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

火炬计划
于1988年8月经政府批准,是一项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 的指导性计划。
其宗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总 方针,发挥我国科技力量的优势和潜力,以市场为导向, 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和高新 技术产业国际化。
2.载人航天
⑴中国首次载人航天的实现 2003年10月15日,“神 舟”5号载着宇航员杨利 伟升上太空21小时后成功 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 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 术国家。
三、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 “银河” 计算机 1983年研制成功的 “银河”亿次系列计 算机,使我国成为能 研制巨型机的少数几 个国家之一,该成果 荣获特等国防科技成 果奖
1983年 12月22日 ,中国第 一台每秒钟运算达1亿次以 上的计算机——“银河” 在长沙研制成功。
1992年 11月19日 ,“银河 —Ⅱ”10亿次巨型计算机 在长沙通过国家鉴定。 1997年 6月19日 ,“银河— Ⅲ”并行巨型计算机在北 京通过国家鉴定。该机运 算峰值性能为130亿次
⑵意义:促进了国家信息化的发展。
没有强大计算能力的超级计算机,宇宙飞船就 不能上天,国家安全就做不到万无一失,基因 研究就无法继续,复杂的气象、勘探工作就难 以精确。
2.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
⑴主要成就
①1965年,我国实 现世界上首次人工 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②中国还积极参加人类 基因工程研究。
20世纪有三项科学工程被誉为具有里程碑意义, 它们是“曼哈顿计划”(原子弹)“阿波罗计 划”(登月)和“人类基因组计划”。
小结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国防科技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农业科技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萌发起 一个强烈的愿望:早日回归祖国, 用自己的专长为国家建设服务。
美国海军部次长说:“一个钱 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 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 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为此他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
去自由,历经五年于1955年才回
“导弹之父”钱学 到祖国,表现了高度的民族自尊
纸刊登着两则新闻:“一批解密文件表明,1953年美国曾想利用
核武器攻击中国的援朝部队”“1954年,美、英等国考虑用核武
器进攻中国。”刚刚建立的新中国就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核威胁。
材料2 1969年3月,中、苏两国军队在珍宝岛发生了三次武
装冲突。勃列日涅夫竟打算“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 ,准
备用中程导弹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太空青椒
太空佛手茄子 太空西红柿
饥饿的女孩
联合国粮农组织 发表《2004年全球 粮食安全状况报告》 中指出,全球有 8.52亿人处在经常 性的饥饿中,饥饿 和营养不良每年使 500多万儿童死亡。
摄影者是1994年普利策奖得主、南非摄影家凯文·卡 特
干枯的土地,奄奄一息的孩子,紧盯“猎物”的兀鹰。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技术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两弹一星”
“两弹”:核弹、导弹
“一星”:人造地球卫 星
材料1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一
颗原子弹。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1952
年10月3日,英国进行了第一次核爆炸。1984年和1985年初,报
——2004年“感动中国” 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
三、赶超时代的信息技术 ——“银河”系列巨型计算
必修三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概念: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背景: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④打破大国核威胁、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力量。 ①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3、进程:
②1964年: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成功
③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合作探究2】建国以来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向科学进军”, 1949 年 11 月,成立了以郭沫 若为院长的中国科学院,逐步建成了由中央各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组成的科 学研究体系。 1956 年,中国制定《 1956—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 案)》,把发展以原子弹、导弹为代表的尖端科技放在突出位置。 1978 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做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
新中国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了怎样的作用?
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政治上—增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 位,振奋了民族精神; 经济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 民的生活水平; 科技上—培养了大量科技人才,促进了科 技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了中外科技交流;
从背景、战略重点和成就等方面 总结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964
1991-1994
1964
1970 2003 1973 1983 1965 20世纪末
成就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秦山、大亚湾核电站 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东方红一号” 卫星
地位、作用
加强了…打 破…,提高… 世界第五 世界第三个 世界第一
“神舟5号”载人飞船
杂交水稻南优2号
第19课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 的太空飞行,完成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 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
“神七”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挥动中国国旗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一名苏丹小女孩,瘦 骨伶仃,身后立一只不怀 好意的秃鹫,它虎视眈眈 着,正要伺机扑上来。卡 文· 卡特开始以为小女孩已 经死了,可他忽然听到了 小女孩微弱的哭声,原来 她正在艰难地向救济中心 爬行。卡文· 卡特赶紧调好 相机,按下快门,然后赶 走那只兀鹫。待一切收拾 妥当,他坐在树下,点起 照片拍摄于1993年的苏丹。当时,苏丹 烟,念着上帝的名字,放 处于战乱、饥荒。踏上苏丹国土的卡文· 卡特 声恸哭起来。 卡文· 卡特 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坐在灌木丛中,想 看到了自己跟整个人类脆 让自己平静一会儿,没想到却看到了让他更 弱的命运,他控制不住自 加吃惊的情景。 己的哀伤。
a.中国不会首先使用原子弹 b.中国使用核技术为人类造福 (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
邓稼先(1924—1986),
中国物理学家;1950年获美国
普渡大学博士学位,当年返回祖 国。他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
作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也是
中国核试验在技术上的主要组织 领导者之一。被誉为中国的“两 弹元勋”。
国家政策
科技工 作者
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开拓创新、无私 奉献、辛勤劳作和研究。
及时训练:
1.烟标是用于烟草各类制品的包装纸,种类繁多,图文精 美,蕴藏着社会变迁的丰富信息是名副其实的记录历史的 载体。右下面烟标反映 的史实是( )
B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l号 C.中国成功发射“神州”5号 D.中国首枚自行研制的火箭发射成功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2.1970年4月,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顺利送 入太空轨道的是( A ) A.“长征1号” B.“长征2号” C.“长征3号” D.“长征4号”
3.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 胜利地掌握了核技术的事件是 ( )
A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C.第一颗导弹飞行正常 D.第一次实现了导弹和原子弹的结合
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 工_________的时代。 合成蛋白质 人类基因的研究,到20世纪末, (2)中国积极参与________ 基因工程 中国在依靠_______ 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 人类重大疾病 ____________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 进水平,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
钱学森 著名火箭专家, 长期担任火箭导 弹和航天器研制 的技术领导职务, 对中国火箭导弹 和航天事业和发 展作出了重大贡 献。
载人航天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
载人航天工程视频资料
(1)决策 载人航天工程 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____________ 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 计划。 (2)成就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________”飞船载着宇 杨利伟 升上了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航员_______ (3)影响 三 个掌握载人航天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______ 技术的国家。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面对世界大国的核威胁 , 作为一个有着几亿人口的 大国,我们该怎么办?想 一想,我们当初为什么要 搞“两弹一星”?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④打破大国武力威胁、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力量
美 、____ 苏 等国对核武器和 (1)目的:打破____ 空间技术的垄断。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两弹一星”1、“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决策的提出(1)发展“两弹一星”战略的背景目的:打破等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加强国防。
2、成就:⑴核技术①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加强了中国能力②和平利用核能:建成核电站和核电站。
⑵导弹技术:①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②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实验成功。
⑶人造地球卫星技术: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意义:中国成为世界上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进入时代。
3、研制两弹一星的意义(1)打破了美苏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二、载人航天1、决策: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2、成就:(1)1999年起,“神州”飞船成功进行4次无人飞行实验(2)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人(杨利伟)航天飞行成功。
意义:――中国成为世界上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三、农业: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1、背景: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关乎国计民生。
2、成就:(1)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第二次绿色革命、第五大发明(2)他2001年获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3、意义:(1)是世界上成功利用的第一人(杂交水稻之父)。
(2)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联合国把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
(3)多次获得国际大奖,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四、计算机的研制和发展(1)成就:年研制成功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计算机“银河Ⅰ号”年“银河Ⅱ号(2)意义:加速国家发展五、生物技术的发展:1、1965年人工合成――意义: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时代。
2、20世纪末,中国基因工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参加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全部序列的1%)——意义: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做出贡献。
第19课_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D
7、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国防事业不断发展, 中国如果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 国就不能叫做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 样的国际地位。对其中提到的“两弹一星”的表 述正确的是( ) A.“两弹”都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爆炸成功的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使我国跨入核国家行列 C.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是1970年成功发射的 D.原子弹的研制是我国现代国防建设的开始
邓小平: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袁隆平:成功选育杂交水稻
启示: 发展经济,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
三 计算机技术
这就是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达 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I”。它的诞生,使我 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研制巨型 计算机的国家。
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 它运算速度全球第一,比第二名的美国国家实验室的计 算机快30%,速度达到每秒2.5千万亿次运算。
2.新中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对我国的现 代化建设有哪些重大作用?
政治制度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 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 经济建设 以来,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 国际环境 20世纪中期世界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促进了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党和政府重视科技的发展,作出正 确决策 。
我国还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
★
★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袁隆平成功选育出杂交 水稻,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1:直至目前,全球水稻平均亩产依然停留在260公 斤左右。袁隆平带领的中国科研队伍,已经将超级杂交 水稻的亩产提高到了800公斤!为世界粮食增产超过1万 亿斤(约合5亿吨),每年因推广超级水稻而增产的粮 食,相当于每年多养活了7000万人口。 材料2:中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0%,是世界上 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我国可耕地只占世界的7%。 解决 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中国政府的头等大事。 材料3:由于气候变化、水旱灾害、世界人口的迅速增 长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导致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 粮食生产量以及出口量急剧减少,世界粮食危机加重。
原创6: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谢谢观看!
(2)作用: 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
古代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 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得到全面
的发展。
2、生物技术 (1)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 首次实现。 (2)中国还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
粮食问题对中国及其世界的影响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 在2004年8日发表的《2004年全球粮 食安全状况报告》中指出,全球有 8.52亿人处在经常性的饥饿中,饥 饿和营养不良每年使500多万儿童死 亡,饥饿直接和间接给各国国民生 产力和国家经济造成上百亿美元的 巨额经济损失。
粮食问题的重要性:
他是谁? __邓__稼__先__
猜一猜
他是一个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 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 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 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 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 饥饿。他被誉为“水稻之父”。
他是谁? _袁__隆__平___
猜一猜
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 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 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 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 著,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 这也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 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 好的梦想。
人有了知识,பைடு நூலகம்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同时,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 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事业 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 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是我国繁 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二、本课测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 技事业蓬勃发展,在原子能技术、空 间技术、高能物理、生物技术、计算 机技术、信息技术等诸多领域,已达 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具体科技成 果主要有: 1.“两弹一星”的开发研制 取得巨大成功。 2. 在“两弹一星”以 后,向更高的科学高峰攀登,取得进 一步的发展。 3. 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 大突破,“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飞 行成功。 4. 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产杂 交水稻。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学思之窗:邓小平的这段谈话,生动地 说明了尖端科技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和国际关系中的巨大影响和作用。当代社 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 是科技力量的竞争。“两弹一星”的成功, 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 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他们遏 制中国的企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