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沿海前汛期降水极值变化特征及归因分析
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规律

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规律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规律,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
你知道吗?中国南方地区的降雨量比北方地区要多得多。
这是因为南方地区的气候更加温暖潮湿,而北方地区则更加干燥。
让我们来看看东南沿海地区。
这里是一个非常潮湿的地方,经常下雨。
如果你去过厦门、福州、广州等地,你就会知道这里的气候非常舒适。
这些城市经常有阳光和雨水交替出现的情况,所以人们称之为“南国风光”。
当你向西北方向前进时,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随着你向内陆移动,气温逐渐降低,降雨量也逐渐减少。
在西安这样的城市,一年只有不到100天的降雨量超过50毫米。
这意味着你需要做好准备,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旱灾。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实这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关。
当太阳直射在地球上时,赤道附近的地区会受到更多的热量和光线照射,因此气温更高、降雨更多。
而当太阳斜射在地球上时,高纬度地区的气温会更低、降雨更少。
这就是为什么夏季在赤道附近会更热、冬季则会更冷的原因。
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也会影响降水量的变化。
例如,地形地貌、海洋环流等等都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但是总的来说,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规律是比较明显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虽然气候变化会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它。
比如说,我们可以种植耐旱作物、建设水库等等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也可以推广节能减排的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潮州市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地区,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悠久的城市。
由于地处南亚热带,潮州市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沛。
每年的汛期是潮州市降水最为集中和充沛的季节,而汛期降水的变化特征对于城市的生产、生活和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潮州市汛期降水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潮州市汛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汛期是指每年的5月至10月,也是潮州市的降水最为集中和充沛的季节。
在这一时期,潮州市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0%以上,是城市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期。
根据潮州市气象局资料统计,潮州市汛期的月平均降水量在200mm以上,雨量分布不均。
汛期降水特征表现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频次大、强度大、持续时间长。
其中6月份最为集中,占整个汛期降水总量的40%,是潮州市降水最为充沛的月份。
潮州市汛期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主要表现在降水量的多少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上。
根据潮州市气象资料统计,潮州市汛期降水的年际变化比较显著,有年降水充沛,有年降水相对较少。
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潮州市汛期降水量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并且降水持续时间也有所延长。
这种年际变化对潮州市的农业生产、水资源供应以及城市防灾减灾工作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潮州市汛期降水的气候背景和影响潮州市汛期降水的变化特征与气候背景有密切的关系。
潮州市位于南亚热带季风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明显。
在汛期,由于潮州市受到热带气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天气系统的影响,加之热量充足,水汽蒸发大,湿度高,形成了有利于降水的气候环境。
汛期降水对潮州市的农业生产、水资源供应、城市防灾减灾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降水充沛能够滋润土地,保证农作物的生长;能够补给城市的水资源,保障城市的用水需求;但降水过多则容易引发洪涝灾害,对城市的生产、生活和交通等方面带来一定的影响。
了解潮州市汛期降水的变化特征,对于科学合理地开展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城市防灾减灾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闽北前汛期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闽北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福建省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该地区在前汛期(5月至6月)通常会出现强降水事件。
本文将从降水量的分布特征、降水过程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
闽北地区前汛期的降水量表现出一定的分布特征。
根据历史气象资料统计,闽北地区在前汛期的降水量较大,平均值在200毫米以上。
尤其是山区地区,降水量一般在300毫米以上,甚至超过500毫米。
降水主要集中在闽北地区的东南部,如南平市、宁德市等地。
闽北地区前汛期的强降水通常伴随着特定的降水过程。
根据观测资料,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主要表现为降水过程集中、降雨强度大、降水范围广等特点。
这些降水过程通常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1-3天内,但降水强度较大,小时降水量可达50毫米以上。
在降水过程中还常伴有雷电、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现象。
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降水系统、暖湿气流和地形等。
降水系统是引发降水过程的重要因素,如副热带高压、副热带气旋、季风等。
暖湿气流则为降水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常由西南气流和对流层滞留高压带等形成。
闽北地区的地形特点也对降水产生一定影响,如山地地形容易形成局地性强降水。
靠近台湾海峡的闽北地区还会受到台风的影响,台风过境时常伴有强降水事件。
闽北地区前汛期强降水表现出降水量较大、降水过程集中、降雨强度大、降水范围广等特点。
降水量和降水过程的形成主要受降水系统、暖湿气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和分析这些气候特征对于预报和防范前汛期强降水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1644—19年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旱涝变化特征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一个气候多样、地理复杂的地区,其气候特点受到季风影响,同时也受到太平洋暖湿气流和西伯利亚冷干气流的影响。
东部沿海地区的旱涝变化特征由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地形地貌等因素。
在1644—1911年这段时间里,东部沿海地区的旱涝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在这期间,东部沿海地区经历了一些重大气候事件,如长江流域的长江洪水、华北平原的黄河洪水等,这些事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首先,在这段时间里,东部沿海地区经历了一些干旱事件。
干旱是指一段时间内雨水稀少或无雨的天气现象,造成土壤干燥、农作物生长受阻等后果。
据统计,东部沿海地区在这段时间内出现了多次干旱事件,其中以明清时期的旱情最为严重。
干旱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水资源供应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当地居民生活面临较大挑战。
其次,在这段时间里,东部沿海地区也经历了一些洪涝事件。
洪涝是指由于极端降雨、河流泛滥等原因造成的洪水现象。
东部沿海地区在这期间出现了多次洪涝事件,其中以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洪水规模最为惊人。
洪涝事件对当地的农田、村庄、城市等造成了严重破坏,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总的来说,1644—1911年的东部沿海地区旱涝变化特征是多样的,旱涝交替出现,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其中,干旱事件使当地农业受损,洪涝事件则给当地民众带来生命财产上的损失。
在这段时间内,当地政府和居民不断探索应对旱涝变化的方法,积极进行防灾减灾工作,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1644—1911年的东部沿海地区旱涝变化特征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人类活动、地质地貌等因素。
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恶化、生态破坏等问题也给旱涝变化带来了不利影响,加剧了旱涝事件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
因此,未来在应对旱涝变化方面,除了重视气候变化的影响外,也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确保当地生态环境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福建省前后汛期极端降水危险性的空间差异

福建省前后汛期极端降水危险性的空间差异卢嘉怡;陈艺倩;陈兴伟;邓海军【期刊名称】《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年(卷),期】2024(22)2【摘要】受台风与季风降水的不同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前后汛期极端降水差异显著。
为揭示该区域前后汛期极端降水危险性的差异,以福建省为典型区,应用熵权-CRITIC组合权重模型赋权的TOPSIS方法,选取最大1 d降水量、最大连续5d降水量、降水强度、暴雨时间和强降水量等5项代表性指标,分别对25个气象站点1960—2020年的前后汛期极端降水危险性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1)福建省前汛期极端降水危险性指数总体较高,呈现自东部沿海向西北山区递增的趋势;后汛期极端降水危险性总体较低,呈现自东部沿海向西北山区递减的趋势;2)福建省前后汛期极端降水危险性指数差异大,可分为前汛期显著型站点14个、前后汛期相当型站点6个和后汛期显著型站点5个。
因此,区分前后汛期并分别进行极端降水危险性评价,能够更合理地揭示区域极端降水危险性及其空间变化的规律,为区域防汛抗涝、水土保持等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总页数】10页(P34-43)【作者】卢嘉怡;陈艺倩;陈兴伟;邓海军【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福建省陆地灾害监测评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6.616【相关文献】1.深圳市汛期(4~9月)降水及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2.近30a福建省前汛期极端降水事件特征及其成因3.西宁地区汛期极端降水与不同级别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4.陕西省汛期极端降水概率分布及综合危险性评估5.基于不同气象站资料的甘肃省汛期降水及极端降水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南地区降水变率特征研究

qiyekejiyufazhan2020年第11期(总第469期)0引言众所周知,中国东南部是东亚季风的盛行区,也是中国降水较丰富的地区之一[1],东南部地区(本文指福建、浙江、江西和广东4省)的汛期(4~6月)和台风季(7~9月)降水占一年中总降水量的80%以上,秋冬季降水则不足20%。
因此,春夏季节降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整个东南部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用水问题。
当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在过去的50年中,中国全国年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不断增多,尤其是洪涝与干旱事件的频繁发生导致年际之间的降水量波动变大,从而影响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及其利用[2-4]。
降水变率可以衡量某一区域在某一时刻的降水量的变动程度,该指标可以反映出某一地区在某一时间的降水变化,对该指标进行分析可以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掌握某一地区降水的变化特征[5]。
东南地区是中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之一,降水的变化对该区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东南地区的降水多寡除受西风带系统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外,也是易受台风影响的区域[6-8]。
因此,研究中国东南部地区降水变率特征,可为我们进一步寻找降水因子和预报指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合理蓄水和用水提供科学的依据。
1资料来源与计算方法1.1资料来源综合考虑气象资料的严谨性和代表性及各省气象数据时间尺度和气象站点数据的可得性和完整性,本研究采用1990—2009年福建省(20个代表站)及其相邻的浙江省(11个代表站)、江西省(11个代表站)和广东省(13个代表站)近20年的逐月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1.2降水变率的计算方法1.2.1相对变率降水绝对变率是指某一时期的实际降水量与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之差,称为降水绝对变率。
然而,为了便于不同地区进行比较,我们采用相对变率的计算方法,即降水绝对变率与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CV =1nn i =1∑X i -X⭢X⭠×100%(1)式(1)中:CV 为降水相对变率;X i 为某站逐年降水量;X ⎺为某站累年平均降水量;n 为资料年数。
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潮州市位于广东省东部,东临南海,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年降水量较多,主要由汛期和旱期两个季节组成。
本文将对潮州市汛期降水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探讨潮州市汛期降水的规律和变化趋势。
潮州市的汛期一般从4月份开始,到9月份结束,主要受到台风和季风的影响。
从历史气象数据来看,潮州市的汛期降水量较大,并且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
在时间上,汛期的前期和后期降水较少,主要降水集中在5月至8月份。
在空间上,沿海地区的降水量较内陆地区多,主要是因为海洋气团的影响。
潮州市的降水量呈现出一定的年际变化特征。
根据气象数据分析,潮州市汛期降水量在不同年份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有些年份的降水量较多,有些年份的降水量较少。
这种年际变化可能与台风的活动频率和路径有关。
如果台风经过潮州市的路径较多,那么潮州市的降水量就会较多;反之,则会较少。
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还存在一定的周期性。
通过对历史气象数据的分析发现,潮州市汛期降水量在短期内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变化。
这一周期大约为10-15年左右。
在这个周期内,潮州市的降水量有时较多,有时较少。
这种周期性变化可能与大气环流和地球气候系统的相互作用有关。
潮州市的气候变暖也对汛期降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潮州市的汛期降水量可能会有所增加。
由于气温升高导致大气水汽含量增加,进而增加了降水的可能性。
气候变暖还可能导致台风活动频率和强度的变化,进而影响潮州市的降水量。
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呈现出年际变化和周期性变化的特征。
在未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发展,潮州市的汛期降水量可能会有所增加,对潮州市的城市防洪和农业生产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应加强对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的监测和研究,为城市规划和气象灾害防范提供科学依据。
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潮州市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受季风影响,呈现明显的雨热同期的特征。
每年的汛期是潮州市降水最多的时候,也是潮州市防汛工作最为紧张的时期。
本文将对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为相关防汛和灾害预警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一、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情况潮州市汛期一般为每年的5月至10月,这段时间是潮州市降水较多的时候,也是潮州市气温较高的时期。
根据气象资料统计,潮州市汛期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比例超过70%,可见汛期对于潮州市的降水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潮州市在汛期降水方面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
汛期降水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在近10年来,潮州市汛期降水量明显增多。
潮州市汛期降水的分布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雨量分布不均匀,有的地区降水偏多,有的地区降水偏少,这种分布不均对于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城市排水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汛期降水变化的影响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对于当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汛期降水量的增多使得城乡排水系统的负担加重,尤其是城市的排水设施,很多时候都难以应对汛期的大雨袭击,造成城市内涝等问题。
汛期降水的增加也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农作物受灾、土壤水分过剩等问题逐渐凸显。
汛期降水对水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洪涝导致水质污染、水源地垃圾外溢等问题时有发生。
而且,由于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潮州市汛期降水不规则的情况逐渐加重,这种不规则的降水对当地的水资源调度、防汛工作等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及时分析汛期降水变化的特征,对于科学合理地制定防汛预案和降水调度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气候变化是导致汛期降水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潮州市汛期的气温和降水量出现了一些变化,尤其是降水量的增多与气候变暖有一定的相关性。
人类活动对于潮州市的水文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水土流失、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因素都对潮州市汛期降水造成了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