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习题

合集下载

历史ⅲ岳麓版6.27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练习

历史ⅲ岳麓版6.27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练习

历史ⅲ岳麓版6.27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练习【一】选择题1、邓小平指出:“如果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是在()A、“一五”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后【答案】C【解析】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是在1975年,是“文革”时期。

2、“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是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你认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应该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C、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D、“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答案】B【解析】注意考查的是空间技术。

A项不是;B、C项同属于卫星,但C项在B项之后;D项是第二个里程碑。

3、有人说:在屈辱的近代,我国因为落后没能赶上第【一】二次科技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

能证明此观点的是()①“两弹一星”②“万能蒸汽机”③杂交水稻“南优2号”④有轨电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答案】D【解析】“万能蒸汽机”和有轨电车在近代就已经有了,故排除②④。

4、1979~1984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增长455.40%,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南优二号”的广泛种植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经济特区的创设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A【解析】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培育出“超级杂交稻”,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粮食产粮和农业总产值大幅提高。

5、“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这份颁奖词赞誉的科学家是()A、钱学森B、华罗庚C、李四光D、袁隆平【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信息“名满天下”却专注于“田畴”可判断出。

27【同步练习】《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岳麓版)

27【同步练习】《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岳麓版)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同步练习1.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这条“红色巨龙”最有可能是指A.“东方红—1”号卫星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C.“神舟”七号载人飞船D.“嫦娥一号”绕月卫星2.2008年9月25日北京时间21时10分,托着13亿中国人的梦想与祝福,中国的航天人开始了第3次飞向太空的征程。

下列与实现中国航天梦想无关的是A.第三次科技革命 B.美国等国的技术援助C.改革开放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3.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历史词语。

在人类科技发展的历程中,先后出现了如下科技词浯,按时间顺序排列为①电子计算机②人类基因组计划③人造地球卫星④杂交水稻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4. 2008年9月27日16:43,翟志刚成功实现了中国首次太空出舱,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重大标志是A.“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B.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并成功返回D.“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5、嫦娥奔月,千年飞天梦成真。

我国自主发展航天技术取得的第一步最关键的科技成就是___6、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世界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二战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使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社会从以体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时代,过渡到以脑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信息革命时代。

……人类从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转变为控制生产过程。

劳动者的素质逐步从体力型、文化型发展为科技智能型。

材料三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遨游108分钟,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地面。

1 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

必修三训练31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必修三训练31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训练31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选择题1.2010年8月7日,温家宝来到解放军总医院,看望这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朱光亚。

建国初,党中央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根本原因是() A.保障国家建设B.发展核能源C.打破美苏核垄断D.维护国家安全2.建国以来,中国科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其中属于20世纪60年代成就的是() A.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B.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C.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D.成功发射“神舟”五号3.新中国的两弹一星指的是() A.原子弹、战略核导弹、人造卫星B.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C.原子弹、中子弹、人造卫星D.氢弹、战略核导弹、人造卫星4.下列科技成就中,被称为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又一个光辉里程碑的成就是() A.杂交水稻B.青藏铁路的开通C.“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发射与回收D.“银河”系列计算机的研制成功5.新华网快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2009年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

钱学森为我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包括() ①成功组织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的制造和飞行试验②成功组织导弹核武器的飞行试验③参与研究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④根据世界高科技发展趋势,研制“银河”系列计算机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6.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

这是我国战略高技术和大型基础科技装备研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

中国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是() A.“银河-Ⅰ”号B.“嫦娥一号”C.“银河-Ⅱ”号D.“东方红-1”号7.关于右图所反映的中国科技的重大成就,表述最确切的是()A.中国已进入了航天时代B.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C.中国成功研制了长征火箭D.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8.有人说:在屈辱的近代,我国因为落后没能赶上第一、二次科技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同步练习01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同步练习01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选择题1.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认为:“钱学森无论放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我宁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这个家伙离开美国!”下列选项最能反映钱学森“抵得上五个师”的是( )银河-Ⅱ巨型计算机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有关史实。

材料主要突出了钱学森在军事领域上的杰出贡献,A项原子弹的爆炸符合题目要求。

B项银河-Ⅱ巨型计算机反映了计算机技术领域的成就,C、D两项明显与题干不符。

排除B、C、D三项。

【答案】 A2.上图人物是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0年度的获得者,人们形容他“一人干了两亿人的活”,他的科技成果主要应用于( )A.农业B.工业C.航天业 D.信息业【解析】据图片信息可知,是指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有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饥饿问题,这属于农业科技成就。

【答案】 A3.(2013·福州高二检测)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一项科技成果问世后,陈毅元帅说:“我这个外交部长腰杆硬了,气顺了。

”这一科技成果应该是( )A.中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B.千兆以太网交换机C.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天【解析】A项是20世纪50年代一五计划期间的成就,B项是2001年的成就,C项是1964年的成就,D项是1970年的成就。

【答案】 C4.(2013·江苏南京四校联考)2012年6月16日中国“神舟”九号飞船顺利升空,并在1 8日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

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也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次进步。

中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是( ) A.原子弹爆炸 B.“东方红1号”C.“天宫一号” D.“神舟”九号【解析】1970年,中国用自制的“长征1号”火箭,成功地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送入太空,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答案】 B5.“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在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

[汇总]新中国科技成就习题

[汇总]新中国科技成就习题

新中国科技成就习题一、选择题:1.党中央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的战略决策,其主要目的是A.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B.炫耀国力C.与美国争霸D.用于收复台湾2.“两弹一星”是指①原子弹②氢弹③导弹④北斗通信卫星⑤人造地球卫星A.①②④B.①②⑤C.②③④D.①③⑤3.由于对两弹研究的突出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是A.钱学森B.邓稼先C.袁隆平D.赵忠尧4.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是指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B.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C.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核弹头远距离精确命中目标D.我国的运载火箭顺利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5.标志着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事件是A.“神州一号”飞入太空B.“神州三号”飞入太空C.“神州五号”飞入太空D.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6.被国际上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和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是A.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 B.“银河”系列计算机的诞生C.“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D.“神州”号飞船的成功发射7.“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这样一段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这位人物是A.袁隆平B.邓稼先C.钱学森D.王淦昌8.我国科技成就产生的顺序是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③“银河-I”型计算机诞生④培育出杂交水稻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②①④③D.③②①④9.下列关于中国技术进步的说法正确的是A.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卫星的国家B.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国家C.世界上第五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D.世界上第五个掌握核能发电技术的国家10. 中国打破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的标志性事件是A.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B.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1966年,成功进行导弹核武器试验D.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1. 宣告我国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A.第一课氢弹爆炸成功 B.第一课原子弹爆炸成功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神州五号”飞船发射成功12. 我国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尖端科技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是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籼型杂交水稻育成③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A. ①②B. ①③C.①④D.③④13.邓小平指出:“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

_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加强训练题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_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加强训练题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1.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

究其原因是( )A.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B.苏联长期的技术支持C.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D.雄厚物质基础的保障2.我国跨入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世界先进行列的标志是( )A.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B.“银河—Ⅰ”巨型机诞生C.“神舟”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D.“银河—Ⅲ”巨型机诞生3.在1958年夏天,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提出把蛋白质人工合成作为重点研究项目,在上海和北京的几次科技展览会上,党中央和上海市委都希望他们加速实现该项目,在研究所内部,青年同志也要求项目提前并确定具体合成对象(1965年最终合成)。

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冒进的风气助推了科技发展B.科学“大跃进”在全国掀起高潮C.新中国的科研力量主要是青年D.“大跃进”时政府加大了科研投入4.20世纪中期,我国的高新科技成果往往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

主要原因是( )A.军事技术最容易获得突破B.国家最愿意在军事方面投资C.其他国家也把高科技最先应用于军事D.当时随时都面临着战争的威胁5.“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这一经典遗传理论禁区被突破的标志是( )A.“南优1号”培育成功B.“南优2号”培育成功C.“超级杂交稻”培育成功D.“超级杂交稻2号”培育成功6.从人文精神角度来看,下列科技成就中最有价值的是( )A.网络技术 B.杂交水稻C.“两弹一星”D.火药7.《世界报》报道: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德国《汉诺威汇报》:中国正在奋起直追,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

这两则关于我国科技成就的评论,最有可能是指( )我国首次在巨型计算机研制方面取得的突破是( )A.“银河—Ⅰ”研制成功 B.“银河—Ⅱ”研制成功C.“银河—Ⅲ”研制成功 D.“银河—Ⅳ”研制成功8.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让美国感到“心理上的影响是巨大的”。

高中历史3:课时达标训练(二十七)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高中历史3:课时达标训练(二十七)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课时达标训练(二十七)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和政府把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原子弹、空间技术和火箭技术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主要是为了( )A.带动其他部门发展B.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C.提高中国国防实力D.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潮流2.“这颗‘炸弹’更多的是一个心理武器,而不是一个军事武器,它将使中国获得一个核国家的形象和在亚洲增加威信。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有力冲击了美苏的核垄断B.中国从此迈入了核国家的行列C.中国提高了在亚洲的影响力D.世界政治格局平衡因此而打破3.一位老华侨曾说:“我们期盼成功,因为你们的卫星升多高,我们的头就能昂多高!”这位老华侨第一次昂起头能够仰望到中国的卫星是在()A.1967年B.1970年C.1984年D.2003年4。

“‘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

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

”以上材料不能说明()A.开发“两弹一星”最主要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B.“两弹一星"的开发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体现C.“两弹一星”同时带动了各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D.“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5.“九十岁时实现超级稻亩产一千公斤,这不是梦想,是我的理想。

”说这句话的最有可能是()A.邓稼先B.袁隆平C.钱学森D.李四光6。

右图是题为“袁隆平的梦”的漫画。

袁隆平备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是他()A.使人类实现了“丰衣足食”的梦想B.解决了人类的生存问题C.推动了世界人口的增长D.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7.曾经参与我国首台“银河”巨型机研制的李思昆教授依然对那一幕激动人心的场景记忆犹新-—在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的国庆大典上,中国自行研制的“银河-Ⅰ”型巨型计算机模型受阅通过天安门广场,向世人展示了它那迷人的风采。

第十七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第十七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介绍:我国卫星研制、发射及其进程的概况。 播放: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的实况。 展示:一箭三星;神舟飞船
神 舟 一 号
神 舟 二 号
神 舟 三 号
神 舟 四 号
这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运 载火箭系列“长征3号”火 箭待命发射
这是我国1986年10月 第八次发射的返回式 卫星回到地面回收时 的情况。
神舟5号 载人飞船
C 7、我们现在通常说的“两弹一星”指的是( ) A、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B、原子弹、氢弹、实用通信卫星 C、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D、导弹、氢弹、返回式卫星 8、2003年10月15日,实现我国载人飞船航天梦想的飞船是( D ) A、神舟一号 B、神舟二号 C、神舟四号 D、神舟五号 9、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C ) ①袁隆平在国际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②华罗庚是把数学研究应用到生 产实践的奠基人③钱学森为中国的火箭技术做出了杰出贡献④邓稼先是中 国的“两弹元勋” A、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对袁隆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①“东方魔稻”的培育者② 2001年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得者 ③ 被国际农 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④”被称为“两弹元勋”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 11、下列各项成就,属于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取得的有( C ) 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③籼型杂 交水稻培育成功④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第十七课
自主学习
1964 原子弹 爆 1、__________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 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 国防力量 ,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__________ 核垄断 ,对 __________ 维护世界和平 __________ 具有重要意义。 1964 中近程地地导弹 研制 2、__________ 年6月,我国设计的__________ 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 __________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爆 用于实战 的导弹。 成功,我国有了可__________ 长征 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 3、1970年,我国用______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__________ ,成为继苏联 东方红 1号 日本 美国 法国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五 人造地球卫星 __________ 之后,世界上第 _______个能独立发射 神舟一号 __________的国家。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 神舟五号 飞船“__________”, 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 “ __________”发射成功,飞行员是__________。 杨利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
一、选择题
1.邓小平指出:“如果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是在( )
A.“一五”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后
【答案】 C
【解析】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是在1975年,是“文革”时期。

2.“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是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你认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应该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C.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答案】 B
【解析】注意考查的是空间技术。

A项不是;B、C项同属于卫星,但C项在B项之后;D 项是第二个里程碑。

3.有人说:在屈辱的近代,我国因为落后没能赶上第一、二次科技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

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
①“两弹一星”②“万能蒸汽机”
③杂交水稻“南优2号”④有轨电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
【答案】 D
【解析】“万能蒸汽机”和有轨电车在近代就已经有了,故排除②④。

4.1979~1984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增长455.40%,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南优二号”的广泛种植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经济特区的创设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答案】 A
【解析】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培育出“超级杂交稻”,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粮食产粮和农业总产值大幅
提高。

5.“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这份颁奖词赞誉的科学家是( )
A.钱学森 B.华罗庚 C.李四光 D.袁隆平
【答案】 D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信息“名满天下”却专注于“田畴”可判断出。

6.“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

”这里的“它”指的是( )
【答案】 D
【解析】属于21世纪且走到了欧洲和日本前面的只有“神舟”五号的发射。

7.袁隆平说:“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为此他( )
A.研制了“银河”系列计算机 B.培育了杂交水稻
C.发明了巴氏消毒法 D.研制出氨基酸
【答案】 B
【解析】注意题干中“吃饭问题”这一信息。

8.阅读以下对联,“上联:学习文化重科技,尊重知识强教育。

下联:科技繁荣百业荣,教育兴旺万家旺”。

该对联较为合适的横批是( )
A.科学发展 B.科教兴国 C.和谐发展 D.改革开放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材料中主要强调教育和科技的重要性,故横批应是“科教兴国”。

9.(2011·潍坊3月)一团蘑菇云伴随惊天动地的巨响翻腾而起,一个有着五千年辉煌历史的泱泱大国走进了新时代。

这反映了( )
A.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B.导弹核试验成功
C.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D.第一颗人造卫星升天
【答案】 C
【解析】第一团蘑菇云的升空指的是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0.“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这是邓稼先归国时的一段话,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有( )
①当时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
②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③邓稼先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归国的
④中国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答案】 D
【解析】邓稼先回国是在建国初期,当时还没有制造原子弹,排除③④。

11.2006年9月28日,中国最新一代核聚变实验装置——“人造太阳”,在合肥成功放电,这是世界首个投入运行的全超导非圆截面核聚变实验装置(如图)。

这一成果说明( )
①中国在核能源利用方面处于世界最先进地位
②中国的能源建设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③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开发更丰富的能源
④中国开发利用核能源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艰难历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中国目前在核能利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不是最先进的地位,这个装置的实验成功,只能说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这也是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要导致的。

中国是从上个
世纪的50年代开始开发核能的。

12.2008年3月29日,“世界因你而美丽——200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典礼在中国北京大学世纪大讲堂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成为继著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先生后,第二位“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得主。

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主要是因为他( ) A.航天技术领域的贡献 B.农业科技领域的贡献
C.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 D.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
【答案】 B
【解析】袁隆平培育了杂交水稻,为此袁隆平成为2001年第一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

袁隆平培育了杂交水稻,增产粮食,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创造经济效益,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西方媒体称杂交水稻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这些成就属于农业领域。

13.阅读下框内文字材料。

它们最有可能是对我国哪一项技术发表的评论( )
A.“东方红Ⅰ号”发射成功 B.“神州”五号发射成功
C.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D.成功发射第一枚中程运载火箭
【答案】 B
【解析】只有B项能说明中国已“进入太空”。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初,爱因斯坦从相对论的思想出发,提出了著名的质量能量公式,为核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战爆发后,爱因斯坦向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建议,应抢在纳粹之前研制出原子弹。

……但当他得知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平民伤亡惨重时,感到非常痛心,他说:“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

”他后悔当初从事科研,“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


材料二邓小平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材料三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穆罕默德·巴拉迪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

他在颁奖典礼上说:“我坚信,假如我们希望逃过自我毁灭的下场,我们的集体良知和安全保障体系内就不该允许核武器存在。

”“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彻底确保不会有更多国家拥有核武器。

”巴拉迪还强调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在监督和平用核方面扮演的角色,即确保核材料仅被用于发电、医疗、研究等方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爱因斯坦对制造和使用核武器的主张。

(2)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发展核武器的目的及其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前核问题的认识。

【答案】(1)用核武器作为制止法西斯战争的手段;反对把核武器作为大规模杀人武器。

(2)目的:反对核战争,打破核垄断。

意义:维护国家安全,提高国际地位。

(3)当前核威胁依然存在;和平利用核能,防止核扩散。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1949年10月调查,全国科技人员不足50000人,其中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还不到500人。

全国专门的科研机构只有30多个,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只有22个研究单位,200多名研究人员。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材料三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到1400多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3)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归纳材料三出现的原因。

(4)据材料三可得出什么认识?
【答案】(1)新中国成立时,现代科学技术基础十分薄弱。

(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取得丰硕的成果,不仅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而且有些项目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党和政府对发展科技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与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创新精神分不开。

(4)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结合,促进经济发展,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