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2课 日本效仿唐制的变革教学案 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2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学案岳麓版选修1

第2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本课无课标要求把握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遣唐使对日本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1.条件(1)地理位置:中国和日本同处东亚,一衣带水。
(2)社会发展:隋朝和唐朝,国家体制完备,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2.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促进自身发展。
3.过程:607年第一次派遣隋使,开启了长达近300年向中国学习的历程,其中以遣唐使次数最多,最具代表性。
4.作用(1)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2)促进日本社会文化发展。
[深度点拨] 遣唐使的贡献首先是引进唐朝典章律令,推动日本社会制度的革新;其次是汲取盛唐文化,提高日本文化艺术水平。
二、大化改新1.背景(1)3世纪兴起的大和国逐渐统一了日本。
(2)国家体制极不完备,豪族势力强大,政局动荡不安。
(3)在归国留学生的推动下,出现了以中臣镰足等人为代表的主张仿效隋唐制度的改革派。
(4)645年,改革派发动政变,组成新政权,逐步全面推行改革。
2.措施(1)经济①土地制度:推行公地公民制度,废除贵族拥有的田庄和人口,把全国的土地和人口收归国有。
②赋税制度:仿唐朝租庸调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定期向农民授田。
(2)政治①国家体制:确立了完备的国家政治体制,在中央设立了神祇官和太政官两机构,在地方设置各级机构,把地方置于中央控制之下。
②法律制度:制定律令,规定了土地赋税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和司法制度,用法律形式将大化改新的成果确定下来。
③神化天皇:编纂历史,利用神话传说,神化天皇与皇室。
3.影响(1)氏族豪族的世袭特权被打破。
(2)日本国家形态基本完备。
(3)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4)确立了天皇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地位。
(5)使日本在较短的时间内,跳跃式地实现了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12,思考:试比较长安与奈良的城市布局。
提示奈良是模仿唐长安建造的京城。
两者中央北端都是宫城,宫城正中向南的朱雀大路将京城分为东京、西京或左京、右京,京城内也设有众多寺院。
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检测 岳麓版选修1

第2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1.在古代史上,日本对于先进的中国文化的主要态度和根本目的是( )A.积极吸收中华文明,促进自身发展B.发动侵略战争,阻挠中国文化发展C.学习中国文化,加强互相交流D.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劫掠文化精品解析:日本是个能够主动向外国学习的国度,面对先进的中国文化,日本积极学习,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答案:A2.下列关于大化改新前的日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B.大和国于3世纪兴起C.大和统一后的日本国家体制不完备D.大和最高统治者天皇具有绝对的权威解析:当时,大和的最高统治者天皇只是氏族联盟的首领,并没有绝对的权威。
答案:D3.班田收授法实施的前提是( )A.公地公民制度B.生产力发展C.私有制的发展D.租佃制度的形成解析:本题考查班田收授法的相关内容。
班田收授法是日本仿唐制建立的一种土地赋税制度。
它的实施必须建立在土地国有的土地制度基础之上,就像中国的均田制建立在国家掌握大量土地的基础上一样。
答案:A4.下列不属于中国和日本相似性的一组是( )A.公地公民制度——土地私有制B.租庸调制——班田收授法C.三省六部制——二官八省制D.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内容,关键是理清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些基本制度,通过比较得出结论。
答案:A5.下列关于大化改新成功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新政权的建立提供了保障B.改革措施全面而行之有效C.唐政府的支持D.改革派的大力推动解析:日本的大化改新是在以中臣镰足为代表的改革派推动下进行的,并未得到唐政府的支持。
答案:C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留学生语材料二阿倍仲麻吕17岁入选赴唐留学,后参加科举,步入仕途,改汉名朝衡(一作晁衡),历任左散骑常侍和镇南都护等职,深得唐玄宗厚爱和器重。
他与大诗人李白、王维等人交情甚笃……终老于中国。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2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学案岳麓版选修1

第2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问题导学大化改新的措施及影响活动与探究材料《日本大化改新诏》大化二年春正月甲子朔,贺正礼毕,即宣革新之诏曰:其一曰,罢昔在天皇等所立子代之民,处处屯仓,及别臣、连、伴造、国造、村首所有部曲之民,处处田庄,仍赐食封,大夫以上各有差。
降以布帛,赐官人百姓有差。
又曰,大夫,所使治民也。
能尽其治,则民赖之。
故重其禄,所以为民也……其三曰,初造户籍,计帐,班田收授之法。
凡五十户为里,每里置长一人,掌按检户口,课殖农桑,禁察非违,催驱赋役。
若山谷阻险,地远人稀之处,随便量置。
凡田长三十步、广而二十步为段,十段为町。
段租稻两束两把,町租稻二十二束……——《日本书纪》第二十五卷(1)归纳材料中日本大化改新的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之间的关系。
(2)材料中体现了日本在向外学习的过程中采取了怎样的态度?(3)探究材料中的措施对日本历史产生的影响。
大化改新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1)改革适应了社会需要,是成功的根本原因。
(2)改革派通过政变消灭专横的中央豪族,组建新政权,是能够成功的前提。
(3)日本民族对先进文明积极学习、善于利用的精神,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4)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当堂检测一、选择题1.“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这句话反映了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A.吸收中华文化,促进自身发展B.学习中国文化,加强相互交流C.进行贸易往来,促进经济发展D.传播日本先进文化2.大化改新过程中,日本确立天皇国家最高统治者地位的手段是()A.编纂历史,利用神话传说B.发动武装政变C.制定律令,完备国家体制D.仿效唐朝皇帝制度3.大化改新是日本文明形成的标志,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其得以顺利进行的最重要原因是()A.改革措施全面而完备B.建立了以改革派为首的新政权C.新政权颁布了完备的法令D.归国留学生的支持二、非选择题4.在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展现从中国流传至日本的文化千年传承的历史演进,以重现历史的方式来纪念那些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的先驱。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2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课堂演练岳麓版选修

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2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1.日本在派遣遣唐使中牺牲巨大:天宝年间使者在回国途中,船只遇险,第三艘船中的150人只有4人生还,第四艘船则失踪。
但即便如此,仍有络绎不绝的遣唐使往来于两国之间。
下列对其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日友好交往源于唐朝②遣唐使次数最多,最具代表性③遣唐使团既是外交使团,又是贸易代表团④日本不畏艰难的精神促使其不断向中国派遣使节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日交往的基本史实。
中日友好交往源远流长,①表述不正确,故排除①,其他组合项符合史实,故选B。
答案:B2.下列关于大化改新前的日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B.大和国于3世纪兴起C.大和统一后的日本国家体制不完备D.大和最高统治者天皇具有绝对的权威解析:当时,大和的最高统治者天皇只是氏族联盟的首领,并没有绝对的权威。
答案:D3.班田收授法实施的前提是( )A.公地公民制度B.生产力发展C.私有制的发展D.租佃制度的形成解析:本题考查班田收授法的相关内容。
班田收授法是日本仿唐制建立的一种土地赋税制度。
它的实施必须建立在土地国有的土地制度基础之上,就像中国的均田制建立在国家掌握大量土地的基础上一样。
答案:A4.下列不属于中国和日本相似性的一组是( )A.公地公民制度——土地私有制B.租庸调制——班田收授法C.三省六部制——二官八省制D.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内容,关键是理清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些基本制度,通过比较得出结论。
答案:A5.大化改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变化有( )①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②天皇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③氏族豪族的世袭特权逐渐削弱④实现了各阶层的平等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大化改新使日本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但并未实现各阶层的平等。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课件2 岳麓版选修1

•除了政治制度上效仿唐制,你还知 道哪些日本仿照中国文化的内容?
比 较一下, 平城京 与长安 街在城 市布局 方面有 哪些相 似的地 方? 宫城都坐北朝南,都有东西两市、棋盘式街道,朱雀
大街名称与走向相同等。平城京的唐招提寺是唐代高僧鉴
真东渡日本后主持兴建的。
模仿长安建造的京城平城京(今奈良)
唐昭提寺(鉴真)
• 材料三 大化改新大量吸取了唐代的文化制 度,但是日本没有建立宦官制度,也没有吸 收中国传统的“易姓革命”的思想。
• 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 为什么称为“唐风时代”?
• 2.上述材料说明了当时文化落后的日本对吸 收先进的中国文化抱什么态度和方法?
【总结反思】 日本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 岛国,现在却已是世界经济大 国,从今天我们学习古代日本 这段历史,你有何启示?
集权),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 阶级关系上:通过班田收授法(农民拥有生产资料,人格相对之前独
立,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贵族-奴隶——地主-农民
• 生产关系上:通过班田收授法(贵族接触对奴隶的奴役劳动,农民仅
交租,农民社会地位和生产积极性提高)。奴役劳动——封建劳动
探究二:大化改新的措施及影响
• 3.既然大化改新是仿效唐制推行的,那么二者有哪些相似之 处呢?
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
7世纪中期,日本社会矛盾尖锐。
日 背景 日本周边国家强大
本
日本留学生力倡改革
仿
645年,皇室和改革派发动的宫廷政变成功
唐
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
制 内容 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并定期分给农民
的
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改
法律上:编订了日本第一部律令法典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2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课件岳麓版选修1

(2)影响 ①社会性质上:通过班田收授法,将土地授给农民,从而 削弱了旧贵族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大化改新是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起点。 ②阶级关系上:改新后,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班田 农民有了生产资料,虽然人身仍然不自由,但已是封建农民。 ③生产关系上:豪族对部民的奴役解除后,农民的社会地 位有所改变,生产积极性提高。班田收授法实施的同时,也导 致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右面是日本大化改 新时期的一幅图片——斩杀豪族。 对其认识不正确的是( )A.改革前中央政权中的豪族 势力非常强大
B.改革之前天皇拥有绝对的权 威
C.通过这一措施打击了中央和地方的割据势力 D.有利于确立完备的国家体制
解析:大化改新之前天皇仅仅是氏族联盟的首领,没有绝 对的权威,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B
1.大化改新的措施——(1)经济方面:①推行公地公民制 度;②仿唐朝租庸调制实行班田收授法。
(2)政治方面:①中央建立二官八省,地方设置各级机构; ②制定律令,以法律形式将大化改新的成果确定下来;③神化 天皇。
2 . 大 化 改 新 的 影 响 ——(1) 氏 族 豪 族 的 世 袭 特 权 被 打 破 。 (2)国家形态基本完备,建立起中央集权体制,确立了天皇的最 高地位。(3)实现了日本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制度
土地制度 赋税制度 中央官制 地方官制
国家
中国(唐朝)
日本
均田制
公地公民制度
租庸调制
班田收授法
三省六部制,
二官八省制
郡县制
国、郡、里制
大化改新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1)原因 ①改革适应了社会需要,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成功的 根本原因。 ②改革派通过政变消灭专横的中央豪族,组建新政权,是 能够成功的前提。 ③日本民族对先进文明积极学习、善于利用的精神,是成 功的重要因素。 ④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制度】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2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课时作业岳麓版选修1

【关键字】制度第2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学习目标] 1.认识日本源源不断地向中国派遣使节的主要原因。
2.知道大化改新中仿效唐制改革的措施。
3.分析大化改新取得成功的原因和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一、遣隋使和遣唐使1.原因(1)地理位置:同处东亚,一衣带水。
(2)社会发展:中国________________,具有吸引力。
(3)日本自身:不畏艰险,百折不挠。
2.内容(1)互赠礼品,构成________形式。
(2)学习文化知识和中国的____________。
3.影响(1)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2)促进日本社会文化发展。
二、大化改新1.背景(1)遣隋使和遣唐使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2)中央政权中的豪族与天皇,地方豪族与中央矛盾尖锐。
(3)归国留学生的推动。
2.措施(1)经济方面①推行____________制度,废除贵族的田庄及其拥有的人口,把全国的土地和人口收归国有。
②仿效唐朝租庸调制实行____________法,定期向农民授田,受地的农民负担租庸调。
(2)政治方面①确立完备的国家政治体制,在中央设立了掌握国家祭祀的________和掌握行政的太政官两机构,太政官下设大藏、刑部等八省,在地方设置各级机构,把地方置于中央控制之下。
②制定律令,规定了土地赋税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和司法制度,用________的形式将大化改新的成果确定下来。
(3)文化方面:为确立天皇的最高地位,新政权编纂历史,把天皇说成是________,把皇室说成是日本民族的祖先。
3.意义:____________的世袭特权被打破,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确立了天皇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实现了一次历史上的重大飞跃。
知识点一遣隋使和遣唐使1.对下图所示现象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第一批遣隋使小野妹子等到达隋朝A.中国和日本同处东亚,一衣带水B.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产生巨大的吸引力C.日本是中国的藩国D.日本为吸收先进文化促进自身发展2.日本在派遣遣唐使中牺牲巨大:天宝年间使者在回国途中,船只遇险,第三艘船中的150人只有4人生还,第四艘船则失踪。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2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随堂练习(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历史上重

第一单元第2课1.下列关于日本向中国派遣使节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和日本同处东亚,一衣带水B.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产生巨大的吸引力C.日本是中国的藩属国D.日本为吸收先进文化促进自身发展【答案】B【解析】当时中国和日本都是独立国家,故选B项。
2.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借鉴了唐朝的( )①中央官制②地方官制③君主专制制度④法律制度A.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大化改新借鉴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度,在中央实行二官八省制,在地方设置各级机构,把地方置于中央的控制之下;借鉴了唐朝的法律制度,用法律的形式将大化改新的成果确定下来;借鉴了唐朝的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天皇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地位。
3.大化改新在日本政治史上最主要的作用是( )A.消除了封建割据,完成了国家统一B.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了改革的成果C.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政权D.削弱了世袭贵族的势力【答案】C【解析】大化改新以前的日本国家大权实际上掌握在世袭豪族的手中,国家经常陷入混乱之中,改革后明确了天皇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国家体制。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在日本文化史上称为“唐风时代”。
日本文人以读唐诗做汉诗为荣,书法和绘画也多取法唐代。
国学中讲授的课程以儒家经典为主。
材料二日本在公元7—8世纪利用汉字创造了本国的字母假名。
材料三大化改新大量吸取了唐代的文化制度,但是日本没有建立宦官制度,也没有吸收中国传统的“易姓革命”的思想。
(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为什么称为“唐风时代”?(2)上述材料说明了当时文化落后的日本对吸收先进的中国文化抱什么态度和方法?(3)材料反映了日本民族怎样的特点?这一特点对当时日本历史的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答案】(1)这一阶段日本大量吸收唐朝文化,如唐诗、书法、绘画、儒家学说等。
(2)不是简单地复制唐朝文化,而是始终遵循着一条原则,即维护日本的传统习惯和文化,在此基础上,对吸收来的唐朝文化进行适合自己国情的改造和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第2课日本效仿唐制的变革教学案岳麓版选修1
一.课标要求:略
二.预习提纲:
原因地理位置:同处________,一衣带水。
社会发展:中国________,具有吸引力。
遣隋使和日本自身:不畏艰险,百折不挠。
遣唐使内容互赠礼品,构成_________形式。
学习__________和中国的___________。
影响促进中日_______________。
促进日本_______________。
背景豪族与中央政权矛盾尖锐。
归族留学生的推动
经济公地公民制
班田收授法
大化改新措施租庸调制
政治中央设立______和______,地方设置各级机构,地方处于中
央控制之下。
制定______,用法律形式巩固改革成果。
神化天皇。
意义 _______的世袭特权被打破,建立起______的国家体制,确立了
________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实现了一次历史上的重大飞跃。
三.线索勾勒
1.基本线索:
遣隋使和遣唐使
大化改新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建立中央豪族祸乱朝政
2.知识拓展:
日本历史上有过两次重要的改革,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试比较两次改革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
四.重点,难点:
1.横向比较
唐的三省六部制和日本的二官八省制
2.延伸探究
结合日本历史的发展过程和中国明清历史,认识开放则盛,闭关则衰的道理,体会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五.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唐朝中日友好交往史上有两位该纪念的人物是()
①晁衡②李白③鉴真④王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大化改新得以顺利进行的最重要原因是()
A改革措施的全面而完备
B建立了以改革派为首的政权
C新政权颁布了完备的法令
D归国留学生的支持
3.与唐朝的尚书省职能相似的机构是()
A太政官 B神祗官 C大宰府 D中务省
4.唐文化对日本最大的影响是()
A制度 B节令 C姓氏 D货币
5.下列关于日本的叙述,不正确()
A 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B大和于3世纪兴起
C大和统一后的日本国家体制极不完备
D大和最高统治者天皇具有绝对权威
6.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性事件是()
A大和统一 B大化改新 C幕府统治建立 D大和兴起
7.下列改革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是()
A乌鲁卡基那改革 B梭伦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大化改新
8.下列不是中国和日本相似的一组是()
A公地公民制度————土地私有制
B均田制,租庸调制————班田收授法
C三省六部制————二官与八省
D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载:一二世纪时,日本列岛上有一百多个小国,到曹魏时,同中国通使交往的有三十国,其中最大的是卑弥呼女王统治的邪马台国。
那时邪马台国国家机器初具规模,并从中国魏皇帝得到“亲魏倭王”的称号。
材料二: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上,中日两国长期保持友好关系,近代以来,由于日本侵略中国,中日关系恶化,但与友好相处了历史相比,时间很短。
材料三(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今天紧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奉命就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今天参拜靖国神社一事向日方提出严重交涉。
————《人民日报》(2002年4月22日)
请回答:
(1)材料一提示了什么历史信息?古代中日交往中,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最大的是什么?(4分)
(2)中国历史上许多封建朝代与日本有着联系,除了友好的交往外,也有过不愉快,情结合历史各举一例。
(4分)
(3)据材料三回答,现代社会中日两国关系顺利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对此你怎样看待?(10分)
10。
赖肖尔在《当今日本人》中说:“向日本人那样自觉地大规模的文化引进,在西方历史中是找不出来同样的例子的。
”
请回答:
(1)赖肖尔的话反映了日本民族的那一特点?
(2)结合本课内容概括日本古代这一特点的反映和影响。
(3)指出日本在近代这一特点的反映和影响。
参考答案:
1.B 2.B 3.A 4.A 5.D 6.B 7.D 8.A
9.(1)中日很早就有了交往。
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最大的是制度,日本仿效唐朝进行了大化改新。
(2)友好交往:隋唐时中日互遣使臣;中日贸易往来频繁。
不愉快: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致使中
国“倭患”四起;明朝时期,日本进攻朝鲜,中国派兵援助朝鲜,粉碎了日本
的侵略计划。
(3)日本一再篡改历史,否定侵略中韩的事实,这是在逃避战争罪责,美化侵略行径,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开道。
对此,亚洲国家要引起高度的警惕,团
结一切曾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坚决反对日本的反动逆流;同时积极发展本国
经济,努力增强本国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10.(1)善于学习外国长处,促进本国发展。
(2)大化改新,仿照唐朝三省六部制,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及其他典章制度,法律等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实现了日本历史的第一次飞跃。
(3)近代日本学习和引进西方科技文化,实行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