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殇

合集下载

高中生“浅阅读”的文化之殇与学校图书馆的应埘策略

高中生“浅阅读”的文化之殇与学校图书馆的应埘策略
所谓的名著呢? ”
( 二) 传 统 阅读 被 “ 网络 ” 蚕 食

高中生“ 浅 阅读 ” 的现状 及原因分析
笔者对 我 校 学生 进 行 了一 次 问卷 调查 。 针 对
“ 当 你 学 习 碰 到 困难 时 如 何 解 决 ? ” 这 一 问题 , 5 3 . 4 %的学 生选 择 “ 网上 查 资料 ” , 3 2 . 1 %的学 生 选


“ 触 手可及 ” 的手 机 阅读 、 网络 阅读 攻城 略地 ,
举成为学 生最 喜爱的 阅读方式 。 代 表传统 阅读 的 纸质 书籍 已无力与之 匹敌 ,其影 响力哀声一 片。 娱
乐新 闻 、 网站论坛等消遣类 阅读 成 了学生最感 兴趣 的领域 , Q Q空 间 、 微信 、 微博里 转载 的文 章也会 被
适 时留意 , 而对富有深度 和“ 思维含量 ” 的经典阅读
却敬而远之 。 ( 三) 阅读 目的被 “ 休 闲” 逆袭
e网时代 ” , 并随之产 生 了“ 点击一代 ” 的网络在线
阅读 群体 。 高中生是 网络 的忠实 粉丝 , 正在 经历着

场轰轰烈 烈的阅读方式 的革新 。 铺天盖地 的网络
择“ 寻求 老 师或家 长帮 助 ” , 只有 5 . 8 %的学 生选 择
“ 到学校 图书馆查 资料 ” 。 可见 , 绝 大部分 学生首 先 想 到 的都 是 网络 , 而 学校 图书馆 则成 为 被遗 忘 的
角落 。 随着 网络 时代 的到来 ,纸质书开始走 下神坛 , 取而代之 的是电子网络文本 , 学生 的阅读也开创 了
不开经 典 的指 引 。 经典 阅读 的氛 围 , 在 当今竞 争激 烈、 功利至上的社会 中显得尤 为珍贵 。

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

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

可估量也就是说,这种损失之巨大,是永远也无法弥补的,这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之殇,也是近代史上最不堪回首的一幕。

(一)圆明园被毁圆明园的被毁,即便是外国人也为之愤慨,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对英法联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火烧圆明园的暴行进行强烈地谴责,正如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实际上,不仅是这两个强盗,还有八个强盗尾随其后,很多人有一种认识,圆明园是被八国联军焚烧的,其实这种认识不太准确。

火烧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而八国联军没放火,但他们却把圆明园抢劫一空。

而当时的帝国主义强盗,毁掉圆明园的目的,不仅仅只是为了掩盖令人发指的罪行,据当时的英军指挥官詹姆斯·卜鲁斯(额尔金伯爵)下达的命令来看,面对如此宏伟、精美、瑰丽的园林就此毁灭。

他不但不感到可惜,还得意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

”(二)圆明园价值作为一个皇家御用之园林,圆明园首先代表了当时中国古典建筑的最高水准。

这座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被赐给皇四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帝的园林,经过150多年的不断创建和营造,其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其中150余景,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又有“万园之园”的美称。

其次,作为皇家宝库之所在,其内藏有历朝历代的书画古董、钟鼎玉器、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等,可以说凡中国有的奇珍异宝,都可以在里面找到,类似于皇家博物馆或藏宝库,其价值也是无可估量。

有名士兵留下这样的记录:“两天内,我拿到了价值3000万法郎的丝绸、珠宝、瓷器、铜器和雕塑”,还说“就像是吸食大麻者的幻觉”。

这群强盗抢了48小时,那真是能拿多少拿多少,恨不得自己多长几只贪婪的手,这是侵略者毫无底线的狂欢。

中华经典演讲稿范文5篇

中华经典演讲稿范文5篇

中华经典演讲稿范文5篇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

它为了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晓喻听众,打动听众,“征服”群众,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华经典演讲稿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中华经典演讲稿范文1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民族精神什么是祖国?祖国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是每一个中国公民,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

祖国是我们大家的家。

祖国在那里?祖国就在我们面前,就在我们的教室里,就在我们的校园里,就是我们每天面对的同学、老师、家人。

祖国的兴亡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每天的行为积累起来的。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互相融合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全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伟大的民族必定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什么?诗人艾青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认为这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解释,那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爱国主义。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有着注重团结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人民之间相互融合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共同进步孕育、培养和形成了一种崇高而朴实的民族团结意识。

正是这种民族团结意识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没有解体始终没有屈服始终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几千年来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这种共同愿望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方向。

依靠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中华民族无所畏惧地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排除了一个又一个障碍勇往直前。

坚持民族团结意识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

中华文明蜿蜒奔腾了五千年,让我们在这里回顾、反思、警醒。

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要让我们的祖国经过我们的努力,变得更加繁荣,更加勃发!每当五星红旗升起,每当《义勇军进行曲》奏响,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会感到自己同庄严站在一起,同伟大站在一起,同胜利站在一起,同太阳站在一起!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我的祖国,我为你骄傲!谢谢大家!中华经典演讲稿范文2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主题是:传承文化,诵读经典。

文化之殇:从“一腚蝇”看现代流行文化的堕落

文化之殇:从“一腚蝇”看现代流行文化的堕落

文化之殇:从“一腚蝇”看现代流行文化的堕落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中,我们常常被各种光怪陆离的现象所包围。

从街头巷尾的“一腚蝇”文身,到网络语言的层出不穷,再到广告界的“病句”横行,这些看似荒诞不经的现象,实则折射出一种文化趋势——恶俗文化的流行。

这种文化趋势不仅挑战了传统的文化价值观,更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一次深刻侵蚀。

文化的扭曲与市场的迎合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文化产品越来越倾向于迎合大众的低级趣味。

从“一腚蝇”的荒谬到“脑白金”广告的病句,这些文化现象背后,是对市场规律的深刻把握。

商家们深谙“病句易记”的道理,不惜牺牲文化品味,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这种对恶俗的迎合,不仅让文化产品失去了应有的深度和内涵,更是对公众审美的一次误导。

网络文化的兴起与语言的异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化迅速崛起,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的重要力量。

然而,网络语言的创新往往伴随着语言的异化。

从“十动然拒”到“人艰不拆”,这些新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需求,但同时也暴露了语言的粗鄙化和浅薄化。

这种语言的异化,不仅削弱了汉语的表达力,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挑战。

山寨文化的泛滥与原创精神的缺失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山寨文化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迅速泛滥。

从“小夭鹅”到“雷碧”,这些山寨产品不仅侵犯了原创者的权益,更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欺骗。

山寨文化的泛滥,反映了社会对原创精神的忽视,以及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不足。

这种文化的泛滥,不仅损害了创新的动力,更是对文化多样性的一种破坏。

恶俗文化的流行与精神的颓废在恶俗文化的大行其道中,我们看到了一种精神的颓废。

从“贱文化”的流行到“贱片时代”的兴起,这些文化现象背后,是对低级趣味的迎合和对高尚情操的忽视。

这种文化的流行,不仅让社会陷入了一种“群体性精神颓废”,更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一次深刻侵蚀。

文化的反思与重建面对文化的堕落,我们不能无动于衷。

文化是人类精神的家园,是社会进步的源泉。

高中语文国殇知识点

高中语文国殇知识点

高中语文国殇知识点高中语文教学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其中包括了国殇这一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国殇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因为它与中国近现代历史息息相关。

本文将对高中语文中涉及到的国殇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国殇的含义所谓国殇,是指一国因为一场灾难性的战争而遭受严重损失。

在中国历史上,国殇多出现在战争、动荡、灾难的时期。

这些事件导致了中国人民及国家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双重损失,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之后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国殇背景国殇的背景与中国近现代史密不可分。

自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和变革。

其中最为重要的有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

这些事件不仅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还对中国文化和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国殇的类型中国历史上,国殇主要分为三种类型:政治国殇、经济国殇和文化国殇。

1、政治国殇政治国殇是指因政治对立而导致国家分裂的情况。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导致了中国民间的复杂感情,如近代中国人对外敌的抗击与矛盾、对自己国家内部制度变革及影响,以及对天命之问的思考等等。

而辛亥革命更是结束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实现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2、经济国殇经济国殇则是指由于外部与内部的各种原因而导致国家萎缩。

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大门,在所带来的深刻变革中也有许多经济的变化。

鸦片战争导致了中国在经济层面上的巨大不平等,外国藩镇经济顺应有效竞争中产生的奇特分工和分级是造成中国落后经济的根本原因之一。

3、文化国殇文化国殇更多的是指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打击。

近代以来,中国遭受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和不安定的局势,其中对传统文化的破坏和扭曲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这种传统文化的破坏往往表现为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冲突等等。

四、国殇对社会的影响国殇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政治思想、文化意识和社会结构。

关于巴黎圣母院火灾的议论文:火,在毁灭文明_优秀作文

关于巴黎圣母院火灾的议论文:火,在毁灭文明_优秀作文

关于巴黎圣母院火灾的议论文:火,在毁灭文明火,在毁灭文明熊嘉敏它躲过了成火,却坍塌在和平年代。

一题记2019年,法国当地时间4月15日下午,法国著名建筑巴黎圣母院起火,大火熊熊燃烧,著名的哥特式塔尖在大火中倒塌,完工于1260年的一扇玫瑰花窗,也没能幸免于难。

巴黎圣母院负责人说:"一切都在燃烧,木制框条上什么也没留下。

”不觉让人心寒泪落,更让人为这一世界伟大建筑的被毁痛惜不已!得知这一消息,不少法国人民跪地祈祷,祈求大火早点灭掉;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发文表示“今晚,我的心将与法国人民同在,与正在圣母院扑灭大火的紧急救援人员同在”;加拿大总理也发文表达对法国人民的支持和对巴黎圣母院失火的心碎……但在这一片惋惜声中却接连出现另一种漫骂的声音:”圆明园的断壁残垣算什么?”“活该,报应来了!烧得好!”等。

顿时,网络舆论开始导向幸灾乐祸!确实,看到巴黎圣母院的这场熊熊大火,我们无法不去想起曾经那场连烧三天三液的大火——万园之园留下的断壁残垣,是中国历史耻辱柱上最疼的一根钉子,每每提及,哪个华夏子孙能不痛心落泪?但是,这不能成为我们在巴黎圣母院大火旁冷嘲热讽的理由。

我们记住圆明园是为了让所有人记住懦弱的代价,以此激励我们向前;所有美丽的艺术品都不应该承载国家与战争的重量,文明无国界!任何一场毁灭文明的大火,都是一场文化之殇。

铭记历史与屈辱的方式绝不是看到其他民族经历文化苦楚时的冷朝热讽!身为中国人,我们更应有大国风度,更应深明大义!我们应当铭记圆明园之痛,也为这场文明之殇惋惜,更提醒我们自己尽最大的能力保护好属于世界的文明!一把大火,连烧三天三夜,把我们的“万园之园”烧得只剩断壁残垣,圆明园只能留在历史的长河里;一把大火,把刚过200岁诞辰的巴西国家博物馆毁得一片狼藉,2000万件藏品全部受损,据不完全统计,仅10%的藏品幸存;一把大火,把经过几个世纪匠人努力建成的巴黎圣母院毁得面目全非……这些无疑全都是类文明的劫难。

巴黎圣母院之殇

巴黎圣母院之殇

编者按“巴黎之痛,世界之痛!”巴黎圣母院大火,令世人伤心不已。

熊熊火光里的塞纳河畔,圣母院塔尖的轰然倒塌,延续了800多年文明的古迹所遭遇的劫难,是如此令人沉闷、忧伤而沮丧。

这场文物之殇,让法兰西流泪,也让全世界伤痛。

“文明是坚韧的,但又是脆弱的,有时脆弱到一把火就能烧毁。

”这场文化之殇,更带来了人类对于文物保护的警醒。

“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每座博物馆都是人类文明的宝库。

”人类文明是超越国界的,应为全人类所共有。

保护古建筑,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更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此刻,人类的惋惜在巴黎相遇(标题即论点,彰显本文抒情性。

)①15日傍晚,位于法国首都的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造成巴黎圣母院塔尖倒塌,建筑损毁严重。

据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总理菲利普事发后赶到现场。

马克龙表示,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整个国家都感到心情沉痛”。

(开篇引述新闻报道,为下文张本。

)②“今天是所有巴黎人伤心的一天,我们祈祷巴黎圣母院大火尽早熄灭。

”这是一名巴黎市民的哀鸣,恐怕也是全世界所有人的期盼。

尤其对于中国人来说,更是百味杂陈,从文豪雨果名著《巴黎圣母院》获得丰厚滋养和震撼体验的中国读者,哪怕没有亲临过巴黎圣母院,也一定对她并不陌生,因为那里有美丽而迷人的吉普赛姑娘爱斯梅拉达,有长着“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却善良而忠诚的敲钟人卡西莫多……③此外,书中的精美插图,特别是对哥特式建筑的倾心描写,以及对教堂门窗的精准刻画,都让人印象深刻,以至于有人说:“巴黎圣母院至少一半的魅力,来自雨果的那部小说!”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早已成为巴黎乃至法国的文化符号。

因此,当视频中的标志性塔尖在烟火中坍塌,更像是砸在人们心中,让人感到沉闷、忧伤而沮丧。

④“临走真是不放心,生怕一别即永诀”,去过巴黎圣母院的游客心怀戚戚,没去过的人更是黯然神伤,究其因,这种世界级的瑰宝一旦受损,便难以还原,哪怕修复如旧,也不具备昔日神韵,无法还原具有独特气质的历史现场。

古典之殇感悟

古典之殇感悟

古典之殇是指的是古典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式微和失落的现象。

感悟:
古典之殇让我们深感遗憾,因为古典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如果我们失去了这一宝贵的财富,我们的文化也就失去了灵魂。

古典之殇让我们思考,因为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信息传播日新月异,但这种发展却对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我们需要反思,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使之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古典之殇让我们感受到文化的衰败,因为古典文化是经过千百年来的传承和沉淀才得以流传至今。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往往更加追求流行和时尚,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古典之殇让我们意识到文化的价值,因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具有深刻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道德准则。

只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发展自己的文化身份。

总之,古典之殇是一种让人感慨和思考的文化现象,我们需要保护传统文化,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之殇
翻开历史,王道士笨拙地用石灰粉刷看起来暗
乎乎的壁画,用铁锤砸着着敦煌莫高窟的塑像婀
娜的体态变成了碎片,柔美的浅笑变成了泥巴这是余秋雨笔下的敦煌之殇,令人无比痛心。

我们曾指责王道士的贪恋薄利,批判他的愚昧无知。

可是,如果从毁坏文化的角度看,一个小小
的道士也就是在大漠风尘中加速了几面壁画的风化,也就是给灿烂的敦煌文化划下了几道伤痕罢了。

今天,世人对文化的践踏,相比于王道士,
真正是有过之而不及。

与王道士不同,现代人毁弃文化,手段更高明,理由更堂皇。

时下,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叫做文
化搭台,经济唱戏。

口头上,信誓旦旦复兴文化,实际上,是在文化遗产中寻找经济的卖点,文化
已经成为了经济的附属品。

现代人不是王道士,王道士只是把艺术珍品贱
价出售,现在的人靠自己的想像力,从经典文化
中淘金,不用花重资赞助黄金时段的广告,不必
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只要包装袋上多出几个
世人熟悉的古雅的字眼,滞销的商品就会供不应
求,何乐而不为?至于那些文化,与厂家何关?与唯利是图的商贾何关?于是乎,诸葛亮成了羽扇的代言人,屈原也成了一只大粽子,陶渊明因为回归田园,亲自劳作,而被消费者争来抢去!商业利益的驱动,就像一只巨大的火球,急速燃烧,将那些脆弱的文化当作火柴,愈烧愈旺,于是,文化的精髓作文化作了一缕轻烟,随风飘散了。

一个古老的民族在流血,一泓千年不息的文明之水正在被污染,我们引以为豪的深厚文化底蕴正在一点点地被稀释、消解,剩下的只有在商业劲风中风干的几个名词。

经济本是文化生长的土壤。

远的不说,只要看看徽商的殷实,看看徽文化的发达,我们就能摆正经济与文化的关系。

徽州商人在经商之初,无疑是艰难的。

从小离乡背井,出外卖艺,奋力拼搏。

最后,出现了无徽不成镇的繁盛景象。

但是,徽商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物质财富。

遥望他们远去的背影,我们还看到了一种文化的东西在闪耀:以诚待人以义为利以人为本。

徽商创造了徽文化,徽文化的崛起又为原本灰头土脸的徽州山民戴上了一顶儒商的帽
子。

回望历史,我们的文化与经济,是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

可是,今天,我们在追求经济利益的时候,把文化糟蹋到了何种地步!
美国学者解释类似文化开发时曾经说,当前中国的文化开发不仅有过度性,也有浅薄性。

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吗?
历史是一个时代精神的缩影,文化,是维持民族发展的生命线。

可是,今天,传统文化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正在哭泣。

亚里士多德曾说,我们的世界是需要文明的。

先哲的话,当给我们敲响一声穿透时空的警钟:不要让我们再重演文化之殇的悲剧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