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教案37地球水的星球

合集下载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3单元3.7地球-水的星球(教案设计)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3单元3.7地球-水的星球(教案设计)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三单元教学设计3.7地球-水的星球课题地球-水的星球三单元课时安排1课时三年级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

2. 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3. 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科学探究目标1. 能耐心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整理记录陆地和海洋的相关信息。

2. 能用数格子的方法量化比较陆地和海洋的面积。

科学态度目标1. 观察细致,乐于合作,勤于思考。

2. 认同以量化方法进行观察比较的科学准确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知道水资源对于人类的意义,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 体验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带领我们认识更多的地球秘密。

教学重难点了解地球的水域种类,定性定量地感受“地球是一个有丰富液态水的星球”,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

通过量化的方式对比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

教学准备课件和相关材料教学设计新课聚焦1、利用维恩图导入:太阳和月球有哪些不同的特征?2、地球和太阳、月球相比较,有什么独特的地方?【提示】地球有水、生命、空气等。

3、引导学生认识地球水资源特点。

导入:从图片上看地球,地球就像一个“水的星球”。

(展示地球图片)(1)先介绍了解陆地概念地球是由陆地和海洋组成。

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叫陆地,包括大陆和岛屿。

面积广大的陆地称大陆;四周被海水包围的小块陆地称岛屿。

(2)与太阳和月球相比,地球最独特之处是拥有着丰富液态水。

思考:地球上有多少水?水对地球的意义是什么?今天一起来学习《地球-水的星球》(刘老师工作室制作)科学探索一、探索:观察地球仪播放视频《观测地球仪》1、什么是地球仪?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2、地球仪上颜色表示什么?蓝色代表海洋,颜色越深代表深度越大;白色代表冰川;黄色代表陆地,颜色越深地势越高。

3、在地球仪上人们除了用不同的颜色,还用各种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国家和城市等。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地球—水的星球》优秀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地球—水的星球》优秀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地球—水的星球》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地球—水的星球》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知道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水资源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水,但是对于水的重要性可能没有深刻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知道水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不均,有的地方水资源丰富,有的地方水资源匮乏。

2.让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

2.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实践操作法: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关于水资源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一些关于节约用水的实例,如节水窍门、节水标语等。

3.准备一些关于水的重要性的资料,如水对生物的影响、水对环境的影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关于水资源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地球上的水资源,让学生了解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到水的重要性。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关于节约用水的实例,让学生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水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节约用水。

《3.7地球——水的星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下册

《3.7地球——水的星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下册

《地球——水的星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水的基本特征,识别地球上的水的类型,理解水对地球的重要性,掌握收集和分析水的样本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学生能够亲历水的研究过程,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培养珍惜水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水的特征,掌握收集和分析水的样本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水对地球的重要性,培养珍惜水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地球仪、水槽、水样本、试管、滴管、记号笔等。

2. 准备教学教材: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3. 安排教学时间:本课时为单课时,时间约为45分钟。

4. 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水的观察、实验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水的奥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地球的照片,介绍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它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很多条件。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也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必需品。

2.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水资源丰富吗?水对我们人类和地球上的生物有什么重要性?(二)新课教学1. 观察地球上的水(1)展示地球上的水循环图片,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过程。

(2)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3)让学生思考:水在地球上是如何分布的?为什么我们生活在陆地上,而不会生活在海洋中?2.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展示人类利用水资源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

(2)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应该如何保护和利用?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3)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后由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三)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进行实地观察,了解水体的特点和水循环的过程。

2. 让学生思考:如果水资源枯竭了,会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造成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四)小结作业1. 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性。

《地球——水的星球》教案

《地球——水的星球》教案

《地球——水的星球》教案【教材分析】本课的主体活动分别是“观察地球仪”和“比较陆地和水域的面积”。

两个活动的编排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先认识地球的地貌特征,从中直观地感受地球的陆地和水域分布,定性分析二者的比例,接着通过数格子的方式量化探索水在地球上所占的比例。

通过本课对地球上的水资源的重新认识,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到水资源对一个星球的意义和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树立保护水资源的观念。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

2.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3.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科学探究目标:1.能耐心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整理记录陆地和海洋的相关信息。

2.能用格子的方法定量探究陆地和海洋的面积。

科学态度目标:1.观察细致,按要求数格子。

2.认同以量化方法进行观察比较的科学准确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1.知道水资源对于人类的意义,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体验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带领我们认识更多的地球秘密。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通过数格子的方式量化比较陆地和水域的面积,进而意识到水资源对于一个星球的重要意义。

【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一聚焦1.情境铺垫:同学们,我们之前对月球、太阳和地球的特征都有了一些了解。

你认为地球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吗?预设:地球上有生命、地球上有空气、水、温度适宜、地球不像太阳一样热,也不像月球一样冷······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地球上水资源的特点。

(板书:地球——水的星球)设计意图:问题的提出一方面可以调查学生自身对于地球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学生对太阳、月球特征的掌握情况。

二、探索(一)观察地形地球仪1.教师:请小组观察地形地球仪,说说地球上有什么?讨论后汇报。

预设1:地球上表面凹凸不平的,有高耸的山峰,一大片绿色的平原。

预设2:地球上有很多蓝色的部分,都是水。

2020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7地球-水的星球》

2020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7地球-水的星球》

2020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7地球-水的星球》一. 教材分析《3.7地球-水的星球》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是一个水的星球,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以及水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学生能对水资源有更深入的认识,增强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地球水资源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提高他们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是一个水的星球,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2.让学生认识到水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是一个水的星球,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2.水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实践活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和资料。

2.准备实验器材,如水、杯子、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上的水资源,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球是一个水的星球,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以及水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性质,了解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4.巩固(5分钟)学生通过地图和资料,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出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绘制一幅关于水资源的画,并发给家长,增强全家人的节水意识。

8.板书(5分钟)地球-水的星球水资源分布: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有限。

水资源利用:农业、工业、生活等各方面都需要用水。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地球-----水的星球教案和反思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地球-----水的星球教案和反思

地球-----水的星球【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地球仪和地图的活动,了解地表陆地和海洋的特点。

2.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3.总结海洋的特点,并能将地球与太阳和月球做比较。

4.了解海洋对地球的重要性,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是有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1.经历观察地球仪和地图的活动,了解地表陆地和海洋的特点。

2.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图、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提问:我们已经了解了地球的形状,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学习关于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一-地球、观察过地球仪的同学们,你们简单说说地球的特点吧。

2.学生自主汇报,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地球仪。

(1)教师分组学生,下发地球仪。

指导学生围绕以下几点观察地球仪:一是通过地球仪能观察到什么:二是仔细观察地球的水域有哪些。

(2)学生围绕问题在小组内观察地球仪,交流观察结果并记录。

(3)教师指名学生分享小组观察成果。

(4)教师总结:地球是一颗有若丰富液态水的星球。

地球表面主要分为海洋和陆地,海洋分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陆地分为亚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2.陆地和海洋的面积。

(1)教师分发世界地图和透明计算纸,指导学生分两步进行观察:首先将透明纸履盖在世界地图上,然后数出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所占的格子数。

(2)小组活动结束后汇报结果。

(3)总结:地球上占据面积最多的是海洋。

3、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比较地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与不同,并填写在维恩图中。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面积大小的特点。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面积大小的特点吗,说一说?(2)学生根据观察成果汇报。

(3)总结: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总面积约5. 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3. 61亿平方千米,占全球总面积的71%: 陆地面积约1. 49亿平方千米,占全球总面积的29%.2.地球液态水带来的好处。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3.7地球—水的星球》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3.7地球—水的星球》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3.7地球—水的星球》教案一. 教材分析《3.7地球—水的星球》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知道水在地球上的分布以及水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但是对于地球水资源的认识还比较肤浅。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让学生对水资源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知道水在地球上的分布以及水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水资源的分布和重要性2.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实践操作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实践活动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和视频2.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水的分布图,让学生对地球水资源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引发学生对水资源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水在地球上的分布,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丰富性和分布不均。

同时,展示一些因为水资源缺乏而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引发学生的同情心,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每组给出一些建议,如:一水多用,回收废水,减少农药化肥使用等。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总结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方法。

同时,让学生明白水资源的珍贵,激发他们保护水资源的决心。

5.拓展(15分钟)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节约用水的小标语,设计一水多用的实验等。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人的用水习惯,找出可以节约用水的地方,并试着实施。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7地球—水的星球》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7地球—水的星球》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7地球—水的星球》教案一. 教材分析《3.7地球—水的星球》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一个水的星球,了解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和掌握以下知识点: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地球是一个水的星球。

2.水的存在形式:海洋、江河湖泊、地下水、大气水等。

3.水的循环过程:蒸发、降水、径流等。

4.水的重要性:生物生存的基础,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资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水的性质和用途,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对于水的循环过程和地球表面水的分布,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一个水的星球,了解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学生能说出地球表面水的分布,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3.培养学生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表面水的分布。

2.水的循环过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地球上的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等方式,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3.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准备实验器材,如水、盆、杯子等。

3.准备案例资料,如我国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上的水,如大海、河流、湖泊等,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上的水资源。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水吗?这些水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呈现地球表面水的分布图,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水分布情况。

同时,展示水的存在形式:海洋、江河湖泊、地下水、大气水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循环过程。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水从蒸发到降水再到径流的过程。

4.巩固(5分钟)提问:谁能来说说水的循环过程?地球上的水分布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地球—水的星球
【教材简析】
《地球—水的星球》这节课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第七课。

通过前面6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太阳和月球有了比较好的认知,还专门用一个韦恩图去整理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本节课要用科学方法了解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激发学生思考地球的独特之处。

探索板块,主要有四个部分,首先是通过观察地球仪,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的特征。

第二,让学生注意到海洋集中了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河流湖泊也有水资源。

第三,通过数格子的方法量化陆地与海洋的面积。

第四,在第一课的基础上,比较地球与太阳、月球的相同与不同。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对陆地和海洋的大小比例有个大致的了解——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对丰富的液态水带来的好处有清晰的认识。

拓展板块,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星球上有没有水是探索生命的重要依据。

【学情分析】
在前面6课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掌握了太阳与月球的异同点。

但是,对于地球的特征,学生还没有深入地学习。

他们对于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以及探索水在地球上所占比例的认识还不到位。

在他们已有知识的体系中还没有建立起地球与太阳、月球的异同之处,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在本课时要完成的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

2.了解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3.理解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收集证据。

2.能耐心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整理记录陆地和海洋的相关信息。

3.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科学态度目标
1.观察细致,乐于合作,勤于思考。

2.乐于分工合作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知道水资源对于人类的意义,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体验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带领我们认识更多的地球秘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整理记录陆地和海洋的相关信息。

难点: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小组:地形地球仪、透明卡纸、地图、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观察地球的特征
1.教师引导: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太阳和与月球的一些特征,知道太阳与月球有很多异同之处,本节课我们将研究新的天体---地球(板书:地球),那么地球表面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吗?
2.学生观察地球仪后描述。

3.教师分析学生的表述,聚焦到地球的水资源。

二、探索:地球——水的星球
(一)观察地球的水域
1.教师:从外太空看地球,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地球拥有丰富的液态水。

请同学们再次观察地球仪,找一找地球上的水域有哪些?(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教师把记录单发放给学生。


2.学生分享观察后的结果。

3.教师小结:地球上大部分的水集中在了各大海洋,这些都是地球上的咸水。

4.教师出示放大后的小区域地图,观察其中的湖泊、河流,并渗透淡水分布面积较小,资源比较缺乏。

(二)比较陆地和海洋的面积
1.教师: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比一比,谁大谁小呢?(学生预测)
2.你们有办法知道吗?(教师出示世界地图)
3.学生分组讨论,寻找比较的办法并分享。

3.教师出示透明卡纸(含格子),提问:有了它,你们觉得可以怎样来测量。

让学生思考:①怎样数不容易遗漏格数。

②遇到半格、小半格、大半格怎么办?
(预设:①将其覆盖在地图上,然后通过数格子的办法,统计格子数。

②用横着数或竖着数的方式,超过半格记一格,不到半格不计,以打“√”的形式统计陆地的格数,海洋格数用总格数-陆地格数)
4.教师分发透明卡纸(含格子),学生小组实验并记录。

5.交流研讨:呈现各组数据,说说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所占的格子数,两者相差的格子数。

6.教师小结:地球是一个“水球”,是一个拥有丰富液态水的星球(教师板书补充题目:水的星球),你认为地球上有丰富的液态水会带来哪些好处?
三、研讨:地球和太阳、月球相比较
1.教师:地球和太阳、月球相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预设:地球上有生命、液态水丰富、空气等)
2.学生反馈交流
四、拓展
1.教师:就像同学们说的,科学家在探索太空时,星球上有没有水的存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因为有水就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2.教师追问:水对于我们人类这么重要,你觉得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
【板书设计】
7.地球——水的星球
地球上的水域:海洋、湖泊、河流
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小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在学生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陆地和海洋的面积前,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统计(横着数或竖着数),超过半格记一格,不到半格不计,以打“√”的形式统计陆地的格数,海洋格数用总格数-陆地格数。

【作业设计】
1.地球上的液态水最主要存在于()。

A.海洋
B.岩石
C.空气
2.下面两幅图中蓝色部分分别是杭州西湖和嘉兴南湖地图,请将透明计算纸覆盖在地图上,比较后发现()面积大。

(以下两幅图的比例尺相同)
杭州西湖嘉兴南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