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市入河排污口现状及对策分析
3号入河排口治理情况汇报

3号入河排口治理情况汇报根据上级要求,我对3号入河排口进行了治理情况的调查和汇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排口治理前情况。
3号入河排口位于XX市区,是该区域主要的工业废水排放口之一。
由于长期的工业生产和排放,该排口附近水体受到严重污染,水质严重下降,对周边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治理措施及效果。
为改善3号入河排口附近水体的水质,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
首先,对排口周边的工业企业进行了严格的排污管控,对违规排放的企业进行了处罚和整改。
其次,对排口进行了改造升级,增加了污水处理设备,提高了处理效率。
同时,加强了对排口附近水质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3号入河排口附近水体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水中重金属和有机物质含量明显下降,水质逐渐恢复到了可接受的范围内。
周边居民反映,水质明显改善,水体中的异味和污染物明显减少,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尽管3号入河排口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排口周边的工业企业中仍有一些存在排污不规范的情况,需要加强监管和整改。
其次,治理后的水体仍需要持续监测和评估,以确保水质的稳定和持续改善。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工作,促进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3号入河排口的治理力度,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推动排口周边的环境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同时,加强对周边工业企业的监管和指导,促使其加强环保意识,规范排放行为。
同时,加强对水体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四、结语。
3号入河排口的治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但我们有信心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水体的彻底改善和生态环境的恢复。
我们将继续全力以赴,为打造更加美丽的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
以上为3号入河排口治理情况的汇报,如有不足之处,还请领导批评指正。
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

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入河排污口成为了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
为了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河流生态,制定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势在必行。
首先,我们需要对入河排污口进行全面的排查和调查。
通过实地走访和数据收集,了解入河排污口的具体位置、数量、排放情况、污染物种类和浓度等信息。
只有充分了解现状,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治方案。
其次,针对不同类型的入河排污口,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整治措施。
对于一些规模较小、排放量较少的入河排污口,可以采取封闭处理或者改造成生态湿地,净化排放水质。
而对于一些规模较大、排放量较大的入河排污口,则需要建设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后再排放,以达到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的。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入河排污口的监管和管理。
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定期对入河排污口进行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确保入河排污口整治效果的持续稳定。
最后,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水环境保护的意识。
通过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活动,引导市民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减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的行为,共同保护水资源和河流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入河排污口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监管和管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入河排污口整治的目标,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河流生态,让清澈的河水流淌在城市之间。
【方案+总结】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改行动工作方案

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改行动工作方案为准确掌握我镇入河排污口现状,扎实开展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改工作,全面提升河流水质,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结合全区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对我镇境内50平方公里以上的2条干支河流入河排污口进行全面整改,使水质得到有效改善,建立健全入河排污口监管的长效机制。
二、工作原则(一)明确责任主体。
北外镇是入河排污口整改的责任主体。
同时按照排污口设置单位的类型,相关部门要积极落实行业职责范围内的技术指导整改行动。
(二)坚持统筹推进。
根据入河排污口的形成原因,坚持谁设置、谁整治、一口一策、分类处置原则,全面梳理纳入拆改范围的入河排污口情况,有效解决雨、污水混流问题,强化已建管道的疏通维修养护,彻底整改入河排污口。
(三)建立长效机制。
各村、社区要进一步加强对辖区内工业污染、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餐饮、洗车等行业排水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从源头上解决污水入河的问题。
三、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一)统筹部署阶段(2018年6月15日2018年6月25日)。
以属地管理为原则,各村、社区要制定辖区入河排污口整改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明确工作重点,细化工作职责,落实工作责任。
(责任单位:各村、社区)(二)排查复核阶段(2018年6月25日2018年7月25日)。
由各村、社区结合前期统计出的入河排污口,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要求,进一步强化排查,建立台账,纳入日常管理工作。
(责任单位:各村、社区)(三)深化整治阶段(2018年7月25日2018年7月30日)。
各村、社区将梳理排查的本辖区内入河排污口监管方面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认真逐项梳理,制定整改方案。
四、整改内容与责任分工(一)全面清理各类保护区内入河排污口。
2018年7月底前全面排查并拆除城市饮用水水源一级、二级或其他饮用水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内的所有入河排污口。
(牵头单位:镇环保办,责任单位:各村、社区)(二)集中整改违规设置入河排污口。
入河排污管理工作总结

入河排污管理工作总结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水资源,各级政府和部门加大了对入河排污管理工作的力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对入河排污管理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以期更好地推动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首先,入河排污管理工作需要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大对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对违法排污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同时,要加强对排污企业的排污许可证管理,确保企业排放的污水符合国家标准,严格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
其次,入河排污管理工作需要加强技术支持和科学管理。
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污水处理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和技术,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水质的净化率。
同时,要加强对排污企业的排污管控,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水排放异常情况。
再次,入河排污管理工作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
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公众和企业的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和企业对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强环保意识。
同时,要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环保培训,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自觉性,推动企业自觉履行环保责任。
最后,入河排污管理工作需要加强协作和合作力度。
政府部门应当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协作和合作,形成合力,推动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同时,要加强与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合作,形成多方参与的局面,共同推动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总之,入河排污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我们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水环境质量必将得到改善,水资源必将得到保护。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推动入河排污管理工作的开展,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入河排污管理工作总结

入河排污管理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水污染成为了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为了改善水质,保护环境,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入河排污管理工作的力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对入河排污管理工作进行总结,以期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效率,净化水质,保护生态环境。
首先,入河排污管理工作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
在过去的工作中,一些企业和个人对于入河排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甚至存在一些违法行为。
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入河排污情况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要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对违法者的震慑,使其不敢再有违法行为。
其次,入河排污管理工作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一些企业和个人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够强烈,对于入河排污管理工作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企业和个人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使其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参与到入河排污管理工作中来。
最后,入河排污管理工作需要加强技术支持和设施建设。
一些企业由于技术水平不高,设施不完善,导致排放的污水无法达到相应的标准,严重影响了水质。
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于技术支持和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改善设施条件,确保排放的污水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保护水质。
总之,入河排污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对其的重视和管理力度。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不断的完善,才能够保护好我们的水资源,净化水质,保护生态环境。
全市入河排污口清理整治进展情况报告

全市入河排污口清理整治进展情况报告省水利厅:根据你厅《关于加快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改提升工作的通知》文要求,我局于7月份开展了入河排污口整治进展情况“回头看”工作,现将我市入河排污口清理整治进展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自XX年8月份以来,经省、市、县多轮普查、核查,我市共核定入河排污口199个,其中规模以上53个,规模以下146个。
整治任务为完善登记审批手续131个,工程措施整治68个。
2018年“回头看”发现新增入河排污口18个,其中霍山县11个、叶集区1个、裕安区3个、霍邱县2个、市城管局1个。
二、清理整治进展情况登记建档情况。
按一口一档要求,XX年登记在册的199个入河排污口全部完成登记、建档。
XX年11月底,全市入河排污口建立电子档案,并将登记建档资料全部录入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系统。
建立了“一口一档”,实现了纸质和电子信息同步建档。
完成了131个入河排污口登记审批手续。
标志牌制作安装情况。
全市199个入河排污口,于XX年9月底前全部完成标志牌设立工作,标牌按照《XX市入河排污口标志牌规范设置指导意见》规范制作,含有入河排污口编号、名称、地理位置及经纬度坐标、排入水功能区名称及水质保护目标、污水排放浓度和年排放总量、设置单位、审批单位和24小时监督举办电话等重要基础信息。
市、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对标牌进行巡查和维护。
工程整治完成情况。
截至目前,68个工程措施整治入河排污口已完成50个,正在开展整治18个。
新增入河排污口整改进展情况2018年“回头看”发现新增的入河排污口18个,已完成审批手续4个,已完成审查11个,正在编制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书3个。
三、存在问题工程整治进展滞后。
经核查,全市尚有18个工程措施整治入河排污口正在组织施工,其中霍邱县13个、金安区1个、市城管局4个,城区入河排污口涉及城区黑臭水体整治,采用3P方式进行治理,前期工作耗时较长,整治进展缓慢。
后续监管难度大。
由于入河排污口点多面广,很难监管到位,特别是乡镇污水处理厂,由于缺少运维资金,后续监管难度大。
入河排污管理工作总结

入河排污管理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质量,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入河排污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入河排污管理工作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入河排污管理工作是指对工业企业、农村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等
单位的排放情况进行监管和管理,以确保其排放的水质符合国家标准,不会对河流水质造成污染。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在入河排污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入河排污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监管不力的情况。
一些企业和单位存在违
规排放污水的情况,但由于监管不力或者监管手段不够完善,导致这些违规行为难以有效遏制。
其次,一些地方在入河排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标准不一、执法不严等问题,导致一些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规避监管,从而对水环境造成破坏。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入河排污管理工作。
首先,要
加大对违规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让违规企业付出应有的代价。
其次,要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确保监管的全面性和及时性。
同时,还要加强对排污单位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其环保意识,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总的来说,入河排污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
部门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
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才能够有效地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质量,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生活在一个清洁、美丽的环境中。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能够更加努力,更加务实,为入河排污管理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新疆自治区塔城地区乌苏市为例

乌苏市平原 区地下水 总补给量为 5 8 18 3 . 中天然补 给量 . x0 / 其 8 ma 0 3 18 3 . . x 0 / 转化补给量 4 5 1 53 . 9 ma . x 0 n a 地下水 可开采资源量 为 3 3 31 组织领导保 障 9 / .x . 5 节水 型社会建设是 一项全社会参 与的系统工程 . 涉及面广 、 务 任 183 。2 1 年 , 0 / 0 0 乌苏市开采地下水 资源 1 9 1 S ma . x0 。 9 m 重, 必须加强领导 。 市政府要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 . 把节 水型 2 水资源开发 利用 中存在的 问题 社会建设纳入经济与社会工作规划和重要议事 日程 成立以市长为主 要领导任组长 , 发改委 、 经委 、 水利 、 科技 、 建设 、 农牧业 、 林业 、 国土 、 环 21 农业用水量过 大且用水水平较低 . 科技 、 教育 、 电、 广 工商 、 技术监督等部门负责 同志为成员 的领导 小 农 业用水 占乌苏市年 总用水量 的 9 %以上 . 0 农业 用水绝 大部分为 保 、 领导小组 办公室设在水 利局 . 具体 负责节水型社会建 设的组织 协 农 田灌溉用水 . 以大水 漫灌 为主要 灌溉方式。2 1 年 . 仍 0 0 乌苏市灌 溉 组 。 常工作 。各相关部 门要明确职任 , 相互沟通 。 密切协作 . 同搞 共 面积为 1 8 万 亩 ( 际灌溉 面积超过 10 0. 8 实 3 万亩 ) 节水 面积只有 2 调和 日 . 7 万亩 。 节水灌溉面积只 占总灌溉 面积 的 2 . 大部分为 常规灌 溉 。 48 %, 常 好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 3 制度保障 . 2 规灌溉 水利用系数 为 0 7 农业用水及节水水平低 .. 4 加强水行 政执法体 系建设 .提高执 法人员依法行政 的能力和水 2 缺少控制性畜水工程 、 . 2 部分排水渠道破坏严重 加大水 资源管理 的执法监察力度 , 强化执法手段 严格对节水器具 乌 苏市地表水来水在时空上分布很不平衡 .夏季 6 8 为汛期 . 平。 —月 管好用 水器具流通 市场环节 . 定期对 用水器具销 河流径流量 占全年水量 的 7 %左右 . O 其它 月份 占到 3 %( O 详见河 流来 市场进行监督 管理 . 为建 设节水 型社会 创建 良好 的法律环境 加强取水 水量表 ) 。因缺少控制性蓄水工程 . 造成汛期河水从河道 白白流走 . 缺 售市场进行检查 . : 1 严 水季节 又无水 可用 。随着农业高新节水的全面开展 . 工业用水 的不断 许可与排污 I设置审批和监督管理制度 . 格控制取水量和废污水排 放量 , 杜绝在饮 用水源 区内布置排污 口. 推行 始端防污染 治理。坚持 增加 . 来水保证率 的要 求将越来越 高 . 对 由来水时空不 平衡带来 的用 “ 优先使用 中水 . 地表水和地 下水” 后 的原则 . 对新增用水 或改变用途 水矛盾也将更加突 出 用水 的要进行用水 审批 . 科学 核定取水量 和用水计划指标 . 严格限制 23 工业用水水平 良莠不齐 _ 耗水量大 、 污染严 重的投资项 目。加强对新建 、 扩建 、 改建项 目配套节 目 前乌苏市工业用水量 比较小 . 用水以啤酒生产和食品加工业 为 包括节水器具 ) 的全 程监督 与管理 . 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必须 主, 石化 、 煤炭 、 电行业刚刚起步 。 热 用水量较小。 业用水水 平良莠不 水设施 ( 工 同时施工 、 同时投产使 用的“ 同时 ” 三 的要求 . 禁浪 严 齐, 城市新 兴工业厂区 , 技术 先进 , 用水水平 高 。 农村 和老企业技术落 达到 同时设计 、 费用水的生产工艺 、 备、 具在新 建、 设 器 扩建 、 改建项 目中使用 。 认真贯 后, 用水浪费严重 。2 1 年乌苏市工业万元耗水量 约 2 0  ̄ 00 0m 。 彻落实《 建设项 目 水资 源论证管理办法》 对重点工业 项 目 建设 项 目 , 从 2 城镇居 民生活用水定额高 自来水漏失严重 . 4 用水工艺 、 节水措施 、 用水合理性分析 、 排污 口 设置 、 建设 项 乌苏市 自来水年漏失量 为 7 一 0万 m O8 ,漏失 率为 1 — 0 ( 8 2 %,沿街 取水水 源、 退水 情况及对水环境影 响、水资源保护措施等各个方 面严格 审查 、 主干管道 已改造 . 漏失率很低 . 到户小管道漏 失率 高) 远高于全 国城市 目 提高水的重 复利 用率 。 确保 有限的水资源 得到合理地开发利 用 供水漏失率 (. 。 9 %) 节水器具 、 1 设施少 。 用水效率较低 。 乌苏城市综合 审批 , 生活用水定额 为 10 , d 包括公共设施用水 )其 中居 民用水定额 和保护 。 8L 人・ ( . _ 为 10 2 人 ・。农 村综合生活用水 定额为 6 I . . d 0从 d 与周边城 市大致 33 监督管理保障 严格节水管理制度 , 强化节水执法监督管理 , 加大处罚 力度 推行 相当 。 但低于先进值 . 在浪 费现象 存 有利 于节水型社会建 设的经济政策 建立健全有利 于节约用水 的价 2 机井布局不合理 局部地 区地下水资源超采严重 . 5 税收 、 信贷等政策体系 , 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工作 加强节水工 作 根据乌苏市地下水资源规划报告 .乌苏市地下水资 源比较丰富 . 格 、 严格监督管理 。节水规划 、 计划规定 的目标是硬任务 . 应调 动全 但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开采 , 加之机井布局不合理使得 乌苏市部分地 区 领导 , 地下水 位不断下降。以甘河子镇为例 : 根据乌苏市地下水监 测资料甘 社会 的力量 , 实行全民节水。 各级各部门都要健全节水 管理机构 . 理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 ,其 中南部地 区主要河流水体中的水化学组 份稳 定 ,各 评 价 参 数 都 无 超 标 ,矿 化 度 含 量 不 大,硬度 比较小 ,能够满足各种用水要求。乌苏 市 北 部个别 地 区 ( 家 湖 ) 由 于 受 地 理 位 置 限 甘 制 ,其水体 中氟化物 、砷化物严重超标 ,直接影 响了水体的使用功能。
区、浅 山区及 平 原 区 4个 地 带 … ,总 面 积 14 .3
冬 季寒 冷 ,气 温 日较 差 、年 较差 大 ,具有 较丰 富 的热量 资 源 , ≥I  ̄ 积 温 可达 3656C, 日 OC的 8 . ̄ 照 时数 可达 28 19 ,无 霜期 16天 ,多年平 均 3. h 8 气 温 65C一 7 3C,蒸 发 量 较 大 ,多 年 平 均 水 . ̄ . ̄
第 6期 ( 总第 37期 ) 3
[ 文章编号]10 — 86 (00 6— 05 0 09 24 2 1)0 06 — 3
吉
林
水
利
21 0 0年 6月
乌苏 市入 河排 污 口现 状 及 对 策 分 析
苗 燕 塔城 84 0 ) 3 70 ( 新疆 塔城 水 文水资 源勘 测局 ,新疆
12 水环 境质 量评 价 .
乌 苏市境 内水 资源质量 大部分地 区都 比较
好 ,尚未受 到严 重工 业 污染 ,危 害人体 健康 的元 素 含量甚 微 ,符合 各 种用 水标 准 ,完全 可 以开发
厚 ,气 温较 浅 山 区高 出 2t ' 2—3 ,有利 的气 候 ℃
条件 ,形成冬季牧民转场的 “ 冬窝子” 。浅山区 1 0 — 0 m,冲沟普遍较为发育 ,多年平 均 0 2O0 0 气温 62  ̄ 左右,降水量 20— 0r 1 0 40 m;该 区域 夏 a 季 暴雨 频发 ,形 成 短 历 时 洪水 ,冬 季较 为寒 冷 。 1 0 m 以下 为平原 区 ,地 势 较 为平 坦 ,50 以 0 O 0m 下 为广 阔 的绿 洲农 业 区 ,气 候 特 点 是 夏季 炎 热 、
[ 摘要】 以鸟 苏市主要 河流入 河排污 口所涉及 的区域 为研究对象 , 讨 区域排污 口现状及 河流水污染的若干问题 :分析 探
研究 区域概 况、排 污口调查工作情况 ,计算入河排 污 口废 污水及 污染物排放 量 ,对污染 源、主要 污 染物及 排 污 口对河流
的影响进行评价 。提 出了存在的 问题与建议 ,为区域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水环境保护提供 基本的参考依 据。 [ 关键词 ] 水资源 ;水环境 ;排 污口;鸟 苏市 [ 中图分类号】 X52 2 [ 文1 1 水 资 源现 状及可 利 用量 . 乌 苏 市平 均 年 降 水 总量 5.9亿 m ,地 表 16 ’
勒 、古尔 图河 、莫 托 河 、特 吾 勒 河 、四棵 树 河 、 喇嘛 沟河 、奎 屯河及八 音 沟河 。
高 山区海 拔 30 0—45 0 0 0 m,地 势 险 峻 ,在
2 I 污染 源及排 污 口概 况 .
3C,降水量 4 0— 0 m  ̄ 0 7 0 m,分 布 着 广 大 的牧 场 ; 些河 流走 向弯 曲度 较 大 ,流域 内冬季 逆温层 深
一
水资源量 1.O m ,即降水量 中有 3 .%转 77 亿 42 化为 地 表水资 源 ,地 表水 资源 可利 用量 68 亿 .1 I m ,地 下水 可 开 采 量 4 36亿 m .3 。现 状 年 总 用 水 量 6 28亿 m ,其 中生 产 用 水 5 73亿 n , .4 .9 ' l 占总用 水 量 的 9 . % ;其 它用 水 0457亿 m , 27 .5 占总用 水量 的 7 3 。乌 苏市 虽 然过 境 水 资 源量 .% 相对 丰 富 ,但 受 限 于水 资源特 性及 区域 社会 经济 因素 影 响 ,相 对来 说水 资源 的可利 用量 和开 发利 用率均不高 。
乌 苏市位 于新疆 准 噶尔 盆地 西南缘 ,天 山支 脉 婆罗科 努 山和依 连哈 比尔 尕 山北 麓 ,地质 构造 属 于天 山 一兴安 地槽 区准 噶尔 一 山褶 皱系 的一 天 部分 。 晚近期构 造运 动造 成境 内南 高北低 、东 部 略高 于 西 部 的大 趋 势 ,依 次 分 为 高 山 区、 中 山
[ 作者简介】苗燕 (96 ) 女, 纂州 1 一 , 山东 人,工 6 程师, 现主要 从事水 质监测、分 菥。
一
6 — 5
吉林水 利
乌 苏 市入河 排污 口现 状及对 策分 析
苗 燕
21 0 0年 6月
下游 的喇嘛 沟河 。污水 排放 形式 为连 续排 放 。
2 入河排污 口废 污水排放现状分析
高大 山体地形 作用 下 ,西风 环流 携带水 汽在 此受 阻 ,形成 大量 降 水 ,在 平 均雪 线 370 以上 地 0m
区终 年 积雪 ,气 候寒 冷 ,多 年平 均 气 温 在 OC以  ̄
下 ,发育着 大量 的 冰川 ,成为 河流 的发 源地 。中 山带 200— 0 m,河 流 深切 河 谷 ,地 形 较 为 0 280 破碎 ,该 区域 气 候 温 凉 ,多 年 平 均 气 温 1C 一 o
面蒸 发 能力 可达 12 7 6 mm。
万 k m 。乌苏 市河流 大多 发源 于 天 山 山脉 的婆 罗 科 努 山北坡 ,但东 南部 的河 流 以及乌 苏市境 内八
音 沟河 部分支 流 均 发源 于依 连 哈 比尔 尕 山北 坡 。 其 归宿 除八音 沟河属 玛 纳斯河 水 系外 ,其 余 均归 属 于艾 比 湖水 系。 较 大 河 流有 托 托 河 、东 乌 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