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合集下载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部编版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部编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依靠法律来解决问题的情况?”(如购物维权、遵守交通规则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法律在生活中的奥秘。
4.法律的遵守与维护:培养自觉遵守法律、积极维护法律权威的观念。
5.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法律意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增强法治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树立法治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2.培养道德素养:教育学生尊重他人权利,维护公平正义,诚实守信,提高道德品质。
3.提升思辨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判断力。
4.增进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明白自己作为公民应承担的责任,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5.强化实践能力: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法律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明确法律是什么,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
b.法律原则的应用:讨论分享经济中的诚信问题,如网约车司机遵守交通法规、诚信服务,让学生认识到诚信在法律中的重要性。
c.法律意识的培养: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在遇到问题时,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法律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深入讲解,运用生动案例、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意识。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优选)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_9.1 生活需要法律 教学设计(一)

(优选)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_9.1 生活需要法律 教学设计(一)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学习兴趣,学法遵法守法用法。

树立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

2.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体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通过对学习的思考提高对问题的理解和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3.了解生活离不开法律,人的一生与法律相伴,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了解我国法治建设进程,法律的本质和法治的内涵。

【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意义【难点】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教师:制作课件,辅助教学学生:搜集中国法律名称,为课堂交流做好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借用《中国诗词大会》飞花令环节,游戏中让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中国法律名称,感受中国庞大的法律体系。

点拨: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二、探究新知(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1.生活需要法律调整。

出示同龄人明明的烦恼,并请6位同学进行请进模拟,让学生为明明出谋划策,帮助明明解决困扰。

与老师之间,与同学之间,父母之间,社会成员之间。

点拨:解决矛盾纠纷不仅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还需要法律来调整。

2.法律在渗透到社会方方面面。

小组活动找寻生活中的法律,出示小贴士,从学校,家庭,社会角度考虑。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及时指导。

师生共同总结出法律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3.法律伴随我们一生。

引导学生思考:“有人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

你赞成这一观点吗?”并通过一段视频清晰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一生都与法律密不可分。

并且学生通过“找权利义务朋友”的游戏,引导学生体会法律与我们如形随形,同时明确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

【老师总结】法律与我们如影随形,一生相伴,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二)法治脚步1.法律的起源。

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作用,让人一生受益,但人类社会的法治脚步却也是从无到有,与时俱进的。

2024年道德与法治教案通用

2024年道德与法治教案通用

2024年道德与法治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八章“走进法治天地”的第三节“法治与我们的生活”,主要内容包括:法律的作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遵守法律的意义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到法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维护法治的意识,提高法律素养。

3. 教会学生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

重点:法律的作用、遵守法律的意义以及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案例、法律知识问答卡、课堂评价表。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法律知识问答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一组法治漫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漫画中的现象,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教师通过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

(2)分析法律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对生活的影响。

(3)讲解遵守法律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

3.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呈现一个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 例题讲解(1)教师挑选一道具有代表性的法律题目,进行详细讲解。

(2)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题目,掌握法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法律知识问答卡,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法律的作用2. 法律与生活的关系3. 遵守法律的意义4. 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

(2)请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如何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2. 答案:(1)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法律具有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促进社会进步等作用。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全国通用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全国通用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保护作用。

2.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提高法治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 法律的作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国家安全。

3. 法律的种类: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

4. 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法律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家庭、学校、社会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到法律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法律知识挂图、案例分析资料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存在和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法律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法律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法律的基本概念2. 法律的作用3. 法律的种类4. 法律与生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法律现象,并说明其作用。

2. 运用法律知识,分析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

本节课通过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和种类,让学生认识到法律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和课后反思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本课是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第一课,主题是“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本课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法律是什么”、“法律与生活”和“法律作用大”。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了解法律的内涵、法律与社会规范的关系以及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国家观念和法律意识,培养公民意识。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将了解法律的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社会规则。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教师将通过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回顾生活经验和经历,深刻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将懂得珍惜权利,同时恪守自己的义务,增强国家观念和法律意识,培养公民意识。

学生的研究起点是基础知识和经验有限,但是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通过观察和了解学生的研究风格,设计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

他们已经知道法律这个词,但往往感觉离自己很遥远。

他们普遍认为,只有在犯罪之后才会与法律产生联系,而法律的存在就是为了惩罚罪恶。

由于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少,缺乏必要的法律常识和法律意识,因此需要系统地开展有关法律法规的研究。

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资料搜集能力,可以借助书籍和网络进行课外拓展活动,有效地拓宽教学的途径和时空。

当然,小学生主要是通过感性认识来认知,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生动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注重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本课采取“明理践行”的策略:针对法律与生活的关系,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较密切的案例,让法律生活化、具体化;针对法律与纪律、道德的关系,采用辩论和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法律的强制性和严肃性。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法律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难点是认识法律与道德、纪律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询问学生的年龄和成长过程中的保护者,引出“法律”这个主题。

安阳市2023年七年级政治下册中考模拟带答案与解析

安阳市2023年七年级政治下册中考模拟带答案与解析

选择题课间,七年级学生小乐与3名同学一起谈论着各自出现的新变化。

这些变化中,属于青春期身体变化表现的有()①我今年增重了3公斤②我今年长高了6厘米③我变得比以前更勇敢了④我开始长胡须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B【解析】伴随着身体外形的明显变化,我们开始进入青春期。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我们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

所以①②④说法正确;③属于心理变化的表现,与题不符;故选B。

选择题初中生小明和小华因为一件小宇争得面红耳赤,最后愤怒的小明动了手,把小华的鼻子打出了血。

这事件表明()A. 人不能有任何情绪B. 处于青春期的人,常常有“急风暴雨”般的情绪C. 情绪总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D. 各种各样的情绪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青春期情绪的特点,“最后愤怒的小明动了手,把小华的鼻子打出了血”体现了青春期情绪反应强烈,处于青春期的人,常常有“急风暴雨”般的情绪,观点B正确;人会有多种复杂情绪,观点A错误;情绪既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也会有积极影响。

观点C 错误;题干没有体现情绪丰富我们的生活,观点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B。

选择题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法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①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的②法律只对违法犯罪的人具有规范作用③法律服务于人们当前生活并指导人们未来生活④法律嵌入我们生活之中,是政府意志的体现A. ①③B. ①②C. ③④D. ②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法律与生活的关系,生活需要法律来调整,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观点①正确;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当前生活,而且指导人们未来生活,观点③ 正确;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规范作用,观点②错误;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不是政府意志的体现,观点④错误;观点①③正确,所以选A。

生活需要法律

生活需要法律

法律最早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创制法律的目的是什么?
中国:“禹刑”(夏朝) 世界:《汉谟拉比法典》
总结:国家产生之后,统治 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典型的奴隶制法典,突出特点就是确立社 会各阶层不同的法律地位,以维护奴隶制的统治秩序。同时,法典在财 产、债务、婚姻家庭、法院组织和诉讼等方面都有比较详备的规定。
来的生活。
链接社会 引发思考
请你思考: 假如这位澳籍华人 女子感染了新冠病毒 且没有按规定居家隔 离,会造成怎样的后 果? 我国法律要求这位 女子居家隔离,这样 的法律规定离我们的 生活遥远吗? 法律可以让人们预 测自己行为的后果吗?
法律已经深深地嵌人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律不仅服 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把下列内容与对应的法律连接起来。 1.出生后,父母要为我申报户口,还可以 为我申办身份证。
2.到了上学年龄, 父母必须送我去上学。 3.我未成年,父母有责任抚养和教育我。 4.一般情况下,年满十六周岁,才能就业。
5.年满十八周岁, 我才能享有选举权和被 选举权。 6.年满十八周岁, 我必须接受祖国的挑选, 依法服兵役。
“打虎拍蝇” 力度不减,反 腐倡廉永远在 路上。
探究与分享
法治建设,人人受益。近年来我国推进法治建设的举措有哪些?
修改食品安全法,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依法 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我国政府加强网络版权监管,打击侵权盗版,保护知识产权。
多起重大刑事冤假错案根据疑罪从无原则得到纠正,并依法给 予国家赔偿, 切实维护了司法公正,保障了赔偿请求人的合 法权益。
(二)法治代替人治
请你思考:法律产生之后,人类就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 对吗?为什么?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2.2《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2.2《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2.2《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生活需要法律》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规范和保护作用。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以及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法律的认识还相对片面。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生活的规范和保护作用,提高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理解法律的作用。

2.认识到法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遵守法律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作用的理解。

2.法律与生活的关系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讲授法:教师对法律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PPT,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包括法律的定义、法律的种类等。

然后,通过PPT展示法律的作用,如规范行为、保护权益等。

3.操练(10分钟)分发案例材料,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法律的作用。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遵守法律,提高遵守法律的意识。

可以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也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遵守法律的小短文。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思考题,让学生思考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写一篇关于法律与生活的作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害人的信用可能被毀掉。 自己沒有做錯事,卻因身分被盜而被捕。 申請工作被拒。 申請住房不被批准。 存款莫明其妙的消失。 駕照突然被吊銷 遭恐嚇詐騙詐財。
怎麼防堵人頭的氾濫?
– 開戶人本人親自憑身分證辦理,並就簽名或蓋 章擇一或合併留存,當然若能留下指紋或拍照 為佳。
– 將人頭帳戶公佈在網路上,如新營分局網站 – 電信單位針對不法集團犯案用之大哥大,立即
幫助他人犯罪者,為從犯。雖他人不知幫助之情者,亦同。
– 刑法第340條
以犯第三百三十九條之罪為常業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 期徒刑,得併科五萬元以下罰金。
– 刑法第339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 人之物交付者 ,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一千 元以下罰金。
人基本資料。 利用電腦網路免費算命或贈獎活動,以
填寫基本資料為由,詐得資料。
人頭的悲哀
人頭帳戶涉及哪些法律? 幫助洗錢罪
– 第2條
掩飾或隱匿因自己重大犯罪所得財物或財產上利益者。
– 第9條
犯第二條第一款之罪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 幣三百萬元以下罰金 。
幫助常業詐欺罪
– 刑法第30條
人頭的悲哀
人頭逃漏稅的部分
– 公司負責人以不正當方法逃漏稅捐罪
稅捐稽徵法第47條
– 本法關於納稅義務人、扣繳義務人及代徵人應處徒刑之規定, 於左列之人適用之:
– 公司法規定之公司負責人。
稅捐稽徵法第41條
– 納稅義務人以詐術或其他不正當方法逃漏稅捐者,處五年以 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台幣六萬元以下罰金。
人頭的悲哀
人頭老公涉及哪些法律?
– 使大陸地區人民非法進入臺灣地區罪
非法:包括假結婚
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15條第1款 。
– 行使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
刑法第214條
– 明知為不實之事項,而使公務員登載於職務上所掌之公文 書,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
身份竊盜作案手法(一)
偷錢包。 在受害人家裏偷取資料。 從工作單位盜取資料。 以竊聽電話方式盜取個人資料。 在受害人使用信用卡時,在旁邊偷看。
身份竊盜作案手法(二)
在垃圾中尋找個人資料。 從郵箱中盜走郵件。 以假中獎、假市調的方式,騙取受害人
身分資料。 勾結通訊業者,提供申請行動電話申請
案例追緝 人頭老公 余寶貴 假大陸女子老公案
人頭的悲哀
案例追緝 人頭逃漏稅 江永天 利用人頭逃漏稅案
身份竊盜
身分竊盜(Identity Theft)是近幾年才形 成的犯罪型式,所謂身分竊盜,是將別 人的姓名、身分證號、駕照等竊盜後, 以被盜者的名義申請信用卡、銀行貸款 、申請手機門號或其他形式的信貸,近 來已成為詐騙集團所運用之犯罪手法。
– 行使業務上登載不實事項文書罪
刑法第215條
– 從事業務之人,明知為不實之事項,而登載於其業務上作成 之文書,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
刑法第216條
– 行使第二百十條至第二百十五條之文書者,依偽造、變造文 書或登載不實事項或使登載不實事項之規定處斷。
箱,不要在家門口亂扔信件,離家外出多日,要有 人代收信件。 – 家中繳費單據、信用卡、電話費帳單切勿任意丟棄, 最好以碎紙機處理過後再分開丟棄。 – 於操作自動櫃員機(ATM)後,請記得帶走您的存 款明細單,避免有心歹徒拾走。 – 身分證掛失程序之建立
身份證掉了怎麼辦
當然不是撿起來這麼簡單!
那該怎麼做呢?
刑法第216條
– 行使第二百十條至第二百十五條之文書者,依偽造、變造 文書或登載不實事項或使登載不實事項之規定處斷。
計憑證罪 – 行使業務上登載不實事項文書罪 – 稅捐稽徵法第四十七條第一款之公司負責人以不正
當方法逃漏稅捐罪,而依同法第四十一條規定處斷 – 稅捐稽徵法第四十三條第一項之幫助納稅義務人以
配合斷話,防止歹徒繼續使用同一支電話犯案 – 提款機裝設「電話干擾器」 等設備 – 財金單位配合警方成立「警示帳戶」作業 – 身分證掛失程序之建立
怎麼防堵人頭的氾濫?
身分竊盜之預防措施
– 不要輕易在電話中將個人資料告訴對方。 – 不要在電腦網際網路上提供個人資料。 – 錢包要保管好,不要將提款卡密碼放在錢包內。 – 為防郵件被盜,最好在郵箱上加鎖,或使用郵政信
法律與生活
講授人:XX
XX科技大學
第四堂─XX.XX 人頭的悲哀
人頭的悲哀
上課時,你應該注意的重點 人頭有什麼作用 人頭可能涉及什麼法律問題 想想看,你曾經當過人頭嗎?發生過什麼事情
呢?稅金有加重嗎?執法機關有對你進行調查 嗎?
人頭的悲哀
案例追緝 人頭帳戶 XXX售帳戶與詐騙集團案
人頭的悲哀
身分證遺失了怎麼辦? (一)
戶政機關方面
– 戶籍法施行細則第二十三條第二項規定,國 民身分證有滅失、遺失時,應儘速向戶籍所 在地戶政事務所申請補發新證。
– 戶政事務所補發新證後,即將補證紀錄登載 於當事人戶籍資料,並利用戶役政資訊系統 連結作業提供相關機關查詢,同時登載於本 部戶役政為民服務公用資料庫國民身分證領 補換資料查詢網站,以供各界應用、驗證。
商業會計憑證分左列二類:
– 一 原始憑證:證明事項之經過,而為造具記帳憑證所根據之憑證。 – 二 記帳憑證:證明處理會計事項人員之責任,而為記帳所根據之憑
證。
– 所得扣繳憑單在於方便稅捐稽徵機關蒐集及掌握課稅資料,以
利稅捐之核課,非商業會計法第15條之原始憑證或記帳憑證 。
人頭的悲哀
人頭逃漏稅的部分
取得你的身份資料要做什麼
利用受害人名義申請信用卡。 以受害人名義在銀行開帳戶、貸款或分期付款。 提供人蛇集團,作為偷渡入境者之假身分掩護。 向被害人恐嚇勒贖。 持被害人之基本資料,申請公司營利事業登記
證、刊登廣告,向金融機購或電信公司申請人 頭帳戶,成為詐騙集團利用之犯罪工具。
當人頭為什麼悲哀
不正當之方法逃漏稅捐罪
人頭的悲哀
人頭逃漏稅的部分
– 填製不實會計憑證罪
商業會計法第71條
– 商業負責人、主辦及經辦會計人員或依法受託代他人處理會計事務之 人員有左列情事之一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台 幣十五萬元以下罰金:
– 以明知為不實之事項,而填製會計憑證或記入帳冊者。
– 商業會計法第15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