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历史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60、61)试题(Word版)

2018-2019学年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60、61)试题(Word版)

吕梁育星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月考(一)试题高二历史(60、61)出题人:杨秀强(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右图是顾銮斋教授所著《如歌岁月》书影,该书对古希腊文明的勃兴进行了系统释读和探秘。

影响古希腊文明勃兴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 )A.大河流域B.延绵大陆C.重叠的山峦与海洋D.亚非文明影响2.亚里士多德说:“梭伦对双方都加以反对,而且尽管他无论同哪一方妥协都有可能成为僭主(指通过政变或其他暴力手段夺取政权的独裁者),但他宁愿招致双方的仇视也要拯救祖国并订出最好的法律。

”这里的“双方”指( )A.奴隶和奴隶主 B.统治者和被统治者C.平民和贵族 D.改革派和保守派3.梭伦改革中,制定新法典取代德拉古的严酷法律,只保留了其中有关杀人罪判死刑的部分,还制订禁止厚葬、抚恤为国牺牲公民的亲属等法令。

这些改革措施( ) A.具有一些人文主义色彩 B.维护工商业奴隶主利益C.援引罗马自然法的精神 D.体现梭伦改革中庸主张4.有学者说,梭伦改革稳定了雅典公民团体,使雅典阶级结构发展为贵族奴隶主、工商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社会基础。

其中,“稳定了雅典公民团体”的举措是(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C.推行陶片放逐法 D.建立五百人议事会5.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中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

”“这一全新的因素”主要来源于(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建立“四百人会议” D.鼓励发展工商业6.梭伦在担任执政官期间,曾立法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

这一规定旨在用法律来( )A.赋予公民国家主人的地位 B.引导公民切实关心国事C.培养公民见义勇为的品质 D.冲破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7.梭伦说:“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精编】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仿真卷(A卷)历史 教师版

【精编】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仿真卷(A卷)历史 教师版

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仿真测试卷历 史 (A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山西大学附属中学)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

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B .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C .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D .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男女各二人”可知,三个历史文献的记述都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经形成。

故答案为B 项。

材料信息无法得出“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的结论,排除A 项;材料只是反映农业经营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没有体现出精耕细作的特点,排除C 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女织”的特点,排除D 项。

【答案】B2.(2019河北省衡水中学联考)西汉时期的画像石雕刻主要采用錾凿法勾勒出人物、动物,形象稚拙,画面层次少,刻痕较深,线条较粗,不够流畅。

东汉时期,画像石雕刻线条流畅,刻痕较浅,用线注重人物内在结构表达,动物及各种背景图案刻画也恰如其分,浑然一体。

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A .冶铁技术的提高B .绘画艺术的进步C .佛教文化的影响D .思想观念的变迁【解析】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的画像石雕刻线条较粗,不够流畅,而到东汉时期,画像石雕刻线条流畅,刻痕较浅,刻画精细。

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三)(57、58、59)

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三)(57、58、59)

吕梁育星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月考(三)试题高二历史(57.58.59)一、选择题(每题2分,一共50分)1.《汉书·诸侯王表》载:“武(武帝)有衡山、淮南之谋,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

”这实质上反映了:A.诸侯不参与政事B.西汉推行附益法C.君主专制到顶峰D.中央集权的加强2.右图中的斜线部分大致表示中国古代某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域。

由此可判断该王朝是:A.西周B.秦朝C.西汉D.元朝3.为了制约宰相,北宋设置的官职有:①节度使②枢密使③三司使④参知政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公元前443—前429年,这15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了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有的历史教科书也将其称为:A.“伯利克里时代”B.“克利斯提尼时代”C.“查士丁尼时代”D.“亚里士多德时代”5.右边是某同学即将发布的一则微博截图,其中有明显史实错误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②③6.王觉非先生说:“在当时英国政治、社会力量的结构之下,不论是主张君主专制者或主张议会主权者,都不可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不经暴力而经过妥协来解决上述的基本矛盾,是唯一可能的道路”。

这条“道路”是:A.资产阶级革命B.世界殖民扩张C.光荣革命D.工业革命7.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这个观点:A.深刻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抹杀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实质C.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D.肯定了中国抗击侵略者的正义性8.中国近代史上有很多事件的名称被冠以当年的干支纪年,如辛酉政变、庚子赔款等。

下列事件习惯上也采用这种称呼的有:①1840年鸦片战争②1894年中日战争③1898年资产阶级改革④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以下是就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归纳整理的一张表格(“√”表示有,“/”表示无),其中出现错误最多的是:10.广西是太平天国发祥地之一,当地曾流传这样的歌谣:“妹莫忧,卷起包袱上柳州,跟随天军去打仗,太平天下乐悠悠”。

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

吕梁育星中学2018-2019年度第二学期月考(一)试题高一生物(命题人:王茜茜)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 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2.某水稻的基因型为Aa,其自交后代中纯合子占总数的()A.25% B.50% C.75% D.100%3.如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生物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B.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C.能够出现交叉互换的是乙 D.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4.下列组合杂交后将会出现性状分离的是()A.AA×AA B.AA×Aa C.Aa×aa D.Aa×Aa5.某小组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用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实验1),得到的子一代(F1)都是高茎.用F1进行实验2,发现F2中高茎数约为矮茎的三倍.实验2采用的方法是()A.自交实验 B.测交实验 C.杂交实验 D.反交实验6.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为15:1,那么F1与隐性个体测交,与此对应的性状分离比是()A.1:1 B.3:1 C.1:3 D.1:2:17.两只杂合子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3只小羊是白色.若它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A.一定是白色的 B.一定是黑色的C.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8.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先进行高茎豌豆间的杂交,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若后代中全部高茎进行自交,则所有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值为()A.3:1 B.1:1 C.9:3:3:1 D.5:19.在三对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情况下,ddEeFF和DdEeff杂交,其子代中表现与双亲相同的个体占全部后代的()A. B. C. D.10.下列4个图中,属于减一时期的图是()A.B.C.D.11.小麦的高茎(T)和矮茎(t)、无芒(B)和有芒(b)各为一对相对性状.现有高茎无芒小麦与矮茎无芒小麦杂交,其后代中高茎无芒:高茎有芒:矮茎无芒:矮茎有芒=3:1:3: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A.TtBB×ttBb B.TtBb×Ttbb C.TtBb×ttBb D.TtBb×ttBB1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肯定没有染色单体的时期是()A.分裂间期 B.减I后期 C.减II前期 D.减II后期13.下列细胞在分裂时,会形成两个大小不同的细胞的是()A.初级精母细胞B.次级精母细胞C.第一极体 D.次级卵母细胞14.染色体组成为AaBbCc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和精子类型分别有()A.8种、8种 B.16种、8种 C.1种、2种 D.2种、1种15.如图为某雌性动的一个细胞示意图,该细胞属于()A.卵细胞B.第一极体C.卵原细胞D.初级卵母细胞16.下面是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A.卵细胞继承初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 B.分裂时,每条同源染色体进入卵细胞的机率不等C.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是精子的头部 D.合子中全部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17.如图是果蝇细胞减数分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图I表示的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B. ①过程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 图Ⅲ中的a、b、c、d 4个细胞不可能有三个极体D. 若a细胞内有5条染色体,一定是过程②出现异常18.雄果蝇有8条染色体,其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中有4条染色体,这4条染色体来自该雄果蝇亲代中的情况是()A.全部来自雄果蝇 B.全部来自雌果蝇C.雌雄果蝇各一半 D.不能确定19.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杂交实验时,必需()A.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B.以矮茎作母本,高茎作父本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D.对父本去雄,授以母本花粉20.假定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4,对图中②③④⑤⑥细胞所处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为③⑤⑥B.②③④为减数分裂,分别为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C.④⑥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④⑤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21.已知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种子,其数目之比为5:2,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A.3:5:1 B.11:2:1 C.13:2:1 D.36:12:122.如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该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Ⅱ4和Ⅱ5的基因型一定不同B.若用A、a表示该等位基因,则Ⅰ2的基因型一定为AAC.由Ⅰ1×Ⅰ2→Ⅱ4和Ⅱ5,可推知此病为显性遗传病D.由Ⅱ5×Ⅱ6→Ⅲ9,可推知此病属于显性遗传病23.豌豆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且两对基因完全显隐性)分别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以植株甲与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子一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1:1,则甲、乙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 B.若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甲、乙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 C.若子一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3:1,则甲、乙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D.若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甲、乙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 24.如图中①~⑤表示某哺乳动物(2N)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中不同结构或物质的数量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a、b分别表示核DNA和染色体的数量变化B.②时的细胞可表示初级精(卵)母细胞C.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②→③的过程中D.④时的细胞可表示配子细胞25.将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在后代中的纯合子和杂合子按所占的比例做得如图所示曲线,据此分析,说法不正确的是()A. a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B. 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C. 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D. c曲线可代表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1.一种雌雄异株的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受一对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A、a控制,几组杂交实验结果如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1)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定律.在显性亲本杂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2)根据上表中杂交组合可以判断(填“宽叶”或“窄叶”)为显性性状.(3)组合二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4)组合三后代宽叶的基因型为,宽叶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2.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1)实验的亲本中,母本是_________;为了确保杂交实验成功,操作①称为_________,操作时应注意,时间上_________.(2)实验中,操作②叫_________,此处理后必需用纸袋对母本进行套袋隔离,其目的是_________.(3)若两亲本为纯合子,高茎对矮茎为显性,如图进行试验后产生了120株高茎的后代,则高茎杂合子有_________株.3.甲图表示某高等动物在进行细胞分裂时的图象,乙图表示该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DNA 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和图示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1)甲图中A处于___期;B处于___期,此细胞的名称是___;C细胞分裂后得到的子细胞为___.(2)甲图中B细胞对应乙图中的区间是___,乙图中8处发生的生理过程叫___.(3)乙图细胞内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是___和,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___.(4)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在6~7时期染色体数目为___条.4.某种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与a、B与b)控制,叶片宽度由一对等位基因(C与c)控制,三对基因分别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花色有三种表现型,紫花(A_B_)、粉花(A_bb)和白花(aaB_或aabb).下表为某校探究小组所做的杂交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除注明外每空一分)甲:___;(2分)乙:___.(2分)(2)若只考虑花色的遗传,让乙组F1中的紫花植株自花传粉,其子代植株的基因型共有___种,其中粉花植株占的比例为___.(3)某实验田现有一白花植株,若欲通过一代杂交判断其基因型,可利用种群中表现型为___的纯合个体与之杂交.请写出预期结果及相应的结论:(假设杂交后代的数量足够多)①若杂交后代全开紫花,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②若杂交后代中既有开紫花的又有开粉花的植株,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③若杂交后代___,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2018-2019学年育星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生物答案一.选择题1-5 CBCDA 6-10 BCDCB 11-15 CDDCB 15-20 CDDCC21-25 BDDCC二.1.(1)分离性状分离(2)二宽叶(3)Aa、Aa(4)Aa 100%2.(1)高茎豌豆去雄自花授粉之前(2)授粉防止其它豌豆花粉的干扰(3)1203.(1)有丝分裂后 4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初级卵母细胞卵细胞和第二极体(2)3~4 受精作用(3)1~6 9~11 4~8(4)204.(1)AaBbCc×AaBbcc AABbCc×aaBbCc(2)9 1/8(3)粉花①aaBB②aaBb③全部开粉花 aabb。

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8-2019高二上学期月考(三)历史试卷含答案

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8-2019高二上学期月考(三)历史试卷含答案

吕梁育星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月考(三)试题高二历史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

”这一时期( )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儒学思想趋向新启蒙2.下面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意思。

这位思想家可归类( ) 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

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内行诈谋却装作遵循正道的国君。

A.儒家B.法家 C.道家 D.墨家3.中国古代儒学历经孔子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和宋明理学三个主要阶段。

这三个时期的儒学思想最大的共同特点是( )A.都被当时统治者所极力尊崇 B.都要求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C.都宣扬了“君权神授”思想 D.都体现了儒道佛思想的融合4.李贽在《焚书》一书中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李贽的这一思想A.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B.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C.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伦理观念和要求5.罗素评价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是“从古代的朦胧稚嫩发展到明确成熟”。

其中“朦胧稚嫩”时期为( )A.古希腊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B.14~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C.17、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时期 D.德意志宗教改革时期6.“社会公约在公民之间确立了这样一个平等,以致他们都遵守同样的条件,并且都应该享有同样的权利。

”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 )A.狄德罗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D.卢梭7.宗教改革后在德国出现的新教派是( )A.路德教 B.清教 C.加尔文教 D.天主教8.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

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吕梁育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吕梁育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吕梁育星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月考(三)试题高一历史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1.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A. 周王一卿大夫一诸侯一士的等级序列B. 周王一士一卿大夫一诸侯的等级序列C. 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D. 周王一诸侯一士一卿大夫的等级序列【答案】C 【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西周通过分封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上下等级序列,选项C正确;选项A、B、D排序有误,排除。

【点睛】解题关键是对西周分封制内容的掌握。

2.秦始皇每天要批阅重达一百二十斤的奏章,有时甚至深夜才能休息,这主要是因为A.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B. 以至万世而为君C. 分天下为三十六郡D. 功过五帝,地广三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是秦始皇每天要批阅很多的奏章,很晚才休息,这是因为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下,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事无大小,都由皇帝决策,故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权至上3.毛泽东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

”这里的“制”主要指的是A. 中央集权制B. 禅让制C. 宗法制D. 世袭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行秦政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制度是秦朝开始设置的;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这一制度是指中央集权制度,故A项正确;BCD项都不是秦朝开始的。

点睛:材料“行秦政制”是解题的关键。

4.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十万,恢复幽蓟,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A. 渴望收复幽云地区B. 重文轻武C. 委派文官主持军务D. 重武轻文【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代状元登第的荣耀远远超过武将收复失地,可见当时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选项B正确;选项A脱离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只是对文武官员重视程度的对比,并未涉及文官主持军务,排除C;选项D与材料主旨相反,排除。

【点睛】解题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即状元登第的荣耀超过武将收复失地,由此反映出政府重文轻武的政策。

山西省吕梁学院附属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山西省吕梁学院附属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吕学附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测试题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写在答题卡内)1、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有①打电话交流②乘汽车上班③坐飞机旅行④使用电脑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2、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3、两宋时期,我国的商业空前繁荣,表现为①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②海外贸易发达,商品远销东亚、南亚、西亚及东欧和北非等地③在重要城市出现了为地域商帮服务的会馆④河南开封、浙江杭州是商业繁盛的大都市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电视剧《乔家大院》反映了晋商兴衰的缩影。

晋商以贩运供给边境驻军军粮起家,从中可反映明朝的哪一特征A、专业商业城市兴起B、官商勾结,克扣军粮C、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长途贩运D、边境不宁,战争频繁5、“民农则重(持重),重则少私义(议),少私义则公法立,国专。

……民舍本事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这反映出作者①主张重农抑商②倡导以法治国③维护农民利益④力求社会稳定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6、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能够初步形成世界体系的根本原因是A.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B.封建势力的衰退C.工业革命发展了生产力 D.工人运动的兴起7、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A.财富日益掌握到少数资本家手中 B.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C.资本家加强对生产价格、市场的控制 D.国际垄断集团形成8、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发展进程为从一国到多国 B.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C.促进了重工业部门的大发展 D.科学家和工程师起主导作用9、“从世界范围看,农业起源中心主要有三个:西亚、中南美洲和东亚。

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吕梁育星中学2018-2019年度第二学期月考(一)试题高一地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化进程曲线图。

据此完成问题。

1. 该国人口数量达到顶峰的时间为()A. ①B. ②C. ③D. ④2. 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A. 埃及B. 中国C. 德国D. 新加坡【答案】1. D 2. 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

【1题详解】在④时期之前,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为正,故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而④时期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人口数量开始减少,故④时期人口数量达到顶峰。

正确答案选D。

【2题详解】目前呈现人口负增长,只有德国符合。

正确答案选C.【点睛】本题组着重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1)题,要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的关系: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零时,人口数量增加;等于零时,人口数量不变;小于零时,人口数量减少。

第(2)题,通过读图分析可知,人口出现负增长的国家应该是德国。

3.我国“十一”黄金周,大量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A. 国际人口迁移B. 国内人口迁移C. 省内人口迁移D. 人口流动【答案】D【解析】【详解】判断人口迁移的基本标准:一是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二是时间较长(一般一年以上);三是定居地的变更;根据材料国内外游客去四川九寨沟旅游是短暂性的人口移动,应属于人口流动,故选D项。

【点睛】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

人口流动是人口在短期离开后又返回原居住地的现象,一般指离家外出工作、读书、旅游、探亲和从军一段时间,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

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比人口迁移更为普遍和经常,流动的人口不能称为移民。

人口流动分为周期流动和往返流动。

4.在一个区域中,高级别城市与低级别城市相比( )A. 服务范围大B. 彼此距离较近C. 数目多D. 提供的服务级别低【答案】A【解析】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彼此距离越远,数目越少,提供服务级别越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吕梁育星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月考(一)试题高一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但“社稷”却被用做国家的代称。

这主要是因为( )A.鬼神迷信思想盛行B.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C.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土地上出产的谷物D.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2.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

”从中可知,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 )A.隋唐时期B.夏商时期C.战国、秦汉D.宋元时期3.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补充历法。

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A.农学研究因循守旧B.天文历法科学严密C.北方经济的持续领先 D.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4.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她身上装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A.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B.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C.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女子备受压迫,日夜劳作D.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一普通小吏,家中竟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5.刘力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介平民。

下面对其社会生活的描述,最有可能接近真实的是( )A.从长安城的“市”买了两斤鱼回家熬鱼汤B.为妻子买了一件官营手工工场制造的精美绸衣C.在长安夜市的酒楼上喝得酩酊大醉彻夜未归D.经营盐铁买卖,生意非常兴隆6.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水利灌溉技术先进B.科学技术领先世界C.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D.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7.唐代诗人王维在《渭川田家》中写道:“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鸣叫)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诗句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 )A.乡村生活的清闲富足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C.农业生产劳作的艰辛D.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8.《唐律疏议》规定商人有“行滥短狭者(指假冒伪劣商品)而卖者,杖六十”,“得利赃重者”按盗窃论处;宋代《太平广记》中多有“卖油条者在油中掺杂鱼膏以图厚利,终被暴雷击死,商人背信弃义而家遭火灾”等记载。

这些记载说明唐宋时期()A.严格推行重农抑商B.注重规范商业行为C.商人笃信因果之说 D.获取重利遭到严惩9.宋初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

这表明宋朝的土地政策()A. 导致了当时的积贫积弱B.促使其内部社会矛盾急剧恶化C.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D.促进了自耕农的增多10.王世贞《四部稿》中记载:“大抵徽商……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材料反映了徽商( )A.注重资本积累,扩大投资 B.注重扩大经商范围C.注重买田置地D.注重多样化经营11.清代雍正二年(1724),山西巡抚刘于义奏称:“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

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

”这表明()A.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被抛弃 B. 商人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C.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D. 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变化12.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

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 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13.“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

”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B.棉花成为经济作物C.商品经济的发展D.棉纺织技术的改进14.清人钱泳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者也。

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

”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B.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C.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D.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15.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B.私营手工业占据手工业的主导地位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16.“星盘”和“指向标”的发明为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条件,表现在( )A.地理知识的进步 B.造船技术的进步C.航海技术的进步 D.天文知识的进步17.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飞涨,一般生活用品上涨了4 倍多,粮食上涨了5倍多,在欧洲其他地区物价也上涨了2倍左右。

这一现象导致了( )A.西班牙成为世界霸主 B.资产阶级实力上升C.封建主力量得到加强 D.欧洲普遍陷入贫困18.“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

”由此不可以得出( )A.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B.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C.葡萄牙西班牙走在新航路开辟的前列 D.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孤立隔绝的状态19.“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以此来判断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A.促进欧洲开始社会转型 B.资产阶级开展了殖民黑奴贸易C.推动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D.导致欧洲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20.新航路开辟后,来自美洲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货币金属匮乏的中国消除了自北宋以来持续数百年的“钱荒”。

由此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A.部分地区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 B.各地区的商业往来和市场扩大C.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 D.使国内白银贬值,物价上涨21.“他们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北大西洋的渔业、东方的商战、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非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贸易。

这些争端直接促成1652至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战争。

”这里的“他们”是指( )A.葡萄牙与西班牙 B.英国与西班牙 C.英国与荷兰 D.英国与法国22.美国纽约是世界著名城市,在历史上其名称几经变化:1626年之后叫“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1674年之后叫纽约市(City of New York)。

这样变化是因为( ) A.“无敌舰队”的覆灭 B.“航海条例”引发战争的结果C.英法七年战争结束 D.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23.“科恩在任职期间把葡萄牙人从东印度群岛赶走,并使其后任们能够将葡萄牙人逐出马六甲(1641年)和锡兰(1658年)。

科恩也骚扰英国人,阻止他们对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渗透,迫使他们退回到自己在印度的据点。

”据此推断科恩是( )A.荷兰的殖民官员 B.印尼的民族英雄C.西班牙的探险家 D.法国的殖民总督24.《英国告别重商主义的启示》一文中写道:“1610-1640年,英国的外贸额增长了十倍……国家财富增长很快,英国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上述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C.英国进行殖民贸易和殖民扩张 D.英国颁布《航海条例》25.某同学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利用网络查找到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

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B.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C.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唯一途径D.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二、材料题(26题22分,27题16分,28题12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2分)材料一: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力。

——马克思《资本论》材料二: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材料三:诸欧治定功成,其新政新法新学新器,绝出千古,横被全球。

——康有为请回答:(1)阅读材料一,指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当时的政府(明清)采取的是何种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分)(2)阅读材料二,指出清帝国“安于现状,隔绝于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其带来了何种影响?(10分)(3)阅读材料三,概述当清王朝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时,西欧诸国的发展概况?(6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分)材料一金银,特别是银源源不断地从西班牙殖民地流入欧洲,欧洲货币金属的供应量大幅度上升,在整个16世纪至少增加了3倍。

西班牙政府曾试图禁止金银的出口,但徒劳无益。

而且,政府本身就是最大的违禁者。

它用大量的金银支付对意大利、德国和荷兰的欠款,并且资助无休无止的战争。

正是这些国家包括西班牙参与的违禁买卖活动,使贵金属在欧洲蔓延扩散。

最明显直接的结果是价格的长期(不正常的)上涨。

16世纪末的价格水平比世纪初高出3倍至4倍之多。

——《世界经济简史——从旧石器时代到20世纪末》材料二……西班牙人是果园爱好者,除了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外,还带来了种类繁多的水果。

作为回报,美洲印第安人贡献出非常丰富的粮食作物,特别是玉米和马铃薯,此外还有木薯、番茄……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曾卷入这种交换。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描述的是欧洲哪一经济现象?其具体表现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其产生的影响是什么?(10分)(2)材料一反映了世界贸易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6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材料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