等)内窥镜诊断学等专业技术知识。
(二)相关专业知识1、熟悉与中西医结合内科相关的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肿瘤病学等临床学科的中西医基础理论知识。
2、熟悉与中西医结合内科密切相关学科的理论,如临床药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及流行病学等。
二、专业实践水平1、熟练掌握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结合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
2、使用中西医结合手段和方法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急症、危重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脑卒中、器官功能衰竭、酮症酸中毒、重症肺炎、肺栓塞、中毒性菌痢、流行性出血热、支气管哮喘、气胸、大咯血、消化道大出血、DIC等)的救治。
3、掌握中西医结合内科一般疑难病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断、鉴别诊断与处理原则,如:发热原因待查、淋巴结/肝/脾肿大原因待查、颅内高压综合征、副癌综合征等。
4、熟练掌握中西医结合内科各项临床常用的操作技术,如:腰椎穿刺术、胸膜腔穿刺术、骨髓穿刺术、腹膜腔穿刺术、常用组织活检术及呼吸机、除颤器的使用等。
5、熟悉中西医结合内科各项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操作技术,能熟练阅读与分析报告结果;如:心电图、胸部X线、CT、内镜检查、骨髓细胞分析及常用临床检验化验项目等。
6、对中西医结合内科常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药理及药代动力学等知识均应有较全面的了解,在临床实践中能做到合理用药。
2019年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全科医学(中医)专业——副高

2019年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全科医学(中医)专业——副高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资料(全科医学(中医类)专业——副高级)一、专业知识1.掌握全科医学(包括全科医学、全科医疗、全科医生、临床预防、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居民健康档案和全科医疗管理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与学说,中医诊断学、中医药学、方剂学等。
3.掌握内科、妇科、儿科、外科与皮肤科、骨伤科、五官科等社区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
4.掌握在社区中展开针灸推拿工作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5.熟悉中医的药物与非药物保健与康复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6.掌握初级卫生保健(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动、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流行病学、卫生统计、社区卫生诊断基本理论知识。
二、专业实践水平1、内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1.掌握感冒、咳嗽、胃痛、泄泻、便秘、胁痛、眩晕、中风后遗症、消渴、痹证、自汗与盗汗的定义、临床表现、辨证分型、治法、方药及预防保健。
2.熟悉喘证、哮证、呕吐、心悸、不寐、水肿、遗精的定义、临床表现、辨证分型、治法、方药及预防保健。
2、妇科病的中医治疗1.掌握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带下病、崩漏、胎漏与胎动不安、缺乳的定义、临床表现、辨证分型、治法、方药及预防保健。
2.熟悉月经前后诸证、绝经前后诸证、妊娠恶阻、产后恶露不绝的定义、临床表现、辨证分型、治法、方药及预防保健。
3.了解子肿、产后发热、阴挺的辨证分型与治法。
3、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1.掌握感冒、哮喘、肺炎喘嗽、腹泻、麻疹、水痘、痄腮的定义、临床表现、辨证分型、治法、方药及预防保健。
2.熟悉厌食、鹅口疮、奶麻、顿咳、风疹的定义、临床表现、辨证分型、治法、方药及预防保健。
4、外科、皮肤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1.掌握疖、湿疮、褥疮的定义、临床表现、辨证分型、治法、方药及预防保健。
2.熟悉粉刺、乳痈、丹毒、冻疮、痔疮、疱疹的定义、临床表现、辨证分型、治法、方药及预防保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资料(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副高级)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一、专业知识(一)本专业知识1、熟练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理论、常用中药特性;2、熟练掌握现代外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包括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外科输血、外科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围手术期处理、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外科感染、创伤、复苏等;3、熟练掌握普通外科常见疾病的诊疗理论与规范;4、熟练掌握普通外科专业相关的外科手术学知识,掌握重症监护及治疗学、急救医学、肿瘤治疗学等知识;5、掌握普通外科专业相关的物理诊断学、检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内镜诊断及治
疗学等知识;6、掌握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中各系统、脏器疾患相关的病因学、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知识;7、熟悉普通外科专业相关的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8、熟悉开展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临床科学研究方法,掌握医学统计学基本理论;9、了解普通外科专业相关的麻醉学、药理学等知识。
(二)相关专业知识1、掌握消化内科学、头颈外科学、胸外科学、泌尿外科学、妇产科学等相关学科专业的相关知识;2、熟悉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熟悉我国的各项相关法律法规的条款;3、了解骨外科学、心外科学、神经外科学、心血管内科学、呼吸内科学、内分泌内科学、血液内科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二、学科新进展 1、熟练掌握及时、主动获取国内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临床医疗与相关研究领域中最新进展的方法,初步具备把握最新研究进展并指导临床实践的能力;2、熟悉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领域中不断出现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3、了解与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实践和科学研究密切相关的其他学科的最新重要进展。
三、专业实践能力1、熟练掌握中医中药在普通外科学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临床运用方法;2、熟练掌握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中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特征、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以及主要治疗手段;3、熟练掌握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中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外科治疗(以手术为主)的适应证、禁忌症、操作技术规范;4、熟练掌握外科治疗(以手术为主)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发生原因、早期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5、熟练掌握普通外科专业领域
中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预后状况,能够正确制定随访方案;6、掌握普通外科危重患者的监测手段、抢救和综合治疗原则,熟练掌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7、掌握普通外科急症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紧急救治和综合治疗原则;8、表述中医中药在普通外科学中感染性疾病、器官功能康复、重症疾病中的临床运用基础理论及临床实践;9、熟悉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中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常见误诊、误治原因,能够正确加以判断和处理;10、熟悉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中常用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常见副作用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11、熟悉现代普通外科常用的诊疗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适应证、禁忌症、操作要领、结果判定、常见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12、了解普通外科相关的介入放射诊断和治疗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和操作原则;13、了解普通外科相关的疼痛治疗原则和手段。
四、本专业病种1、颈淋巴结结核2、颏下皮样囊肿3、甲状腺舌囊肿4、胸腺咽管囊肿5、颈部囊状淋巴管瘤6、单纯性甲状腺肿 7、甲状腺功能亢进 8、亚急性甲状腺炎9、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10、甲状腺腺瘤11、甲状腺癌12、甲状旁腺功功能亢进 13、多乳头、多乳房14、男子乳房发育症15、急性乳房炎16、乳房结核17、乳房囊性增生病 18、乳房纤维腺瘤19、叶状囊肉瘤20、管内或囊内乳头状瘤21、乳癌22、湿疹样乳癌23、炎性乳癌24、男子乳癌25、乳房肉瘤26、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27、急性动脉栓塞 28、周围动脉瘤29、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 30、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1、血栓性浅静脉炎32、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3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
合征34、腹股沟斜疝35、腹股沟直疝36、股疝 37、腹壁切口疝 38、脐疝 39、白线疝 40、闭孔疝 41、腹壁损伤 42、肝脏损伤 43、肝外胆管损伤 44、脾脏损伤 45、胃损伤 46、十二指肠损伤 47、胰腺损伤 48、小肠与肠系膜损伤 49、结肠、直肠和肛管损伤 50、横膈损伤 51、腹膜后血肿及大血管损伤 52、继发性腹膜炎53、原发性腹膜炎54、结核性腹膜炎 55、膈下脓肿56、盆腔脓肿57、腹膜假粘液瘤58、腹膜间皮细胞瘤59、大网膜扭转60、大网膜囊肿61、大网膜粘连综合征62、肠系膜囊肿和肿瘤63、肠系膜血管疾患64、腹膜后出血65、腹膜后感染66、髂窝脓肿67、腹膜后纤维化68、原发性腹膜后肿瘤69、胃和十二肠溃疡 70、瘢痕性幽门梗阻71、消化性溃疡出血72、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73、应激性溃疡 74、胃息肉75、胃肉瘤76、胃癌77、胃间质瘤78、急性胃扩张 79、胃扭转 80、胃结核81、十二指肠结核82、胃、十二指肠异物83、胃憩室84、十二指肠憩室85、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 86、粘连性肠梗阻87、小肠扭转88、成年人肠套叠89、腹内疝90、肠堵塞91、功能性肠梗阻(肠麻痹)92、血运性肠梗阻93、慢性小肠假性梗阻94、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95、克罗恩病96、急性出血性肠炎97、抗生素相关性肠炎98、肠结核99、肠伤寒穿孔100、小肠憩室101、盲袢综合征 102、短肠综合征 103、肠外瘘 104、黑斑息肉病 105、结肠扭转106、结肠憩室病 107、溃疡性结肠炎 108、结肠息肉109、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110、类癌和类癌综合征 111、结肠肿瘤112、急性阑尾炎 113、慢性阑尾炎 114、阑尾肿瘤 115、直肠和肛管损伤 116、肛裂 117、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118、痔119、直肠脱垂 120、肛门失禁 121、直肠癌122、直肠类癌123、肛管及肛门鳞状上皮细胞癌124、肛管及肛门基底细胞癌125、肛管及肛门恶性黑色素126、肛周Paget病127、细菌性肝脓肿128、阿米巴性肝脓肿129、肝结核130、原发性肝癌131、继发性肝癌132、肝海绵状血管瘤133、肝腺瘤134、肝囊肿 135、肝包虫病 136、门脉高压症 137、巴德-吉亚利综合征 138、胆囊结石139、肝内胆管结石140、肝外胆管结石141、急性胆囊炎142、慢性胆囊炎143、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44、Oddi括约肌狭窄与缩窄性Vater乳头炎 145、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146、胆道寄生虫病147、胆囊肿瘤148、胆管肿瘤149、外伤性胆道出血150、感染性胆道出血151、先天性环状胰腺152、先天性异位胰腺153、急性胰腺炎154、慢性胰腺炎155、假性胰腺囊肿 156、胰腺癌157、胰腺囊腺癌158、胰岛素瘤159、促胃液素瘤160、胰高血糖素瘤161、胰致腹泻瘤(肠肽瘤)162、多发性内分泌综合征 MENI型163、多发性内分泌综合征 MENII型164、副脾和脾发育不全 165、脾功能亢进166、游走脾 167、脾囊肿 168、脾肿瘤 169、脾动脉瘤 170、脾脓肿 171、脾梗死 172、脾破裂 173、上消化道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