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发现的侏罗纪怪异动物化石
中国十大最著名恐龙盘点

中国十大最著名恐龙盘点恐龙是地球上已灭绝的史前动物,这些古老生物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人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中国是恐龙化石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许多重要的恐龙化石都在中国发现。
在本文中,我们将盘点中国最著名的十种恐龙及其重要特征。
1. 早强龙(Protoceratops)早强龙是一种小型植食性恐龙,生活在约7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
它以其相对较小的体型和短角而闻名。
早强龙是被发现最多的恐龙之一,许多化石在蒙古国和中国西北部地区被发现。
2. 驰龙(Gallimimus)驰龙是一种中型的肉食性恐龙,外形类似一只鸟。
它在电影《侏罗纪公园》中首次为人所知。
驰龙生活在约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化石主要发现于内蒙古。
3. 鸟脚类恐龙(Hadrosaur)鸟脚类恐龙是一类体型庞大的植食性恐龙,以其鹅嘴的形状而闻名。
它们生活在约7,0000万年前的晚白垩纪时期,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
其中著名的品种有华阳龙、喙嘴龙等。
4. 翼龙(Pterosaur)翼龙并非真正的恐龙,而是一类具有翼膜飞翔能力的古代爬行动物。
中国是翼龙化石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一些重要的翼龙化石发现在辽宁锦州的兴隆庙组。
5. 山东龙(Shantungosaurus)山东龙是一种巨大的鸭嘴龙类恐龙,生活在约7,0000万年前的晚白垩纪时期。
山东龙是世界上已知最巨大的陆地动物之一,全长可达15米。
化石主要发现于中国山东。
6. 龙胆龙(Lufengosaurus)龙胆龙是一种早期的植食性恐龙,生活在约2.3亿年前的三叠纪时期。
它是中国最早发现的恐龙之一,化石主要分布在云南陆丰地区。
7. 长脚龙(Yangchuanosaurus)长脚龙是一种大型的肉食性恐龙,生活在约1.6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
它的化石主要发现在四川、重庆等地。
长脚龙具有强大的捕食能力,体长可达10米。
8. 恐爪龙(Velociraptor)恐爪龙是一种中型的肉食性恐龙,生活在约8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
沙漠奇遇阿拉善神秘动物探索

沙漠奇遇阿拉善神秘动物探索阿拉善沙漠是中国境内最大的沙漠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省。
这片广袤的沙漠素有“漂泊无边的海洋”之称,是一个富饶而又神秘的地方。
数以千计的探险家和科学家曾经试图揭开阿拉善沙漠的神秘面纱,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对阿拉善沙漠中的神秘动物的探索。
众所周知,沙漠一直是生命无法生存的地方,但是阿拉善沙漠却有传说中的神秘动物存在。
据当地居民的口述,这些神秘动物被称为“鹿角蛇”,它们身长几米,有蜥蜴一样的身体,却长着一对巨大的鹿角。
这对鹿角非常罕见,使得“鹿角蛇”成为当地人心目中的神话生物。
为了验证这一传说是否属实,我们组织了一次前往阿拉善沙漠的探险活动。
一大早,我们带着各种必要的装备和食物,驱车前往沙漠深处。
进入沙漠后,我们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炙热的阳光下,沙漠的温度一度超过了40摄氏度。
沙漠中的风沙也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我们不得不穿上防沙镜和口罩,以保护自己的眼睛和呼吸系统。
在艰苦的环境下,我们需要时刻保持饮水和休息,以保持体力和精神的充沛。
几天的跋涉后,我们终于到达了远离人烟的边缘地带。
这里是沙漠中生物活动的重要区域,我们在这里设立了营地,准备展开对“鹿角蛇”的搜索。
从居民那里得知,“鹿角蛇”通常出现在酷热的夜晚,因此我们决定在夜晚进行探索。
困倦的身躯驱使我们在营地休息了几个小时后,即使在黑夜中我们依然感受到寒意。
不过,对于这一神秘动物的探索使我们忍受了一切。
在漆黑的夜晚,我们默默地行进。
星星洒进沙漠的每一个角落,沙丘间的风沙不再刺鼻,沙漠的夜晚给人一种安静而宁静的感觉。
然而,我们的注意力始终高度集中,寻找任何可能的迹象。
不知不觉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声音,它近似于山谷中回响的嘶吼声。
我们立即放慢脚步,悄悄地靠近声音的源头。
渐渐地,我们看到了远处一道模糊的身影,像是一个巨大的影子在沙漠中游走。
我们悄悄地接近,发现那是一只巨大的蜥蜴,长达两米多,头顶上长着两根宛如鹿角的尖刺。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鹿角蛇”?激动之余,我们将相机准备就绪,试图拍摄下这一罕见生物的照片。
保存食物残留和肠道软组织的肉食性恐龙——王氏达斡尔龙

22化 石2023年 第4期化石新知化石揭秘王旭日保存食物残留和肠道软组织的肉食性恐龙——王氏达斡尔龙恐龙的食性包括植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
植食性恐龙一般体型较大,脑袋较小,牙齿多呈勺状、棒状或片状。
我们熟悉的大型蜥脚类恐龙,如梁龙类、腕龙类和巨龙类等都是植食性恐龙。
肉食性恐龙的体型差异较大,小到几十厘米,大到十几米,牙齿多呈锋利的匕首状、边缘多发育小锯齿。
肉食性恐龙除了凶猛的暴龙类,还有许多乖巧的小型兽脚类,如驰龙类和伤齿龙类。
杂食性恐龙多具有像鸟类一样的喙部,有的仍保留牙齿,有的完全没有牙齿,如镰刀龙类和窃蛋龙类。
古生物学家如何判断恐龙吃什么呢?由于无法直接观察远古时期恐龙的取食方式,研究者多是根据恐龙化石的骨骼形态,如体型大小、爪骨形态和牙齿结构等间接推测,偶尔可以通过食物残留和粪便化石直接判断。
根据发现的化石王氏达斡尔龙模式标本及复原图23化 石2023年 第4期材料,古生物学家已经证实恐龙除了捕食其他种的恐龙,还可以捕食水里的鱼类、陆地的哺乳动物和蜥蜴,以及会飞的鸟类。
近期,笔者与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和意大利的学者研究命名了一种新的恐龙——王氏达斡尔龙。
王氏达斡尔龙发现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鸽子山化石点,生活在距今约1.2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
它在个体大小和形态特征方面,与辽西地区热河生物群发现的两种体型较大、前肢较短的驰龙类(振元龙和天宇盗龙)非常相似。
经过仔细观察,研究小组发现王氏达斡尔龙的腹部保存了许多杂乱散布的细小骨骼,由于保存不完整,无法准确鉴定具体属种,仅能确定其与该化石点发现的无尾两栖类(青蛙)非常相似,但无疑是达斡尔龙没有完全消化的食物残留。
此外,王氏达斡尔龙第9节到第12节背椎下部的腹腔位置还保留了一团软组织。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显示软组织是由直径1-3微米的微晶密集排列组成,表明其形成于由腐烂细菌活动导致的自生矿化过程。
根据软组织保存位置并与其他保存消化道软组织的恐龙化石标本对比分析,研究小组确定其属于达斡尔龙胃肠道后部的肠道。
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地区侏罗纪地层划分及时代探讨

第 2 卷 第 8- 1 , - 9期
20 0 2年 9 月
地
质
通
报
Vo1 . 21. O .-9 N S8 S p.20 e , 02
G E0 L0 G I CAL BULL ETI O F H I A N C N
内蒙古宁城道 虎沟地 区
摘 要 : 近 在 内蒙 古 宁 城 道 虎 沟 村 新 发 现 了 一 些 翼 龙 、 螈 等 重 要 化 石 , 关 道 虎 沟 化 石 层 的 地 层 层 序 和 时 代 归属 最 蝾 有 产 生 了较 大 的争 论 。笔 者 根 据 野 外 调 查 结 果 和 生 物 地 层 学 资 料 , 论 了道 虎 沟 化 石 层 的地 层 层 序 和 时 代 归 属 。详 尽 讨 的 区 域 地 层 踏 勘 和 实 测 地 层 剖 面 充 分 显 示 , 虎 沟 化 石层 归 属 于 中 侏 罗 世 九 龙 山组 , 不 是 所 谓 的 义 县 组 ; 虎 沟 道 而 道
W a ng,Zh ou,Zha g t n e
p ld X ̄ Wa g 2 0 ( 异 热 河 螈 )5 ao, l 'O l n ,0 0 奇 l,翼 龙 : 一 ]
ho o e u nigc en e s lptr s n h gn ̄
、
三段 ( 二段 熔 岩尖 灭缺 失 ) 与下 伏 土城 子组 地 层 ,
白垩世 。 筱林 等 认 为道 虎沟 化石 层 归 义县组 , 汪 所 产 的脊 椎 动物 化石 与 北票 尖 山 沟化 石层 的 四合 屯 脊
椎 动物 群 相似 ,道 虎 沟化 石层 位 大致 相 当于 义县 组
一
些 重 要 的脊 椎 动 物 化 石 。计 有 蝾 螈 : h lttn J ooro e i
内蒙古宁城中侏罗世九龙山组昆虫群落生态的初步研究

度有简单分异度和复杂分异度两种 。简单分异度就是化石群中分类单元 (物种) 的数量 , 复杂
分异度是生物群内的多样化程度和个体分配是否均匀的量度 , 是对环境的反映 。其中香农 -
威纳指数 (S hannon2Weiner index) 为
n
∑ H ( S ) = -
Piln Pi ( Pi = ni/ N )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编号 30025006 , 49832020 , 49972001)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编号 5002013) . 2) 通讯作者 ( E2mail :rendongp rof @yahoo. com. cn 或 sarahshi @95777. com) . 收稿日期 :2002Ο02Ο27 ,修订日期 :2002Ο04Ο02.
428
3期
谭京晶等 :内蒙古宁城中侏罗世九龙山组昆虫群落生态的初步研究
429
相对比例关系求得 , 该化石样方指标反映了该群落的基本特征 ( 任东 ,1996 ; 任东 , 尹继才 , 1999) 。
1. 2 群落的数量指标
反映群落最重要的数量指标是优势度和分异度 。一个群落中某物种数量上的繁盛说明环
我国北方中侏罗世的昆虫化石种类十分丰富 。其分布东起辽东 , 向北经吉林 、黑龙江 , 抵 达伊尔库次克盆地 ,西经河西走廊 , 伸达新疆 。地理位置大致位于北纬 40~55 度 , 东经 75~ 125 度 。在众多生物化石中 ,昆虫种类多 ,分布广 ,对环境的敏感度和适应性都很强 , 有一定的 指示作用 ,所以昆虫化石研究对于了解当时的地理环境变化提供了可靠依据 。
本区中侏罗世的昆虫群落在横向上可以根据昆虫的生活环境 , 划分为水生群落 、土壤群 落 、森林或草地群落 (洪友崇 ,1983 ; Ren , 1993 ; 任东等 , 1995 ; Kyzeminski & Ren ,2001 ; 任东 , 尹 继才 ,2002) 。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介绍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介绍内蒙古自然博物馆是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的一座综合性博物馆,是展示内蒙古地区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和地质景观的重要场所。
博物馆建筑宏伟壮观,展馆内陈列了丰富多样的自然展品,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学术研究人员。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位于呼和浩特市的中心地带,占地面积达到了7000多平方米。
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充分融入了蒙古族传统建筑元素,外观独特,给人一种古朴而又庄重的感觉。
博物馆内部分为多个展区,包括地球演变展区、生物进化展区、矿产资源展区、动物标本展区、植物标本展区等。
在地球演变展区,游客可以了解到地球的形成、地壳运动、火山活动等地质学知识。
展区内展示了大量的地质标本和石头,生动形象地向观众展示了地球的壮丽景观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生物进化展区是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的重点展区之一。
这里集中展示了内蒙古地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恐龙、古代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等。
展区内的恐龙标本是博物馆最吸引人的展品之一,其中包括了从内蒙古地区发现的多种恐龙化石,给人们展示了恐龙时代的壮丽景象。
矿产资源展区则向游客们展示了内蒙古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
内蒙古是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之一,这里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等资源。
展区内展示了各种矿石标本和矿山模型,生动地展示了内蒙古地下的宝藏。
动物标本展区和植物标本展区则分别展示了内蒙古地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这两个展区内展示了大量的标本,包括珍稀动物和植物的标本,如独特的白额长臂猿、金雕、红松等。
这些标本不仅展示了内蒙古地区的自然生态,也给人们带来了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的意识。
除了展览区,内蒙古自然博物馆还设有多个科普教育区域,如科学实验室、多媒体互动区等。
这些区域为游客提供了更加直观、互动的学习方式,使游客在参观中不仅可以观看展品,还可以进行实验和互动体验,加深对自然科学的理解和兴趣。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作为内蒙古地区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展示场所,承担着科普教育、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
恐龙化石排行榜

12
巨大诸城龙
2
炳灵大夏巨龙
蜥脚类恐龙
泰坦龙
(亚洲)
中国
甘肃
发现于兰州民和盆地,距今1.1亿年左右的白垩纪。化石完整度约90%以上。长28米,仅颈部长度就达12.5米,装架高度达8.7米,生前体重在70吨以上。。目前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亚洲发现最大的恐龙化石。存放在甘肃省恐龙博物馆。南京地质博物馆新馆有其1比1复制品。
14
巨型山东龙
鸭嘴龙属种
(亚洲)
中国
山东
化石标本是在1964年发现于山东省诸城市吕标乡龙骨涧并展开第一次发掘。化石完整度约90%。年代为中生代的白垩纪晚期。长15米,高8米。生前体重约20吨。存放在山东省诸城市恐龙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一具完整的大型鸭嘴龙骨架。
15
建设马门溪龙
(荣县峨嵋龙)
蜥脚类恐龙
马门溪龙
18
暴龙
霸王龙
(北美洲)
美国
南达科他州
1990年由Susan Hendrickson在南达科他州发现,昵称苏(Sue),共发现219块骨头,完整度达73%以上(部分骨骼不完整,对称完整度95%),是目前发现最完整的霸王龙化石。体长12.8米,臀高4.5米。生前体重约11吨。保存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亚洲)
中国
甘肃
发现于黄河三峡(甘肃省永靖县刘家峡)盐锅峡水库附近地区的中生代盆地,2002年开始发掘,前后历时3年,2006年完成对黄河巨龙化石的研究。化石完整度约70%。地质年代为下白垩纪。体长约18米,高约4.2米;生前体重约35吨。存放在甘肃省博物馆。
恐龙考古新发现

恐龙考古新发现之难逃泥潭龙2021年古生物学家在中国西北富含恐龙化石的地层中又有新发现。
中国科学家徐星和美国科学家詹姆斯-克拉克发现了一种有喙的植食恐龙,命名为难逃泥潭龙Limusaurus inextricabilis。
它显示兽脚类恐龙的生态在侏罗纪期间比以前认为是更加的不同,而且它还提供了关于鸟类的三个手指的手部怎样从恐龙的手部演化而来的重要证据。
这一发现对于揭开鸟类是否是从恐龙进化而来有着重大的意义。
“这个新动物是迷人的,并且它提供了关于鸟类手部的演化证据”,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詹姆斯-克拉克说。
不同于其他兽脚类恐龙,泥潭龙的手部的第一指强烈缩小并且第二指增大。
对发现的化石的详细研究表明,它的上下颌是无齿的,显示出这种恐龙拥有充分发育的喙嘴。
它缺乏牙齿,没有锋利的爪的短前肢和胃石表明它是植食者,虽然它与肉食恐龙有关。
最近发现恐龙的手部外侧的两个手指在演化中缺失了,而内侧的三个被保留了下来。
然而,现存鸟类胚胎却建议鸟类缺失的是最外侧和最内侧的手指。
难逃泥潭龙发现于中国西北的新疆准噶尔盆地的1.59亿年前的沉积中。
克拉克和徐星以前也曾经在发现泥潭龙的化石层描述了多种恐龙,包括最古老的暴龙类五彩冠龙Guanlong wucaii、最古老的角龙类当氏隐龙Yinlong downsi、剑龙类准噶尔龙Jiangjunosaurus junggarensis和鳄鱼的亲戚斯氏族准噶尔鳄Junggarsuchus sloani。
难逃泥潭龙生存的年代约为距今1.59亿年前,早于迄今已知最早的鸟类距今约1.5亿年的“始祖鸟”。
之坦克型甲龙美国考古学家夫妇比尔-帕桑斯和克丽斯-帕桑斯是布法罗自然博物馆的助理研究员,他们在蒙大拿州中部一座山坡表面发现了一块近乎完整的恐龙头骨。
该头骨与其他的恐龙不同它是一种新的甲龙物种,后来被命名为Tatankacephalus cooneyorum,即“水牛头”。
水牛头有助于科学家了解甲龙在侏罗纪早期至白垩纪晚期的演化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生活科学网站报道,近些年科学家们发现了很多追溯到侏罗纪早中期,也就是1.6亿年前的化石。
在3月14日的期刊《古脊椎动物学》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里,研究人员揭示了好几处侏罗纪遗址物种,这暗示着它们可以被认为代表了单一的动植物化石——它被称为Daohugou Biota,是以中国内蒙古主要地点的一处村庄为名。
图中为对Daohugou动物群的重建,显示了有羽毛的恐龙、翼龙、早期哺乳动物和两栖动物等。
早期会游泳的哺乳动物。
獭形狸尾兽(Castorocauda),一种会利用类似海狸的尾巴游泳的侏罗纪时期哺乳动物,图中显示了它保存有“类似鱼鳞”的皮肤。
有羽毛的怪兽。
图中显示了在内蒙古发现的有羽毛的侏罗纪恐龙Epidexipteryx,在紫外光下显示了它额外的羽毛和软组织。
侏罗纪的蝾螈。
在Daohugou Biota发现的这个蝾螈Chunerpeton化石不仅显示了被完好保存的骨骼,还展示了皮肤甚至是外鳃。
哺乳动物可能在鸟类之前就大量存在。
图为对滑行哺乳动物的重建。
哺乳动物与恐龙一起游泳。
图为獭形狸尾兽的图解。
这张重建的动物插图是实际化石大小的50%。
美国生活科学网站报道,近些年科学家们发现了很多追溯到侏罗纪早中期,也就是1.6亿年前的化石。
在3月14日的期刊《古脊椎动物学》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里,研究人员揭示了好几处侏罗纪遗址物种,这暗示着它们可以被认为代表了单一的动植物化石——它被称为Daohugou Biota,是以中国内蒙古主要地点的一处村庄为名。
图中为对Daohugou动物群的重建,显示了有羽毛的恐龙、翼龙、早期哺乳动物和两栖动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