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257c875fd1ec41b7b5c1063e04ee4f97

试卷第1页,总9页 ……外…………○………学校:________……内…………○………绝密★启用前 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试卷副标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汉书·诸侯王表》载:“武(武帝)有衡山、淮南之谋,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
”这实质上反映了: A .诸侯不参与政事 B .西汉推行附益法 C .君主专制到顶峰 D .中央集权的加强 2.下图中的斜线部分大致表示中国古代某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域。
由此可判断该王朝是:A .西周B .秦朝C .西汉D .元朝试卷第2页,总9页 ……装…………○※※不※※要※※在※※装※※……装…………○3.为了制约宰相,北宋设置的官职有: ①节度使 ②枢密使 ③三司使 ④参知政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D .①③④4.公元前443—前429年,这15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了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有的历史教科书也将其称为:A .“伯利克里时代”B .“克利斯提尼时代”C .“查士丁尼时代”D .“亚里士多德时代”5.下边是某同学即将发布的一则微博截图,其中有明显史实错误的是: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④D .②③6.王觉非先生说:“在当时英国政治、社会力量的结构之下,不论是主张君主专制者或主张议会主权者,都不可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不经暴力而经过妥协来解决上述的基本矛盾,是唯一可能的道路”。
这条“道路”是A .资产阶级革命B .世界殖民扩张C .光荣革命试卷第3页,总9页 D .工业革命 7.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51、52)

吕梁育星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题高二历史(51、52班)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礼记·祭统》中记载:“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
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
”由此可见,当时“鼎铭”()A. 具有维系宗法制的功用B. 动摇了分封制的基础C. 推动中央集权制的确立D. 加速礼乐制度的崩溃2. 自秦至唐,政府先后推行授田、占田、均田,到清嘉庆、道光年间,还有人提出“限民田”“均贫富”“抑兼并”的主张。
这说明()A. 政府重视保障土地私有权B. 土地国有成为大势所趋C. 限制地权有一定社会基础D. 均平理念已成社会共识3. 《旧唐书•穆宗纪》:“(唐穆宗想破格提拔)前检校大理少卿、驸马都尉刘士泾为太仆卿。
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上谕之曰:‘士泾父昌有边功,久为少列十余年,又以尚云安公主,朕欲加恩,制窗敕下。
’制命始行。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相权可与皇权相互制衡B. 给事中隶属于中书省C. 给事中可否决皇帝诏令D. 唐代给事中具有封驳权4. 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
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 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B. 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事客观评价C. 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D. 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5. 元代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各行省设丞相l员、平章政事2员、右丞1员、左丞l员、参知政事2员,采取群官圆署、集体议政方式,其中丞相、平章政事总领民政和军政,左、右丞和参知政事主管区内的具体行政事务,据此可知,元代()A. 中央政府过分集权B. 政制缺乏制约机制C. 行省权力大而不专D. 地方行政体制混乱6. 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高二历史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高二历史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的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据《礼记》记载:“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所以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
”由此可知,西周“乐”制的设计,旨在A. 巩固宗法制的统治B. 确立贵族等级秩序C. 维系社会秩序稳定D. 弥补分封制度缺陷【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莫不和敬”“莫不和顺”“莫不和亲”“合父子君臣”可知“乐”制旨在缓和等级矛盾、维系社会秩序,故C项正确。
“乐”制在于维护宗法制和等级次序,非“建立”和“确立”,可排除A、B项;“乐”制与分封制是文化和政治两个不同领域的制度,“乐”制是为了维护分封制,非弥补分封制度缺陷,可排除D项。
2.下表是不同史籍对古代选官制度的记述。
对所记述内容解读正确的是A. 官吏举荐人才的察举制业已出现B. 德才兼备成为世官制的主要标准C. 贤能之士通过荐举选官步入仕途D. 世卿世禄制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来看“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郡国孝廉,古之贡士”“举贤能者贡于周王”等信息,可以看出先秦时期通过荐举选官,一些有才能的被任用,荐举选官是指君主及官员个人推荐优秀人才任官。
2018-2019年山西高二水平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2018-2019年山西高二水平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1.《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礼乐制度④中央集权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并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逐一分析选项:西周时期采用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分封制和宗法制和礼乐制度, B符合题意;④中央集权制度兴起于战国,秦朝时确立,故可排除④。
综上,正确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200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给内蒙古自治区的贺电中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
”这里的“伟大创举”是指A.率先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B.率先赢得了民族独立C.政府组成人员全部来自少数民族D.率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度。
从题干的内容可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
这说明早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就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付诸实践。
分析选项,A 项不合史实;B项表述错误,民族自治区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C项表述不准确;D项符合题意。
所以应选D。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读下图。
对该竹简制作年代的推论相对合理的是A.汉代制作,因为竹简出土于汉墓B.春秋时期制作,因为竹简内容是《论语》C.肯定不是汉代制作,因为书写材料是竹简D.肯定不是春秋时期制作,因为字体是隶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竹简出现于战国,隶书出现于汉代,《论语》是春秋时期的孔子所作,所以A、B、C错误,故选D。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七套)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七套)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2.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这表明()A.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民B.面对统治危机沙皇不得不进行改革C.沙皇认识到必须顺应历史潮流D.沙皇要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3.1976年,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其中著名的史墙盘有铭文曰:“宪圣成王,左右绶刚鲧,用肇彻周邦,渊哲康王,勔尹亿疆。
”与铭文密切相关的制度是()A.别子为祖,继别为宗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封建亲戚,以藩屏周D.祖宗圣人,百世不迁4.一个西方史学家在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说:“由于导致战争的外交活动是秘密进行的,最初没有人确知哪些国家是有罪的。
”这种观点()A.不正确,它忽视了这场战争的原因是帝国主义掠夺的结果,双方都有责任、有罪B.不正确,它认为两大军事集团发动战争都是无罪的、正义的C.正确,这场战争确实没有人知道战争的责任在谁D.正确,这场战争是秘密外交的结果5.俄日两国都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其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B.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C.具有浓厚的军事性和封建性D.缺乏民主传统6.如图漫画体现了作者希望将日本联结成为一体,喻指日本明治维新中的哪一改革举措()A.“四民平等”B.“文明开化”C.“废藩置县”D.“殖产兴业”7.“欧洲列强的一个集团同另一个集团血战到底的惨状不可弥补地损坏了白人主子的威信,白人不再被认为几乎是天命注定的统治有色人种的人了”。
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三)(57、58、59)

吕梁育星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月考(三)试题高二历史(57.58.59)一、选择题(每题2分,一共50分)1.《汉书·诸侯王表》载:“武(武帝)有衡山、淮南之谋,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
”这实质上反映了:A.诸侯不参与政事B.西汉推行附益法C.君主专制到顶峰D.中央集权的加强2.右图中的斜线部分大致表示中国古代某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域。
由此可判断该王朝是:A.西周B.秦朝C.西汉D.元朝3.为了制约宰相,北宋设置的官职有:①节度使②枢密使③三司使④参知政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公元前443—前429年,这15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了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有的历史教科书也将其称为:A.“伯利克里时代”B.“克利斯提尼时代”C.“查士丁尼时代”D.“亚里士多德时代”5.右边是某同学即将发布的一则微博截图,其中有明显史实错误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②③6.王觉非先生说:“在当时英国政治、社会力量的结构之下,不论是主张君主专制者或主张议会主权者,都不可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不经暴力而经过妥协来解决上述的基本矛盾,是唯一可能的道路”。
这条“道路”是:A.资产阶级革命B.世界殖民扩张C.光荣革命D.工业革命7.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这个观点:A.深刻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抹杀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实质C.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D.肯定了中国抗击侵略者的正义性8.中国近代史上有很多事件的名称被冠以当年的干支纪年,如辛酉政变、庚子赔款等。
下列事件习惯上也采用这种称呼的有:①1840年鸦片战争②1894年中日战争③1898年资产阶级改革④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以下是就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归纳整理的一张表格(“√”表示有,“/”表示无),其中出现错误最多的是:10.广西是太平天国发祥地之一,当地曾流传这样的歌谣:“妹莫忧,卷起包袱上柳州,跟随天军去打仗,太平天下乐悠悠”。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1.B【解析】2.从题干“分封对象并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可以看出,分封制并没有体现鲜明的血缘宗法性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分封对象除了姬姓王族,还有功臣和旧代贵族,故A错误。
从“分封对象并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分封地域也不限于夏商周王族的活动中心,而是覆盖了黄河、长江流域主要地区”可以看出,分封的对象复杂多样,分封的地域广,周的统治疆域由一个个诸侯国拼接而成。
说明分封具有政区划分的性质,故B正确。
题干只是说明分封对象不只是有姬姓贵族,并不能说明这强化了周天子的宗长地位,故C错误。
题干表明分封的地域较广,并不能得出分封不利于国家政治统一,故D错误。
2.C【解析】“有时是比较准确的,有时则大打折扣,有时甚至基本没有体现”说明古代王朝统治机器运行机制不确定性,比如唐朝比较稳定,汉代、明朝和清朝比较随意,C正确;A和B与材料主旨不符合;D中根本原因属于君主专制,排除。
3.B【解析】内史诗专门管理咸阳事务,相当于现在北京省,属于中央直属机构,说明内史地位的特殊,故B正确;内史不是教育官员,故A错误;C与材料中内史没有直接关系;D中地方治理不符合材料主旨。
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孟子》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
因此,题目问的“当时历史发展趋势”中的“当时”指的是战国时期,其历史的发展趋势是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
因此,应该是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这才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的解决之道。
所以选择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战国时期时代特征5.C【解析】从材料“基于统治全国的需要”“进行全面的立法活动”“《大清律例》、《钦定六部则例》、《理藩院则例》及以行政法为主要内容的《大清会典》”中可以看出,清政府大规模立法,使国家的各项事务有章可循,从而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故C项正确;AD项包含在C项之中;B项说法错误,错在“完成”。
山西省2018--19年高二会考[历史]考试真题与答案
![山西省2018--19年高二会考[历史]考试真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f53f73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e.png)
山西省2018--19年高二会考[历史]考试真题与答案一、选择题1.《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①分封制 ②宗法制 ③礼乐制度 ④中央集权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并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逐一分析选项:西周时期采用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分封制和宗法制和礼乐制度, B符合题意;④中央集权制度兴起于战国,秦朝时确立,故可排除④。
综上,正确答案选B。
2.200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给内蒙古自治区的贺电中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
”这里的“伟大创举”是指A.率先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B.率先赢得了民族独立C.政府组成人员全部来自少数民族D.率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度。
从题干的内容可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
这说明早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就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付诸实践。
分析选项,A 项不合史实;B项表述错误,民族自治区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C项表述不准确;D项符合题意。
所以应选D。
3.读下图。
对该竹简制作年代的推论相对合理的是A.汉代制作,因为竹简出土于汉墓B.春秋时期制作,因为竹简内容是《论语》C.肯定不是汉代制作,因为书写材料是竹简D.肯定不是春秋时期制作,因为字体是隶书答案:D答案解析:竹简出现于战国,隶书出现于汉代,《论语》是春秋时期的孔子所作,所以A、B、C错误,故选D。
4.马恩河战役使双方陷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德国总参谋长小毛奇向德皇报告说:“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
”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英法比军队战斗力相对强大B.“施里芬计划”破产,德军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C.俄军在东线发动进攻D.当时战略主动权已经转移到协约国一方答案:B答案解析: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将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境地,德军难以承受长期战争的消耗,所以说已经输掉了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吕梁育星中学—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题高二历史(、班)一、单选题.宋太宗初年,西北边境上的州郡大都以文官充任,在官衔前加上“权知”二字,如“权知州事”,以表示其“名若不正”,“任若不久”,并规定“三岁一易”。
这反映当时.藩镇割据势力进一步发展.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西北边患的威胁已经解除.专制皇权达到历史新高.北宋入传官员(指正传和《循吏传》)统计,该统计数据表明( )——据程民生《中国北方经济史》整理.南方人口数量开始超过北方.南北方官员选拔标准不同.南北方文化差异逐渐消失.文化重心随经济重心变化而变化.梭伦改革后,贵族专权的局面得到了较大的改变,但是雅典偷盗、抢劫案件明显增加,虚高谎报财产的闹剧此起彼伏,“新”问题出现了。
雅典“新”问题的出现,源于梭伦改革.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取消部落为基础的选区.过度削弱了贵族特权.制定了财产等级参政制.《汉书·晁错传》记载:汉文帝将自己在治理国家的实践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提炼成试题,要各地的孝廉、贤良方正回答。
当时“对策者百余人,唯错为高第”。
这说明汉人才选拔.施行实践检验的方式.已经使用考试的办法.出现重才轻德的现象.将用人权收归到中央.钱穆在自己的著作中描述了一种选官的过程:一个青年跑进大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
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又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始正式入仕。
这种选官制度是.分封制.世官世禄制.察举制.科举制.明代以后不再设置宰相的官职,实际上执行宰相之职的是殿阁大学士。
而明清时期,大多皇帝对臣下上奏的批答都像命令仆从一般,言语粗暴。
这说明.内阁大学士是名副其实的宰相.内阁权力不来源于皇帝.明清的君主专制独裁程度极高.明清所有君主亲自批阅所有奏折.恩格斯说:“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民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民、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指广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
”这段材料最能说明:.两国努力追求各阶层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两国在政治文明实践中相互借鉴成功经验.两国的社会结构及治国思想是完全一致的.两国是以维护奴隶主阶级专政为本质目的.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伯利克里口中的“全体人民”是指.全体居民.本邦的成年男子.成年男子.本邦有财产的成年男子.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
”朱元璋认为元亡的主要原因是.皇权旁落,丞相专权.干弱枝强,地方割据.法度不行,人心涣散.元行暴政,农民暴动.清明、端午、中秋节已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
追根溯源,与这种渴望亲友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选项是( ).分封制.宗法制.郡县制.世袭制.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市易法.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实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
”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导致了地方割据.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明代在省级最高行政机构专门负责监察的机构是.御史台.监察御史.“科道”.按察使司.清朝乾隆皇帝在位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他认为“木朝纪纲整肃,无名臣,亦无奸臣。
何则?乾纲在上,不致朝廷有名臣、奸臣,亦社稷之福耳。
”这反映了.乾纲独断的君主专制.清廉勤政的治国理念.完备的中央监察制度.持续繁荣的封建经济.《皇明职方地图》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军事地图。
上卷为两京十三省图表,中卷为边镇、九边、三关图表,下卷为川海、江山、漕黄、海运、江防、外夷图表。
该图绘制于.秦朝.唐朝.宋朝.明朝.魏晋时期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由此可见,与察举制相比,这一制度.完善了选拔人才机制.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注重鉴别官员道德水准.阻滞社会阶层流动.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没有法律的国家犹如缺失头脑的人体。
执政官司掌法律之执行,法官照看法律之解释。
总而言之,我们遵守法律,是因为法律赋予我们自由。
”据此可知,当时罗马.坚持法律至上原则.公民缺乏充分民主.自由失去法律保障.法律可随意被解释.“癸丑卜,争,贞旬无祸?王占曰:有祟有梦。
”这条反映神权与王权关系的卜辞最有可能源于.商朝.西周.春秋战国.秦朝.秦阳陵虎符,铜筑,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左在阳陵。
”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划线处应该是.皇帝.太尉.丞相.御史大夫.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
”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秦汉政治逐渐走向大一统,为了加强专制,中央除设三公九卿外,还设有地位与之相当的中尉和将作少府,其中中尉的职能是.主管宫廷工程修建.主管京畿治安.主管地方治安.主管宫门屯卫.《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
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
卿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
”这一丧葬制度表明先秦时期.礼节轻重决定地位的尊卑.古人轻视丧葬礼仪.宗法分封制等级森严.丧葬制违反宗法制.下列是某学者整合的关于宋代的主要资料,由此可见宋代()宋太祖极力提倡“宰相须用读书人”()对先贤哲人的重视,“命茸修先圣庙”()要求武人读书,“并励武人读书”.注重“以文治国”.中央集权加强.冗官现象严重.理学影响深远.西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构成的金字塔式宗法制等级是:.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士-卿大夫-诸侯-周天子.周天子-卿大夫-诸侯-士.周天子-诸侯-士-卿大夫.“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
”家谱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
唐朝以前,谱牒一般都是官修,以定姓氏高下:唐朝开始私人自修家谱情况也很普遍,宋朝家谱逐渐普及和平民化。
推动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九品中正制.宗法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第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分)材料一丞相、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臣等昧死上尊号,玉为泰皇。
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他如议。
”制曰:“可。
”——《史记》材料二材料三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中国古代史资料库材料四(洪武)十五年(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己。
……成祖即位,特简解络、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明史》卷《职官志》请回答:()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述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分)()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有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分)()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是如何“鉴秦设相之患”的?为什么?(分)()上述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趋势?(分).[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分)材料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
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
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候、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
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
“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
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
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
(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
(分).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日益走向完善和成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分)材料一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其权利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务的方式来实现。
公民参政的最高民主机构是公民大会。
……雅典国家机构权限相互交叉,公职人员的权限也部分交叉,因此,恩格斯说:“在雅典没有总揽执行权力的最高官员”。
——蒋云芳等《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材料二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
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三年以后,法国的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
第一步退让是由过去坚决不肯妥协、死死抓住政权不放的保皇党人做出的,这以后,法国就确立了议会的统治;法国也不再发生革命了,开始用协商的手段逐步建立民主制度——钱乘旦《英法德三国的现代化经历》请回答:()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后至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共和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并指出其意义。
综合上述材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与近现代西方民主的关系。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