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ppt
201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四 川省西北部。总人口84.7万, 其中:藏族占52.3%,羌族占 17.7%,回族占3.2%,汉族占 26.6%,其他民族占0.2%。
自治地方也包括部分其他少数民族,各民 族共同治理本自治区事物,各民主互相帮 助,形成和睦的民族关系。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 主义民族关系
变通执行权
经济自治权 文化管理自治权 其他自治权
自治机关自主地管理本地方的教育、 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保 护和整理民族文化遗产,发展和繁荣 民族文化事业。
• 注意:
• 自治权
完全自治和高度自治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 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国家统 一领导下的自治。
•
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与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 的异同,你知道多少?
变通执行权 指自治地方经国家批准后,可将不适 合本地方实际情况的决定变通执行或 停止执行
注意:变通执行≠自行任意变通 =上报国家批准
材料一:据统计,自1965年以来,西 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共制 定了220件地方性法规和单性条例。其 中包括:《西藏自治区对外国人来藏登 山管理条例》《关于维护祖国统一、加 强民族团结、反对分裂活动的决议》等。
回顾并记忆
• 1、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是怎样 的? •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 则有哪些?三个原则的关系?
你知道我国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
这体现了我们国家在处理民族 关系上实行什么样的政策?
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课前预习: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P76①重点)
2、民族自治地方有哪些?自治机关是什么 (P76②) 3、民族区或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P77②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设计金沙县汪莎一、教学内容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部分知识位于人教版教材必修2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
依据课程标准内容目标第三单元第十条编写,要求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
我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成为世界上解决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最好的国家之一,充分显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学生学好这一框以利于更好地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通过创设情境、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达到共同学习、互助合作共同完成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懂得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懂得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自治权的具体内容,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国情的选择,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生生、师生合作探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确性和优越性,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
(2)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环节展开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从认识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长期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大政治优势,合乎国情、顺乎民心,使学生理解并拥护这一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项制度的历史责任。
(2)法制渗透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19条至第22条《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二条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三、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优越性。
2.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四、教学方法:自主阅读、讨论法、情景创设、启发设问法、课件演示法、合作探究等。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课件:第三单元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56个民族之间形成了 一种怎样的民族关系?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 如何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巴以冲突
科索沃民族冲突
波黑内战
缅甸若开邦民族冲突的背后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一、学习目标 1. 知道民族区域自治是基本民族政策,是我国的
不对。民族乡(镇)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 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
思考:你知道我国建立的5大自治区的名称是什么吗?
这些地方与其他省市有什么不同?
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新疆地区的学校除了教授汉语外,还要开设民族语言课。 ②“大杂居、小聚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分布特点 这体现了西藏自治区有什么权力?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具体表现在: 知道民族区域自治是基本民族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这体现了西藏自治区有什么权力? 这体现了西藏自治区有什么权力? ②③④ B.保障民族自治权 明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以及内涵,尤其对自治权的理解。 拥有除外交、国防外的高度自治权 极大调动了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西藏农牧区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得到持续发展和提高。 我们党的民族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基本理论同我国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C.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 这些地方与其他省市有什么不同?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56个民族之间形成了一种怎样的民族关系? 符合 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这里所说的“我国民族的具体实际”是指( )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 当家作主的权利
人民币上印有蒙古、维吾尔、藏族、 壮族四个少数民族的文字
①②③
B.
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果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的实际情况,自治机关可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停止
人教版政治必修二:第7课第2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课时作业(含解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
下列关于党的民族政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B.民族自治地方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有完全的决定权C.它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D.其实施实现了民族平等,也维护了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2.《格萨尔王传》是藏民族大型口头说唱的英雄史诗,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对其进行全面地抢救和整理。
这说明( )①藏民族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②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保护民族文化③自治区文化管理自治权受法律保护④自治区政府履行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能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3.(2018·拉萨高一检测)西藏自治区历任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和区人民政府主席都由藏族公民担任。
目前,在自治区四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94%以上。
在自治区各级国家机关组成人员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77.97%。
这表明(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②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得到落实③我国少数民族享有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味着( )①自治机关享有经济、文化和立法自治权②自治地方的法院和检察院成为自治机关③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④自治地方不再是国家地方行政区域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自治区来说,这一制度有助于( )①因地制宜发展本地事业②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③在统一主权下自主行使地方自治权④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6.(2018·陇南高一检测)新中国成立以来,根据我国民族自身特点,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有关法律,先后制定了若干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全国依法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说课稿

7.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人教版教材政治生活必修2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题。
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框题包含的一些政治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2.教材的目标分析:本标准要求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二.说学生那么正如一个广告语说的那样,成功之路从头开始,教学之路则从认识学生开始,高中生拥有了较多的知识储备量,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但对于事物往往缺乏一种理性的、全面的、系统的认识和判断三.说目标基于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能力考虑,以及对于教材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也就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全面看问题的能力,探究的能力,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
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
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
在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后,我再分析本课的重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该部分知识是本框的核心内容,而且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因为这个知识点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同时从高中生的认知水平来看,往往属于他们思维的困惑区。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七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课件(共29张

(1)为什么说“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 极大优越性的好政策、好制度?”
(2)请简要回答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经济发生如此大 的变化政治原因。
(2)①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贯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
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是什么(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 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内容:
(1)前提和基础: 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
(2)范围: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注意:聚居≠居住
(3)自治地方:
自治区(5个)
省一级
三级 自治州(30个)
D 发展,西藏人民的生活才会更加幸福。下列关于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我国的根 本政治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地区 实行区域自治 ③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 ④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 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民族在创建美好生活、奔向美好明天的征程上迈出
新的步伐。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①适合我国国情 ②由“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决定 ③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决定 ④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材料一 《人民日报》社论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是 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极大优越性的好政策、好制 度。”“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进一步贯彻民族区域 自治法,最重要的是团结和组织各族人民努力把经济 搞上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高一政治导学案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自学提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下,各少数民族的地方实行,设立,行使的制度。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三级。
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和。
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实基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和决定的。
的历史传统,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的民族关系,是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三、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1.有利于;2.有利于;3.有利于;4.有利于。
【课堂检测】1.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②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③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的国情④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我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③④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A.让少数民族人民自己行使自治权B.坚持国家的统一领导C.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D.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3.我们党的民族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基本理论同我国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这里所说的“我国民族的具体实际”是指()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特点②“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③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④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实际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正式成立。
50年来,在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广西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见右图)。
这充分体现了A.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B.我国是一个团结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我国各民族在经济建设上实现了同步发展5.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笔记))

自治州(30个) 自治县(旗) (120个)
省一级 设区的市一级 县一级
3、自治权:
①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②含义: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贯彻
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 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③法律保障: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 ④内容: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
怎样巩固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或民族 地区取得成就的原因。)【文科生抄】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③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巩 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制度保证。 ④人大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为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 法律保障。 ⑤政府履行相应的职能,提高为民族地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⑥每个公民都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把巩固民族关系付诸行动。 ⑦把国家的政策扶持、发达地区的帮助与少数民族地区的自 力更生、艰苦奋斗结合起来。
第七课 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基本民族政策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
非“各民族” 非“居住”
前提和基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 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核心内容
人大和政府
2、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
(1) 三级
自治区(5个)
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的自治权(P76相关链接)
注意:民族区域自治是“一定”的自治;
不是“高度”自治,更不是“完全”自治
历史特点 现实情况
1、是什么——含义
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必 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业蓬勃发展。
7、实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 关系;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8、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必要性+意义)
( 1 )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决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传 统) (2)由现实情况决定 “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社会基础 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 —政治基础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其显著的优越性: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立法自治权 变通执行权 内容 经济自治权 文化管理自治权 其他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显著的优越性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 • A.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 为前提和基础的 • B.其内容是在各少数民族地区建立自治地 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 C.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 繁荣的原则 • D.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 利
B
• 根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自 治地方设立的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 • ①人民法院 ②人民政府 ③人民 检察院 ④人民代表大会 • A.①② B.②④ • C.②③ D.③④
B
•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 A.人民当家作主 B.自治权 • C.设立自治机关 D.区域自治
B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国务院 公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四条规定, 少数民族的节日由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人民政府 按照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从这里可以看 出,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 • ①是该地方的最高权力机关 • ②可以依法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关法规 • ③有权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制定行政法规 • ④其自治权即立法和文化管理自治权 • A.①② B. ②③ • C. ③④ D. ②④
知识拓展:
西藏自治权与香港自治权的区别 香港特别行政区 的高度自治权
西藏民族自治 区的自治权
项目
民族自治区
为了解决民族 问题
特别行政区
为了解决祖国统一的 问题
目 的
制 社会主义制度 不同 度 点 权 限 一定的自治权 范 围
5个民族自治区
资本主义制度
拥有除外交、国防 外的高度自治权
港、澳、台
相同 点
1947年5月1日,我 国成立了第一个省级 的民族自治区——内 蒙古自治区。新中国 成立前夕,在北京召 开了有多个少数民族 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 会议,正式确定我国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解放后,我国先 后建立了5个省级自治 区。
名称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 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成立时间 1947、5、1 1955、10、1 1958、3、15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 权利
孔繁森 孔繁森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不会忘记他脱下带着自 己体温的毛衣,送给藏 族老阿妈。
不会忘记他从自己的血管 里抽出900毫升的鲜血,抚 养3个藏族孤儿
改革开放以来, 西藏形成三次较 大规模的集中建 设。20世纪80年 代和90年代国家 投资分别完成43 项和62项重大工 程。极大地促进 了西藏基础设施 的改善和基础产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 业的发展。
2变通执行权
3
经济自治权
文化管理 4 自治权
5其他自治权
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1)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 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 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 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 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3)实践证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 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2、地位:是我国基本民族政策,一项基本政治 制度。
3、自治地方:自治区
自治州
自治县(旗)
探究2:这些自治地方通过什么组织进行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自治呢?这些组织和一般国家机关是否 一样?
沧州孟村回族自治县
景宁畲族自治县 阿坝羌族自治州
4、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 民政府
(注意:不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它的职权具有两重性,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 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思考:①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 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 民检察院。 ②凡是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都设立自治机 关。
例3.1981年,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 会从西藏少数民族历史婚俗等实际 情况出发,通过了《西藏自治区施 行的变通条例》,将《婚姻法》规 定的男女法定婚姻分别降低两岁。
D、文化管理自治权
对农牧民实行免费医疗,农牧 民子女上学实行免费吃住等 政策.据统计,西藏自治区成 立以来的近40年间,西藏财政 支出共计875.86亿元,其中的 94.9%来自中央补贴.近十年 来,共计援藏干部2000多人, 援助资金及物资101.66亿元
B、经济自治权
在税收方面,全国只有西 藏一直执行比全国低3个 百分点的税收优惠政策, 而且对农牧民一直免收各 种税费; 在金融方面,西藏一直实 行比全国低两个百分点的 优惠贷款利率和低保险费 率政策.
C、变通执行权
例1.在执行全国性法定节假日的基 础上,西藏自治区还将"藏历新年 ","雪顿节"等藏民族的传统节日列 入自治区的节假日. 例2.根据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因素, 西藏自治区将职工的周工作时间规 定为35小时,比全国法定工作时间 少5小时.
5、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及自治权的 含义、内容
(1)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
(2)含义: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 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 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3)内容: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 理自治权、变通执行权、其他自治权。
A、立法自治权
据统计,自1965年以来,西藏 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共制定了220件地方性法规和单性 条例.其中包括《西藏自治区文物 保护管理条例》《西藏自治区环 境管理条例》《西藏自治区对外 国人来藏登山管理条例》《西藏 自治区信访条例》《西藏自治区 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决定》 《关于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 结,反对分裂活动的决议》《关于 严厉打击"赔命金"违法犯罪行为 的决定》等.
当年满目凄凉, 如今“温暖全世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显示出巨大优越性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西藏人民与全国各 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组成了同 甘共苦、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历史事实说明,没有国家的统一、富强和全 国各族人民的团结、互助,就没有西藏社会的新 生和跨越式发展;同样,没有西藏的繁荣发展, 就不可能实现国家的完全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 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人民当家作主和西 藏地方自治的有机结合,使得西藏更加自觉地担 负起捍卫国家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
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下的一个地方 行政区域,都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知识体系
我国民族区域自 治的法制化进程
符合国情的民 族区域自治制 度
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 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 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 含义: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 情况 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 自治权 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适合国情
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 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 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 ③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的国情 ④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我国民族平等、民族团 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首府驻地 呼和浩特 乌鲁木齐 南宁市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1958、10、25 1965、9、1
银川市 拉萨市
一、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 设立自治 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领土完整、 国家统一
连连看 1立法自治权
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指导下,自主安排和管 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有管理地方财政 的自治权。 自治机关根据需要,经国务院批准有权组织 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有权根据 法律制定管理流动人口办法等。 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 如果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的实际情况,自治 机关可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停 止执行。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 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 单行条例,报上级批准后生效。 自治机关自主地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学、 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保护和整理民族 文化遗产,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事业。
B
辨析: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少数民族自己管 理自己。
(1)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 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保障 少数民族对本民族自治地区的事务当家作主,在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 (2)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在中 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必须执行国家的法律、 方针、政策,服从中央的统一领导。 (3)题中观点把民族自治仅仅理解为少数民族自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