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合集下载

介绍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介绍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介绍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两弹一星1. 党和政府做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时代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中国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2. “两弹一星”计划的重大成果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导弹实验成功,加强了国防力量;第一枚中国自行研制的火箭发射成功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中国在“两弹一星”之后,不断向更高的科学高峰攀登,在核科学和空间技术上硕果累累,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二)“东方魔稻”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属于现代科技发展的前沿科学,意义重大。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杂交水稻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其影响和作用尤为重要,是我国高科技发展的代表。

袁隆平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三)“银河”系列计算机改革开放伊始,面对技术落后、资料匮乏、西方国家技术封锁等一系列难题,我国的计算机科学家毅然上阵,利用5年时间自行研制出第一台“银河”巨型计算机。

中国成为继美、日等少数国家之后,能独立设计和制造巨型计算机的国家之一。

巨型计算机在诸多高科技领域中有重要作用,主要是具有运算速度快和存储容量大的特点。

这也使得巨型计算机成为保证其他高新科技能够不断发展的基础性设施之一。

此后,中国在巨型计算机研究领域不断进步。

“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如今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空气动力实验、工程物理、石油勘探、地震数据处理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神州”号飞船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讨论思考
发展科技,有哪些关键因素?
19
核心因素
1 .国家民族独立 (政治保障) 2 .国家的重视(政策) 3 .经济实力的增强(物质) 4 .科学家的努力(自身)
5 .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机遇) 6 .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才)
20
结论:科技成就取决于一定社会时期的政治经 济文化和科技工作者自身的奉献创新精神
地位 标志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跨入核国家行列 世界首次
重量超过苏美等国的卫星 世界首次
1983年
2002年 2003年
银河Ⅰ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研制出超级计算机 神州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首次研制出每秒运算1亿次的计 算机
标志中国的航天和运载火箭技术 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6
材料一 1954年毛主席询问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能否援 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赫鲁晓夫傲慢地回答:“搞核武器是很 费电的,就是把中国所有的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 我们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 -----新课标中学历史教材必修三 材料二(邓稼先夫人回忆)那时“四人帮”有个 计划,要把搞核武器的人打掉。年轻些的已被搞 得非常之惨,那些忠实可靠功劳很大的人都被打 成了特务,很多人遭了殃。当时有两个口号: “会英文的就是美国特务,会俄文的就是苏联特 务”,可见迫害之烈。 ------许鹿希访谈回忆
二奋起直追时间成就地位1958年第一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跨入核国家行列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世界首次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重量超过苏美等国的卫星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南优2号育成世界首次1983年银河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首次研制出每秒运算1亿次的计算机2002年研制出超级计算机2003年神州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标志中国的航天和运载火箭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在波浪理论中最困难的地方是

新中国成立周年的十大成就和五大圆梦工程

新中国成立周年的十大成就和五大圆梦工程

新中国成立周年的十大成就和五大圆梦工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毛泽东主席亲自宣布下成立了。

在过去的七十多年里,中国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取得了许多值得庆祝的成就和圆梦工程。

本文将介绍新中国成立周年的十大成就和五大圆梦工程。

一、十大成就1.经济发展自1949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经济持续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教育改革中国的教育改革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之一。

从皇帝时代的科举制度到现代大学教育,中国不断的改革让教育从大众不可及到人人可及。

3.医疗卫生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积极推进基础医疗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设,使广大人民受益, 消灭了很多传染病。

4.社会福利中国积极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如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为弱势群体提供保障,提高了全民的生活水平。

5.科学技术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发射了自己的卫星、火箭和载人航天飞船,实现了重大转变。

6.文化建设中国的文化传承走向了现代化、体制化、市场化。

中国的历史、戏曲、民族文化、书法、绘画等得到了全面的保护和发展。

7.环保建设近年来中国致力于环保领域的建设,大力开展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能源等工作,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保之间的平衡。

8.城市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70年的建设发展,城市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城市建设规划在实施。

9.农村发展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渐体现出来,农村改革政策的进展,出现了“新农村”,区别于传统农村,这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变化。

10.国际影响力中国因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国际影响力所在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国际化进程中积极推进和参与。

二、五大圆梦工程1.长江三峡工程三峡工程是现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大型工程之一。

该工程包括三峡大坝、水电站和船闸,是中国历史上最复杂的工程之一,代表着中国自信和发展的必然。

2.神舟工程神舟工程是中国自主研发航天器技术的代表之一,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航天技术的国家。

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完整资料

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完整资料

★1、“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两弹元勋”——邓稼先★3、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4、1966年,装有核导弹头的导弹发射成功,中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5、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6、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2005年我国又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聂海胜、费俊龙)★7、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袁隆平。

他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这种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p94~96)1、1986年3月3日,四位老科学家联名给中共中央写信并附上《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科技的思路。

四位科学家的建议受到邓小平的高度重视,1986年3月5日,邓小平亲自批示:此事宜速解决,不可拖延。

因为四位科学家的建议和邓小平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因此这项计划被称为“863计划”。

★2、被列入863计划的首批高技术领域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七个领域。

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3、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信息化时代,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核社会的深刻变化。

一、科技战略的发展1、建国初①建立科研机构:1949年设立中国科学院,郭沫若任院长。

②制定中国科学发展远景规划,以发展原子能、火箭、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为重点。

2、文革期间:中国科技事业遭到严重破坏。

3、文革后①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邓小平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重新得到肯定和重视。

新中国成立60年重大工程科技成就

新中国成立60年重大工程科技成就

新中国成立64年重大工程科技成就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载人航天……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相继建成了一系列重大工程,而工程科技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21日举行的“中国工程科技60年成就座谈会”上,部分亲历这些重大工程建设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深情讲述起这些工程的建设过程和伟大成就,无不感慨万千。

青藏铁路:我国铁路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伴随着新中国60年的光辉历程,几代铁路人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的运力支持。

”铁道部原副部长孙永福院士说。

路网规模跃居世界前列、列车运行速度显著提高、高速铁路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孙永福一一细数着我国铁路建设的成就,但最让他骄傲的还是我国通过自主创新建设了世界一流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工程凝聚着几代铁路人的心血。

”孙永福说,在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和建设人员在充分借鉴世界铁路先进技术的同时,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包括创新了成套冻土工程技术、高原卫生保障技术、高原环境保护技术、高原铁路运营装备技术等。

“青藏铁路开通运营以来,全线设备、人员和管理经受住了高原季节变化的考验。

”孙永福欣慰地说:“前两天我又去看了看,现在运输状况还是非常正常的。

”载人航天: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航天科技是国际上竞争十分激烈的领域之一。

“50多年来我国独立自主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说。

“我国航天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目前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

”王永志介绍说,我国航天科技已经形成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试验各种导弹、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试验基地,还建立了由国内外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中继卫星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及应用系统。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喝一碗酱油汤或糖水应坚 持工作一小时以上;吃一 粒蜜枣,应坚持工作一个 半小时以上。 算盘——参与两弹研究的科 学家们最初使用的计算工具
——三年困难时期科学家 的互相鼓励
美国千方百计阻止海外 爱国科学家回国; 苏联单方面撕毁合作协 议。
——新中国面临的形势
一穷二白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第三篇 我们的思考
材料2 新中国的建立,激发了大批海外学子的殷殷报国心 „„ 到1957年,归国的海外学人已经有3000多人,约占新中国成立前在 海外留学生和学者的一半以上。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纷纷回到祖国, 大多数人成为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奠基人或开拓者。在中国科学 院选定的第一批233名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中,近2/3是这批归国 的海外学人。
思考:为什么旧中国科技长期落后,新中国成立后科技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两弹一星
新中国科技成就
“东方魔稻” “银河”系列计算 机 “神舟”号飞船
国家的独立(保障)
影响 增 强 了 综 合 国 力 提 高 了 国 际 地 位
取得成就的原因
党和政府的重视 经济实力的增强 科学家的努力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银河—I
1983年12月诞生 每秒运算一亿次以上
银河—Ⅱ
1992年诞生 运算速度为每秒十亿次
银河—Ⅲ
1997年通过国家鉴定, 运算速度为每秒百亿次
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研制
中国培育出的克隆牛
1999年9月中国加入人类 基因组计划,也是其中唯 一的发展中国家。 探月工程——中国科技发展的第三个新的里程碑
每秒运算一亿次以上 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洋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科技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科技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科技成就1. “哇塞,你知道吗,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可多啦!就说那杂交水稻吧,袁隆平爷爷可太厉害了!”记得有一次在饭桌上,我看着碗里香喷喷的米饭问妈妈:“妈妈,以前的米饭也是这么好吃吗?”妈妈笑着说:“傻孩子,以前可没有这么多的粮食,是袁隆平爷爷研究出了杂交水稻,才让我们都能吃饱饭呀。

”我一边大口吃着米饭,一边想着袁隆平爷爷真伟大,让大家都不再饿肚子了。

2. “嘿呀,载人航天那可真是了不起呀!杨利伟叔叔他们太勇敢啦!”有一天我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玩,突然有人说:“你们知道吗,有人能飞到天上去呢。

”大家都很好奇,后来才知道是我们国家的航天员呀。

看着天空,我心想,他们在太空里会看到什么呢,真想去看看呀。

3. “哎呀呀,高铁可太快啦,这也是咱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哟!”那次和爸爸妈妈去旅游,坐在高铁上,我兴奋地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景色,说:“这也太快了吧,比汽车快好多呀。

”爸爸笑着说:“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呀,让我们出行更方便了。

”我点点头,感受着高铁的速度。

4. “哇哦,5G 技术好厉害呀,让我们的生活都变样啦!”在教室里,老师给我们讲 5G 的知识,同学们都叽叽喳喳地讨论着,“以后是不是下载东西都超快呀”“那我们看视频就不卡啦”,我也在想,有了 5G,我们的生活会变得多么不一样呀。

5. “嘿,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那可是超级牛的呀!”有一次在科技馆,我看到了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的介绍,我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对旁边的小伙伴说:“这么厉害的计算机呀,能做多少事情呀。

”小伙伴也一脸佩服的样子。

6. “哇,中国的盾构机可太牛了,挖隧道的大功臣呀!”走在路上,看到施工的地方,我就会和朋友说:“你知道吗,挖这些隧道可能就用了中国厉害的盾构机呢。

”朋友好奇地问:“那是啥呀?”我就得意地给他解释,感觉自己懂得好多。

7. “哎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出门都不怕迷路啦!”那次和家人出去自驾游,爸爸用着北斗导航,我问:“爸爸,没有这个是不是就找不到路啦?”爸爸说:“是呀,有了北斗,我们才能准确地到达目的地呀。

新中国科技历史笔记摘抄(3篇)

新中国科技历史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科技发展(1949-1957)1. 1956年,中国科学院成立,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正式起步。

2. 1956年,第一颗原子弹研究工作启动,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奠定基础。

3. 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二、改革开放时期的科技发展(1978-1991)1.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标志着我国科技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2. 1984年,我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发射成功,为我国通信事业奠定了基础。

3. 1986年,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发射成功,为我国气象事业提供了重要保障。

4. 1988年,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成功下水,标志着我国核潜艇事业取得重大突破。

5. 1991年,我国第一颗导航卫星“北斗一号”发射成功,为我国导航事业奠定了基础。

三、迈向新时代的科技发展(1992年至今)1. 1992年,我国第一颗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

2. 1997年,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

3. 2003年,我国第一艘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为我国月球探测事业奠定了基础。

4. 2008年,我国首颗深空探测卫星“嫦娥二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深空探测事业取得重要进展。

5. 2013年,我国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成功下潜,标志着我国深海探测事业取得重大突破。

6. 2016年,我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成功,为我国航天货运事业提供了重要保障。

7. 2019年,我国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量子通信事业取得重要突破。

8. 2020年,我国第一颗火星探测卫星“天问一号”发射成功,为我国火星探测事业奠定了基础。

四、我国科技发展成就及特点1. 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B、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
C、人类基因组框架图完成
D、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成功
12、人类飞天的初次实现是
A、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D
B、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
C、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试飞成功
D、苏联发射“东方一号”载人飞船
13、“对于一个人来说,这不过是小小的一
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巨大的一跃。“这句
(5)应用:生产 办公 家庭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世界第一台计算机
问题:下列关于电子计算机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 A、它的诞生首先是为了军事的需要 • B、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 • C、是互联网产生的物的基础 • D、其发展的趋势是体积及存储量更大
D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电子计算机已拥有能够向人类挑战的智力水 平,1997年5月11日,在国际象棋“人机大战” 最后一局较量中,IBM超级计算机“深蓝” 仅用了一个小时便轻松战胜国际象棋特级大师 卡斯帕罗夫,并以3.5比2.5的总比分赢得胜利 和70万美元的奖金。机器将可能与人体结合在 一起,未来将微型超级计算机植入人脑也可能 变成现实,那时人到底是机器,还是人,是一 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人类利用电子计算机 强大的计算能力向永无止境的潜值挑战。
起作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小结
高新科技改变了世界: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人类迈入信息时代
生物工程技术
人类打开了破解自身的奥秘
航天技术
的大门 人类开辟了更广阔的活动和生
存空间
高新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
1、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3、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加深了对自身和事物
A
B、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
C、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D、技术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
4、下列事件标志着宇航事业伟大的开端的是
A、“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的发射 B、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
C、“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发射成功
D、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试飞成功
5、电子计算机自诞生以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第26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技术
一、电脑和网络 二、探索生命的奥秘
三、登上太空——航天技 术的发展
一、电脑和网络
1、电子计算机(电脑)的发明和发展 2、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3、计算机和网络出现给带来的影响
1、电子计算机(电脑)的发明、发展和运用
(1)第一台计算机诞生:1946 美国
(2)功能:存储信息、计算、高水平脑 力劳动等; (3)最大特点:具有人脑的部分功能 (智能化) (4)发展的方向: 存储量更大,运行速度更快;体积更小,更 轻便实用。
化的体细胞克隆成功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7、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诞生对人类社会最重要
的意义是 A、可以学习知识
B、便于联络C
C、把人们带进信息时代 D、提供娱乐
8、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人类以往的发明,最
明显的不同是: A、能节省劳动力,提高生产力
B
B、能部分代替人脑,进行脑力劳动
2009年12月14日晚发生在佛山市东 方广场的杀人焚烧事件,十几分钟 即传遍全国。主要说明
• A、互联网信息量庞大 • B、信息传播与交流迅速快捷 • C、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特点,人人都可
自由参与
• D、互联网资源共享
2009年12月14日晚发生了佛山市东方广
场的杀人焚烧事件。用“GOOGLE”搜索该
2、下列关于生命科学“登月计划”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正式名称是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 ②1990年正
式启动 ③目前已经完成人类基因组的框架图和对
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初步分析 ④克隆羊“多莉”是
这一工程的重要成果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A
3、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是 A、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话出自: A、加加林
B、阿姆斯特朗 B
C、奥尔德林 D、杨利伟
14、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些图书
馆的纸质历史文献已经以电子文本的形式提
供利用。我们应如何历史地看待这一现象?
A.现代发明比古代发明更为重要 B.造纸术的发明已经失去历史意义
D
C.历史文献不应该采用时髦的电子文本
D.不论是纸质文本还是电子文本,《论语》
知识回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瓦特蒸汽机为标志
蒸汽时代
(18世纪60年代开始)
第二次科技革命: 以电力的广泛应用 为标志
电气时代
(19世纪70年代开始)
第27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技术
——第三次科技革命
课标要求: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 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高新技术
高新技术具备高技术和新技 术两大特性。高技术主要指知识 密集程度高,属于高智力、高投入、 高效益、高竞争、高势能、高影 响力的技术。新技术并非简单指 新的技术,它是对当代科学技术领 域里带有方向性的最新、最先进 的若干技术的总称。
终究还是《论语》
高新技术包括生物技术、信 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 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等。
二战前后高新技术发展的原因?
1、科学理论的进步: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 2、二战的需求。 3、在美苏争霸的时期,美国和苏联争夺世界霸 权的需要。 4、二战后各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奠定经济基 础。 5、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

D
①存储量更大,运动速度更快 ②体积更大,
便于存储量增加 ③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④体积变小,更轻便实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6、下列高新科技成果按照发明创新的时间先
后排列正确的是
B
①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食品在美国正式投
放市场②国际互联网问世③“东方一号”载人
宇宙飞船的发射④人类第一次用哺乳动物已分
4、生物工程的核心技术:
遗传工程(基因工程) 1)1990年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 1999年 中国加入。
2)进入21世纪,完成了人类基因组的框架图 和对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初步分析。
3)克隆技术的成功
如何看待克隆技术?
利:克隆技术是人类科学技术的一大进步,有 积极的意义:利用克隆技术,可以改变农作物 的基因型,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对医疗保健工 作产生重大的影响;保护环境和濒危动植物, 以克隆技术再现物种。
消极影响: (1)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都 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大影响。 (2)全球围绕互联网竞争加剧,表现在经济政治等领域, 世界更加动荡。 (3)创造了虚拟社会,部分人沉迷而不能自拔,有害信 息腐蚀青少年心灵等。
知识拓展:
结合所学的知识:新航路的开辟、 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以及 第三次科技革命,它们是如何逐步把整 个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形成“地球村” 的?
二、探索生命的奥秘
(生物工程技术)
1、生物学理论的发展(理论基础)
(1)1865年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 指出遗传单位——基因
(2)1868年瑞士生物学家弗里德里希 发现了 DNA。
(3)1944年美国生物学家艾弗里证明 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
2、70年代生物工程技术形成
3、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农业 医药
航天工程的发展简表
成就 国家 时间 工程代号 人造卫星 苏联 1957年 伴星一号
宇航员
载人飞船 苏联 1961年 东方一号 加加林 中国 2003年 神州五号 杨利伟
登月飞船 美国 1969年 阿波罗-11 阿姆斯特朗 奥尔德林
航天飞机 美国 1981年 哥伦比亚号
• 4、航天事业的积极影响
(1) 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 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弊:克隆技术从根本上破坏了生物个体的独一 无二性,有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意想不到的 影响。尤其是克隆技术将会引发十分棘手的 社会伦理问题。
三、登上太空 -----航天技术的发展
1.苏联 2.美国 3.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4.航天技术的影响
苏联:
1)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1961年4月12日发射“东方”1号宇宙载人 飞船,尤里.加加林成为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 的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苏)瓦连金娜·捷列什科娃 是世界上第一位女太空人。 1963年6月16日至19日,她 驾驶“东方6号”宇宙飞船 在太空遨游70小时50分钟。 迄今为止,她仍是世界上 惟一一位在太空单独飞行3 天的女性。2000年10月9日, 英国“年度妇女”国际学 会授予捷列什科娃“20世 纪女性”荣誉称号。
美国:
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 罗11号”飞船登陆月球,宇 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 首次登上月球。
“这是个人迈出的一 小步,但却是人类迈 出的一大步。”
中国的航天技术:
1)2003年10月15日, 中国自行研制的“神 舟五号”成功发射, 并于16日顺利返回。
2)2005年10月12日, 中国“神舟六号”升 空。17号顺利返回。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存储量更大,运行 速度更快;体积更小,更轻便实用。
台式液晶电脑
1983年12月22日,我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 一亿次以上的 “银河”计算机研制成功 。
2、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1)网络技术的发明:把独立的计算机联系 在一起,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2)1969年国际互联网(internet)问世 (3)互联网的特点:
C、能广泛地应用于生产
D、能迅速地推广到世界各地
9、生物工程的核心技术是
A、品种改良 B、作物分类 C
C、遗传工程 D、克隆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