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奥数基础(五)

合集下载

三年级小学生奥数数学练习题五篇

三年级小学生奥数数学练习题五篇

三年级小学生奥数数学练习题五篇1.三年级小学生奥数数学练习题篇一1、假设有一只青蛙在井底,井口离地面有10米,青蛙每次可以往上跳3米,但是每次跳完后会滑下去2米,问这只青蛙需要跳多少次才能跳出井口?答案:青蛙需要跳7次才能跳出井口。

2、有一条绳子,长度为12米,现在需要将它分成3段,每段长度相等,那么每段长度应该是多少?答案:每段长度应该是4米。

3.在一个圆形的花坛里,有一些花。

现在需要在花坛周围放置一圈石头,这样石头和花坛的距离就相等了。

如果花坛直径6米,需要多少石头?答案:需要放置18个石头。

4.有一堆石头,其中一个是假的。

这块假石比真石轻。

现在有余额,最多只能用三次。

我怎样才能找到假石头?回答:首先,把所有的石头分成三堆,每堆放相等数量的石头,然后在天平上称两堆。

如果天平平衡,假石在第三堆,否则假石在较重的那堆。

然后把堆分成两堆,重复以上步骤,找到假石。

5.有一张长方形的纸,现在需要剪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应该怎么剪?答案:把纸对角线上的两点连起来,然后沿着这条对角线把纸切开,得到两个面积相等的部分。

2.三年级小学生奥数数学练习题篇二1、学校大门有一串彩灯,按"红、黄、绿、白"的规律排列起来,请你算一算:第13只彩灯和第24只彩灯分别是什么颜色?解答:红色、白色这些彩灯按"红、黄、绿、白"四种颜色为一个周期。

先算出13只彩灯有几个这样的周期:13÷4=3…1,余数是1,这只彩灯是第3个周期之后的红色彩灯。

同理,算出24只彩灯有几个这样的周期:24÷4=6,无余数,这只彩灯是第6个周期的最后一个颜色,即白色。

2、有一列数2,4,1,2,4,1,2,4,1, (25)数是几?这25个数的和是多少?答案:2,58分析:25÷3=8…1,所以第25个数是2。

每三个数为一个周期,2+4+1=7,25个数含有8个这样的周期,第25个数是2,所以这25个数的和为:7×8+2=583、有两筐苹果,第一筐比第二筐多30个,第一筐苹果是第二筐的4倍。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18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18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本教程共30讲本教程共30讲最大最小同学们在学习中经常能碰到求最大最小或最多最少的问题,这一讲就来讲解这个问题。

例1两个自然数的和是15,要使两个整数的乘积最大,这两个整数各是多少?分析与解:将两个自然数的和为15的所有情况都列出来,考虑到加法与乘法都符合交换律,有下面7种情况:15=1+14,1×14=14;15=2+13,2×13=26;15=3+12,3×12=36;15=4+11,4×11=44;15=5+10,5×10=50;15=6+9,6×9=54;15=7+8,7×8=56。

由此可知把15分成7与8之和,这两数的乘积最大。

结论1如果两个整数的和一定,那么这两个整数的差越小,他们的乘积越大。

特别地,当这两个数相等时,他们的乘积最大。

例2比较下面两个乘积的大小:a=57128463×87596512,b=57128460×87596515。

分析与解:对于a,b两个积,它们都是8位数乘以8位数,尽管两组对应因数很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

直接计算出这两个8位数的乘积是很繁的。

仔细观察两组对应因数的大小发现,因为57128463比57128460多3,87596512比87596515少3,所以它们的两因数之和相等,即57128463+87596512=57128460+87596515。

因为a的两个因数之差小于b的两个因数之差,根据结论1可得a>b。

例3用长36米的竹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菜园,围成菜园的最大面积是多少?分析与解:已知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6米,即四边之和是定数。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因为长+宽=36÷2=18(米),由结论知,围成长方形的最大的面积是9×9=81(米2)。

例3说明,周长一定的长方形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例4两个自然数的积是48,这两个自然数是什么值时,它们的和最小?分析与解:48的约数从小到大依次是1,2,3,4,6,8,12,16,24,48。

小学五年级奥数题及答案解析(五篇)

小学五年级奥数题及答案解析(五篇)

小学五年级奥数题及答案解析(五篇)篇一油库里有6桶油,分别装着汽油、柴油和机油。

油桶上只标明15公升、16公升、18公升、19公升、20公升和31公升,却没有注明是哪一种油。

只知道柴油是机油的2倍,汽油只有一桶。

请你分析一下,各个油桶里装的是什么油?【答案解析】根据“柴油是机油的2倍”这一条件可知,这两种油之和一定是3的倍数。

而六桶油的和为15+16+18+19+20+31=119(公升),119除以3得到的余数为2,说明汽油量是3的倍数还多2公升。

又知“汽油只有一桶”,在油桶上标明的六个数中,只有20是3的倍数多2的数,所以标明20公升这一桶装的是汽油。

从而可求出机油量为(15+16+18+19+31)÷3=33(公升),柴油量为33×2=66(公升)通过观察可知,标明15公升与18公升的两桶装的是机油,标明16公升、19公升与31公升的三桶装的是柴油。

篇二甲、乙、丙三个桶内各装了一些油,先将甲桶内三分之一的油倒入乙桶,再将乙桶内五分之一的油倒入丙桶,这时三个桶内的油一样多,如果最初丙桶内有油48千克,那么最初甲桶内有油_____千克。

乙桶内有油_____千克。

【答案解析】甲桶里面应该有96千克,乙桶里有48千克。

假设甲桶往乙桶倒过油之后乙桶的油是5份,那么它将五分之一给了丙桶,结果两桶一样多,说明丙桶原来有3份,那么三桶都一样的时候都是4份,可以知道,甲桶倒出去三分之一之后还有4份,那么原来就有6份,甲桶往乙桶倒过2份油之后乙桶的油是5份,说明原来乙桶也是3份,那么丙桶的3份相当于48千克,一份就是16千克,最初的甲桶里面应该有96千克,乙桶里有48千克。

篇三学校参加体操表演的学生人数在60~100之间。

把这些同学按人数平均分成8人一组,或平均分成12人一组都正好分完。

参加这次表演的同学至少有()人。

【答案解析】考点:公因数和公倍数应用题。

分析:按人数平均分成8人一组,或平均分成12人一组都正好分完,那么总人数就是8和12的公倍数,再根据总人数在60~100之间进行求解。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目30讲全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目30讲全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第1讲数字谜(一)数字谜的内容在三年级和四年级都讲过,同窗们已经把握了很多方式。

例如用猜想、拼凑、排除、列举等方式解题。

数字谜涉及的知识多,试探性强,因此很能锻炼咱们的思维。

这两讲除温习巩固学过的知识外,还要讲述数字谜的代数解法及小数的除法竖式问题。

例1 把+,-,×,÷四个运算符号,别离填入下面等式的○内,使等式成立(每一个运算符号只准利用一次):(5○13○7)○(17○9)=12。

分析与解:因为运算结果是整数,在四那么运算中只有除法运算可能显现分数,因此应第一确信“÷”的位置。

当“÷”在第一个○内时,因为除数是13,要想取得整数,只有第二个括号内是13的倍数,现在只有下面一种填法,不合题意。

(5÷13-7)×(17+9)。

当“÷”在第二或第四个○内时,运算结果不可能是整数。

当“÷”在第三个○内时,可得下面的填法:(5+13×7)÷(17-9)=12。

例2 将1~9这九个数字别离填入下式中的□中,使等式成立:□□□×□□=□□×□□=5568。

解:将5568质因数分解为5568=26×3×29。

由此容易明白,将 5568分解为两个两位数的乘积有两种:58×96和64×87,分解为一个两位数与一个三位数的乘积有六种:12×464, 16×348, 24×232,29×192, 32×174, 48×116。

显然,符合题意的只有下面一种填法:174×32=58×96=5568。

例3 在443后面添上一个三位数,使取得的六位数能被573整除。

分析与解:先用443000除以573,通过所得的余数,能够求出应添的三位数。

由443000÷573=773 (71)推知, 443000+(573-71)=443502必然能被573整除,因此应添502。

小学生奥数基础训练题(五篇)

小学生奥数基础训练题(五篇)

小学生奥数基础训练题(五篇)1、一桶油连桶重19千克,吃了一半油后,连桶重12千克。

吃掉了多少油?油桶里原来有多少千克油?2、一条河堤长12米,每隔4米栽一棵树,从头到尾一共栽多少棵?3、书架上的故事书比连环画少15本,书架上有杂志8本,有故事书32本。

连环画有多少本?故事书和连环画一共有多少本?4、少年宫新购进小提琴52把,中提琴比小提琴少20把,两种琴一共有多少把?5、鱼缸里共有50条金鱼,其中红金鱼有15条,花金鱼20条,其余是黑金鱼。

黑金鱼有多少条?(用两种方法解答)6、科学宫里有一个奇妙的大盒子里装着4个中盒子,每个中盒子里又装4个小盒子,一共有多少个盒子?7、妈妈买一双皮鞋花52元,买一双布鞋花12元,付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8、把一根木头锯断要4分钟,把这根木头锯成8段,要几分钟?9、一条路每隔40米埋设一根电线杆,现在包括这条路的两端一共埋设了10根电线杆,这条路长多少米?10、上体育课时,同学们站成方队做体操,从前、后、左、右数,小芳都是第3个,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在做体操?(画图表示,并计算)小学生奥数基础训练题篇二1、山上有群猴子,摘了一篮桃子。

一只吃一个,刚好剩1个,一只吃两个,有只没吃着。

让你算一算,()只()桃子。

2、一条路长600米,在路的一边每隔20米放一个垃圾桶,起点和终点不放,一共需要准备多少个垃圾桶?3、一条河堤长350米,从头到尾要载71棵,每隔几米载一棵?4、一条路长100米,在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每隔10米插一面彩旗,一共要多少面彩旗?5、小红做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三位数相加的计算题时,因为粗心大意,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8错误地当作了3,把十位上的6错当成了9,所得的和是438,准确的和是多少?6、刘杰做加法时,错把一个数个位上的2当作8,十位上的4当作7,结果和是95。

准确的得数是多少?7、小丽在做一道加法题时,因为粗心大意,把一个加数340看成了430,算出和是700,那么准确的结果应该是多少呢?8、小明做一个三位数减一个两位数的计算题时,把被减数个位上的3写成了5,十位上的6错写成了0,这样所得差是189,准确的差是多少?(写出过程)9、小明有18元钱,小红有24元钱,小红应该给小明多少元钱,两人的钱数才一样多?10、一条大鲨鱼,尾长是身长的一半,头长是尾长的一半,已知头长3米,这条大鲨鱼全长多少米?小学生奥数基础训练题篇三1、求9+49+299+8999+99999=_________。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小学奥数(奥林匹克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份小学奥数基础教程。

一、数的认识小学奥数的基础之一是对数的认识。

学生应当了解各个数的含义,掌握数与物体的对应关系。

例如,在一次数童趣游戏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盒糖果,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个糖果。

通过这样的游戏,学生可以直观地认识到数字的含义,从而培养起对数字的敏感性。

二、数字的大小比较学习小学奥数的学生应该掌握数字的大小比较,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根据图形、几何形状判断大小,也可以利用物体的重量或长度来进行比较。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三、数字运算小学奥数强调对数字的运算能力,学生应当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

在教学中可以使用一些趣味的数学游戏来培养学生对数字运算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的数学题目,通过竞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数量关系的认识小学奥数还注重培养学生对数量关系的认识能力。

学生应当能够通过图形、表格等形式来表示数量关系,并能够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计算和推理。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情景的描述,让学生分析数量的增减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几何形状的认识小学奥数的基础还包括对几何形状的认识。

学生应当熟悉和掌握常见的几何形状,并了解它们的特性和性质。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物、图形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几何形状,并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几何形状的理解。

六、问题的解决小学奥数强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当能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些有趣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就是一份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希望可以帮助到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小学奥数。

当然,小学奥数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基础知识,更需要学生们边学边思考,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一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一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一一、拓展提优试题1.(7分)今年小翔和爸爸、妈妈的年龄分别是5岁、48岁、42岁.年后爸爸、妈妈的年龄和是小翔的6倍.2.用1,2,3,4,5,6,7,8这八个数字组成两个不同的四位数(每个数字只用一次)使他们的差最小,那么这个差是.3.先将从1开始的自然数排成一列:123456789101112131415…然后按一定规律分组:1,23,456,7891,01112,131415,…在分组后的数中,有一个十位数,这个十位数是.4.将等边三角形纸片按图1所示步骤折叠3次(图1中的虚线是三边的中点的连线),然后沿两边的重点的边减去一角(如图2).将剩下的纸片展开、平铺,得到的图形是A5.小明带了30元钱去买文具,买了3个笔记本和5支笔,剩余的钱,如果再买2支笔还差0.4元,如果再买2个笔记本则还差2元,那么,笔记本每个元,笔每支元.6.如图,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AE=8厘米,求OB=厘米.7.小明从家到学校去上课,如果每分钟走60米,可提前10分钟到校;如果每分钟走50米,要迟到4分钟到校.小明家到学校相距米.8.一艘船从甲港到乙港,逆水每小时行24千米,到乙港后又顺水返回甲港,已知顺水航行比逆水航行少用5小时,水流速度为每小时3千米,甲、乙两港相距千米.9.某商店的同种点心有大小两种包装礼盒,大盒85.6元一盒,内有点心32块,小盒46.8元一盒,内有点心15块,若王雷用654元买了9盒点心,则他可得点心块.10.一次数学竞赛中,某小组10个人的平均分是84分,其中小明得93分,则其他9个人的平均分是分.11.从1、2、3、4、5中任取3个组成一个三位数,其中不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有个.12.定义新运算:θa=,则(θ3)+(θ5)+(θ7)(+θ9)+(θ11)的计算结果化成最简真分数后,分子与分母的和是.13.如图是一个由26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堆成的几何体,它的底层由5×4个小正方体构成,如果把它的外表面(包括底面)全部涂成红色,那么当这个几何体被拆开后,有3个面是红色的小正方体有块.14.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且图中两个阴影部分=.(甲和乙)的面积差是5.04,则S△ABC15.某场考试共有7道题,每道题问的问题都只与这7道题的答案有关,且答案只能是1、2、3、4中的一个.已知题目如下:①有几道题的答案是4?②有几道题的答案不是2也不是3?③第⑤题和第⑥题的答案的平均数是多少?④第①题和第②题的答案的差是多少?⑤第①题和第⑦题的答案的和是多少?⑥第几题是第一个答案为2的?⑦有几种答案只是一道题的答案?那么,7道题的答案的总和是.【参考答案】一、拓展提优试题1.【分析】设x年后,爸爸、妈妈的年龄和是小翔的6倍,则:小翔x年后的年龄×4=小翔爸爸x年后的年龄+小翔妈妈x年后的年龄,列出方程解答即可.解:设x年后,爸爸、妈妈的年龄和是小翔的6倍,(5+x)×6=48+42+2x30+6x=90+2x4x=60x=15答:15年后,爸爸、妈妈的年龄和是小翔的6倍.故答案为:15.2.【分析】设这两个数为a,b.,且a<b.千位最小差只能是1.为了让差尽量小,只能使a其它位数最大,b的其它位数最小.所以要尽量使a的百位大于b的百位,a的十位大于b的十位,a的个位大于b的个位.因此分别是8和1,7和2,6和3,剩下的4,5分给千位.据此解答.解:设这两个数为a,b.,且a<b.千位最小差只能是1.根据以上分析,应为:5123﹣4876=247故答案为:247.3.解:方法一:据分组律可得:从131415向后为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十位数),…;方法二:位数之前应该有1+2+3+…+9=45位.1位数有9位,10﹣19有20位,20﹣27有16位,所以十位数的开头应为28,为2829303132.故填:2829303132.4.解:找一剪刀与一等边三角形纸片,按题中所示步骤进行操作,最后得到的图形是A,故答案为:A.5.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5个笔记本+5支笔=32元;则1个笔记本+1支笔=6.4(元),3个笔记本+3支笔+4支笔=30.4(元),所以4支笔=30.4﹣3×6.4=11.2(元),所以1支笔的价格是:11.2÷4=2.8(元),则每个笔记本的价钱是:6.4﹣2.8=3.6(元).答:每个笔记本3.6元,每支笔2.8元.故答案为:3.6;2.8.6.解:6×6÷2=18(平方厘米),18×2÷8=4.5(厘米);答:OB长4.5厘米.故答案为:4.5.7.解:(60×10+50×4)÷(60﹣50),=(600+200)÷10,=800÷10,=80(分钟),60×(80﹣10),=60×70,=4200(米).答:小明家到学校相距4200米.故答案为:4200.8.解:顺水速度为:24+3+3=30(千米/小时);甲、乙两港相距:5÷(+),=5÷,=(千米);答:甲、乙两港相距千米.故答案为:.9.设大合x盒,小盒y盒,依题意有方程:85.6x+46.8(9﹣x)=654解方程得x=6,9﹣6=3.所以大合6盒,小盒3盒,共有32×6+15×3=237块.答:可得点心237块.10.解:(84×10﹣93)÷(10﹣1)=747÷9=83(分)答:其他9个人的平均分是83分.故答案为:83.11.解:1+2+3=6,1+2+4=7,1+2+5=8,2+3+4=9,2+3+5=10,3+4+5=12,其中不能被3整除的数的和是7、8、10,即有三组(1、2、4),(1、2、5)(2、3、5),每一组可以组成3×2×1=6个,三组共可以组成6×3=18个,即不能被3整除的数共有18个.故答案为:18.12.解:原式=++++=++++=×(﹣+﹣+…+﹣)=×()=5+24=29故答案为:2913.解:依题意可知:第一层的共有4个角满足条件.第二层的4个角是4面红色,去掉所有的角块其余的符合条件.分别是3+2+3+2=10(个);共10+4=14(个);故答案为:1414.解:根据分析,S△BDC=S△EBC⇒S△DOB=S△EOC,∴S甲﹣S乙=(S甲+S△DOB)﹣(S乙+S△EOC)=5.04,又∵S△BDC :S△DEC=BC:DE=2:1即:S△BDC=2S△DEC∴S四边形DECB =3S△DEC;S△ADE=S△DEC∴S△ABC =S四边形DECB+S△ADE=4S△DEC,设S△DEC =X,则S△BDC=2X,故有2X﹣X=5.04,∴X=5.04,S△ABC =4S△DEC=4X=4×5.04=20.16故答案是:20.1615.解:因为每道题的答案都是1、2、3、4的一个,所以①的答案不宜太大,不妨取1,此时②的答案其实就是7个答案中1和4的个数,显然只能取2、3、4中的一个,若取2,则意味着剩余的题目只能有一道题答案为1,这是④填1,⑦填2,⑤填3,⑥填2,而③无法填整数,与题意矛盾;所以②的答案取3,则剩余的题目答案为1和4各有1道,此时④填2,显然⑦只能填1,那么⑤填2,则4应该是⑥的答案,从而③填3,此时7道题的答案如表;它们的和是1+3+3+2+2+4+1=16.。

五年级奥数基础教程-抽屉原理小学

五年级奥数基础教程-抽屉原理小学

抽屉原理(一)我们在四年级已经学过抽屉原理,并能够解答一些简单的抽屉原理问题。

这两讲先复习一下抽屉原理的概念,然后结合一些较复杂的抽屉原理问题,讨论如何构造抽屉。

抽屉原理1将多于n件物品任意放到n个抽屉中,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中的物品不少于2件。

抽屉原理2将多于m×n件物品任意放到到n个抽屉中,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中的物品不少于(m+1)件。

理解抽屉原理要注意几点:(1)抽屉原理是讨论物品与抽屉的关系,要求物品数比抽屉数或抽屉数的倍数多,至于多多少,这倒无妨。

(2)“任意放”的意思是不限制把物品放进抽屉里的方法,不规定每个抽屉中都要放物品,即有些抽屉可以是空的,也不限制每个抽屉放物品的个数。

(3)抽屉原理只能用来解决存在性问题,“至少有一个”的意思就是存在,满足要求的抽屉可能有多个,但这里只需保证存在一个达到要求的抽屉就够了。

(4)将a件物品放入n个抽屉中,如果a÷n= m……b,其中b是自然数,那么由抽屉原理2就可得到,至少有一个抽屉中的物品数不少于(m+1)件。

例1 五年级有47名学生参加一次数学竞赛,成绩都是整数,满分是100分。

已知3名学生的成绩在60分以下,其余学生的成绩均在75~95分之间。

问:至少有几名学生的成绩相同?分析与解:关键是构造合适的抽屉。

既然是问“至少有几名学生的成绩相同”,说明应以成绩为抽屉,学生为物品。

除3名成绩在60分以下的学生外,其余成绩均在75~95分之间,75~95共有21个不同分数,将这21个分数作为21个抽屉,把47-3=44(个)学生作为物品。

44÷21= 2……2,根据抽屉原理2,至少有1个抽屉至少有3件物品,即这47名学生中至少有3名学生的成绩是相同的。

例2 夏令营组织2000名营员活动,其中有爬山、参观博物馆和到海滩游玩三个项目。

规定每人必须参加一项或两项活动。

那么至少有几名营员参加的活动项目完全相同?分析与解:本题的抽屉不是那么明显,因为问的是“至少有几名营员参加的活动项目完全相同”,所以应该把活动项目当成抽屉,营员当成物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五)
例1 求多位数7645821369815436715除以9的余数。

例2 例2 将自然数1,2,3,…依次无间隔地写下去组成一个数
1234567891011213…如果一直写到自然数100,那么所得的数除以9的余数是多少?
例3 观察下列图形的变化规律,并按照这个规律将第四个图形补充完整。

例4 在下列各组图形中寻找规律,并按此规律在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数:

5寻找规律填数:
练习题
1. 求下列各数除以9的余数:
(1)7468251;(2)36298745;(3)2657348;(4)6678254193。

2. 寻找规律在空格内填数:
3. 在下列表格中寻找规律,并求出“?”:
4. 在下列表格中寻找规律,并求出“?”:
5. 在下列表格中寻找规律,并求出“?”:
答案与提示练习
1.(1)6;(2)8;(3)8;(4)6。

2. (1)180;13;32。

提示:第三图中空格应填12×15=180;第四图中空格应填169÷13=13;第五图中空格应填224÷7=32。

(2)129;29。

提示:图中下面一行的数都是上一行对应数的3倍,故43下面应填43×3=129;87上面应填87÷3=29。

3. (1)12。

提示:观察每行中两边的数与中间的数的关系,发现3+8=11,4+2=6,所以,?=5+7=12。

(2) 14。

提示:观察每列中三数的关系,发现1+3×2=7,7+2×2=11,所以,?=4+5×2=14。

4. (1)13。

提示:中间数等于两边数之和。

(2)20。

提示:每行的三个数都成等差数列。

5. 5。

提示:中间数=两腰数之和÷底边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