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ppt

合集下载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PPT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PPT

• 提示: (1)特点:航空航天领域成就突出, 世界领先。
• (2)原因: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为科技 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党和政府的 正确决策,一系列科技发展计划和战略的 实施;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科技工 作者的艰辛努力和奉献精神等。
• 2.[学思之窗](教材P93)你怎样理解邓小平的这 段话?
•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做出的发展重大科 学科技的战略性举措有哪些?
• 精讲: (1)建国初期:建立科研机构,组织 科研队伍;实施“两弹一星”战略;制订科技 发展规划(如863计划,星火计划等)。
• (2)改革开放后:1978年召开全国科学大会, 邓小平重申“科技是生产力”的论断;1985年 中共中央做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 定》,极大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1995年, 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要求进一步发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 (3)科技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 展和进步,也显露出其某些负面效应。
•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标下历史学习的重要手段, 读下框内的文字材料,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 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 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 发达的标志。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B.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 C.中国成功发射“神舟5号”
• D.中国首枚自行研制的火箭发射成功
• 解析: 正确解读图片,图片显示的是东方红 卫星发射的纪念烟标。
• 答案: B
•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1905 年 爱 因 斯 坦 发 表 《 论 动 体 的 电 动 力 学》,为物理学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 化。为纪念这一成果诞生100周年,2005年 被定为世界物理年。

高中历史必修三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

科技投入的增加
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支持基 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等多方 面的研究。
人工智能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广泛应 用,在医疗、金融、交通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推动人工智能技 术在各个行业的落地应用。
科技创新体系包括创新主体、创新资源、 创新环境和创新政策等多个方面。
科技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包括需求驱动、 问题导向、协同创新和开放共享等多个方 面。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意 义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有助于引 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促进国际合作和共同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三建 国以来的重大科技 成就课件
目录
• 建国初期的科技成就 • 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成就 • 新时代的科技成就 • 科技成就的影响与意义
01
建国初期的科技成就
科技体制建立
1949年,成立中国 科学院,负责组织领 导全国的科研工作。
1958年,成立国家 科学技术委员会,加 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科技创新体系概述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科技创新体系是指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 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市场为导 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 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提升国家核心竞 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构成
科技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
增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科技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增进国际友谊,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引领未来发展方向

优质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3(共53张PPT)

优质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3(共53张PPT)

生物技术
人类基因草图
二、计算机技术—“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埃历阿克, 1946年2月14日问世,运算速度每秒钟5000次加法。
在国防科技大学计算 机学院宽敞明亮的机 房里,矗立着一个红 黄两色相间的大机柜。 这就是我国自行设计 和研制的第一台每秒 运算速度达亿次的巨 型计算机———“银 河—I”。它的诞生, 使我国成为继美国、 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 立设计和研制巨型计 算机的国家。
人教版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程标准: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重点:“两弹一星”; 杂交水稻 难点: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 原因;科技进步对我国的作用
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 近代中国科技落后 新中国科技全面发展
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制造流血事件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一)“两弹一星”
发展“两弹一星”战略的背景(原因) 国际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中国面对恶劣的国际环境,为巩固 (目的) 国防,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发展高 新科技,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 安定的环境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秦山、大亚湾核电站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空间技术
1999起 2003年 1965年
神舟号无人飞船4次成功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行(杨立伟)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
生物技术
1973年
20世纪末
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 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共49张PPT)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共49张PPT)

人。”
钱学森
③卫星技术
1970年,我国第 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东方红 一号”成功发 射。
意义: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术三 中 1、1992年: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的个 国 国掌 成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家 握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为 载世 4、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人界 航上 天
成就一:强大的国防科技——“两弹一星”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成就二:开创“太空新时代”的载人航天技术
1、1992年: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4、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5、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成功 6、2011年11月15日:“神舟八号”发射成功 7、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发射成功
④为了打破美苏对我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 增强国防力量。 目的
3、两弹一星”成果:
①核科学
中国 “两弹元 两弹元勋-邓稼先(1924-1986年)
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 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 邓稼先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 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毅然舍弃国外优厚的待 遇,回国甘当无名英雄,默默奋斗了数十年。他在中国核 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最后 因受核辐射严重伤害、全身大出血而病逝,年仅61岁。 直到他去世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他的遗言是: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死而无憾”。 功,打破美、苏的核垄断;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

材料六 当代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 小平;二靠袁隆平”。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 方魔稻”。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 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材料六中,中国农民为什么那样说?
一靠邓小平:邓小平提供了政策,十一届三中 全会决定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 动了农业的发展;
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1952年10月3日,
英国进行了第一次核爆炸。1984年和1985年初,报纸刊登着两则
新闻:“一批解密文件表明,1953年美国曾想利用核武器攻击中
国的援朝部队”“1954年,美、英等国考虑用核武器进攻中国。”
刚刚建立的新中国就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核威胁。
材料二 1969年3月,中、苏两国军队在珍宝岛发生了三次武
2、“两弹一星”研制的原因: ①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②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③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④为了打破美苏核垄断和核威胁, 加强国防。(目的)
核原则:
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在任何时候, 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8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爆炸成功
材料五 当1967年比夫拉战争导致了大规模饥 荒和大量无辜平民死亡之后,非洲的饥荒第一 次被报道。面对这样的情景,我们被震惊了: 干瘪的乳房犹如枯萎的梨,含在一个骷髅般孩 子的嘴中,那里面其实早已没有奶水。为了安 慰孩子的饥饿,母亲不得不忍受被吮吸的痛苦。 饥饿是来自身体的摧残,但这些照片中的悲惨 情景却直逼人心,拷问着读者的灵魂。
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 炸成功
大亚湾核电站
每年发电量超过100亿度,其中七成电力供 应香港,三成电力供应广东电网。

建国后的科技发展PPT课件

建国后的科技发展PPT课件

次的计算机
B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D .原子弹爆炸成功
B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23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l号 C.中国成功发射“神州”5号 D.中国首枚自行研制的火箭发射成功
B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嫦娥一号”奔月成功,实现了中国人的千年 梦想,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右 图是“嫦娥一号”传回的月球三维照片,标志着 我国绕月探测飞行取得圆满成功。关于我国航天 事业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现在的“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 地球卫星 B、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1970年,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进 入航天时代 D、2003年神州5号发射成功,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 第一人

饿问题
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
20世 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 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纪末
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国际 先进水平
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算 1983 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号” 居世界前列,加速

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技 术
1993 巨型计算机“银河- Ⅱ

神舟十号飞船 (2013年)
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
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加

1964 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我国的科技成就PPT课件

我国的科技成就PPT课件
❖ 2000年,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六国科学家联合公 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其分析结果,绘制出完整的 人类基因组图谱,破译出人类全部遗传信息。这一 计划的实施将为人类自身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依 旧,给医药产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变化,将促进生命 科学、信息科学及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7
二.航空航天技术发展迅速
❖ 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增强国防实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促进了国防工业的技术进步。
4
三、工农业科技获得进展
❖ 推广水稻旱育稀植和节水技术、ABT植物调 节剂和小麦旱地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等重 大技术,有力地保障了我国粮食增产目标的 实现。
❖ 数字程控交换机、氧煤强化炼铁技术、镍氢 电池、非晶材料等的产业化方面获得一系列 重大成果。结合三峡工程、国民经济信息化、 集成电路、泰山核电站二期等一系列国家重 大建设工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 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掌握了若干重大成套 技术装备的设计和制造技术。计算机辅助设 计(CAD)、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一 批重大共性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幅度提高了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具有人类外观特征、可以模拟人 行走与基本操作功能的类人型机 器人,在长沙国防科技大学首次 亮相。类人型机器人的问世,标 志着我国机器人技术已跻身国际 先进行列。
10
五.国家“863“计划
❖ “863”计划自1986年3月实施以来,重点支持 的高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水平与世界先进水 平的整体距离明显缩小,开始在世界高技术 领域占有一席之地,60%以上的技术从无到 有,如今已进入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另有 25%仍然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原来的 基础上也有很大进步。
3

二.高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方面有所突破
❖ 载人航天技术、运载火箭及卫星技术等航天高技术 取得了重大突破。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21张PPT)
能力
用核技术为国民提 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建成
供电力
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 弹试验成功
我国国防力量进一 步加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五个发射卫星的国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家,开始进入航天
时代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 航员杨利伟成功升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2、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材料一:中华民族曾经缔 造出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四 大发明,然而16世纪之后, 中国科技发展却逐渐落后 于世界,尤其是1840年以 后,尽管近代中国的仁人 志士百般努力将现代科学 引入中国,近代中国科技 仍然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 水平。新中国成立后,我 国的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 的发展。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3、科技的发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材料一: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材料二: 如果60年代
的袁隆平院士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 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他培 育的杂交水稻自推广种植以来,已
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 氢弹,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 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
6、20世纪80年代,我国为促进科技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不包括
A.制定“863计划” B.制定是“星火计划” C.制定“火炬计划”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我国国防力量进一 步加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五个发射卫星的国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家,开始进入航天
时代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 航员杨利伟成功升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在中国首次实现
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 的全合成,开辟了人 工合成蛋白质时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中国航天 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第二1个0里月程24碑日是1载8时人0航5分天器,
而绕月工程就是第三个里程碑。
西—昌—国卫防星科发工射委中主心任张庆伟
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
我国建国以来的 科技成就
——欢迎欣赏
演讲内容
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 成就。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 作用。
国家第一颗卫星的水
平。
意义: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④“两弹一星” 后中国的科技成就:
1975年,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 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79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 船的国家。
1982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从潜艇水下发 射战略导弹技术的国家;
(2)“两弹一星”成果:①核科学
中国 “两弹元 勋”
邓稼先 (1924—1986)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 功,打破美、苏的核垄断;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 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 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 为“中国导弹之父”。
1986年3月3日,王淦昌等四位老科学家给中共中 央写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的 建议,得到了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视。
《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从世 界高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的需要与实际可能出发,坚持 “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选择生物技术、航天 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 新材料7个领域15个主题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与开发 的重点、组织一部分精干的科技力量,希望通过15年 的努力,力争达到目标。
袁隆平 (74岁)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专家 ,国家科学技术奖 获得者。
B. 杂交水稻对人类的主要贡献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在2004年8日 指出,全球有8.52亿人处在经常性的饥饿中, 饥饿和营养不良每年使500多万儿童死亡, 饥饿直接和间接给各国国民生产力和国家经 济造成上百亿美元的巨额经济损失。
每秒运算 130 亿次的
“银河–III” 型巨型计算 计算机,标志我国高性
机研制成功
能巨型机研制技术取得
新的突破。
第一艘“神舟”号宇 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 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 定基础。
“神舟” 五号宇宙飞船 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
发射成功
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合作探究2
二、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思考: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
中华民族在古代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世界领先;
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 先进水平;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得 到较全面的发展。
演讲任务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有哪些?
建国以来我国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有 哪些?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对我国社会主义 建设起到什么作用?
“载人航天工程”的相关领域有:
计算机行业,航天制造业,钢铁业, 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通讯技术, 空间技术,能源技术等。
THE END 谢谢大家欣赏!
2003年,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 伟乘坐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神州6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2005年,在经过115小时32分 钟的太空飞行,完成中国真正意义 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 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
2、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A. 袁隆平简介
“身价超千亿, 不为钱而活”
1949年8月29日, 苏联第一颗原 子弹爆炸成功, 成为继美国之 后第二个拥有 原子弹的国家。
“小男孩”
1945年8月6日,日本广岛
发展“两弹一星”战略的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④中国面对恶劣的国际环境,积极发展 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 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 的环境。
钱学森
著名火箭专家, 长期担任火箭导 弹和航天器研制 的技术领导职务, 对中国火箭导弹 和航天事业和发 展作出了重大贡 献。
③卫星技术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重
“东方红一号”
量173公斤,比苏联、
美国、法国、日本等
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重量总和还要重。卫
星的跟踪手段、信号
传递方式、星上温控
系统也都超过了其它
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 界先进国家行列。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二)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73 年 1983 年
1997 年
1999 年 2003 年
杂交水稻品种“南优 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
2 号”培育成功
稻。
“银河– I ”型巨型计算 我国首次研制成每秒运
机研制成功
算 一亿次的计算机。
火炬计划
于1988年8月经政府批准,是一项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 的指导性计划。 其宗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总 方针,发挥我国科技力量的优势和潜力,以市场为导向, 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和高新 技术产业国际化。
1、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两弹一星” (1)背景
建国以来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 .国家的独立(保障)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3.经济实力的增强 4 .科学家的努力
5 .党和政府的重视
合作探究3
三、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的影响
新中国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 什 么 重 大 作 用?
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和对中国的核威胁,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 了安定环境。 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载人航天工程成为推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 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 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1966.10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7.6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中国从此拥有了导弹和原子弹 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仅三年多 一点时间,而美国用了七年, 苏联用了四年。
1970.4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重量超过苏美等国的第一颗卫 “东方红— 1 号”发射 星。
1975.11
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 功
3、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银河” 计算机
1983年研制成功的 “银河”亿次系列计 算机,使我国成为能 研制巨型机的少数几 个国家之一,该成果 荣获特等国防科技成 果奖
1983年 12月22日 ,中国第一 台每秒钟运算达1亿次以上的计 算机——“银河”在长沙研制 成功。
1992年 11月19日 ,“银河— Ⅱ”10亿次巨型计算机在长沙 通过国家鉴定。当时有关当局 还夸说全部机器的焊接完全用 人手操作,但仍然准確无误。
从“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至2001年,中国研制并 发射了15种类型、50余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率达90%以上。
从第一枚探空火箭升空到2001年,中国成功研制了12 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把70多颗国内 外卫星送入太空。
载人航天工程
中国已经成为 世界上第三个 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成为世界航天 大国。
他是谁?
钱学森
________
秦 山 核 电 站 内 部 大 亚 湾 核 电 站
②火箭和导弹技术
1长96征0年火第一箭枚火大箭家发射族成功。
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1964年独立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 成功。 1966年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 1970年中远程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1970年4月,用“长征一号”运载火 箭成功地发射“东方红1号”人造卫 星。 1971年我国研制的第一枚洲际导弹 首次飞行成功。
一、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果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建国以来科技发展概况:
建国初期——迅速发展
①建立科研机构——1949年成立中科院。
②制定科技发展规划——以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 等为重点。
文革时期——严重破坏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蓬勃发展
“863”计划
1997年 6月19日 ,“银河— Ⅲ”并行巨型计算机在北京通 过国家鉴定。该机采用分布式 共享存储结构,面向大型科学 与工程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处理 ,基本字长64位,峰值性能为 130亿次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一)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64.6
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 发射成功
1964.10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袁隆平接受 以色列“沃 尔夫奖”
《饥饿的女孩》邓小平; 二靠袁隆平。中国农民为什么要这么说?
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 积中,约有一半是采 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 产品,每年生产的稻 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 万人。
2004年,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目不断 取得重大突破,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 活7500万人。
星火计划
“星火计划”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于1986年实施的 第一个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计划,是我 国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宗旨是:把先进适用的技术引向农村,引导亿万农 民依靠科技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科技进步,提 高农村劳动生产率,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 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