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导读课教案
《傅雷家书》教案(最新14篇)

《傅雷家书》教案(最新14篇)《傅雷家书》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书信格式2.理解傅雷家书的内涵重点难点:重点: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难点:对于坚强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教学过程:(一)整体把握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了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前者,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后者,则满怀欣喜,激情洋溢。
前者偏重理性,后者充满感情。
但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第一封信的开始,傅雷首先宽慰儿子:不必担心父母而且,孩子向父母诉苦,在家信中发泄,乃是情理之中的事。
接着告诉儿子: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
那么,应该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跌宕呢?首先,应该对这一切泰然处之,尽量让心理保持平衡,不至于受伤。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他还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的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
其次,慢慢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情,即冷静、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为借鉴。
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从而越来越坚强。
对于感情的创作,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
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
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傅雷家书》导读课教学案例

《傅雷家书》导读课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傅雷家书》的背景和作者傅雷的故事。
2.培养学生对《傅雷家书》中的关键词的理解能力。
3.引导学生分析《傅雷家书》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和表达文本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2.关键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准备1.《傅雷家书》原文。
2.PPT或黑板。
3.教学素材:傅雷的生平介绍、关键词解释。
四、教学流程Step1:导入(10分钟)1.引入《傅雷家书》的背景:傅雷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学评论家,他曾给其子女写了一系列的家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被誉为“人间圣书”。
2.导入学生对家书的理解:请学生谈谈他们对家书的理解及家书的重要性。
3.激发学生的兴趣:展示一些《傅雷家书》中的关键词,例如“教育”、“读书”、“信任”等,并询问学生对这些词的理解和感受。
1.介绍傅雷的生平:使用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傅雷的生平,包括他的成长经历、他成为教育家和文学评论家的原因、他所写的家书等。
要强调傅雷家书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2.解释关键词:通过解释关键词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傅雷家书》中的内容和思想。
“教育”可以解释为培养和引导人的全面发展,“读书”可以解释为通过阅读来拓宽视野和培养文学修养。
Step 3:分析文本(25分钟)1.分析人物形象:选取《傅雷家书》中的一个人物形象,例如傅雷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分析这个人物形象在家书中体现的特征、表现的态度和思想。
2.分析故事情节:选取《傅雷家书》中的一个故事情节,例如傅雷与子女的沟通,引导学生分析这个故事情节中的冲突、转折和解决方法。
3.让学生发表观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
1.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傅雷家书》中的一段或者一篇文字,然后回答相关的问题。
2.进行问题讨论: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问题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文本内容。
名著导读《傅雷家书》教案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其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综合素养,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傅雷家书》的内容及背景:掌握傅雷一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状况,了解傅雷的教育观念及其对儿子的影响。
(3)感悟家庭教育的真谛:从《傅雷家书》中提炼出家庭教育的方法和原则,如尊重、关爱、引导等,为学生家庭教育提供借鉴。
举例:傅雷在教育儿子时,强调尊重儿子的兴趣和选择,关心儿子的成长,引导儿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教学难点
(1)傅雷家书中的深刻哲理:对于家书中一些寓意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家庭教育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与父母沟通、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傅雷与儿子的对话,体验家庭教育的过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3.分析家书中的精彩语句,体会傅雷的语言艺术和人生智慧。
4.通过阅读《傅雷家书》,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珍惜亲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在阅读《傅雷家书》的过程中,感受家庭的温暖,提高文学素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学科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阅读《傅雷家书》,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掌握傅雷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情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傅雷家书》的基本内容和背景。这是一部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们的家信集,它不仅包含了家庭教育的方法,还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艺术修养。
傅雷家书》导读课教案

傅雷家书》导读课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了解经典作品。
2.通过不同的阅读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整本书的框架和内容。
教学重点】重点在于导读。
通过跳读、选读、精读等阅读方式,引导学生略读概览,了解整书框架和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难点在于激发兴趣。
通过有趣的阅读活动,消除学生对书信体的陌生感、畏惧感,矫正学生读名著只重情节不重文字内容的浅读性,读到本书的趣味、情味、理味。
时间安排】一课时教学环节】一、活动一:初识家书1.简介家书渊源书”最早是动词,表示写的意思,后来才成为名词,演变为书信。
家书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交流感情的书信,是古时人们与远在他乡的亲人联系的唯一途径。
由于书信的阅读对象常常是至亲,读起来真实感人,有见字如面的感觉,所以西方人称它是“最温柔的艺术”。
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两封家书写于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内容是在淮阳当兵的名叫“黑夫”和“惊”的兄弟二人给安陆母亲的信。
信中问候亲人,自报平安,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千古家书推介自家书诞生以来,它就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家庭熏陶教育、家风家训传承中有着重要地位。
那些流传千古的经典家书,更是散发着情感的温馨,闪耀着思想的光芒。
家书里有修身之道,如刘向《戒子歆书》中的“骄奢则祸至”、刘备《遗诏敕后主》中的“勿以善小而不为”、诸葛亮《诫子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
家书里有为学之要,如孔子《教伯鱼》中的“君子不可以不学”、刘邦《手敕太子》中的“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彭端淑《示子侄》中的“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家书里有交友之方,如东汉郑玄《戒子益恩书》中的“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己志”。
家书里有治国之法,如周文王《诏太子发》中的讲敬民以保社稷、曹操《令诸儿书》中的论治国唯才是举,不私臣吏。
家书里还有文学之妙,如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中的“东顾五州之隔,西眺九派之分;窥地门之绝景,望天际之孤云”,色彩瑰丽、写景如绘。
《傅雷家书》导读课教案

《傅雷家书》导读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傅雷家书》,了解傅雷及其家庭的背景和经历。
2. 学习傅雷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及他对儿子的关爱和期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傅雷家书》的背景介绍:傅雷的生平、家庭、教育背景等。
2. 《傅雷家书》的主要内容:书信往来、家庭教育、人生哲理等。
3. 傅雷的教育理念:爱的教育、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等。
4. 傅雷对儿子的关爱和期望:品德教育、学业成就、艺术修养等。
三、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阅读《傅雷家书》,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采用案例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深入剖析傅雷的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方法。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感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四、教学评估:1. 学生阅读《傅雷家书》的笔记和心得体会。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的表现。
五、教学计划:1. 第一课时:介绍《傅雷家书》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引发学生对傅雷教育理念的兴趣。
2. 第二课时:深入剖析傅雷的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第三课时:分析傅雷对儿子的关爱和期望,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4. 第四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傅雷教育理念在当代家庭教育的应用。
六、教学资源:1. 《傅雷家书》原著及其相关评论、解读文章。
2. 傅雷的生平事迹及其它作品介绍。
3. 家庭教育相关的理论资料和案例。
4.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白板等。
七、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竞赛,鼓励学生快速阅读并理解《傅雷家书》的内容。
2.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傅雷与儿子之间的对话,体验家庭教育的情境。
3. 举办家庭教育讲座,邀请专家或有经验的家长分享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八、教学作业:1. 让学生绘制傅雷家书的大纲,梳理书中的主要观点和教育理念。
3. 布置一份家庭作业,让学生采访自己的家长,了解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与傅雷的教育理念进行对比。
名著导读《傅雷家书》名师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

名著导读《傅雷家书》名师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著导读《傅雷家书》名师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名著导读《傅雷家书》名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杰出翻译家傅雷的生平。
2、体会文章中讲道理和抒发情感的两种写作方式。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把握两封信的主旋律──教育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有赤子之心的人。
2、深入剖析,理解信中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3、深刻体会,领悟所蕴含的父子之间真挚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作者对儿子的殷殷期望,进而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深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2、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3、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教学难点:1、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2、理解第二封信中所写“孤独”“赤子之心”。
三、教学策略节选的这两封家信,倾注了浓烈的父子深情又饱含着人生哲理,阅读时需要用心灵去感悟,一面理解傅雷对儿子的期望和忠告,一面感受傅雷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与领悟。
对于文中关于“坚强”“孤独”“赤子之心”等几处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议论,可以通过尽可能多地调动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加以分析、领会。
另外,课外阅读《傅雷家书》、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及《贝多芬传》等名著,有助于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以“还记得那封令我……的信”为话题,进行口头作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围绕该题目进行口头作文。
(2)说出何人、何时、何地,因为何事给你写了一封信,你又是怎样回信的,其中有哪些话令你感动。
【设计意图】多数学校会在八年级的时候为学生过十四岁生日,很多家长会应学校的要求给学生写信,学生也要写回信。
《傅雷家书导读》教案

《傅雷家书导读》教案一、新课导入二、作品介绍《傅雷家书》是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
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在晚年,对于人们总是提及《傅雷家书》,傅聪曾经笑言,“人家老是问我家书的事情,好像我还是个小孩子似的。
不过,我自己感觉我还是像个小孩子似的。
”但他终于也说:“我们是在同一条路上走的,就像爸爸信里说的那样,‘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那么,究竟这一封封的家书具有怎样的魅力,能使儿子和父亲成为终生的好友,忆起时仍充满幸福与温情?在书中,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多种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和傅敏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今天,我们一起深入探析这一封封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背后的故事!三、思想内涵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和傅敏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
正如他对傅聪和傅敏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该书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因此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楼适夷),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是可以使我们更好提高自身修养的一本好书。
(1)苦心孤诣的教子篇本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信中首先强调的:1)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2)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3)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4)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导读课教学案例

《傅雷家书》导读课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傅雷家书》这本书的背景和作者傅雷的生平。
2. 掌握《傅雷家书》中的核心思想和主题。
3. 学习分析《傅雷家书》中的语言和修辞手法。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教学过程及安排:
1. 导入(10分钟)
通过图片展示和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傅雷家书》的背景和作者傅雷的生平。
2. 导读(20分钟)
展示《傅雷家书》中的几篇短文,简要介绍每篇短文的主题和核心思想,并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
3. 分析语言和修辞手法(20分钟)
选择《傅雷家书》中的一段话,分析其中的语言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并解释文字背后的意义和效果。
4. 文学鉴赏与写作指导(30分钟)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鉴赏《傅雷家书》中的一篇短文,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发表个人观点。
然后,通过指导写作和修改作文的方法,引导学生尝试模仿《傅雷家书》的写作风格,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5. 总结与展望(10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和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思考能力。
2. 批改学生的写作作业,评价其写作水平和对《傅雷家书》的理解。
六、教学手段:
1. PPT和图片展示。
2. 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
3. 黑板板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傅雷家书》导读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激发阅读兴趣,走近作家作品,拉近与经典的距离,培养阅读兴趣。
2.通过默读、跳读、猜读、选读、精读等活动,指导学生略读概览,了解整书框架和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
重在导读。
通过跳读、选读、精读等阅读方式,引导学生略读概览,了解整书框架和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重在激趣。
通过有趣的阅读活动,消除学生对书信体的陌生感、畏惧感,矫正学生读名著只重情节不重文字内容的浅读习性,读到本书的趣味、情味、理味。
【时间安排】一课时
【教学环节】
一、活动一:初识家书
1.简介家书渊源
“书”,最早是作动词用,是写的意思,后来才作名词用,演变为书信。
家书顾名思义,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袒露心灵、交流情感的书信,是古时人们与远在他乡的亲人联系的唯一途径。
由于书信的阅读对象常常是至亲,读起来真实感人,有见字如面的感觉,所以西方人称它是“最温柔的艺术”。
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两封家书写于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内容是在淮阳当兵的名叫“黑夫”和“惊”的兄弟二人给安陆母亲的信。
信中问候亲人,自报平安,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千古家书推介
自家书诞生以来,它就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家庭熏陶教育、家风家训传承中有着重要地位,那些流传千古的经典家书,更是散发着情感的温馨,闪耀着思想的光芒。
家书里有修身之道。
如刘向《戒子歆书》“骄奢则祸至”,刘备《遗诏敕后主》“勿以善小而不为”,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
家书里有为学之要。
如孔子《教伯鱼》“君子不可以不学”,刘邦《手敕太子》“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彭端淑《示子侄》“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家书里有交友之方。
如东汉郑玄《戒子益恩书》“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己志”。
家书里有治国之法。
周文王《诏太子发》讲敬民以保社稷,曹操《令诸儿书》论治国唯才是举,不私臣吏。
家书里还有文学之妙。
如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东顾五州之隔,西眺九派之分;窥地门之绝景,望天际之孤云”,色彩瑰丽、写景如绘。
骆宾王《与亲情书》“山川不改旧时,邱陇多为陈迹”,文辞简洁洗练,感情真挚深厚。
……
这些家书,内容包罗万象,意蕴丰厚,经岁月的淘漉,时至今日,批卷览阅,倍觉熠熠生辉。
3.家书中的珍品
有一部家书,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两代人的悲欢,所有赤子之心的风貌。
这部家书,是当时轰动性的文化事件,四十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
五次重版,十九次重印,发行已达一百多万册,一九八六年曾荣获“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
这部家书,修身、敬业、齐家、交友,抒思念之情,谈演奏之道、艺术之道、文化之道、夫妻之道,乃至人生之道……内容应有尽有,万象无所不包。
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意味深长。
这部家书,句句家常话,涓涓舐犊情,更家常,更亲切,更真实,是家人之间精神的接触和思想交流的实录,是最性情最温柔也最智慧的文字。
这部家书是“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
这部家书就是《傅雷家书》!
【设计意图:通过家书渊源的介绍、千古家书的推介,学生沉浸于博大丰厚的家书文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染。
在此基础上,重点推出《傅雷家书》,让学生初步体验家书文化的魅力,领略《傅雷家书》的价值,达到导入激趣的效果。
】
二、活动二:趣味抢答
教师出示抢答题,学生跳读,举手抢答。
1.傅雷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他翻译的作品达(34)部,他从
20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
2.傅雷表明了自己生活的准则,(学问 )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
3.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4. 傅聪的母亲是(朱梅馥)。
5. 傅聪启蒙钢琴教师是(雷垣)。
6.(杰维茨基)教授是傅聪留学波兰时的钢琴老师,是著名的学者,钢琴教育家。
7.1953年,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在罗马尼亚举行。
傅聪作为唯一的中国选手参加联欢节的钢琴比赛,结果获得(三等)奖。
8.1955年3月,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在华沙举行。
傅聪以与前两名相近的分数获(第三名),还获《玛祖卡》演奏最优奖。
9.家书里最长的书信有(7)千多字。
【设计意图:通过趣味抢答的形式,激活学生的兴奋点,引导学生初步认知《傅雷家书》里一些最基本的内容,让学生在跳读和抢答中,体验初读《家书》的乐趣。
】
三、活动三:建群入圈
1.建立傅雷的亲人群。
2.建立傅雷、傅聪各自的朋友圈。
3.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傅雷家书》独特的文本特质,使得全书没有清晰的逻辑线和情节发展线。
为突破这一阅读难点,设计“建群入圈”环节,一是利用时尚的“微信朋友圈”的形式拉近经典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二是引导学生学会线索勾联阅读法,运用思维导图等形式,画出傅雷的亲人圈、傅雷傅聪各自的朋友圈,便于学生整体把握《家书》的人物关系线索。
】
四、活动四:组团寻宝
1.以小组为单位,统计书信往来的相关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因版本、版次不同,数据略有不同,学生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家书的内容总体上可以分为几类?
总体上可以分成三大类:一、谈艺术和文化;二、如何学会做人;三、如何营造美满的家庭生活。
3.傅雷给傅聪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书信中有原文: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发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设计意图:“组团寻宝”,以游戏的趣味形式,意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整体把握书信的内容分类以及写信的目的,消除学生对书信体名著的陌生感与排斥感。
】
五、活动五:超级侦探
老师请你来破案
老师根据本书设置疑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疑点”快速跳读,寻找“破案”线索,并做好批注,运用默读、跳读、猜读、批注的方法,进一步打开书的内容。
小组最快最好地将案件疑点破除,即为优胜组。
如学生没有达到相应的熟悉程度,教师则可以提示大致章节。
1.1953年正月,导致父子严重冲突,傅聪离家出走的事件是(父子二人对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哪一首最重要产生激烈争论)。
2.傅雷认为:为学最重要的是哪一个字?(“通”)做到了这个字,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才能成为“大”,否则,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
3.傅雷、傅聪认为:个人对待新事物或外来的文化艺术,采取的态度,也可以用一个字概括,这个字是什么(化)?只有做到这一点达到才可以融会贯通、彼为我用的境界。
傅雷认为这个字也概括了中国民族对待外来文化的特点。
4.傅聪曾给自己定了三个“原则”:不入英国籍;不去台湾;不说不利祖国的话,不做不利祖国的事。
然而,1964年,傅聪加入了英国国籍。
有人说傅聪出走英国是叛国行为,请你破案。
【设计意图:在本书的关键地方设置“疑点”,创设“超级侦探”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跳读、猜读、批注等方式,进一步打开本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和阅读前置期待。
】六、活动六:我思我在
细读自己喜欢的一封书信,作好批注。
1.最喜欢的人:请用“在年第封信中,我读到了一个的傅雷(朱梅馥、
傅聪、傅敏、弥拉),因为”的句式交流。
【傅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亲人(主要是儿子)无私热爱,有良知,为人坦荡,禀性刚毅。
朱梅馥:温柔善良、勤俭贤淑、深爱儿子,孙子,细致等。
傅聪:刻苦用功,先做人、后成“家”,生活有条有理,严谨,热爱音乐。
傅敏:正直,善良,勤勤恳恳。
弥拉:好学、温柔等。
学生回答有理即可,不拘泥上述参考答案】2.最喜欢的句子:品读自己最欣赏的句子,请用“在年第封信中,我读到了这
个句子:‘’,我喜欢理由它的是:。
(鼓励从不同角度选择)
3.最有效的阅读方法,请用“我是采用方法读《傅雷家书》的,我觉得这样的阅读方法好处是。
(参考阅读方法:背景还原法、选择阅读法、精读分析法、质疑反思法等)
【设计意图:读名著的目的,是切己体会,为我所用。
本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名著阅读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初步运用《傅雷家书》特有的阅读方法,深入体会阅读经典名著的过程中产生的思考乐趣。
】
结语:品读经典,光亮人生!《傅雷家书》是艺术的高山,是家庭教育的大海,是思想的富矿,期待着同学们去登高、涉远、深掘,在家书深挚的情味和厚重的文化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