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

合集下载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PPT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PPT

• 提示: (1)特点:航空航天领域成就突出, 世界领先。
• (2)原因: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为科技 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党和政府的 正确决策,一系列科技发展计划和战略的 实施;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科技工 作者的艰辛努力和奉献精神等。
• 2.[学思之窗](教材P93)你怎样理解邓小平的这 段话?
•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做出的发展重大科 学科技的战略性举措有哪些?
• 精讲: (1)建国初期:建立科研机构,组织 科研队伍;实施“两弹一星”战略;制订科技 发展规划(如863计划,星火计划等)。
• (2)改革开放后:1978年召开全国科学大会, 邓小平重申“科技是生产力”的论断;1985年 中共中央做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 定》,极大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1995年, 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要求进一步发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 (3)科技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 展和进步,也显露出其某些负面效应。
•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标下历史学习的重要手段, 读下框内的文字材料,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 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 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 发达的标志。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B.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 C.中国成功发射“神舟5号”
• D.中国首枚自行研制的火箭发射成功
• 解析: 正确解读图片,图片显示的是东方红 卫星发射的纪念烟标。
• 答案: B
•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1905 年 爱 因 斯 坦 发 表 《 论 动 体 的 电 动 力 学》,为物理学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 化。为纪念这一成果诞生100周年,2005年 被定为世界物理年。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共49张PPT)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共49张PPT)

人。”
钱学森
③卫星技术
1970年,我国第 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东方红 一号”成功发 射。
意义: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术三 中 1、1992年: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的个 国 国掌 成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家 握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为 载世 4、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人界 航上 天
成就一:强大的国防科技——“两弹一星”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成就二:开创“太空新时代”的载人航天技术
1、1992年: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4、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5、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成功 6、2011年11月15日:“神舟八号”发射成功 7、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发射成功
④为了打破美苏对我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 增强国防力量。 目的
3、两弹一星”成果:
①核科学
中国 “两弹元 两弹元勋-邓稼先(1924-1986年)
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 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 邓稼先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 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毅然舍弃国外优厚的待 遇,回国甘当无名英雄,默默奋斗了数十年。他在中国核 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最后 因受核辐射严重伤害、全身大出血而病逝,年仅61岁。 直到他去世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他的遗言是: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死而无憾”。 功,打破美、苏的核垄断;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共34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共34张PPT)

中国二炮部队地地导弹
中国各种导弹
中国导弹部队
中国新型的中远程地空导弹
中国发射地空导弹
中国发射洲际导弹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 发射卫星的国家。
“东方红一号”重量173 公斤,比苏联(83.6公 斤)、美国(8.2公斤)、法 国(38公斤)、日本(9.4 公斤)等国的第一颗人造 卫星重量总和还要重。 卫星的跟踪手段、信号 传递方式、星上温控系 统也都超过了其它国家 第一颗卫星的水平。
钱学森(1911-2009),浙江杭州人,世界著
名火箭专家,中国工程控制论专家。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 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获硕士学位后 转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1938年获博士学位,后从事火 箭导弹研究。1945年美国国防部和空军部颁布给他“国际 服务优等勋章”1946年回国省亲。1947-1955年任麻省理 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教授。1951年4月26日在麦 卡斯主义的反共浪潮席卷美国情况下,美国司法部以“共 产党嫌疑”的罪名判决钱学森驱逐出境,但并未立即执行, 1955年8月5日钱学森才获准离境。 1956年最先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极为重 要的实施方案。他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 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 “两弹一星”(原子弹、 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1、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
的人民政权;
②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④打破大国武力威胁、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力 量。
一、 “两弹一星”
2、目的:
①直接目的:打破美苏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 垄断; ②根本目的: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为社 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

材料六 当代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 小平;二靠袁隆平”。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 方魔稻”。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 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材料六中,中国农民为什么那样说?
一靠邓小平:邓小平提供了政策,十一届三中 全会决定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 动了农业的发展;
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1952年10月3日,
英国进行了第一次核爆炸。1984年和1985年初,报纸刊登着两则
新闻:“一批解密文件表明,1953年美国曾想利用核武器攻击中
国的援朝部队”“1954年,美、英等国考虑用核武器进攻中国。”
刚刚建立的新中国就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核威胁。
材料二 1969年3月,中、苏两国军队在珍宝岛发生了三次武
2、“两弹一星”研制的原因: ①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②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③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④为了打破美苏核垄断和核威胁, 加强国防。(目的)
核原则:
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在任何时候, 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8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爆炸成功
材料五 当1967年比夫拉战争导致了大规模饥 荒和大量无辜平民死亡之后,非洲的饥荒第一 次被报道。面对这样的情景,我们被震惊了: 干瘪的乳房犹如枯萎的梨,含在一个骷髅般孩 子的嘴中,那里面其实早已没有奶水。为了安 慰孩子的饥饿,母亲不得不忍受被吮吸的痛苦。 饥饿是来自身体的摧残,但这些照片中的悲惨 情景却直逼人心,拷问着读者的灵魂。
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 炸成功
大亚湾核电站
每年发电量超过100亿度,其中七成电力供 应香港,三成电力供应广东电网。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21张PPT)
能力
用核技术为国民提 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建成
供电力
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 弹试验成功
我国国防力量进一 步加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五个发射卫星的国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家,开始进入航天
时代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 航员杨利伟成功升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2、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材料一:中华民族曾经缔 造出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四 大发明,然而16世纪之后, 中国科技发展却逐渐落后 于世界,尤其是1840年以 后,尽管近代中国的仁人 志士百般努力将现代科学 引入中国,近代中国科技 仍然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 水平。新中国成立后,我 国的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 的发展。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3、科技的发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材料一: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材料二: 如果60年代
的袁隆平院士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 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他培 育的杂交水稻自推广种植以来,已
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 氢弹,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 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
6、20世纪80年代,我国为促进科技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不包括
A.制定“863计划” B.制定是“星火计划” C.制定“火炬计划”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我国国防力量进一 步加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五个发射卫星的国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家,开始进入航天
时代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 航员杨利伟成功升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在中国首次实现
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 的全合成,开辟了人 工合成蛋白质时代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PPT课件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PPT课件
①1960,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枚火箭在酒泉发射中 心发射成功;
②1970,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宣告中国进入航天 时代。
③1975,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 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为卫星服务的航天测量技术也有所突破:
④1979,“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成 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
(3)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要求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科技 发展进入了一个日新月异的新阶段。
二、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党和政府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要扼杀新生的人民 政权;
(2)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3)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③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是 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三、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研究过程
(1)20世纪60年代开始水稻高产育种研究;
(2)1973,和助手在世界上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 南优二号,并大面积推广,增产20%。
(3)2001,获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 术奖”
2、意义
(1)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有助 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2)国际上把它当做是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 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3)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 作为一项战略计划,袁隆平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多次获 得国际大奖。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课件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课件

主题一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探究讨论】 材料一 邓小平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
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 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
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材料二 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华人民共和
国政府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
2.“神舟五号”飞船飞行的成功,表明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
代。( × ) 提示:“神舟五号”飞船飞行的成功,表明中国成功掌握载人 航天技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 ,表明中国开 始进入航天时代。
3.袁隆平杂交水稻新品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 )
提示:袁隆平选育的杂交水稻不仅有利于提高中国水稻的产量 ,
2.2013年6月25日上午,我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取得成功。
四位同学看了新闻后对“什么是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 程碑”产生争议,最有道理的说法应该是( A.晓燕: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晓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梦怡:“神舟一号”飞船发射成功 D.梦茜:“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
奉献精神等。
【要点归纳】 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意义
1.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并
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培育杂交水稻并大面积应用于生 产的国家。 2.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大成就,被誉为 “第二次绿色革命”。
3.实现了我国粮食供求总体平衡,缓解了人口迅猛增长与 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矛盾,保证我国内部粮食安全,从而为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根本的物质保障。
提示:(1)高科技成果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

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ppt

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ppt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中国航天 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第二1个0里月程24碑日是1载8时人0航5分天器,
而绕月工程就是第三个里程碑。
西—昌—国卫防星科发工射委中主心任张庆伟
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
我国建国以来的 科技成就
——欢迎欣赏
演讲内容
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 成就。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 作用。
国家第一颗卫星的水
平。
意义: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④“两弹一星” 后中国的科技成就:
1975年,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 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79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 船的国家。
1982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从潜艇水下发 射战略导弹技术的国家;
(2)“两弹一星”成果:①核科学
中国 “两弹元 勋”
邓稼先 (1924—1986)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 功,打破美、苏的核垄断;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 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 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 为“中国导弹之父”。
1986年3月3日,王淦昌等四位老科学家给中共中 央写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的 建议,得到了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视。
《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从世 界高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的需要与实际可能出发,坚持 “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选择生物技术、航天 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 新材料7个领域15个主题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与开发 的重点、组织一部分精干的科技力量,希望通过15年 的努力,力争达到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
保家卫国 捍卫世界和平
我国为什么 要研制核武 器呢?
“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 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 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 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 有这个东西。”
—— 毛泽东



氢 弹 试 验
( 左 ) 在 现



我国第 一颗氢弹爆 炸时的情景
世界主要有核国家从研制成功原子弹、导 弹到研制成功氢弹所需要的时间对比表
美国 苏联 英国
中国
7年零4个月 4年 4年零7个月 2年零8个月
为什么我国会有这样的速度
社会主义制度的保证;党的正确领导;
科学家爱国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等。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 (第二炮兵,简称“二炮”(,由地 地战略核导弹部队、战役战术常规 导弹部队及相应保障部(分(队组 成,是一支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指 挥的战略性兵种。现已初步形成核常兼备、射程衔接、 威力和效能明显增强的武器装备体系,具备精确、机 动、全天候的战略反击本领。第二炮兵是伴随着我国 “两弹一星”成功的步伐而诞生的。1966年7月1日, 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宣告第二炮兵正式成立。第二炮 兵的名字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的,后来它被世人 称作中国战略导弹部队。
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毛泽东、周恩来等接见制定我国第一个科 学技术发展起的 蘑菇状烟云
年-(浙江省1911(钱学森 杭州市人,中国空气动力学家,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加 州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 喷气推进实验室创始人之一。他 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 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 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 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许多开创 性贡献。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 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卓越 贡献,是我国系统工程理论与应 中国航“用研究的倡导人,被誉为 。”火箭之王“和”天之父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
当人造卫星通过我国上
《光明日报》关于第一
空时,人们争相眺望。 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报道。
我国的神舟系列飞船
神舟五号航天员杨利伟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升空时的场景
太空中的航天员杨利伟
神舟五号返回舱成功着陆
神舟六号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
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升空
神舟六号航天员在太空
神舟六号返回舱成功着陆
中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在《管 子》、《陆贾新语》等古籍中,均有 约在公元前27世纪的神农时代播种" 五谷"的记载,稻被列为五谷之一。
作用和意义: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 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5年的“神舟六号”和2008年的“神舟七号”
成就:“神舟六号”于2005年10月12日发 射至17日成功返航着陆,2名太空人(费俊龙、 聂海胜)在太空逗留了115.5小时 。“神舟七号” 于2008年9月25日承载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 三名宇航员发射升空至2008年9月28日成功着陆, 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
(,安徽怀宁1986—1924(邓稼先 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获,年去美国普渡大学留学1950年至1948 年1950同年回国。,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 月被分派到中国科学院工作。历任中10 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原子能研究所副研究员,核工业部第九 研究院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 任,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 主任,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参加 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 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 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 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 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 。 ”中国原子弹之父“大贡献,被称为
作用和意义:“神舟六号”创下了中国第 一次多人遨游太空的记录,第一次进行了有人 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飞行时间和距离有了很 大提高,“神舟七号”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宇航 员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 力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行走的国家, “神舟七号”飞船是我国航天技术的飞跃,也 预示着中国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袁隆平其人
世界粮食基金会将本年度世界粮食奖 授予袁隆平和蒙蒂·琼斯。该奖项是世界 农业研究工作方面的最高荣誉。
2004年“感动中国”评 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他 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 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 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 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 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 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 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 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 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 是风流袁隆平 ”。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19课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内容解析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两弹一星”
(1)背景:新中国成了后的国际国内形势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④中国面对恶劣的国际环境,积极发展高新科技,
我国战略导弹部队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我 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从卫星上 发送出了清晰洪亮的《东方红》乐曲,这表示我 国的空间技术跨入了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
1966年5月,经国防科委、 中科院、七机部共同商定, 中国第一种试验型运载火箭 命名为长征一号。1967年1月 由运载火箭研究院负责。长 征一号是一枚三级火箭,一、 二级采用液体推进剂火箭, 第三级采用固体推进剂火箭。 它能将400公斤重的卫星发射 到高度为440公里、70度倾角 的圆轨道上。
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
神舟七号飞船发射升空
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
神舟七号航天员与地面进行通话
神舟七号返回舱成功着陆
③ 1999年至2003年10月
成就:从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经 过4次成功的无人飞行后,于2003年10月15 日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经过21 小时飞行后,又成功地回到地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