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合集下载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中国农民有这么一种说法“吃饭靠“两 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中国 农民为什么这么说?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原因 (1)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提; (2)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 为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3)吸收人类文明成就,并在创新中求发展 (4)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 业中的开拓精神与无私奉献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主要原因:
国家重视支持,坚持统一领导; 自主创新,艰苦奋斗; 全国人民协作,集中有限力量办大事; 科研人员的无私奉献等。
主要成就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 试验成功;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 红一号”升空,中国成第5个掌握此技术的 国家。
有人曾说:如果那时中国把研究核武器所 耗费的巨大的财力、物力用于发展经济,也 许我们的父辈那时候不至于那么贫困。对于 搞原子弹、氢弹你认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 大于利?
核武器的发展有利有弊,关键看这个国家怎么应用, 比如说我们可以把核和平利用,如建立核电站。步入九 十年代,我国作出暂停核试验的决定,并把我国的战略 目标转向“载人航天”。
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有什么重大作用和意 义? (1)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 建设提供了稳定的和平环境,提高了中国的 国际地位; (2)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 (3)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较大提高。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两弹一星
原子பைடு நூலகம்、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为什么要在一 穷二白的情况下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 略决策?为什么能成功?
第19课-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会儿,没想到却看到了让他更加吃惊的情景。
【思考4】
材料1: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2004年全球粮 食安全状况报告》中指出,全球有8.52亿人处在经 常性的饥饿中,饥饿和营养不良每年使500多万儿 童死亡。
材料2:当代中国农邓民小说平吃在饭全靠国“实两行平的”以:家一庭联产 靠邓小平;二靠袁承隆包平责”任。制西为方主世要界形称式,的杂责交任稻制是调动 “东方魔稻”。国了际农上民甚生至产把的杂积交极稻性当,作解中放国了继农四村生 大发明之后的第五产大力发,明推,动誉了为农“业第的二发次展绿;色袁革隆平的 命”。杂交水稻饥不饿仅问杂民和解题交的粮决水收食了稻入中提,国高解人了 决的水 了吃稻 农产 民量 的, 吃增 饭加 问了 题农
2008年9月 25日21时10分, 神舟七号飞船 在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点火升 空。
一名苏丹小女孩,
瘦骨伶仃,身后立一只
不一怀好名意苏的丹秃小鹫女,孩它,虎瘦骨伶 仃,视眈身眈后着立,一正只要不伺怀机好扑意的秃
鹫,上来它。虎卡视文眈·卡眈特,开正始要以伺机扑
上来为小。女卡孩文已·卡经特死开了始,可以为小
【思考3】我们应该从这些新老科学家身 上学习什么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载人 航天 工程 巡礼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号成功发 射, 16日顺利返回。
2005年10月12日, 中国“神舟六号”升空, 17日顺利返回。
材料一
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 肯尼迪的较量(漫画)
美军入侵朝鲜的同时,还 悍然出动第七舰队入侵我 国台湾海峡
20世纪60年代,中苏边界 谈判破裂后,苏联不断进行 武装挑衅,制造流血事件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共49张PPT)

人。”
钱学森
③卫星技术
1970年,我国第 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东方红 一号”成功发 射。
意义: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术三 中 1、1992年: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的个 国 国掌 成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家 握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为 载世 4、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人界 航上 天
成就一:强大的国防科技——“两弹一星”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成就二:开创“太空新时代”的载人航天技术
1、1992年: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4、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5、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成功 6、2011年11月15日:“神舟八号”发射成功 7、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发射成功
④为了打破美苏对我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 增强国防力量。 目的
3、两弹一星”成果:
①核科学
中国 “两弹元 两弹元勋-邓稼先(1924-1986年)
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 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 邓稼先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 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毅然舍弃国外优厚的待 遇,回国甘当无名英雄,默默奋斗了数十年。他在中国核 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最后 因受核辐射严重伤害、全身大出血而病逝,年仅61岁。 直到他去世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他的遗言是: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死而无憾”。 功,打破美、苏的核垄断;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萌发起 一个强烈的愿望:早日回归祖国, 用自己的专长为国家建设服务。
美国海军部次长说:“一个钱 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 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 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为此他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
去自由,历经五年于1955年才回
“导弹之父”钱学 到祖国,表现了高度的民族自尊
纸刊登着两则新闻:“一批解密文件表明,1953年美国曾想利用
核武器攻击中国的援朝部队”“1954年,美、英等国考虑用核武
器进攻中国。”刚刚建立的新中国就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核威胁。
材料2 1969年3月,中、苏两国军队在珍宝岛发生了三次武
装冲突。勃列日涅夫竟打算“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 ,准
备用中程导弹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太空青椒
太空佛手茄子 太空西红柿
饥饿的女孩
联合国粮农组织 发表《2004年全球 粮食安全状况报告》 中指出,全球有 8.52亿人处在经常 性的饥饿中,饥饿 和营养不良每年使 500多万儿童死亡。
摄影者是1994年普利策奖得主、南非摄影家凯文·卡 特
干枯的土地,奄奄一息的孩子,紧盯“猎物”的兀鹰。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技术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两弹一星”
“两弹”:核弹、导弹
“一星”:人造地球卫 星
材料1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一
颗原子弹。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1952
年10月3日,英国进行了第一次核爆炸。1984年和1985年初,报
——2004年“感动中国” 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
三、赶超时代的信息技术 ——“银河”系列巨型计算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间成就意义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国防能力;为和平利用核能打下基础,和平利用核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进入航天时代2003年10月15日载着杨利伟的“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地面。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200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杂交水稻之父;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阶段背景成就或表现“双百”方针的内容提出(1956年)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变化;三大改造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为让知识分子发挥更大作用。
老舍《茶馆》、郭沫若《蔡文姬》、杨沫《青春之歌》等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曲折(文革时期)左倾干扰,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革的到来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进行了批判:如王蒙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寓言诗《蝉的歌》,电影《早春二月》。
文艺的春天(新时期)文革结束,新时期到来,党总结教训经验,清算了极“左”倾路线;“双百”方针的贯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主题的“反思文学”和“伤痕文学”;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进入21世纪,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多样化,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21张PPT)

能力
用核技术为国民提 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建成
供电力
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 弹试验成功
我国国防力量进一 步加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五个发射卫星的国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家,开始进入航天
时代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 航员杨利伟成功升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2、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材料一:中华民族曾经缔 造出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四 大发明,然而16世纪之后, 中国科技发展却逐渐落后 于世界,尤其是1840年以 后,尽管近代中国的仁人 志士百般努力将现代科学 引入中国,近代中国科技 仍然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 水平。新中国成立后,我 国的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 的发展。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3、科技的发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材料一: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材料二: 如果60年代
的袁隆平院士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 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他培 育的杂交水稻自推广种植以来,已
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 氢弹,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 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
6、20世纪80年代,我国为促进科技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不包括
A.制定“863计划” B.制定是“星火计划” C.制定“火炬计划”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我国国防力量进一 步加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五个发射卫星的国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家,开始进入航天
时代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 航员杨利伟成功升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在中国首次实现
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 的全合成,开辟了人 工合成蛋白质时代
用核技术为国民提 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建成
供电力
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 弹试验成功
我国国防力量进一 步加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五个发射卫星的国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家,开始进入航天
时代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 航员杨利伟成功升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2、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材料一:中华民族曾经缔 造出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四 大发明,然而16世纪之后, 中国科技发展却逐渐落后 于世界,尤其是1840年以 后,尽管近代中国的仁人 志士百般努力将现代科学 引入中国,近代中国科技 仍然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 水平。新中国成立后,我 国的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 的发展。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3、科技的发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材料一: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材料二: 如果60年代
的袁隆平院士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 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他培 育的杂交水稻自推广种植以来,已
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 氢弹,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 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
6、20世纪80年代,我国为促进科技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不包括
A.制定“863计划” B.制定是“星火计划” C.制定“火炬计划”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我国国防力量进一 步加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五个发射卫星的国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家,开始进入航天
时代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 航员杨利伟成功升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在中国首次实现
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 的全合成,开辟了人 工合成蛋白质时代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D
7、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国防事业不断发展, 中国如果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 国就不能叫做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 样的国际地位。对其中提到的“两弹一星”的表 述正确的是( ) A.“两弹”都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爆炸成功的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使我国跨入核国家行列 C.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是1970年成功发射的 D.原子弹的研制是我国现代国防建设的开始
天河二号每秒5.49亿 亿次
五、领先世界的生物技术
为提高国民生 活水平和健康 作出了贡献
1965年我国首次人工 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 功
人类基因图谱
重组人p53 腺病毒注射液
合作探究五:近代以来长期落后世界的中 国科技,为什么在建国后能够取得如此重 大成就? 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②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正确决策 ③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④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
入了放射物。但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 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向周围的人下 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得知患癌症,倒在病床上他平静地 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 它来得这样快。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临终前他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 (1911年-2007年) 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 把我们落得太远……”
合作探究三:“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历 史意义
学思之窗: ①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 断,开辟了中国的航天时代。 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
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 ②加强了国防力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 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了安定环境。为和平利用核能打下了基础。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首次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银河一号” “神五”载人成功升空和返回 基因工程技术
改革开放 时期
1983 2003
20世纪末
我国自主研发的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
银河—I
1983年12月诞生 每秒运算一亿次以上
银河—Ⅱ
1992年诞生 运算速度为每秒十亿次
银河—Ⅲ
1997年通过国家鉴定, 运算速度为每秒百亿次
三、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 (2)1983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银河Ⅰ号” (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
2004年荣获世界粮食奖
1973年成功培育出杂交 水稻品种——南优2号
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袁隆平选育出的杂交水稻的重要意义: 1、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2、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三、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 (2)1983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银河Ⅰ号” (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材料2: 1969年3月,中、苏两国军队在珍宝岛发生了三次武 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装冲突。勃列日涅夫竟打算“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准备 用中程导弹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2、目的: 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材料3:“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
“神舟5号”飞船返回舱
杨利伟返回地面后自主出舱
神舟号飞船顺利升空
“神舟六号” 飞行员费俊龙(左)和聂海胜
神舟六号”航 天员传回的画面, 画面中展示的是 从太空看到的中 国大地。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银河一号” “神五”载人成功升空和返回 基因工程技术
改革开放 时期
1983 2003
20世纪末
我国自主研发的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
银河—I
1983年12月诞生 每秒运算一亿次以上
银河—Ⅱ
1992年诞生 运算速度为每秒十亿次
银河—Ⅲ
1997年通过国家鉴定, 运算速度为每秒百亿次
三、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 (2)1983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银河Ⅰ号” (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
2004年荣获世界粮食奖
1973年成功培育出杂交 水稻品种——南优2号
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袁隆平选育出的杂交水稻的重要意义: 1、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2、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三、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 (2)1983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银河Ⅰ号” (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材料2: 1969年3月,中、苏两国军队在珍宝岛发生了三次武 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装冲突。勃列日涅夫竟打算“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准备 用中程导弹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2、目的: 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材料3:“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
“神舟5号”飞船返回舱
杨利伟返回地面后自主出舱
神舟号飞船顺利升空
“神舟六号” 飞行员费俊龙(左)和聂海胜
神舟六号”航 天员传回的画面, 画面中展示的是 从太空看到的中 国大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这就是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达 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I”。它的诞生,使我 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研制巨型 计算机的国家。
科研人员将人工合成物注入小白鼠 体内,测验它的生物活力。
1965年,中国终 于在世界上第一次用 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 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结晶牛胰岛素。人 工牛胰岛素的合成, 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 命、探索生命奥秘的 征途上迈出了重要的 一步。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程标准: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 具天体成就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中近程导弹 1967年,第一颗氢弹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核电站
建国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两弹一星”?
材料2:中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0%,是世界上 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我国可耕地只占世界的7%。 解决 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中国政府的头等大事。
材料3:由于气候变化、水旱灾害、世界人口的迅速增 长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导致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 粮食生产量以及出口量急剧减少,世界粮食危机加重。
五号飞船载着杨利伟飞入太
空并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
“神舟”七号发射成功
界上第”六号载着聂海胜、费俊龙成
功升空并安全返回。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成功,实现中国人的
第一次太空行走,首次发射重量仅40千克的伴飞小卫星 。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16日顺利返
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 21时10分04秒,我国 航天事业又迎来一个历史性 时刻,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 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发射升空,21时1 9分43秒准确进入预定轨 道。在随后的飞行过程中, 我国航天员翟志刚首次进行 了空间出舱活动。2008年28 日17时13分飞船着陆,三位 宇航员翟志刚、刘伯明、景 海鹏安全返回。
核技术与 空间技术
生物技术 计算机技术
时间 1964年 1967年 1964年 1970年 2003年 2005年 2008年 1973年 1965年 1999年后 1983年
科技成就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 中国农民为什么要这么说?从中我们可得到哪 些启示?
邓小平: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袁隆平:成功选育杂交水稻
启示: 发展经济,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981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一个特别发明奖。
2001年,袁隆平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4年,袁隆平当选为200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之一。 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材料1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一颗原 子弹。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 1984年和1985年初,报纸刊登着两条新闻:“一批解密 文件表明,1953年美国曾想利用核武器攻击中国的援朝 部队”“1954年,美、英等国考虑用核武器进攻中国。”
材料2 1958年夏天起,中苏两国在涉及国家利益的一系 列问题上发生了冲突。苏方出于自身的需要,提出双方 共同合作在中国建设一座长波电台和建立一支联合潜艇 舰队。但中国认为,实际上侵犯中国的主权,并有控制 中国的企图。1960年7月16日,苏联驻华临时代办苏达 利柯夫向中方递交照会。照会单方面宣布召回所有在华 专家…..
高倍显微镜下的人工合成蛋白质— —胰岛素结晶
转基因链
1999年9月中国加入 人类基因组计划,负 责测定人类基因组全 部序列的1%,也就是 3号染色体上的3 000 万个碱基对。中国成 为继美、英、日、德、 法之后第六个国际人 类基因组计划参与国, 也是参与计划的唯一 发展中国家。
归纳: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中国面临核威胁; 中苏关系恶化; 美苏争霸,国际局势紧张
目的:
打破美苏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 的垄断,巩固国防,为社会主 义建设创造相对和平的环境。
航天科技的发展
❖1992年中国正式启动实施
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至2002年,“神舟”
号飞船先后四次成功进行无
人飞行试验。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
材料3 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 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随着苏联经 济、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 霸的格局逐渐形成。
材料4:“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 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
发展“两弹一星”原因:
国际形势: 美苏等国垄断核技术;
一名苏丹小女孩, 瘦骨伶仃,身后立一只 不怀好意的秃鹫,它虎 视眈眈着,正要伺机扑 上来。卡文·卡特开始以 为小女孩已经死了,可 他忽然听到了小女孩微 弱的哭声,原来她正在 艰难地向救济中心爬行。 卡文·卡特赶紧调好相机, 按下快门,然后赶走那 只兀鹫。待一切收拾妥 当,他坐在树下,点起 烟,念着上帝的名字, 放声恸哭起来。 卡 照片拍摄于1993年的苏丹。当时,苏丹处于 文·卡特看到了自己跟整 战乱、饥荒。踏上苏丹国土的卡文·卡特不敢相信 个人类脆弱的命运,他 自己的眼睛,他坐在灌木丛中,想让自己平静一 控制不住自己的哀伤。 会儿,没想到却看到了让他更加吃惊的情景。
“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 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 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 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 穗下面乘凉……”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袁隆平成功选育出杂交 水稻,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1:直至目前,全球水稻平均亩产依然停留在260公 斤左右。袁隆平带领的中国科研队伍,已经将超级杂交 水稻的亩产提高到了800公斤!为世界粮食增产超过1万 亿斤(约合5亿吨),每年因推广超级水稻而增产的粮 食,相当于每年多养活了7000万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