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合集下载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PPT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PPT

• 提示: (1)特点:航空航天领域成就突出, 世界领先。
• (2)原因: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为科技 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党和政府的 正确决策,一系列科技发展计划和战略的 实施;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科技工 作者的艰辛努力和奉献精神等。
• 2.[学思之窗](教材P93)你怎样理解邓小平的这 段话?
•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做出的发展重大科 学科技的战略性举措有哪些?
• 精讲: (1)建国初期:建立科研机构,组织 科研队伍;实施“两弹一星”战略;制订科技 发展规划(如863计划,星火计划等)。
• (2)改革开放后:1978年召开全国科学大会, 邓小平重申“科技是生产力”的论断;1985年 中共中央做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 定》,极大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1995年, 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要求进一步发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 (3)科技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 展和进步,也显露出其某些负面效应。
•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标下历史学习的重要手段, 读下框内的文字材料,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 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 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 发达的标志。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B.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 C.中国成功发射“神舟5号”
• D.中国首枚自行研制的火箭发射成功
• 解析: 正确解读图片,图片显示的是东方红 卫星发射的纪念烟标。
• 答案: B
•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1905 年 爱 因 斯 坦 发 表 《 论 动 体 的 电 动 力 学》,为物理学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 化。为纪念这一成果诞生100周年,2005年 被定为世界物理年。

第19课-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会儿,没想到却看到了让他更加吃惊的情景。
【思考4】
材料1: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2004年全球粮 食安全状况报告》中指出,全球有8.52亿人处在经 常性的饥饿中,饥饿和营养不良每年使500多万儿 童死亡。
材料2:当代中国农邓民小说平吃在饭全靠国“实两行平的”以:家一庭联产 靠邓小平;二靠袁承隆包平责”任。制西为方主世要界形称式,的杂责交任稻制是调动 “东方魔稻”。国了际农上民甚生至产把的杂积交极稻性当,作解中放国了继农四村生 大发明之后的第五产大力发,明推,动誉了为农“业第的二发次展绿;色袁革隆平的 命”。杂交水稻饥不饿仅问杂民和解题交的粮决水收食了稻入中提,国高解人了 决的水 了吃稻 农产 民量 的, 吃增 饭加 问了 题农
2008年9月 25日21时10分, 神舟七号飞船 在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点火升 空。
一名苏丹小女孩,
瘦骨伶仃,身后立一只
不一怀好名意苏的丹秃小鹫女,孩它,虎瘦骨伶 仃,视眈身眈后着立,一正只要不伺怀机好扑意的秃
鹫,上来它。虎卡视文眈·卡眈特,开正始要以伺机扑
上来为小。女卡孩文已·卡经特死开了始,可以为小
【思考3】我们应该从这些新老科学家身 上学习什么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载人 航天 工程 巡礼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号成功发 射, 16日顺利返回。
2005年10月12日, 中国“神舟六号”升空, 17日顺利返回。
材料一
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 肯尼迪的较量(漫画)
美军入侵朝鲜的同时,还 悍然出动第七舰队入侵我 国台湾海峡
20世纪60年代,中苏边界 谈判破裂后,苏联不断进行 武装挑衅,制造流血事件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共49张PPT)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共49张PPT)

人。”
钱学森
③卫星技术
1970年,我国第 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东方红 一号”成功发 射。
意义: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术三 中 1、1992年: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的个 国 国掌 成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家 握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为 载世 4、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人界 航上 天
成就一:强大的国防科技——“两弹一星”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成就二:开创“太空新时代”的载人航天技术
1、1992年: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4、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5、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成功 6、2011年11月15日:“神舟八号”发射成功 7、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发射成功
④为了打破美苏对我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 增强国防力量。 目的
3、两弹一星”成果:
①核科学
中国 “两弹元 两弹元勋-邓稼先(1924-1986年)
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 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 邓稼先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 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毅然舍弃国外优厚的待 遇,回国甘当无名英雄,默默奋斗了数十年。他在中国核 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最后 因受核辐射严重伤害、全身大出血而病逝,年仅61岁。 直到他去世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他的遗言是: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死而无憾”。 功,打破美、苏的核垄断;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萌发起 一个强烈的愿望:早日回归祖国, 用自己的专长为国家建设服务。
美国海军部次长说:“一个钱 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 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 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为此他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
去自由,历经五年于1955年才回
“导弹之父”钱学 到祖国,表现了高度的民族自尊
纸刊登着两则新闻:“一批解密文件表明,1953年美国曾想利用
核武器攻击中国的援朝部队”“1954年,美、英等国考虑用核武
器进攻中国。”刚刚建立的新中国就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核威胁。
材料2 1969年3月,中、苏两国军队在珍宝岛发生了三次武
装冲突。勃列日涅夫竟打算“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 ,准
备用中程导弹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太空青椒
太空佛手茄子 太空西红柿
饥饿的女孩
联合国粮农组织 发表《2004年全球 粮食安全状况报告》 中指出,全球有 8.52亿人处在经常 性的饥饿中,饥饿 和营养不良每年使 500多万儿童死亡。
摄影者是1994年普利策奖得主、南非摄影家凯文·卡 特
干枯的土地,奄奄一息的孩子,紧盯“猎物”的兀鹰。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技术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两弹一星”
“两弹”:核弹、导弹
“一星”:人造地球卫 星
材料1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一
颗原子弹。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1952
年10月3日,英国进行了第一次核爆炸。1984年和1985年初,报
——2004年“感动中国” 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
三、赶超时代的信息技术 ——“银河”系列巨型计算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课件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课件

提示:(1)高科技成果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
国力,影响它的国际地位。(2)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
护国家安全。
2.“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重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提示:(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我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提高了中
国的国际地位,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2)展示了我国 的实力,增强了国防力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 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3)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科技骨干,为我 国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袁隆平培育成功杂交水稻的意义是什么?
(4)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起什么作用?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背景: 两弹一星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果断作出发展“_________”的 战略决策。
核武器 和_________ 空间技术 的垄断。 (2)为了打破美、苏等国对_______
3.“两弹一星”精神是什么? 提示:“两弹一星”精神是对我国尖端科技成就发展的肯定 , 是对科学工作者无私奉献、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精神的肯定。其
重大成果的取得体现了科学家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 ,自
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
4.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有何影响? 提示:(1)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步入先进国家行列 ,提高了中国 的国际地位,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成为带动 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
2.成就:
领域 时间 1964年 20世纪 90年代 成 爆炸成功 就 意 防能力 义
原子弹 第一颗_______
加强了中国的国

技术
先后建成秦山、 和平利用核能为 大亚湾 核电站 国民提供电力 _______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21张PPT)
能力
用核技术为国民提 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建成
供电力
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 弹试验成功
我国国防力量进一 步加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五个发射卫星的国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家,开始进入航天
时代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 航员杨利伟成功升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2、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材料一:中华民族曾经缔 造出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四 大发明,然而16世纪之后, 中国科技发展却逐渐落后 于世界,尤其是1840年以 后,尽管近代中国的仁人 志士百般努力将现代科学 引入中国,近代中国科技 仍然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 水平。新中国成立后,我 国的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 的发展。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3、科技的发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材料一: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材料二: 如果60年代
的袁隆平院士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 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他培 育的杂交水稻自推广种植以来,已
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 氢弹,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 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
6、20世纪80年代,我国为促进科技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不包括
A.制定“863计划” B.制定是“星火计划” C.制定“火炬计划”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我国国防力量进一 步加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五个发射卫星的国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家,开始进入航天
时代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 航员杨利伟成功升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在中国首次实现
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 的全合成,开辟了人 工合成蛋白质时代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首次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银河一号” “神五”载人成功升空和返回 基因工程技术
改革开放 时期
1983 2003
20世纪末
我国自主研发的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
银河—I
1983年12月诞生 每秒运算一亿次以上
银河—Ⅱ
1992年诞生 运算速度为每秒十亿次
银河—Ⅲ
1997年通过国家鉴定, 运算速度为每秒百亿次
三、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 (2)1983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银河Ⅰ号” (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
2004年荣获世界粮食奖
1973年成功培育出杂交 水稻品种——南优2号
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袁隆平选育出的杂交水稻的重要意义: 1、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2、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三、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 (2)1983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银河Ⅰ号” (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材料2: 1969年3月,中、苏两国军队在珍宝岛发生了三次武 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装冲突。勃列日涅夫竟打算“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准备 用中程导弹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2、目的: 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材料3:“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
“神舟5号”飞船返回舱
杨利伟返回地面后自主出舱
神舟号飞船顺利升空
“神舟六号” 飞行员费俊龙(左)和聂海胜
神舟六号”航 天员传回的画面, 画面中展示的是 从太空看到的中 国大地。

第19课_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_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D
7、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国防事业不断发展, 中国如果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 国就不能叫做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 样的国际地位。对其中提到的“两弹一星”的表 述正确的是( ) A.“两弹”都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爆炸成功的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使我国跨入核国家行列 C.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是1970年成功发射的 D.原子弹的研制是我国现代国防建设的开始
邓小平: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袁隆平:成功选育杂交水稻
启示: 发展经济,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
三 计算机技术
这就是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达 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I”。它的诞生,使我 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研制巨型 计算机的国家。
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 它运算速度全球第一,比第二名的美国国家实验室的计 算机快30%,速度达到每秒2.5千万亿次运算。
2.新中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对我国的现 代化建设有哪些重大作用?
政治制度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 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 经济建设 以来,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 国际环境 20世纪中期世界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促进了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党和政府重视科技的发展,作出正 确决策 。
我国还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袁隆平成功选育出杂交 水稻,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1:直至目前,全球水稻平均亩产依然停留在260公 斤左右。袁隆平带领的中国科研队伍,已经将超级杂交 水稻的亩产提高到了800公斤!为世界粮食增产超过1万 亿斤(约合5亿吨),每年因推广超级水稻而增产的粮 食,相当于每年多养活了7000万人口。 材料2:中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0%,是世界上 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我国可耕地只占世界的7%。 解决 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中国政府的头等大事。 材料3:由于气候变化、水旱灾害、世界人口的迅速增 长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导致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 粮食生产量以及出口量急剧减少,世界粮食危机加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州6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2005年10月17日凌晨4 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时 日凌晨 33分 在经过115小时32 115小时32分 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 钟的太空飞行, 钟的太空飞行,完成中国真正意义 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 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 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 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 航天员费俊龙 聂海胜安全返回 费俊龙、 安全返回。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
秦 山 核 电 站 内 部
中国在任何 情况任何时 侯不会首先 使用原子弹
核 电 站
1960年中国仿制 1960年中国仿制近 年中国仿制近 导弹成功。 程导弹成功。 1964年独立研制的 1964年独立研制的 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发射成功, 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揭开导弹、 揭开导弹、火箭发展史 新一页。 新一页。 “中国航天之父”、 中国航天之父” 中国航天之父 “中国导弹之父”、 中国导弹之父” 火箭之王” “火箭之王”、“中国 自动化控制之父” 自动化控制之父”
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1965年 1965年,中国终于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 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结晶牛胰岛素。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 结晶牛胰岛素。 结晶牛胰岛素 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 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 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 的征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的征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面对功绩 王应睐, 和荣誉,作为学术带头人的王应睐 和荣誉,作为学术带头人的王应睐,想 到的是集体和他人, 到的是集体和他人,甚至没有在科研报 告中署上自己的名字。 告中署上自己的名字。 第二年, 第二年,瑞典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 化学组主席专程来到中国, 化学组主席专程来到中国,研究评选有 关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中国科学家获奖 事宜。 事宜。由于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是我国众 多科学家集体研究的成果, 多科学家集体研究的成果,不符合该奖 授奖对象最多为三人的规则,因此, 授奖对象最多为三人的规则,因此,中 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袁隆平: 袁隆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获 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获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被 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
1973年 1973年-南优二号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 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1983 2003
巨型计算机-“银河一号” 巨型计算机 银河一号” 银河一号
“神五”载人成功升空和返 神五”载人成功升空和返 神五 回
两弹一星
邓稼先(1924 1986 1986), 邓稼先(1924—1986), 中国物理学家;1950年获美 中国物理学家;1950年获美 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 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当年 返回祖国。 返回祖国。他是中国核武器 理论研究工作的开拓者与奠 基人之一, 基人之一,也是中国核试验 在技术上的主要组织领导者 之一。被誉为中国的“ 之一。被誉为中国的“两弹 元勋” 元勋”。
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 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 平培育的杂交产品, 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 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 6000多万人 2004年 多万人。 6000多万人。2004年,袁 超级杂交稻项 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 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 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 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 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 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 亩产超过800 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 的目标, 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 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 7500万人 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
钱学森一家
中国二炮部队地地导弹
中国各种导弹
中国导弹部队
中国新型的中远程地空导弹
中国发射地空导弹
中国发射洲际导弹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一号”发射成功。 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 发射卫星的国家。 发射卫星的国家。 “东方红一号”重 东方红一号” 东方红一号 173公斤 公斤, 173公斤,比苏联 (83.6公斤 公斤) (83.6公斤)、美国 (8.2公斤)、法国(38 (8.2公斤) 法国(38 公斤 公斤) 日本(9.4 (9.4公 公斤)、日本(9.4公 斤)等国的第一颗人 造卫星重量总和还要 重。
时期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965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杂交水稻-南优 号 杂交水稻 南优2号 南优
文革时期
1970 1973
改革开放时期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 功,打破美、苏的核垄断; 打破美、苏的核垄断;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年氢弹爆炸成功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思考: 思考:中国为什么要发展 核武器? 为什么中国要集 核武器?(为什么中国要集 中力量首先在一些尖端领 域取得突破? 域取得突破?)
课前探究
一、新中国成立后对党和政府发展科技 的战略决策 二、新中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哪些重大成 就及原因? 就及原因?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起 什么作用? 什么作用?
战略决策: 战略决策:
1956年 制订了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确 1956年,制订了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确 定以发展原子能、 定以发展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 为重点。 为重点。 1963年 制订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第二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1963年,制订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部署了导弹、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试验, 部署了导弹、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试验,人造 卫星的研制。 卫星的研制。 863”计划 “863 计划 星火计划、 星火计划、火炬计划 1992年,“神舟计划”载人航天工程 1992年 神舟计划” 1995年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第19课 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 主要成就, 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 重大作用。 重大作用。
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世界领先; 古代辉煌) 世界领先;(古代辉煌) 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 1840年以后, 年以后 先进水平; 近代衰弱) 先进水平;(近代衰弱)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得 年新中国成立后 到较全面的发展。 新中国振兴) 到较全面的发展。(新中国振兴)
聚焦网络:推荐袁隆平获诺贝尔和 聚焦网络:推荐袁隆平获诺贝尔和 平奖,你认为如何? 平奖,你认为如何? 网友“天南地北”认为: 网友“天南地北”认为:当初诺 贝尔设立和平奖, 贝尔设立和平奖,就是希望奖励致力 于消除矛盾、缩小差距, 于消除矛盾、缩小差距,创造社会和 谐,为人类和平与科学和谐发展做出 贡献的人。 天南地北”认为: 贡献的人。“天南地北”认为:“消 除贫穷与饥饿才是最好的和平! 除贫穷与饥饿才是最好的和平!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在2004年8日 ) 年 日 发表的《 年全球粮食安全状况报告》 发表的《2004年全球粮食安全状况报告》中指出, 年全球粮食安全状况报告 中指出, 全球有8.52亿人处在经常性的饥饿中,饥饿和营 亿人处在经常性的饥饿中 全球有 亿人处在经常性的饥饿中, 养不良每年使500多万儿童死亡,饥饿直接和间 多万儿童死亡, 养不良每年使 多万儿童死亡 接给各国国民生产力和国家经济造成上百亿美元 的巨额经济损失。 的巨额经济损失。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 “东方红一号”
“两弹一星”的重大意义 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
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与核威胁 增强国防力量, 增强国防力量,提高国际地位 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有利于世界和平 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的发展 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
中国已经 成为世界上 第三个掌握 载人航天技 术的国家, 术的国家, 成为世界航 天大国。 天大国。
北京时间2008年 北京时间2008年 2008 25日 9月25日,神舟七 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 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在随后的飞行过程中, 在随后的飞行过程中, 我国航天员翟志刚 翟志刚首 我国航天员翟志刚首 次进行了空间出舱 空间出舱活 次进行了空间出舱活 2008年28日17时 动。2008年28日17时 13分飞船着陆 分飞船着陆, 13分飞船着陆,三位 宇航员翟志刚 翟志刚、 宇航员翟志刚、刘伯 景海鹏安全返回 安全返回。 明、景海鹏安全返回。
“863 计划 863”计划 863 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计划) 《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纲要》 纲要》从世界高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的需要与 实际可能出发,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 实际可能出发,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 的方针,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 的方针,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 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7 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7 个领域15 15个主题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与开发 个领域15个主题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与开发 的重点、组织一部分精干的科技力量, 的重点、组织一部分精干的科技力量,希望通 15年的努力 力争达到目标。 年的努力, 过15年的努力,力争达到目标。
杂交水稻的主要贡献: 杂交水稻的主要贡献:
杂交水稻增产明显,南优2 杂交水稻增产明显,南优2号单产一般 比常规稻增产20%以上 增产20%以上; 比常规稻增产20%以上; 杂交稻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杂交稻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杂交稻在世界范围推广, 杂交稻在世界范围推广,被许多国家 引种, 引种,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 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