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升九物理 第6讲 机械和功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物理重点、考点提纲

人教版初中物理重点、考点提纲

人教版初中物理重点、考点提纲人教版初中物理考点提纲一、物理学基础1. 了解物理学的定义、分支学科以及发展历程。

2. 掌握物理量及其单位,理解物理公式和定律的含义及其应用。

3. 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二、力和运动1. 理解力的概念、性质和分类,掌握力的图示法和计算方法。

2. 掌握牛顿第二定律,能够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计算加速度。

3. 理解力的平衡和相互作用,熟悉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性质和影响。

4. 了解动量、冲量和功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计算。

三、密度和压强1. 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掌握密度与温度、体积之间的关系。

2. 理解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熟悉大气压强的变化及其应用。

3. 了解液体和气体的压强,掌握帕斯卡定理和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四、流体和浮力1. 理解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流体压强和高度、速度之间的关系。

2. 了解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熟悉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3. 理解伯努利方程在流体中的应用,掌握飞机和火箭的升力原理。

五、机械和功1. 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掌握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2. 了解功、功率和能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3.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六、热学基础1. 理解热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温度、热量和热能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2. 了解物态变化和热平衡的概念,掌握热传导和热对流的基本原理。

3. 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含义及其应用。

七、光学基础1. 了解光的本质和传播特性,掌握光的反射、折射和全反射的规律。

2. 理解光的色散现象和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熟悉透镜和棱镜的应用。

3. 了解光的衍射和干涉现象,掌握激光的特点和应用。

八、电学基础1. 了解电荷、电场和电势的概念及性质,掌握电场强度和电势差的计算方法。

2. 理解电阻、电流和电压的概念及测量方法,掌握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沪粤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沪粤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讲功与功率一、功1.功能关系★做功:能量转化的过程称为做功。

★能量:如果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物体具有能量。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功(W)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是这个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称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机械功。

★做功的必要条件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劳而无功(有力无距离)★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无力无功(有距离无力)垂直无功(力与距离垂直)二、功的计算1.定义:物理学中规定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2.公式:W = F s功=力*力方向上的距离1 J=1 Nm★注意:①.辨别清楚是哪个力做功;②.注意距离的方向要与力的方向对应上;③.统一单位进行运算;④.做功多少只由F与s决定,与物体的质量、速度、运动方向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无关。

三、功率(P)1.定义:物体做的功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功率。

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P=Wt1W=1J/s★功率推导式:P=Wt =Fst=Fv第二讲机械效率一、有用功与额外功1.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用W有用表示。

①对于竖直方向上提升重物,目的是克服重力做功,故W有用=G物h;②对于沿水平方向匀速拉(推)动物体,目的是拉(推)动物体做功(克服摩擦阻力做功),故W有用=F拉s物= f s物2.额外功: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用符号W额外表示。

3.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用符号W总表示。

W总=W有用+ W额外二、机械效率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机械效率是反映机械效率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

2.公式:η=W有用W总×100%3.机械功原理:使用任何机械做功时,都会不可避免产生额外功,所以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的。

三、滑轮组机械效率1.竖放滑轮组机械效率(克服重力做功)①.理想状态(不计滑轮重,绳重及一切摩擦)F=1nG ;s=nhη=W有用W总×100%=GhFs=100%②.半理想状态(考虑动滑轮重,不计绳重及一切摩擦)F=G物+G动n;s=nhη=W有用W总×100%=GhFs=G物G物+G动●物体越重,动滑轮越轻,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制作一个机械模型课件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制作一个机械模型课件

复杂 机械: (fùzá)
第十三页,共二十一页。
吊车 : 杠杆 、定滑轮、轮轴。 (gànggǎn)
(diàochē)
杠杆省力或省距离(jùlí)。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 轮轴能省力、改变力的方向。
第十四页,共二十一页。
塔式起重机:
杠杆(gànggǎn)、轮轴、滑轮组。
杠杆省力或省距离。轮轴、滑轮组能省力、改变(gǎibiàn)力的方
课题 (kètí)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制作一个(yī ɡè)由简单 机械组成的机械模型
第一页,共二十一页。
温故而知新
1. 杠杆:绕固定点转动(zhuàn dòng) 1. 省力杠杆费距离,费力杠杆
的硬棒。
省距离。
2. 定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 动。
2. 定滑轮是变形的等臂杠杆, 只改变力的方向(fāngxiàng),不能
第五页,共二十一页。
讨论 : (tǎolùn)
1. 现有简单 机械
2. 杠杆(gànggǎn) 3. 滑轮(组) 4. 轮轴 5. 斜面
如果只使用其中的两种组合(zǔhé)成 复杂机械模型,可能的组合(zǔhé) 有:
• 杠杆+滑轮(组) 、杠杆+轮轴、 杠杆+斜面
• 滑轮(组) +轮轴、滑轮(组) + 斜面
• 轮轴+斜面
第六页,共二十一页。
成果 展示、交流 (chéngguǒ)
1. 设计成功的小组重点讲设计方案图、机械 效率的测定方法等,要有较详细的说明和 演示。
2. 设计失败的小组重点讲遇到了什么(shén 困 me) 难,曾经尝试了那些方案来解决问题。
第七页,共二十一页。
设计方案一:滑轮组与轮轴(lúnzhóu)组 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复习专题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复习专题

简单机械和功专题复习1.常见的省力杠杆:开口器、钳子。

常见的费力杠杆:镊子、筷子。

常见的等臂杠杆:天平、定滑轮。

2.杠杆平衡实验中:杠杆那端高,平衡螺母向那边调;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多次测量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性结论;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 F2L2判断杠杆的平衡性。

3.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能省力一半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中省力情况由绳子段数n 决定。

4.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 远,足球飞出10m 的过程中人不做功。

(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功率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公式:P=W/t = Fv 。

上楼的功率几百瓦,测量功率的公式P=mgh/t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公式:η=W(有)/W(总)×100% ; 机械效率总小于1 ;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滑轮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或者增加物重。

机械能和内能专题复习1.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动能和势能是能够相互转化的。

2.做功和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的实质能量的转移。

3.比热容表示物体吸热升温的能力,水的比热容是4.2×103J /(kg ·℃);利用水的比热容大可以给机器降温也可以供暖。

4.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有4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汽油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曲轴旋转两圈,活塞往复两次。

5.热值表示:单位质量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用 q 表示,单位是J/kg ,计算公式是Q 放=mq ;干木材的热值是1.2×107J/kg 意义是完全燃烧1kg 干木材所放出的热量是1.2×107J 。

初中物理力学超详细知识点总结与学习方法

初中物理力学超详细知识点总结与学习方法

初中物理力学超详细知识点总结与学习方法初中的物理力学部分知识可以说是中学物理学习的最最重要的基础了,因为这部分的知识不单贯穿初中学习,同样贯穿到高中与大学的学习,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中物理力学超详细知识点总结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Ⅰ 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Ⅱ 变速运动: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三、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弹簧测力计: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惯性和惯性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北师大初中物理目录及概念

北师大初中物理目录及概念
第十五章 怎样传递信息通信技术简介
电磁波133 二、广播和电视137 三、现代通信技术及发展前景144
第十六章 粒子和宇宙
一、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149 二、浩瀚的宇宙155 三、能源危机与希望160
附录 一、本书中用到的物理量及其单位162
二、 物理名词汉英对照表.163
初二物理概念
1. 物理研究的是关于力的、热的、光的、电的现象.
2. 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主单位是米.
3.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4.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用公式表示: V= ,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
5.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2. 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如老花镜. 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如近视镜.
23. 照相机的原理是: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4. 幻灯机、投影仪的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5. 放大镜、显微镜的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9. 使用温度计之前应: (1)观察它的量程; (2)认清它的最小刻度.
10. 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 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
一. 透镜 二.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三. 生活的透镜 四. 眼睛和眼镜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6章力与运动总复习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6章力与运动总复习

第6章力与运动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互相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可概括为:同体、等值、反向、共线,四者缺一不可。

5.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求两个力的合力叫二力的合成。

7合合方向与大力F1相同8.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时,合力为零。

9.第7章密度与浮力一、(密度)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

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托盘天平)测质量。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把游码放在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红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指示值。

6. 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称量X 围;(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ρ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计算密度公式是Vm =ρ;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 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 的单位是米3。

九年级物理:第6-9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第6-9章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九年级物理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第6-9章知识点总结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七章运动和力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力,(压、推、拉、提、吸引、排斥等)。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物体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 1、不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能够产生力。

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会产生力。

3、两个物体不相互作用,就一定不会产生力。

2、物理学中力用f表示,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

在手中两个较小鸡蛋对手的压力约1n。

一名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约500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二)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到运动,运动到静止,运动的方向、快慢)。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

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5、测力计的种类:握力计、牵引拉力计等。

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弹簧、拉杆、刻度盘、指针、外壳等。

6、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在不损坏的前提下,受到的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越大。

(在一定范围内、一定限度内、弹性限度内,都可以。

也可以说成正比)7、测力计的使用:(1)、测量前要观察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进行校正或记下数值。

(2)、测量时对测力计拉杆施力要沿着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

(3)、记录时要认清每个小格所代表的数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机械和功
例1.小明在探究利用杠杆做功的实验中,所用杠杆是一根重5N 、质量均匀的硬棒。

他将棒的一端固定,把重为15 N 的重物挂在棒的中点A ,然后用手竖直提起棒的另一端,如图1所示(一切摩擦不
计)。

(1)若把重物提升了10 cm ,则小明使用杠杆所做的有用功为 J ,机械效率为 。

(2)若只将重物的悬挂点由A 移至C ,0、B 位置不变,仍使棒的B 端提升同样的高度,则杠杆的机械效率将 (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例2.如图2所示,斜面长1m ,高0.4 m ,用大小为5N 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 ,
将重10 N 的铁块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

若仅使倾角θ逐渐增大,沿斜面向上的拉力将逐渐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此时斜面的机械效率将逐渐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例3.如图3所示,利用不计绳重的滑轮组甲和乙提起同样重的物体时,甲滑
轮组的机械效率为,甲η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乙η则可判定甲η ;乙η如果用乙滑轮组第一次提起重为1G 的重物,机械效率为,1η第二次提起重为
)(212G G G >的重物,机械效率为,2η则可判定.1η 2η(填“>”“=”或0.00“<")
例4.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时,对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两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1)计算两次实验的机械效率填入表格内。

(2)两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的值不同的原因是( ) A .钩码上升的高度不同
B .所挂钩码的个数不同
C .弹簧测力计向上做匀速运动的速度不同
D .绳端移动的距离不同
(3)实验后,某同学提出:不需要测量物重和绳端移动的距离,只要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和动滑
轮的重,利用公式动
物物
G G G +=
η就可算出机械效率。

你认为用这种方法测出该滑轮
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 。

例5.不计摩擦和绳重,比较如图4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的机械效率,可知( )
甲.ηA 大于乙η 甲.ηB 小于乙η 甲.ηC 等于乙η D .无法比较
例6.利用如图5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G ,每个动滑轮重为50 N ,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00 N (不计摩擦和绳重)。

(1)当G=400 N 时,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大? (2)该滑轮组的最大机械效率为多大?
例7. 如图7所示,利用轻质滑轮组匀速拉动水平地面上重300 N 的物体,拉
力F 的大小为30 N 。

若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45 N ,则A 处的拉力大小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为( ) A .45 N 、50% B .45 N 、75% C. 60 N 、50% D. 60 N 、75%
例8.如图8所示的滑轮组,机械效率为90%,物重为,1064
N 拉力F 的功率为2.5kW 。

要把重物匀速提升 1m ,求: (1)需要多大的拉力F? (2)需要多长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