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渗透法制教育品德与社会教案
王淼五年级法制渗透教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小学生知法守法》渗透法制教育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法律护我成长》渗透法制教育展示)。
2.学生阅读案例3.讨论:①小建通过什么方式找回了爱?这种方式合理吗?②如果没有法律的保护,小建会怎么样?③从这个案例中,你明白了什么?4.小结:法律的保护是真真切切的。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的重要时期,由于我们年龄小,认识能力有限、识别选择能力差,极易受到侵害。
因此,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国家给予青少年特殊保护,也就是法律保护,法律用强制力保护最有效。
我们只有懂得法律,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我们的正当权益,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保护。
【设计思路】通过分析案例的方式,让法律走近学生身边,和学生零距离接触,使学生尽快了解法律对儿童的保护作用,树立法律意识。
(三)寻求保护懂法律1.案例分析:《一个法盲的悲剧》刘红是个聪明的姑娘,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擅长文艺。
可是,忽然有一天,这个好学生被抓走了。
事情是这样的-----(课件出示案例)2.【案例简介】一天,正在家中复习功课准备期末考试的刘红发现她的英文课本被患有精神病的妹妹刘阳撕毁了。
刘红生气地想,为了照顾这个傻妹妹,父母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她也耽误了不少学习时间,这妹妹简直就是多余,于是她把刘阳按在地上,掐住了妹妹的脖子。
刘阳开始还挣扎,后来就不动了。
等邻居发现把刘阳送到医院,已经来不及。
公安人员来逮捕刘红的时候,刘红说:“我怎么了?这是我家的私事,不用你们管闲事。
”最终,刘红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3.讨论案例:①刘红认为教训打死妹妹是自家的事,不用他人来管,你觉得她的说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诚信真可贵》渗透法制教育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法律保护你我他》渗透法制教育五年级品德与社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渗透法制教育。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制教案(通用7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制教案(通用7篇)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制教案1认知:1、知道有关公共场所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2、列举说明公共场所所需要的良好秩序。
行为:(1)、在校外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2)、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教学要点:1、公共秩序是公共场所的纪律,我们应当知道有关公共场所的公共秩序。
2、公共场所所需要的良好公共秩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
3、在公共场所自己要遵守公共秩序,看见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教学准备:1、了解学生中遵守公共秩序的情况。
2、收集与遵守公共秩序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新课1、你在哪些公共场所见过这样的标语?(出示:请安静、请依次排队、请勿吸烟)2、当你看到这些标语时你是怎样做的?师:我们是小学生,必须遵纪守法,我们该怎样从遵守公共秩序做起呢?请大家一起来学习《遵守公共秩序》一课。
(板书课题)二、学文、明理、导行1、生跟着录音熟悉课文内容(放录音)思考:我们为什么要遵守公共秩序?2、师讲解告诉学生:公共场所是我们大家共同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
公共秩序是人们长期生活中为适应共同生活的需要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规则。
人们按照这些规则办事社会就井然有序。
3、出示(双江小学排着整齐的队伍到剧场看杂技表演)教师提问、学生讨论: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遵守公共秩序?(排队入场、按票入座、演出中役有走动、看演出时不乱吼叫、结束时场地上没有瓜皮果壳)②剧场的叔叔阿姨是怎样称赞他们的?说明他们怎么样?③他们遵守了公共秩序对社会生活有什么好处?(启发学生从心情、演员完成任务的情况、剧场工作人员的态度等方面来谈)师小结:遵守公共秩序可以使公共场所里被服务者心情舒畅,服务者满意,公共场所井然有序,展示我们自己的文明程度。
但是有些学校个别同学就不是这样。
4、出示图:(图画内容:小明等几位同学在一个车站停车场里打闹,小刚劝他别这样做,他不听,正在这时,一辆客车从车站开出,另一辆正要进站,小明他们不让道,在两辆客车间追打,司机来了个急刹车,才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五年级道德与法制全册教案

五年级道德与法制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3. 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使之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社会第1课:我们的一员1. 学习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要关心社会,融入社会。
2.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与同学、老师、家人相处。
第2课:我们的规则1. 学习基本的社会规则,如交通规则、学校纪律等。
2.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习惯,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第二单元:我们的国家第3课:我们的国家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国家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激发爱国情怀。
第4课:我们的国家制度1. 学习我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
2. 培养学生了解国家制度,增强法制观念。
第三单元:我们的家庭第5课:我们的家庭1. 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家庭生活。
2. 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学会与家人相处。
第6课:我们的亲情1. 学习亲情的重要性,体会亲情的伟大。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人,珍惜亲情。
第四单元:我们的自我保护第7课:我们如何保护自己1. 让学生了解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8课:我们如何应对危机1. 学习应对危机的方法,如地震、火灾等。
2. 培养学生冷静应对危机,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第五单元:我们的环保意识第9课:我们的地球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重要性,认识到环保的紧迫性。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第10课:我们的环保行动1. 学习环保知识和方法,如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等。
2. 培养学生实践环保行动,为保护地球贡献力量。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知识和道德规范。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思辨能力。
3. 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培养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
五年级全年法制教育教案

五年级全年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其合法权益的维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2.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 未成年人保护法4. 防范校园暴力5. 交通安全法规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四、教学安排每课时40分钟,共10课时。
五、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法律知识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宪法的地位和作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尊重和维护宪法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宪法的定义和地位2. 宪法的作用和意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教师讲解宪法的定义、地位和作用。
2.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宪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四、教学安排1. 讲解宪法的定义、地位和作用(20分钟)2. 学生分组讨论(15分钟)3. 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五、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参与度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六、教学内容6. 刑法的基本原则7. 民事法律关系8. 行政法与行政行为9. 知识产权法简介10.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七、教学方法1. 讲解:对基本的法律概念和原则进行系统的讲解。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具体应用。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法律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角色扮演:模拟法庭场景,让学生体验法律程序,增强法治观念。
八、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刑法的基本原则(40分钟)讲解刑法的基本原则,如罪刑法定、平等适用等。
分析案例,让学生理解原则在实际案件中的应用。
2. 第二课时:民事法律关系(40分钟)介绍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民事法律规定的具体内容。
五年级小学法制教育教案

五年级小学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法律,知道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
3. 引导学生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定义和作用2. 我们的生活与法律的关系3. 遵守法律的重要性4. 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让学生学会如何遵守法律。
3. 让学生学会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
五、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案例来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来提高法制观念,培养遵守法律的意识。
3. 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1. 案例材料: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法律案例,如校园欺凌、交通事故等。
2. 视频资料:制作或搜集关于法律教育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识。
3. 教学PPT:制作教学课件,内容包括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生活中的法律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案例引出法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法律的定义和作用: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法律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
3. 分析生活中的法律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4. 讨论遵守法律的意义: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如何遵守法律,以及违反法律的后果。
5. 学习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讲解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权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八、课堂练习1. 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法制观念。
九、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并写一篇短文。
五年级法制教育的教案(精选6篇)

五年级法制教育的教案五年级法制教育的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法制教育的教案(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年级法制教育的教案1一、教学内容:当前暴力犯罪突出,团体犯罪严重,各种社会团体因素对当前中小学生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
本节课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四、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五、教学过程:1、引言:同学们都有十一、二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2、阐述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1)犯罪呈低龄化趋势(2)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3)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4)犯罪的类型复杂3、学生讨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4、总结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1)社会的因素(2)家庭的因素(3)学生的心理因素5、相互交流学生与主持人对某一案例,一起讨论,各抒己见6、布置作业本周大家就本节班会课写一篇周记,谈谈自己应如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青少年。
五年级法制教育的教案2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
2、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了解并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3、通过案例分析与学生的讨论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触目惊心: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
五年级小学法制教育教案

五年级小学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知道法律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使学生明白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3. 引导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4. 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什么,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2. 法律与生活: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法律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3. 遵纪守法:遵守法律的意义,如何做到遵纪守法。
4. 自我保护: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遇到问题如何寻求法律帮助。
5. 公民素质:公民的概念,公民应具备的素质和责任。
三、教学重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遵纪守法的意义和做法。
3. 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4. 公民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四、教学难点1. 法律的具体内容和实践。
2. 遇到问题时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3. 公民素质的提升和体现。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公民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以及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法律知识读本》、《小学生法制教育教程》等。
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或多媒体课件。
3. 案例材料:收集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案例。
4.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法律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法制教育主题。
2. 讲授新课:按照教学内容,逐个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引导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提高公民素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遵纪守法。
五年级全年法制教育教案

五年级全年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
3.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违法行为及其后果,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4.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和互联网,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定义和作用2. 法律与我们的生活3. 违法行为及其后果4. 保护自己的方法与技巧5. 网络安全与自我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和习惯。
2. 难点: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和互联网,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违法行为及其后果,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课时1. 法律的定义和作用:2课时2. 法律与我们的生活:2课时3. 违法行为及其后果:2课时4. 保护自己的方法与技巧:2课时5. 网络安全与自我保护:2课时教案内容请参考下一个回答。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法律的定义、作用以及与我们的生活等方面的知识。
3.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互相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七、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法律作用的小作文。
2. 家长协助学生制定一份家庭法制教育计划,培养孩子遵守法律的意识。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