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小学美术三上《第17课会响的玩具》word教案 (3)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7《 会响的玩具》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7《 会响的玩具》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7《会响的玩具》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为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7《会响的玩具》。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和认识不同种类的玩具;
2.了解和认识玩具的材质和制作方法;
3.能够根据不同的材料和制作方法制作出自己的玩具。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识和了解不同种类的玩具;
2.了解和认识玩具的材质和制作方法。

难点
1.能够根据不同的材料和制作方法制作出自己的玩具。

四、教学准备
1.教师:教师需要准备好讲解玩具的PPT、DIY玩具的制作教学视频和DIY工具等。

2.学生:学生需要准备好自己的玩具制作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在引入新课时,教师可以使用PPT展示各种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玩具,并让学生试着猜出它们的名称和主要材料。

2、展示玩具的制作方法
在展示完各种不同的玩具后,教师可以选择一款玩具,通过视频演示其制作过程,并让学生观看。

3、DIY制作玩具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喜好和制作能力,选择合适的DIY玩具制作方案并指导学生进行制作。

4、展示自制玩具
在学生制作完成后,可以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自制玩具,并进行互动交流和分享。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和认识了不同种类的玩具、认识和了解了玩具的材质和制作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DIY工具和材料制作出自己的玩具,这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出勇于尝试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人教 三年级美术上册《第17课 会响的玩具》教学设计

人教 三年级美术上册《第17课 会响的玩具》教学设计

人教三年级美术上册《第17课会响的玩具》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三年级美术上册第17课的内容,主要围绕“会响的玩具”这一主题展开。

学生将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了解和掌握制作会响的玩具的基本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会响的玩具的特点和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成果。

3.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会响的玩具的原理。

2.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设计。

3.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作品,并保证作品的质量。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视频、示范作品、制作材料(如纸张、剪刀、胶水、颜料等)。

2. 学生准备:美术课本、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1.1 教师出示一些会响的玩具,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1.2 学生讨论:这些玩具为什么会响?它们是如何制作的?2. 新课内容2.1 教师讲解会响的玩具的制作原理和基本方法。

2.2 学生观看制作视频,了解制作过程。

2.3 教师示范制作一个简单的会响的玩具。

3. 学生实践3.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会响的玩具。

3.2 学生根据设计稿,动手制作玩具。

3.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成果展示4.1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心得。

4.2 学生互相评价,选出最佳设计。

5. 总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制作会响的玩具的要点。

5.2 学生谈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板书设计:1. 课题:《会响的玩具》2. 教学目标:了解会响的玩具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教学重点:制作原理和基本方法。

4. 教学难点:观察发现、创新设计、时间管理。

作业设计:1. 课本P45页的练习题。

2. 结合本节课所学,设计一个会响的玩具,并制作出来。

3. 写一篇关于《会响的玩具》的日记,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心得体会。

第十七课《会响的玩具》(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十七课《会响的玩具》(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十七课《会响的玩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会响的玩具的特点,学会运用绘画、手工等方法制作会响的玩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制作会响的玩具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养成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会响的玩具的特点:讲解会响的玩具的定义、种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会响的玩具的基本知识。

2. 制作会响的玩具的方法:通过示范、讲解,让学生掌握制作会响的玩具的基本方法,包括绘画、手工等。

3. 会响的玩具的制作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会响的玩具的制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 会响的玩具的评价与展示:组织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制作会响的玩具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会响的玩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示范作品、评价表等。

2. 学具:绘画工具、手工材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会响的玩具的图片或实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 讲解:讲解会响的玩具的特点和制作方法,让学生了解会响的玩具的基本知识。

3. 示范:示范制作会响的玩具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制作会响的玩具的基本方法。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会响的玩具的制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5. 评价与展示:组织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六、板书设计1. 第十七课《会响的玩具》2. 内容:会响的玩具的特点制作会响的玩具的方法会响的玩具的制作实践会响的玩具的评价与展示七、作业设计1. 制作一个会响的玩具,要求具有创意和个性。

三年级美术上册《会响的玩具》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美术上册《会响的玩具》教案、教学设计
c.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创作过程和作品,培养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各种会响的玩具,如拨浪鼓、小鼓、口哨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些玩具的特点和趣味性。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玩具为什么会响?它们有哪些共同之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要求:内容真实、感情真挚,能够反映出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与成长。
-目的: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5.课堂展示:下节课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观察记录和制作心得带到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
-要求:学生准备充分,展示时语言表达清晰、自信。
-目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增进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掌握会响玩具的制作方法,运用所学的美术技能进行创意设计,制作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玩具。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创意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各种会响玩具,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
3.家庭作业:请学生与家人一起制作一个会响的玩具,增进亲子互动,共享创作乐趣。
-要求: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创意,制作出具有家庭特色的会响玩具。
-目的: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写一篇制作心得: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制作会响玩具的心得体会,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会响玩具的主题,进行讨论和设计。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7课 会响的玩具》人教版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7课 会响的玩具》人教版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7课会响的玩具》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三年级美术上册第17课《会响的玩具》,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内容主要围绕设计和制作一个会响的玩具,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将学习到玩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以及如何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制作。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会响的玩具的设计原理和制作方法,掌握基本的制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资源利用意识。

教学难点1. 玩具设计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制作过程中材料的合理利用和技巧的掌握。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制作会响的玩具的示范视频。

2. 学具:废旧物品(如纸盒、塑料瓶、易拉罐等)、剪刀、胶水、彩纸、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会响的玩具,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讲解:介绍会响的玩具的设计原理和制作方法,并通过示范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3. 动手操作:学生分组,每组根据所学内容设计并制作一个会响的玩具。

4. 展示与评价: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组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总结和反馈。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和创新。

板书设计1. 会响的玩具2. 重点内容:玩具设计原理、制作方法、作品展示与评价作业设计1. 制作一个会响的玩具,要求创意独特,制作精美。

2. 写一篇关于制作过程的日记,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收获。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设计并制作会响的玩具,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玩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同时鼓励他们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制作,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资源利用意识。

在评价环节,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创意和努力,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创作热情。

重点细节关注: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或技能点,对于本节课《会响的玩具》来说,教学难点主要集中在玩具设计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制作过程中材料的合理利用和技巧的掌握。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7课会响的玩具》人教版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7课会响的玩具》人教版
-制作技巧的掌握:学生在使用工具和材料时可能会遇到技巧上的困难,例如剪裁不准确、粘贴不牢固等,教师需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导和解疑答惑。
-创新设计思维的培养:对于如何将声音与美术设计结合,学生可能缺乏灵感,教师应提供设计灵感的来源,如自然界的声响、日常生活中的声音等,并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和创意分享。
-实践中的问题解决: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如声音不够响亮或玩具结构不够稳定,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原因,并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7课会响的玩具》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第17课会响的玩具》选自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会响的玩具的特点及其制作原理,通过观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对声音与美术结合的创意表达能力。教学内容包括:
1.观察和分析会响的玩具,如拨浪鼓、响铃、小鼓等,了解其结构与发声原理。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制作一个简单的卡纸摇铃,这个操作将演示会响玩具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会响玩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会响玩具的基本概念、发声原理和创意设计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会响玩具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创意,制作出属于自己的会响玩具。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会响的玩具》这一主题。我发现孩子们对会响的玩具本身就充满了好奇,这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起点。在讲授发声原理时,我注意到实物演示比单纯的讲解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孩子们看到拨浪鼓内部的小球时,眼神中充满了惊喜。

第17课 会响的玩具(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17课 会响的玩具(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17课会响的玩具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会响的玩具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制作会响的玩具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制作会响的玩具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创新设计会响的玩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会响的玩具,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玩具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1)教师讲解会响的玩具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教师演示制作会响的玩具的基本方法。

(3)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创新设计会响的玩具。

3. 实践环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组制作会响的玩具。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会响的玩具,其他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制作会响的玩具的基本方法和创新设计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会响的玩具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了制作会响的玩具的基本方法。

在实践环节中,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但在评价环节中,部分学生的评价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

五、作业布置1. 根据所学知识,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会响的玩具。

2. 观察生活中的会响的玩具,思考它们是如何制作的。

3. 收集有关会响的玩具的图片和资料,进行欣赏和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会响的玩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培养他们的美术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在“第17课会响的玩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来掌握制作会响的玩具的基本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17《会响的玩具》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17《会响的玩具》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17《会响的玩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会响的玩具》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第17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了解和制作会响的玩具,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会响玩具的制作方法,如纸玩具、泥玩具、木玩具等。

此外,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鼓励学生利用废弃物品制作玩具。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制作玩具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在制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一些制作技巧感到困难,如剪裁、拼接等。

此外,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各种会响的玩具,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玩具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利用废弃物品制作玩具。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制作会响玩具的基本技巧,如剪裁、拼接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制作出具有独特特色的会响玩具。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过程。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设计自己的会响玩具。

3.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制作任务。

4.评价法: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制作水平。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制作工具(如剪刀、胶水、颜料等)、废弃物品、示范作品等。

2.学生准备:美术用品、废弃物品、笔记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有趣的会响玩具,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玩具为什么会响?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制作目标:制作一个会响的玩具。

同时,介绍教材中提供的多种制作方法,如纸玩具、泥玩具、木玩具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制作一个简单的会响玩具,如纸玩具。

在示范过程中,讲解制作技巧,如剪裁、拼接等。

同时,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设计自己的会响玩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8课会响的玩具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会响的简易玩具。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及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共同运用于玩具的装饰美化。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学具:纸盒、竹筒、木片、毛笔、小瓶罐等、铅笔、彩笔、剪刀、胶水、彩纸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展示一些会响的玩具示范作业,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2)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示范的玩具会发出声响。

2、发展阶段
(1)教师讲述几种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

(2)教师以清晰的演示说明几种用竹筒,木片,铃铛等材料制作成会响的玩具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3)鼓励学生用找到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一个会响的小玩具,采用画,剪,拼贴等造型手段将玩具装饰美化。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与设计。

要认真仔细地进行制作。

2、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并分成小组,比比谁的玩具发出的声音更响,更优美动听
四、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五、课后拓展
1、让学生回家改进会响的玩具的设计创意。

2、如何引导深长以材料为媒介结合科学原理进行创意,设计的研究。

3、通过设计与应用课程如何培养深长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研究。

教学后记:
学生对于本堂课所学习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学习过程中始终表现得很积极,很投入。

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初步接触和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

但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作品制作的比较粗糙。

为了可以更好的打开学生思路和创作欲望,可以给学生欣赏更多更好的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