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

合集下载

国内外科研成果转化率

国内外科研成果转化率

国内外科研成果转化率
科技成果转化率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占科技成果总量的比值。

以下是国内外科研成果转化率的一些情况:国内方面,虽然中国在专利申请数量上有所增长,甚至在某些年份超过了其他国家,成为全球最大的专利申请国,但整体科技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

例如,与欧美发达国家科技成果40%左右的转化率相比,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约为15%,而国内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甚至更低,约为6%。

此外,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之间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也存在差异。

国外方面,一些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相对较高。

例如,美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企业发明专利数量占总量的比例超过80%,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也较为活跃。

其他国家如日本、德国等也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需要注意的是,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高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可以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高校和科研机构则可以更加注重科技成果的实用性和市场需求,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科博会展示最新科技成果助推中国企业走向世界

科博会展示最新科技成果助推中国企业走向世界

国”的 办会 宗旨 .充分发挥 首都 的 区 位优 势 和资源优 势 ,搭建服 务平 台 , 助推 各地 区经济 发展 。
1 9 年 创 办 的 中 国 北 京 国 际 科 8 9
我 们面临 的重要 任务 。必须 充分利 用 全球 科技 资源 ,助 推 中国企业 走 向世
技产 业博览 会 由科技部 、商务 部等 多
个部委 与北 京市 政府联 合主办 。据 不
参会 部 分省市 在科博 会期 间还举 办 了专场推介 洽谈 活动 。 杜 占元 在 致 辞 中表 示 当今 世
界 进 入 了 创 新 密 集 和 产 业 振 兴 的 时 代 , 中国 正 在 向全 面 建 展论谈 ”三 位一体 的活 动 特点 .深化 活动效 果 ,推动产 业合 作 和重 大项 目落地 。 四是 以更 加开放 、 广 阔的视野 .不 断提高 科博会 的国 际 化 程度 和合 作水平 ,充分 利 用全 球科 技 资源 ,助推 中国企业 走向世界 。五 是 进 一步 深 化 “ 京 搭 台 、服 务 全 北
'/ S IY 一露 l 【 科技 .AL E N ], I C 高 产品研 f LO 7 发】
科博含屡景最新科l 丧威 蒙
助 推 【 国 企 业 走 向 世 界 l 】
界。
完 全 统 计 前 1 届 科 博 会 共 举 办 2 1 O 专题 、千 余场 次 高 层论 坛 和专 个 8 项交流 活动 ,登 台演讲 的境 内外知名 科 学 家 、经 济 学 家 、诺 贝 尔奖 获 得 者 、全 球5 0 0 强企 业 首脑 世 界 著名 金 融投 资机 构高层 决策人 及政府 部 门 权 威人 士达3 0 多人 次 他 们将 世界 70 高新技 术发展 的最 新科技成 果和 最新

2024研究前沿发布暨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举行

2024研究前沿发布暨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举行

2024研究前沿发布暨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举行
2024年研究前沿发布暨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成功举行,本次会议聚集了一批国内外优秀的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当前科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会议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旨在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动力。

会议首日,各专家学者研究小组陆续做出了新的科研成果发布,包括生物医药、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大学团队在生物医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疾病治疗方案;研究院的科学家在材料科学领域创新性地开发了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新材料,引起了与会代表的高度关注和讨论。

在研讨环节中,与会代表们就各自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分享了各自的研究经验和见解。

他们围绕着如何更好地应对科技创新中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加强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等议题展开激烈的探讨,共同探寻科技创新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此外,本次会议还设置了专题报告和交流环节,邀请了产业界企业代表和投资人士进行深入交流和对接,探讨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

与会代表们纷纷表示,将继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科技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通过本次研究前沿发布暨研讨会的举办,不仅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也为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
创新和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信在中国科学院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科技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新国际科技成果汇编

最新国际科技成果汇编

目录【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推介】 (1)1.自由位置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1)2.消除毒性活性的SEB突变疫苗 (1)3.光学治疗和光学诊断复合型光源装置 (2)4.Emtele智能电网解决方案 (2)5.一种选择PCR引物,优选用于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检测方法 (3)6.癌症生物探测器 (3)7.家庭实验室——测定尿液中蛋白质的手持设备 (4)8.气味/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环境改善设备 (5)9.家庭及业务用分布式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 (5)10.水处理搅拌曝气装置(Draft Tube Aerator,DTA) (6)11.用于神经性疼痛的新型混合药物 (7)12.用于肿瘤治疗的异硫氰酸盐和阿霉素药物制剂 (7)13.个人血液透析监测器(pHDm) (8)14.干式排烟脱硝装置/湿式排烟脱硫装置 (8)15.超快光学跟踪系统 (9)16.Verappo远程医疗系统 (9)17.水处理快速纤维过滤装置(MARIMO) (10)18.多频道闭路电视视频全周期非识别/还原技术 (11)【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推介】1.自由位置无线电力传输系统韩国电器研究院成立于1976年,是政府全额出资研究机构,主要负责电力项目、电力工业以及电力应用等方面研究。

该院的无线电力系统制造技术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化、经济性等特点,无需根据接收信息间位置的变更使用感应整合电路,减少了系统的复杂性。

使用单一的线圈,没有单独附加的电路,20%以内的相互感应的无线电力传输距离或者有效无线充电范围内,可自由配置收信机和发信机。

在带有相互感应的无线电路传输距离中,由于带有一定的相互感应,多个机器同时接收无线电力,为各机器的动作提供电力或进行充电,减少感应整合难度。

该技术与近距离无线电力传输系统有关,可适用于手机、汽车无线充电领域。

该技术已具有专利,且小规模生产,外方希望以技术入股、合作生产等方式寻求合作。

2.消除毒性活性的SEB突变疫苗韩国国防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70年,负责尖端国防科学技术调查、研究、开发试验,提高国家自主国防科技水平。

国内外科技创新前沿 技术成果与最新发现

国内外科技创新前沿 技术成果与最新发现

2019.10国内外科技创新前沿技术成果与最新发现科技视点Science and Technology View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功友领衔的植物与病原菌分子互作研究团队通过近20年研究,揭示了病原菌效应蛋白这个“间谍”与植物感病基因“接头人”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提出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阻断两者之间的协同进化进程,从而使植物获得广谱抗病(RLS)的育种新途径,为解决作物抗病性丧失问题,保障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提供了新的思路。

该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分子植物》。

水稻白叶枯病是三大水稻病害之一,是危害水稻生产的头号细菌“杀手”。

该病在亚洲、拉丁美洲和西非数十个国家的水稻种植区广泛发生,国内目前除了新疆和东北的北部地区以外,其他省市的水稻种植区均有分布。

水稻白叶枯病通常导致水稻减产10%~20%,发生严重的地区可达50%以上,甚至是绝收。

同时水稻白叶枯病也是植物病理学和植物免疫学领域最重要的模式系统之一,在科学上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来源:《中国科学报》)上海交通大学陈功友团队开辟水稻广谱抗病育种新途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高进研究员和徐杰研究员团队开展的“邻二甲苯液相氧化-酯化新技术”研究,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延长石油)合作,建成了我国首套2000吨/年“邻二甲苯液相氧化-酯化”工业试验装置,于今年7月完成工业试验。

实验装置经过72小时运转后,邻二甲苯转化率为98%,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收率为92.5%、纯度99%。

日前,该技术在北京通过科技成果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工艺先进、创新性强,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据介绍,邻苯二甲酸酯主要用作增塑剂,用于提高PVC 等橡塑材料的可塑性、柔韧性、加工性等综合性能。

与传统气相氧化工艺相比,该技术氧化反应温度降低了160℃—180℃,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收率则提高了12%—17%,大幅减少了邻二甲苯物耗及CO2的排放量,这为邻苯二甲酸酯的高效、安全、低碳、清洁工业生产提供了关键技术,实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社会效益。

国内外最新科技发现和创新技术成果荟萃

国内外最新科技发现和创新技术成果荟萃

国内外最新科技发现和创新技术成果荟萃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创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全球范围内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正日夜兢兢业业地探索着未知的领域,不断带来新的科技发现和创新技术成果。

本文将为您带来国内外最新的科技发现和创新技术成果的荟萃,展示前沿科技的研究与应用。

以下是一些令人激动的科技发现和技术创新。

一、量子计算机:颠覆传统计算理论的新一代计算平台量子计算机是当前全球科技领域备受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传统计算机使用的二进制信息处理方式已逐渐达到了物理极限,而量子计算机则引入了用量子比特(Qubit)表示信息的概念,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处理庞大的并行计算任务。

近期,加拿大的D-Wave Systems推出的第四代量子计算机 D-Wave 2000Q 在全球范围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款量子计算机的量子比特数量达到了2000个,使得它在解决复杂的优化问题上表现优异。

这一突破意味着量子计算机在人工智能、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应用有望迎来新的突破。

二、人工智能应用:探索人脑智慧的人造智慧人工智能(AI)是另一个备受瞩目的科技领域。

它通过模拟人脑的工作原理,实现了能够学习和适应环境的机器。

在这一领域,人脑智慧被成功地模拟出来,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成果。

例如,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重要突破——谷歌公司的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模型。

该模型采用了Transformer架构,使得计算机能够理解更加复杂的语义和上下文信息,极大地提升了计算机在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上的表现。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在图像识别、自动驾驶、医学影像分析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为人类生活带来了便利和改变。

三、基因编辑技术:探索人类基因密码的无限可能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不仅改变了生命科学的面貌,也对医学诊断和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CRISPR-Cas9技术是当前最具潜力的基因编辑技术之一。

科技成果有哪些

科技成果有哪些

科技成果有哪些最新科技成果的类型(一)科学理论成果:指医药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和应用理论研究成果。

(二)应用研究成果:指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新装备等方面的医药科技成果。

(三)软科学研究成果:指推动医药行业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的软科学研究成果。

最新的科技成果1.美国科学家制出“仿生眼”助盲人恢复视力美国科学家说,将可在两年内提供“仿生眼睛”植入手术,帮助数百万盲人恢复视力。

美国的研究人员已获准于两年内在五个治疗中心为50到70名病人安装这种“仿生眼睛”。

以希腊神话中百眼巨人阿古斯(Agrus)命名的“阿古斯二型”系统利用一个安装在眼镜上的照相机,把视觉信号传送到眼睛里的电极。

以前接受不够先进的人工视网膜移植手术的病人能够“看到” 光线、影像和物体的运动。

但图像不够清晰。

一名失明者在1999年接受了这种手术,现在他上街时能够避开长的或较低的树枝,但看人时好像是看到一团黑影。

不过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说,他们研造的“仿生眼睛”尝试从相机取得实时的图像,然后把它们变成微弱的电信号,输送到一个接收器后,在通过电极,刺激视网膜的视觉神经向大脑发出信号,让失明者能够“看到”景物。

这种新的装置比传统的人工视网膜更细小,但拥有多达60个电极,使解像度更高。

而且面积只有一平方毫米,植入手术也更容易。

2.消失模铸造技术项目内容及应用领域:消失模铸造技术是将泡沫塑料(EPS)制成的模型埋入无粘结剂的干砂中造型,采用微震加负压紧实,在没有芯子甚至没有冒口的情况下浇入液态金属,在浇铸和凝固过程中继续保持一定的负压使泡沫塑料气化继而被金属取代形成铸件的一种新型铸造方法.它具有一次成型,尺寸精度高; 大大改善铸造车间的环境条件,易实现无污染生产;铸件形状、结构不受限制,为制品设计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度; 生产制造成本低,设备投资小等优点。

3.纳米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硅微粉技术在我国是一项刚刚起步的新兴技术。

中国航天最新成就有哪些

中国航天最新成就有哪些

中国航天最新成就有哪些随着2022年到来,过去一年中国航天都干了些什么?又有哪些成果?中国航天最新成就有哪些?今天小编整理了中国航天最新成就大全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中国航天最新成就2021年,中国航天又迎来了突飞猛进的一年,在载人航天、火星探测与月球探测等领域均取得了重大成就。

今天我们就来“盘一盘”这一年以来中国航天取得的十大成就吧。

1、天上有“宫阙”:中国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升空。

随后,它先后与天舟二号和三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二号和十三号载人飞船对接,共计6名航天员先后入驻,标志着中国航天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

按照预定计划,天宫空间站还会在2022年迎来两个实验舱和数次天舟/神舟对接任务,从而完成全部建设。

遥想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方才正式起步。

29年的不懈探索,让“长征”、“神舟”、“天舟”和“天宫”等一系列浪漫的名字逐渐变成现实。

如今,中国终于要拥有自己的“天上宫阙”,“天神”航天员们自由天地往返,让中华文明古老的飞天神话从梦想照进现实!2、天上有“神仙”:空间站应用达到新高度建设空间站是人类载人航天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的里程碑事件,是人类工业文明的巅峰之作。

它能促进航天、甚至很多相关制造业的发展,是任何一个航天大国技术发展的必经之路。

天宫空间站,不仅工程意义显著,对于提升我国整体科学技术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相比较此前载人航天任务主要为实现技术的逐个突破,天宫空间站则到了技术投资“大丰收”的阶段,更强调科学探索与实际应用价值,打造我国探入宇宙的“太空实验室”。

因此,天宫运行第一年也见证了我国载人航天和科学应用事业的突飞猛进。

例如,天宫空间站的航天员们已经实现了四次高难度的出舱行走,每次持续时间6-8小时,远长于2008年神舟七号实现的20分钟出舱行走突破。

并且王亚平也迈出了中国女性进入太空的“第一步”。

目前,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正驻留太空,他们预计工作约六个月时间,必将打破中国航天员最长滞空纪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失模铸造技术
• 项目内容及应用领域:消失模铸造技术是将泡沫 塑料(EPS)制成的模型埋入无粘结剂的干砂中造 型,采用微震加负压紧实,在没有芯子甚至没有 冒口的情况下浇入液态金属,在浇铸和凝固过程 中继续保持一定的负压使泡沫塑料气化继而被金 属取代形成铸件的一种新型铸造方法.它具有一次 成型,尺寸精度高; 大大改善铸造车间的环境条件, 易实现无污染生产;铸件形状、结构不受限制,为 制品设计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度; 生产制造成本低, 设备投资小等优点。
• 该负责人介绍,除了光伏太阳能电站助力 “低碳世博”外,北斗导航卫星技术让车 辆信息实时可控;航天车载导航地图让园 区漫游轻松愉快……一大批航天科技最新 成果为园区游览和管理提供了便利。通过 他的介绍,一张世博会上感受航天科技元 素的参观路线图徐徐展开。
谢谢国馆、世 博主题馆这几大永久性建筑都应用了这一 技术,这也是世博历史上最大规模地应用 太阳能发电技术。更让人称道的是,该项 目还实现了智能化操作,太阳升起时自动 开机发电,太阳落山后则自动关机。
• 在整个世博园区,世博中心、中国馆、世 博主题馆这几大永久性建筑都应用了这一 技术,这也是世博历史上最大规模地应用 太阳能发电技术。更让人称道的是,该项 目还实现了智能化操作,太阳升起时自动 开机发电,太阳落山后则自动关机。
日本研制出防瞌睡座椅提高驾驶安 全性
.美国科学家制出“仿生眼”助盲人 恢复视力
• 一名失明者在1999年接受了这种手术,现在他上街时能够 避开长的或较低的树枝,但看人时好像是看到一团黑影。 不过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说,他们研造的“仿生眼睛” 尝试从相机取得实时的图像,然后把它们变成微弱的电信 号,输送到一个接收器后,在通过电极,刺激视网膜的视 觉神经向大脑发出信号,让失明者能够“看到”景物。 这种新的装置比传统的人工视网膜更细小,但拥有多达60 个电极,使解像度更高。而且面积只有一平方毫米,植入 手术也更容易。
纳米二氧化硅
• 纳米二氧化硅微粉技术在我国是一项刚刚起步的新兴技术。由于其表 面积大,吸附力强,表面能大,因此该微粉具有特殊的性能,在众多 学科及领域内独具特性,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世界发达国家对超细 材料的研究工作十分活跃,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它以其优越的稳 定性、补强性、增稠性和触变性,在橡胶、涂料、医药、造纸、日化 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为其相关工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材料 基础和技术保证,享有“工业味精”、“材料科学的原点”之美誉。 自问世以来,已成为当今世界材料学中最能适应时代要求和发展最快 的品种之一。发达国家已经把高功能、高附加值的精细无机材料作为 本世纪新材料的重点加以发展。 原本国内生产氧化硅微粉采用气相法 工艺路线,所用原料以SiCl4 ,Si(CH3)n为主,因来源紧张,价格 昂贵,收率低,使得其产品的生产成本较高,而普通沉淀法虽采用廉 价原料,但也只能生产颗粒较大的微粉,其产品粒径在30—45μm之 间,达不到超精微粉的级别,难以满足市场的需要。但现在,一些公 司,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工艺路线---化学直接合成法。在这 个方法中,采用的为改良沉淀法,即在沉淀过程中,通过分散剂控制 粒子生长的方法控制关键的反应阶段及操作数据来生产氧化硅微粉。
空气汽车
• 空气汽车最高时速已达100-120公里,加速 能力0-50公里为6秒,行车距离230公里或 12小时,在加气站添加“燃料”只需2分钟, 售价大约在6-7万港币。现在,MDI已设立 设计工作室,利用电脑,改进外观设计, 适应时尚需求。 空气发动机是空气汽车的 关键部件,从外观上看近似一种直列的小 型内燃机,它有曲轴、活塞、阀门、进气 管,排气管、定时皮带等等,但它具有自 己独特的运行规则
• 据当地媒体报道,研究人员在观察人打瞌睡时的 血液流动和呼吸状态后发现,在进入瞌睡状态前, 人体末梢血管的血流量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加。 这种座椅利用安装在靠背内的电磁传感器和压力 传感器可从驾驶者背部测出这一变化,并发出警 告。 研究人员指出,与打瞌睡前人体发生变化类 似,人在饮酒后血液的流动和呼吸状态等也会出 现某些变化。今后研究小组还准备根据这一原理, 开发在饮酒状态下无法发动汽车的“防酒后驾车 座椅”。
全球首台量子计算机在加拿大诞生
• 量子计算机是物理学家费曼在19世纪80年代提出 的概念。量子位可以同时表示1和0,因此能够携 带更多的信息,更快地解决问题。量子计算机希 望利用量子现象来增加计算的速度,最大特点是 N个储存位可以同时储存2N个数据。不过量子计 算机最大的问题是只要受到任何微干扰,例如过 热,马上会关机。目前为止,量子计算机在实验 室中只能成功运算数千次,稳定度仍然不够。DWave公司目前设计的16量子比特计算机是用贵 金属铌制成,并且须在零下273K下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