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等腰三角形(第4课时)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等腰三角形(第4课时)
同理可得△AEF≌△CFD, ∴EF=FD,∴EF=ED=FD, ∴△DEF为等边三角形.
课堂小结
等腰三角形 的拓展
等边三角形 的判定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特殊的直角三 角形的性质
在直角三角形中, 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 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探究新知
方法总结 选用等边三角形判定方法的技巧 (1)如果已知三边关系,则选用等边三角形定义来判定. (2)若已知三角关系,则选用三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 角形来判定. (3)若已知是等腰三角形,则选用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 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来判定.
巩固练习
变式训练
在△ABC中,∠A=60°,要使△ABC是等边三角形, 则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AB=AC或∠B=∠C .
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 ∴∠BAC=∠ABC=60°,AB=AC=BC, ∴∠EAF=∠EBD=120°, ∵BE=CD,∴BE+AB=BC+CD,即AE=BD,
课堂检测
BE = AF, 在△AEF和△BDE中, ∠EBD =∠EAF, ∴△AEF≌△BDE(SASB),D∴=EFA=EE,D,
证明:∵AD∥BC,∠A=120°,∴∠A+∠ABC=180°. 即∠ABC=180°-∠A=180°-120°=60°, ∴∠ABD=∠DBC=30°. ∴△BDC是直角三角形(∠又BD∵C∠=9C0=°60).°, 又∵CD=4 cm,∴BC=2CD=2×4=8(cm).
课堂检测
拓广探索题
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F分别在BC,AB,CA边延 长线上,且BE=AF=CD. 求证:△DEF是等边三角形.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第5节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第5节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第5节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例1:在△ABC中,∠A=90°,∠B=2∠C,则∠C的度数为()A.30°B.45°C.60°D.30°或60°解:∵在△ABC中,∠A=90°,∠B=2∠C,∴2∠C+∠C=90°,∴∠C=30°,故选:A.练习:在Rt△ABC中,∠C=90°,∠A﹣∠B=50°,则∠A的度数为()A.80°B.70°C.60°D.50°解:∵∠C=90°,∴∠A+∠B=90°,∵∠A﹣∠B=50°,∴2∠A=140°,∴∠A=70°,故选:B.作业:1.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A是另一个锐角∠B的3倍,那么∠B的度数是()A.22.5°B.45°C.67.5°D.135°解:设∠B=x°,则∠A=3x°,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90°,∴x+3x=90,解得x=22.5,∴∠B=22.5°,故选:A.例2:在下列条件中:①∠A+∠B=∠C,②∠A:∠B:∠C=1:2:3,③∠A=90°﹣∠B,④∠A=∠B=∠C,⑤∠A=2∠B=3∠C中,能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A.2个B.3个C.4个D.5个解:①因为∠A+∠B=∠C,则2∠C=180°,∠C=90°,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②因为∠A:∠B:∠C=1:2:3,设∠A=x,则x+2x+3x=180,x=30°,∠C=30°×3=90°,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③因为∠A=90°﹣∠B,所以∠A+∠B=90°,则∠C=180°﹣90°=90°,所以△ABC 是直角三角形;④因为∠A=∠B=∠C,所以∠A+∠B+∠C=∠C+∠C+∠C=180°,则∠C=90°,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⑤因为3∠C=2∠B=∠A,∠A+∠B+∠C=∠A+∠A+∠A=180°,∠A=,所以△ABC为钝角三角形.所以能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有①②③④共4个,故选:C.练习:在下列条件中:①∠A=∠B﹣∠C,②∠A﹣∠B=90°,③∠A=∠B=2∠C,④∠A=∠B=∠C中,能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A.1个B.2个C.3个D.4个解:①由∠A+∠B+∠C=180°,∠A=∠B﹣∠C得到:2∠B=180°,则∠B=90°,则△ABC是直角三角形,故符合题意;②∠A﹣∠B=90°得到:∠A>90°,则△ABC不是直角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③由∠A+∠B+∠C=180°,∠A=∠B=2∠C得到:5∠C=180°,则∠C=36°,则∠A =∠B=72°<90°,则△ABC不是直角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④由∠A+∠B+∠C=180°,∠A=∠B=∠C得到:∠C=90°,则△ABC是直角三角形,故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是直角三角形的是①④,共2个.故选:B.作业:2. 在下列条件中:①∠A+∠B=∠C;②∠A:∠B:∠C=1:2:3;③∠A=2∠B=3∠C;④∠A=∠B=∠C中,能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A.1个B.2个C.3个D.4个解:①∠A+∠B=∠C,是直角三角形;②∠A:∠B:∠C=1:2:3,是直角三角形;③∠A=2∠B=3∠C,则设∠A=x,∠B=,∠C=,则x++=180°,解得x=,∴∠A=,,,∴△ABC不是直角三角形;④∠A=∠B=∠C,不是直角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能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2个,故选:B.例3:在Rt△ABC中,斜边AB=3,则AB2+BC2+CA2=.解:∵△ABC为直角三角形,AB为斜边,∴AC2+BC2=AB2,又AB=3,∴AC2+BC2=AB2=9,则AB2+BC2+CA2=AB2+(BC2+CA2)=9+9=18.故答案为:18练习:如图所示,在△ABC中,∠ABC=90°,分别以AB、BC、A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面积分别为225、400、S,则S为()A.175B.600C.25D.625解:由勾股定理得,AB2+BC2=AC2,则S=25+400=625,故选:D.作业:3. 已知△ABC中∠C=90°,c为斜边,a、b为直角边,若a+b=17cm,c=13cm,则△ABC的面积为()A.15cm2B.30cm2C.45cm2D.60cm2解:∵a+b=17,∴(a+b)2=289,∴2ab=289﹣(a2+b2)=289﹣c2=289﹣169=120∴ab=30,故选:B.例4:如图,一块铁皮(图中阴影部分),测得AB=3,BC=4,CD=12,AD=13,∠B=90°.求阴影部分的面积.解:如图,连接AC.∵△ABC中,∠B=90°,AB=3,BC=4,∴AC==5.∵CD=12,AD=13,AC=5,∴AC2+CD2=AD2,∴△ACD是直角三角形,∴S阴影=S△ACD﹣S△ABC=×5×12﹣×3×4=30﹣6=24.练习:如图,在Rt△ABD中,∠ABD=90°,AD=10,AB=8.在其右侧的同一个平面内作△BCD,使BC=8,CD=2.求证:AB∥DC.证明:∵在Rt△ABD中,∠ABD=90°,AD=10,AB=8,∴BD===6,∵BC=8,CD=2,∴62+(2)2=82,∴△BDC是直角三角形,∴∠BDC=90°,∴∠ABD=∠BDC,∴AB∥DC.作业:4.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DC中,∠A=90°,AB=9,AC=12,BD=8,CD=17.(1)连接BC,求BC的长;(2)判断△BC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解:(1)∵∠A=90°,∴BC===15;(2)△BCD是直角三角形,理由:∵BC2=152=225,BD2=82=64,CD2=172=289,∴BC2+BD2=CD2=289,∴△BCD是直角三角形.例5: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点A,B,C为网格的交点.(1)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求AB边上的高.解:(1)△ABC为直角三角形,理由:由图可知,,BC=,AB==5,∴AC2+BC2=AB2,∴△ABC是直角三角形;(2)设AB边上的高为h,由(1)知,,BC=,AB=5,△ABC是直角三角形,∴=,即=h,解得,h=2,即AB边上的高为2.练习: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3,BC=4,CD=12,AD=13,∠B=90°.(1)连接AC,求证:△ACD是直角三角形;(2)求△ACD中AD边上的高.解:(1)证明:连接AC,在Rt△ABC中,AC2=AB2+BC2=32+42=25,∴AC=5,∵CD=12,AD=13,∴AC2+CD2=AD2,∴∠ACD=90°,∴△ACD是直角三角形;(2)解:过点C作CH⊥AD于点H,则S△ACD=AD×CH=AC×CD,∴×13×CH=×5×12,∴CH=.作业:5.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B,C为格点(1)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求BC边上的高.解:(1)结论:△ABC是直角三角形.理由:∵BC2=12+82=65,AC2=22+32=13,AB2=62+42=52,∴AC2+AB2=BC2,∴△ABC是直角三角形.(2)设BC边上的高为h.则有•AC•AB=•BC•h,∵AC=,AB=2,BC=,∴h=.例6:写出命题“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的逆命题.该逆命题是命题(填“真”或“假”).解:“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写成它的逆命题: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该逆命题是假命题,故答案为: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假练习:“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逆命题是命题.(填“真”或“假”)解:∵原命题的条件为:两直线平行,结论为:内错角相等,∴其逆命题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是真命题;故答案为:真.作业:6.已知命题“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线相等”,它的逆命题是,该逆命题是命题.(“真”、“假”).解:命题“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线相等”的逆命题是“如果一个三角形两条边上的高线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是真命题,故答案为:如果一个三角形两条边上的高线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真.。

八下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讲义

八下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讲义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1.1等腰三角形(一)一、问题引入:列举我们已知道的公理:.(1)公理:同位角,两直线平行.(2)公理:两直线,同位角.(3)公理: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公理: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公理:的两个三角形全等.(6)公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注:等式的有关性质和不等式的有关性质都可以看作公理.二、基础训练:1. 利用已有的公理和定理证明:“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 议一议:(1)还记得我们探索过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2)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三、例题展示:在△ABC中,AD是角平分线,DE⊥AB, DF⊥AC,试猜想EF与AD之间有什么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四、课堂检测:1. 如图,已知:AB∥CD,AB=CD,若要使△ABE≌△CDF,仍需添加一个条件,下列条件中,哪一个不能使△ABE≌△CDF的是()A.∠A=∠B ; B . BF=CE; C. AE∥DF; D. AE=DF.2.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500则其余两角的度数为.3.(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5,则它的周长为.(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cm,其中一边长为3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4. △ABC中,AB=AC, 且BD=BC=AD,求∠A的度数.5. 如图,已知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求证:BD=CE中考真题:已知:如图,△ABC中,AD是高,CE是中线,DC=BE, DG⊥CE,G 是垂足,求证:(1)G是CE中点.(2)∠B=2∠BCE.1.1 等腰三角形(二)一、问题引入:1. 在等腰三角形中作出一些相等的线段(角平分线.中线.高),你能发现其中一些相等的线段吗?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的角平分线相等吗?怎样证明.已知:求证:证明:得出定理: .问题:等腰三角形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吗?高呢?还有其他的结论吗?请你证明二、基础训练;1. 请同学们阅读P6的问题(1).(2),由此得到什么结论?2. 我们知道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反过来此命题成立吗?并与同伴交流,由此得到什么结论?得出定理: ;简称: .三、例题展示:如图,△ABC 中,D.E 分别是AC.AB 上的点,BD 与CE相交于点O ,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EBO=∠DCO ;②∠BEO=∠CDO ;③BE=CD;④OB=OC,上述四个条件中,哪两个条件可判定是等腰三角形,请你写出一种情形,并加以证明.四、课堂检测:1. 已知:如图,在直角△ABC 中,角C 为45度,AD 垂直于BC,DE 垂直于AB,则图中等腰直角三角形共有( )A.3个B.4个C.5个D.6个2.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 ∠BAC=1200, D.E 是BC上两点,且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AD=BD,AE=CE,猜想△ADE是三角形.3. 如图,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与点O,若AB=12,AC=18,BC=24,则△ABC的周长为()A.30B.36C.39D.424. 在△ABC中,AB=AC, ∠A=360,BD.CE是三角形的平分线且交于点O,则图中共有个等腰三角形.5. 如图:下午14:00时,一条船从处出发,以28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16:00时,轮船到达B处,从A处测得灯塔C在北偏西280,从B处测得灯塔C在北偏西560,求B处到灯塔C的距离.1.1 等腰三角形(三)一、问题引入:1. 已知△ABC中,AB=AC=5cm,请增加一个条件使它变为等边三角形.2. 有一个角是60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试着证明你的结论.得出定理:有一个角是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二、基础训练:做一做:用两个含300角的三角板,你能拼出一个怎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说说你的理由.根据操作,思考:在直角三角形中,300角所对直角边与斜边有什么关系?并试着证明.得出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300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三、例题展示:1.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0,腰长为2a,求腰上的高.2. 判断:(1)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2)有一个角是60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 证明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四、课堂检测1.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等于150,腰长为20,则这个三角形腰上的高是.2. 在Rt△ABC中,∠ACB=900,∠A =300,CD⊥AB,BD=1,则AB= .3. 在△ABC中,AB=AC,∠BAC=1200,D是BC的中点,DE⊥AC,则AE:EC= .4. 如图,在Rt△ABC中,∠C=900,沿B点的一条直线BE折叠△ABC,使点C恰好落在AB的中点D处,则∠A= .5. 在Rt△ABC中,∠C=300,AD⊥BC,你能看出BD与BC的大小关系吗?中考真题:已知:如图,△ABC中,BD⊥AC,DE⊥AC,点D是AB的中点,∠A=300,DE=1.8,求AB的长.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一)一、问题引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你能证明这一结论吗?二、基础训练:议一议:写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这一命题的逆命题?它是真命题吗?如果是,请证明,并与同伴交流.三、例题展示:例:如图在△ABC 中,AD 是∠BAC 平分线,AD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BC 延长线于F.E求证:(1)∠EAD=∠EDA ;(2)DF ∥AC(3)∠EAC=∠B四、课堂检测:1. 已知:线段AB 及一点P ,PA=PB ,则点P 在 上.2. 已知:如图,∠BAC=1200,AB=AC,AC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D 则∠ADC= .3. △ABC 中,∠A=500,AB=AC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D 则∠DBC 的度数 .4. △ABC 中,DE.FG 分别是边AB.AC 垂直平分线,则∠B ∠BAE ,∠C ∠GAF ,若∠BAC=1260,则∠EAG= .5. 如图,△ABC 中,AB=AC=17,BC=16,DE 垂直平分AB ,则△BCD 的周长是 .6. 有特大城市A 及两个小城市B.C ,这三个城市共建一个污水处理厂,使得该厂到B.C 两城市的距离相等,且使A 市到厂的管线最短,试确定污水处理厂的位置.第1题 第4题 第5题中考真题:已知:如图,DE是△ABC的AB边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BC 于D.E,AE平分∠BAC,若∠B=300,求∠C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二)一、问题引入:1. 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一定在上.2. 在△ABC中,AB.A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P,则PA.PB.PC的大小关系是.3. 在△ABC中,AB=AC,∠B=58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N,则∠NBC= .4. 已知线段AB,请你用尺规作出它的垂直平分线.A B二、基础训练:1. 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是否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是否相等?上面的问题如何证明?定理: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三、例题展示:(1)如图,在△ABC中,∠A=400,O是AB.AC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求∠OCB 的度数;(2)如果将(1)中的的∠A度数改为700,其余的条件不变,再求∠OCB的度数;(3)如果将(1)中的的∠A度数改为锐角a,其余的条件不变,再求∠OCB 的度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证明;(4)如果将(1)中的的∠A度数改为钝角a,其余的条件不变,是否还存在同样的规律?你又发现了什么?四、课堂检测:1. 在三角形内部,有一点P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则点P一定是()A.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B. 三角形三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C. 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D. 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2. 已知△ABC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点在△ABC的边上,则△ABC的形状为()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不能确定3. 等腰Rt△ABC中,AB=AC,BC=a,其斜边上的中线与一腰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则点O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是.4. 已知线段a.b,求作以a为底,以b为高的等腰三角形.a b中考真题:已知:如图,Rt△ABC中,∠ACB=900, ∠BAC=600,DE垂直平分BC,垂足为D,交AB于点E,点F在DE的延长线上,且AF=CE,试探究图中相等的线段.1.4角平分线(一)一、提出问题:1. 角平分线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问题1:还记得角平分线上的点有什么性质吗?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证明它吗?定理归纳:问题2:你能写出这个定理的逆命题?它是真命题吗?如果是,你能证明它?定理归纳:二、基础训练:用尺规怎样做已知角的平分线呢?并对自己的做法加以证明.三、例题解释:例:如图,已知AD为△ABC的角平分线,∠ABC=90°,EF⊥AC,交BC于点D,垂足为F,DE=DC,求证:BE=CF.四、课堂检测1. OM平分∠BOA,P是OM上的任意一点,PD⊥OA,PE⊥OB,垂足分别为D.E,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PD=PE B:OD=OE C:∠DPO=∠EPO D:PD=OD2、如图所示,AD平分∠BAC,DE⊥AB,垂足为E,DF⊥AC,垂足为F,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AEG≌△AFG B:△AED≌△AFD C:△DEG≌△DFG D:△BDE≌△CDFFEDC BA3. △ABC中, ∠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连结AO,若∠OBC=25°,∠OCB=30°,则∠OAC=_____________°4. 与相交的两直线距离相等的点在()A:一条直线上B:一条射线上C: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上D:以上都不对5. ∠AOB的平分线上一点M,M到OA的距离为2CM,则M到OB的距离为_________.6. 在RT△ABC中,∠C=90°,AD是∠BAC的平分线,若BC=16,BD=10,则D到AB的距离是________.7. 如图在两条交叉的公路L1与L2之间有两家工厂A.B,现在要修一个货物中转站,使它到两条公路的距离相等,以及到两个工厂距离相等,你能帮助确定中转站的地址吗?请试试.中考真题:如图,梯形ABCD,ABCD,AD=DC=CB,AD.BC的延长线相交于G,CE⊥AG于E,CF⊥AB于F,(1)请写出图中4组相等的线段(已知的相等线段除外)(2)选择(1)中你所写的一组相等的线段,说说它们相等的理由.1.4 角平分线(二)基础训练:1. 如图:设△ABC的角平分线交于P,求证:P点在∠BAC的平分线上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引申: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若设这一点到其中一边的距离为m,三边长分别为a.b.c,则三角形的面积S= .2. 已知:△ABC中,BP.CP分别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且交于P,若P到边AB的距离为3cm,△ABC的周长为18cm,则△ABC的面积为.3. 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A.三条中线的交点;B.三条高的交点;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D.不能确定三、例题展示:例:△ABC中,AC=BC, ∠C=90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E. (1)已知:CD=4cm,求AC长(2)求证:AB=AC+CD四、课堂检测:1. 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2. △ABC中,∠C=900,∠A的平分线交BC于D,BC=21cm,BD:DC=4:3,则D 到AB的距离为.3. Rt△ABC中,AB=AC,BD平分∠ABC,DE⊥BC于E,AB=8cm,则DE+DC= cm.4. △ABC中,∠ABC和∠BCA的平分线交于O,则∠BAO和∠CAO的大小关系为.5.Rt△ABC中,∠C=900,BD平分∠ABC,CD=n,AB=m,则△ABD的面积是.6. 已知:OP 是∠MON 内的一条射线,AC ⊥OM ,AD ⊥ON ,BE ⊥OM ,BF ⊥ON ,垂足分别为C.D.E.F ,且AC=AD 求证:BE=BF中考真题:三条公路围成了一个三角形区域,今要在这个三角形区域内建一果品批发市场到这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试找出批发市场的位置.第一章 单 元 检 测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1.如图,修建抽水站时,沿着倾斜角为300的斜坡铺设管道,若量得水管AB 的长度为80米,那么点B 离水平面的高度BC 的长为 米.2.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角平分线恰好是对边上的高,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3. 如图,已知AC=DB ,要使△ABC ≌△DCB ,只需增加的一个条件是 或 .4. 命题:“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逆命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这条逆命题是______命题(填“真”或“假”)5. 如图,一个顶角为40º的等腰三角形纸片,剪去顶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21_________ ;6. 在△ABC 中,已知AB =AC ,AD 是中线,∠B =70°,BC =15cm ,则∠BAC = ,∠DAC = ,BD = cm ;第18题图C B A 第1题 第5题7. 已知,如图,O 是△ABC 的∠ABC.∠ACB 的角平分线的交点,OD ∥AB交BC 于D ,OE ∥AC 交BC 于E ,若BC = 10,则△ODE 的周长为 .8. 如图,在Rt △ABC 中,∠B=90°,∠A=40°,AC 的垂直平分线MN 与AB 相交于D 点,则∠BCD 的度数是 .9. △ABC 中,∠C=90°,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若DC=7,则D 到AB 的距离是 .10. 如图,∠AOP=∠BOP=15°,PC ∥OA ,PD ⊥OA ,若PC=4,则PD的长为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与底边的比是1∶2,则它的顶角等于( )A.90°B.60°C.120°D.150°2.下列两个三角形中,一定全等的是 ( )A.有一个角是40°,腰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B.两个等边三角形C.有一个角是100°,底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D.有一条边相等,有一个内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3. 到△ABC 的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ABC 的( )A.三边中线的交点B.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C.三边上高的交点D.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4. △ABC 中,∠A ∶∠B ∶∠C=1∶2∶3,CD ⊥AB 于点D 若BC=a ,则AD 等于( ) A.21a B.23a C.23a D.3a 5. 如图,△ABC 中,AB=AC ,点D 在AC 边上,且BD=BC=AD ,则∠A 的度数为( )A.30°B.36°C.45°D.70°三、解答题(每题12分)1. 如图,AD ⊥CD ,AB=10,BC=20,∠A=∠C=30°.求:(1)∠ABC 的度数(2)AD 和CD 的长.2.已知:如图,△ABC 中,AB=AC ,∠A=120°.(1)用直尺和圆规作AB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 AB 于点M.N(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猜想CM 与BM 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四、证明题(每题10分)1.已知:如图,CE ⊥AB ,BF ⊥AC ,CE 与BF 相交于D ,且BD=CD.求证:D 在∠BAC 的平分线上.2. 已知: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的AC 边上取中点D ,BC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 ,使 CE = CD .求证:BD = DE .五、(本题11分)阅读下面的题目及分析过程,并按要求进行证明.已知:如图,E是BC的中点,点A在DE上,且∠BAE=∠CDE.求证:AB=CD分析: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常用的一般方法是应用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观察本题中要证明的两条线段,它们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且它们分别所在的两个三角形也不全等.因此,要证AB=CD,必须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现给出如下三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提示,请任意选择其中一种,对原题进行证明.。

1.2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边角性质+练习课件+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1.2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边角性质+练习课件+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点拨】
∵1 宣=12矩,1 欘=112宣,1 矩=90°,∠A=1 矩,
∠B=1


∴∠A
= 90°,

B

1
1 2
1 ×2
×90°=
67.5°,
∴∠C=90°-∠B=90°-67.5=22.5°.
3 (母题:教材P34复习题T5)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为 1 ∶2 ∶3,则这个三角形是__直__角____三角形.
(2)若AE是△ABC的角平分线,AE,CD相交于点F,求证: ∠CFE=∠CEF. 【证明】∵AE是△ABC的角平分线,∴∠DAF=∠CAE. ∵∠FDA=90°,∠ACE=90°, ∴∠DAF+∠AFD=90°,∠CAE+∠CEA=90°. ∴∠AFD=∠CEA. ∵∠AFD=∠CFE, ∴∠CFE=∠CEA,即∠CFE=∠CEF.
解:如图②,延长 MN 至点 C′,使 NC′=NC,连接 AC′, 则 AC′的长即为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 在 Rt△AMC′中,AM=3×2=6(cm), MC′=20+2=22(cm). 由勾股定理,得 AC′2=AM2+MC′2=62+222=520, 则 AC′=2 130 cm. 答:蚂蚁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 2 130 cm.
∵∠C=90°,∴∠4+∠5=90°. ∴∠3+∠5=90°,即∠FBG=90°. 又∵DF⊥EG,DE=DG,∴FG=EF. 在Rt△FBG中,BG2+BF2=FG2,∴AE2+BF2=EF2.
【点方法】
欲证AE2+BF2=EF2,应联想到勾股定理,把AE, BF和EF转. 化. 为同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
【点拨】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a,b,c满足c>a>b,∴该直角三 角形的斜边为c,∴c2=a2+b2,∴c2-a2-b2=0,∴S1= c2-a2-b2+b(a+b-c)=ab+b2-bc. ∵S2=b(a+b-c)= ab+b2-bc,∴S1=S2,故选C.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XXX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各章知识要点总结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判定方法:SSS、SAS、ASA、AAS、HL(直角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有两边相等,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等边三角形的各角相等,每个角都等于60°判定方法:等角对等边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两锐角互余直角边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锐角等于30°的直角三角形,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判定方法:三边平方和相等四、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外心)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距离相等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内心)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本章主要介绍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性质和解法。

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形如ax+b0)的不等式称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是移项、化简、分段讨论不等式的解集可以用区间表示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通过移项将不等式化为ax)b的形式根据a的正负性和不等式符号确定解集的范围判断解集的开闭性和无解情况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和性质:形如ax+by)和dx+ey>f(或<)的不等式组称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的基本方法是联立、消元、分段讨论不等式组的解集可以用平面区域表示四、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通过联立将不等式组化为标准形式根据系数的正负性和不等式符号确定解集的范围判断解集的开闭性和无解情况总之,本章内容涵盖了三角形的证明和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组的解法,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

定义:不等式是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

基本性质:不等式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最新北师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最新北师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知识点1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判定定理简称判定定理的内容性质SSS三角形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SAS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知识点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内容几何语言条件与结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简述为:等边对等角在△ABC中,若AB=AC,则∠B=∠C条件:边相等,即AB=AC结论:角相等,即∠B=∠C推论等腰三角形在△ABC,A条件:等腰三角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垂直,简述为:三线合一B=AC,AD⊥BC,则AD是BC边上的中线,且AD平分∠BAC形中一直顶点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之一结论:该线也是其他两线※等腰三角形中的相等线段:1.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3.两腰上的中线相等4.底边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知识点3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内容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度解读【要点提示】1)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它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2)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的中线、高线和所对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易错点】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但不是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知识点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内容几何语言条件与结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述为:等校对等边在△ABC中,若∠B=∠C则AC=BC条件:角相等,即∠B=∠C结论:边相等,即AB=AC解读【注意】对“等角对等边”的理解仍然要注意,他的前提是“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拓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两种方法(1)利用等腰三角形;(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等角对等边”※知识点5 反证法概念证明的一般步骤反证法在证明时,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反证法(1)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2)从这个假设出发,应用正确的推论方法,得出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3)由矛盾的结果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原命题正确解读【要点提示】(1)当一个命题涉及“一定”“至少”“至多”“无限”“唯一”等情况时,由于结论的反面简单明确,常常用反证法来证明(2)“推理”必须顺着假设的思路进行,即把假设当作已知条件,“得出矛盾”是指推出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 不等关系※1. 一般地,用符号“<”(或“≤”), “>”(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2. 准确“翻译”不等式,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非负数<===> 大于等于0(≥0) <===> 0和正数<===> 不小于0非正数<===> 小于等于0(≤0) <===> 0和负数<===> 不大于0二.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1) 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那么a+c>b+c, a-c>b-c.(2)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3)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 < span=""></bc, <>※2. 比较大小:(a、b分别表示两个实数或整式)一般地:如果a>b,那么a-b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如果a=b,那么a-b等于0;反过来,如果a-b等于0,那么a=b;如果a<b,那么a-b是负数;反过来,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 span=""></b,那么a-b是负数;反过来,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即:a>b <===> a-b>0a=b <===> a-b=0a a-b<0三. 不等式的解集:※1.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八年级下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八年级下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三角形的证明【基础知识】1、全等三角形(1)定义: 能够完全 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2)性质:全等三角形的 、 相等。

(3)判定:“SAS ”、 、 、 、 。

三边 :边边边(SSS ) 两边: 边角边(SAS )一边 边角边(ASA ) 角角边(AAS )※※注:SSA,AAA 不能作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证题的思路:⎪⎪⎪⎪⎪⎪⎪⎩⎪⎪⎪⎪⎪⎪⎪⎨⎧⎩⎨⎧⎪⎪⎩⎪⎪⎨⎧⎪⎩⎪⎨⎧⎪⎩⎪⎨⎧)找任意一边()找两角的夹边(已知两角)找夹已知边的另一角()找已知边的对角()找已知角的另一边(边为角的邻边)任意角(若边为角的对边,则找已知一边一角)找第三边()找直角()找夹角(已知两边AAS ASA ASA AAS SAS AAS SSS HL SAS 注意: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最长的边(或最大的角)、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2、等腰三角形(1)定义:有两条 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 相等。

(“等边对等角”)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 、 互相重合。

(3)判定:①定义②“ ”3、等边三角形(1) 定义: 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性质:①三角都等于②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

(3)判定:①定义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角 是等边三角形。

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2)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5、角平分线(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叫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 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6、直角三角形(1)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是30度,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斜边、直角边”或“HL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定理的作用: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巩固训练】1、△ABC 中,∠A ∶∠B ∶∠C=1∶2∶3,最小边BC=4 cm ,最长边AB 的长是( ) A.5 cm B.6 cm C.5 cmD.8 cm2、△ABC 中,AB=AC ,BD 平分ABC 交AC 边于点D ,∠BDC=75°,则∠A 的度数为 ( )A. 35°B. 40°C. 70°D. 110°3、△ABC 中,∠A ∶∠B ∶∠C=1∶2∶3,CD ⊥AB 于点D 若BC=a ,则AD 等于( )A.21a B.23a C.23a D.3a 4、到△ABC 的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ABC 的 ( ) A.三边中线的交点 B.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C.三边上高的交点 D.三边中垂线的交点5、如左下图所示,在Rt △ABC 中,∠C=90°,∠CAB=60°,AD 平分∠CAB ,点D 到AB 的距离DE=3.8cm ,则线段BC 的长为( )A 、3.8cmB 、7.6cmC 、11.4cmD 、11.2cmy6、如右上图,在等边ABC ∆中,,D E 分别是,BC AC 上的点,且BD CE =,AD 与BE 相交于点P ,则12∠+∠的度数是( )A .045B .055C .060D .0757、如左下图,123,,l l l 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在要建一个加油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 ).A .1处B .2处C .3处D .4处8、如右上图,已知ABC △中,45ABC ∠=,4AC =,H 是高AD 和BE 的交点,则线段BH 的长度为( ) A .6B .4C .23D .59、(2012随州)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其一边长为6,则另两边为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下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讲义

八年级下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讲义

知识点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SS、SAS、AAS、ASA、HL。

例:如图,已知△ABC中,AB=AC=10厘米,BC=8厘米,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知识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两腰上的高、两底角的平分线长度均相等。

4、有两个角相等或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例: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是50º,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

例: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一腰上的中线BD将这个三角形周长分为15和12两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

例:如图,在ABA 1中,∠B=20º,AB=A1B,在A1B上取一点C,延长AA1到A2,使得A1A2=A1C;在A2C 上取一点D,延长A1A2到A3,使得A2A3=A2D;…,按此做法进行下去,∠A n的度数为。

知识点三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三个角都相等,且都等于60º.3、有一个角等于60º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或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例:如右图,已知△ABC和△BDE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E=CD.M C B A 例:如图1,已知:∠MON=30º,点A 1、A 2、A 3……在射线ON 上,点B 1、B 2、B 3…在射线OM 上,△A 1B 1A 2、△A 2B 2A 3、△A 3B 3A 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 1=1,则△A 6B 6A 7的边长为 .图1 图2例:如图2,在等边△ABC 中,D 是边AC 上一点,连接BD ,将△BCD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º,得到△BAE ,连接ED ,若BC=10,BD=9,则△AED 的周长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要点衔接 ◆1. 三角形全等◆2.等腰三角形 ◆3.直角三角形 ◆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5.角平分线【&1.1】等腰三角形『一』 .知识归纳:●知识点1 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判定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也相等 判定:SSS 、SAS 、ASA 、AAS 、●知识点2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及推论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 ●知识点3 反证法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从假设出发,推导出与定义、公理、已证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否定假设,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反证法.反证法是一种常用的间接证明方法 一般步骤是:(1)假设命题不成立;(2)从假设出发推导出矛盾;(3)否定假设,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 ●知识点4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度;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满足“三线合一”的性质;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

判定定理: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或者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知识点5 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度,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060306030603060『二』典型例题解析 ★ 例题解析1:要点: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有关问题的证明如图,在△ABC 中,AB=AC ,D 是AB 上一点,E 是AC 延长线上一点,且BD=CE ,DE 交BC 于点F 。

求证:DF=EF★ 例题解析2.要点:线段的等量代换如图,在△ABC 中,∠ACB 、∠CAB 的平分线交于点F ,过点F 作DE ∥AB ,分别交BC ,BA 于D 、E ,试说明:DE=CD+AE★ 例题解析3.要点: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解部分角的度数已知△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 ,若AD=AB ,∠CAD=36°,求∠DBC 的度数。

★例题解析4.要点: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解决实际问题某设计院设计了一别墅,已知房屋的顶部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其顶角∠ABC是120度,过屋顶的立柱AD ⊥BC ,求顶架上∠BAD的度数。

ACBED FFB E D CAB ED C A★ 例题解析5.要点:考试常考题目底角是顶角的二倍如图,点D 在AC 上,点E 在AB 上,且AB=AC ,BC=BD=BE ,AE=DE ,求∠A 的度数。

『三』衔接中考:考题1.(2013•攀枝花)如图,在△ABC 中,∠CAB=75°,在同一平面内,将△ABC 绕点A 旋转到△AB ′C ′的位置,使得CC ′∥AB ,则∠BAB ′=( )A . 30°B . 35°C . 40°D . 50°考题2、(2013•广安)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6,另一边长为13,则它的周长为( ) A . 25 B . 25或32 C . 32 D . 19考题3.(2013•张家界)顺次连接等腰梯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一定是( ) A . 矩形 B .正方形 C . 菱形 D . 直角梯形 考题4、(2013•宜昌)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BC ,AC ,BD 相交于点O ,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A . 8B .6 C . 4D .2考题5、(2013•雅安)若(a ﹣1)2+|b ﹣2|=0,则以a 、b 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BCDE DC B A『四』课堂练习: ▼(一)基础类型:1、已知:在△ABC 中,AB=AC ,(1)若AB=BC ,则△ABC 为 三角形; (2)若∠A= °时,△ABC 为等边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共有( )A .3条B .6条C .9条D .7条 3、有下列三角形: ①有两个角等于60°;②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 ③三个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④一腰上的中线也是这腰边上的高的等腰三角形;⑤有一个角等于60°的三角形;其中是等边三角形的有 个; 4.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等腰三角形只有一条对称轴B.直线不是轴对称图形C.直角三角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D.任何一角都是轴对称图形5、在△ABC 中,AB=AC ,∠BAC=120°,AB=4,则底边BC 上的高是 ;▼(二)思维拓展:1. 不满足△ABC 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是[ ]A.∠A:∠B:∠C=2:2:1B.∠A:∠B:∠C=1:2:5C.∠A:∠B:∠C=1:1:2D.∠A:∠B:∠C=1:2:22.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所夹的角等于 [ ] A.顶角 B.顶角的21 C.顶角的2倍 D 底角的21 3. 如图已知∠ACB =90°, BD =BC, AE =AC, 则∠DCE =__________度.4. 如图, ∠P =25°, 又PA =AB =BC =CD, 则∠DCM =_______度.5. 在等腰△ABC 中, AB =AC, AD ⊥BC 于D, 且AB +AC +BC =50cm, 而AB +BD +AD =40cm, 则AD =___________cm.【&1.2】直角三角形『一』 .知识归纳:●知识点1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知识点2 互逆命题 互逆定理命题包括已知和结论两部分;逆命题是将倒是的已知和结论交换;正确的逆命题就是逆定理。

互逆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

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逆命题。

互逆定理:如果一个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互为逆定理。

●知识点3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二』典型例题解析 【典型例题】★ 例题解析1:要点: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与面积之间的关系1.求下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及a ,b ,c 的长度。

S C =a = ;b = ;c = 。

2.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和长为7cm,则正方形A ,B ,C ,D 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____cm 2.A 225CB bc a 400A BCD7cm3.如图,在△ABC 中,∠C=90°,BC=3,AC=4.以斜边AB 为直径作半圆,则这个半圆的面积是____________.★ 例题解析2:要点:两个不同的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量是等量的有关计算—梯子下滑问题如图,一架长2.5m 的梯子AB ,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C 上,这时梯足B 到墙底端C 的距离为0.7m ,若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0.4m 。

那么梯足将外移多少米?★ 例题解析3.要点:勾股定理与二次根式的联系 作长为n 的线段(以5为例)★ 例题解析4:要点: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 如图,A 、B 两个小集镇在河流CD 的同侧,分别到河的距离为AC=10千米,BD=30千米,且CD=30千米,现在要在河边建一自来水厂,向A 、B 两镇供水,铺设水管的费用为每千米3万,请你在河流CD 上选择水厂的位置M ,使铺设水管的费用最节省,并求出总费用是多少?★例题解析5:AA B B C234 51111 1A BCDL要点:类比勾股定理在不同三角形中的应用△ABC 中,BC a =,AC b =,AB c =,若∠C=90°,如图(1),根据勾股定理,则222c b a =+,若△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如图(2)和图(3),请你类比勾股定理,试猜想22b a +与2c 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三』衔接中考: 考题1.(2013•湘西州)如图,Rt △ABC 中,∠C=90°,AD 平分∠CAB ,DE ⊥AB 于E ,若AC=6,BC=8,CD=3.(1)求DE 的长; (2)求△ADB 的面积.考题2.(2013•达州)如图,折叠矩形纸片ABCD ,使B 点落在AD 上一点E 处,折痕的两端点分别在AB 、BC 上(含端点),且AB=6,BC=10。

设AE=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考题3.(2013鞍山)如图,D 是△ABC 内一点,BD ⊥CD ,AD=6,BD=4,CD=3,E 、F 、G 、H 分别是AB 、AC 、CD 、BD 的中点,则四边形EFGH 的周长是 .考题4.(2013•包头)如图,点E 是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连接AE 、BE 、CE ,将△ABE 绕点B 顺时针旋转90°到△CBE ′的位置.若AE=1,BE=2,CE=3,则∠BE ′C= 135 度.考题5.(2013•鄂州)如图,已知直线a ∥b ,且a 与b 之间的距离为4,点A 到直线a 的距离为2,点B 到直线b 的距离为3,AB=.试在直线a 上找一点M ,在直线b 上找一点N ,满足MN ⊥a 且AM+MN+NB 的长度和最短,则此时AM+NB=( )『四』课堂练习: ▼(一)基础类型:1.在ABC ∆中,若5:4:3::=c b a ,则ABC ∆是( )A .直角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无法确定 2. 直角三角形一直角边长为12,另两条边长均为自然数,则其周长为( ). (A )30 (B )28 (C )56 (D )不能确定 3.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6,8,10,那么它最短边上的高为( )A .6B .4.5C .2.4D .8 4.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为2,4,a ,那么a 的取值可以有(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 5. 将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同时扩大同一倍数, 得到的三角形是( )(A ) 钝角三角形 (B ) 锐角三角形 (C ) 直角三角形 (D ) 等腰三角形.▼(二)思维拓展1.已知6、8、a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若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那么a是多少?2. 如图为某楼梯,测得楼梯的长为5米,高3米,计划在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度至少需要____________米. 5米3米3. 如图,校园内有两棵树,相距12米,一棵树高13米,另一棵树高8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顶端飞到另一棵树的顶端,小鸟至少要飞___________米.4.如图,AB⊥CD于B,△ABD和△BC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果CD=17,BE=5,那么AC 的长为().(A)12 (B)7 (C)5 (D)135.如图所示的一块地,∠ADC=90°,AD=12m,CD=9m,AB=39m,BC=36m,求这块地的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