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河南滑县二中高一下学期第三周周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第二高级中学2024届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第二高级中学2024届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第二高级中学2024届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赡养上帝(节选)刘慈欣两万艘外星飞船又布满了地球的天空,在以后的两个月中,有大量的太空舱沿着垂向各大陆的太空电梯上上下下,接走在地球上生活了一年多的二十亿上帝。

那些太空舱都是银色的球体,远远看去,像是一串串挂在蛛丝导轨上的晶莹露珠。

西岑村的上帝走的这天,全村的人都去送,所有的人对上帝都亲亲热热,让人想起一年前上帝来的那天,好像上帝前面受到的那些嫌弃和虐待与他们毫无关系似的。

村口停着两辆大客车,就是一年前送上帝来的那两辆,这一百来个上帝要被送到最近的太空电梯下垂点搭乘太空舱。

秋生一家都去送本家的上帝,一路上大家默默无语,快到村口时,上帝停下了,拄着拐杖对一家人鞠躬:“就送到这儿吧,谢谢你们这一年的收留和照顾,真的谢谢,不管飞到宇宙的哪个角落,我都会记住这个家的。

”他说着把那块球形的大手表摘下来,放到兵兵手里,“送给你啦。

”“那……你以后怎么同其他上帝联系呢?”兵兵问。

“都在飞船上,用不着这东西了。

”上帝笑着说。

“上帝爷子啊,”秋生爹一脸伤感地说,“你们那些船可都是破船了,住不了多久了,你们坐着它们能去哪儿呢?”上帝抚着胡子平静地说:“飞到哪儿算哪儿吧,太空无边无际,哪儿还不埋人呢?”玉莲突然哭出声儿来:“上帝爷子啊,我这人……也太不厚道了,把过日子攒起来的怨气全撒到您身上,真像秋生说的,一点良心都没了……”她把一个竹篮子递到上帝手中,“我一早煮了些鸡蛋,您拿着路上吃吧。

河南省滑县第二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周周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河南省滑县第二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周周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精品文档时间: 150 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 9 分,每小题 3 分 )对联的起源,就其两两相对的艺术哲理来说,源于我国古代《周易》所阐述的天地赋予万物的阴阳对立与阴阳互交这一对立统一的哲学原理。

就其两两相对的表现形式来说,则源于我国远古的民谣和古代诗文的对偶句,是由对偶句嬗变而来的。

古代民谣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而食,凿井而饮。

”《诗经》上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在屈原作品中,对偶句更是不乏其例。

以上各类对偶句,都含有对联对句的因素,但严格说来,都只能算作对联的影子,还不能说这就是对联的开端。

对联的正式开端究竟始于何时?以往一般都遵从清代著名联家梁章钜在他的《楹联丛话》中所言:“楹帖(楹联)始于桃符。

”据蜀《梼杌》所载:“蜀未归宋之前一年,岁除日,(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梁氏所言,即据于此。

于是,我国对联界即普遍认为“联萌五代” 。

但近代以来,我国许多对联学者经多方考证,发现对联实萌于晋唐而兴于五代。

因此,“联萌于五代”之说是不对的,至于说“联兴于五代”则符合事实。

据《晋书》记载,张华曾建议初次见面的陆云、荀隐素互作通报,陆以“云间陆士龙” 、荀以“日下荀鸣鹤”互报姓名。

这被许多人认为是我国古代的第一联。

而我们能见到的保存至今的唐代规范联作则更多。

如夏民安《联人心声》中有唐太宗在藏晋祠贞观宝翰门前题的“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 、莫高窟发现的“三阳始布,四序初开”等,还有日本人写的《史馆茗话》一书记载的唐人联“闭户惟闻朝暮鼓,登楼遥望往来船” 。

到了宋元阶段,对联进一步发展,不仅数目大量增加,而且类别除春联外,又有了题赠联、书院联、名胜联、喜庆联、哀挽联、谐音联、灯联等等。

就其语言运用和表现形式而言,不但坚持了从律诗借鉴来的艺术特点,而且有所突破,吸收词曲语言变化特点,以长短句创作对联,形式更加变化多姿。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周练试题PDF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周练试题PDF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郸城一高二零二零—二零二壹下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第三次周练考试答案1D〔3分〕解析:A、B、C三项均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译为“品德才能〞“小的方面〞“圣人〞;D项名词用作动词,从师。

答案:D2C〔3分〕解析:A.传:zhuàn,古代解释HY的著作。

B.贻:yí,赠送。

D.谀:yú,阿谀、奉承。

选C3C〔3分〕解析:④信臣:可靠的大臣。

⑥河:黄河;池:护城河。

⑧制:控制。

答案:C4B〔3分〕B项,“三四线城票房显著提升,得益于00后和70后成为本次用户增长的新力量〞错,原文是“数据显示,由于国庆档三部电影的合家欢属性,00后和70后成了本次国庆档用户增长的新力量;同时,电影所展现出的爱国情怀,让三四线城的票房也得到显著提升〞,选项将两个事件整合到一起,强加因果。

5C〔3分〕C项,“……就能使……〞表述过于绝对。

原文是“这三部以爱国情怀和英雄主义精神为核心的大片‘叫好’又‘叫座’,是因为主创人员动情了,走心了,投入了,回归电影的本质,讲好中国故事,润物无声地创造出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点燃国庆期间特定的社会和情感环境,激发人们一共鸣〞,但是不能就此推出只要主创人员这样做了就一定能使国产主旋律大片“叫好〞“叫座〞。

6.〔6分〕①吸引优质社会资本HY;〔尊重电影创作规律,降低暴利预期〕②多出精品力作;③观众观影情趣提升。

〔每点2分〕根据材料二“电影业作为场化程度高的资金密集型产业,优质社会资本HY该领域是关键环节〞“优质资本既懂电影,又懂HY;既尊重创作规律,又尊重场规律,既能周密地控制风险,又擅长捕捉文化和经济的最正确契合点〞可概括出“吸引优质社会资本HY〞或者“尊重电影创作规律,降低暴利预期〞;根据材料三“这三部以爱国情怀和英雄主义精神为核心的大片‘叫好’又‘叫座’,是因为主创人员动情了,走心了,投入了,回归电影的本质,讲好中国故事,润物无声地创造出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点燃国庆期间特定的社会和情感环境,激发人们一共鸣〞“讲好故事,调动起观众的情绪,内容的厚度、思想的深度和情感的浓度,决定了影片的质量〞,可概括出“多出精品力作〞;根据材料三“随着全球化开展,中国国际地位变化,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爱国热情高涨,国产主旋律大片契合这一社会潮流,成为观众热情欢迎这些影片的深层原因〞可概括出“观众观影情趣提升〞。

河南省滑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升学模拟强化训练试题(二)

河南省滑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升学模拟强化训练试题(二)

滑县二中高一强化训练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

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

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要算《礼记》了。

《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

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zhì)、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首新歌,三年两上央视春晚,不仅受到中老年观众的青睐,还俘获了不少“00”后的耳朵,这在当今歌坛并不多见。

这首歌就是《春风十万里》。

《春风十万里》究竟靠什么俘获了听众的耳朵?歌词是一首歌的起点。

《春风十万里》的词作者石顺义是一位军旅词作家。

与共和国同龄的他,一直想写一首歌来反映祖国的新面貌、新变化。

这样的作品可不好写,如果生硬地罗列各种成就,就会变成汇报材料,如果搬用空洞的政治口号,就会陷入概念化、说教化的窠臼。

经过数年酝酿,石顺义借鉴李白“长风几万里”、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刘弇“会待长风十万里”等诗句,合而用之,援笔成文,巧借春风浩荡,隐喻国风浩荡。

歌词融五言古诗的形式、口语表达的方式于一体,将中华诗词美学化入其中,让作品散发出浓浓的中国风,比较满足当下年轻人对国风国潮的兴趣。

“一声布谷啼,春风十万里”,首句虽然只有十个字,但声音、画面、时空,一下子铺展开来。

紧接着,“枝头桃花红,陌上杨柳绿/这方才播种,那边又开犁/燕子飞来了,衔来满嘴泥”,用类似五言诗句的歌词,描绘出一幅万物勃发的春之画面。

最后,每节以对春天的比喻来收束,“春天是一首向上的歌”“春天是一幅温馨的画”“春天是一个多彩的梦”;同时又以“蓬勃勃洒满中华大地”“绿油油铺满人们心底”“甜蜜蜜飞向千里万里”进一步提升作品的意境。

颇有画面感的歌词,让听众在听歌的过程中,仿佛徜徉在春天的美景中。

诗有“诗眼”,词有“词核”。

“春风十万里,十万好消息”就是这首歌的“词核”。

演唱时,这句和着简单旋律的歌词被歌唱家深情咏唱了十几遍,一次次咏唱,一次次深入,既浸润人心,又激励斗志。

旋律是一首歌的灵魂。

作曲家孟卫东素以大气、优美的曲风著称。

这次为《春风十万里》作曲,孟卫东再次展现了他独特的“孟式风格”:曲式结构简单、旋律主题集中、音域不高不低。

河南省滑县2021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扫描版)

河南省滑县2021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扫描版)
10.A(“御史医生”是“自以为得”的宾语,“至洛阳”的主语是褚大,故“大自以为得御史医生”不能断开,由此排除B项;“于上前”是“议封禅”的后置状语,故“与宽议封禅于上前”不能断开,由此排除D项;C 项兼有这两处错误。)
11.B(“以诗赋为内容”错,射策以经术为内容,从文中 治《尚书》”等内容也可知。)
9.①我国在航天领域已经取得了卓越成绩,为商业航天产业提供了较高的起点。②人们在通信、导航、气象等众多领域对航天技术日渐增多的需求,为商业航天产业提供了广漠的市场。③吸引了众多社会资本涌入,为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④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增进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使商业航天潜力取得了释放。(一点2分,写到其中三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源于文本而且合理的,都可给分)
语文参考答案
1.D(“有……主要与次要之区别”错,从原文最后两段来看,它们只有先与后之分,而没有主要与次要之分。)
2.D(“‘总——分’结构”错,文章运用的是层进式结构。)
3.B(A项,“无从谈起”程度过重,原文说“红色记忆即是文化整合的重要媒介之一”,也即除红色记忆,文化整合还可通过其他媒介进行。C项,“价值记忆”范围过宽,从原文“红色记忆中的价值记忆对个体的价值选择与行为取向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来看,应该是那些良好的、高尚的价值记忆能够正面引导人;D项,“应该以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解析和辨异作为基础”错,按照原文最后一段可知,应该以对客位文化的解析和辨异作为基础。)
6.①这个结尾是对前文情节的合理延伸,对主人公的形象塑 造和精神境界起到很好的衬托作用。题为《鲸落金络渡》的人物特写,是对主人公形象和精神的升华。②这个结尾表明主人公一生摆渡的事迹影响较大,引发省报的关注,显示了他的事迹和精神的庞大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③这个结尾意味着主人公的事迹和精神必将取得普遍的宣扬,必将在社会上使更多的人受到感染和教育,对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产生踊跃而重大的作用。(每点2分)

河南省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河南省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河南省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历史上,媒介技术的发展、应用与普及,总是带来新的信息呈现与传播方式,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认知思维和价值观念。

作为数字时代催生的内容形态,短视频逐渐发展成一种新的叙事方式、信息来源、传播方式、自我表达与交流空间,日益孕育并形塑着新的认知心理、审美体验、价值偏好,其中既充满了便利和机遇,也存在着风险和挑战。

②相对于传统专业的长视频拍摄制作,短视频制作的门槛和成本较低,增加了普通公众自我表达的机会和社会参与的形式。

短视频充分发挥视听语言的优势,并在极短的时长内快速推进情节、表达观点,内容呈现直观生动,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强,更易调动情绪、引发共鸣,从而形成较强的社会动员能力。

此外,短视频与移动化、伴随性密切相关,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短视频,观看时间和场景更加灵活,填补了人们的碎片时间,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③短视频的快速发展与广泛流行也引发了人们对其负面影响的忧虑。

短视频由于时长所限,往往难以展开深入探讨与思考,有些片面或肤浅的内容甚至会让人们忽视内容的本质和信息的深层内涵。

短视频的形态需要迅速吸引并抓住观众,有的短视频过于追求在极短时间内形成冲击力,对内容的完整性和严谨性有所放弃,可能影响人们的审美追求,造成对刺激的渴求。

④伴随着追求愉悦感的阈值不断提高,可能带来人们闲暇无聊感的提升,使人更容易感到焦躁、沮丧,甚至失落空虚。

本来用以填补碎片化时间的短视频,可能在不知不觉中造成人们注意力的日渐分散,变得难以沉下心来集中精力进行深入的思考。

由于制作门槛低,短视频内容良莠不齐,快餐式的信息传播,在降低了信息获取门槛的同时,用户也容易被断章取义甚至偷换概念的信息误导。

而在商业化、市场化和流量变现等因素的驱动下,有的短视频制作者为博取流量甚至刻意歪曲逻辑或事实,传递出不当的价值观念。

⑤纵观媒介技术发展的历史,总是欣喜与忧虑交织。

河南省滑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滑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节民俗艺术感人的艺术氛围和铭心的审美经验,强化着国人对春节这一“文化空间”的审美期待。

这种普遍而持久的社会心理,使“春节”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构成。

在春节这个“全民欢动员”的狂欢时节,民俗艺术的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

春节习俗促进了民间艺术的发展,而各具地域特色的节俗艺术也在生活中发挥着比审美欣赏更为广泛的社会作用。

比如南方许多地区都有耍“板凳龙”的习俗,其每一节“龙身”由每家每户来制作,当龙灯耍到家门前时,这家人便将自己制作的一节“龙身”接上,龙灯如此越接越长,越耍越威风。

这种全民参与的“行为艺术”既调动了人们过春节的积极性,也增进了村社邻里间的和睦与团结。

民间艺术特别能反映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其创作构思充满想象,极富浪漫色彩。

比如人们会以谐音方式把“鲇鱼”与富裕之意联系在一起,以之寄托“年年有余”的美好理想。

民间艺术的造型无意模仿客观事物的自然特征,而强调物象所承载的人文观念,以至其表现形式自由而奔放,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将中国“写意”艺术精神作了极致的发挥。

民间艺术的整体格调清新质朴、刚健明朗,凸显着乐观主义的精神品格和美学气质,不像现在一些极端个人主义的艺术创作,极力表现焦虑、寂郁或惆怅等消极情绪。

有人说现在“年味淡了”。

的确是这样。

以前过年,人们会自己写春联、剪剪纸、扎灯彩、塑面花,自发而热情地参与节俗艺术创作。

如今,这种审美兴趣和相关的习俗观念已越来越淡化,年节的文化空间已为批量化生产的“民艺商品”所充斥。

现在的春节不如以前热闹了,真正的民间创作也随节俗的淡化而日益缺乏,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已越来越不屑于民间艺术。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个中原因当然很复杂。

现在的生活节奏加快了,社会格局、经济格局、家庭格局以及价值观、审美观也和以往大有不同,许多有特色的节俗活动和相关的艺术形式要在城市里展开确有一定的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河南滑县二中高一下学期第三周周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对联的起源,就其两两相对的艺术哲理来说,源于我国古代《周易》所阐述的天地赋予万物的阴阳对立与阴阳互交这一对立统一的哲学原理。

就其两两相对的表现形式来说,则源于我国远古的民谣和古代诗文的对偶句,是由对偶句嬗变而来的。

古代民谣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而食,凿井而饮。

”《诗经》上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在屈原作品中,对偶句更是不乏其例。

以上各类对偶句,都含有对联对句的因素,但严格说来,都只能算作对联的影子,还不能说这就是对联的开端。

对联的正式开端究竟始于何时?以往一般都遵从清代著名联家梁章钜在他的《楹联丛话》中所言:“楹帖(楹联)始于桃符。

”据蜀《梼杌》所载:“蜀未归宋之前一年,岁除日,(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梁氏所言,即据于此。

于是,我国对联界即普遍认为“联萌五代”。

但近代以来,我国许多对联学者经多方考证,发现对联实萌于晋唐而兴于五代。

因此,“联萌于五代”之说是不对的,至于说“联兴于五代”则符合事实。

据《晋书》记载,张华曾建议初次见面的陆云、荀隐素互作通报,陆以“云间陆士龙”、荀以“日下荀鸣鹤”互报姓名。

这被许多人认为是我国古代的第一联。

而我们能见到的保存至今的唐代规范联作则更多。

如夏民安《联人心声》中有唐太宗在藏晋祠贞观宝翰门前题的“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莫高窟发现的“三阳始布,四序初开”等,还有日本人写的《史馆茗话》一书记载的唐人联“闭户惟闻朝暮鼓,登楼遥望往来船”。

到了宋元阶段,对联进一步发展,不仅数目大量增加,而且类别除春联外,又有了题赠联、书院联、名胜联、喜庆联、哀挽联、谐音联、灯联等等。

就其语言运用和表现形式而言,不但坚持了从律诗借鉴来的艺术特点,而且有所突破,吸收词曲语言变化特点,以长短句创作对联,形式更加变化多姿。

同时,出现了不少联作名家,如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朱熹、陆游、文天祥等等。

明初,由于洪武皇帝除夕传旨,无论公卿士庶,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对联创作进入繁荣阶段。

清朝以后,由于各种因素的推动,对联创作更是盛极一时。

明清时代,由于对联融合了诗词曲赋的各种句式以及骈散并用与文白齐行,使得对联语体多样化,连同对联篇幅的增长,使其不仅可以写景、抒情,而且可以叙事、议论;不仅可以用来谐谑,而且可以讽刺。

这一时期,不仅运用范围大为扩展,涌现出大批如解缙、纪昀般的联坛高手,甚至出现了理论研究与专论著作。

(选自戴本恒《对联艺术探微》,有删改)1.下列关于对联起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周易》所阐述的天地赋予万物的阴阳对立与阴阳互交这一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是对联两两相对的艺术哲理的来源。

B.我国古代很多诗文里有对偶句,对联两两相对的表现形式就是起源于我国远古的民谣和古代诗文的对偶句。

C.作者认为,古代民谣、《诗经》以及屈原作品中的对偶句,尽管也有对联的一些因素,但还不能算是对联的开端。

D.对联起于哪个朝代,有很多说法。

对联界根据梁章钜《楹联丛话》的相关记载普遍认为对联起于五代,但作者并不赞同这一说法。

2.(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五代时,蜀地的孟昶在除夕日让学士辛寅逊题写桃符,因为对辛寅逊的题词不满意而自己题写为:“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B.中国许多对联学者近代以来经多方考证,发现对联实萌于晋唐而兴于五代,否定了“联萌于五代”之说,得出“联兴于五代”的结论。

C.据《晋书》记载,张华建议初次见面的陆云、荀隐素以对联的形式互作通报,陆以“云间陆士龙”为上联、荀以“日下荀鸣鹤”为下联互报姓名。

D.唐代出现了许多规范的对联作品,如:“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三阳始布,四序初开”、“闭户惟闻朝暮鼓,登楼遥望往来船”等等。

3.(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元时期,对联进一步发展,不仅数目大量增加,而且类别除春联外,又有题赠联、书院联等;同时,还出现了王安石、苏轼等不少联作名家。

B.宋元时期,对联形式变化多姿。

因为对联不但保持了从律诗借鉴来的艺术特点,而且有所突破,吸收词曲语言变化特点,以长短句创作对联。

C.明代洪武皇帝下令无论公卿士庶,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使对联创作进入繁荣阶段。

由于各种因素的推动,清代以后的对联创作更是盛极一时。

D.明清时代,由于对联融合了诗词曲赋的各种句式以及骈散并用与文白齐行,使对联语体多样化,使对联的篇幅增长,使对联的运用范围大为扩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桃花源里的陶渊明路过陶渊明,东晋大司马陶侃重孙,其父为安城太守陶逸,在这样一个世家里,先祖的丰功伟绩激励着陶渊明。

他后来曾写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良好的家教熏陶下,陶渊明学习很努力。

八岁的时候,陶渊明的父亲死了,只好与母妹三人一起,投靠外祖父孟嘉。

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据说是“好酣酒,至于忘怀得意,旁若无人”的,颇有魏晋名士风范;而这位野逸散仙般的老先生也成为陶渊明学习的榜样,在归隐后的陶渊明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孟嘉的影子。

陶渊明长大了,就搬出外祖父家单过,在陶家园盖了几间房子和老母同住。

这期间,主要是在家读书和出外游学。

祖上留下来的一些积蓄逐渐耗尽,亲友接济也逐渐不支,生活每况愈下。

而且家里也已经没米下锅,学而优当仕,陶渊明决定外出做官。

这个时候正是东晋末年,接二连三地爆发农民起义,军阀割据,民不聊生。

陶渊明的仕途生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

公元393年,陶渊明在江州剌史王凝之(王羲之的儿子)手下谋了一个祭酒的差事。

可惜好景不长。

王凝之这人脾气不好,喜欢用鼻孔看人;可陶渊明官职虽小,也是有傲骨的,四个鼻孔相对,两个人隔阂日深。

陶渊明心灰意冷,不久就“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了,第一次仕途结束。

公元400年,陶渊明三十五岁,也许是实在过不下去了,他来到荆州,投靠到荆江二州刺使桓玄门下做了个参谋。

但陶渊明很快就发现桓玄有个要命的想法——做皇帝。

陶渊明毕竟是正统文人,忠君思想深入骨髓。

他当然不想蹚这造反的浑水,恰恰这年冬天,陶渊明母亲去世,于是以母丧辞官,第二次仕途结束。

公元402年,桓玄举兵攻入东晋首都建康,改国号为楚。

公元405年,刘裕在家乡京口起兵攻击桓玄,陶渊明很高兴,马上去投奔刘裕,并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

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这一年,刘裕击败桓玄,扶保司马德宗登基,紧接着司马德宗将皇位禅让给刘裕,刘宋王朝诞生,南北朝开始。

论功行赏,刘裕却仅仅封陶渊明做了一个无职无权的镇军参军。

陶渊明对刘裕是颇有几分崇拜的,但骨子里的正统思想却使得他对刘裕的“谋朝篡位”颇有不满。

在这样的矛盾心理作用下,眼里的刘裕就有了许多异样的味道,刘裕对陶渊明这样的心态自然也是洞若观火,所以当然也不会重用陶渊明。

陶渊明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中写道:“目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三月,上表辞官,马上被批准,再回家种地。

还是公元405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

这次到任应差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生计,他在《归去来兮辞》里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连酒都好久喝不上了……”但干到第八十一天,浔阳督邮要来视察,手下说:“您得穿戴整齐了,去跪迎上差。

”这时候,陶渊明心中多年的郁结和文人傲骨终于爆发:“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这是陶渊明第四次辞官,也是最后一次,十三年的仕宦生涯结束了。

幸甚啊,幸甚!归去来!魏晋文人洒脱飘逸的风骨对他影响颇大,陶渊明这年为自己更名为“潜”,并开始与佛道隐士来往,思索感悟,在自然天地中体会自然化生,天人合一的快乐。

终于得出结论,要“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了,这时候的陶渊明终于不再是一个半吊子政客,半吊子侠客,而成长为我们心目中那个“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了。

以此为节点,把陶渊明的一生分为前后两段。

陶渊明归隐之后,过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生活,每天就是流连山水田园、饮酒、吟诗。

与当年龌龊官场一比,真有重生之叹,这时候的陶渊明知道,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

他以诗明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就是说过去错了,对仕途彻底绝望了。

陶渊明归隐后有自得与快乐:“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欢乐之情溢于言表,但同时也有抑郁:“……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丰收的年头,陶渊明家会酿几大缸米酒,朋友来了,则必饮,一般总是老陶先醉,醉前会说:“我要醉了,不送你了啊,自己走好。

”真是可爱极了。

歉收的年头,老婆孩子都一脸菜色,酒就没了。

这时候也有朋友送他些钱米,也有的就请他过去,说是谈谈诗什么的,实际上就是想让陶渊明一醉。

陶渊明曾在诗中写下自己的感叹:“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生活的确时有艰难,但归隐后的陶渊明,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里,最终得到了畅快淋漓的自由,他的诗章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最高境界,我们记住并且欣赏的也正是归隐后的田园诗家陶渊明:《归园田居》里,他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酒》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五柳先生传》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

”王国维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桃花源是一个抛却利禄功名后才能进去的一个弥漫着花香的所在,是个大美的所在。

在陶渊明描写的世外桃源里,人们自由和平,天性真纯。

桃花源自此成为了历代中国文人心灵的寄所,成为一个代表“田园隐逸”的文化符号。

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陶渊明是世家出身,其先祖曾经建立的丰功伟绩激励着他,他曾写诗回忆自己那时欢乐的生活和远大的志向。

B.陶渊明几次出仕,他先后在王凝之、桓玄门下做事,因为无法解决生计问题,之后又投奔刘裕,最终在彭泽令任上辞官归隐。

C.本文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

以明确的时间顺序为线索展开全文,思路清晰;叙述中夹杂着作者的评述,增强了文章的思想性。

D.陶渊明辞官归乡,是他人生的分水岭。

他结束了多年的仕宦生涯,更名为“潜”,结交佛道隐士,开始了寄情自然的田园生活。

E.归隐之后的陶渊明虽然一直过着拮据的生活,甚至荒年要靠友人接济才能生活下去,但在纵情山水田园之时,心中感到自由和快乐。

5.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6.本文多处引用陶渊明和他人的诗文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7.陶渊明归隐后有精神的抑郁,也有生活的艰难,为什么作者却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幸甚啊,幸甚”?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