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创造——2017中国十大科技成就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三 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这就是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达 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I”。它的诞生,使我 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研制巨型 计算机的国家。
科研人员将人工合成物注入小白鼠 体内,测验它的生物活力。
1965年,中国终 于在世界上第一次用 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 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结晶牛胰岛素。人 工牛胰岛素的合成, 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 命、探索生命奥秘的 征途上迈出了重要的 一步。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程标准: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 具天体成就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中近程导弹 1967年,第一颗氢弹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核电站
建国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两弹一星”?
材料2:中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0%,是世界上 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我国可耕地只占世界的7%。 解决 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中国政府的头等大事。
材料3:由于气候变化、水旱灾害、世界人口的迅速增 长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导致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 粮食生产量以及出口量急剧减少,世界粮食危机加重。
五号飞船载着杨利伟飞入太
空并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
“神舟”七号发射成功
界上第”六号载着聂海胜、费俊龙成
功升空并安全返回。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成功,实现中国人的
第一次太空行走,首次发射重量仅40千克的伴飞小卫星 。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16日顺利返
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 21时10分04秒,我国 航天事业又迎来一个历史性 时刻,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 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发射升空,21时1 9分43秒准确进入预定轨 道。在随后的飞行过程中, 我国航天员翟志刚首次进行 了空间出舱活动。2008年28 日17时13分飞船着陆,三位 宇航员翟志刚、刘伯明、景 海鹏安全返回。
中国历史上十大科技发明

中国历史上十大科技发明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几千年来一直在不断地发明创造,在科技领域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以下是中国历史上十大科技发明:一、造纸术造纸术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项发明。
早在公元前105年,汉朝宦官蔡伦就发明了造纸术。
这项发明改变了人们的书写方式,让文化传承更加便捷。
二、指南针指南针的发明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
指南针的诞生让航海和探险变得更加容易,也让中国成为了探险与发现领域的佼佼者。
三、火药火药的发明让中国的战争力量大大增强。
火药是中国古代的最大发明之一,也是世界科技史上一项卓越的伟大发明。
四、印刷术印刷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印刷史中的最优秀的技术。
在技术上,我国古代印刷术的创造和发展突出表现了中华民族明智的头脑和勤劳的手。
五、农业古代汉族文明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因此农业技术对古代中国的长期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性和决定性作用。
中国农业技术的发展成就最先体现在农作物的选育上。
六、指南车指南车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它能够指示方向,是中国古代军队中的重要装备。
指南车的出现让军队的作战效率大大提高。
七、造船术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发展为中华民族在江河探险和海外航行中赢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造船术的诞生为古代中国海上贸易、军事活动,以及航海探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八、筷子筷子是中国传统的餐具,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筷子的使用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既美化了文化形象,也改善了饮食卫生。
九、钟表钟表是人类时间观念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中国古代制作出了一些巨型制钟和大型水钟,并逐步演变为量度时间用的机械表。
十、丝绸中国古代的丝绸产业是中国经济文化中十分独特而世界闻名的一个领域。
丝绸是中国古代发明的重要贡献,不仅让中国经济得以飞速发展,也让整个人类文明史上出现了不同寻常的变化。
总之,这十大科技发明为中国及全世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更加方便、更加美好的体验,更让世界认识到了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卓绝成就。
第19课_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D
7、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国防事业不断发展, 中国如果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 国就不能叫做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 样的国际地位。对其中提到的“两弹一星”的表 述正确的是( ) A.“两弹”都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爆炸成功的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使我国跨入核国家行列 C.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是1970年成功发射的 D.原子弹的研制是我国现代国防建设的开始
邓小平: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袁隆平:成功选育杂交水稻
启示: 发展经济,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
三 计算机技术
这就是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达 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I”。它的诞生,使我 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研制巨型 计算机的国家。
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 它运算速度全球第一,比第二名的美国国家实验室的计 算机快30%,速度达到每秒2.5千万亿次运算。
2.新中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对我国的现 代化建设有哪些重大作用?
政治制度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 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 经济建设 以来,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 国际环境 20世纪中期世界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促进了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党和政府重视科技的发展,作出正 确决策 。
我国还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
★
★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袁隆平成功选育出杂交 水稻,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1:直至目前,全球水稻平均亩产依然停留在260公 斤左右。袁隆平带领的中国科研队伍,已经将超级杂交 水稻的亩产提高到了800公斤!为世界粮食增产超过1万 亿斤(约合5亿吨),每年因推广超级水稻而增产的粮 食,相当于每年多养活了7000万人口。 材料2:中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0%,是世界上 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我国可耕地只占世界的7%。 解决 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中国政府的头等大事。 材料3:由于气候变化、水旱灾害、世界人口的迅速增 长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导致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 粮食生产量以及出口量急剧减少,世界粮食危机加重。
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名单

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名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技进步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每年,国家都会对那些在科技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个人和团队进行表彰,以鼓励他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名单的公布,让我们见证了一批优秀的科技成果和背后的努力人们。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名单的获奖项目吧。
一、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的应用研究与产业化1. 项目名称: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影像诊断智能辅助系统2. 项目成果: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实现了对医学影像的智能识别和辅助诊断,大大提高了医学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3. 受奖单位:某大型医疗装备制造企业技术研发团队二、新型能源电池关键材料与器件研究1. 项目名称:新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与器件研究2. 项目成果:成功研发出新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和稳定性。
3. 受奖单位:某知名高校能源材料研究团队三、大数据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创新应用1. 项目名称: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能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2. 项目成果: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对城市交通的实时监测与智能调度,极大提高了交通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性。
3. 受奖单位:某城市交通管理部门技术研发团队四、生物医药领域新药研发及临床应用创新1. 项目名称:新型抗癌药物的研发与临床应用2. 项目成果:成功研发出一种针对特定癌症的靶向药物,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3. 受奖单位:某药物研发企业新药研发团队五、航空航天领域重大技术创新与应用1. 项目名称:新一代大型客机关键技术研发与实际应用2. 项目成果:成功研发出新一代大型客机的关键技术,实现了对飞行性能和安全性的重大提升。
3. 受奖单位:某大型航空航天制造企业技术研发团队六、信息安全技术创新与应用1. 项目名称:新型云计算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2. 项目成果:成功研发出适用于云计算环境的信息安全技术,解决了云计算评台上的安全隐患问题。
中国古代科技十大发明及人物

中国古代科技十大发明及人物中国古代是一个充满奇迹的时期,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创造在这个时期诞生。
这些发明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而且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科技十大发明及人物。
1. 指南针及其发明者——沈括指南针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它使得航海和导航变得更加精确和可靠。
沈括是指南针的发明者,他在北宋时期(公元1031年)首次提出了指南针的概念。
沈括发现,磁铁可以吸引针头,因此他制造了一个磁铁指南针。
这项发明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使得航海和导航更加准确和安全。
2. 火药及其发明者——郭守敬火药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发明之一,它不仅在战争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且还被用于烟花和其他庆祝活动中。
郭守敬是火药的发明者之一,他发现用硝石、炭和硫磺混合后,可以制成一种能够爆炸的物质。
这项发明在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实力,同时也让人们能够欣赏到美丽的烟花。
3. 活字印刷及其发明者——毕昇活字印刷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使得书籍的制作和传播变得更加容易和快速。
毕昇是活字印刷的发明者之一,他在北宋时期(公元1040年)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
他将每个字母和标点符号都刻在小块木头上,然后用油墨涂抹后印刷。
这项发明大大提高了书籍的制作速度和质量,使得知识的传播变得更加容易。
4. 纸张及其发明者——蔡伦纸张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它不仅使得书籍的制作变得更加容易和便宜,而且还被用于许多其他用途,如书写、绘画和包装。
蔡伦是纸张的发明者之一,他在东汉时期(公元105年)发明了纸张制作技术。
他用树皮、麻和棉花等材料制成纸张,这项发明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书写和绘画方式,同时也促进了文化和知识的传播。
5. 零件制造及其发明者——沈括零件制造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它使得机械制造变得更加容易和高效。
沈括是零件制造的发明者之一,他在北宋时期(公元1031年)发明了零件制造技术。
他制造了一种精密的机械装置,可以制造出各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零件,这项发明大大提高了机械制造的效率和精度。
我国科技方面的成就

我国科技方面的成就我国科技方面的成就|科技常识:近年来中国十大科技成就 1.嫦娥三号登陆月球、神舟十号飞船和天宫一号交会对接 12月15日,“嫦娥三号”携带的“玉兔”月球车在月球开始工作,标志着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
这也是人类时隔37年再次在月球表面展开探测工作。
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探月任务成为中国科技工业综合实力的一次完美展现。
准时发射,精确入轨,稳定落月,创新探索,嫦娥三号的每一步都代表着中国航天新的进步。
探月工程副总指挥许达哲说:“美国和前苏联达到这样一个目标,都经过了20次以上的任务,我们是用三次就实现这样一个目标。
”2013年夏天,执行我国第五次载人航天任务的“神舟十号”飞船实现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应用性飞行,实施了我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这标志着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的对接技术已经成熟,我国将就此进入空间站建设阶段。
2、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的团队2013年成功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杨振宁称为诺奖级的科研成果。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现既是理论物理领域的突破,又具有极高的商用价值。
量子霍尔效应是整个凝聚态物理领域最重要、最基本的量子效应之一。
我们使用计算机的时候,会遇到计算机发热、能量损耗、速度变慢等问题。
这是因为常态下芯片中的电子运动没有特定的轨道、相互碰撞从而发生能量损耗。
而量子霍尔效应则可以对电子的运动制定一个规则,让它们在各自的跑道上“一往无前”地前进,“这就好比一辆高级跑车,常态下是在拥挤的农贸市场上前进,而在量子霍尔效应下,则可以在‘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的高速路上前进。
”量子霍尔效应的产生需要非常强的磁场,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美妙之处是不需要任何外加磁场,在零磁场中就可以实现量子霍尔态,更容易应用到人们日常所需的电子器件中。
现代芯片处理器消耗约100瓦的功率,其中有约80%浪费在晶体管材料的能耗。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可以解决电子设备的问题发热,让元器件集成密度大大提高,“上千亿次的计算机能够集成浓缩成一部Pad掌上电脑,或者迷你Pad,走进寻常百姓家,这完全有可能。
让中国人骄傲的十大成就

让中国人骄傲的十大成就
以下是一些让中国人骄傲的十大成就:
中国的长城: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中国的长城代表着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工程技术的精湛。
中国的航天事业:中国成为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成功发射和返回航天员,实现了一系列重要航天任务。
中国的高铁网络: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快、最先进的高铁网络,连接了全国各地,为交通运输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中国的经济崛起: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使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包括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电子商务等领域的重要进展。
中国的奥运会成功举办:中国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4年青岛亚洲运动会,展示了中国的举办能力和综合实力。
中国的文化遗产: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敦煌莫高窟、武当山、丽江古城等,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
中国的环境保护努力:中国采取了积极的环境保护措施,致力于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系统,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
中国的医疗技术和健康事业:中国在医疗技术和健康事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包括药物研发、疫苗生产和医疗设备制造等领域。
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中国的文化艺术、电影、音乐和文学作品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成就代表了中国在不同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勤劳和创造力,让中国人民感到骄傲。
2020年中高考热点必考:高中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新中国70周年让人骄傲的十大成就

见微知著,闻弦歌而知雅意2020-2021年备考见微知著抛砖引玉(可直接打印使用)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70年来,新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历史跨越。
我们在奋斗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值得铭记的“第一”。
这些新中国的“第一”值得点赞。
[成就01]“复兴号”领跑世界开启中国高铁新时速说到让世界惊叹的中国成就,那肯定少不了中国的“复兴号”高铁。
2017年9月“复兴号”首次运行后,“350公里每小时”这一世界列车第一时速,就登上了各国媒体的新闻版面。
英国《每日邮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从设施设备,到高新技术,对中国的高铁进行了零距离、全方位、多角度的诠释。
有网友读完后由衷感叹:“是时候承认中国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了。
”如今,中国高铁正凭借实力在世界赢得广泛声誉,我们期待高铁这张“中国名片”能够加快“走出去”步伐,也期待中国能有越来越多的科技成就闪耀在世界舞台。
[成就02]中国超算天河一号成绩斐然首台千万亿次超算“天河一号”,运算1小时相当于13亿人同时计算340年以上;有关专家认为,“天河一号”的诞生,是我国战略高技术和大型基础科技装备研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能力从百万亿次到千万亿次的跨越,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国家。
[成就03]C919成功首飞,国产大型客机“零突破”2017年5月,C919成功首飞,实现了国产大型客机“零的突破”,让中国不再是“没有翅膀的雄鹰”。
没有谁比中国人民更懂,什么是众志成城。
从1970年我国自主研制的“运十”飞机立项,到2017年C919成功首飞,中国人的“大飞机梦”穿越了近半个世纪。
C919首飞现场,年近九旬的“运十”飞机副总设计师程不时用自己珍藏多年的小提琴,深情演奏了一曲《我爱你中国》,打动了在场每一个人。
[成就04]世界首批疾病克隆猴诞生在中国2018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传出“石破天惊”的声音:第一个经由体细胞核移植产生的灵长类动物被成功克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 2016年7月15日11时20分,郑徐高铁上,不到2秒,又一个新的 世界纪录诞生了! 两列中国标准动车组,以超过420公里的时速在郑徐高铁高架桥 上交会,创造了高铁列车交会、重联运行速度的世界最高纪录。
2017年6月25日,中国标准动 车组正式被命名为“复兴号”。
8、世界第一台光量子计算机在中国诞生 5月3日,中科院发布了一个“重磅消息”:中国量子计算机诞生。 这是历史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基于单光子的量子模拟机, 为最终实现超越经典计算能力的量子计算奠定了基础。 官方公布的实验测试声称,该原型机的取样速度比国际同行快至少 24000倍,同时,通过和经典算法比较,也比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子 管计算机(ENIAC)和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运行速度快10100倍。
盘点中国创造——2017中国十大科技成就
日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康奈尔大学等机构联合发布 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国际排名从2016年的25位 升至22位。这也意味着,中国与发达国家科技水平的差距, 正在逐步拉近。 2017年已经走过一半,而中国在航天航空、人工智能、 深海探测、生物医药等方面已取得了一批在世界上叫得响、 数得着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10、袁隆平“海水稻”试种成功 金秋九月,黄海之滨,一片生长在咸水中的特殊水稻已稻穗 累累、压弯枝头。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 平领衔的技术团队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 “最高亩产为620.95公斤,大大 超出了我们的预期!”28日,在青 岛海水稻研发中心举行的“耐盐碱 水稻材料评测会”上,“海水稻” 实地测产结果一经宣布,现场人群 沸腾了——这个亩 产意味着我国 在“海水稻”研发领域取得了重大 突破。
6、国产大客机C919首飞成功 5月5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喷气式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 东机场起飞。C919大飞机是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喷气式干线客机, 最大载客人数174人,最大航程超过5000公里,与波音737,空客 320相当。 它采用了更具流线型的机身设 计,大规模应用了先进材料 (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先进 复合材料用量分别达到8.8%和 12%),整体减重3%,行油耗 更低、运营维护成本更低,是 一架极具竞争力的干线商用飞 机。
5、国产海上钻井平台实现可燃冰开采 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也称气体水合物,是由 天然气与水分子在高压(>100 大气压或>10MPa)和低 温(0~10℃)条件下合成的一种固态结晶物质,多呈白 色或浅灰色晶体,外貌类似冰雪,因天然气中80%~90% 的成分是甲烷,可以像酒精块一样被点燃,故也有人叫它 "可燃冰"。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未来潜在能源,具有资源量巨大、 埋藏浅、能量密度高、洁净等特点,是地球上尚未,不仅体现了我国 在这一领域勘查和开发的核心技术得到验证,同时也彰显 了我国装备制造的能力。在这次试开采中,由我国自主设 计制造的“蓝鲸Ι号”海上钻井平台功不可没。
3、墨子号完成量子纠缠实验 8月10日,中国科学家在首颗量子科学实 验卫星“墨子号”上完成了一项特殊实验:从 地面到太空的量子隐形传态。 中国科学院院士、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 建伟说,量子隐形传态是量子通信的一个重要 内容,它利用量子纠缠可以将物质的未知量子 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送物质本身。 “墨子号”的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实验成果 10日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 《自然》杂志审稿人称赞实验结果“代表了远 距离量子通信持续探索中的重大突破”, “目标非常新颖并极具挑战性,它代表了量子 通信方案现实实现中的重大进步”。
4、中国首颗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慧眼”升空 6月15日11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 成功发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这次发射还搭载了国内外3 颗小卫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48次飞行。 “慧眼”是我国自主设计的首颗大型X射线天文卫星,设计寿命4年, 卫星总重量2500kg,将运行在550km的近地圆轨道上,卫星搭载了高能、 中能、低能X射线望远镜和空间环境监测仪4种有效载荷,具有大天区巡 天扫描观测和高精度的定点观测能力,可观测天体1~250keV能量范围 的X射线/硬X射线,并监测200keV~3MeV的硬X射线/软伽马射线爆发现 象。
9、国际首台25MeV连续波超导质子直线加速器通过达标测试 6月5日至6日,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组织测试专家组对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和高能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ADS先导 专项25MeV超导质子直线加速器进行了现场测试。 此次测试达标,在国际上第一 次实现了能量25MeV的超导质 子直线加速器连续波束流,为 后续近代物理所承担的国家重 大科学基础设施——加速器驱 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的 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2、驱逐舰首舰下水 上海6月28日海军新型驱逐舰首舰下水仪式,今天上午在上海江 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举行。 上午9时许,仪式开始,随着仪式现场全体人员齐声高唱的国歌声, 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剪彩后进行了“掷瓶礼”,一瓶香槟酒在 舰艏摔碎,绚丽的彩带从两舷喷射而出,新型驱逐舰鸣响汽笛,全场 响起热烈掌声。随后,驱逐舰在拖曳牵引下缓缓移上浮箱后下水。 该型舰是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新型万吨级驱逐舰,先后突破了大型舰 艇总体设计、信息集成、总装建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装备有新型防 空、反导、反舰、反潜武器,具有较强的信息感知、防空反导和对海 打击能力,是海军实现战略转型发展的标志性战舰。
1、国产航母下水 2017年4月26日,今天是个值得全中国军迷庆 贺的日子,因为就在今天,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 001A型在大连造船厂正式下水。从此中国结束了不 能建造航母的历史,我国一跃成为全球屈指可数的 几个能够独立自主建造航母的国家,而且也是目前 全世界仅有的三个正在建造/海试大型航母的国家之 一。 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的长度是 315米,相当于三个足球场的长度,其宽度为75米。 该国产航母与“辽宁舰”的外形基本相似, 但可搭载的战斗机数量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