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PPT

• 提示: (1)特点:航空航天领域成就突出, 世界领先。
• (2)原因: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为科技 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党和政府的 正确决策,一系列科技发展计划和战略的 实施;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科技工 作者的艰辛努力和奉献精神等。
• 2.[学思之窗](教材P93)你怎样理解邓小平的这 段话?
•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做出的发展重大科 学科技的战略性举措有哪些?
• 精讲: (1)建国初期:建立科研机构,组织 科研队伍;实施“两弹一星”战略;制订科技 发展规划(如863计划,星火计划等)。
• (2)改革开放后:1978年召开全国科学大会, 邓小平重申“科技是生产力”的论断;1985年 中共中央做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 定》,极大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1995年, 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要求进一步发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 (3)科技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 展和进步,也显露出其某些负面效应。
•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标下历史学习的重要手段, 读下框内的文字材料,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 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 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 发达的标志。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B.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 C.中国成功发射“神舟5号”
• D.中国首枚自行研制的火箭发射成功
• 解析: 正确解读图片,图片显示的是东方红 卫星发射的纪念烟标。
• 答案: B
•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1905 年 爱 因 斯 坦 发 表 《 论 动 体 的 电 动 力 学》,为物理学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 化。为纪念这一成果诞生100周年,2005年 被定为世界物理年。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共49张PPT)

人。”
钱学森
③卫星技术
1970年,我国第 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东方红 一号”成功发 射。
意义: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术三 中 1、1992年: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的个 国 国掌 成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家 握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为 载世 4、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人界 航上 天
成就一:强大的国防科技——“两弹一星”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成就二:开创“太空新时代”的载人航天技术
1、1992年: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4、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5、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成功 6、2011年11月15日:“神舟八号”发射成功 7、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发射成功
④为了打破美苏对我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 增强国防力量。 目的
3、两弹一星”成果:
①核科学
中国 “两弹元 两弹元勋-邓稼先(1924-1986年)
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 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 邓稼先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 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毅然舍弃国外优厚的待 遇,回国甘当无名英雄,默默奋斗了数十年。他在中国核 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最后 因受核辐射严重伤害、全身大出血而病逝,年仅61岁。 直到他去世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他的遗言是: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死而无憾”。 功,打破美、苏的核垄断;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 精品

础,成为中国人民继续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在新世纪把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科技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
推进新课 “东方魔稻”
袁隆平
推进新课
袁隆平其人:
自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
主 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
学 习
稻研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
➢ 它激发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发愤图强的豪情壮志,并使之成为中国 各族人民在现代化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动力量;
推进新课
➢ 它造就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科技工作者队伍,为 后来我国科技事业的不断发展,储备了人才,积蓄了后劲;
自 ➢ 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使我国赢得了与自己的幅员 主 大国相适应的政治、军事地位,加重了世界上爱好和平一方砝 学 码的分量; 习 ➢ 它奠定了中国人民开发利用核工业和空间技术的技术与人才基
学家钱学森的颁奖词,其中的“两弹”应该是指( A )
A.原子弹、氢弹 B.原子弹、导弹 C.氢弹、导弹 D.原子能、原子弹
当堂检测
2.一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一位“感动中国” 当选人物,人们形容他“一个人干了两亿人的活”。这是因 为他( C ) A.研制原子弹成功 B.对我国工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C.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D.推动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
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
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
推进新课
袁隆平杂交稻对人类的主要贡献:
➢ 袁隆平的杂交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
自 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主 ➢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后的第五大发明,被 学 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习
推进新课 “东方魔稻”
袁隆平
推进新课
袁隆平其人:
自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
主 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
学 习
稻研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
➢ 它激发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发愤图强的豪情壮志,并使之成为中国 各族人民在现代化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动力量;
推进新课
➢ 它造就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科技工作者队伍,为 后来我国科技事业的不断发展,储备了人才,积蓄了后劲;
自 ➢ 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使我国赢得了与自己的幅员 主 大国相适应的政治、军事地位,加重了世界上爱好和平一方砝 学 码的分量; 习 ➢ 它奠定了中国人民开发利用核工业和空间技术的技术与人才基
学家钱学森的颁奖词,其中的“两弹”应该是指( A )
A.原子弹、氢弹 B.原子弹、导弹 C.氢弹、导弹 D.原子能、原子弹
当堂检测
2.一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一位“感动中国” 当选人物,人们形容他“一个人干了两亿人的活”。这是因 为他( C ) A.研制原子弹成功 B.对我国工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C.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D.推动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
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
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
推进新课
袁隆平杂交稻对人类的主要贡献:
➢ 袁隆平的杂交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
自 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主 ➢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后的第五大发明,被 学 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习
历史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二)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73 年 杂交水稻品种“南优 2 号”培育成功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1983 年 1997 年
2003 年
“银河– 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银河–II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神舟” 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我国首次研制成每秒运算 一亿 次的计算机。 每秒运算 130 亿次的计算机, 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机研制技 术取得新的突破。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成功 2012年6月16日 2011年11月3日凌晨天宫一号实现与神州八号飞船对接。按照计划, 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
新中国中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第一个:两弹一星 第二个:载人航天工程 第三个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造粮食,还 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 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 造
1966.10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7.6 1970.4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方红— 1 号”发射成功
中国从此拥有了导弹和原子 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技术发展迅速(三年多一点, 美国七年,苏联四年)
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 1975.11 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了解最新发展概况
2009年 2005年 2007年 2008年 2011年11月1日 2011年9月29日 2011年11月3日 “天河一号”每秒千万亿次 “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功 “神舟”八号飞船发射成功 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空间交 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21张PPT)

能力
用核技术为国民提 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建成
供电力
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 弹试验成功
我国国防力量进一 步加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五个发射卫星的国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家,开始进入航天
时代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 航员杨利伟成功升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2、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材料一:中华民族曾经缔 造出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四 大发明,然而16世纪之后, 中国科技发展却逐渐落后 于世界,尤其是1840年以 后,尽管近代中国的仁人 志士百般努力将现代科学 引入中国,近代中国科技 仍然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 水平。新中国成立后,我 国的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 的发展。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3、科技的发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材料一: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材料二: 如果60年代
的袁隆平院士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 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他培 育的杂交水稻自推广种植以来,已
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 氢弹,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 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
6、20世纪80年代,我国为促进科技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不包括
A.制定“863计划” B.制定是“星火计划” C.制定“火炬计划”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我国国防力量进一 步加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五个发射卫星的国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家,开始进入航天
时代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 航员杨利伟成功升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在中国首次实现
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 的全合成,开辟了人 工合成蛋白质时代
用核技术为国民提 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建成
供电力
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 弹试验成功
我国国防力量进一 步加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五个发射卫星的国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家,开始进入航天
时代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 航员杨利伟成功升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2、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材料一:中华民族曾经缔 造出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四 大发明,然而16世纪之后, 中国科技发展却逐渐落后 于世界,尤其是1840年以 后,尽管近代中国的仁人 志士百般努力将现代科学 引入中国,近代中国科技 仍然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 水平。新中国成立后,我 国的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 的发展。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3、科技的发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材料一: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材料二: 如果60年代
的袁隆平院士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 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他培 育的杂交水稻自推广种植以来,已
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 氢弹,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 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
6、20世纪80年代,我国为促进科技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不包括
A.制定“863计划” B.制定是“星火计划” C.制定“火炬计划”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我国国防力量进一 步加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五个发射卫星的国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家,开始进入航天
时代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 航员杨利伟成功升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在中国首次实现
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 的全合成,开辟了人 工合成蛋白质时代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PPT

材料一 邓小平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 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高科技成果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 国力,影响它的国际地位。
材料二 从原子弹爆炸的第一天起,中国政府就郑重声明:中国在任何时 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并无条件地承诺不对无核国家和 无核地区使用和威胁使用核武器。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 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
A邓稼先 B焦裕禄 C袁隆平 D汪道涵
6、下列各项成就属于20世纪60年代的有(C)
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我国成功发 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籼型杂交水稻培育 成功 ④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7、中国是世界上第__五____个能够独立发射人造
地球卫星的国家
3.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是( ) A.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C.社科院研制的鲁单十号 D.大力推行科教兴国战略,以科技促发展
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是在( )
A.1957年
B.1964年
C.1967年
D.1970年
2.最早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领导人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周恩来
D.江泽民
一、“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1.1964年,中国第一颗 原子弹 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研制 的 中近程地地导弹 试飞成功,并于1966年在预定定点实现了 核爆炸,这标志着我国 国防科技 进入新阶段。 2.1970年,我国用“长征一号 ”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 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它标志着我国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 这一空间技术,我国跻身世界 航天科技大国 的行列。 3.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 ”载人飞船。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PPT课件

①1960,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枚火箭在酒泉发射中 心发射成功;
②1970,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宣告中国进入航天 时代。
③1975,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 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为卫星服务的航天测量技术也有所突破:
④1979,“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成 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
(3)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要求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科技 发展进入了一个日新月异的新阶段。
二、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党和政府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要扼杀新生的人民 政权;
(2)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3)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③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是 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三、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研究过程
(1)20世纪60年代开始水稻高产育种研究;
(2)1973,和助手在世界上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 南优二号,并大面积推广,增产20%。
(3)2001,获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 术奖”
2、意义
(1)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有助 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2)国际上把它当做是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 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3)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 作为一项战略计划,袁隆平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多次获 得国际大奖。
②1970,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宣告中国进入航天 时代。
③1975,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 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为卫星服务的航天测量技术也有所突破:
④1979,“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成 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
(3)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要求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科技 发展进入了一个日新月异的新阶段。
二、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党和政府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要扼杀新生的人民 政权;
(2)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3)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③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是 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三、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研究过程
(1)20世纪60年代开始水稻高产育种研究;
(2)1973,和助手在世界上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 南优二号,并大面积推广,增产20%。
(3)2001,获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 术奖”
2、意义
(1)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有助 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2)国际上把它当做是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 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3)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 作为一项战略计划,袁隆平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多次获 得国际大奖。
《中国的科技成就》PPT课件

药自制一枚火精箭选pp腾t 飞了几十米
21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16日顺利返 回。
精选ppt
最少的研制经费 最快的发展速度
③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成功: 1964、6 ④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6、10
⑤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0、4
⑥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1975、11 ——中国空间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精选ppt
7
1975年, 中国首次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课标要求: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重大作用
精选ppt
1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一、两弹一星: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1、目的: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2、进程: ①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64、10 ②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1967、6
1、诞生与发展: “南优二号”(1973年) “超级杂交稻”
察袁
水隆
况
稻 生
观
平 在
长田
情间
精选ppt
14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一、两弹一星 :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二、“东方魔稻”——杂交水稻
1、诞生与发展: “南优二号”(1973年) “超级杂交稻” 2、效益: 20C70年代中期—2001年:增产粮食40多亿吨 3、影响:
精选ppt
17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一、两弹一星 :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二、“东方魔稻”——杂交水稻 三、“银河”系列计算机 四、“神舟”号飞船:神舟五号——神舟七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神六 2008年-神七
2、意义: P116
杨利伟返回地 面后自主出舱
二、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国家独立,经济发展,国力提高 党和政府的重视 科技工作者的探索和努力 善于学习掌握世界先进技术
三、新中国科技的作用和影响
1、增强了综合国力 2、振奋了民族精神
重庆市民庆祝我 国首次载人航天 飞行成功
2005年10月12日,“神舟”6号发射成功,两名宇航 员费俊龙、聂海胜在太空飞行了115个多小时,于10月17 日安全返回。这是我国首次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飞 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景海鹏 翟志刚 刘伯明
(四)航天:“神州”号飞船
1、成果: 2003年-神五
阅读课文,列举新中国成立 以来的科技成就。(军事、生 物、信息技术、航天科技等)
一、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一)军事:两弹一星 (二)生物:“东方魔稻” (三)信息:“银河”系列计算机 (四)航天:“神舟”号飞船
(一)军事: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氢弹和 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 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 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 二靠袁隆平。中国农民为什么要这么说?
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 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 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 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 6000多万人。2004年,袁 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 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 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 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 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 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
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 界先进国家行列。
“东方红一号”重量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73公斤,比苏联
“东方红一号”
(83.6公斤)、美国
(8.2公斤)、法国(38
公斤)、日本(9.4公斤)
等国的第一颗人造卫
星重量总和还要重。
卫星的跟踪手段、信
号传递方式、星上温
控系统也都超过了其
中国导弹部队
中国和平 利用核能
广东大亚湾 核电站
《饥饿的女 孩》获1994 年普利策新 闻摄影奖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2004年8日发表的 《2004年全球粮食安全状况报告》中指出,全球有 8.52亿人处在经常性的饥饿中,饥饿和营养不良每年 使500多万儿童死亡,饥饿直接和间接给各国国民生 产力和国家经济造成上百亿美元的巨额经济损失。
思考: 当时中国为什么要研制两弹一星?
思考:当时中国为什么要研制两弹一星?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 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 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 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文选》第3卷
原子弹爆炸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华人 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 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中国在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 器。
(一)军事:两弹一星
思考:当时中国为什么要研制两弹一星? 1、背景:
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 发展水平;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中国进行核威胁; 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成就:
时间
重大成就
1964.6
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 射成功
作用和意义
1964.10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第27课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
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 设中的重大作用。
思考: 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
中华民族在古代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 文化,世界领先;
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 西方先进水平;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现代科技事业得到较 全面的发展。
自主学习
1966.10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中国从此拥有了导弹和原子弹 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1967.6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仅三年多 一点时间,而同样技术发展速 度,美国用了七年,苏联用了 四年。
1970.4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重量超过苏美等国的第一颗卫 方红— 1 号”发射成功 星。
1975.11
(二)生物:“东方魔稻”
1、成果: “南优2号”1973年 “超级杂交水稻”
2、推广: 中国、世界
2001年2月19日,袁 隆平获得第一届国家最 高科技奖。
袁(隆平)正引导我 们走向一个丰衣足 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 家唐·帕尔伯格
(三)信息: “银河”系列计算机
1、成果:“银河”-Ⅰ巨型计算机
它国家第一颗卫星的
水平。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 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 还带了一脑子关于原子弹的 知识献给祖国。——邓稼先
钱学森 中国“导弹之父”
邓稼先 中国“两弹元勋”
火箭导弹专家
放弃美国优 厚的工作和科研 条件,毅然于 1955年回到祖国 的火箭导弹专家
——钱学森
3、意义: 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 垄断,加强了中国国防力量和国际威望, 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003年10月15日-神五 2005年10月12日-神六 2008年 9月 25日-神七
(四)航天:“神州”号飞船
1、成果: 2003年-神五
2005年-神六 2008年-神七
神州五号飞船发射
中国首位载人航天飞行 航天员杨利伟踏上征程
杨利伟在宇宙飞船上与地 面进行了实时天地对话
香港市民庆祝我国首 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1983年)
“银河”-Ⅲ巨型计算机 (1997年)
2、影响:P115
Ⅰ
“ 银 河 -
” 巨 型 计 算 机
“银河—Ⅲ”巨型计算机
1995年中国人开始接触互联网,到2005 年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超过1亿。
飞天梦想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一个美好 愿望,这一愿望终于在21世纪之初得以实 现。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实践最早始于:
2、意义: P116
杨利伟返回地 面后自主出舱
二、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国家独立,经济发展,国力提高 党和政府的重视 科技工作者的探索和努力 善于学习掌握世界先进技术
三、新中国科技的作用和影响
1、增强了综合国力 2、振奋了民族精神
重庆市民庆祝我 国首次载人航天 飞行成功
2005年10月12日,“神舟”6号发射成功,两名宇航 员费俊龙、聂海胜在太空飞行了115个多小时,于10月17 日安全返回。这是我国首次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飞 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景海鹏 翟志刚 刘伯明
(四)航天:“神州”号飞船
1、成果: 2003年-神五
阅读课文,列举新中国成立 以来的科技成就。(军事、生 物、信息技术、航天科技等)
一、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一)军事:两弹一星 (二)生物:“东方魔稻” (三)信息:“银河”系列计算机 (四)航天:“神舟”号飞船
(一)军事: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氢弹和 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 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 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 二靠袁隆平。中国农民为什么要这么说?
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 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 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 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 6000多万人。2004年,袁 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 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 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 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 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 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
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 界先进国家行列。
“东方红一号”重量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73公斤,比苏联
“东方红一号”
(83.6公斤)、美国
(8.2公斤)、法国(38
公斤)、日本(9.4公斤)
等国的第一颗人造卫
星重量总和还要重。
卫星的跟踪手段、信
号传递方式、星上温
控系统也都超过了其
中国导弹部队
中国和平 利用核能
广东大亚湾 核电站
《饥饿的女 孩》获1994 年普利策新 闻摄影奖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2004年8日发表的 《2004年全球粮食安全状况报告》中指出,全球有 8.52亿人处在经常性的饥饿中,饥饿和营养不良每年 使500多万儿童死亡,饥饿直接和间接给各国国民生 产力和国家经济造成上百亿美元的巨额经济损失。
思考: 当时中国为什么要研制两弹一星?
思考:当时中国为什么要研制两弹一星?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 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 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 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文选》第3卷
原子弹爆炸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华人 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 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中国在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 器。
(一)军事:两弹一星
思考:当时中国为什么要研制两弹一星? 1、背景:
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 发展水平;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中国进行核威胁; 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成就:
时间
重大成就
1964.6
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 射成功
作用和意义
1964.10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第27课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
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 设中的重大作用。
思考: 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
中华民族在古代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 文化,世界领先;
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 西方先进水平;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现代科技事业得到较 全面的发展。
自主学习
1966.10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中国从此拥有了导弹和原子弹 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1967.6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仅三年多 一点时间,而同样技术发展速 度,美国用了七年,苏联用了 四年。
1970.4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重量超过苏美等国的第一颗卫 方红— 1 号”发射成功 星。
1975.11
(二)生物:“东方魔稻”
1、成果: “南优2号”1973年 “超级杂交水稻”
2、推广: 中国、世界
2001年2月19日,袁 隆平获得第一届国家最 高科技奖。
袁(隆平)正引导我 们走向一个丰衣足 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 家唐·帕尔伯格
(三)信息: “银河”系列计算机
1、成果:“银河”-Ⅰ巨型计算机
它国家第一颗卫星的
水平。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 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 还带了一脑子关于原子弹的 知识献给祖国。——邓稼先
钱学森 中国“导弹之父”
邓稼先 中国“两弹元勋”
火箭导弹专家
放弃美国优 厚的工作和科研 条件,毅然于 1955年回到祖国 的火箭导弹专家
——钱学森
3、意义: 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 垄断,加强了中国国防力量和国际威望, 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003年10月15日-神五 2005年10月12日-神六 2008年 9月 25日-神七
(四)航天:“神州”号飞船
1、成果: 2003年-神五
2005年-神六 2008年-神七
神州五号飞船发射
中国首位载人航天飞行 航天员杨利伟踏上征程
杨利伟在宇宙飞船上与地 面进行了实时天地对话
香港市民庆祝我国首 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1983年)
“银河”-Ⅲ巨型计算机 (1997年)
2、影响:P115
Ⅰ
“ 银 河 -
” 巨 型 计 算 机
“银河—Ⅲ”巨型计算机
1995年中国人开始接触互联网,到2005 年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超过1亿。
飞天梦想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一个美好 愿望,这一愿望终于在21世纪之初得以实 现。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实践最早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