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7 计量时间
教科版小学科学 《计量时间》单元教材解读

• 技术发明通常蕴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
指向获得大概念认识
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在学 生实践的基础上,通过研讨把学生的认识指 向科学大概念。
将要经历的主要探究活动
将要经历的主要探究活动
蜡烛可以用来计时吗?
将要经历的主要探究活动
将要经历的主要探究活动
• 探究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 与什么有关 摆锤的质量 摆动的幅度 摆的长度
3
实施建议
• 突出技术与工程实践 • 指向获得大概念认识
突出技术与工程实践
• 这个单元的第3课、第6课是侧重技术与工程实践的课
主体活动
(1)根据任务设计方案,用图文的方式表达; (2)根据设计方案制作水钟; (3)测试水钟计时精确度; (4)根据测试结果改进水钟。 这一课让学生经历了工程实践的相对完整的一般活 动过程,以此来指导他们今后自己的工程实践活动。
这两个摆每分钟摆动次数一样吗
对“摆”的认识又向前发展了
• 摆锤重心位置影响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 (慢慢接近“摆长”的认识了)
• 学生经历了连续的“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科学理 论”的过程,想必能慢慢意识到自己对一个事物 和现象的认识是逐步发展的;人类对世界的认识 也需逐步完善,且永无止境。
• 所谓的“科学理论”只是某个特定时期人们的共 识。即“科学上给出的解释、理论和模型都是在 特定的时期内与可获得的实证最为吻合的。”
因为这个内容,在中年级进行了有关学习。另外,删除了制作一个一 分钟计时器的活动内容,因为那个制作要求比较高,目标难以达成, 而且课程标准也没有相关要求。
单元起始课,明确学习主题并研究燃香钟 研究水钟的计时方法和原理,制作水钟
研究摆钟的计时方法和原理,制作钟摆 总结计时工具的研究,并联系生活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7《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教案)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时间测量实验等活动,体验时间单位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的概念。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时间单位的应用。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是否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听讲、与同学互动等。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提出有价值的观点、与小组成员合作等。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来检查学生对时间单位概念和换算关系的掌握程度,以及是否能够运用时间单位来描述和计算生活中的时间。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时间单位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板书古代和现代的时间测量工具(如沙漏、钟表)。
-描述时间测量工具的演变和原理。
③时间与生活应用:
-板书时间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起床、吃饭、上课等)。
-引导学生思考时间单位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板书设计,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时间单位的概念、时间测量工具的演变以及时间在生活中的应用。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重点突出,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通过艺术性和趣味性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计量时间知识点

计量时间知识点时间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对时间进行计量和管理,以便更好地安排和利用我们的时间。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计量时间的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时间。
1.时间的基本单位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一分钟等于60秒,一小时等于60分钟,一天等于24小时。
2.时间的测量方法我们可以使用各种设备和工具来测量时间,例如钟表、计时器、手机等。
其中,钟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计时工具。
钟表分为模拟时钟和数字时钟两种类型。
模拟时钟通过指针指向特定的刻度来表示时间,而数字时钟则以数字的形式显示时间。
3.时间的表示方法时间可以用24小时制或12小时制来表示。
在24小时制中,一天的时间被划分为从0时到23时。
而在12小时制中,早上12点被表示为12时,下午1点为13时,晚上11点为23时。
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不同的时间表示方法。
4.时间的计算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进行时间的计算。
例如,如果我们在15时30分开始做某件事情,需要花费2小时30分钟,我们可以通过加法计算来确定结束的时间。
将开始时间的小时和结束时间的小时相加,并将分钟和分钟相加。
如果超过24小时,则将小时减去24。
5.时区的概念地球被划分为多个时区,每个时区都有自己的标准时间。
时区的设立是为了方便不同地区之间的时间统一。
例如,在中国大陆使用的是东八区的时间,比协调世界时(UTC)早8小时。
6.夏令时夏令时是一种节约能源的措施,通过调整时间来延长日光时长。
夏令时通常在夏季开始,将时间往前调一个小时,以增加傍晚的日照时间。
在冬季结束夏令时时,时间会被调整回原来的状态。
7.时间管理技巧良好的时间管理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效率和生产力。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时间管理技巧:•制定日程安排:制定一份详细的日程安排,列出每天的任务和活动,以便更好地组织时间。
•设置优先级:将任务按照重要性和紧急性设置优先级,先完成重要且紧急的任务。
小学科学第三单元《计量时间》(共7课)(教案)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第三单元《计量时间》(共7课)(教案)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计量时间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小学科学第三单元《计量时间》的教案安排。
这个教案主要包括7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正确地测量时间,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第一课:时间与日常生活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时间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并能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顺序。
首先,老师可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不同事件的照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发生顺序。
接着,老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事件的发生时间。
最后,老师总结出时间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制作一个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表。
第二课:读秒表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能正确地读秒表,并能利用秒表测量简单的事件时间。
老师首先向学生介绍秒表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并演示如何正确地读秒表。
接着,老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利用秒表测量一些简单事件的时间,如跑步、唱歌等。
最后,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他们的测量结果,并总结出如何正确地读秒表的方法。
第三课: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单位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并能正确地将事件时间与相应的时间单位进行关联。
老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件,并让学生猜测它们用何种时间单位来进行测量。
接着,老师向学生介绍秒、分钟、小时和天等时间单位,并举例说明它们的使用情况。
最后,老师和学生一起完成一个练习,让学生将给定的事件时间与适当的时间单位进行匹配。
第四课:时钟和表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时钟和表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并能通过时钟和表来读取和表示时间。
老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时钟和表,并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结构和指针的运动。
接着,老师向学生介绍时钟和表的主要用途,并示范如何利用时钟和表来读取和表示时间。
最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用不同的时钟和表来读取和表示给定的时间。
第五课:日历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日历的功能和用途,并能通过日历来确定事件的发生日期。
2024年新编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精选重要考点)

2024年新编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精选重要考点)第一单元《光》1-1.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1-1.你所知道的光源。
答:太阳、点燃的蜡烛、打开的电灯、萤火虫、打开的手电筒……1-1.月亮、汽车后视镜为非光源。
1-1.光源的特征:正在发光;自身发光。
1-2.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
1-2.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皮影戏、日食、路灯、日出等。
1-3.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
1-3.日食:太阳、月球、地球月食:太阳、地球、月球1-4.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进而改变我们看到的现象。
1-4.一条鱼反射的光经左右两个分界面后改变方向,分别进入人眼,看起来就是两条鱼了。
1-4.铅笔倾斜放入时在水面处“折断”;铅笔垂直放入时没有明显变化。
1-5.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会改变传播方向,科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1-5.手电筒的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纸上出现了不同颜色的光。
1-5.白光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1-5.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
1-5.当快速旋转彩色轮时,会看到彩色轮接近白色。
1-6.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如果碰到物体,就有一部分光线从物体表面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也叫发光。
1-6.与镜面反射相同,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
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1-6.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灯罩可以把灯泡发出的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来向下的光合在一起,增加亮度。
1-6.教室的墙壁为什么要涂成白色?因为白色物体反光能力较强1-6.光的反射的应用: 医生的额镜、汽车后视镜、测量地月距离。
1-6.为了在夜里看清物体,我们的瞳孔会放大;遇到刺眼的亮光时,我们的瞳孔会缩小。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7课 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

激趣导入
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总结和比较人类计时工具的演变
计时工具发展史
公元前20000年:史前人以在木棍和骨头上刻标记的方式来计时。 公元前8000年:埃及人制订了每年12个月,每月均为30天的历法。 公元前1500年:埃及人发明了第一个移动日晷,将一天分为12个周期。
公元1100年:日晷在欧洲得到发展。 公元1350年:德国钟表匠发明了第一个机械闹钟。 公元1400年:第一批机械钟开始在欧洲流行,由意大利人乔瓦尼·唐迪 于1364年制成,他首次在机械钟里引入了轮式钟摆。
公元1510年:德国纽伦堡出现带发条的怀表。
公元1511年:荷兰人彼得·亨莱茵制成了第一块 怀表,但它只有时针而没有分针和秒针。
►为你理想的人,否则,爱的只是你在他身上找到的你的影子。 ►冲冠一怒为红颜,英雄难过美人关。只愿博得美人笑,烽火戏侯弃江山。 宁负天下不负你,尽管世人唾千年。容颜迟暮仍为伴,倾尽温柔共缠绵。 ►蜜蜂深深地迷恋着花儿,临走时留下定情之吻,啄木鸟暗恋起参天大树, 转来转去想到主意,便经常给大树清理肌肤。你还在等待什么呢?真爱是 靠追的,不是等来的!
公元前1400年:漏壶(沙漏或滴漏)是 第一个摆脱天文现象的计时仪器。 公元前100年:雅典出现以一天24小 时为基础的机械漏刻。 公元200年:西方开始引入星期概念。 公元400年:中国发展了机械漏刻。
公元1088年:中国宋朝的机械师 苏颂发明的“水运仪象台”(水钟) 被认为是第一架真正的机械钟, 它是集观测天象的浑仪、演示天 象的浑象、计量时间的漏刻和报 告时刻的机械装置于一体的综合 性观测仪器,实际上就是一座小 型的天文台。
►雨水打在窗户上,发出嘀嗒,嘀嗒的声响。这天空好似一个大筛子, 正永不疲倦地把银币似的雨点洒向大地。远处,被笼罩在雨山之中的 大楼,如海市蜃楼般忽隐忽现,让人捉摸不透,还不时亮起一丝红灯, 给人片丝暖意。 ►七月盛夏,夏婆婆又开始炫耀她的手下——太阳公公的厉害。太阳 公公接到夏婆婆的命令,以最高的温度炙烤着大地,天热得发了狂, 地烤得发烫、直冒烟,像着了火似的,马上要和巧克力一样融化掉。 公路上的人寥寥无几,只有汽车在来回穿梭奔跑着。瓦蓝瓦蓝的天空 没有一丝云彩,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 使人觉得憋气不舒服。外面的花草树木被热得打不起精神来,耷拉着 脑袋。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计量时间第7课 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

水钟的计时原理是 滴水的等时性 ;
摆钟的计时原理是 摆的等时性
。
2.当今计时最精确的是 原子钟 。
3.请写出三个现代计时工具: 电子表 、 手机 、 电脑 。 4.人类设计不同的计时工具能满足不同的 用途 和 需求 。
二、判断题。 1.当今计时最精确的是石英钟。( × ) 2.摆钟方便携带,我们可以外出使用。( × ) 3.精确计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上,与我们的生活无 关。( × ) 4.圭表是第一个摆脱天文现象的计时仪器。( × ) 5.计时工具的设计运用了物体运动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 ) 6.精确计时很重要,但不同事情需要计时的精确度并不相同。 (√)
自己成长过程用的是( B )
A.大小
B.年轮
C.高矮
7.生活中,下列不需要我们精确计时的是( D )
四、连线题。 将下列钟表与其计时原理用线连接起来。
第7课 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
一、知识速记 1.人类计时工具的演变: 日晷 → 水钟 → 摆钟 → 石英钟 。 2.当今计时最精确的是 原子钟 ,精确度可以达到每 2000万年 才误差1秒。 3.计时工具的设计运用了物体运动 周期性变化 的规律。
二、重点实验精准计时的重要性。
一、填空题。
1.日晷的计时原理是 日影变化规律 ;
4.当身边没有秒表时,下列声音中最适合作为简单计时 器使用的是( C ) A.走路时的脚步声 B.下雨时屋檐下的滴水声 C.火车匀速行进时发出的“咔嚓”声
5.航天员在太空中需要按作息时间安排工作,下面的装
置可以在太空中用于计时的是( C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水钟
B.摆钟
C.原子钟
6.许多动植物都会精确记录它们的成长过程,树木记录
小学科学7《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教案)

小学科学7《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教案)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简介:《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是小学科学教材第七单元的教案。
本单元主要介绍计量时间的基本概念、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时间单位以及如何使用钟表等知识。
本文将针对这个主题进行详细探讨,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和运用。
一、教学目标1.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并能够正确使用时间单位。
2.了解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时间单位,能够将其转化为其他时间单位。
3.能够正确使用钟表读取时间。
4.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时间的流逝和时间的重要性。
5.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时间的概念、时间单位的掌握与运用、使用钟表读取时间的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将不同的时间单位进行转换,并能够准确地使用钟表读取时间。
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钟表、秒表、计时器等。
2.教学资料:课本、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导入(激发学生对时间的思考,营造学习兴趣,预设情景引入)老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每天都会做些什么事情呢?这些事情有没有时间限制呢?”然后请同学们给出答案并进行讨论。
2.学习与探究a.时间的概念和单位的引入老师通过举例(比如:煮面需要多长时间、上学放学时间等)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时间的概念,并引入时间单位的概念。
提问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要限定一个时间,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呢?”b.时间单位的介绍与运用在引入时间单位后,老师逐一介绍年、月、日、小时、分钟和秒的概念,并通过课本上的示例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说明。
老师可以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填写练习册上的题目,以加深对时间单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c.钟表的使用与读取时间接下来,老师向学生展示钟表,并简要介绍钟表的概念和主要构成部分。
然后,通过示范和操练,教导学生如何使用钟表读取时间。
同时,老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性活动,如设立计时任务,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以加深学生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和对准确读取时间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活动中 学习更有 利于学生 对于知识 点的掌握 和理解
师生共同小 结
运动后,我的心跳
(加快/减
慢)。
我的脉搏和心率是
(相同/不
同)的。
每个人的心率都是
(相同/不尽相
同)的。
11—13岁的少年脉搏频率和心率通常在
每分钟60~ 100之间。
六、教学后记 在简单实验操作技巧的几节课程教授过程中,注意组织学生的积极
参与教学过程,给他们创设学习的情境,为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在实践中得出结论,既有实验又有讲解,加上多媒体的使用,调动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但活动较多,教学进度受到很大影响,注意平衡!
1、估计时间。 2、比较学生估 计和确切时间差 异。 3、几种计 时器
1、归纳学生展示的资 料。 2、出示多媒体制作的 几种计时器。
课前收集有关计 时器的资料,由 学生代表发言。
训练学生 收集资料 的能力
测量脉搏和 心跳
1、教会学生测量自己 脉搏的方法。 脉搏即动脉的搏动。 一般测量脉搏的位置 在手腕上方桡动脉处 和颈部。 2、比较其他同学的脉 搏频率,每人的脉搏 频率是否相同? 3、原地跳动1分钟, 再测量脉搏。 4、教会学生用听诊器 测量心率的方法。 5、请学生原地跳动1 分针,再测量心率。
1(h)=60(min) 1(min)=60(s)
1、讨论回答 出:天、月、 年、世纪等。 2、1(h)= (min)
1(h)= (s)
1(天)= (h)
1(天)= (s)
1(年)= (天) 1(世纪)= (年)
生活常识 的回顾引 入主题
估计时间
1、设置两次有间隔的 铃声请估计。 2、告诉学生确切时 间。 3、设问:人能否单凭
初步学会使用秒表和听诊器测量脉搏和心率。 难点:初步学会使用秒表和听诊器测量脉搏和心率。 三、教学方法 讲述—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四、教学设备 铃、听诊器、秒表、多媒体课件(几种计时器)。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的单位 时(h) 分(min) 秒(s)
1、讲清时间的主要单 位: 小时(h)、分 (min)、秒(s) 2、设问:时、分、秒 是较短时间的计时单 位,如较长的一段时 间,人们又用哪些时 间单位表示? 3、相互间的换算关 系:
计量时间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 2、知道时间单位及其相互间的换算关系。 3、初步学会使用秒表和听诊器测量脉搏频率和心率。 4、通过对不同情况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 实验能力。 5、通过计算时间,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1、学会测量自 己脉搏。 2、利用秒表计 时,并记录: 平静状态脉搏频 率: 次/ min 同学的脉搏频 率: 次/ min 比较测量结果回 答问题。 3、运动后的脉 搏频率: 次/ min 4、学会用听诊 器测量心率。 利用秒表计时, 并记录: 平静状态脉搏频 率: 次/ min 5、运动后的心 率: 次/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