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中国科研起步的有关史实,认识党和政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振兴科技事业,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其产生的重要作用,认识在党的领导下科技振兴的历程;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新时期以来重大科技成就,知道科技进步在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过程与方法

事先布置学生搜集与本节有关的素材,包括图片、文字、表格或音像资料,设计展板。引导学生在罗列和认识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振兴中国科技事业等问题展开讨论,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多种想法,及时给予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尊重科学,尊重知识,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自主创新的科技要领先世界的价值观念;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新中国科技成就。要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及其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意义

难点: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史实的了解,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2003感动中国颁奖词: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感动中国2003颁奖词提问:这段颁奖词给的是哪一位感动中国的人物?在神五飞天之后,中国在太空探索中又取得哪些成就?指出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硕果累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建国以来重大的科技成就。

讲授新课:

学生阅读课文,多媒体展示课文的主体结构。指出本课涉及到的科技领域主要有:核科学、火箭导弹技术、卫星技术、航天技术、农业科技、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学生在阅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党和政府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时代背景。

首先要明确的是,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即: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提问:新中国成立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作出“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学生回答后,老师整理: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了;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中国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2、“两弹一星”计划的重大成果。

学生填写知识结构图表,应包括: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1964,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导弹实验成功,加强了国防力量;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1992年,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1999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和“神舟”5号飞天的巨大成就。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多媒体展示湘绣作品“禾下乘凉梦”。这位世界级科学家,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梦,他是这样描述的:“我梦见我们的超高产杂交稻,植株长得比高粱要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好高兴!我走过去,太阳有那么晒,坐在那个稻穗下遮荫乘凉。于是我就把这个梦取了个名字,叫做“禾下乘凉梦”。我但愿这个梦能够早日实现。”

提问:袁隆平这个梦实现了吗?怎样实现的?对人类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为此,他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多媒体展示材料,加深学生对杂交水稻这一科研成果的重要性的理解。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

三、“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

这部分内容很单薄,有何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视课堂实际情况选择讲述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6年2月,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加州问世,ENIAC用了18000个电子管和86000个其它电子元件,有两个教室那么大,运算速度却只有每秒300次各种运算或5000次加法,耗资100万美元以上。尽管ENIAC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它毕竟是计算机的始祖,揭开了计算机时代的序幕。

从1965年到1970年,集成电路被应用到计算机中来,这段时期被称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r)是做在晶片上的一个完整的电子电路,这个晶片比手指甲还小,却包含了几千个晶体管元件。

材料二: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上中国曾经在早期计算工具的发明创造方面写过光辉的一页。远在商代,中国就创造了十进制记数方法,领先于世界千余年。到了周代,发明了当时最先进的计算工具——算筹。这是一种用竹、木或骨制成的颜色不同的小棍。珠算盘是中国的又一独创,也是计算工具发展史上的第一项重大发明。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计算技术迈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着手创建中国计算机制造业。1958年和1959年,中国先后制成第一台小型和大型电子管计算机。60年代中期,中国研制成功一批晶体管计算机,并配制了ALGOL等语言的编译程序和其他系统软件。6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研究集成电路计算机。70年代,中国已批量生产小型集成电路计算机。8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重点研制微型计算机系统并推广应用;在大型计算机、特别是巨型计算机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建立了计算机服务业,逐步健全了计算机产业结构。

2、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也是新中国成就科技的重要标志,其中最重要的成就是1965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这是世界上蛋白质的全合成。20世纪有三项科学工程被誉为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们是“曼哈顿计划”(原子弹)“阿波罗计划”(登月)和“人类基因组计划”,这项计划由世界上科学技术最发达国家的优秀科学家参与,中国是其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科学家在基因工程研究的成就,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小结

教师返回到本课“知识结构”,给学生一点时间回顾本课的教学内容。然后依照知识结构将课文要点背记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