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科技成就_课件

合集下载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PPT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PPT

• 提示: (1)特点:航空航天领域成就突出, 世界领先。
• (2)原因: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为科技 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党和政府的 正确决策,一系列科技发展计划和战略的 实施;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科技工 作者的艰辛努力和奉献精神等。
• 2.[学思之窗](教材P93)你怎样理解邓小平的这 段话?
•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做出的发展重大科 学科技的战略性举措有哪些?
• 精讲: (1)建国初期:建立科研机构,组织 科研队伍;实施“两弹一星”战略;制订科技 发展规划(如863计划,星火计划等)。
• (2)改革开放后:1978年召开全国科学大会, 邓小平重申“科技是生产力”的论断;1985年 中共中央做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 定》,极大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1995年, 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要求进一步发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 (3)科技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 展和进步,也显露出其某些负面效应。
•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标下历史学习的重要手段, 读下框内的文字材料,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 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 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 发达的标志。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B.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 C.中国成功发射“神舟5号”
• D.中国首枚自行研制的火箭发射成功
• 解析: 正确解读图片,图片显示的是东方红 卫星发射的纪念烟标。
• 答案: B
•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1905 年 爱 因 斯 坦 发 表 《 论 动 体 的 电 动 力 学》,为物理学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 化。为纪念这一成果诞生100周年,2005年 被定为世界物理年。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共49张PPT)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共49张PPT)

人。”
钱学森
③卫星技术
1970年,我国第 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东方红 一号”成功发 射。
意义: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术三 中 1、1992年: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的个 国 国掌 成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家 握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为 载世 4、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人界 航上 天
成就一:强大的国防科技——“两弹一星”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成就二:开创“太空新时代”的载人航天技术
1、1992年: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4、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5、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成功 6、2011年11月15日:“神舟八号”发射成功 7、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发射成功
④为了打破美苏对我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 增强国防力量。 目的
3、两弹一星”成果:
①核科学
中国 “两弹元 两弹元勋-邓稼先(1924-1986年)
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 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 邓稼先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 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毅然舍弃国外优厚的待 遇,回国甘当无名英雄,默默奋斗了数十年。他在中国核 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最后 因受核辐射严重伤害、全身大出血而病逝,年仅61岁。 直到他去世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他的遗言是: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死而无憾”。 功,打破美、苏的核垄断;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 精品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 精品
础,成为中国人民继续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在新世纪把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科技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
推进新课 “东方魔稻”
袁隆平
推进新课
袁隆平其人: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
主 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
学 习
稻研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
➢ 它激发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发愤图强的豪情壮志,并使之成为中国 各族人民在现代化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动力量;
推进新课
➢ 它造就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科技工作者队伍,为 后来我国科技事业的不断发展,储备了人才,积蓄了后劲;
自 ➢ 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使我国赢得了与自己的幅员 主 大国相适应的政治、军事地位,加重了世界上爱好和平一方砝 学 码的分量; 习 ➢ 它奠定了中国人民开发利用核工业和空间技术的技术与人才基
学家钱学森的颁奖词,其中的“两弹”应该是指( A )
A.原子弹、氢弹 B.原子弹、导弹 C.氢弹、导弹 D.原子能、原子弹
当堂检测
2.一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一位“感动中国” 当选人物,人们形容他“一个人干了两亿人的活”。这是因 为他( C ) A.研制原子弹成功 B.对我国工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C.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D.推动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
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
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
推进新课
袁隆平杂交稻对人类的主要贡献:
➢ 袁隆平的杂交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
自 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主 ➢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后的第五大发明,被 学 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习

历史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

历史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二)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73 年 杂交水稻品种“南优 2 号”培育成功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1983 年 1997 年
2003 年
“银河– 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银河–II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神舟” 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我国首次研制成每秒运算 一亿 次的计算机。 每秒运算 130 亿次的计算机, 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机研制技 术取得新的突破。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成功 2012年6月16日 2011年11月3日凌晨天宫一号实现与神州八号飞船对接。按照计划, 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
新中国中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第一个:两弹一星 第二个:载人航天工程 第三个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造粮食,还 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 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 造
1966.10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7.6 1970.4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方红— 1 号”发射成功
中国从此拥有了导弹和原子 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技术发展迅速(三年多一点, 美国七年,苏联四年)
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 1975.11 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了解最新发展概况
2009年 2005年 2007年 2008年 2011年11月1日 2011年9月29日 2011年11月3日 “天河一号”每秒千万亿次 “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功 “神舟”八号飞船发射成功 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空间交 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第28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落实课标一、两弹一星1、概念:“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时间: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年10月27日导弹核试验爆炸成功;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特点: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集中力量在尖端科技领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3、条件: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保证,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②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③爱国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

如两弹元勋邓稼先、空气动力学家、导弹火箭专家钱学森。

3、作用:①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粉碎了美苏遏止中国的企图;②中国在尖端军事领域和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国际地位得到极大提高;加强了中国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

二、“东方魔稻”——生物技术1、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2001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1973年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后又培育出“超级杂交稻”。

3、意义:突破经典理论禁区,丰富理论技术;增产粮食,创造效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西方媒体称杂交水稻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第五大发明”。

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项战略计划,并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三、银河系列计算机——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1、成就:年,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型机诞生;年,每秒130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27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27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12345
2.“九十岁时实现超级稻亩产一千公斤,这不是梦想,是我的理想。”说这句话的最 有可能是( ) A.邓稼先 B.袁隆平 C.钱学森 D.李四光 解析:本题考查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及对信息的把握能力。由题干中的“实现超 级稻亩产一千公斤”可知,他的贡献主要是研究出籼型杂交水稻,因此选B项。A、 C两项是国防科技学家,D项是地质科学家。 答案:B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四
自主思考“两弹一星”有什么重大意义? 提示:“两弹一星”抢占了科技制高点,增强了我国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奠定了 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对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和加强国防实力具有重 要作用;为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一个安定的环境;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提示:(1)帝国主义的敌视、封锁;“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 (2)特点:科学技术成果丰硕;科技成果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原因:社会主义 制度确立;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和无私奉献;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名师精讲
分析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1)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为我国科技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2)党的领导,中央的正确方针、政策的指导。 (3)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紧密 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4)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 (5)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6)20世纪中期,世界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起了巨 大推动作用,也促进了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例题1】 “‘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在第一颗原子弹试 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 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 原材料。”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

建国七十年来科技的发展和成就PPT课件

建国七十年来科技的发展和成就PPT课件

2019/10/24
29
4、混合现实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VR和AR)技术已经在消费电子市场激发了极大的热 情,各科技公司也迅速的开始进入这个市场。在2014年收购Oculus VR之后, Facebook将在今年推出他们首款VR眼镜。三星、索尼、宏达也计划在今年推出 VR产品。资本的涌进代表了VR将会成为新一代的主流娱乐技术。当然,VR也有 在娱乐之外的应用。美国第二大家居装饰用品公司Lowe’s(劳氏公司)正在开 发名为Holoroom的一款3D增强现实科技。Lowe’s的客户将可以设计一个空 间,然后使用Holoroom进入一个3D模型,体验他们设计的空间感觉如何。 虽然在历史上,市场对VR和AR曾有些过于膨胀的预期,如今的超高清显示,低 价的姿势与位置探测器以及高清视频内容给混合现实科技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在 未来的30年里,这些技术将成为主流科技。AR眼镜将把实时相关的信息给用户 投放在现实中,而VR眼镜则可以通过融合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来实现深度 沉浸的体验。
医学 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
农业
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1973)
“文革期间”,科技尽管有突破性进展,但科技事业
整体受到严重挫折,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差
2019/10距/24 越拉越大。
11
1964年10月16日15时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019/10/24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3
科技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
学习生活
从手写教学到多媒体教学
2019/10/24
24
从家信到视频聊天的变迁
2019/10/24
25
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2004年“感动中国” 颁奖词: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
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 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 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 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
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
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 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 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
分享个人学习心得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工匠 精神”,国务院常务会新闻通稿中首次使用“品质革命” 这一提法。
1、成就
①1983年,银河——Ⅰ②1997年,银河——Ⅲ
2、意义
使中国在这个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中国政府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 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银河计算机在国防
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矗立 着一个红黄两色相间的大 机柜。这就是1983年我 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第一 台每秒运算速度达亿次的 巨型计算机“银河—I”。 它的诞生,使我国成为继 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 独立设计和研制巨型计算 机的国家
材料一:邓小平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
原子弹、氢弹,提没高有国发射际卫地星,位中国就不叫有
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材《料中二华:人原民子共反弹和对爆国核炸政成府威功声胁的明当》,天,打,明新确破华指社出播:发中 国发展核核武器垄,断是为,了维防护御,和为平了保卫中国人
材料二:1959年夏天,形势已经很清楚,苏联讲不向中国
提供制造原子弹的全面技术。周恩来说,我们自己造,从
零开始,用八年时间造出来。但是由于大跃进和政治运动,
中国的原子弹计划严重受阻。
思考:处于何种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开 始研制原子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东方魔稻”(杂交水稻)
1、诞生与发展: 1973“南优2号”—“超级杂交稻”
2、效益: 20C70S中—2001:增产粮食40亿吨
3、影响 ①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战略计划 ②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饥饿尚未消除
[南非]凯文卡特:《饥饿的苏丹》 94年普立兹新闻特写摄影奖
2004感动中国人物—袁隆平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
1945年8月6日,原子弹“小男孩”在日本广岛上空爆炸, 城市被夷为平地,死伤达20余万。
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
1945年8月9日,原子弹“胖子”在日本长崎爆炸后,蘑菇 云直冲云霄,大约7万人在核爆炸中丧生。
各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间
各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间表
中国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影响
五、中国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影响
1、增强了综合国力 2、提高了国际地位 3、振奋了民族精神
新中国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
可能的命题方向:
新中国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
1、民族独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社会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 3、两极格局下的相对和平 4、20世纪中期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75.11 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评价 最少的经费、最快的速度
拥有了两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中国邓稼先
邓 稼 先 ( 1924—1986 ) , 中国物理学家,安徽人;1948 年赴美留学,主要从事核物理等 方面的研究。1950年,获普渡 大学博士学位,当年返回祖国。 他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 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 核试验在技术上的主要组织领导 者之一,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 勋”。
翟志刚从神舟七号出舱
翟志刚从神舟七号出舱,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实现太空漫步!
“神舟”号飞船
四、“神舟”号飞船
1、2003年神舟五号
2、2008年神舟七号
3、影响 ①继“两弹一星”后又一个里程碑 ②创造巨大经济效益 ③带动高新技术和相关领域的发展
嫦娥一号升空
2007 年 10 月 24 日 18 时 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 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 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 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成功。
“银河”系列计算机
三、“银河”系列计算机
1、研制进程 ①银河—Ⅰ(1983):亿次/秒 ②银河—Ⅱ(1992):10亿次/秒 ③银河—Ⅲ(1997):130亿次/秒
2、影响 ①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产生深刻影响 ②实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神舟”号飞船
四、“神舟”号飞船
1、2003年神舟五号 2、2008年神舟七号
时间 1945.8 1949.8 1952.10 1960.2 1964.10 1974.5
国家 美国 苏联 英国 法国 中国 印度
中国面临核威胁
1954年毛泽东与赫鲁晓夫会晤
中苏核技术合作进程及其失败
中苏核技术合作及其破裂
1957.10 两国签订关于国防新技术的协议,列有苏联援助 中国研制核武器的条款;
1959.6 苏联撕毁协议,拒绝提供技术资料;
1960
苏联单方面撤走全部专家,终止一切技术合作。
两弹一星
一、两弹一星
1、目的: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2、进程
时间
成就
64.10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67.6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64.6 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
66.10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70.4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嫦娥一号
这是嫦娥一号发回的第一幅月球表面照片
中国的火星探测工程
2007年5月21日,上海航天局首次对外展示了中国自主研 发的火星探测器模型。
中国的火星探测工程
火星探测器效果图 中国火星探测工程的最终目标是成立火星表面观察站、发展 飞行器穿梭地球与火星、并建立火星基地供机械探测器进入, 从而为将来人类登陆火星提供基础,令人类可在火星观察站中 观察火星。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 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
——邓稼先
两弹一星
一、两弹一星
1、目的: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2、进程
3、影响 ①打破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 ②增强国防力量,提高国际地位 ③创造安定环境,有利于世界和平 ④促进其它领域的发展
“东方魔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