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同步检测2 精品

合集下载

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卷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2)

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卷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2)

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卷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2) 1.(20__年湖南怀化)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B.统一国家的建立C.多民族政权的并立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2.(20__年浙江湖州)“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__年湖南岳阳)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己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下列史实和此表述不相符的是A.制瓷业发达,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B.北宋中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D.宋初,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南方的两倍多4.(20__年山东东营)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A.卫青北击匈奴B.岳飞抗金C.文天祥抗元D.戚继光抗倭5.(20__年山东聊城)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A.①B.②C.③D.④6.(20__年山东临沂)英国著名的经济史学家麦迪森写道:“早在公元10世纪时,中国人均收入就已经是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国家,而且这个地位一直持续到15世纪.”这期间,被金灭亡的汉族政权是A.辽朝B.北宋C.西夏D.南宋7.(20__年湖北随州)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的行政区开始于A.秦朝B.唐朝C.元朝D.清朝8.(20__年内蒙古鄂尔多斯)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元朝,今天的北京应该受到哪一行政机构的管辖A.宣政院B.行中书省C.中书省D.澎湖巡检司9.某班的几位同学在讨论“百家姓”的内容时,赵涛同学说:“如果处在某朝代,我的姓氏属于国姓(与当时皇帝同姓).”赵涛所指的某朝应是A.隋朝B.唐朝C.宋朝D.西汉10.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年迈的老人),不识干戈”,这说明澶渊之盟A.削弱了北宋的实力B.使辽的统治趋向腐朽C.使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D.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和平关系11.“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一段《三字经》中的内容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哪一位君主?A.耶律阿保机B.元昊C.松赞干布D.完颜阿骨打12.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下列表述与此相对应的是A.“苏湖熟,天下足”B.“古今国计之富者莫如隋”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D.“一半胡风似汉家”13.假如你正在观赏一部描述元朝的电视剧,在剧中你不可能看到的是A.忽必烈劝课农桑B.行省制度的建立C.成吉思汗建立元朝D.元军攻破临安,南宋灭亡14.今天,我国的最高行政机构是国务院,而元朝时,中央最高行政管理机关是A.宣政院B.中书省C.行中书省D.尚书省15.“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回族是在哪个朝代形成的?A.隋朝B.唐朝C.元朝D.宋朝1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17.宋朝时,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历代粮食平均亩产量宋代不同农作物平均亩产量(单位:市亩、市斤)——数据来源《中国经济通史》材料二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1年),朝廷遣使至福建取占城稻种三万斛,分送给江南、淮南、两浙等路,并将种植法张榜公布,予以推广.到南宋时,江南各地十之八九种占城稻,普及于淮南、江南东西、两浙、荆湖等路.——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费正清、赖肖尔《中国的传统与变革》材料四下列是反映宋代经济发展的图片及文物材料.材料五十一至十三世纪,印度洋已成了大宋商船的天下.……宋朝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二百万贯,以百分之十的税率计算,可以推算出,宋代每年的进出口总额约为二千万贯.……一位宋朝诗人写过一首描述泉州港贸易的诗:“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吴钓《宋代:中国的大航海时代》(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粮食平均亩产量最高的时期是在哪个朝代?(2)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平均亩产最高的农作物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及材料四的图片1,试概括其主要原因.(3)材料四中最能用来证实材料三观点的是哪幅图片?请说明理由.(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宋朝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领域.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资料所反映的史实都发生在辽宋夏金时期,这一时期,多民族政权并立,C符合题意.A是指原始社会时期,B指的是秦汉时期,D明显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2.【答案】D【解析】宋太祖认为“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于是他杯酒释兵权,开始了重文轻武的政策,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但降低了军队作战能力,同时“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导致官僚机构膨胀.③④正确,故选D.3.【答案】D4.【答案】B5.【答案】C6.【答案】B7.【答案】C8.【答案】C9.【答案】C10.【答案】D11.【答案】A12.【答案】A13.【答案】C14.【答案】B15.【答案】C16.【答案】D17.【答案】(1)宋代.(2)农作物:稻.主要原因:政府引进并推广占城稻;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3)图片2.理由:北宋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4)农业;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中图版巩固辅导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中图版巩固辅导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中图
版巩固辅导
➢第1题【单选题】
南宋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表明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其方向是( )
A、从黄河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
B、从长江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
C、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D、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的三幅图片最能直接地反映了宋代哪一方面的繁荣?( )
A、农业繁荣
B、手工业繁荣
C、商业繁荣
D、文化繁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宋代重庆地区社会安定,农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其重要标志是( )
A、梯田的大量修建
B、小麦的大量种植
C、农村集镇的大批涌现
D、蔬菜的大面积种植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北宋时期纸币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铸造货币的金属紧缺
B、商业活动频繁
C、江南经济的发展
D、造纸技术的发展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西子湖畔的岳王庙里有一幅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他表达了人们对精忠报国的哪位人物的崇敬( )。

初中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初中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初中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初中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精选强化试题【74】(含答案测试地点和分析)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1.“早期,蜀人以铁为重,以私为券……起初,宜州浩民有10多万户……用单色纸印刷,用木字印刷,由商户印刷。

他们的密号和朱墨错误被视为私密记录。

”这部分历史数据描述了a.造纸的生产过程和C.纸币“饺子”的生产过程【答案】c【考点】初中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

题文中“初,蜀民以铁重,私为券”指的是北宋初年,四川人认为金属货币很重,私自印制纸币。

因此,这段史料讲述了纸币“交子”的生产过程。

故答案选c。

考点:人民教育新课程标准七年级第二卷?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发展?经济重心南移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d.圆形方孔钱的铸造过程2.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出自()孙斌【答案】b【考点】初中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历史、国家崛起、社会变迁、中华文化繁荣【分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兵家代表人物孙子的相关内容。

孙子指春秋晚期的孙武。

他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军事名言就出自这本书。

从选项看,b符合题意,故选b。

试验场:国家的建立、改革和中华文化的繁荣b.孙武c.伍子胥d.庞涓3.张骞到达西域后,许多西域物种传播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

以下哪项是中原原有的()[答:]B【考点】初中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解析】试题分析:中国古代半坡人最早种植小麦。

核桃、石榴和葡萄是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传到中原的,所以选择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张骞通西域。

点评:关于张骞两次西征的史实,学生们还应该知道,公元前138年,汉武帝第一次派张骞西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单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单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班级: 姓名: 成绩:1. 右图是被称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那么,你知道西夏政权是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吗?A.契丹族B.匈奴族C.鲜卑族D.党项族2.我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方式有很多。

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手下将士黄袍加身拥立为皇帝的是谁?A.李渊B.杨坚C.武则天D.赵匡胤3.与北宋签订遭渊之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A.西夏 B.金 C.辽 D.元4.诗句“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早稻欲移秧”。

最早创作于哪个朝代?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5. 下面是唐──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A.②③④①B.③④①②C.①②③④D.①④③②6.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为繁荣鼎盛的时期。

你知道唐朝之后我国进入哪段历史时期吗?A.宋B.三国C.南北朝D.五代十国7.苏州的“苏”,过去往往写成“穌”,这是因为苏州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我国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开始成为全国粮仓,并且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朝代是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8.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著作中写道: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这里说的此城是指A.开封B.西安C.泉州D.大都9.“南海Ⅰ号”古沉船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当年“南海Ⅰ号”从广州出发前应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A.瓦子B.市舶司C.早市D.勾栏10.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他的功绩最主要的是什么呢?A.统一蒙古B.灭亡西夏C.建立元朝D.定都大都1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是A.维吾尔族 B.回族 C.苗族 D.白族12.2010年4月20日,在“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晚会上,汉藏两族著名歌手同台演唱:“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始于A.唐朝B.元朝 C.明朝 D.清朝13.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即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中考历史复习六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中考历史复习六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精题分解】中考复习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1.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C2“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全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其方向是A、从黄河流域转移长江流域B、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C、从长江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D、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高僧、旅行家和佛经翻译家。

唐朝初年,他长途跋涉,千辛万苦,到天竺学习佛学,求取取佛经。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有改动材料二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的对外贸易海港有……政府在这里设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有改动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1分我国古代称什么地方叫“天竺”1分2材料二中的“专门机构”是什么1分写出当时的两个主要对外贸易海港。

2分答案:1玄奘或三藏法师,分印度半岛或印度,分2市舶使或市舶司,1分广州1分泉州1分不论先后4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言语中。

”(唐·杜牧)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唐·杜甫)C“苏湖熟,天下足。

”(宋·谚语)D“无徽不成镇。

”(明清·谚语)5.穿越时光隧道,你回到了南宋都城临安,在下列各项中,可以看到的有①城里有精美的瓷器出售②在“瓦子”里有人在说书,有人在看京剧表演③有人在使用纸币购物④人们在阅读《红楼梦》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长安城简图材料二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

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小商贩也不限在特定的市区之内,城厢内外均可沿门叫卖,商品可以在白天、夜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晓不绝。

城内还有饮食街、马行街、衣料铺、药铺等。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哪个朝代长安城的布局(1分)答:唐朝。

初三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试题答案及解析1.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

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开始南移C.明朝中后期我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通过阅读四个选项,我们可发现B所述是错误的,我国的经济重心已开始南移从唐朝开始,所以答案是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2.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开始出现“交子”,这一情况折射出的社会现象是A.对外交往频繁B.文学艺术璀璨C.民族战争不断D.商品经济繁荣【答案】D【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交子。

交子,最早出现于北宋前期的四川成都地区,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是一种存款凭证。

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

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

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纸券便谓之交子,交子用统一的纸印刷,上面绘有房屋、人物等图案,后来慢慢发展,交子真正成为了纸币。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纸币交子由于轻便,容易携带和保管,解决了人们经商贸易的不方便,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也是宋朝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需求,折射了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南方地区经济强劲发展。

追溯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二:李鸿章说:“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国,内则狎处辇毂之下,外则布满江湖之间。

”——《李文忠公全书·明僚函稿》材料三:1979年,深圳还只是南方沿海地区一个贫穷的小镇。

初一历史同步练习: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初一历史同步练习: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初一历史同步练习: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

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

因此,精品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这篇初一历史同步练习: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供大家参考。

 1.★★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的是( )
 A.完颜阿骨打B.耶律阿保机C元昊D成吉思汗
 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契丹的建立者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契丹建立者的识记和掌握。

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因此正确答案为B 。

 2.★★★在宋辽澶渊之战中,力主坚决抵抗的是( )
 A.宋真宗B.王安石C.石守信D.寇准
 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宋辽关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宋辽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注意审题,题干中的关键词是力主坚决抵抗”。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宋辽澶渊之战中,力主坚决抵抗的是寇准,因此正确答案为D。

 3.★★★宋并立的西夏政权是下列哪一个民族建立的( )
 A. 党项族B. 契丹族C. 蒙古族D. 回纥族
 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宋和西夏关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宋和西夏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初一历史同步练习: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初一历史同步练习: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初一历史同步练习: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1.★★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的是( )A.完颜阿骨打B.耶律阿保机 C元昊 D成吉思汗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契丹的建立者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契丹建立者的识记和掌握。

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因此正确答案为B 。

2.★★★在宋辽澶渊之战中,力主坚决抵抗的是( )A.宋真宗B.王安石C.石守信D.寇准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宋辽关系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宋辽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注意审题,题干中的关键词是“力主坚决抵抗”。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宋辽澶渊之战中,力主坚决抵抗的是寇准,因此正确答案为D。

3.★★★宋并立的西夏政权是下列哪一个民族建立的( )A. 党项族B. 契丹族C. 蒙古族D. 回纥族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宋和西夏关系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宋和西夏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夏政权是党项族建立的,因此正确答案为A。

4. ★★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应指( )A.李林甫B.秦桧C.杨国忠D.魏忠贤与北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岳飞抗金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岳飞抗金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

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谋害了岳飞。

正确答案为为B 。

5. ★★★“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指的是之间的分界线( )A. 北宋与西夏B. 北宋与辽C. 南宋与辽D. 南宋与金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金和南宋关系答案:D。

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金和南宋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金和南宋之间和议规定了双方的分界线,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因此正确答案为为D。

A、当时契丹与北宋冲突加剧,双方处于战争状态B、丐帮帮规不允许契丹人做帮主C、因为乔峰欺骗了大家D、有人嫉妒乔峰,想找借口把他除去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北宋和辽的关系答案: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选择题
1.“苏湖熟,天下足”中“苏湖”指的是:()
A.江苏、湖南
B.苏州、湖北
C.苏州、湖州
D.江苏、湖州
2.“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哪一地区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A.苏州地区B.湖州地区C.太湖流域D.杭州地区
3.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出现在()
A.唐朝B.隋朝C.北宋D.南宋
4.都城汴京“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燃薪者”是形容哪个朝代的()
A.隋朝B.唐朝C.北宋D.南宋
5.如果你生活在北宋时期,下列那些事情可以做到()
①在浙江一带吃到当地产的占城稻
②在山西用煤做燃料做饭
③在淮河流域种植大片棉花
④在四川经商时携带纸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6.中国瓷器闻名世界,宋代则是我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请判断下列历史史实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瓷都景德镇兴起于南宋
B.钧窑、定窑、汝窑、哥窑、官窑在北宋时最负盛名,被后人称为“五大名窑”
C.南宋时我国的制瓷业的重心是在江南地区
D.两宋的制瓷技术比唐代有了新突破
7.下列各项,对应错误的是()
A.《史记》——司马迁
B.《兰亭序》——王羲之
C.《女史箴图》——顾恺之
D.《清明上河图》——吴道子
8. “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

……”这是宋代人在过哪一节日?()
A.端午节
B.中秋节
C.春节
D.元宵节
9.2018 年5 月12 日,四川汶川发生8 级地震,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早在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种纸币是()
A.会子B.关子C.交子D.人民币
10.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情况是:( )
①推广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以提高粮食产量
②太湖流域成为当时最重要的粮仓
③宋代粮食产量的首位是小麦
④长江流域开始种植棉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1.宋代的手工业领先于世界的有( )
①景德镇瓷器远销世界各地成为著名的瓷都
②采煤技术领先世界
③造船业首屈一指,船上有指南针
④耕作技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2.下列历史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唐代。

B.“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此诗句与科举制有关。

C.唐朝灭亡后,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统治,合称五代。

D.宋代城市瓦肆盛行的原因是达官贵人的需要。

参考答案
1.C2.C3.D4.C5.C6.A7.D8.C9.C10.B11.A
12.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