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游(第二课时))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2《秋游》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2《秋游》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秋游》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课时,主要围绕“秋游”这一主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秋游这一主题不会感到陌生。
他们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但对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可能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秋游的情境中,感受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六. 教学准备1.秋游场景的图片或视频。
2.学习材料:练习题、卡片等。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秋游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秋游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组秋游的人数,让学生观察并提问:“如果再来一些人,我们需要增加哪些数字?如果有些人离开了,我们需要减少哪些数字?”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加减法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加减法。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每组代表一个景点,每组需要计算自己景点的人数,然后全校进行汇总。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秋游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加减法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在秋游中,我们还可以在哪里用到加减法?让学生举例说明,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1.秋游(共19张PPT)

一共有70人
我们车上有38人。 我们车上有24人。
70分别减去两个车 上的人数。
70.-38-24=.8 (人)
70
32
-38 -24
32
8
新知运用 1.练一练。
(1)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答:鱼28元,蔬菜15元。
(2)张阿姨还剩下多少元?
方法一 用50元依次减去购买的鱼和蔬菜的钱数。
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方法一: 先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 队的人数。
90-45-25= 20(人)
.
90 -45
45
45 -25
20
90 -4 5
45 -2 5
20
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方法二:
先求两队一共有多少人, 再减去两队人数和。
45 +25 =70(人)
第 一 单元 加与减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新课引入
秋天来了,到处是一 片丰收的景象,田里的庄 稼熟了,园里的果子熟了,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到野 外去看看?今天我们一起去 秋游,想到河的对岸看看 风景?怎么去呢?
例题讲授
秋游
你从图中知道了 哪些数学信息?
这条船可以坐90人。
有两队,一队有45人, 另一队有25人。
50.-15 -28 =. 7(元 )
50 35 -15 -28
35
7
(2)张阿姨还剩下多少元? 方法二 先求买两种物品的钱数,再求找回的钱数。
28+15 =43(元) 50 -43 =7(元)
答:张阿姨还剩下7元。
2.算一算。
77-33-25= 19 .
77 44 -33 -25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秋游》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秋游》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秋游》这一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线性测量、面积测量等概念,以及简单的统计方法。
通过秋游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测量和统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测量和统计的基础知识,对于线性测量和面积测量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统计数据,如天气统计、成绩统计等。
但学生对于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测量和统计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素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进行线性测量和面积测量;(2)能够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进行线性测量和面积测量;(2)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分析。
2.教学难点:(1)在实际情境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2)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秋游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测量和统计的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测量工具(尺子、测量仪等)、统计表格、秋游场景图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秋游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景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4年《课文1秋游》二年级上册小学语文精彩课件

2024年《课文1秋游》二年级上册小学语文精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二年级上册小学语文教材《课文1秋游》部分。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一章节,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同时学习有关秋天的一系列生词和表达方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使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以及对秋天景色的描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让学生描述所看到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
2. 新课内容:展示PPT课件,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跟读,学习生字词。
3. 例题讲解:挑选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讲解,让学生模仿练习。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新学的生字词造句,描述秋天的景色。
5. 小组活动:分组让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比赛,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课文1秋游》2. 生字词:金黄、凉爽、丰收、落叶、菊花等。
3. 秋天的景色描绘:天空、大地、树木、花草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今天学习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秋天的短文。
2. 答案示例:秋天来了,金黄的稻谷笑弯了腰,凉爽的秋风轻轻吹过,树叶纷纷落下,菊花盛开,一片丰收的景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巩固练习。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秋天景色,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同时,鼓励学生收集有关秋天的诗歌、故事,进行分享交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2《秋游》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2《秋游》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秋游》这一节的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该单元的主题是“我们周围的数”。
《秋游》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秋游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体验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材中通过秋游的场景,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数的概念,对数有了基本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数的规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际情境来加深理解。
同时,二年级的学生对生活情境有浓厚的兴趣,通过秋游这一生活情境,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秋游的情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秋游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秋游的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秋游的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感。
2.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节课中,我将以情境教学法为主,结合自主学习法、观察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秋游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秋游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新课:通过秋游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和分析,发现和总结数的规律。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4.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5.布置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数的概念–> 数的规律通过板书,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二年级上册1秋游

1、秋游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抒发自己的情感。
3.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三、教学时间:三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单元第一课时(累计15)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初步感受秋天美好的景象。
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在前面练习1中所学过的《秋天到》,你们还会背吗?请同学们齐背一下。
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呢?(秋天庄稼和果子长得好,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3.秋天这么美,你们喜欢吗?想出去看看吗?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出去秋游。
二、板书课题1.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2.齐读课题。
3.‘秋游”什么意思?看了这课题,你有什么问题?(秋游上哪儿玩?他们看些什么?玩些什么?)学生一边提问题,老师一边在课题旁写?)三、指导看图1.下面我们来看这幅图(出示多媒体课件)2.图上画了什么?从上到下观察一下,看一看,秋天的天空、田野是什么样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呢?(引导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来回答问题)四、初读指导L自己轻声读课文,要求:(1)标上小节号.(2)画出带有田字格中生字的词语.(3)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同学们读得不错,看看你们画的词与老师画的一样吗?(投影出示)凉了郊外一望无边几只绵羊忙着追逐叫喊(1)自己先读读这些词语。
(2)在字音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3)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字音:凉:是边音,不是鼻音。
追、逐:都是翘舌音,不是平舌音。
凉、望、羊、忙:都是后鼻音。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秋游

第二课时秋游一、教学内容: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页《秋游》。
二、教学目标:1、教材分析:注重利用情境图发展学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话,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以及数学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
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算式中每一步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学情分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明白,要知道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第一种方法学生能想出来,但第二种方法学生想出来就比较困难了,老师可以可做适当的引导。
3、具体目标(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2)经历探索连减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列竖式计算连加和连减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本等。
)三、过程设计1、开放导入。
瞧,同学们来到了海洋公园。
他们马上要乘船到海上游览了。
(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核心过程推进(一)观图,获取信息。
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利用情境图发展学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生观图,获取信息。
汇报:1船上可以坐90人。
2.有两队学生,一队有45人,一队有25人。
(二)出示并解决问题先让学生估算一下,能不能坐的下,为什么?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请您帮工作人员算一算,这样才能知道还可以上多少游客。
)看书,独立思考。
仔细想问题。
2.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在练习本上边列式边说明。
师:请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组员可以适当补充。
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听完后可以质疑。
引导学生理解算式中每一步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通过对话,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以及数学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
思路一:(1)方法分析:要求船上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用可乘人数依次减去两队的人数,列式为90-45-25。
1、秋游

(5)齐读生字。
2、指名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流利。
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读后讨论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4、小结自然段段意。
五、课堂作业
1、读读、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教后感:
课题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学习时间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补充修改意见
一、复习提问
1、听写词语:
课题
1、秋游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学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时间
白兔农田追逐一望无边
郊外草地开心笑着喊着
(听写后集体订正)
2、按“天空——田野——游玩”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过渡:课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讲课文
1、第一自然段。
(1)轻轻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共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各说了些什么?指名朗读后讨论。
小结:第一句话说的是秋游的时间,第二句话说的是秋游的是什么人。
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忙:共六笔。
郊:左边部分最后一笔是点。
三、课堂作业
1、描红练习。
2、课后练习题4。
板书设计:
教后感:
3、秋天的农田里,长了哪些庄稼?它们是什么样子?(稻子一片金黄,高粱的穗子红彤彤的,棉花雪白的)
4、秋天的天空里,你看到些什么东西?(蓝天、白云和小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小朋友在大自然中尽情玩耍,尽情欢笑,大家(引读):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开心哪!
4.那就让我们开开心心的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指导朗读、背诵,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写了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外秋游,秋天的天空和田野都很美丽,大家玩得也很开心。让我们再一起把课文美美的读一读好吗?
一、听写生讲读。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能不能先说“天气渐渐凉了”,再说“秋风起了”?
(3)比较加了“渐渐”有什么不同。
(4)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秋游要到郊外呢?
(5)过渡: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看到些什美丽的景象呢》请读第二段。
2.课文中哪句话集中体现了人们欢乐的心情?
3.指名学生试读,给予指导,再让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点拨:这种欢乐的心情在每段中都有表现,所以朗读时应掌握好欢快的节奏。
3.秋天的郊外是多么美丽啊,同学们也玩得很开心,让我们把这美好的情景永远留在脑海中,好吗?练习背诵。
四、学习生字:
1.出示学习单。
(1)读读这些生字:追、逐、喊。注意读正确。
二、导学第四自然段
欣赏完了秋天的美景,我们也该坐下来休息、玩耍一会了。在这样迷人的大自然中,让我们尽情地呼吸,自由地玩耍吧!在这么美丽的季节里,小朋友来到郊外游玩,玩了些什么呢?谁来读读课文?
1.指名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共有几句话?
2.谁来读一读第一句话。
交流“亮开了嗓子”在干什么呢?
引导学生看看图,小朋友还玩些什么?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谁来读读写秋天天空景象的句子。
(3)你觉得秋天的天空的景象怎么样?
(4)有感情地朗读。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说的是秋天哪里的景象?秋天农田的景象怎么样?
(3)比较:a.稻子黄,高粱红,棉花白。
b、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这两句话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1.引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
2.秋风起,天气凉,天上的云朵变幻万千,天上的云朵有时还像什么?
3.出示:田野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4.板书以下三组说法,请学生比较意思是否相同并说说为什么。
稻子黄了稻子黄
高粱红了高粱红
棉花白了棉花白
5.秋天的景色真美啊!上一次,我们也学过一段写农田里棉花、高粱、稻子的话,还记得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指导学生图文对照细读课文,并通过想象,抓住重点词语反复品味朗读,体验秋游时的愉快心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真书写3个生字。
2、抓住重点词反复品味朗读,感受秋天的美景。
教学准备及手段
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复习导入
(6)齐读第四段。
3、总结。
这篇课文写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秋天的天空和农田都很美,大家玩得很开心。你读了有什么感受?
4、齐读课文。
三、当堂反馈
朗读课文。
作业设计:
1、完成《补充习题》有关题目。
2、阅读《秋游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课题
1秋游
教学课时
第三课时
主备教师
凌海青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你能为他们找些朋友吗?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4)按笔顺书空,描红。
时间4分钟
组织交流
作业设计:
1、读读写写,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稻子黄了稻子黄
高粱红了高粱红
棉花白了棉花白
教学反思:
教学课题
1秋游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主备教师
凌海青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用“有时……有时……”说话。
教学准备及手段
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4)齐读第三段。
第四自然段
(1)老师范读。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想想“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是指做什么?
(3)第二句说了什么?“奔跑”和“追逐”两个词语完全相同吗?
(4)这一段第一句用“有的……有的……”,第二句用“大家”,想想有什么不同?
(5)“多开心呀”表示什么样的语气?学生练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