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地球上的水,复习教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地球上的水

考点1 水圈与水循环1.水循环的类型及特点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的分析思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1)从时间角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如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
(2)从空间角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如跨流域调水。
(3)从生态环境角度看,大面积排干沼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所以应保护沼泽;过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沉、海水倒灌;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迅速向河道汇集,河流径流变化幅度增大,易造成洪涝灾害。
水土流失:(4)从水资源角度分析,人类过度开发利用(开发速度超过了水资源循环的周期),则会出现水资源枯竭。
人类生产或生活中直接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污水也会加剧对水资源的破坏。
3.水资源(1)水资源的衡量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许多地区水资源短缺多是因为径流量的时空分布不均。
(2)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3)我国不同地区缺水原因差异【堂上练习】(2020天津,2,3分)中新天津生态城是在盐碱荒滩上建设起来的一座新城。
下图为四幅能反映生态城发展特色的景观照片。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1.南堤滨海步道公园紧邻永定新河,园内湖泊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 )A.调节地表径流量B.减少地下径流量(提示:水循环过程:径流、下渗、蒸发)C.减少水的下渗量D.减少地表水蒸发(2018江苏单科)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
据该山地海拔2 500—3 400 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 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
据此回答下题。
2.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A.地表蒸发B.植物截留和蒸腾C.地下径流D.转化为固态水3.(2017上海,8,2分)水循环由多个环节组成。
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水汽输送”环节的是( )A.长江东流B.海水倒灌(提示: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C.台风登陆D.黄河凌汛考点2 陆地水体与水资源1.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体存在三种类型: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高考地理知识点梳理复习教案5(地球上的水)

地球上的水【知识回顾】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特点水循环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其主要环节和特点可列表总结如下:2 •洋流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洋流的形成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的分布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
具体分析如下:联想记忆:中间分数线为赤道;分子“ 8”,按笔顺代表北半球大洋环流及洋流流向;分母“ 0”,按笔顺代表南半球大洋环流及洋流流向(南半球中高纬度没有形成环流 ),洋流以流经海域名称命名。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世界表层洋流对沿岸气候、渔场分布、海洋航行、海洋污染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如下:环境 类型影响举例气候高、低纬度间热量 的输送和交换,调 节全球热量平衡; 对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 流降温减湿①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北欧气候:55° N 〜70°N 大西洋两岸最冷月平均气温、自然景观不同,北 极圈内出现不冻港,英国北部和挪威海港封冻期 缩短;②秘鲁寒流影响南美大陆西岸气候:南美 西海岸分布着世界上南北延伸最长、最靠近赤道 的热带荒漠,气候干旱、温度较低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饵 料丰富T 大渔场 上升流将深层营 养物质带到表层T 者名渔场①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 汇处;②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 冷水交汇处;③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 流交汇处;④秘鲁渔场:秘鲁寒流深层冷海水上 涌形成;⑤舟山渔场:台湾暖流与东海沿岸流交 汇处海洋 顺洋流航行节约①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是逆着北大西扱地离6U-V5压% ―凤向-祥流3. 水资源紧张问题及其解决措施供水紧张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针对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读图回答1-2题。
1 .该图显示的是:A.城市地表径流利用系统 B .城市污水利用系统2 •图中右侧的深井,所发挥的作用是:A.滴灌B .渗灌C .回灌地下水 D .抽取地下水永兴岛是西沙群岛、南海诸岛中最大的岛屿,面积 2.1平方千米。
高三最新地理教案-课题高中地理下册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课题〕:《高中地理》下册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四节水资源的利用〔学生认知基础〕:知识:这是本章的最后一节,通过一章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关于水的知识。
能力:在绘制统计图表方面学生有过一定的训练,读图用图能力方面训练较多;独立分析综合能力是学生的薄弱环节。
情感:对于水资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太重视,特别是北京的孩子更感觉不到水资源的缺乏,合作精神是学生普遍缺乏的。
〔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水资源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意义。
2、通过绘制扇形统计图使学生明确各种水体在自然界所占的比例,培养学生绘制扇形统计图的动手能力,以及在工作中的高效率和合作精神、竞争意识。
3、通过对某一国家水资源的评价,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一种地理事物的简单方法,并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
培养学生检索、储存、分析、加工、运用地理信息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的合作精神,以及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教学重点〕:对学生绘制扇形统计图的能力和检索、储存、分析、加工、运用地理信息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小组为单位的工作方法以及合作精神培养。
〔教学难点〕:学生各种能力基础的差异,以及对各种活动在方法上的指导和在时间上的调控。
〔教学方法〕:小组学习法〔教学手段〕:投影片、教学挂图、《世界地图册》〔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课前准备课后小结水资源在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1、提出活动要求。
2、为学生计时。
3、请写出最多的两组宣读。
4、总结:“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每三人为一小组,在一分钟内,相互配合,写出尽量多的关于水的事物。
1、通过此项活动,使学生迅速进入教学情境。
2、通过学生自己动脑动手,使学生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4、培养学生高效率的意识和竞争意识。
为每个小组准备好白纸,以免耽误时间。
1、学生参加活动踊跃,能迅速进入教学情境。
高三地理:地球上的水,复习教案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学习目标】1.了解水圈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规律。
2.通过对水循环示意图的分析, 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3、通过对实例的分析, 理解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4、通过相关材料、图表或实例的分析, 归纳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第 1 页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学习目标】1.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说明风海流的形成原因。
2.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3.了解洋流对全球水热平衡的作用、寒暖流对沿岸气候的不同影响, 并能利用教材知识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说明。
4.从读图出发, 学习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了解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位置和成因。
5.了解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以及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知识点归纳】★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⑴、洋流形成因素: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 洋流前进时还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⑵、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参看课本P57图3.5, 掌握各大洋洋流分布及洋流名称★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参看课本P58~60)⑴、对气候的影响(参看课本P59案例1)⑶、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威胁航海.⑷对污染的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 扩大污染范围.★3.洋流流向和性质的判读方法步骤: ⑴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南北半球——若某海区水温北低南高, 说明是北半球的海区;反之是南半球。
⑵判断寒暖流依据:①等温线向高纬凸, 则为暖流;等温线向低纬凸, 则为寒流。
(即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相同)②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是暖流, 有高纬流向低纬的是寒流。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学习目标】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以及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
2、学会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全球和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3、结合实例了解水资源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知识点归纳】1.水资源的分布(课本P61图3.10)★我国水资源分布: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第 3 页。
地球上的水复习课学案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主备:慕伟备课(教研)组长:梁九奇授课教师:【考点解读】1. 水圈的构成和特点。
2.水圈中各种水体的相互关系。
3.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和意义。
4. 大洋环流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
5.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重点难点】1.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和意义。
2.大洋环流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
【自主复习】考点一:水圈的构成和特点。
(要求:注意观察课本P54图3.1,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
)1、水的存在形态:、、 , 分布最广、数量最少的是分布最少,数量居中的是。
2、水的存在空间:、、,海洋水是最主要的;陆地水包括_____、 _____、 _____等水体。
_____是陆地淡水资源的主体,但是目前______________还不多。
考点二:水圈中各种水体的相互关系。
(请同学们仔细读图3.2:陆地上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试着完成下列思考题)1、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那几种水体?2、河流与湖泊、地下水的关系十分密切,分析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
考点三: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和意义。
(请同学们仔细读图3.3:水循环示意及其相关内容,试着完成下列问题)1、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连续运动的过程。
2、环节:、、、、下渗。
3、类型:、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4、自己绘制一幅水循环示意图,需标明各环节,并进行分类。
5、你总结的水循环的意义有:考点四:大洋环流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
(请同学们仔细阅P57页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内容。
) 1、 概念: 海洋中的表层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2、 按冷暖性质分类:暖流:从水温 的海区流向水温 的海区,从 较 纬度,流向较 纬度。
寒流:从水温 的海区流向水温 的海区,从 较 纬度,流向较 纬度。
3、 海洋水体运动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洋流前进时还会受 的限制和 的影响,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
【合作探究】1、如何判断寒流、暖流?2、读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总结大洋环流的形成及分布规律。
地球上的水教案(通用5篇)

地球上的水教案(通用5篇)地球上的水教案 1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缺乏。
2、知道什么是“水污染”,了解污染水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造成的灾害。
3、学生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并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
4、能够从适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5、能够向大家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淡水资源的缺乏和水污染现象。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形象的比喻以及学生的动手行动来深刻理解体会地球上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缺乏。
四、教学准备1、相关课件2、学生活动材料:杯子、小勺、滴管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出所提出的问题教师提问:1、老师很爱旅游,课前老师和几位同学也聊了聊,发现他们也很爱旅游,而且去过很多地方。
省内的、省外的,国内的、国外的。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我们都没有去过的地方,哪里呢?地球外,你们去过吗?2、但是我们国家的宇航员杨利伟却去过,这是他在“神舟五号”上为地球拍摄的照片,从太空看地球,你们发现了什么?(播放课件)教师小结:你们对地球上的水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个话题“地球上的水”。
(二)认识水在地球上的分布教师提问:1、既然地球上有这么多的水,那它们都在哪里呢?学生回答:海洋、河、湖泊、小溪、冰川、高山积雪……(教师帮着整理、并板书)2、空气中有水吗?对,水蒸气是水的气态形式。
3、那谁来总结一下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哪里呢?那我们来认识一下这几种不同地方的水。
(播放课件)4、可见地球上的水分布确实很广,它分布在祖国及世界的各个地方。
根据这个特征,你们能给地球起个更加形象美丽的名字吗?(水的星球)教师讲述:1、这个名字非常美!还有吗?(水球)2、好,这个名字非常形象!我们生活的地球不愧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水球。
(三)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缺乏。
教师提问:1、既然地球是个大水球,那么地球上所有的水都能被人利用,为人们服务吗?哪些水我们不能用呢?为什么?(海洋中的水不能用,因为那里的水是咸水。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3.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可能存在分工不均、讨论效率低下等问题。教师需引导学生学会有效沟通,提高合作能力。
4.学生的环保意识参差不齐,需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形式,激发学生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
4.学会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分析水资源分布、利用和保护状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地球水循环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水循环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状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了解水体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水污染防治工作。
3.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全球视野,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关注全球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问题。
4.通过学习水资源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
二、学情分析
1.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分布的?
2.水在地球上有何作用?
3.水资源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何影响?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讲解地球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流等环节,并解释这些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介绍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特点,重点讲解淡水资源的稀缺性和分布不均衡性,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对于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教学源自想如下:-安排GIS软件操作的基本培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使用方法。
-设计实际操作任务,如利用GIS分析当地水资源分布,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单元复习课学案1

单元复习课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2。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我的疑问】课堂探究水循环的过程,就是小水滴的旅途.回顾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回答下面的问题.1.是什么推动了水滴们的旅行?2。
水滴们到达陆地时,为陆地带来了什么礼物?3。
陆地上哪些人类活动可能会影响水滴们的归程?4。
水滴们在陆地旅行时,对地表形态有怎样的影响?5。
水滴们重新回到故乡时,为海洋带回了什么礼物?【知识补充】土壤存在着大量孔隙,并与岩石孔隙相连,水可以在土壤和岩石孔隙中自由流动。
不同土壤的孔隙度不同,同一种土壤的不同土壤发生层孔隙度也不同,表层土壤孔隙度较大.岩石孔隙一般要远远小于土壤孔隙。
当土壤接受降水补给时,土壤表层孔隙充水,水分不断下移,通过不同土壤发生层和岩石,转化为地下径流.一旦土壤表层充满水呈饱和状态,降水不能下渗,只能转化为地表径流。
因此,大气降水补给土壤的速度、土壤不同土层间水的运动速度、土壤与岩石间水的运动速度的比较就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降水补给越慢,转化为地下径流的比例越高。
可见,大气降水可以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两种途径补给河流。
森林植被不仅包括乔木,还包括林下灌木、草本植物、苔藓地衣等多个层面。
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后,降水直接降落到土壤表面,雨滴溅落速度快,降水大多转化为地表径流.森林植被恢复后,降落的雨滴通过森林中多个层面,缓慢地渗入土壤,降水可慢慢转化为地下径流。
因此,植被的变化改变了降水补给河流的主要途径,进而引起补给滞后的时间差异。
地表径流为主要补给途径时,由降水转化为河流径流的环节少,转化的速度快。
地下径流为主要补给途径时,由降水转化为河流径流的环节多,转化的速度慢。
【巩固练习】降雨到达地表后,转化为地表径流Q1、壤中流Q2(在土壤空隙中流动的水)和浅层地下径流Q3。
三种径流成分汇集到河道中形成河流径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
下图示意一次暴雨后某流域出口处河流径流量变化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习目标】
1、了解水圈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规律。
2、通过对水循环示意图的分析,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3、通过对实例的分析,理解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4、通过相关材料、图表或实例的分析,归纳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知识点归纳】
1、水体分类(课本P54)
2、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学习目标】
1、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说明风海流的形成原因。
2、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3、了解洋流对全球水热平衡的作用、寒暖流对沿岸气候的不同影响,并能利用教材知识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说明。
4.从读图出发,学习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了解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位置和成因。
5.了解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以及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知识点归纳】
★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⑴、洋流形成因素: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 洋流前进时还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⑵、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参看课本P57图3.5,掌握各大洋洋流分布及洋流名称
⑵、对渔场分布影响
⑶、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威胁航海.
⑷对污染的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3.洋流流向和性质的判读方法
步骤:⑴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南北半球——若某海区水温北低南高,说明是北半球的海区;反之是南半球。
⑵判断寒暖流依据:①等温线向高纬凸,则为暖流;等温线向低纬凸,则为寒流。
(即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相同)②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是暖流,有高纬流向低纬的是寒流。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学习目标】
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以及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
2、学会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全球和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3、结合实例了解水资源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知识点归纳】
1、水资源的分布(课本P61图3.10)
★我国水资源分布: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大小;水资源的质量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
★3、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合理利用水资源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