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初二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三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三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三篇】【导语】初二语文从以往教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且现今教材大都采取了这种模式。

下面是作者为您整理的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三篇】,期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充分利用自然中的审美元素,激发学生潜伏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感悟。

②对悲剧式美丽的感性体验;英雄情感的体验与认同。

2、知识与技能:①掌控文中景物描写的手法,学会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能做到恰当地安排线索与结构。

②培养学生的文本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鉴赏评判能力3、内化与迁移:萃取、体验文本中历史典故所体现的人文思想,在审美中摸索自然,摸索历史,并能形诸文字。

做到既能进行审美体验,又能进行审美表达。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观赏和表达自然之美的能力。

2、体验几第二天落内容的不同所反应的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1、品味和评判文本由自然之美的表述转向人文思想表现的语言艺术。

2、分析文中对罗曼罗兰塑造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一典故的使用所表现出来的思想。

教具准备:课件、音乐歌曲、录音机。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我心永恒》2、学生回想刘亮程散文《今生今世的证据》里关于村庄外景的描写内容;教师点出几个带“大”字的词语,引出西部旷远广博的特点。

3、教师抒情性导入:用课件播放大西北的旷远、广阔、苍凉、岑寂、广漠、蛮荒……无不体现一个“大”字。

大西北有长河落日、大漠孤烟,有秦汉、千年关阙,有搅云长幡,有羌笛之怨。

久远的丝绸之路、伟大的敦煌壁窟……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形成了她独有的奇妙,对人充满了诱惑。

大多数人去到大西北,都会油然而生一种朝圣的庄重。

我们今天来学习高建群的《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来体验大西北的日落,体验世间的“大美”。

4、用录音机播放课文录音。

二、学生浏览课文,教师用课件展现课题。

三、学生谈课文主要写作内容,找出写日落的主体部分,完成段落划分(本文结构很清楚,学生不用教师指导,应当能轻松完成。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5篇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5篇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5篇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德育目标《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探究创新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教案# 导语设计:全班同学齐背《桃花源记》……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得吧,我们看了桃花源记中的安乐生活,你烈的感受是什么呢?《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美好的生活谁都想过,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

二、整体感知:1.提供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背景:孔子是一个心性特别高洁,志向特别幽远,内心情怀特别丰富的人。

一天,他参加完鲁国年终的祭祀,有感于鲁国的现状发出了感叹:“唉,大道实行的时代以及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当政的时代,我没有赶上,但是我对它们心向往之。

”于是就有了文中这番对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描绘。

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3.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第一课时:《课文导入》教学目标:通过课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了解本册教材的内容和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本册教材的内容和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教材封面和目录,引导学生了解本册教材的内容和特点。

2. 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自由翻阅教材,了解每个单元的主题和篇目。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本册教材的特点和亮点。

4. 分享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总结,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讨论。

5. 教师点拨: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对本册教材的期望和目标。

计划。

第二课时:《课文阅读》教学目标:通过课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取关键信息。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课文标题和作者,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猜测和期待。

2. 预读导入: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预测课文内容,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教师辅助解答。

4.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语,并互相解释和理解。

5. 教师点拨: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计划。

第三课时:《课文赏析》教学目标:通过课文赏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情感和意义。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课文的插图和标题,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和意义进行猜测。

2. 阅读赏析: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感和意义,并互相分享自己的理解。

4. 教师点拨: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初二语文上册人教版简单教案5篇

初二语文上册人教版简单教案5篇

初二语文上册人教版简单教案5篇在基础教育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一门学科。

它不仅具有工具性,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是学习其他所有学科的基础。

下面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上册人教版简单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初二语文上册人教版简单教案1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把握作者喜爱桥的原因,掌握文中的事例。

教学重难点:体会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作用;掌握抓住总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引趣激思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是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在画家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随着画家,对“桥之美”进行一番新的审视与追寻吧!作者简介:吴冠中教授,是当代著名的画家,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初步感知内容(1)辨清字形,读准加点字字音。

每学一课书之前,老师都让大家对本课的字词做提前预习,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作业准备的怎样。

谁来给大家说一说加点的字的读音?煞风景(一声) 和谐点缀笼统脂粉纤细(首字母为x)(2)词语解释驻足、史诗、销魂、美感、煞它风景、前瞻后顾、失之毫厘,差之千里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显示问题组)(1)在作者眼中桥美在何处?(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3)出示图片,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幅画,并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四人小组明确讨论:(1)并不着眼于桥本身的结构设计,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桥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这句话我们如何理解,是不是与我们平时说话有些不同,理解起来有些难度,不如我们找些关键词,你觉得这句话的关键词是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明确:将“环境”、“作用”这两个词抽出来,可以理解为:“在不同的环境中,桥有不同的作用” 。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6篇)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6篇)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6篇)教案是教师上课的总体设计和思路。

备课是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案则是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作者整理分享了6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体味文章意境。

【辅助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有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较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播放三峡风光片)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

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3、请大家齐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

(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第二课时四、拓展延伸:过渡: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三峡大坝工程。

大家有查到关于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师生共同交流,多媒体展示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xx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较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xx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5篇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5篇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5篇在基础教育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一门学科。

它不仅具有工具性,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是学习其他所有学科的基础。

下面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1教学重点:一、体会作者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哪个特征,又是怎样突出这个特征的。

二、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

三、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四、熟悉说明方法,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一、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意图,进而体会作者写作思路,理解结构。

二、在把握全篇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练习进一步加强对说明文的分析掌握。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学习说明文知识2、作者简介及写作缘由3、字词4、朗读课文,找出说明对象5、理清结构,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段意第二课时教学重点:1、找出说明对象的总体特征,并分析作者通过哪几个方面来突出这几个特点的。

2、明确本文的说明顺序。

3、以课文第4、5节为例,指导学生掌握说明文阅读重点。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同学们已经提前预习了《苏州园林》,那么请大家先看两段影片,请你们猜一猜哪段影片是苏州园林?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你认为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下面,我们共同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苏州园林》,看看他是怎样抓住苏州园林的特点来进行说明的。

二、朗读第一段,找出其中最能说明苏州园林地位的词语,分析。

明确:标本——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表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可以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三、朗读第二段,找出苏州园林具有怎样的总体特征,才能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提问:为了达到这一标准,作者认为设计者和匠师从哪几个方面下了功夫?明确:四个讲究。

四、分析第三自然段提问:本段具体说明了苏州园林哪个特点?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什么?为了什么这一特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比较、打比方)五、阅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学生思考、讨论)(1) 用“||”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2)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其中又以为主。

八年级语文书上册人教版教案5篇

八年级语文书上册人教版教案5篇

八年级语文书上册人教版教案5篇在基础教育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一门学科。

它不仅具有工具性,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是学习其他所有学科的基础。

下面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书上册人教版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八年级语文书上册人教版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督促学生疏通词句,翻译课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2、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语言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能列举出有关马的成语吗?(学生列举)(马不停蹄、马到成功、马首是瞻、马放南山、马瘦毛长、一马平川走马观花、快马加鞭、马革裹尸、龙马精神、指鹿为马、千军万马、万马奔腾、老马识途、天马行空。

)关于马,还有一个“伯乐相马”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

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来学习韩愈的《马说》,相信在学完课文以后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解题,介绍作者、写作背景1、前面我们学过《捕蛇者说》,今天我们又将学习《马说》,有谁能够讲一讲“说”在这里的意思?明确:“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3篇(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3篇(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3篇(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下面是我收集的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3篇(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供大家赏析。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1一、导入中国是诗的国度,在中国古代诗歌这条道路上出现了不少名家,诗歌写作的体裁也得到不断拓展,由此产生了许多风格迥异的派别,比如:1、浪漫派,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诗词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

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代表人物李白《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2、现实派,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

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代表诗人杜甫《三吏》、《三别》、《兵车行》3、山水田园诗派,体裁多为青山绿水,自然风光,风格多为恬静淡雅,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山居秋瞑》、孟浩然《过故人庄》等。

4、边塞诗派,体裁多为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戍守边疆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

代表人物有高适《别董大》、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维《使至塞上》等。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也是古诗,请同学打开课本《诗四首》,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这些古代名作。

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一诗,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是我国田园诗的开山鼻祖,写了大量歌颂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诗篇,他曾经做过几任小官,41岁辞官而归,从此居住在农村,参加田间劳动,63岁去世,这首诗是在他辞官的第二年写的。

三、整体感知1、教师朗读课文2、学生正音、划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你们在这首诗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四、合作探究(一)自主学习1、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从“种豆”“草盛”“夕露”可以看出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2、诗人到田间干什么,用了多少时间?(锄草,从“晨兴”“带月”可以看出他干了一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初二语文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语文教案全集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1 新闻两则教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教案
2 芦花荡教案
3 蜡烛教案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5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案
第二单元
6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7 背影教案
8 台阶教案
9 老王教案
10 信客教案
第二单元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教案教案
第三单元
11 中国石拱桥教案
12 桥之美教案
13 苏州园林教案
14 故宫博物院教案
15 说“屏”教案
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说不尽的桥教案教案
第四单元
16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17 奇妙的克隆教案
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
恐龙无处不在教案
19 生物入侵者教案
20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第四单元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教案教案
第五单元
21 桃花源记教案
22 短文两篇教案
陋室铭教案
爱莲说教案
23 核舟记教案
24 大道之行也教案教案
25 杜甫诗三首教案
望岳教案
春望教案
石壕吏教案
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莲文化的魅力教案
第六单元
26 三峡教案
27 短文两篇教案
答谢中书书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28 观潮教案
29 湖心亭看雪教案
30 诗四首教案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
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教案
游山西村教案
第六单元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怎样搜集资料教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