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大字书法结构八十四法
书法结构九十二法

书法结构九十二法1. 铅笔布线法2. 碳素纸法3. 正反映照法4. 抉择定位法5. 架构构思法6. 灵性定势法7. 集中学习法8. 对眼保形法9. 处理走笔法10. 一动如龙法11. 一气呵成法12. 点画结合法13. 含蓄留白法14. 定点换行法15. 走、停、静三法16. 知行合一法17. 上下联贯法18. 大小协调法19. 絮、翦、扭、短法20. 金、石、砂、泥法21. 摹、仿、学、创法22. 横、竖、撇、捺法23. 顿挫起承转合法24. 畅泳润笔法25. 眼跟手走法26. 金钩银勾法27. 匿、逸、俏、妩法28. 手指肌肉法29. 阴阳变化法30. 形态重心法31. 透析结构法32. 形神兼备法33. 用化墨法34. 雁行错落法35. 精细拼贴法36. 多方法结合法37. 戏谑刁简法38. 海绵橡皮法39. 加之韵趣法40. 乘虚谲实法41. 内外互用法42. 用墨至情法43. 泼笔墨客法44. 入木三分法45. 浸透贯通法46. 对称与不对称法47. 难度递进法48. 有机会的处理法49. 画子悟法50. 分而治之法51. 水到渠成法52. 做小手尤其法53. 心细手稳法54. 相互启示法55. 众口易举法56. 画眼百法通法57. 保存、重复、升华法58. 用笔心情法59. 用笔体力法60. 以身作则法61. 知行合一法62. 麒麟造形法63. 马蹄若蹄物象法64. 透视法65. 人物画的骨法和皮法66. 仿古书法法67. 量而言之法68. 静以蕴藏法69. 快慢结合法70. 寿山禅师法71. 东坡为宏法72. 潜龙勿用法。
柳体楷书欣赏《大字结构四十八法》

柳体楷书欣赏《大字结构四十八法》摘要:一、柳体楷书简介二、大字结构四十八法概述三、具体解析四十八法1.横平竖直2.左右对称3.上下对齐4.重心稳定5.笔画连贯6.疏密得当7.字形规范8.弧线流畅9.结构紧凑10.角度协调......35.字与字之间的呼应36.字内的疏密关系37.笔画的粗细变化38.空间的分割39.字形的变异40.动态字的处理41.静态字的处理42.字形的简化43.字形的夸张44.笔画的省略45.笔画的替代46.字形的装饰47.字内的重心48.整体的布局四、总结与应用正文:一、柳体楷书简介柳体楷书,作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种重要书体,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严谨的规范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柳公权,唐代著名书法家,他的楷书被誉为“柳体”,其字体刚劲有力,笔画秀美流畅。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柳体楷书中的大字结构四十八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种书体。
二、大字结构四十八法概述大字结构四十八法,是柳体楷书中关于字形结构的一种分类方法。
它将楷书的结构规律归纳为48种,涵盖了基本的字形、笔画、比例等方面的内容。
这四十八法不仅是柳体楷书的独特之处,也是其他楷书书法的基础。
通过掌握这四十八法,我们可以在书写楷书时做到横平竖直,结构严谨,字形美观。
三、具体解析四十八法1.横平竖直:横画平稳,竖画正直,是楷书的基本要求。
2.左右对称:字形左右部分要保持对称,平衡美观。
3.上下对齐:字形上下部分要对齐,保持整齐。
4.重心稳定:字形的中心点要稳定,使整体结构牢固。
5.笔画连贯:笔画之间要连贯流畅,体现运笔的节奏感。
6.疏密得当:笔画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疏密得当,使字形美观。
7.字形规范:字形要符合规范,笔画顺序、笔画形状都要正确。
8.弧线流畅:弧线要流畅,体现柳体的婉转之美。
9.结构紧凑:字形结构要紧凑,不散漫。
10.角度协调:字形各部分的角度要协调,保持和谐。
......35.字与字之间的呼应:上下字之间要有呼应,使整体篇章更有韵味。
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高清附释文

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高清附释文衷心感谢“李坚”帖友的指正,对此帖进行补全发布明代楷书字帖《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字的形体有大小、疏密、肥瘦、长短。
字的点划有仰覆、屈伸、变换、浩繁纷纭。
故作书须进求结构法。
明李淳曾取陈绎曾、徐庆祥二家之著作,增添己见,撰《大字结构八十四法》,传说是当时皇帝的御用书帖。
李淳,明朝人,号憩菴,湖南茶陵人。
东阳父。
精通楷书,尝衍永字八法,结构八十四例。
《大字结构八十四法》李淳 / 明代▼1.天覆宇宙宫官要上面盖尽下面法,宜上清而下浊。
2.地载直且至里要下划载起上划,宜上轻而下重。
3.让左助幼即却须左昂而右低,若右边有谦逊之象。
4.让右晴蜴绩峙宜右耸而左平,若左有固逊之仪。
5.分疆体辅愿顺取左右平而无让,如两人并相立之形。
6.三匀谢树卫术取中间正而勿偏,若左右致拱揖之状。
7.二段銮响需留要分为两半,较其长短,微加饶减。
8.三停章意素累要分为三截,量其疏密,以布均停。
9.上占地步雷雪普音要上面阔而划清,下面窄而划浊。
10.下占地步众界要禹要下面宽而划轻,上面窄而划重。
11.左占地步数敬刘对要左边大而划细,右边小而划粗。
12.右占地步腾施故地要右边宽而划瘦,左边窄而划肥。
13.左右占地步弼办衍仰要左右瘦而俱长,中间肥而独短。
14.上下占地步鸾莺衅业要上下宽而微匾,中间窄而勿长。
15.中占地步潘华冲掷要中间宽大而划轻,两头窄而划重。
16.俯仰勾趯冠寇宓宅要上盖窄小而勾短,下腕宽大而勾长。
17.平四角国固门阑要上两角平,而下两角齐,法忌挫肩垂脚。
18.开两肩南丙雨而要上两肩开,而下两脚合,法忌直脚卸肩。
19.匀划寿噩书量黑白喜得均匀。
20.错综馨声繁击三部怕成犯碍。
21.疏排爪介川不疏排之撇须展,不展则寒乞孤穷。
22.缜密继绣缠缚缜密之划用蹶,不蹶则疏宽开散。
23.悬针车申中巾悬针之字,不用中竖,若中竖则少精神。
24.中竖军年单毕中竖之字,不用悬针,若悬针,则字不稳重。
25.上平师明杜野上平者,则小者在左,而莫错方隅。
王羲之行书结构92法

王羲之行书结构九十二法(打印版)左图:第一法:横不论长短,形斜为佳。
第二法:竖长竖短,出锋回锋挑锋尽态。
第三法:多钩者,或挑或驻或隐或一带而下。
右图:第四法:纵撇之法,或伸或收或回钩第五法:宝盖之钩,如鸟之视胸乃妙。
第六法:左撇右捺,捺宜让撇。
左图:第七法:纵腕之法,末端或回钩或伸钩。
第八法:撇重者,收放自如(注意:双人撇的简化写法)。
第九法:盖下之法,撇捺伸展宜均匀。
右图:第十法:三撇法,或断或连。
第十一法:四点法,或为一横或为波横。
第十二法:多捺者,须有伸有缩。
左图:第十三法:回钩之法,钩宜下带。
第十四法:纵戈之字,戈身或直或弯,戈钩或挑或驻。
第十五法:平钩之法,顺笔而写,简便易学。
右图:第二十五法:两段合成,宜注意中间连接处协调过渡。
第二十六法:两平者,应左右均匀,忌占位不一。
第二十七法:右占者,右不妨独半。
左图:第二十八法:左占者,左无嫌偏大。
第二十九法:上占地者,宜听其上宽。
第三十法:下占地者,应任其下阔。
右图:第三十一法:中横支撑的字,横宜长。
第三十二法:中竖为主干的字,竖要劲直。
第三十三法:右边笔画少,宜与左旁下部取齐。
左图:第三十四法:左偏旁笔画少,宜与右部上方平肩。
第三十五法:上中下三联者,上下有伸有缩,中宜停放恰当。
第三十六法:左中右三合者,中部宜正,左右宜呼应。
右图:第三十七法:横重者,长短错落以防呆板。
第三十八法:多竖者,竹节上下变化多端。
第三十九法:走之,捺为平出。
左图:第四十法:形小者,小而不拘泥。
第四十一法:形斜者,体斜心正。
第四十二法:形扁者,间距稍长不显矮。
右图:第四十三法:形长者,其形勿短。
第四十四法:形单者,笔画虽少结体自如,小中见大。
第四十五法:繁而复者,疏密有致忌纷纭。
左图:第四十六法:形大之字,大而不松,形展尽态。
第四十七法:笔画错综者,迎让穿插得当有序。
第四十八法:分同宽者,远近适度。
右图:第四十九法:分间窄者,聚合分明。
第五十法:左右相迎,避让互揖。
明代李淳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资料

1.天覆宇宙宫官要上面盖尽下面法,宜上清而下浊。
2.地载直且至里要下划载起上划,宜上轻而下重。
3.让左助幼即却须左昂而右低,若右边有谦逊之象。
4.让右晴蜴绩峙宜右耸而左平,若左有固逊之仪。
5.分疆体辅愿顺取左右平而无让,如两人并相立之形。
6.三匀谢树卫术取中间正而勿偏,若左右致拱揖之状。
7.二段銮响需留要分为两半,较其长短,微加饶减。
8.三停章意素累要分为三截,量其疏密,以布均停。
9.上占地步雷雪普音要上面阔而划清,下面窄而划浊。
10.下占地步众界要禹要下面宽而划轻,上面窄而划重。
11.左占地步数敬刘对要左边大而划细,右边小而划粗。
12.右占地步腾施故地要右边宽而划瘦,左边窄而划肥。
13.左右占地步弼办衍仰要左右瘦而俱长,中间肥而独短。
14.上下占地步鸾莺衅业要上下宽而微匾,中间窄而勿长。
15.中占地步潘华冲掷要中间宽大而划轻,两头窄而划重16.俯仰勾趯冠寇宓宅要上盖窄小而勾短,下腕宽大而勾长。
17.平四角国固门阑要上两角平,而下两角齐,法忌挫肩垂脚。
18.开两肩南丙雨而要上两肩开,而下两脚合,法忌直脚卸肩。
19.匀划寿噩书量黑白喜得均匀20.错综馨声繁击三部怕成犯碍。
21.疏排爪介川不疏排之撇须展,不展则寒乞孤穷。
22.缜密继绣缠缚缜密之划用蹶,不蹶则疏宽开散。
23.悬针车申中巾悬针之字,不用中竖,若中竖则少精神。
24.中竖军年单毕中竖之字,不用悬针,若悬针,则字不稳重。
25.上平师明杜野上平者,则小者在左,而莫错方隅。
26.下平朝叙叔细下平者,则小者在右,而勿差地位。
27.上宽宁可亨市上宽者,下面固然难大,惟长趁而方佳。
28.下宽春卷夫太下宽者,上面已是成尖,用短蹶而方好。
29.减捺变癸食黍减捺者宜减,不减则重捺难观。
30.减勾禁埜戋懋减勾者宜减,不减则重勾无体。
31.让横喜娄吾玄让横者,取横划长而勿担。
32.让直甲干平市让直者,要直竖正而勿偏。
33.横勒此七也乜横勒者,但放平而无势。
34.均平三云去不均平者,若兼勒以失威。
学颜大字榜书八十四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学颜大字榜书八十四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根据“学颜大字榜书八十四法”的主题进行展开,介绍此榜书的背景和重要性。
可以参考以下内容进行撰写:学颜大字榜书是一部传世的经典文献,记录了中国古代书法大家颜真卿的八十四种书法法则。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学颜大字榜书对于广大书法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学习和参考价值。
学颜大字榜书八十四法涵盖了书法的方方面面,包括用笔、结构、布局、章法等诸多方面的要点。
不仅详细地描述了颜真卿的书法技法,还总结了他在创作过程中对于字体、笔画的理解与运用。
这些法则不仅具有审美意义,更凝聚了颜真卿的心血和智慧,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学习学颜大字榜书八十四法对于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研究这些法则,我们可以了解到颜真卿对于书法的独到见解和华丽笔墨的运用,深入思考他的笔法和构图的奥秘。
同时,这些法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规范和指导,帮助我们在书写过程中更好地把握笔节,塑造线条的韵律,提高自己的书写技巧和审美造诣。
通过学习学颜大字榜书八十四法,我们还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部榜书不仅是一部书法技法的总结,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艺术与哲学的结晶。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人对书法的崇尚和追求,以及他们对于人性、天道、道德等思想的深刻思考。
在当今社会,学习学颜大字榜书八十四法,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更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总之,学颜大字榜书八十四法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的经典之作。
通过研究这部榜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颜真卿的书法技法和艺术风格,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
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引起广大读者对于学颜大字榜书八十四法的兴趣,并在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对整篇文章的结构进行介绍和概述。
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的目的:文章结构部分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内容。
太实用了!田英章间架结构28法(图文版)

什么是结体(结构/间架结构)?结构也可称为结体,或间架结构,其意是指汉字点画之间的联结、搭配、组合、虚实的布置和笔画之间的相互关系。
书法中,结为血肉,构为筋骨。
有结无构,字无风貌;有构无结,字则不立。
中国汉字多达十一万余字,要求练字者把每一个汉字的结体要领全部掌握好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历代书家从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书写经验和技法成规,只要我们能够真正地了解汉字的结体规律和技法常识,无论它们怎样千变万化,我们都可以触类旁通。
下面为大家分享“田英章间架结构28法”毛笔楷书知识,一起来学习吧~田英章间架结构28法第1法 首点居正唐太宗论笔法云:“夫点要作棱角,忌于圆平,贵于通变。
” 首点者,应以龙睛凤眼之姿、高山坠石之态,安居于全字中心之上,棱角突显,飒爽精神,是为点笔技法之要诀。
范字参考第2法 通变顾盼李阳冰论笔法云:“点不变,谓之布棋。
” 一字之中,点笔当为至要,而两点以上者要顾盼通变,各有形制。
点与点之间应首尾意连,彼此呼应。
若平直相似,整齐划一,便不为书。
范字参考第3法 点竖直对 一字之中,上有点下有竖者,当思考点竖是否直对,如直对,再思点笔位置。
点竖直对,有在字之中间者,有在字之左右者。
所谓直对,是重心垂直相对,万不可偏侧。
此法应先思后书,目测位置,手后随之。
范字参考第4法 中直对正一字之中,有上下两中竖者,两竖均应垂直对正,若能对正,则字身不倒。
然两竖中有一竖须坚挺垂直,以立其势,而另一竖则略向左斜,以化呆板。
对正之法,是以重心为准,如两笔僵直,神韵必失。
范字参考第5法 中直偏右凡中直者,皆应垂直劲挺,管逐势行。
无论悬针垂露,有钩无钩,屈体弯身是为大忌。
右军论中直曰:“竖如春笋之抽寒谷是也。
”太宗亦云:“为竖必努,贵战而雄。
”中直虽应垂直劲挺,但须稍偏右,以化呆板,楷、行同此。
范字参考第6法 底竖斜位凡竖在下方者,皆非全部居中,或偏于左,或侧于右,侧右者多,偏左者少。
不居中者,当不可强为,强为居中,字身必倒。
书法八十一法

书法八十一法第一法:天覆者,凡画皆冒于其下。
对于上部结构包容的字,所有笔画全部含于内。
第二法:地载者,有画皆托于其上。
以一横画托底的字,笔画全部应被托于上。
第三法:让左者,左昂右低。
以左部结构为主的字,左部要高昂,右部要低。
第四法:让右者,右伸左缩。
以右部结构为主的字,右部要伸展舒张,左部要小于右部。
第五法:横担者,中画宜长。
以中横支撑整体的字,中横宜长,是主笔。
第六法:直卓者,中竖宜正。
以中竖支撑整体的字,中竖要端正有力,顶天立地感觉。
第七法:勾拿法,其身不宜曲短。
勾拿法,其身不宜过分弯曲、短小,要舒展。
第八法:勾衄(nǜ)者,其势不可直长。
勾衄法,其势不可过于直长。
要弯曲,弯曲程度感觉重心不倒最适宜。
第九法:横断撇长。
横断撇宜写长一些,起到支撑作用。
第十法:画长撇短。
有长横和撇时,横要写长,撇要短。
第十一法:画短直长,撇捺宜伸。
有横竖的字,横要短,竖画要长,相应的撇捺也要长伸展。
第十二法:画长直短,撇捺宜短。
上下结构的字,中间横画是主笔要长,相应的撇捺就要短小。
第十三法:横长直短。
第十四法:横短直长。
第十五法:上下有画,须上短而下长。
有两个横画的字,上边的横要短,下边的横要长。
第十六法:左右有直,宜左收而右展。
左右都有竖画是,左竖要要收住,右竖要长一些,舒展。
第十七法:左撇右直,须左缩而右垂。
左为撇画右为竖画的字,应左撇短右竖长。
如:川、升、邦等。
第十八法:左直右撇,宜左敛而右放。
左为竖画右为撇画的字,左竖应收缩上靠而右撇应放展。
还如:伊、侈、修。
第十九法:点复者,宜偃仰向背以求变。
点多字,要写出上仰、下俯、相对、相背多种状态。
第二十法:画复者,宜鳞羽参差以化板。
多横的字,横要表现出鱼鳞、鸟羽般的参差而有致,以免呆板。
如:三、冉等。
第二十一法:两平者,左右宜均。
由两个相等部分组成的字,左右要均匀。
如:颜、顾、騵。
第二十二法:三合者,中间务正。
由三部分组成的字,中间勿正。
如:御、谢、树。
第二十三法:二段者,上下平分,中微加饶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